研学旅行初探
研学旅行的实践与思考①
研学旅行的实践与思考①研学旅行是指学生在校外进行的实践性学习活动,通过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实践、感悟和收获。
研学旅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研学旅行的实践活动多样化,包括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实地考察、生态观察、参观企业等。
通过参与研学旅行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自己,拓展眼界,增长见识,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动力,丰富学习方法,培养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研学旅行理念的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效地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促进知识的转化和运用。
研学旅行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互动交流,促进个体素质和团队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一、研学旅行的意义和价值1.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研学旅行是一种全方位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全面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
2.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社会,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工作生活。
3.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研学旅行是一种富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4.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更好地发挥个人特长,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的提升。
二、研学旅行活动的实践探究研学旅行是指学生在校外进行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是一种全方位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自己。
1.研学旅行活动内容的设置。
研学旅行活动的内容设置应该贴近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科特点,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
2.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方式和组织管理。
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方式应该灵活多样,组织管理应该严密规范,保证活动的安全和秩序。
3.研学旅行活动的效果评价。
研学旅行的实践与思考①
研学旅行的实践与思考①研学旅行是指学校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实地进行考察、探究的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研学旅行,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开拓思维,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围绕研学旅行的实践与思考展开讨论。
一、研学旅行的实践研学旅行需要学校整合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学校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安排。
选择合适的目的地,确定合理的行程安排,配备专业的导师等。
研学旅行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目的地。
学校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来选择目的地。
比如学习历史的学生可以选择去参观名胜古迹,学习地理的学生可以选择去实地考察地质地貌等。
要制定合理的行程安排。
研学旅行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学校需要制定详细的行程安排,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学习的效果。
行程安排不仅要考虑到景点的参观时间,还要考虑到交通、餐饮和住宿等方面。
学校还需要配备专业的导师。
导师在研学旅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学科指导,还要负责学生的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
研学旅行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在研学旅行中,我有机会走进实地,亲身感受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我们曾到过西安参观兵马俑,到过黄山登顶观赏日出,这些经历让我对历史和地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祖国的壮丽山河有了更深的感悟。
研学旅行可以培养实践能力。
在研学旅行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实地调查等活动。
通过这些实践,我学会了使用地图、使用指南针,学会了勘察地形、识别植物,这些能力在课堂上是很难获得的。
研学旅行可以培养团队精神。
在研学旅行中,学生常常需要分组合作完成任务。
比如在野外考察时,我们需要分工合作,相互协助,完成任务。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研学旅行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在研学旅行中,我常常因为好奇心驱使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学习。
比如在参观博物馆时,我常常主动向导游请教问题,主动寻找资料了解历史。
这种主动学习的方式让我对学科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研学旅行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育方式。
中小学研学旅行发展初探
中小学研学旅行发展初探一、研学旅行的概念研学旅行是指通过参观、实践、调研、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走出校园,亲身感受和体验社会生活,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
研学旅行的最大特点是贴近生活,通过亲身实践来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研学旅行可以是赴历史名城、著名景点实地考察,也可以是参观企业、科研机构等实地实践,还可以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二、研学旅行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研学旅行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并逐渐被引入到中小学教育中。
不少学校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研学旅行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一些社会机构也推出了相关的研学旅行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研学空间和更丰富的研学内容。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地教育局也积极探索研学旅行的实施路径,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为学校和社会机构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研学旅行逐渐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一些地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得到了推广和普及。
研学旅行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博物馆等纷纷开展了针对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内容。
三、研学旅行对中小学生的影响研学旅行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研学旅行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走出校园,亲身感受社会生活,了解历史文化和科技发展,增加见识和体验,激发学习的热情。
研学旅行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研学旅行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判断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学旅行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展研学旅行,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中小学研学旅行发展初探
中小学研学旅行发展初探研学旅行,顾名思义即是为了学习的目的而进行的旅行。
它是一种结合教育和旅游的特殊形式,通过走出课堂,利用实地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而在中小学教育中,研学旅行也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定义、意义、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定义中小学研学旅行是指学校或教育机构组织学生到各种社会实践基地、博物馆、科研单位、工厂企业、风景名胜等地,开展一次或多次的实地考察、研究、调查和实践活动的教育形式。
它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更强调学习和实践。
学生在实地中学习知识、感受文化、体验生活、培养能力,达到教育目的。
1.丰富学习资源。
中小学研学旅行是学校教学的重要延伸,能够让学生接触到书本之外的知识资源,拓展了他们的学习空间和认识范围。
2.培养综合素质。
通过研学旅行,学生可以增强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技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增进人文情怀。
研学旅行能够帮助学生感受文化氛围,增强人文情怀,培养学生对历史、地理、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兴趣和理解。
4.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
适当的旅行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释放身心,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5.促进学科融合。
研学旅行有助于各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融合,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有衔接和前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
目前,中小学研学旅行在我国已经逐渐普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一方面,一些优质教育资源如博物馆、科研单位、企业等,为中小学研学旅行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资源条件。
学校和家长对研学旅行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愿意为学生的研学旅行提供支持。
在政策层面,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教育部门也在不断加大对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政策扶持和指导。
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扶持政策,鼓励学校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在实践层面,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注重研学旅行的组织和开展。
体验式研学旅行模式初探
体验式研学旅行模式初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传统的旅游模式往往只限于欣赏风景和品尝美食,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知识和体验的需求。
因此,体验式研学旅行模式应运而生。
体验式研学旅行模式强调学习和体验的结合,让游客有机会亲身参与并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艺术以及科技等。
通过与专业导师的互动和实践,游客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不同领域的学习和研究过程,提升知识和技能。
此外,体验式研学旅行还可以帮助游客增加对当地社会与人文环境的认知,提高人文素养和全球视野。
首先,体验式研学旅行模式注重学习的过程。
游客在旅途中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学习,例如参观历史遗迹、考古挖掘、动物保护、科技研究等。
导师会为游客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讲解,让他们深入了解并体验相关的研究工作。
例如,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动物保护区、和工作人员一起进行野外观察和数据收集,了解动物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研究工作。
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增加游客的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其次,体验式研学旅行模式注重体验的过程。
游客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和参与,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例如,游客可以参加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乡村生态农耕、民俗表演等活动,亲身体验文化的魅力。
在这个过程中,游客可以与导师和当地居民互动,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增加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最后,体验式研学旅行模式注重游客的参与性。
在旅途中,游客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和体验活动,与导师和当地居民开展合作和互动。
例如,在考古挖掘的过程中,游客需要亲自参与发掘工作,体验考古学家的工作方式,并研究挖掘的文物和遗迹。
通过这样的参与,游客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
总之,体验式研学旅行模式通过结合学习和体验的方式,让游客有机会亲身参与并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艺术以及科技等。
通过与专业导师的互动和实践,游客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不同领域的学习和研究过程,提升知识和技能。
敦煌市研学旅游开发探究
敦煌市研学旅游开发探究敦煌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站点,敦煌市拥有独特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莫高窟和敦煌石窟等。
这些文化资源为研学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和学习资源。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文化遗址、了解历史背景,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和丝绸之路的历史,从而增长知识和扩展视野。
敦煌市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敦煌市位于戈壁沙漠边缘,拥有壮丽的沙漠风光和特殊的自然生态。
敦煌市的沙漠生态独特丰富,有利于开展自然科学研究和野外实践活动。
游客可以参与沙漠探险、植物采集等活动,亲身感受自然与人类的互动关系,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敦煌市拥有多元化的研学旅游产品。
除了传统的展览和观光活动外,敦煌市还开发了许多富有创意和个性化的研学项目。
敦煌市的莫高窟研学项目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石窟绘画的复原和保护工作,体验传统绘画技艺;敦煌市的沙漠科考项目可以让学生参与真实的科考活动,通过采集样本和实地观察,探索科学研究的奥秘。
这些创新的研学项目不仅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感和亲身参与感,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实践机会。
敦煌市注重研学旅游与教育的有机结合。
敦煌市的研学旅游开发不仅仅是为了吸引游客和创造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性、全面性的学习平台。
敦煌市通过合作开展研学旅游项目,与各级学校和教育机构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专业导游和教育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敦煌市研学旅游的开发探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通过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开发多元化的研学旅游产品,并注重研学旅游与教育的有机结合,敦煌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样的学习空间和实践机会。
相信随着敦煌市研学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将继续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
体验式研学旅行模式初探
体验式研学旅行模式初探研学旅行是一种结合游览与学习的旅行方式,目的是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动力。
体验式研学旅行模式是在研学旅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受,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本文将就体验式研学旅行模式进行初探,探讨其特点和意义。
一、体验式研学旅行的特点1.注重体验感受体验式研学旅行将学生的体验感受放在首要位置,注重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观察,感受到目的地的文化、历史和自然风光。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历史古迹、自然风光等方式,深入了解目的地的特点,从而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提供互动体验体验式研学旅行模式还着重提供互动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活动中去,例如参加当地的手工艺制作、民俗表演、社区服务等,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贴近学科知识体验式研学旅行将目的地的文化、历史、自然环境等与学科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的体验中贴近学科知识,增强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这种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习效果。
1.拓展学生视野体验式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和历史,在实地考察和实践中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加见闻,激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2.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通过体验式研学旅行,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3.培养综合素养体验式研学旅行模式是一种全方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
4.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式研学旅行可以给学生带来愉悦的体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5.促进全面发展体验式研学旅行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关于研学旅游的初探
关于研学旅游的初探摘要:研学旅游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国家明确指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中,上升到全面提高中小学综合素质的国家战略高度。
本文在明确研学旅游的内涵和发展意义的基础上,分析目前研学旅游的现状,明确提出了研学旅游的创新策略,以期进一步提高研学旅游的质量,促进研学旅游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研学旅游;发展现状;创新策略一、何谓“研学旅游”研学旅游主要是指学校组织的,由青少年学生作为旅游主体而开展的获取知识、体验生活的校外集体活动。
学校通过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集体旅游活动,让学生投入到真正的社会环境,感受生活,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实践性学习的活动。
二、开展研学旅游的意义早在春秋时期,我国教育家孔子就带弟子周进行游学,可见我国古代就有研学旅游之风。
近年来,政府多次发文鼓励倡导研学旅行,2016年11月,教育部联合国家发改委、旅游局等11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中,把研学旅游上升到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国家战略高度。
研学旅游如此重要,具体的意义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研学旅游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游是让学生走出校园,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体验各地的民风民俗,在旅行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学习知识,开阔视野,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
(2)研学旅游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研学旅游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机会和平台,研学旅游活动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推行。
研学旅游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能力,让学生独立面对旅行中的各种情况,让学生融入到集体活动中,互帮互助,相互协作。
“书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研学旅行还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在旅行中学生勤于观察、勤于动手、勤于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科研精神。
体验式研学旅行模式初探
体验式研学旅行模式初探随着教育思想的转变,研学旅行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型教育方式。
而在研学游学活动中,体验式研学旅行模式无疑成为最受欢迎的一种。
体验式研学旅行模式是一种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来加深对某一领域知识的理解。
那么,具体的体验式研学旅行模式是怎样的呢?本文将就此进行初步的探究。
一、以体验为基础,寓学于游体验式研学旅行模式主要体现在学生身体力行当中。
相对于传统的纯理论教育方式,学生通过身体力行来加深对某一领域知识的理解,使得研学旅行成为一种寓学于游的教育模式。
例如,在历史研学旅行中,学生可以参观历史文物,走近历史名人等,从而加深对历史的认知。
在地理研学旅行中,学生可以进行户外探险活动,亲自体验自然景观和人文地理,加深对地理学知识的理解。
二、体验式研学旅行模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体验式研学旅行模式不仅寓教于乐,而且更富有实践性。
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进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生态研学旅行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学习到环境保护的理念,并且在回归校园后,通过动手实践和开展环保宣传等活动,将所学知识得到更好的应用。
三、有利于拓宽视野,增强个人综合素质体验式研学旅行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环境,以及广泛的学习内容。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和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不同行业的人交流互动,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
另外,通过研学旅行的实践和体验,学生也可以提高自己的领导力、沟通能力、个人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这对于日后的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需要专业的教育机构和导师提供支持在体验式研学旅行模式下,需要专业机构和导师的支持。
专业机构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安全保障,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研学环境;导师则是研学旅行的引领者,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探究和反思,并且提出宝贵的指导性意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总之,体验式研学旅行模式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育模式。
幼儿园研学旅行教育:实践探索与经验分享
幼儿园研学旅行教育:实践探索与经验共享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质量的提升,研学旅行已经成为了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研学旅行是指通过实地参观、体验和调研,让幼儿在课堂之外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的教育方式。
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们可以亲身感受到自然、社会和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
在实践中,幼儿园开展研学旅行教育涉及到多方面的准备与考量。
选择合适的目的地和主题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幼儿的芳龄特点和教育目标,可以选择动物园、植物园、农场等自然环境,也可以选择博物馆、图书馆、工厂等文化场所,甚至是社区、市场等日常生活场景。
不同的目的地能够为幼儿提供不同的学习体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
研学旅行教育中的活动设计也是需要精心策划的。
活动内容应当贴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和探究。
可以设计小组合作的游戏、探险任务、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在活动进行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观察和提问,促进他们的思考和交流。
幼儿园还需要做好安全保障和卫生服务的工作。
在研学旅行中,幼儿园要确保每个幼儿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提前了解目的地的安全情况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预防措施。
也要注意幼儿的饮食和卫生,保证他们在活动中的舒适和健康。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幼儿园研学旅行教育的评价和总结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活动的回顾和讨论,可以帮助幼儿园更好地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优化活动设计和实施方案。
也能够总结出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为今后的教育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幼儿园研学旅行教育是一种充满探索和乐趣的教育方式。
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能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感受和认识到各种各样的事物,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和想象力。
也促进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发展,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
希望每个幼儿都能在这样的研学旅行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幼儿园研学旅行教育的核心意义在于让孩子们在实际的场景中学习和探索,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农村小学学生研学旅行的研究与探索
农村小学学生研学旅行的研究与探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研学旅行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教育方式。
研学旅行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城市里,研学旅行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教育方式,但是在农村地区,研学旅行仍然是一种相对陌生的概念。
农村小学学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知识储备与城市学生相比略有不足。
因此,让他们去进行研学旅行不仅是一种宝贵的机会,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研学旅行的研究与探索。
一、研学旅行的定义和意义研学旅行,顾名思义,就是以学习为目的进行的旅行。
研学旅行和普通旅行最大的不同在于,研学旅行会有专业的导师为学生提供指导。
研学旅行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
研学旅行能够为学生带来丰富的教育价值。
首先,研学旅行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研学旅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
此外,研学旅行还能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农村小学学生进行研学旅行的可行性非常高。
首先,中国农村地区资源丰富,各种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比比皆是。
其次,农村小学学生的知识水平相对较低,进行研学旅行可以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知识。
此外,农村小学学生的参与意识比较强,他们愿意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三、如何为农村小学学生进行研学旅行的选择和设计?(1)选择研学目的地如何选择合适的研学目的地是研学旅行的第一步。
农村地区的资源非常丰富,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研学主题选择不同的目的地,例如大自然中的山川湖泊、农耕文化村镇。
(2)设计研学主题研学主题的选择要参照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专业背景等因素。
例如,如果是小学生,可以选择挑选与历史、自然、科技等相关主题,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3)安排住宿和交通研学旅行涉及到住宿和交通的问题,这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
走进大自然研学旅行的探索之旅
走进大自然研学旅行的探索之旅大自然是一个无尽的宝藏,蕴藏着各种奇妙而神秘的现象,也是人类认识世界、探索未知的最佳场所之一。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奥秘,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研学旅行应运而生。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通过探险、观察和实践,深入了解大自然的规律,增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我们将走进大自然的怀抱,一同探索研学旅行的无限魅力。
首先,研学旅行的定义是什么?研学,即“学习研究”。
研学旅行是一种以实地探索和亲身实践为主要特点的教育方式。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各类探索点,如科学博物馆、自然保护区、生态园等,他们可以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并且开展各种相关的实验和观察活动。
与传统的教室学习相比,研学旅行更加具有生动、直观和实践性,能够激发孩子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大自然是研学旅行的最佳教材。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孩子们可以近距离接触各种自然景观,比如壮美的山脉、广袤的海洋、青翠的森林等。
此外,他们还可以观察各种生物,如鸟类、昆虫、动物等,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存方式。
这些亲身经历将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全新的视角,激发他们对于科学、地理、生态等学科的兴趣。
研学旅行不仅仅是为了增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在旅行中,孩子们需要自己制定计划、解决问题,并与同伴协作完成任务。
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此外,研学旅行也能够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让他们在面对挑战时敢于尝试和勇往直前。
那么,在进行研学旅行时,我们应该如何安排活动呢?首先,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目的地。
这个目的地应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便让孩子们更全面地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在目的地的选择上,可以考虑一些著名的自然保护区、科学博物馆或者专门的研学基地。
其次,活动内容可以包括参观和学习,如参观博物馆的展览、观察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尝试实地探索等。
最后,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石头翻译等,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敦煌市研学旅游开发探究
敦煌市研学旅游开发探究
研学旅游是指以学习和探究为目的的旅游形式,旨在通过亲身参与、实地考察和互动
交流等方式,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敦煌市作为中国著名的文化古城,具有
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开展研学旅游的理想选择。
敦煌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内容
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对于研究佛教文化和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研学旅游活动,可
以组织学生参观莫高窟,了解其中的壁画、塑像等艺术珍品,并进行解读和讨论。
敦煌市
还有敦煌文化遗址、敦煌古城等多个历史遗迹,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历史背景、文化
内涵和保护工作,培养对古代文明的认知和尊重。
敦煌市有独特的地理环境。
敦煌腹地广袤,沙漠和草原交错,有“丝绸之路的故乡”
之称。
这里的自然景观如莫高窟沙漠景区、鸣沙山月牙泉等景点,为学生提供了亲近自然、探索科学的机会。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沙漠穿越、观察沙丘变化、探索奇特的月牙泉等活动,引导他们学习地理知识、了解生态环境保护、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敦煌市还有丰富多样的研学旅游主题和形式。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选择
合适的主题进行研学旅游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活动,了解保护与修
复的技术方法;可以进行文化交流活动,与当地学校或社区开展合作,促进不同文化的交
流与理解;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探险,学习野外生存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敦煌市研学旅游开发探究
敦煌市研学旅游开发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敦煌市位于甘肃省酒泉市西北端,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古城,素有“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的美誉。
历史悠久,文化积深,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敦煌市以莫高窟为代表的石窟艺术闻名世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的历史遗迹、文化景观、民俗风情等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研学旅游逐渐兴起并备受关注。
研学旅游是一种结合旅游与学习的形式,通过参与亲身体验、实地考察,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获得知识、体验文化、提升技能。
在敦煌市,研学旅游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参与研学旅游,游客可以深入了解敦煌的历史文化,感受传统艺术魅力,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研学旅游在敦煌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敦煌市的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1.2 研学旅游的定义研学旅游是指学生在行走、观赏或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结合所学知识和技能,主动地对所见所闻进行思考、分析和探究,以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
研学旅游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更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通过研学旅游,学生能够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增进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研学旅游中,学生将在行走中感悟,观察中思考,实践中探究,以此提升自身的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研学旅游融合了教育与旅游的理念,既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经验,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有益的锻炼和提升。
通过研学旅游,学生不仅可以增长见识,更可以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研学旅游在敦煌市的意义敦煌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包括敦煌莫高窟、敦煌文献和敦煌艺术等。
研学旅游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学习和体验这些文化遗产的机会。
中小学研学旅行发展初探
中小学研学旅行发展初探
研学旅行是指学生在学校组织下,利用假期时间到社会实践基地或者名胜古迹进行实
地考察和学习的一种教育活动。
它以体验式学习为核心,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加
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研学旅行的形式多样,可以是走进工厂参观生产过程,也可以是
登山探险,体验农耕生活,或者是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
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保证研学旅行的质量是一个值得
思考的问题。
由于目前中小学研学旅行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学校和机构没有太多经验和
规范可循。
在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如安全隐患、学习内容选择不合
理等。
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成本较高,不同学校和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同,可能会导致参与程
度不均衡的问题。
研学旅行的具体效果如何评估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决。
学校和机构可以加强对研学旅行的
规划和组织,制定相应的教学活动方案。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其组织和管理研学旅行
的能力。
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研学旅行的评估体系,对于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效果进
行评估和反思。
政府可以加大对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经费和政策支持,使得更多的学生可以参与到研学旅行中。
敦煌市研学旅游开发探究
敦煌市研学旅游开发探究敦煌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东方雕塑之城”。
敦煌以其世界独一无二的莫高窟而闻名于世,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研学旅游是一种以学习和探究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方式,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敦煌市研学旅游的开发有着巨大的潜力。
首先,必须明确研学旅游的目的和意义。
研学旅游是一种注重学习和实践的旅游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拓宽眼界、提升综合素质。
对于敦煌市来说,通过研学旅游,可以将莫高窟和其他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瑰宝。
其次,需要确定适合开展研学旅游的目标群体。
敦煌市的研学旅游适合中小学生和大学生这些学生群体。
中小学生正处于知识探索的关键时期,通过研学旅游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大学生则可以通过研学旅游的方式深入了解专业领域,并且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
第三,建立完善的研学旅游资源。
敦煌市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已经有很多丰富的旅游资源。
除了莫高窟外,还有敦煌古城、玉门关等历史遗迹,可以提供给学生们学习和探究的机会。
同时,可以在敦煌市建立研学旅游基地,提供专门的讲解员和教学设施,为学生进行研学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最后,需要制定合理的研学旅游路线和活动方案。
敦煌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群体设计不同的研学旅游路线和活动方案。
例如,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可以组织他们参观莫高窟、参加历史文化讲座、进行手工艺制作等活动;对于大学生来说,可以组织他们参观考古挖掘现场、进行文化交流等活动,以提供更加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总之,敦煌市的研学旅游开发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同时也可以促进敦煌市的旅游经济发展。
为了顺利开展研学旅游,需要明确目的和意义、确定目标群体、建立资源和制定合理的路线和活动方案。
促进研学旅游的开展将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的历史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农村小学学生研学旅行的研究与探索
农村小学学生研学旅行的研究与探索研学旅行是指学生在课外时间到实地进行学习和体验的教育活动。
它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农村小学学生研学旅行是指在农村地区开展的研学旅行活动。
农村地区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农村小学学生通过研学旅行,可以亲身接触、了解农村生活,增强对农村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农村小学学生研学旅行的目的首先是开拓学生的眼界,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
农村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通过研学旅行,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并了解这些景观的形成原因和背后的故事,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农村小学学生研学旅行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研学旅行中,学生通常需要组成小组进行活动,他们需要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完成各项任务。
通过这样的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团队凝聚力。
农村小学学生研学旅行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实践能力。
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通过实地参观和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这些文化和历史。
这样的实践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认知和实践动手能力,使他们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和体验。
在农村小学学生研学旅行的实践中,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要保证学生的安全。
农村地区通常交通条件较差,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学生的安全,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要合理安排活动内容。
农村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活动内容,以确保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得到应有的收获。
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评估。
学校应该在研学旅行前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引导他们在研学旅行中主动思考,积累知识。
在研学旅行结束后,学校还要对学生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以后的教育中进行改进。
农村小学学生研学旅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培养技能的机会。
中小学研学旅行发展初探
中小学研学旅行发展初探研学旅行,是指学生到人文、自然等景观区进行参观、考察、探究等活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育方式。
研学旅行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近年来,研学旅行在中国的中小学中逐渐普及。
研学旅行的发展,既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推动,也得益于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尤其在城市和发达地区,更得到了投资商的大力支持和赞助。
研学旅行的发展初期,主要集中在境外游学和旅游活动,但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地推广到国内的各大景点和名胜古迹中去,也逐渐成为了学校的课程活动之一。
目前,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发展还比较初步,目前主要集中在学校、社会团体和商业机构的组织和推广。
这些机构可以安排学生前往各种各样的目的地,例如博物馆、科技馆、自然保护区、历史古迹等等。
学生可以在这些地方参观、考察、研究,并且借此更好地了解相关的知识领域。
然而,中小学研学旅行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研学旅行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
学生需要从学校出发到达目的地,参观考察后再回到学校,需要耗费很长的旅途时间,而且这些旅费和活动费也会很高。
其次,研学旅行需要很多专业的教师和领导的支持和协作。
学校需要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来帮助学生计划、管理和引导这些活动。
再次,研学旅行还需要很好地安排行程和机构。
组织者需要事先了解这些目的地的具体情况,并且与相关方面进行协调沟通,以确保学生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来推动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发展。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于研学旅行的支持和投资。
政府可以对于那些经济困难的学校和学生提供财政补助,协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研学旅行中来。
其次,学校和组织者也可以加强合作和协作,将资源汇聚在一起,共同组织和推动这些活动的开展。
最后,我们也需要加大对于研学旅行本身的研究和探索,深入挖掘出更多的教育价值和功能,以便更好地将其纳入学校的教育内容中。
研学旅行记作文
研学旅行记引言研学旅行是指学生在学校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旅行,通过参观考察实地学习并体验不同领域的知识。
本文将以我的研学旅行经历为例,从行前准备、旅行过程、收获体会等方面进行叙述。
行前准备在踏上研学旅行的征程之前,我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我详细了解了旅行的目的地和行程安排,以便为之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同时,我还查阅了相关书籍和资料,增加了对目的地的了解。
其次,我必须确认个人物品的准备情况。
我首先核实了身份证、学生证等必备证件的有效期,确保能够顺利出行。
另外,我还准备了适合旅行的衣物、鞋子和个人洗漱用品,并注意携带雨具和防晒用品,以应对各种天气变化。
在社会实践中,安全第一,为了保证出行的安全性,我还特别学习了一些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技能和急救知识。
同时,我还向家长做好了行程安排和联系方式的告知,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沟通。
旅行过程研学旅行的第一天,早上六点,我们整装待发。
校车准时来到学校门口,同学们兴高采烈地上车。
在整个旅行过程中,我和同学们秉承着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始终专注于实地考察和学习。
第一站是科技馆,我们参观了各种展览和实验室,对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参观过程中,导游生动形象地向我们解释科学原理,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还参观了博物馆、艺术展览和历史遗迹。
通过亲眼目睹和亲身体验,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历史的长河、艺术的魅力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
此外,我们还参与了一些专题讲座和小组讨论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我们的知识储备,也提高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和互动,我们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收获体会这次研学旅行让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深刻体会到实地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亲自参观和体验,我不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知识,还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其次,研学旅行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在旅行过程中,我们需要相互照顾、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体验式研学旅行模式初探
体验式研学旅行模式初探近年来,体验式研学旅行逐渐成为教育和旅游融合的一种新型模式。
与传统的旅游不同,它更强调学习和互动体验,旅行的目的也不再是为了“看风景”,而是为了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增长知识和促进自我成长。
那么,什么是体验式研学旅行?它有哪些特点?体验式研学旅行是指通过实践、考察、游览等方式,融合旅游与教育,为学生提供一种有意义、有价值、具有吸引力的学习体验。
它不仅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历史文化、科技发展、自然生态等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交际能力等综合素养。
体验式研学旅行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注重“参与感”体验式研学旅行的核心特点之一就是注重“参与感”。
相比传统的观光旅游,它更强调互动式、实践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例如,学生可以亲自参加采访、调查、实验、制作等活动,或者自行组织并参与各种项目,感受其中的乐趣和挑战。
二、融合“趣味性”体验式研学旅行的学习过程不仅需要考虑知识的传递和学习效果,还要考虑趣味性的融合。
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知识的乐趣,激发探索和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历史博物馆中设计寻宝任务、在自然生态保护区中进行“植物智慧”组队比赛等,都能在趣味中学会知识。
三、突出“实践性”体验式研学旅行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强调“实践性”。
学生们不仅能读到书上的知识,更能走入现实的环境中,与实物互动、亲身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科技展览馆中进行实验项目、在古建筑中学习砖雕制作、在健身房中尝试团队运动锻炼等,都能让学生们感受到实践学习的乐趣。
四、强调“交互性”体验式研学旅行的另一个特点是强调“交互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是和导师、教师、老师等教学者进行交流,还要与同伴们进行互动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学生可以组队进行实践探究,进行辩论会、文化体验、团队建设等,促进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综上所述,体验式研学旅行模式作为新型的教育和旅游融合模式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学旅行初探作者:滕丽霞陶友华来源:《价值工程》2015年第35期摘要:具有中国特色的研学旅行已经在各地逐步展开,研学旅游已经成为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业发展一个增长点。
需要对研学旅游的目的、意义、特征和要素作分析,以便把握研学旅行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方向,促进研学旅行事业不断深化和升华。
Abstract: Study travel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been gradually developed in China. Study travel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courses of the basic education course system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t also is a growth point of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purpose, signific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factors of study travel need to be analyzed to grasp the new situation and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travel, and promote the sublimation of study travel.关键词:研学旅行;素质教育;文化旅游Key words: study travel;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cultural tourism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5-0251-030 引言2013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了“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这是我国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使用“研学旅行”的概念。
随即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函》将安徽省、西安市和苏州市作为推广研学旅行工作的试点地区。
2014年8月21日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首次明确了“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
当下具有中国特色研学旅行已经风生水起,蓬勃发展,但对研学旅行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本文就此作初步探讨。
1 研学旅行的起源与发展1.1 研学旅行的起源在古代中国,文人一向有游学之风,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游与学一直紧密结合。
孔子56岁率众弟子周游列国,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考察各地的风土人情,宣传礼乐文化,堪称世界研学旅行的先师和典范;晋代高僧法显,唐代高僧玄奘去印度取佛经也流芳千古;李白和杜甫也是游历了祖国名山大川才写出中国诗歌的巅峰之作,杜甫曾作《壮游诗》:“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
王谢风流远,阖庐丘墓荒。
剑池石壁仄,长洲荷芰香……”,沈括自幼随父到处游历,成年后亦四处游学,这才有《梦溪笔谈》。
有旅圣之称的徐霞客在游历中学习研究写下了《徐霞客游记》。
在欧洲17世纪兴起了“大游学”运动,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人都崇尚“漫游式修学旅行”,起初是年轻人一到中学毕业,便被送往外国旅行,游学者一边游历名胜古迹,一边学习社交艺术等,并逐渐形成风气,后来修学旅行成为知识阶层和社会上层的一种生活方式。
现代“修学旅行”一词则源于日本,自明治维新时期开始鼓励研学旅行,政府在教学大纲中规定,小学生每年要在本市做一次为期数天的社会学习,初中生每年要在全国做一次为期数天的社会学习,高中生每年则要在世界范围做一次为期数天的社会学习,谓之“修学旅行”。
1.2 现代研学旅行的在中国的发展在我国,陶行知先生倡导研学旅行,并积极推动“新安小学长途研学旅行团”作全国性旅行,一路修学,一路宣传抗日,慰劳抗日军人,成为当时闻名国内外的“新旅”。
改革开放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往日益增加,作为一项有特色和有意义的专项旅游项目,在入境、出境和国内研学旅行三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
2003年上海成立了“修学旅行中心”,还编写出版了《修学旅行手册》,又提出联合江浙皖等地区打造华东研学旅行黄金线路。
2006年,首届“孔子修学旅行节”在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曲阜举办,这是中国第一个修学旅行节庆活动。
随着我国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国内研学旅行作为一种传统而现代的素质教育手段被广泛关注,正在逐渐兴起和推广。
2008年广东省率先把研学旅行列为中小学必修课,写进教学大纲。
2013年,安徽省、西安市和苏州市进行研学旅行试点,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安徽合肥中小学将研学旅行的成绩纳入学分统计。
各地还建立了研学旅行活动基地,组织培训研讨,如西安、合肥、武汉等地均举办了全国及本地区的研学旅行论坛和研讨会;加强部门联动,一些省市的旅游、文物、物价等部门积极支持研学旅行工作,许多家长也成为研学旅行的志愿者;有的地区将研学旅行纳入了综合素质评价,有的学校制定了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操行量表;各地运用社会力量,通过购买优质服务,同旅行社合作建设基地等方式,积极为研学旅行的发展创造条件。
2 研学旅行目的和意义2.1 研学旅行目的何为研学旅行?在2014年3月4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对此的解释为:“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由学校组织安排,以培养中小学生的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学旅行是融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亲身体验、资料搜集、专家点评、集体活动、同伴互助、文字总结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研学旅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接触社会和自然,在旅游体验中学习和锻炼,从而培养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自理自立、文明礼貌、互勉互助、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等优秀品质和精神,增进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2.2 研学旅行的意义开展研学旅行意义重大。
对国家而言,这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和发展纲要》的行动,是对公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也是拓展旅游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
从学校层面来看,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旅游业态的角度看,研学旅行更加关注目的地的文化旅游资源,是一种满足自我提升需求的高层次文化旅游。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新的旅游六要素:“商、养、学、闲、情、奇”,首次将研学旅行视作旅游发展要素或拓展要素。
研学旅游成为中小学一门素质教育的课程,又是旅游业发展一个增长点。
3 研学旅行的范围和特点3.1 研学旅行的范围国务院和教育部有关文件明确规定了研学旅行的范围。
研学旅行主要在中小学生范围内进行,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不同学龄的学生所研学的主要范围有相应规定: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研学为主。
研学旅行目的地的范围,小学生以省内研学为主;初中生以省内和周边省份为主;高中生以境内为主,有条件可适当组织开展出境研学旅行。
研学活动的时间范围,小学阶段2天1夜,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实施;初中阶段3天2夜,在初中一或二年级实施;高中阶段4天3夜,在高中一或二年级实施。
对研学旅游的对象、时间和目的地的范围做这样的原则规定是科学合理的,学生在研学旅行中从培养对家乡的感情开始,地点由近至远,时间由短至长,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研学内容也由乡情、市情到省情国情,内容范围逐渐扩大,从而可以循序渐进地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与情操。
3.2 研学旅行的特点由于研学旅行作为学校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承载着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任,研学旅行也就有了与传统意义的修学旅行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普及性。
以往的修学旅游都是部分学生参与,而研学旅行面向全体中小学生,以班为单位,年级为单位,乃至以学校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学校必须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有参与研学旅行的机会。
②课程性。
研学旅行是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在中小学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必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不同地区、不同学段素质教育的需求,制定学校、学段、学期实施性研学旅行课程计划,要有具体的课程目标,课程安排和课程评价,避免将研学旅行变为盲目的“放羊”式旅游活动。
③教育性。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宗旨,因此研学旅行要遵循教育规律,注重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注重人文素养的培育,特别是要重视旅游过程中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文明游客。
突出活动的教育目的和学生成长指向。
通过研学旅行学生不仅能收获知识和快乐,而且还能提高人文素养,自我完善。
④体验性。
研学旅行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让学生在亲力亲为的实践和体验中增长知识,实现人文素养的内化,因此要对研学旅行活动精心设计和安排,让学生有动脑的机会,动手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引导学生一起活动,共同体验,相互研讨,在过程参与和旅行体验中去拓展视野、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⑤公益性。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育都属于国家承担主要费用的公共事业,研学旅行是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活动具有公益性质。
如果研学旅行所需费用应由学生个人承担的,也只能适当收取成本费,随同老师费用由学校承担。
学校不能开展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特困家庭的学生要减免费用。
既然是公益活动,政府行政部门就要统筹协调,划拨开展研学旅行的专款,尽量减轻学生的旅行经济负担。
同时要制定针对研学旅行的景点门票、经营税收有关优惠政策,奖励与推动旅游企业对研学旅行市场进行开发,促进研学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 研学旅行的构成要素和作用论及研学旅游的要素有必要先研究什么是旅游活动的要素。
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和夏希肯特·格波特认为旅游活动是由游客、旅游企业、目的地政府和目的地居民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游客的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关系之和。
雷拍Leiper旅游系统模型则包括旅游者、旅游业、客源地、旅游通道和目的地等5个要素。
一般来讲旅游活动的开展有三个要素即旅游者、旅游吸引物和旅游产业,旅游者是旅游主体,旅游吸引物为旅游客体,旅游产业为前二者的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