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17年中考物理《光现象实验探究》专题练习教案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一、复习目标:1. 掌握光的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2. 了解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熟练运用光学公式,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二、复习内容:1. 光的传播: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掌握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的成因。

2. 光的反射:掌握反射定律,了解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等的光学性质,以及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光的折射:掌握折射定律,了解透镜、眼镜等光学器件的原理,以及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光的色散:了解光的色散现象,掌握彩虹、棱镜等的相关知识。

5. 光的热效应:了解光的热效应,如晒伤、加热等。

三、复习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难点: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的运用,以及光学器件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巩固光学知识。

2.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光学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

3. 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

4. 注重练习,及时反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光的传播1.1 日食、月食、影子的成因1.2 光的传播速度2. 第二课时:光的反射2.1 反射定律2.2 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光学性质2.3 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3. 第三课时:光的折射3.1 折射定律3.2 透镜、眼镜的原理3.3 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4. 第四课时:光的色散4.1 色散现象4.2 彩虹、棱镜的相关知识5. 第五课时:光的热效应5.1 晒伤、加热等现象的成因5.2 光能与内能的转化六、复习策略与方法:1. 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区分各种光学现象,如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2. 利用图解法,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光学原理,如反射角、折射角等。

3. 运用实例分析法,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光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理解力。

光现象物理教案3篇

光现象物理教案3篇

光现象物理教案3篇光现象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4.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二、能力目标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3.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三、德育目标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用具: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烧瓶(烟雾)、小孔成像演示仪课时安排:1.5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你见过午夜太阳吗? 日食和月食呢?他们是怎样产生的呢?二、新课教学(一)光源①能发光的物体.②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接着教师介绍人造光源的发展和使用,使学生意识到人造光源的前景将更加美好.(二)[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演示1]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空气中,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替代实验:激光小手电,射过有烟雾的烧瓶中)[演示2]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替代实验:激光小手电,射过有颜色的水中)[师]刚才在演示实验中,大家看到什么现象?师生共同活动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板书).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这里可以向学生交待光线这个物理学名词.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光线(板书) (注意讲光和光线的区别)①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②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应用举例:激光准直.排直队要向前看齐.打靶瞄准.)(三)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①影子的形成②日食、月食的成因③处理第35页想想议议I 、原理; II、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四)光速1、学生自学课本第36页的图文,回答黑板上的问题:[板书]①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②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③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 m/s.2、指导学生看阅读材料科学世界我们看到古老的光,然后回答以下问题:①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光年是长度的单位,它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②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是多少km? (s=3108 m/s3600 s/天365天/年16年=6.30721015 m=6.30721012 km)③牛郎和织女能每年相会一次吗?(牛郎和织女不能每年相会一次.)四、布置作业1.阅读本节课文.2.课本P38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3.预习下一节光的反射.光现象物理教案2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初中物理《光现象》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光现象》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光现象》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等方式探究光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 光的反射: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3. 光的折射:透镜、棱镜4. 光的速度和光源5. 光的应用:光纤、太阳能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透镜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讨论、思考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光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光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概念,并进行实验演示。

3. 光的反射:讲解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特点和应用,并进行实验演示。

4. 光的折射:讲解透镜、棱镜的原理和应用,并进行实验演示。

5. 光的速度和光源:介绍光在真空和介质中的速度,讲解光源的分类和特点。

6. 光的应用:讲解光纤、太阳能等光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7.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9.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实验报告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课堂氛围。

3. 定期进行章节测试,了解学生对光现象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激光笔、镜子、玻璃板、透镜、棱镜等。

2. 多媒体课件:PPT、视频、图片等。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一、复习目标1. 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掌握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以及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

3.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复习内容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种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反射现象的应用。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现象的应用,全反射的条件和现象。

4. 光的干涉:干涉现象的产生,双缝干涉的条件,干涉条纹的特点。

5. 光的衍射:衍射现象的产生,单缝衍射和圆孔衍射的条件及特点。

三、复习重点与难点1. 复习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基本概念和定律。

2. 复习难点: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产生条件及特点,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回顾和巩固光学知识。

2. 利用实验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3. 采用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有关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中考物理光现象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复习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1.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为3×10^8 m/s;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小于在真空中的速度。

2. 光在界面上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 光在界面上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3.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界面上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2. 光的反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 光的折射: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斯涅尔定律。

4. 生活中的光学现象:例如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基本概念及生活中的光学现象。

2. 难点: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实验等方式,掌握光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光学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入光学知识。

2. 讲解光的传播:讲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光的传播规律。

3. 讲解光的反射:讲解反射的定义、反射定律及反射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反射现象。

4. 讲解光的折射:讲解折射的定义、折射定律及折射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折射现象。

5. 应用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分析光学现象的能力。

3. 练习题:分析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对光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策略调整1. 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采用更为直观的教具和实验,以增强他们对光学现象的感知和理解。

2. 对于能够较好地理解光学知识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和实验,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 苏科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 苏科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一、复习目标1. 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 能够分析光现象产生的原因,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

二、复习内容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现象的应用。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现象的应用。

4.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光谱。

5. 光的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光在介质中的速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 难点: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通过实验和图片,直观地展示光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引导学生运用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特点。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的基本原理。

3. 光的反射:讲解反射定律,并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反射现象的应用。

4. 光的折射:讲解折射定律,并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折射现象的应用。

5. 光的色散:讲解光的色散现象,并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光谱。

6. 光的速度:讲解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光在介质中的速度。

7. 练习与讨论:布置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运用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和解答。

8. 总结与复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注意相关的考试要点。

六、复习与巩固1. 通过复习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巩固学生对光现象的理解。

2. 结合习题,巩固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的应用。

七、光的衍射与干涉1. 讲解光的衍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衍射的条件和特点。

2. 讲解光的干涉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干涉的条件和特点。

3.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

八、光学仪器1. 讲解透镜的成像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一、复习目标1. 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

2. 了解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3.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复习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2. 光的反射: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3. 光的折射:透镜、折射定律。

4. 光的干涉:双缝干涉、单缝衍射。

5. 光的偏振:偏振原理、偏振光的应用。

三、复习重点与难点1. 复习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偏振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复习难点: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的计算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回顾光现象的基本知识。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利用实验和动画,直观展示光现象的原理和现象。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学生对光现象的认知,引导学生回顾光的基本知识。

2. 讲解:分别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偏振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镜子、透镜、光纤等。

4. 实验演示:展示光学实验,让学生直观了解光现象的原理和现象。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的计算和理解。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偏振现象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复习策略1. 分析历年中考物理试题,了解光现象考点的分布和难度。

2. 制定针对性的复习计划,确保每个知识点都得到充分复习。

3. 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 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

七、复习计划1. 第一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复习。

2. 第二周: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复习。

3. 第三周:光的偏振现象复习。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 苏科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 苏科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一、复习目标1. 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

3. 掌握光的反射现象,如平面镜成像、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应用等。

4.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如透镜成像、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等。

5.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复习内容1. 光的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方向。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反射图像的特点。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折射现象的解释。

4. 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解释。

5. 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凹透镜成像规律、透镜的应用。

三、复习重点与难点1. 复习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概念和现象。

2. 复习难点: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来复习光学知识。

2. 利用实验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学现象。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引起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

2. 光的传播:回顾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方向。

3. 光的反射:讲解反射定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反射光线和反射图像的特点。

4. 光的折射:讲解折射定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折射光线和折射现象的解释。

5. 光的直线传播:讲解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引导学生思考日食和月食的解释。

6. 透镜成像:讲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凹透镜成像规律,引导学生思考透镜的应用。

7. 总结与复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

六、复习巩固1. 通过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分析练习题中的错例,引导学生纠正错误,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七、实例分析1. 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光学实例,如眼镜的原理、摄影中的透镜应用等。

苏科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优秀教案之光现象

苏科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优秀教案之光现象

苏科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优秀教案之光现象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 XX-4-25 15:55 编辑复习课教案--光现象南京民办旭东中学吴永余[设计意图]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复习关于光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讨论人眼能够看到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物体的原因分析,体会到光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如光的色彩与物体的颜色,了解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与紫外线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复习关于光现象的基础知识。

理解物理上的影和像的含义,理解实像与虚像的判断方法。

了解光的热效应,直到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基础知识,了解红外线与紫外线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梳理归纳本章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复习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

在相互讨论与复习过程中,形成对光的一些基础知识的认识,并能加以辨别和运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教学重点和难点]光现象的基础知识复习与运用[教具和学具]光源、投影仪、三棱镜、三色玻璃纸、硬纸板等[课前准备]请同学在课前把中考指导书上的知识框架整理好,能够自己整理归纳知识点。

把“学法指导”部分的6个问题预习一下,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把不理解的部分整理出来,[教学过程]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 XX-4-25 15:55 编辑复习课教案--光现象南京民办旭东中学吴永余[设计意图]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复习关于光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讨论人眼能够看到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物体的原因分析,体会到光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如光的色彩与物体的颜色,了解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与紫外线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复习关于光现象的基础知识。

理解物理上的影和像的含义,理解实像与虚像的判断方法。

了解光的热效应,直到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基础知识,了解红外线与紫外线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梳理归纳本章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复习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

光现象物理教案范文

光现象物理教案范文

光现象物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2. 光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3. 光的速率和光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传播规律、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 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光的现象。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

3. 结合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对光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激光笔、镜子、玻璃板、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等。

教案范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激光笔射出光束,引导学生关注光的传播。

2. 提问:光是如何传播的?光可以传播多远?二、光的传播(10分钟)1. 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引导学生了解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

2. 提问: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什么现象?三、光的反射(10分钟)1. 演示平面镜反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解释反射现象。

2. 讲解反射定律,引导学生了解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3.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反射现象?四、光的折射(10分钟)1. 演示光的折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解释折射现象。

2. 讲解折射定律,引导学生了解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3.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折射现象?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特点。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解释光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了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解释光现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

六、光的速率和光年(10分钟)1. 讲解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引导学生了解光年概念。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 苏科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 苏科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一、复习目标1. 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掌握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3.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

二、复习内容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路径、光的速度、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类型(镜面反射、漫反射)。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现象(透镜、棱镜等)。

4. 光的现象解释: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彩虹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2. 难点:光的传播现象的解释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光的现象解释方法。

3. 利用实验和图片,直观地展示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提问学生关于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 知识讲解:讲解光的传播路径、光的速度、光的传播方式等基本概念。

重点讲解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3. 实例分析:分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光的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进行解释。

4. 实验演示:进行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现象。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知识。

六、复习光的传播与应用1. 光的传播路径: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

2. 光的速度:回顾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10^8 m/s,以及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与折射率的关系。

3. 光的应用:掌握光的照明、通信、医疗等应用。

七、深入理解光的反射1. 反射定律:复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关系。

2.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区分两种反射类型的特点及应用。

3. 反射现象的应用:探讨反射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光现象》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光现象》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光现象》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掌握相关公式和定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光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透镜、眼镜。

4. 光的速度和光源。

5. 光的能量和热效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规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2.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计算、光的能量和热效应。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光现象的奥秘。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运用练习题和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光现象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光现象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通过实验演示光的传播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的传播特点。

3. 光的反射:介绍反射定律,通过实验和图片展示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掌握反射规律。

4. 光的折射:讲解折射定律,通过实验演示光的折射过程,让学生了解透镜的原理和应用。

5. 光的速度和光源:介绍光的速度及光源的分类,让学生了解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源的性质。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光现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特点及应用。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光现象的研究性作业,鼓励学生深入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练习题成绩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课堂教学设计(教案)及课堂练习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课堂教学设计(教案)及课堂练习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课堂教学设计(教案)及课堂练习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了解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光现象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

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观察和分析光现象。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

难点:光的传播和折射的原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镜子、玻璃板、实验桌、白纸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活动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利用激光笔向学生展示光线的传播,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特点。

2.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现象。

二、光的传播(10分钟)1. 利用激光笔和镜子,引导学生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 利用玻璃板和白纸,引导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3. 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速度和传播介质的关系。

三、光的折射(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掌握折射定律。

2. 利用实验仪器,让学生进行光的折射实验,巩固折射定律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光的传播和折射的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和折射在科技、医疗、环境等方面的应用。

2. 让学生举例说明光的传播和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光的传播和折射的应用案例。

活动重难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

难点:光的传播和折射的原理。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使学生了解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仪器的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光的传播和折射的探究,深入了解光的本质和光现象的应用。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掌握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3.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了解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现象。

2. 光的反射:掌握反射定律,了解平面镜成像、凸面镜、凹面镜等现象。

3. 光的折射:掌握折射定律,了解透镜、水底物体看起来浅等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2. 难点: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以及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解释。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练习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光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日食、月食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特点。

2. 讲解光的传播:讲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举例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 讲解光的反射:讲解反射定律,通过实验或图片演示平面镜成像、凸面镜、凹面镜等现象。

4. 讲解光的折射:讲解折射定律,通过实验或图片演示透镜、水底物体看起来浅等现象。

5.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出拓展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案编辑专员:我为您编写了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的五个章节。

教案中包含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和定律,以及相关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方法采用了讲解、演示、讨论、练习等,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光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新课、讲解现象、巩固练习、总结与拓展等环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光学知识。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六、教学活动1.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2.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平面镜成像、凸面镜、凹面镜等光的反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并解释。

中考物理光现象总复习教案苏教版

中考物理光现象总复习教案苏教版

中考物理光现象总复习教案苏教版课题光现象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3.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知识框架色光的混合光的色彩、颜色颜料的混合红外线(性质、应用)不可见光光现象紫外线(性质、应用)光的直线传播(条件、现象、应用、光速)平面镜(成像特点、应用)反射定律的内容及光路图光的反射分类(漫反射、镜面反射)光路的可逆性学法指导1.弄清影与像的含义2.正确认识平面镜成像3.理解实像与虚像的区别4.用反射定律解答问题的方法5.理解镜面反射与漫反射6.完成反射光路图的基本要求教学程序设计学生活动复习内容例题分析复习①我们为什么能看见物体?②光从何而来?(光源)③我们为什么能看见那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④光由光源发出经物体表面反射后又是怎样进入人眼的?一、五光十色、五彩缤纷的世界1.光的色彩:(1)光的三原色:红、绿、蓝(2)太阳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2.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颜料混合和色光混合的情况不同3.人眼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性质:具有热效应应用:红外探测器、红外照相机、红外夜视仪(2)紫外线: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因为有光进入人眼这些物体表面反射光源发出的光看书复习练习性质: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紫外线灯灭菌、验钞机[例1]彩色电视机屏幕上丰富的色彩是怎样产生的?A.各种颜色的光组成B.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C.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D.橙、蓝、绿三种色光混合而成(课堂练习)中考指导用书P261、2;P27131.光是多彩的是神奇的,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B.可通过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C.光具有能量D.白光是单色光2.下列四句词语所描述的光现象中,能自行发光的是()A.金光闪闪B.红光满面C.火光冲天D.波光粼粼二、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同种均匀介质2.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成因、小孔成像3.应用:激光测距仪4.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3×108m/s[例2]“皮影戏”是我国的民间艺术,屏幕上出现的生动活泼的形象与其道具动作完全一致,这其中涉及的光学只是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州市2017年中考物理《光现象实验探究》专题练习讲解

苏州市2017年中考物理《光现象实验探究》专题练习讲解

2017年中考物理专题练习《光现象实验探究》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2)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A.向纸板喷烟或雾 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因为在反射现象中,.2.小亮用如图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图中反射角是度.(2)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在B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3)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选填“变大”或“变小”).3.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小红同学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时,(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3)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你的方法是:.(4)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4.如图甲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镜面上.(1)小宇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选填字母).A.光沿直线传播 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一条即可).(2)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丙中相符的是(选填序号).5.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刚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的反射光OF 的径迹.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实验并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实验数据如表,请完成下列问题:(1)要测量反射角,在图中应测量∠;(2)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若将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见反射光线,由此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内;(3)观察实验数据总结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时,发现表格中有一个反射角的读数有误,是°这个角.6.如图所示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1)小强在用该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除了要用到铁架台、可折转光屏和量角器外,还要用到和.(2)小强用到的实验器材中,可折转光屏可以非常方便地绕轴线ON向前或向后折转.这个实验中,小强选用可折转光屏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是否在所决定的平面内.(3)小强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一.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光反射时,.(4)通过实验,小刚测得的数据如表二.据此他得出了“反射角小于入射角”的结论.进行交流时,发现他的结论与其他组的结论不同,小刚又反复进行了多次测量,确定自己从读数到分析论证得出的结论都没有问题.导致小刚得出“反射角小于入射角”的原因可能是:.7.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8.小琳在照镜子时发现,她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于是她想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她按图甲摆放器材,进行实验.(1)她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确定.(2 )实验中,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选填“A”或”B“)侧现察,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3)改变A的位置,重复实验,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实验数据如表,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4)小琳将图甲中的玻漓板换成平面镜,垂直于纸板放置(如图乙所示),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他用激光笔沿硬纸板EO照射到平面静上的O点.反射光线沿OF射出,则∠NOF ∠EON (选填“>”、”<”或“=”).(5)小琳又让入射光线沿着FO入射到O点,看到反射光线沿OE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9.请回答下列两个光学实验的有关问题:(1)如图1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用透明的玻璃板和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做实验,是为了方便确定像的和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如图2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选用可折转的光屏做实验,除了可用它呈现光路外,还可用它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时应多次改变,测量出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结论.10.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有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是否相等.(3)在寻找蜡烛A的像时,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选填“能”或者“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选填“实验”或“虚”)11.小强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步骤如下:(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2)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3)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慢慢移动,让B跟A的像完全重合,B所在位置就是A的像的位置.(4)在纸上记下A、B这两个位置,分别测量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5)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测量结果发现:蜡烛A和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相等,请你帮小强找出造成距离不相等的可能原因(写出2点).12.在九年级总复习时,同学们再次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小明和小红在分析数据时发现,三组数据的像距都比物距大一些.小明认为这是由于测量粗心引起的,小红认为像距总是比物距大可能与玻璃板的厚度有关.他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数据如下表.请你结合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小明的看法不正确的理由是.(2)玻璃板的厚度对像距与物距差值的影响,可表述为.(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你认为应该选择较(选填“薄”或“厚”)的玻璃板.(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选填“实像”或“虚像”),从测量数据可以看出,他们测量像距和物距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选填“mm”或“cm”).13.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1)实验室提供较厚和较薄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的玻璃板做实验;同时选用两节相同的干电池,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关系.(2)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前放置电池A,移动玻璃板后的电池B,直到看上去电池B与电池A的像.(3)将光屏放在电池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4)将电池A朝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电池A的像的大小将.1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高为7cm.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1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2cm.(1)最好选用玻璃板(选填“茶色”、“无色透明”)进行实验.(2)选取A、B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选填“实”、“虚”)(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判断,身高1.7m的人,站在镜前5m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m;当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不变”).15.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实验时应选较(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2)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B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像.(4)用方格纸替代白纸,更方便探究像与物的关系.1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如图1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图象纸,在纸的中间沿横线竖直放置一块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再拿一只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移动位置,使B跟A的像重合.(1)通过图象纸,可方便准确地得出结论,像距(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距.(2)蜡烛B与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成“不相等”).(3)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象点燃了.说明像是(填“虚“或“实”)像,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4)如图2所示,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1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照图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由此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相等.(2)某同学共进行了三次实验,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数据记录如下: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3)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4)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A.2cmB.1cmC.0.5cmD.0cm.18.如图所示,学习光学知识后,小聪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①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使用透明或玻璃板而不是用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②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小聪拿出一支没有点燃的和A处一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和像,说明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小聪用凸透镜替换玻璃板,将其放置在AB中点且垂直AB的位置上,将光屏放置在B点时,发现光屏上恰好成了一个清晰倒立、等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此时固定蜡烛,换用一个焦距略小一些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则光屏需向(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在此成清晰的像.19.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选择 (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 (2)此实验中选取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A 、B ,是为了 ; (3)移开蜡烛B ,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4)移动蜡烛A 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 .20.让一束光从某介质以不同角度射入空气中,观察光束在介质和空气中的径迹变化,得到光速在介质中的入射角i 及其正弦值sini 、折射角r 及其正弦值sinr 的值如下表所示.从探究中我们可以得出:折射角总是 入射角(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到折射角的正弦与入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 (保留两位小数).21.某小组选用了图甲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1)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 .(2)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O 点,不断改变入射角,读出刻度盘上对应的折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图丙中,其中1和1′、2和2′…4和4′分别表示各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的位置.由此可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且折射角(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等于度.22.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光的全反射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1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引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1)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2)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几乎全部变为.(3)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4)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2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23.(1)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入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如图甲所示;①小宇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选填“A”或“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②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结论.③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2)陈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进行如下操作:①陈悦同学将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如图丙所示,这样的操作会造成的后果是;②将蜡烛B熄灭后,该同学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记下像与物的位置;③移动蜡烛(选填“A”或“B”),重做实验.三次实验像与物的位置如图丁所示,通过分析可知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它们的连线与玻璃板.2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MN,取两枚相同的棋子E和F.(1)小明将棋子E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面的棋子F,直到它看上去与棋子E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所示(2)为了让坐在右侧的小亮也看到棋子E的像,小明把玻璃板沿直线MN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棋子E的像(填“会”或“不会”)向右平移.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亮看到棋子E的像的光路图.(D点为小亮眼睛所在位置)(3)小明拿走棋子F,再将棋子E横放,这时他看到的应该是图丙中的种情形.25.学习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后,小华和小虎作了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1)他们分别代表物和像模拟平面镜成像,若小华向右转,小虎应向转.(2)小华走近办公楼的自动感应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将(填“随”或“不随”)门平移.(3)傍晚,小虎在河边看到的夕阳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像,这是由于光在平静的水面上发生了反射.26.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如图.(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2)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均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3)将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7.小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棋子B.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1)无论怎样在桌面上移动棋子B,都无法使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排除问题后,移动棋子B,使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能确定棋子A经平面镜所成像的位置,同时还能比较大小关系.(2)用铅笔画出平面镜及棋子A和棋子B的位置,并画出棋子A和棋子B位置的连线,经测量发现:两棋子的连线与镜面,两棋子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移去棋子B,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棋子B所在的位置,直接观察白卡片,观察白卡片上没有棋子A的像,说明棋子A经平面镜所成的是像(4)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选填“能”或“不能”)看见棋子A的像.28.如图所示是晓燕“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1)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2)她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请你帮晓燕在表头中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内容.(3)她做了三次实验的目的是.2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1)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3)若白纸上每方格长度是5cm,将点燃的蜡烛由A点移至B点,此时它与移动后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距离是cm,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选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像.(4)如图2甲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时钟的像,请在乙图上画出时钟的实际时间.30.如图所示,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你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1)你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变的虚像.(2)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α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αB,则αBαc.31.小明在探究“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的像的高度和像距的关系”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用发光二极管做成的物体、有小孔的方纸板、用半透明塑料膜做成的屏、量程为0~30cm的直尺,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1)该实验应该在较的环境下进行.(选填“亮”或“暗”)(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像高与像距的关系图象.(3)根据图象,得出的探究结论是:.(4)另一名同学在做该实验时,更换了部分实验器材,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外筒(足够长)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开有小孔;内筒(内径约14cm)的筒壁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屏,并可以在外筒中自由地拉出或推入.其他器材不变.和小明所用的装置相比较,请说出该同学用这样的装置做实验的好处和不足.(各写一条即可)好处:;不足:.32.(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如图甲小华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接着她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在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由此得出的结论,在图甲所示的实验中如果让光沿FO方向射到镜面,会发现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2)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在光屏上会接收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小华再将蜡烛远离透镜,同时将光屏移至适当位置,则光屏上的像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参考答案与解析1.(2016•聊城)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量角器.(2)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 C .A.向纸板喷烟或雾 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因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分析】(1)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时,需要测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2)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要使激光紧贴纸板面入射;(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4)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解答】解:(1)为了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量角器;(2)此实验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你该采取的操作是使激光紧贴纸板面入射,即选项C的说法符合题意.(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让光线逆着F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该现象说明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故答案为:(1)量角器;(2)C;(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光路可逆.【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要理解和熟记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2.(2016•福州)小亮用如图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图中反射角是40 度.(2)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在B板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3)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变小(选填“变大”或“变小”).【分析】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结合实验现象可逐一解答.【解答】解:(1)光的反射中,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所以图中反射角的度数与入射角相同,为40度;(2)因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在B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3)光的反射中,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所以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光线也会向法线靠近,反射角变小.故答案为:(1)40;(2)不能;(3)变小.【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熟知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能与探究过程相结合,是正确解答的关键.3.(2016•天水)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小红同学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显示光路.(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时,不能(选填“能”。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章. 光现象 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教案_3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章. 光现象  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教案_3

《光现象》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是这一章的总结与运用,本章已经学习了光现象中的人眼看不见的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的知识。

学生已经具备了光线现象的基本知识,并具备了初步研究光现象的研究能力。

本节为下一章《光的折射透镜》提供知识储备和研究能力支持。

设计思想本节是一节综合实践课,重在学生的实践,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课型。

这节课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在教学中,重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以及团队合作。

本节课将选取一些不同的研究形式分小组研究,有探究、有小小调查、有小制作、有小表演。

这节课之前,教师将对各小组进行长达1-2周的指导,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各小组进行高效的研究汇总,以便于本节课的汇报交流。

本节课旨在为“综合实践课”找到一种可行的模式,找到一种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目标:1、通过为任务取名、为团队取名,讨论的过程,组建团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小组分工,明确每位同学的活动任务,在团队中完成角色定位,各司其职。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集中组员的智慧将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记录下来,以便交流与分享。

2、通过查阅资料、实验,了解小孔照相机的组成,探究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孔成像的性质与孔的形状是否有关?自制小孔相机,利用小制作巩固小孔成像的知识。

3、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光污染的种类,通过调查访问了解我们周围有哪些光污染。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光污染的危害。

通过对同学、家长和老师的访问以及查阅资料,了解光污染的危害及减弱光污染的措施。

4、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变色陀螺的制作原理,通过小组讨论确定研究步骤。

通过变色陀螺的制作理解色光的混合原理。

5、通过学习光的直线传播知识,了解影子戏的原理。

通过小组分工,研究影子戏剧本、台词以及配乐等。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影子戏的历史背景。

通过影子戏的排练过程,解决影子大小、形状等问题。

课前准备:一、教师介绍综合实践课题:1、研究小孔成像2、关于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调查3、关于光污染的调查4、揭开“储币魔盒”的秘密5、变色陀螺6、表演影子戏学生分组、讨论决定领取课题进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考物理专题练习《光现象实验探究》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2)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A.向纸板喷烟或雾 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因为在反射现象中,.2.小亮用如图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图中反射角是度.(2)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在B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3)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选填“变大”或“变小”).3.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小红同学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时,(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3)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你的方法是:.(4)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4.如图甲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镜面上.(1)小宇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选填字母).A.光沿直线传播 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一条即可).(2)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丙中相符的是(选填序号).5.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刚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的反射光OF 的径迹.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实验并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实验数据如表,请完成下列问题:(1)要测量反射角,在图中应测量∠;(2)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若将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见反射光线,由此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内;(3)观察实验数据总结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时,发现表格中有一个反射角的读数有误,是°这个角.6.如图所示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1)小强在用该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除了要用到铁架台、可折转光屏和量角器外,还要用到和.(2)小强用到的实验器材中,可折转光屏可以非常方便地绕轴线ON向前或向后折转.这个实验中,小强选用可折转光屏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是否在所决定的平面内.(3)小强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一.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光反射时,.(4)通过实验,小刚测得的数据如表二.据此他得出了“反射角小于入射角”的结论.进行交流时,发现他的结论与其他组的结论不同,小刚又反复进行了多次测量,确定自己从读数到分析论证得出的结论都没有问题.导致小刚得出“反射角小于入射角”的原因可能是:.7.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8.小琳在照镜子时发现,她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于是她想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她按图甲摆放器材,进行实验.(1)她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确定.(2 )实验中,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选填“A”或”B“)侧现察,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3)改变A的位置,重复实验,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实验数据如表,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4)小琳将图甲中的玻漓板换成平面镜,垂直于纸板放置(如图乙所示),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他用激光笔沿硬纸板EO照射到平面静上的O点.反射光线沿OF射出,则∠NOF ∠EON (选填“>”、”<”或“=”).(5)小琳又让入射光线沿着FO入射到O点,看到反射光线沿OE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9.请回答下列两个光学实验的有关问题:(1)如图1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用透明的玻璃板和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做实验,是为了方便确定像的和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如图2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选用可折转的光屏做实验,除了可用它呈现光路外,还可用它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时应多次改变,测量出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结论.10.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有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是否相等.(3)在寻找蜡烛A的像时,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选填“能”或者“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选填“实验”或“虚”)11.小强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步骤如下:(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2)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3)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慢慢移动,让B跟A的像完全重合,B所在位置就是A的像的位置.(4)在纸上记下A、B这两个位置,分别测量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5)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测量结果发现:蜡烛A和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相等,请你帮小强找出造成距离不相等的可能原因(写出2点).12.在九年级总复习时,同学们再次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小明和小红在分析数据时发现,三组数据的像距都比物距大一些.小明认为这是由于测量粗心引起的,小红认为像距总是比物距大可能与玻璃板的厚度有关.他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数据如下表.请你结合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小明的看法不正确的理由是.(2)玻璃板的厚度对像距与物距差值的影响,可表述为.(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你认为应该选择较(选填“薄”或“厚”)的玻璃板.(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选填“实像”或“虚像”),从测量数据可以看出,他们测量像距和物距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选填“mm”或“cm”).13.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1)实验室提供较厚和较薄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的玻璃板做实验;同时选用两节相同的干电池,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关系.(2)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前放置电池A,移动玻璃板后的电池B,直到看上去电池B与电池A的像.(3)将光屏放在电池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4)将电池A朝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电池A的像的大小将.1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高为7cm.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1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2cm.(1)最好选用玻璃板(选填“茶色”、“无色透明”)进行实验.(2)选取A、B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选填“实”、“虚”)(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判断,身高1.7m的人,站在镜前5m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m;当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不变”).15.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实验时应选较(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2)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B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像.(4)用方格纸替代白纸,更方便探究像与物的关系.1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如图1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图象纸,在纸的中间沿横线竖直放置一块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再拿一只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移动位置,使B跟A的像重合.(1)通过图象纸,可方便准确地得出结论,像距(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距.(2)蜡烛B与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成“不相等”).(3)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象点燃了.说明像是(填“虚“或“实”)像,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4)如图2所示,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1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照图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由此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相等.(2)某同学共进行了三次实验,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数据记录如下: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3)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4)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A.2cmB.1cmC.0.5cmD.0cm.18.如图所示,学习光学知识后,小聪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①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使用透明或玻璃板而不是用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②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小聪拿出一支没有点燃的和A处一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和像,说明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小聪用凸透镜替换玻璃板,将其放置在AB中点且垂直AB的位置上,将光屏放置在B点时,发现光屏上恰好成了一个清晰倒立、等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此时固定蜡烛,换用一个焦距略小一些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则光屏需向(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在此成清晰的像.19.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选择 (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 (2)此实验中选取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A 、B ,是为了 ; (3)移开蜡烛B ,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4)移动蜡烛A 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 .20.让一束光从某介质以不同角度射入空气中,观察光束在介质和空气中的径迹变化,得到光速在介质中的入射角i 及其正弦值sini 、折射角r 及其正弦值sinr 的值如下表所示.从探究中我们可以得出:折射角总是 入射角(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到折射角的正弦与入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 (保留两位小数).21.某小组选用了图甲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1)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 .(2)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O 点,不断改变入射角,读出刻度盘上对应的折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图丙中,其中1和1′、2和2′…4和4′分别表示各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的位置.由此可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且折射角(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等于度.22.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光的全反射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1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引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1)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2)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几乎全部变为.(3)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4)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2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23.(1)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入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如图甲所示;①小宇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选填“A”或“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②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结论.③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2)陈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进行如下操作:①陈悦同学将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如图丙所示,这样的操作会造成的后果是;②将蜡烛B熄灭后,该同学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记下像与物的位置;③移动蜡烛(选填“A”或“B”),重做实验.三次实验像与物的位置如图丁所示,通过分析可知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它们的连线与玻璃板.2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MN,取两枚相同的棋子E和F.(1)小明将棋子E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面的棋子F,直到它看上去与棋子E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所示(2)为了让坐在右侧的小亮也看到棋子E的像,小明把玻璃板沿直线MN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棋子E的像(填“会”或“不会”)向右平移.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亮看到棋子E的像的光路图.(D点为小亮眼睛所在位置)(3)小明拿走棋子F,再将棋子E横放,这时他看到的应该是图丙中的种情形.25.学习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后,小华和小虎作了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1)他们分别代表物和像模拟平面镜成像,若小华向右转,小虎应向转.(2)小华走近办公楼的自动感应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将(填“随”或“不随”)门平移.(3)傍晚,小虎在河边看到的夕阳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像,这是由于光在平静的水面上发生了反射.26.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如图.(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2)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均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3)将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7.小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棋子B.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1)无论怎样在桌面上移动棋子B,都无法使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排除问题后,移动棋子B,使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能确定棋子A经平面镜所成像的位置,同时还能比较大小关系.(2)用铅笔画出平面镜及棋子A和棋子B的位置,并画出棋子A和棋子B位置的连线,经测量发现:两棋子的连线与镜面,两棋子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移去棋子B,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棋子B所在的位置,直接观察白卡片,观察白卡片上没有棋子A的像,说明棋子A经平面镜所成的是像(4)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选填“能”或“不能”)看见棋子A的像.28.如图所示是晓燕“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1)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2)她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请你帮晓燕在表头中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内容.(3)她做了三次实验的目的是.2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1)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3)若白纸上每方格长度是5cm,将点燃的蜡烛由A点移至B点,此时它与移动后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距离是cm,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选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像.(4)如图2甲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时钟的像,请在乙图上画出时钟的实际时间.30.如图所示,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你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1)你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变的虚像.(2)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α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αB,则αBαc.31.小明在探究“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的像的高度和像距的关系”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用发光二极管做成的物体、有小孔的方纸板、用半透明塑料膜做成的屏、量程为0~30cm的直尺,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1)该实验应该在较的环境下进行.(选填“亮”或“暗”)(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像高与像距的关系图象.(3)根据图象,得出的探究结论是:.(4)另一名同学在做该实验时,更换了部分实验器材,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外筒(足够长)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开有小孔;内筒(内径约14cm)的筒壁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屏,并可以在外筒中自由地拉出或推入.其他器材不变.和小明所用的装置相比较,请说出该同学用这样的装置做实验的好处和不足.(各写一条即可)好处:;不足:.32.(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如图甲小华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接着她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在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由此得出的结论,在图甲所示的实验中如果让光沿FO方向射到镜面,会发现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2)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在光屏上会接收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小华再将蜡烛远离透镜,同时将光屏移至适当位置,则光屏上的像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参考答案与解析1.(2016•聊城)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量角器.(2)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 C .A.向纸板喷烟或雾 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因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分析】(1)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时,需要测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2)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要使激光紧贴纸板面入射;(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4)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解答】解:(1)为了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量角器;(2)此实验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你该采取的操作是使激光紧贴纸板面入射,即选项C的说法符合题意.(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让光线逆着F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该现象说明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故答案为:(1)量角器;(2)C;(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光路可逆.【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要理解和熟记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2.(2016•福州)小亮用如图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图中反射角是40 度.(2)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在B板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3)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变小(选填“变大”或“变小”).【分析】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结合实验现象可逐一解答.【解答】解:(1)光的反射中,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所以图中反射角的度数与入射角相同,为40度;(2)因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在B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3)光的反射中,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所以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光线也会向法线靠近,反射角变小.故答案为:(1)40;(2)不能;(3)变小.【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熟知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能与探究过程相结合,是正确解答的关键.3.(2016•天水)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小红同学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显示光路.(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时,不能(选填“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