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增强扫描部分参数

合集下载

CT扫描部位

CT扫描部位

Adult(成人)头部01.Head Routine (螺扫)02.Head Routine Seq(轴扫)03.Inner Ear (内耳)04.Sinus Vol(鼻窦)05.Orbit(眼眶鼻骨也可)06.Head XCARE SAFIRE(低剂量)07.Head Routine CE (增强)颈部01.Neck Routine (平扫)02.Neck Routine CE (增强)肩部01.Shoulder Routine (平扫)脊柱01.C Spine (颈部)02.Spine Routine (胸腰椎)03.DSXXL Spine (肥胖)胸部01.Thorax Routine (平扫)02.Thorax Routine CE (增强)03.Flash Thorax04.LungLowDose (低剂量)05.Thoeax XCARE06.DSXXL Thorax (肥胖)07.ThorAbd (胸腹连扫)腹部01.Abdomen Routine (平扫)02.AbdMulti Phase (三期增强)03.DSXXL Abdomen (肥胖)04.Colonography (结肠)05.AbdMultiPhase One Phase (一期增强)盆腔01.Pelvis Routine (平扫)02.Pelvis Routine CE (增强)03.Hip (髋关节)上肢01.Extremity (平扫)下肢01.Extremity (平扫)Duall Energy(双能量)01.CarotidAngioFast Bone Rem (头颈部血管去骨)(增强)02.Thorax Lung PBV (肺部虚拟灌注)(增强)03.Thorax Lung Nodules(肺结节)(增强)04.Thorax Xenon (氙气)05.Abdomen Liver VNC(肝脏虚拟平扫)(增强)06.Abdomen Kidney Stones (肾结石)07.BodyAngioFast Bone Rem (体部去骨) (增强)08.CoronaryCTA HeartPBV(心脏虚拟灌注)(增强)09.Wrist Tendon(腕关节)10.Knee Tendon(膝关节)11.Foot Gout(痛风)Cardiac(心脏)01.CoronaryCTA(后门控)02.CoronaryCTA AdaptSeq(前门控)03.Fast Flash Cardio(Flash)04.DSXXL CoronaryCTA(肥胖)Vascular(血管)01.NeuroDSACT(头颈部DSA)02.ThorAngioRoutine(胸部大血管)03.Embdism (肺动脉)04.Flash Embdism(肺动脉Flash)05.Chest Pain ECG(胸痛三联征DS)05.Chest Pain ECG(胸痛三联征Flash)06.BodyAngioRoutine(体部血管)(主要用于腹部盆腔)07.AngioRunoff(下肢血管)08.WholeBodyAngio(全身血管)Specials(特殊)01.NeuroVPCT Stroke(头部灌注)02.NeuroMultiPhase V Angio(4D CTA)03.BodyVPCT long (体部灌注)04.BodyMultiPhase V Angio(4D CTA)05.HeartVPCT(负荷心肌灌注)Child(儿童低剂量)头部01.Head Routine (平扫)02.Head XCARE SAFIRE(低剂量)03.Head RoutineSeq(轴扫)04.InnerEar(内耳)05.Sinus(鼻窦)胸部01.Flash Abdomen(平扫)腹部01.Flash Abdomen(平扫)盆腔01.Pelvis Routine(平扫)上肢01.Extremity(平扫)下肢01.Extremity(平扫)Cardiac(心脏)01.Flash Cardio(平扫)Vascular(血管)01.Carotid Angio(头颈部)02.Flash Body Angio(体部)Specials(特殊)01.Flash NeonateBody 70Kv (新生儿)qnxyxepackv347465903。

(优质医学)CT检查技术参数

(优质医学)CT检查技术参数
3
曝光条件
• 管电压(kV) 100~140kV • 管电流(mA) 70~260mA • 扫描时间(s) 6~20s • X线剂量降低:噪声增大,图像质量降低。 • 必须选择合适的曝光剂量,并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
减少病人所接受的X线剂量。
4
视野(field of view FOV)
• 扫描视野(scanning field of view,SFOV) • 显示视野(displaying field of view, DFOV) • 扫描结束后,可以改变显示视野大小重建图像
提高图像质量
15
心电门控(cardiac gating)
• 前瞻性心电门控 心电图R波 心电触发(triggering technique)
• 回顾性心电门控 回顾性图像重建心电门控
16
扫描架倾斜角度
• 被检组织器官的扫描层面与水平面不相垂直的时候,需将扫描 架倾斜一定角度进行扫描。
• ±30° • 许多设备设置需在扫描机架的控制面板上操作,有的设备设置
CT检查技术参数
1
CT检查技术参数
扫描类型 曝光条件 视野 矩阵 准直 层厚 层距
重建间隔 螺距 旋转速度 心电门控 扫描架倾斜角度 算法
2
扫描类型
• 非螺旋扫描 螺旋扫描 • 非螺旋扫描检查时间较长,扫描数据通常不适于重建,图像信
噪比较高 • 螺旋扫描速度快,数据适于扫描后重建 • 通常颅脑、椎间盘扫描选用非螺旋扫描 • 胸部、腹部扫描及增强扫描选用螺旋扫描
• 各参数的确定要结合实际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合理选择。
19
THANK YOU
20
• 多层螺旋CT X线束的厚度与多个层面的厚度之和一致, 层厚=一个采集通道所对应的全部体层的厚度

附表2.CT增强扫描参数表

附表2.CT增强扫描参数表

CT增强扫描参数表部位时相延迟时间造影剂总量与浓度流速备注头部增强头部增强主要分为两期到三期,即为动脉期,静脉期,如果是占位性病变较大时可以加一延迟期。

动脉期时间较短,18-20S即可,静脉期60-70S即可,延迟期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占位较大时可适当缩短延迟时间。

头部增强造影剂选择非离子型造影剂,60ml左右即可,浓度以300或者350即可。

建议流速2.5-3ml/S注意的是头部的血脑屏障,可延迟造影剂的进出时间。

颈部增强颈部增强主要分为两期到三期,即为动脉期,静脉期,如果是占位性病变较大时可以加一延迟期。

动脉期时间较短,16-20S即可,静脉期60-70S即可,延迟期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占位较大时可适当缩短延迟时间。

颈部增强造影剂选择非离子型造影剂,60ml左右即可,浓度以300或者350即可。

建议流速2.5-3ml/S胸部增强胸部增强分为动脉期与平衡期。

动脉期时间13-15S,平衡期为90-120S增强造影剂选择非离子型造影剂,60-70ml左右即可,浓度以300或者350即可。

建议流速2.5-3ml/S注意的是胸部不存在静脉期,所以无静脉期扫描。

肝脏增强肝脏分为动脉期门脉期与延迟期动脉期时间为25-28S,门脉期为65S-75S,延迟期为3分钟-5分钟。

增强造影剂选择非离子型造影剂,75-85ml即可,浓度以350为主。

建议流速3ml/s注意的是肝脏延迟期时间有时会更长,如较大的血管瘤时,本身就是快进慢出,有时会超过5分钟。

肾脏肾脏分为皮质期与髓质期、排泄期皮质期25-30S,髓质期70S-75S,排泄期5分钟增强造影剂选择非离子型造影剂,75ml左右即可,浓度以300-350。

建议流速 3ml/s如果观察泌尿系的话,延迟时间大于5分钟,也可以在透视下先观察输尿管的显影情况,在做具体检查盆腔增强动脉期与静脉期、延迟期动脉期28-30S,静脉期70S左右,延迟期3分钟左右。

增强造影剂选择非离子型造影剂,75ml左右即可,浓度以300-350。

CTA及增强检查操作技术

CTA及增强检查操作技术

CTA检查操作技术常规CTA 包括:冠脉、头颈部、肺动脉、主动脉、腹部、肾脏、下肢1.冠脉CTA2.头颈部CTA药量:40-60ml 、注射速率:4-5ml/sec 、ROI感兴趣区设置在主动脉弓下降主动脉、阈值:100-1503.肺动脉CTA20-30ml 造影剂、>30ml生理盐水、4.0 –5.0ml/sec 的注射速率、造影剂跟踪:ROI感兴趣区设置在头臂静脉或上腔静脉、阈值:100-1504.主动脉CTA全主动脉及胸主动脉扫描:ROI感兴区设定在降主动脉上5.腹部,肾脏,下肢CTA腹主动脉:ROI感兴区设定在腹主动脉上肾动脉:ROI感兴趣区设定在肾动脉水平处附直接增强扫描参数:头颅颅脑增强扫描分为平扫后增强(平扫基础上加做的增强扫描)和直接增强扫描(注入对比剂后逐层连续扫描)两种方法。

增强后的扫描时间依据病变的性质而定。

与血管有关的病变,如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可在注射对比剂50ml 时开始扫描;颅内感染、囊肿等,可在注射对比剂60秒后开始扫描;颅内转移瘤、脑膜瘤等,可在注射对比剂6-8分钟后开始扫描。

头部增强扫描可用平扫参数,也可只对病变部位进行薄层扫描。

鞍区静脉注射对比剂50-70ml,流速2.5-3ml/s,延迟扫描时间20-25秒,病人体位同颅脑轴位,扫描基线可用听眶线;扫描层厚与层间距可用3-5mm,扫描范围从听眶线至鞍区上缘。

疑颅内肿瘤侵入鞍区时,需加作常规头部扫描。

眼眶怀疑眶内肿瘤、炎症、血管性病变及眶内肿瘤向眶外侵犯时,需作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可使血管、肌肉和有血供的病变清楚显示,利于对病变的定性。

对比剂使用同颅脑增强。

延迟扫描时间为50秒。

临床怀疑血管性病变者,还可用动静脉双期扫描。

对比剂用量60-80ml,流速2.5-3ml/s,延迟扫描时间为动脉期20秒,静脉期50秒,扫描参数同平扫。

颌面部颌面部血管病变、肿瘤,以及了解有无转移时,需作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时,静脉注射对比剂50-60ml,流速2.5-3ml/s,延迟扫描时间20-25秒。

ct扫描部位标准

ct扫描部位标准

---------------------------------------------------------------最新资料推荐------------------------------------------------------ct扫描部位标准部位适应症禁忌症操作要点(范围)注意事项平扫强化颅脑 1 先天性颅脑发育不全 2 颅脑损伤 3 脑血管病4 颅内肿瘤 5 颅内感染性疾病 6 髓鞘形成异常和脱髓鞘疾患。

平扫一般无禁忌证但颅内有金属异物时可因金属异物伪影影响图象质量而无法作诊断。

增强扫描禁忌证与静脉注射碘造影剂的禁忌证相同。

以听眶上线为基线向上扫至头顶层厚 10mm,间隔 10 mm 一般扫9-12层对小病灶可做 1.25-5 m 层厚的薄层重建对需做增强扫描的病人应了解其有无过敏史和高危因素向其说明增强可能出现的问题征得病人同意并签署《接受静脉注射含碘造影剂的志愿书》 1.头部位置摆正及制动极为重要对躁动或不合作的病人可进行制动。

如无效应请临床医生给予适量的镇静剂或作基础麻醉。

如仍难控制活动者应暂缓检查 2.对急性颅脑外伤、急性脑卒中、先天性颅脑发育不全可只作平扫对疑有颅内转移性肿瘤、颅内肿瘤术后复查或只有增强扫描才能显示病变的病人可只作增强扫描一般病人常规先平扫后再作增强扫描颞颌关节 1 先天性发育畸形 2 外伤、炎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病等 3 肿瘤性疾病。

1 / 5无特殊禁忌证。

自下颌关节盂顶向下颌方向扫描层厚和间隔为 1.5mm连续18-20 层对怀疑炎症或肿瘤的患者可作增强扫描 1.检查时嘱病人勿讲话 2 摆位时应注意两侧对称。

眼和眼眶 1 眼眶内炎症 2 甲状腺性眼球突出 3 血管性疾病如血管瘤淋巴管瘤静脉曲张颈动脉-海绵窦瘘4 肿瘤包括眼球肿瘤眼眶内球外肿瘤眶壁和副鼻窦肿瘤5 眼眶外伤和异物无特殊同颅脑CT 扫描。

扫描范围包括眶上下壁和邻近范围层厚 3-5mm 间隔3-5mm 连续扫描对肿瘤、血管病变和有颅内侵犯病例常规作增强扫描 1.扫描过程中嘱咐患者向前凝视不动以保持眼球固定 2. 如要检查眼球和视神经的细小病变可用 1.5-2mm 薄层高分辨率CT 扫描。

CT增强各部位延迟时间

CT增强各部位延迟时间

各部位CT增强扫描延迟时间2015-03-02 放射沙龙放射沙龙shenzhenclear放射沙龙将为您带来最新放射学术动态、专家动态、学术会议预告、经典病例、医生职场感悟等资讯。

放射沙龙——数万放射科医生都在关注的微信平台。

放射沙龙——数万放射科医生都在关注的微信平台,回复日期(工作日哦)如150201,即可收听当日的资讯。

回复“01”、“02”、“03”、“04”即可查询放射沙龙热文榜单。

由于水平有限,放射沙龙所有学习资料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点击文章下方“阅读原文”进入病例讨论,同时,欢迎大家多多留言!头颅颅脑增强扫描分为平扫后增强(平扫基础上加做的增强扫描)和直接增强扫描(注入对比剂后逐层连续扫描)两种方法。

增强后的扫描时间依据病变的性质而定。

与血管有关的病变,如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可在注射对比剂50ml时开始扫描;颅内感染、囊肿等,可在注射对比剂60秒后开始扫描;颅内转移瘤、脑膜瘤等,可在注射对比剂6-8分钟后开始扫描。

头部增强扫描可用平扫参数,也可只对病变部位进行薄层扫描。

鞍区CT增强扫描参数静脉注射对比剂50-70ml,流速2.5-3ml/s,延迟扫描时间20-25秒,病人体位同颅脑轴位,扫描基线可用听眶线;扫描层厚与层间距可用3-5mm,扫描范围从听眶线至鞍区上缘。

疑颅内肿瘤侵入鞍区时,需加作常规头部扫描。

眼眶怀疑眶内肿瘤、炎症、血管性病变及眶内肿瘤向眶外侵犯时,需作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可使血管、肌肉和有血供的病变清楚显示,利于对病变的定性。

对比剂使用同颅脑增强。

延迟扫描时间为50秒。

临床怀疑血管性病变者,还可用动静脉双期扫描。

对比剂用量60-80ml,流速2.5-3ml/s,延迟扫描时间为动脉期20秒,静脉期50秒,扫描参数同平扫。

颌面部颌面部血管病变、肿瘤,以及了解有无转移时,需作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时,静脉注射对比剂50-60ml,流速2.5-3ml/s,延迟扫描时间20-25秒。

CT检查技术、常用数据及增强扫描

CT检查技术、常用数据及增强扫描

CT检查技术一颅脑CT扫描技术适应症CT对颅脑疾病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适用于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肿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炎症、脑实质变性、脑萎缩、术后和放疗后复查以及先天性颅脑畸形等颅脑外伤CT是首选的检查方法,CT能迅速、准确地定位颅内血肿及脑挫伤,对亚急性、慢性期脑损伤,平扫后需增强扫描,对发现等密度血肿有意义CT检查能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数目以及病变与周围的关系,对颅内肿瘤的定位和定性有重要意义CT是无创性检查方法,准确性高,故是新生儿及婴儿首选的检查方法相关准备1 、检查前,应向病人说明检查床移动和机架倾角的安全性、检查所需时间及扫描过程中保持体位不动等2 、要求受检者去掉头上发卡、耳环等金属饰物,冠状扫描时需摘掉活动假牙3 、对不合作者可在检查前采用药物镇静,成人一般用安定10mg ,静脉注射或肌肉内注射;小儿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扫描技术头部CT 扫描分为常规扫描和特殊扫描常规扫描有平扫与增强特殊扫描有脑血管造影和脑血流灌注等扫描方式有非螺旋扫描和螺旋扫描常规检查一般用非螺旋扫描,特殊检查用螺旋扫描颅脑CT 的检查体位除横断位外,还有冠状位扫描基线是CT扫描前在体表或定位像上确定能最佳显示病变或一些解剖结构的扫描起始线听眦线(OML)或称眶耳线,是外耳孔与眼外眦的连线。

与听眶线夹角12°~15°。

头部CT 检查常以此线作为扫描基线听眉线(EML)或称眶上缘线,是眉上缘的中点与外耳道的连线。

与听眶线夹角30°。

经该线扫描的图像对显示第四脑室和基底节区组织结构较好听眶线(RBL)或称眶下缘线,又称大脑基底线,即瑞氏线,是眶下缘与外耳道的连线。

用此线扫描,断面经过眼窝、颅中窝和颅后窝上部CT平扫横断位扫描扫描体位:取仰卧位,下颌内收,头先进,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扫描基线:听眦线扫描范围:从听眦线平面连续向上扫描至头顶扫描参数:扫描视野25cm ,普通CT 层厚10mm ,层距10mm ,层数10 ~12 层;多层螺旋CT 可用较薄的层厚和层距,扫描范围可在定位像上设定欲观察颅后窝及桥小脑角病变,扫描层面则与听眦线的耳端成15°~20 °角扫描发现较小病变时,可在病变区域做重叠扫描或加作薄层扫描病变位于颅底部的加作图像堆积扫描,以减少颅底骨质引起的伪影冠状位扫描扫描体位:仰卧位或俯卧位仰卧位是病人仰卧于检查床上,肩背部垫高,两膝屈曲,头部下垂并尽量后仰,使听眦线与台面趋于平行俯卧位是病人俯卧于检查床上,头置于头架内,下颌尽可能前伸并紧靠床面,头颅后仰,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扫描范围包括整个被检部位层厚和层距视被检部位的大小选择3 ~5mm增强扫描技术颅脑增强扫描分为平扫后增强和直接增强扫描两种方法对怀疑血管性、感染性及占位性病变,在平扫的基础上,需加作增强扫描;脑瘤术后随访可直接增强扫描扫描前准备:增强扫描前4~6h空腹,扫描前为病人做碘过敏试验扫描方法:横断面和冠状面均能进行增强扫描,扫描参数与平扫相同,以2.5~3.5ml/s的速度注射对比剂50ml,再对平扫范围进行增强扫描特殊扫描技术脑CT血管造影(CTA):脑CTA 检查应在螺旋CT 机上先行颅脑CT 平扫,以确定病灶位置。

CTMRI增强扫描方案

CTMRI增强扫描方案

CT、MRI增强扫描方案一、增强CT扫描方案(一)、头颅及颈部增强扫描:1、让患者保持静止,尽量去除扫描范围内的所有金属物品。

2、增强扫描必须多时相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和/或延时期,(CTA按实际要求处理)。

3、尽可能用造影剂自动跟踪触发技术和目测量感兴趣区(MROI),使用相同的图像设置进行各期扫描。

4、常规使用3mm层厚图像,CTA用1mm以下薄层图像进行冠状位矢状位、MIP、3D等特殊视野。

5、颈部CTA检查时选择右侧肘静脉注射,以减少造影剂浓度过高引起的伪影。

(二)、胸部及心血管增强扫描:1、指导患者控制呼吸。

2、必要时进行多时相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及扫延时期。

3、心血管系统扫描时尽量使用心电门控技术。

具有双筒高压注射器可以加注生理盐水。

4、尽可能用造影剂自动跟踪触发技术和测量兴趣区峰值到达时间TTP,使用相同的图像设置进行各期扫描。

(三)、腹部及盆腔增强扫描:1、在扫描前口服对比剂,上腹部检查前30分钟,全腹部检查前60分钟。

2、指导患者控制呼吸,屏气时腹壁不能动。

3、上腹部常规进行多时相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必要时加扫延时期。

4、尽可能用造影剂自动跟踪触发技术,使用相同的图像设置进行各期扫描。

5、常规使用5mm层厚图像,重建2mm以下薄层图像进行冠状位矢状位、MIP、3D等特殊视野。

二、MRI检查扫描方案颅脑MRI检查推荐方案(一)颅脑MRI检查定位方法1、TRA定位以SAG和COR定位像作参考。

COR定位像上,层面平行于两侧颞叶底部连线,或垂直于中线结构,以保证图像左右侧的对称性;在矢状定位像上,标准TRA的扫描平面应该平行于前联合和后联合的连线。

一般矢状定位像不能清楚显示前、后联合,可取平行于胼胝体膝部下缘和压部下缘的连线,或扫描平面平行于前颅窝底。

2、SAG定位以COR和TRA定位像作参考。

在COR定位像上使成像层面与大脑纵裂及脑干平行,在TRA定位像上使成像层面与大脑纵裂平行。

CT的扫描参数

CT的扫描参数
• 对于3D显示、CT血管成像或筛查肺小结节的图像,通常是以 1~2mm的层厚进行采集。对于细微结构定量检测的一些临床应用 (如冠状动脉的小斑块或颞骨结构) ,可能需要0.4~0.6mm的层厚。
六、层厚
• 在单层螺旋CT中,所采集的扫描投影数据确定了固定的层厚。与此 不同的是,在多层螺旋CT中,扫描架每次旋转期间所得到的螺旋数 据可产生不同层厚的图像。
二、床速和螺距
• 螺距对于多层螺旋CT图像质量的影响要比单层螺旋CT小,但其与图 像质量、伪影、辐射剂量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有些也有争议。
• 螺距的最佳选择取决于探测器的设置和CT投影数据的内插算法模 式。
• 一些厂家推荐在多层螺旋CT中使用一组固定大小的螺距值,而其他 厂家则建议可任意选择不同的螺距值。总之,采用较高的螺距时, 由于层面形态增宽可致z轴分辨力下降。
扫描数据。 • 此外,低螺距值扫描能更有效地减少多层螺旋CT的相关伪影,这在
多平面重组和3D图像中更为明显。
三、管电压和管电流
• 恰当地选择CT的扫描参数对于优化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是至关重 要的。
• 在管电流保持恒定而降低管电压时,或者管电压恒定而降低管电流 时,会减低X线管的输出量和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五、层面和螺旋扫描方式
• 层面扫描方式中所采集的图像数目,取决于开通的探测器层数(或 通道数)。
• 在图像重建过程中,联合处理邻近层面探测器的信号,可以降低每 次扫描的图像数量,同时增加图像的层厚。
• 例如,对于16x 0.5mm的扫描方式,可提供16幅0.5mm层厚的图像、 8幅1.0mm层厚的图像,或2幅4.0mm层厚的图像。
• 但是,不恰当地降低管电压可导致组织的CT值和噪声明显增加,尤 其是在肥胖患者。

增强CT扫描部分参数

增强CT扫描部分参数

CT增强扫描部分参数头颅颅脑增强扫描分为平扫后增强(平扫基础上加做的增强扫描)和直接增强扫描(注入对比剂后逐层连续扫描)两种方法。

增强后的扫描时间依据病变的性质而定。

与血管有关的病变,如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可在注射对比剂50ml时开始扫描;颅内感染、囊肿等,可在注射对比剂60秒后开始扫描;颅内转移瘤、脑膜瘤等,可在注射对比剂6-8分钟后开始扫描。

头部增强扫描可用平扫参数,也可只对病变部位进行薄层扫描。

鞍区CT增强扫描参数静脉注射对比剂50-70ml,流速2.5-3ml/s,延迟扫描时间20-25秒,病人体位同颅脑轴位,扫描基线可用听眶线;扫描层厚与层间距可用3-5mm,扫描范围从听眶线至鞍区上缘。

疑颅内肿瘤侵入鞍区时,需加作常规头部扫描。

眼眶怀疑眶内肿瘤、炎症、血管性病变及眶内肿瘤向眶外侵犯时,需作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可使血管、肌肉和有血供的病变清楚显示,利于对病变的定性。

对比剂使用同颅脑增强。

延迟扫描时间为50秒。

临床怀疑血管性病变者,还可用动静脉双期扫描。

对比剂用量60-80ml,流速2.5-3ml/s,延迟扫描时间为动脉期20秒,静脉期50秒,扫描参数同平扫。

颌面部颌面部血管病变、肿瘤,以及了解有无转移时,需作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时,静脉注射对比剂50-60ml,流速2.5-3ml/s,延迟扫描时间20-25秒。

扫描范围、层厚及层间距同颌面部平扫。

扫描方式可用连续扫描或螺距为1的螺旋扫描。

咽喉部咽喉部肿瘤或血管性病变需作增强扫描,对比剂用量50-60ml,静脉注射的流速2.5-3ml/s,延迟扫描时间20-25秒颈部颈部检查一般需作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可区别颈部淋巴结与丰富的颈部血管,了解病变的侵犯范围,协助对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和定性。

选择层厚3-5mm层间距3-5mm的薄层扫描。

对比剂用量60-80ml,静脉注射的流速2.5-3ml/s,延迟扫描时间20-25秒。

颈部血管造影1、扫描体位:仰卧,头后仰,使下颌支与扫描床面垂直。

简述CT的八个基本参数

简述CT的八个基本参数

1.扫描类型非螺旋扫描螺旋扫描非螺旋扫描检查时间较长,扫描数据通常不适于重建,图像信噪比较高螺旋扫描速度快,数据适于扫描后重建通常颅脑、椎间盘扫描选用非螺旋扫描胸部、腹部扫描及增强扫描选用螺旋扫描2.曝光条件管电压(kV)100~140kV管电流(mA)70~260mA扫描时间(s)6~20sX线剂量降低:噪声增大,图像质量降低。

必须选择合适的曝光剂量,并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病人所接受的X线剂量。

3.视野(field of view,FOV)扫描视野(scanning field of view,SFOV)显示视野(displaying field of view,DFOV)扫描结束后,可以改变显示视野大小重建图像4.矩阵(matrix)CT矩阵用于重建图像256×256,512×512,1024×1024等,目前应用最多的是512×512矩阵相同的视野情况下,矩阵越大,空间分辨力越高。

扫描结束后,可以改变矩阵重建图像。

5. 准直(collimation)采集通道(acquisition channel)前准直器后准直器采集通道输出信号同时使用几个采集通道通常代表同时采集几层图像。

多层螺旋CT机的“层数”实际上往往指该CT机的最大通道数,而不一定是探测器的排数。

6.层厚(slice thickness)一幅图像对应的断面厚度图像空间分辨率可以重建层厚小,纵向空间分辨力好,信噪比降低。

层厚大,信噪比提高,纵向空间分辨力下降。

扫描层厚可从1~10mm 0.33mm检查内耳、颞骨乳突、眼眶、椎间盘、肾上腺等须采取薄层扫描;观察软组织且范围较大时,选择较大的层厚。

7.层距(slice gap)层距概念一般用于非螺旋扫描,是指相邻两个层面的中点之间的距离。

连续扫描间断扫描重叠扫描8.重建间隔(reconstruction interval)被螺旋CT重建的相邻图像的中心在长轴方向的距离。

CT各部位扫描参数

CT各部位扫描参数
③口服1000-1500ml水
2、对比剂注射:80-100ml;2-3ml/s
3、延迟时间
动脉期:27秒
门脉期:45秒
平衡期:120秒
肾脏(肿瘤)
基线:胸12椎体中部
范围:胸12椎体至腰2椎体(肾上极至肾下极)
W:200-400
C:30-50
1、口服:扫描前20min内口服水1000ml
2、对比剂注射:100-120ml;3-4ml/s
2.中耳和内耳
W3000-4000;C200-300

颈部CTA
扫描基线:无
扫描范围:从鼻咽部(包括Willis环)开始,扫描至主动脉弓上缘
1、无需口服
2、对比剂注射:90-120ml;3-4ml/s
3、延迟时间:15秒做动脉期扫描







范围:肺尖到肺底连续扫描
1、肺窗:
W:1500-2000
C:300-500
1、无需口服
2、对比剂注射:80-100ml
1.5-2.5ml/s
3、延迟时间:40-50秒
胸部低剂量普查
同上
同上
同上
肺动脉栓塞
同上
同上
1、无需口服
2、对比剂注射:70-100ml;3-4ml/s
3、延迟时间:9-11秒
肺功能评估
同上
肺窗:
W:1450;C:-450

冠状动脉CTA
3、眼眶:
横断面:听眶下线;范围:从眶底到眶顶
冠状面:与听眦线垂直;范围:从眼睑至眶尖
4、内耳、颞骨
横断面:与听眦线平行;范围:从外耳孔后1cm处向前至外耳孔前缘
冠状面:范围自外耳道后缘向前扫描至颈内动脉管水平段

儿童MSCT增强扫描技术参数

儿童MSCT增强扫描技术参数

儿童MSCT增强扫描技术参数目的:探讨儿童不同部位增强扫描的技术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扫描,获取符合诊断的图像。

方法:2010年4月-2014年12月675例行MSCT增强扫描的患儿,根据患儿血液流速计算出不同部位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扫描启动时间,由诊断质量控制小组评价所获得的图像是否符合诊断要求。

结果:经诊断质量控制小组评估,儿童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遵循的基本原则为上体部扫描注射选择下肢静脉、下体部扫描注射选择上肢静脉、头颅扫描注射选择上下肢静脉均可;根据患儿大小使用20~24 G的套管针建立静脉通道;造影剂用量2~2.5 ml/kg,一般在17 s内注射完,速度2.0×公斤体重/17,盐水一般为造影剂用量的1/3~2/3,注射速度为用量/(20 s-造影剂注射时间),总注射时间控制在20 s;头颈部动脉期22 s启动扫描、静脉期40 s启动扫描,胸部动脉期20 s、静脉期35 s,腹部动脉期23 s、静脉期45 s,四肢动脉期28 s、静脉期50 s,根据病灶强化程度及临床要求可选择延迟2~3 min扫描观察病灶填充情况,泌尿系可延迟5 min扫描观察肾盂肾盏显影情况,先天性心脏病造影剂一般在12 s内注射完,速度2.0×体重/12,18 s启动扫描。

结论:儿童按照上述条件进行增强扫描均能获得各部位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的优质图像,达到诊断要求。

标签:儿童;增强扫描;技术参数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CT由单排发展为具有多项后处理功能的多层螺旋CT,使之广泛应用于临床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从大体病变到细微结构,乃至病变性质的判定,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而CT增强扫描在疾病的诊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准确掌握增强扫描的技术参数是增强扫描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多年来进行MSCT增强扫描的患儿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适合儿童增强扫描的技术参数。

ct增强强化分度标准

ct增强强化分度标准

ct增强强化分度标准
在CT增强扫描中,强化分度标准对于评估病变的性质和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常见的CT增强强化分度标准:
1.轻度强化
病变部位在增强扫描后出现轻微的强化,与周围正常组织相比,强化程度较低。

2.中度强化
病变部位在增强扫描后出现明显的强化,与周围正常组织相比,强化程度较高。

3.明显强化
病变部位在增强扫描后出现明显的强化,与周围正常组织相比,强化程度明显升高。

4.均匀强化
病变部位在增强扫描后呈现均匀的强化,整个病变区域内的密度均匀一致。

5.不均匀强化
病变部位在增强扫描后呈现不均匀的强化,即病变区域内的不同部位强化程度存在差异。

6.环形强化
病变部位在增强扫描后呈现环形的强化,中心部位可能存在低密度或未强化。

7.靶形强化
病变部位在增强扫描后呈现靶形的强化,中心部位可能存在低密度或未强
化,而周围部分呈现高密度强化。

8.病灶边缘强化
病变部位在增强扫描后边缘部分呈现高密度强化,而中心部分可能存在低密度或未强化。

9.对比剂快进快出
病变部位在增强扫描早期呈现高密度强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强化程度迅速降低。

10.对比剂滞留
病变部位在增强扫描早期呈现高密度强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强化程度缓慢降低,甚至可能在延迟期仍呈现一定程度的强化。

这些分度标准可以帮助评估病变的性质、范围和程度,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各部位扫描参数及扫描范围

各部位扫描参数及扫描范围

颅脑检查方法体位和扫描范围:仰卧,定位基线听眦线OM,由基线向上扫完脑实质;层厚和层距:常用层厚5mm,层距5mm;窗宽和窗位:脑实质取窗宽80-100HU,窗位35 HU,颅骨取窗宽1000-1500 HU,窗位250-350HU;头颈部体位和扫描范围及注意事项颈部:仰卧,头部稍后仰,范围常规包括整个颈部,即下颌角至胸腔入口;喉部和甲状腺范围同颈部,鼻咽部则从颅底至口咽部;鼻和鼻窦:轴位和冠状位扫描体位同头部,轴位扫描范围包括硬腭至额窦顶部;眼眶:轴位扫描瑞氏线即听眶下线,向上扫至眶上嵴,耳、颞骨:轴位和冠状位扫描体位同头部,轴位扫描自外耳孔下缘向头顶连续扫描至岩骨上缘,使用HRCT扫描技术;喉部:轴位扫描,范围口咽至胸廓入口,扫描时病人不能说话和吞咽动作;层厚层距:全颈部,层厚和层距均5mm,鼻咽、喉、甲状腺、鼻窦等局部多采用层厚、层距5mm;眼眶2-3mm;耳、颞骨采用HRCT扫描,层厚、层距1mm;窗宽和窗位:一般采取软组织窗宽300-400HU,窗位30-60HU;骨窗取窗宽1000-1500 HU,窗位250-350HU;耳常用的窗宽3000-4000HU,窗位200-300HU;胸部:体位:一般取仰卧位,双手举过头顶,以减少肩部组织及双上肢产生的扫描伪影; 检查前作好病人的呼吸顺练;扫描范围:由上到下逐层扫描,包括肺尖至肺底;扫描基线胸骨切迹SN;层厚和层距:5mm;于深吸气末期屏气进行扫描,这种方法使肺组织处于最好的充气状态,减少肺内支气管、血管的聚集和肺血的坠积效应; 病灶较小或弥漫性病灶可局部加HRCT,层厚和层距1-2mm,重建模式选择骨标准;窗取窗宽:肺窗窗宽1500-2000Hu,窗位450— -600Hu;纵隔窗宽250-350Hu,窗位30-50Hu;上腹部:体位和扫描范围:体位:仰卧,采用横断层面扫描,双手举过头顶,训练病人屏气;扫描范围:肝、胆、脾、胰腺、肾脏、胃、十二指肠,自膈顶扫至脐部,脾大者扫至脾下缘,肾上腺自膈顶扫至肾门;腹膜后自剑突向下扫至髂嵴水平;层厚和层距:肝、脾、肾脏、胃肠道、腹膜后扫描均常规采用10mm; 胰腺、肾上腺和胆囊为5mm ;窗宽和窗位:肝脏窗宽100-150HU,窗位40-60HU;腹膜后取300-400HU,窗位20-40HU;胰腺、肾脏、肾上腺及胃肠道均取软组织窗宽和窗位;下腹部:体位和扫描范围:常规取仰卧,双手举过头顶,扫描过程中平静呼吸;扫描范围自耻骨联合下缘向上扫至髂嵴水平;层厚和层距:常规采用10mm,检查前列腺、精囊、子宫和附件时层厚和层距可用3-5mm;窗宽和窗位:窗宽为250-400HU,窗位25-40HU;脊柱CT:体位及注意事项:1 病人仰卧于检查床上,颈段扫描采取前屈位,腰段扫描采取双膝屈曲位;2 脊柱扫描需求使扫描层面与脊柱垂直,椎间盘扫描时扫描层面需与椎间隙平行;3 颈椎间盘和腰椎间盘扫描,根据病变的好发部位,一般扫C3-7,L3-S1;层厚和层距:脊柱扫描一般用层厚和层距5mm,颈椎间盘层厚和层距1-2mm,腰椎间盘层厚和层距3mm;四肢体位和扫描范围:病人仰卧,先扫正侧位图以确定检查部位和扫描范围,双侧同时扫描;层厚和层距:一般关节用层厚和层距5mm,长骨用10mm,病变部位可局部加扫薄层;技术要求:双下肢和双腕应双侧同时扫描,以便患侧和正常一侧有对比;窗宽和窗位:一般采用软组织和骨的窗宽、窗位观察;CT增强扫描常用的增强扫描时间延迟技术:固定时间、对比剂跟踪技术SmartPrep和峰值时间测定TimingBolus;各部位常规增强时间头部增强:流率3ml/s;造影剂量70ml;延迟时间80-90s颈部增强:流率3ml/s;造影剂量70ml;延迟时间40s+60s胸部增强:流率3ml/s;造影剂量80ml;延迟时间30s+60s腹部增强:肝脏:流率3ml/s;造影剂量80-90ml;延迟时间35s+70s+120s血管瘤适当延至3-5分钟胰腺:流率3ml/s;造影剂量80-90ml;延迟时间45s+70s,胰岛细胞瘤需加扫动脉早期20s.肾脏:流率3ml/s;造影剂量80-90ml;延迟时间35s+70s+180s.盆腔:流率3ml/s;造影剂量80-90ml;延迟时间60s+120s.HCTA扫描:扫描范围:主动脉弓下缘至颅顶层厚层距:5mm/0.625mm,螺距::1扫描野:headKv/mA/S:120/300/造影剂浓度:350 mgI/mL流率:s延迟时间:C5水平监测,Time bouls法造影剂量:双筒技术,A筒造影剂40-50ml,B筒生理盐水40ml主动脉CTA扫描范围:主动脉弓上缘至髋关节层厚层距:5mm/0.625mm,螺距::1扫描野:LargeKv/mA/S:120/300/造影剂浓度:350 mgI/mL流率: 4ml/s延迟时间:主动脉根部水平监测,SmartPrep法,CT阈值120HU造影剂量:双筒技术,A筒造影剂60ml,B筒生理盐水40mlCTPA扫描范围:肺尖至肺底层厚层距:5mm/0.625mm,螺距::1扫描野:LargeKv/mA/S:120/300/造影剂浓度:350 mgI/mL流率: 4ml/s延迟时间:主肺动脉监测,SmartPrep法,CT阈值50HU:Time bouls法;造影剂量:双筒技术,A筒造影剂30-40ml,B筒生理盐水30ml腹主动脉CTA扫描范围:隔上2cm至髋关节;腹痛和肠梗阻病人需第一期扫完后间隔20-25s由下朝上扫描一次范围同第一次一样层厚层距:5mm/0.625mm,螺距::1扫描野:LargeKv/mA/S:120/300/造影剂浓度:350 mgI/mL流率: 4ml/s延迟时间:膈肌水平监测,SmartPrep法,CT阈值150HU.造影剂量:双筒技术,A筒造影剂80-100ml,B筒生理盐水40ml上肢CTA扫描范围及体位:头先进,身体偏一侧,患侧上肢在床正中;主动脉弓下缘至手尖;层厚层距:5mm/0.625mm,螺距::1扫描野:LargeKv/mA/S:120/300/造影剂浓度:350 mgI/mL流率: 4ml/s,注射部位健侧;延迟时间:主动脉弓监测,SmartPrep法,CT阈值180HU:;造影剂量:双筒技术,A筒造影剂80ml,B筒生理盐水40ml下肢CTA扫描范围:肾下缘至双脚层厚层距:5mm/0.625mm,螺距::1扫描野:LargeKv/mA/S:120/300/造影剂浓度:350 mgI/mL流率: 4ml/s延迟时间:腹主动脉水平监测,SmartPrep法,CT阈值250HU:造影剂量:双筒技术,A筒造影剂90-100ml,B筒生理盐水40mlCTP扫描范围:以基底节层面为中心5mm×16i层厚层距:5mm/0.625mm,扫描野:headKv/mA/S:120/300/造影剂浓度:350 mgI/mL流率: 4ml/s延迟时间:7s造影剂量:300 mgI/mL为50ml, 350 mgI/mL为40mlCTU扫描范围:隔上2cm至肛门;层厚层距:5mm/0.625mm,螺距::1扫描野:LargeKv/mA/S:120/300/造影剂浓度:300 mgI/mL流率: 3ml/s延迟时间:35s+70s+360s.造影剂量: 80-100ml.。

ct增强扫描相关规章制度

ct增强扫描相关规章制度

CT增强扫描相关规章制度1. 引言CT(Computed Tomography)增强扫描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成像技术,用于获取人体或动物的高分辨率断层图像。

在CT增强扫描过程中,患者需要注射一种叫做造影剂的药物,以增强器官和血管的可视化效果。

为了确保CT增强扫描的正常运行以及患者的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指导扫描过程和操作流程。

2. CT增强扫描前准备工作在进行CT增强扫描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包括以下规章制度:2.1 患者资料核对在开始扫描前,操作员需要仔细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以确保扫描过程与患者信息相对应。

2.2 患者禁忌症评估操作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禁忌症评估,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CT增强扫描。

禁忌症可能包括对造影剂过敏反应、肾功能不全等。

在发现禁忌症时,应及时通知主治医生以调整扫描方案。

2.3 患者饮食禁忌在扫描前,患者需要遵守一定的饮食禁忌,如禁止进食高脂、高蛋白食物等,以免影响扫描结果。

2.4 患者准备说明在扫描前,操作员需要向患者详细说明扫描过程、注意事项以及可能的不适感,确保患者了解并配合扫描操作。

3. CT增强扫描操作流程CT增强扫描操作流程需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以确保扫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1 器械准备在进行CT增强扫描前,需要准备好必要的器械和设备,如注射器、造影剂、消毒液等。

操作员需要检查器械和设备的完好程度,并保证其使用效果。

3.2 注射造影剂在进行CT增强扫描时,患者需要注射造影剂。

操作员在操作前需要准备好注射器、注射针和适量的造影剂,并按照规章制度正确注射。

3.3 扫描参数设置在进行CT增强扫描前,操作员需要设置合适的扫描参数,包括扫描层厚、扫描速度、注射延迟时间等。

扫描参数的设置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以获得最佳的扫描效果。

3.4 扫描操作在进行CT增强扫描时,操作员需要根据预设的扫描参数进行操作。

同时,需要关注患者的状态及扫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如不适感、过敏反应等,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CT 扫描技术

CT 扫描技术

• 部位:眼(EYE1) • 体位:仰卧头先进,听眶线垂直于台面;高:外耳孔或稍前;基线: 眶下缘。下到眶底上至眶顶,患者闭眼,不能眨眼,眼球不能转动。 • 参数:120kv,250mA,12x1.5mm。 • 常规建: 3mm, 31h,软组织窗Base orbita; 1.5mm, 20h,软组织窗Base orbita; 3mm,60h,骨窗Osteo。 • 后处理:眼眶做软组织窗冠状位和双眼球矢状位,矢状位平行于视神 经,外伤患者建骨窗薄层。 • 打片:3mm横断位软组织窗(外伤需骨窗),和冠、失位
53
58
头颈CTA
59
头颈CTA+静 脉期
部位
胸部
序号 用途
96 97 胸部平扫 胸部快速扫 描
名称
序号 用途
102 103 前瞻性冠脉 CTA
名称
98
100 101 109 113
胸部增强扫 描
低剂量扫描 肺动脉CTA 胸部+肋骨 3D 肺灌注
104
105 106 107
全期像心脏分 析
心痛三联 可变螺距
部位
序号 用途
名称
序号 用途
名称
腹部
144 腹部平扫 145 腹部增强
150 动脉期 152
146 腹部平扫 +增强
147 胸腹联合 148 肝癌(门 脉)
153 胰、肾灌注
154 肝灌注 155 肾排泄
149 肾动脉
部位
骨盆
序号 用途
192 骨关节
名称
序号 用途
198 骨关节+软组织 窗 膀胱排泄(男) 膀胱排泄(女) 腰椎间盘
16排CT各部位的重建参数
部位 头 Head 9 9 1.5 9 头/眼 HeadEYE 9 3 1.5 3 3 1.5 3 4.5 1.5 0.75 1 3 5 2

常规增强CT规范(个人经验)

常规增强CT规范(个人经验)

颅脑CT增强扫描参数:1.宇文皓月2.对比剂用量:60-80ml (典必乐300) 30ml 生理盐水3.注射速率:3ml/秒4.扫描时间:60秒-70秒,如有需要可延迟3-10分钟颈部(甲状腺)CT增强扫描参数:1.对比剂用量: 80ml (典必乐300) 30ml 生理盐水2.注射速率: 3ml/秒3.扫描时间:第一期:30秒-35秒第二期:70秒-80秒胸部CT增强扫描参数:1.对比剂用量:80ml (典必乐300) 30ml 生理盐水2.注射速率:2ml/秒3.扫描时间:第一期:40秒第二期:70秒-90秒需要时可延迟3-10分钟上腹部(全腹部)CT增强扫描参数:1. 对比剂用量: 80ml-100ml (典必乐300) 30ml 生理盐水2. 注射速率: 3ml/秒3. 扫描时间:动脉期:25秒-30秒静脉期 60秒-80秒延迟期:3-10分钟肾脏CT增强扫描参数:1. 对比剂用量: 80ml-100ml (典必乐300) 30ml 生理盐水2. 注射速率: 3ml/秒3. 扫描时间:皮质期:35秒秒实质期 80秒-120秒肾盂期:5-10分钟4. CTU时,延迟至5分钟-15分钟,扫描全尿路图像胰腺CT增强扫描参数:1. 1. 对比剂用量: 80ml-100ml (典必乐300) 30ml 生理盐水2. 注射速率: 3ml/秒3. 扫描时间:动脉期:25秒秒胰实质期 40秒-50秒静脉期:60秒-80秒盆腔CT增强扫描参数:1. 对比剂用量: 80ml-100ml (典必乐300) 30ml 生理盐水2. 注射速率: 3ml/秒3. 扫描时间:动脉期:35秒-40秒静脉期 60秒-80秒延迟期:3-10分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增强扫描部分参数
头颅
颅脑增强扫描分为平扫后增强(平扫基础上加做的增强扫描)和直接增强扫描(注入对比剂后逐层连续扫描)两种方法。

增强后的扫描时间依据病变的性质而定。

与血管有关的病变,如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可在注射对比剂50ml时开始扫描;颅内感染、囊肿等,可在注射对比剂60秒后开始扫描;颅内转移瘤、脑膜瘤等,可在注射对比剂6-8分钟后开始扫描。

头部增强扫描可用平扫参数,也可只对病变部位进行薄层扫描。

鞍区CT增强扫描参数
静脉注射对比剂50-70ml,流速2.5-3ml/s,延迟扫描时间20-25秒,病人体位同颅脑轴位,扫描基线可用听眶线;扫描层厚与层间距可用3-5mm,扫描范围从听眶线至鞍区上缘。

疑颅内肿瘤侵入鞍区时,需加作常规头部扫描。

眼眶
怀疑眶内肿瘤、炎症、血管性病变及眶内肿瘤向眶外侵犯时,需作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可使血管、肌肉和有血供的病变清楚显示,利于对病变的定性。

对比剂使用同颅脑增强。

延迟扫描时间为50秒。

临床怀疑血管性病变者,还可用动静脉双期扫描。

对比剂用量60-80ml,流速2.5-3ml/s,延迟扫描时间为动脉期20秒,静脉期50秒,扫描参数同平扫。

颌面部
颌面部血管病变、肿瘤,以及了解有无转移时,需作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时,静脉注射对比剂50-60ml,流速2.5-3ml/s,延迟扫描时间20-25秒。

扫描范围、层厚及层间距同颌面部平扫。

扫描方式可用连续扫描或螺距为1的螺旋扫描。

咽喉部
咽喉部肿瘤或血管性病变需作增强扫描,对比剂用量50-60ml,静脉注射的流速2.5-3ml/s,延迟扫描时间20-25秒
颈部
颈部检查一般需作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可区别颈部淋巴结与丰富的颈部血管,了解病变的侵犯范围,协助对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和定性。

选择层厚3-5mm层间距3-5mm的薄层扫描。

对比剂用量60-80ml,静脉注射的流速2.5-3ml/s,延迟扫描时间20-25秒。

颈部血管造影
1、扫描体位:仰卧,头后仰,使下颌支与扫描床面垂直。

2、扫描范围:在颈部侧位定位像上,设定从胸腔入口至颅底的扫描区域。

3、扫描方式:单层或多层螺旋。

4、扫描参数:单层螺旋的扫描层厚2-3mm,间隔1-1.5mm;多层螺旋的扫描层厚0.75-1mm,重
建层厚1mm,间隔0.7-1mm。

5、对比剂:静脉注射对比剂70-90ml,流速3ml/s,延迟扫描时间15-18秒
甲状腺CT灌注
1、平扫定位:层厚与层间距为5mm,扫描范围只包括甲状腺,以确定甲状腺有无病变。

2、灌注扫描:对比剂50ml,流速4-5ml/s,扫描层厚5mm,注射对比剂后立即扫描。

3、常规增强扫描:扫描范围包括全颈部,层厚与层间距可用5-8mm。

胸部
当需要对肺门血管与淋巴结相鉴别,或未观察纵膈病变时,可行胸部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时,可静脉团注对比剂60-70ml,流速2-2.5ml/s延迟扫描时间30-35秒。

扫描范围和扫描参数同平扫。

腹部
腹部脏器CT检查一般均应做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通常在平扫后进行,便于发现病变并作出定性诊断。

腹部扫描的对比剂注射方法均采用静脉内团注法,对比剂用量60-80ml,流速2-3ml/s。

肝脏、脾脏增强通常采用三期扫描,动脉期延迟扫描时间25-30秒,门脉期延迟扫描时间60-70秒,实质期延迟扫描时间85-90秒。

若怀疑肝血管瘤,则实质期的延迟扫描时间为3-5分钟或更长,直至病灶内对比剂充满为止;胰腺增强扫描通常采用“双期”,动脉期延迟扫描时间35-40秒,静脉期延迟扫描时间65-70秒;肾脏增强扫描通常应扫描皮质期、髓质期和分泌期,皮质期延迟扫描时间25-30秒,髓质期延迟扫描时间60-70秒,分泌期延迟扫描时间2-3分钟。

腹部血管造影
腹部CT血管造影通常用于腹主动脉及大部分支的血管成像,可用于诊断腹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肝血管异常及肾动脉狭窄等。

检查前不宜口服对比剂,以免干扰血管的显影。

对比及总量80-100ml,流速3-4ml/s,延迟扫描时间通常为15-20秒,层厚1-2mm,间隔1-2mm。

盆腔
对盆腔占位进行定性,并确定其部位、大小和范围,以及是否引起盆腔淋巴结转移等,必须作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常规用静脉内团注法,对比及总量60-80ml,流速2-2.5ml/s,延迟扫描时间30-35秒
脊柱
脊柱常规不作增强扫描,若平扫发现占位性病变,可行增强扫描以确定病变性质、范围、大小以及周围结构的关系和血供情况。

对比剂用量60-80ml,流速2-2.5ml/s,延迟扫描时间25-30秒。

四肢
骨关节及软组织的增强扫描,主要是为了了解肿瘤病变的供血情况以及周围血管动脉瘤的位置和形态。

此外,还可以显示骨骼、肌肉内肿块与邻近动静脉血管的关系。

增强扫描常规用静脉内团注法,对比剂总量60-80ml,流速2-2.5ml/s,延迟扫描时间25-30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