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5高中历史 1-4古代的经济政策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专题1.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优化训练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1.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优化训练 人民版必修2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优化训练人民版必修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基础达标1.(2014·泉州毕业考)西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

商人地位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官僚机构日益扩大B.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C.文人社会地位提高D.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解析:本题首先要通过两则材料搞清楚商人地位的变化趋势,从两则材料对比来看,前者不允许穿丝绸、坐车,并收取重税,对商人极尽压制性;后者允许有才能的商人参加科举,政策相对开明,商人地位有所提高,A、C两项和题干没有关系,D项是商人地位变化的表现,所以排除。

答案:B2.在徽州地区的读书人家常见一副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A.秦代B.唐代C.清代D.汉代解析:材料反映了徽州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

清代商品经济发展,徽州地区的读书人对经商亦很重视,“营商好”,故选C项。

答案:C3.(2014·惠州市调研)清代前期,扬州有首童谣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

”可见,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被摒弃B.官商勾结官商身份难以界定C.商业发展推动社会风气变动D.地方商业由官员垄断经营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清朝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商人获得巨大财富后,可以购买庄园等家产,被人羡慕赞扬。

这反映了社会风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故选C项。

A项错误,清朝时期重农抑商的政策并未摒弃,反而逐渐加强;B、D两项材料并未体现。

答案:C4.(2014·汕头市质检)明代著名清官海瑞认为,欲求天下安定,就一定要推行井田制,或者限制地主拥有的土地数量。

这反映了明代()A.土地兼并严重B.小农经济的弱化C.商品经济发达D.井田制得以恢复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同步训练) 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同步训练) 含答案

必修二第1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带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 “兵兴以来,地荒民逃……其令所在有司,广加招徕……各州县以劝民耕之多寡,……岁终抚按考核以闻。

”反映清朝初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有A、鼓励垦荒,扩大可耕地面积B、清政府不再向人们征收赋税C、重农抑商”D、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2。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

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中这则史料反映出当时统治者推行的政策是A、重文轻武B、重本轻末C、“闭关锁国”政策D、避战自保3。

清朝乾隆时“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其影响是A、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B、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C、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D、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4。

《旧唐书•郑注传》记载:“上(文宗)访以富人之术,(郑注)乃以榷茶(茶叶专卖制度)为对。

其法,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值分,命使者主之。

"材料直接反映A、唐朝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B、封建官府与百姓争夺茶利C、唐朝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唐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5。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6。

《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

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D、统治者“以民为本”7。

古代广州曾开设了市舶使和十三行来管理中国的对外贸易,分别是哪两个朝代开设的A、汉朝、唐朝B、唐朝、明朝C、唐朝、清朝D、汉朝、清朝8。

1656年,清廷“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并“不许片帆入口”,同时颁布了“迁海令”,在沿海制造无人区。

[推荐学习]高中历史 专题一 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同步训练 人民版必修2

[推荐学习]高中历史 专题一 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同步训练 人民版必修2

训练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下列材料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古代专制政府抑商政策的是( ) A.(汉)“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B.(唐)“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C.(宋)“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D.(清)“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2.(清朝前期)“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以下各项不能正确反映材料中揭示的社会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B.大量资金投向土地,加剧了土地兼并C.有利于维护自然经济的发展D.有利于手工业扩大再生产3.明代晋商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清代乾隆时期,山西浑源、榆次两个州县的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

当时,这一社会现象( )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B.促进了商品货币经济的活跃C.大大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功能D.便利了商业资本的迅速积聚4.“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藉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士……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下列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B.促进了官方朝贡贸易的发展C.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5.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说:“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他所说的“大错”最有可能是指“海禁”政策的实施( ) A.未能起到阻挡外来侵略的目的B.加快了封建制度衰落的步伐C.是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的根源D.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6据此推断,这里的“某个时期”是指( )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7.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群与明清徽商关系密切。

中国社科院吕政认为徽商衰落原因是“官商勾结”“买田置地”“买官”。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第 4 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 ( 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切合题意)1.以下选项中,能反应商代农耕生产的是()A B C D分析:铁犁、牛耕都是春秋战国时盛行推行,清除B、 D 两项; A 项不波及农耕生产;C 项为井田制的表现,正确。

答案: C2.话说明朝有个叫陆二的商人,他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草总合只值八两银子,但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碰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能一把火烧了灯草。

这个故事的主题表示当时推行()A.重商政策B.抑商政策C.海禁政策D.锁国政策分析:题干资猜中商人陆二贩运灯草,最后由于税关而把灯草烧掉了,这说显然朝推行抑商政策,向工商业者加重收税,故 B 项正确。

答案: B3.明朝政府命令:严禁建筑远洋船只,严禁保存超出两根以上的桅杆风帆。

此后,海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受骗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放置而烂掉。

以下对资料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明朝鼓舞民间贸易B.明朝严禁朝贡贸易C.明朝推行海禁政策D.明朝造船技术落伍分析:题干资料信息“严禁建筑远洋船只,严禁保存超出两根以上的桅杆风帆”表示明朝政府推行海禁政策,故 C 项正确; A 项与资料没关,清除; B 项说法自己错误,清除; D 项与资料没关,清除。

答案: C4.中国历史上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足之地”这类土地吞并的现象,其本源在于 ()A.土地私有制B.中央集权制度C.重农抑商政策D.政治统治腐败分析:题干中提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足之地’这类土地吞并的现象”,说明与我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有关,故 A 项正确。

答案: A5.“它是中国历史上马上转型的重点时代,先有郑和下西洋主动与国外诸邦沟通,后有西方传来叩启闭关自守的大门;同时,它又是一个极度集权的朝代,取销了秦以来向来推行制度。

”该朝代是()A.汉朝B.唐朝C.宋代D.明朝分析:“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一个极度集权的朝代,取销了秦以来向来推行制度”指明朝取销了丞相制度,应选 D 项。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同步练习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同步练习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单选题1.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皇帝写了这样一首诗:“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乾隆帝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是( )A.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B.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安全C.阻碍了古代小农经济的发展D.抑制了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2.1793年,英王乔治三世在给清政府的信中,对英国代表未如期向乾隆祝80大寿“感到十分遗憾”,同时要求与中国平等通商。

但两广总督郭世勋把信中的“遗憾”变成了“惶恐不安”;把“平等通商请求”,变成了对清政府的“进贡”。

郭世勋此举( )A.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B.加深了闭关政策的执行力度C.隔绝了中英两国的经济交流D.迎合了皇帝天朝上国的心理3.晚明时期,徐光启曾说:“私通者,商也。

官市不开,私市不止,自然之势也。

又从而严禁之,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商矣。

”据此可知“海禁”政策( )A.导致了沿海地区的严重贫富分化B.严重阻碍中外正常的文化交流C.有效维护了东南沿海的社会安定D.使民间海外贸易走向畸形发展4.“明正统八年七月,浙江黄岩县民周来保、福建龙溪县民钟普福引导千余倭寇在(浙江)乐清县登岸,由于乐清防守严密,无处下手,遂又下海遁去。

”这则材料可以证明( )A.明朝闭关政策加剧了倭寇之乱B.明朝“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外贸易C.明朝实行海禁有一定的合理性D.倭寇群体主要是由中国人组成5.重农抑商政策的政治文化核心便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思路,而现代的政治和封建传统政治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民主的价值规范。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虽然提出了民为国之本,但却从未提及人民自身的政治权利。

材料主要表明重农抑商政策( )A.是现代政治和封建传统政治的根本区别B.使民主的价值规范缺乏历史的积淀C.对我国的现代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D.是古代统治者惯行的基本治国之策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朝商人虽然也遵循商品经济操作层面的规律,但并不完全以追逐最高利润为其终极目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1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同步练习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1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同步练习试题

第1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1. 《吕氏春秋·上农》中记载:“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

”材料表明古代中国“抑商”的主要原因是( )A.“事末”会阻碍粮食生产 B.“重农”便于对百姓管理C.“事末”不利于国家安全 D.“重农”可维系安土重迁2.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入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保护小农经济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增加赋税收入3.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4. 《汉书·食货志》载:“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分封制没有遭到破坏 B.周朝礼制没有遭到破坏C.承认了土地私有 D.井田制遭到破坏5.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A.均田制 B.井田制 C.地主土地所有制 D.小农土地所有制6.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没有一定规格,可以自由买卖、交换、抵押,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向国家交税的私田。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礼崩乐坏 B.铁犁牛耕的使用 C.井田制的瓦解 D.赋税制度改革7. 古代中国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现象的根源在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土地私有制度的存在C.土地买卖的盛行 D.政府不抑兼并的政策8. 唐朝均田制规定了占田的最高限额,如贞观年间,泽州(今山西晋城市)刺史长孙顺德以“前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并占境内膏腴之田数十顷,顺德并劾而追夺,分给贫户”,这说明唐朝均田制( )A.对土地买卖的限制有所松动 B.通过授田把小农固定在土地上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D.平均分配土地以缩小贫富差距9. 话说明朝有个叫陆二的商人,他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子,但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烧了灯草。

人教版必修二高一历史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基础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必修二高一历史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基础同步练习题
6.苏辙在《制置三司条例司论事状》中说:“城廓之户虽号兼并,然而缓急之际郡县所赖;饥馑之岁将劝之分以助民,盗贼之岁将借其力以捍敌。故财之在城廓者,与在官府无异也。”其言论旨在
A.反对“不抑兼并”的政策B.强调缓和社会矛盾
C.向国家提供征税的依据D.为土地兼并辩护
7.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的徽商。最初他只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2)均田制分配的是无主荒地,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也未规定拥有土地数量的最高限额,所以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唐朝土地买卖逐渐放宽,为土地兼并创造便利条件;人口数量增长较大,而耕地开拓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而增长有限,没有多余的土地可供还授;授田农民的力量具有脆弱性,一旦遇到自然灾害、赋役沉重等情况,农民就会被迫变卖土地并流亡。
人教版必修二高一历史第二学期第一单元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基础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把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
1.统一后的秦,除皇室以外,明显有军功地主和宗法性地主两类,前者主要来源于秦国,后者是原六国依靠宗法家血缘关系的地主、贵族,两类地主控制了全国大部分土地。这表明( )
A.宗法制度顽强存续B.封建土地制度占据主导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贡贸易体制的含义,分析朝贡贸易瓦解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明朝开放海禁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朝贡贸易和海禁的关系。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参考答案
1.B2.D3.A4.B5.D6.D7.D8.C9.D10.B11.C12.A13.B14.A15.B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

古代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孔子订正的《诗经》中有“普天之下,难道王土”的语句,这反应出当时推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B.均田制C.氏族公社全部制D.农民土地全部制分析:诗句反应了“全部土地属于国王”,这类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指的是井田制。

答案: A2.《左传》记录,襄公四年( 前 569) ,“土可贾 ( 买 ) 焉”,反应的本责问题是()A.土地能够买卖B.土地严禁买卖C.土地私有出现D.农业水平提升分析:此题考察学生的剖析判断能力。

资料供给了春秋期间土地买卖的信息,这说了然土地私有的出现。

答案: C3.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舅据有田地面积达300 余顷;东晋宰相谢安据有水陆地面积265顷,含带两山;明朝皇庄土地面积达37 000 多顷。

这类现象的本源是() A.土地吞并B.豪强地主拥有强权C.国家授田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分析:资猜中反应的现象是土地吞并,土地吞并是土地私有制不停膨胀的结果,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吞并的本源。

答案: D4.“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鉴于此言论,统治者采纳的政策是 ()A.农商并重B.重农抑商C.农本商末D.闭关锁国分析:资料与农商并重没关,故 A 项错误;古文意为:市中商铺中多一个经商的人,田地里就会少一个耕作的人。

可见,统治者采纳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故 B 项正确;资料成立在“农本商末”基础上,更进一步明确扬弃的态度,故 C 项错误;资料与闭关锁国没关,故D 项错误。

答案: B5.《履园丛话·臆论》记录:“( 明清期间) 凡置家产,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

”这反应的实责问题是()A.封建地租深重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商品经济繁华D.政府推行闭关政策分析:从题干资料能够看出,置办家产,首选田产,市廛、典铺则在其次。

这类投资理念反应出时人重视农业、小看商业的思想。

这类思想的产生与当时政府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亲密有关。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5·某某高一检测)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同时代农业生产的典型特征。

铁犁、牛耕都是春秋战国兴起推广,排除B、D两项;A项不涉及农耕生产;C项为井田制的表现,正确。

答案:C2.(2015·某某高一模拟)《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

”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

这实质上表明当时( )A.周天子加强对土地的控制B.诸侯权力增强C.税收制度得到国家确认D.土地私有权得到认可解析:初税亩承认土地的私有,题干材料中描述的是在初税亩实行后,又进一步地丰富和完善了一些规定,因此这实质上表明土地私有权在当时获得认可。

答案:D3.(2015·某某学业水平测试)“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重农抑商”B.土地兼并严重C.“闭关锁国”D.井田制瓦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

由材料“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可知反映的是土地兼并,故选B项。

答案:B4.从战国到清代,中国的土地所有制演化趋势是( )A.集体耕地向私有制转化B.国有耕地向私有制转化C.由粗放经营向精耕细作模式转化D.由集体劳动向一家一户小农经济转化解析:本题考查这一时期土地所有制的演化趋势。

A项是战国以前土地所有制演变的过程,C项是耕作方式的表现,D项是小农经济的组织形式,B项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演化趋势。

答案:B5.(2015·某某高一检测)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反映了( ) A.封建社会以农为本B.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C.封建社会商业兴盛D.封建统治者重视商业和农业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1.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同步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1.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同步测试

1.“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据此清政府()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关闭所有对外港口C.取消中外朝贡贸易D.坚行闭关锁国政策2.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

禁之愈严而寇愈盛。

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

”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恰当的是()A.海禁加剧了寇患B.海禁的负面作用明显C.有中国商人参与了寇患D.应当重新评估抗倭斗争的必要性3.据(康熙)《苏州府志》载:“吴农治田力穑,夫耕妇馌,犹不暇给,雇倩(请)单丁以襄其事,以岁计曰长工,以月计曰忙工。

”这说明当时苏州地区的农村()A.存在雇佣性质的经济关系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解体C.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4.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A.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B.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D.玉米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5.在明清时期的史籍中并不乏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封建小农经济B.封建土地所有制C.重农抑商D.闭关锁国6.《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中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受田者,名为雇工。

”对该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最早可能开始于西周时期的井田制B.体现古代农耕经济的主要特征C.土地兼并是形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D.租佃现象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7.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廷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一号】2015高中历史 1-4古代的经济政策同步试题新人
教版必修2
||||| 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西周井田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B.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的使用,井田制被废除
C.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
D.它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解析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在春秋时期遭到破坏,而其被废除是在战国时期。

答案 B
2.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途径是( )
A.变法运动B.战争
C.开垦荒地D.屯田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争霸战争的需要,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答案 A
3.商鞅变法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材料中的“本业”是指( )
A.农业B.手工业
C.副业D.商业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

古代社会中,把农业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为“本业”,把商业视为“末业”。

答案 A
4.对如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
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状况
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
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
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解析明朝政府为整顿田赋,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画成图案,标明所有人、面积、地形、四至等,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图册”,它是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答案 D
5.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早已“选择海洋”,而中国却“选择陆地”。

这种“选择”给中国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的入侵
B.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中心
C.使中国失去资本扩张和工业化的契机
D.导致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衰退
解析18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开始进行工业革命,而中国“选择陆地”,日益走向闭关自守,这使中国失去了资本扩张与工业化的契机。

答案 C
||||| 能力提升|||||
1.战国时期,秦王宣布“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的实质意义在于( ) A.接受商鞅的建议实行变法
B.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权
C.标志着井田制的彻底瓦解
D.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解析材料的核心内容是“民得买卖”,即允许土地买卖,而土地买卖的前提是土地的主人对土地拥有所有权。

国王允许土地买卖,实际肯定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答案 B
2.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内且由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

这反映当时朝廷( )
A.要求民众纳税
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
C.不要求民众纳税
D.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
解析朝廷将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是对不纳税者的舆论压制和对百姓纳税的刺激,说明政府要求民众纳税。

答案 A
3.某学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再实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一贯政策,排除④;结合表格数据变化可知③正确;①中农业税有变化,尤其是1077年最低,这事实上与王安石变法减轻农民负担有关,重农依然是政策主导,农业削弱不成立,排除①。

答案 C
4.明代山西商人范士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世人呼之为百间屋”。

这反映了( )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B.传统观念阻碍了明清商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经济发展
D.土地集中阻碍了经济发展
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人致富后,买田置地回归本业的情况,是民间重农思想的体现,B项正确。

“重农抑商”政策是政府推行的,不符合材料情境,排除C项。

答案 B
5.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清朝时开放广州一处同外国通商,说明并不是真正“闭关锁国”
B.“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盲目自大、不思进取
C.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成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D.“闭关锁国”虽然妨碍了自身发展,但同时也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认识。

A项错误地理解了“闭关锁国”的含义;B项这一政策的根源应是封建经济的封闭性;D项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力量这一说法错
误。

答案 C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僇力本业,耕织致(交纳)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三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

——清·雍正帝请回答:
(1)材料一、二各反映了怎样的经济思想?试分析出现这两种思想的不同社会背景。

如何评价这两种思想?
(2)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实行的哪些政策反映了雍正帝的思想?这些政策有何危害?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中的“僇力本业”“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及材料出处可判断属于“重农抑商”思想;由材料二中“盖皆本也”和材料出处可判断是“工商皆本”的思想;结合两人所处社会时代进行评价。

第(2)问第一小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含义及材料出处分析得出封建王朝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第二小问需结合教材知识联想到“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1)经济思想:材料一主张“重农抑商”;材料二主张工商皆本,反对抑商。

社会背景:商鞅生活在封建社会初期,处于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程度相对较低,而农业对封建经济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可以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和统治稳定;黄宗羲生活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萌芽产生,封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评价:商鞅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发展水平,有助于封建社会初期的政治和经济稳定,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黄宗羲的思想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的需要,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重要意义。

(2)说明封建统治者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危害: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