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代农业发展考察报告
稻田可行性报告
稻田可行性报告
简介
稻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系统之一,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粮食资源。
本报告旨在评估在
现代农业环境中建立稻田的可行性,并探讨其可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
经济影响
建立稻田可能对当地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稻田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包括种植、收割
和加工等环节。
其次,稻田生产的大米等农产品可以用于本地销售或出口,为农民带来收入。
此外,稻田还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业机械制造和农产品加工。
环境影响
然而,建立稻田也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首先,稻田需要大量水资源,可能加剧当地
水资源紧缺问题。
其次,稻田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可能对土壤和水质造成污染,
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稻田的开垦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影响当地生态环境。
社会影响
在社会方面,建立稻田可能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
首先,稻田种植可以提高当地农民的收
入水平,改善其生活条件。
其次,稻田生产的农产品可以满足当地居民的食物需求,提高
食品安全水平。
然而,稻田建设可能导致土地使用权纠纷和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需要政
府和社会各界共同解决。
结论
综上所述,建立稻田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影响。
在推动稻田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同时,政府、企业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促进稻田建设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相协调,实现经济、环境和
社会的共同发展。
农村经济实践调查实习报告
农村经济实践调查实习报告一、实践目的和意义本次农村经济实践调查实习旨在深入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探索农村经济的潜力和问题,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调查,我们将更好地了解到农村经济的实际需求,为其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二、实践方法和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农村经济调查。
首先,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了解农村经济的相关背景知识和发展趋势。
其次,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深入了解了当地农民的生活和经济状况。
最后,我们还进行了统计数据的分析和比对,以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
三、实践调查结果和分析根据我们的实践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经济发展存在以下几个特点和问题:1. 农业结构单一: 大多数农民仍以传统农作为主要生产经济活动,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
2. 技术水平低下: 农村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3. 市场机制不完善: 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价格波动大,农民的收益受到很大影响。
4. 资金链断裂: 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常常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限制了其经济发展的潜力。
5. 农民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农民缺乏现代化管理意识和技能,对市场需求和现代经济运作规律缺乏了解。
四、实践调查总结和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拓宽农业业态: 鼓励农民发展适合当地特色的农业业态,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实现农业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2. 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农村科技水平,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3. 完善市场机制: 建立健全的农产品销售和流通渠道,提供多元化的市场选择,稳定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的合理收益。
4. 加强金融支持: 设立特定的农业信贷政策,解决农民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5. 提升农民素质: 加强农民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管理和经营意识,增强其对市场需求和经济运作规律的了解。
关于银川市永宁县考察学习现代农业的报告
关于银川市永宁县考察学习现代农业的报告为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学习借鉴永宁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实践,加快推进我区农业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近日,组成考察团赴永宁考察学习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进做法,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做法近年来,永宁县立足农业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不断完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实现农业总产值35.4亿元,同比增长8.5%,荣获全国农业现代化先进集体,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可以说,永宁县的现代农业发展已经走到了全区的前列,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经验模式。
此次考察团先后来到兰花镇园区、育苗基地、金平镇设施展示园、黄冈镇创新园、蓝光村蔬菜基地、南美白对虾养殖和稻渔空间等地考察学习,全方位了解永宁现代农业发展历程、发展思路、发展定位以及招商运营等情况。
(一)兰花镇示范园区新平园区整合流转新平村、五星村、和平村部分土地,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思路,从2008年开始每年建设1期,历时7期建成,总面积1万亩,建成二代节能日光温室4500余栋,其中3900亩认定为永久性蔬菜基地。
园区突出规模种植、集中连片,采用以番茄为主,黄瓜、西甜瓜、芹菜等品种为搭配的种植模式。
瓜类、叶菜类以满足银川及当地市场为主,番茄作为外销的主打品牌,种植品种中进口的硬质品种占80%以上,产品通过园区的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外销或商贩集中到银川市北环批发市场集中,再销往新疆、内蒙、西安等地。
园区现有种植户1800户、4600余人,其中本地失地农户占30%、约540户,户均2.5栋温室,人均种植瓜菜收入达到1.8万元。
园区年瓜菜总产量3万吨以上,年销售收入1.4亿元,年利润8000万元以上,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农民增收,产业增效。
(二)育苗基地桓台种业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蔬菜种苗的科研、示范、推广和生产工作。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对外经济考察活动
中共党史研究2017年第4期·党史资料·01234156781569):;<=>?@A文 世 芳 〔摘要〕1978年6月,中央政治局听取和讨论了三个出国考察报告,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
但是,对外经济考察,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验,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综合性工程,而目前研究中却存在简单化、符号化的倾向。
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对外经济考察的系统梳理,可以展现出中国兼收并蓄,汲取世界各国各地区先进经验,探索中国现代化建设路径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复杂面貌。
这是探求改革开放成功的“基因密码”和“中国奇迹”何以发生不可忽视的因素。
〔关键词〕对外经济考察;改革开放〔中图分类号〕D232;F125;K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3815(2017)-04-0088-14ForeignEconomicInvestigationActivitiesintheLate1970sandEarly1980sWenShifangAbstract:InJune1978,thecentralPoliticalBureaulistenedtoanddiscussedthreereportsaboutstudyabroad,whichactivelypromotedthereformandopening updecision.Theeconomicinvestigationsabroadandlearningfromforeignexperiencesrepresentedhuge,complex,andcomprehensiveundertakings,buttheexistingstudiestendedtobesimplisticandsymbolic.Byfocusingonforeigneconomicinvestigationsinthelate1970sandearly1980s,weshowthatChinaeclecticallylearnedfromtheadvancedexperiencesofvariousregionsintheworld,andwerevealthecomplexfeaturesofChinesemodernizationanditssocialistroad.Thiswasthe“geneticcode”ofthereformandopening uppolicyandanimportantfactorinthesuccessoftheChinesemiracle.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赴日本学习考察报告
赴日本学习考察报告月日至月日,我随延安市政府果业考察团,先后考察了东京大田青果批发市场、青森县农协果汁加工厂、青森县果树试验场、野村园艺场、长野县果树试验场以及长野县农协。
亲身感受了日本国科技和经济的发达,尤其是果业生产管理技术领先世界。
启发很大,收获很多。
日本不但自然环境好,现代化程度高,经济发展快而且城乡差别小,人民生活也很富裕。
日本在果业方面的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日本果业概况日本国土总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亿,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农户万户,现有耕地万公顷,人均亩。
苹果在日本有多年的栽培历史,总面积万亩,年产量万吨,主要分布在青森、长野等县,其中青森县是日本果业的代表,生产技术世界领先,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到全日本的。
日本的果业生产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⒈科技含量高。
日本苹果生产历史悠久,果农积累了丰富经验,加之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把生产力水平推向了世界一流。
日本果园耕作便利,通风透光条件好;果园放蜂,人工授粉,以花定果,喷施无公害农药以及摘叶转果、分批采收;园内一般种草混种,覆盖率非常高;苹果多为无袋栽培,占到以上;反光膜普及应用,果实全面着色浓红,既见不到红绿相间的斑块,更见不到以下的小果。
日本果园的商品果在,什么位置结果,什么时候结果,果的大小色泽都是精心安排的,日本苹果主栽品种是富士,约占以上,果树的整形、修剪细致,树形规范,整齐划一。
⒉生态条件高。
日本苹果园一般海拔在米左右,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夏无炎热,冬无严寒,年降雨量为一毫米,日照时数小时,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
土壤肥沃,黑油油的,高腐殖质,高有机质,一般在左右,有的达以上,养分含量丰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非常适宜苹果生产。
果园行间生草,可以改善果园小气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
⒊产业化程度高。
日本苹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较高,产前、产中和产后的问题都通过农协来解决,农协不仅有自己的果品加工厂、冷藏库、采后处理系统和专门的技术指导人员,还有自己的银行、保险公司。
日本苹果考察报告
2019年11月4日,由天天学农组织的“日本苹果产业深度游学团”顺利到达日本静冈,开始了为期7天的考察学习之旅。
本次游学团一行15人,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同延安教授、李丙智教授,天水师范学院呼丽萍教授,深圳大丰收张立功研究员,山西吉县果农协会杨朝晖,王秀军,淳化天地果业褚广东,刘海龙,甘肃灵台民鑫农场王志军,宁夏东昂果业王前军,甘肃新润农业郑兴顺,贵州乌蒙农业杨华,陕西白水县段帮杰,洛川郑建顺,以及天天学农邓荣等组成,考察团深入日本长野果园和当地协会,探寻日本果农生产高品质苹果的秘诀。
1日本苹果园发展现状及特点据相关资料表明,日本现有70万亩苹果,年产量70多万吨,平均亩产1吨苹果。
我们这次所参观的三个苹果园都非常重视质量管理,日本果农认为优质苹果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果个要大,一般单果质量300克以上;二是果形要端正,不能出现偏斜果或扁平果;三是着色要鲜艳,黄色品种要金黄,红色品种要鲜红。
日本苹果在产地一般销售300~500日元/千克,在超市则为500~800日元/千克。
也有一些苹果论个卖,果个越大,价格越高(图1)。
日本的红富士苹果优质果率在95%以上,而国内达到日本同等品质的优质果率仅为40%。
1.1重视地下管理,通过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日本的苹果园在结果前少量使用氮肥,果园行间自然生草,结果后则开始重视有机肥的使用量,常规乔化苹果园每亩栽树15~20株,年施有机肥2~3吨。
他们使用的有机肥多为农家肥,即畜禽粪便、人粪尿和木渣等添加有益微生物菌群堆沤腐熟处理,一年后方开始使用,并且撒施在地表,而不是深施肥田。
日本的果农很重视采果前追肥和秋季施基肥,采果前施肥多为中微量元素肥料,尤其是钙肥和矿质肥,亩施肥量为20千克。
秋季施基肥的量较大,我们实地调研发现,采果前和秋季施肥时也有购买商品有机肥的果农。
1.2叶片保护好,无早期落叶在日本长野苹果产区,我们出行时沿途从来没有看到路边的苹果园发生早期落叶现象。
东亚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其对我国借鉴
东亚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摘要: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环节。
东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们的经验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
本文通过对东亚地区建立和完善农业现代化体系的过程进行归纳和对比,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并利用东亚八国25年的面板数据对东亚主要国家农业产出的影响因素做实证分析,并提出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经验中图分类号:f3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01一、引言农业既是一个古老产业,也是一个现代产业。
农业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的一种农业变迁,是世界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中国农业现代化不仅影响中国,也影响世界。
东亚国家在地缘政治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相互的发展路径可以参考学习,且东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的经验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理论叙述和实证研究两方面阐述东亚国家的农业现代化经验并提出对我国的借鉴。
二、东亚国家农业现代化主要经验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农业发展方面逐步形成了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综合系统。
另外,政府亦在此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导向性作用。
1.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三位一体。
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是建立在突破传统范畴的基础上的,形成了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实践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核心动力,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实现了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完美结合的现代农业体系。
2.都市农业中国地少人多,农业发展受自然资源约束较大,借鉴国外类似的情况,应该大力发展都市农业。
都市农业并不特指某个农业形态,而是强调农业和城市共生的发展理念,都市农业满足了城市对环境、资源和精神生活的需要;都市农业为城市和乡村空间合理配置,多功能、多尺度利用农业、农村资源,加强城市和乡村交流、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韩国新农村运动及日韩农协发展情况考察报告2篇
韩国新农村运动及日韩农协发展情况考察报告2篇韩国新农村运动及日韩农协发展情况考察报告第1篇韩国新农村运动及日韩农协发展情况考察报告5月12日至5月26日,我有幸随鸿举市长率领的市政府代表团访问了加拿大、日本、韩国。
特别是韩国新村运动及日韩农协的做法,对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直接借鉴意义。
现将日韩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韩国新村运动及日韩两国农协发展总体概况访问期间,我随团先后访问了日本广岛农协、韩国农业协同组合中央会(农协),考察了日本广岛安佐南区塑料大棚栽培、韩国现代农业,拜会了两国农协高管人士并与之进行了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韩国新村运动及日本、韩国农协发展的认识。
韩国新村运动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并延续至今,是韩国在城乡失衡的背景下由政府实施的一个实验性项目。
韩国新村运动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历程,70年代主要是精神启发、创新经营、改善环境和帮扶贫困;80年代主要是对农业机械进行改造升级,实现政府与民间的互动共助;90年代主要是发展国家级服务组织,对农民福利进行改革;21世纪以来主要是发展以高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农业,近来又发起了第二轮新农村运动--泛国民的"城市关爱农村"运动,核心是推进"一社一村"结对子,组织一个企业或学校对口一个村,帮助农村进行宣传、采购其农副产品,组织城市义工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开展农业旅游观光活动。
韩国的新村运动主要实施了三类工程项目,即改善生活环境条件项目、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项目、精神启蒙项目。
新村运动实施初期,改善生活环境条件项目主要包括换房顶、修院墙、绿化荒山、整修村内小巷以及建公共澡堂、公共洗衣处、公共饮水设施等,发展生产和提高收入项目主要包括农田水利建设改造、合作耕种、发展养殖业和牧业、普及农业新技术和高产优质品种、建立新村工厂、发展非农产业等,精神启蒙主要是指通过机制的建立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韩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40%的村不通汽车,80%的农户不通电,80%的农民住茅草房。
农业考察团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农业考察团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县第十三届第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会议精神,用先进地区的先进理念和发展经验指导工作,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加快我县农业经济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同一安排部署,%%%%%带领县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成员、有关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农业有关部分负责同道及部分企业的经理赴陕西杨凌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就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每到一处,考察团成员都带着题目,虚心请教,求取真经,看一路、学一路、议一路,杨凌现代农业发展活力之足、发展水平之高、发展规模之大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每一位成员为之震撼。
通过考察,洗脑清脑,明确了方向,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主要经验(一)农业园区谋划出发点高,建设规模大。
XX年以来,以“现代农业看杨凌”为目标,建设了占地15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以设施蔬菜、小麦良种、苗木花卉、经济林果、食用菌、奶肉牛养殖和生猪养殖等为主的八类产业。
园区建设坚持“科技先导,市场导向,机制创新,统筹发展,多元投进”的原则,突出“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特征,布局建设“一轴一心八园”。
“一轴”是指沿杨扶公路建设产业轴,“一心”是指园区建设治理服务中心,“八园”分别是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农业企业孵化园、种苗产业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科技探索园、农产品加工园、物流园。
目前,共建成标准化日光温室1万亩5460多座,塑料大棚1.2万多亩,精品苗木和以猕猴桃为主的经济林面积达到2.7万余亩,规模化、标准化奶肉牛、生猪养殖场分别达到3处和15处,全区奶肉牛存栏1.8万头,生猪存栏4.9万头。
(二)服务体系完善,配套设施健全。
一是完善技术服务和培训机制。
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5名专家教授成立了专家团队,选聘69名农民技术员,组成园区技术服务队。
开展设施农业和林果业生产等专题培训47场次,受训群众5000多人次。
关于农业的社会实践报告6篇
关于农业的社会实践报告6篇第1篇示例: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产业。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深入农村,走进田间地头,参与农作物种植、养殖等活动,亲身体验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农业生产的艰辛。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不仅增加了对农业的了解,还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和对农业的热爱。
我们参与了种植作物的活动。
在参与种植作物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生长环境要求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我们亲自下地插秧、除草、施肥、浇水等,体会到了农民的辛勤劳作。
我们还学习到了如何科学合理地种植作物,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在和农民们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了他们对农业的热爱和执着,以及他们对土地的珍视和保护意识。
我们还参与了养殖活动。
在养殖方面,我们学习到了不同家禽、畜牧的饲养管理技术,了解到了不同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饲养需求。
我们亲自参与了喂养、清洁、消毒等工作,体验到了农民在养殖过程中的辛苦劳作。
我们还学习到了如何科学合理地养殖动物,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农业生产的复杂性和艰辛性,增强了对农民的尊重和关爱之情。
除了参与农业生产活动,我们还开展了对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
我们走访了当地农户、合作社等,了解到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情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就如何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的繁荣和发展进行了讨论与思考。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了解到了农业产业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也提高了我们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本次农业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农业生产的艰辛和辛劳,增加了对农民的尊重和关爱,也提高了我们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更加珍惜食物背后的辛勤劳作,坚信农业产业的繁荣与发展是我们整个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也坚信只有尊重劳动、热爱农业,才能够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我们将继续关注农业产业的发展,积极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的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日本茶叶生产技术及管理考察报告
日本茶叶生产技术及管理考察报告日本茶叶生产技术及管理考察报告应日本亚细亚农业技术交流协会邀请,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组织的中国茶叶生产技术及管理考察团一行5人,于20**年5月13日-22日对日本茶叶生产、加工、流通、贸易及管理情况进行了为期10天的参观和考察。
在日期间,考察团先后听取了日本农林水产省生产局、日本茶业中央会的情况介绍,并就两国有关茶叶生产、管理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交流;参观访问了座落在静岗县的日本国家蔬菜茶叶研究所、山本山株式会社茶叶加工厂、金谷町茶业博物馆、茶叶专卖店以及现代化茶园。
日本农林水产省以及亚细亚农业技术交流协会对这次考察活动非常重视,精心安排了考察内容,亚细亚技术交流协会事务局局长村上健先生全程陪同,考察团所到之处受到有关单位的热情接待。
通过考察,让我们对日本茶叶产销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学到了日本发展茶叶产业的一些经验,为发挥我国茶叶比较优势,进一步扩大茶叶出口明确了方向。
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日本茶叶发展概况(一)生产现状日本全国现有茶园面积5万hm2,总产量8。
98万吨,茶农约24万户,主要分布在静岗、鹿儿岛、三重等8个县,其中静岗县占41。
5%,鹿儿岛占16。
3%,三重县占6。
8%。
茶树品种比较单一,薮北种占83%,所以采摘高峰期相对集中,给采摘和加工带来一定的困难。
日本茶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相当高,茶树修剪、采摘、加工、包装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
日本茶叶几乎是青一色的蒸青绿茶,只是依据档次不同从中分出玉露、玉绿、抹茶、番茶、煎茶、焙制茶、玄米茶等。
日本茶叶有其独特的风格,主要供应本土消费。
(二)茶叶加工日本20世纪20**年代就有简单的精揉机用于茶叶加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制茶机械已很先进,不仅台时产量大,而且产品质量稳定。
茶叶加工基本上都由高度自动化的蒸青生产线来完成。
一般每套蒸青机一年仅开工40-50天,由于造价高,茶农以每15-20户联合购置一套。
中日农业问题的对比和分析
中日农业问题的对比和分析一、考察农业问题的三个层面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产业,一方面,农业要承担起其作为一个产业的职能,即要以自身的贡献去支撑非农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农业要在履行产业职能过程中使自身的产业素质得到提升,即要与非农产业一同发展。
此外,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农业还要参与国际竞争。
因此,农业问题是在产业职能、产业素质和产业开放三个层面上展开的,研究农业问题也必须从这三个层面上进行考察。
1.产业职能层面国民经济是由多个产业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为了确保该系统的正常运转,每一个产业都应承担起与其职能定位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从产业职能层面看,农业问题就表现为农业能否对国民经济作出应有贡献的问题。
根据库兹涅茨的经典分析,农业对非农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有四个方面的贡献,即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
农业的产品贡献来源于农产品剩余,包括对非农产业原料和粮食的供应;农业的要素贡献来自于其内部的要素释放,包括劳动力和资本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农业的市场贡献体现为对非农产业产品的巨大需求,包括对生产品和消费品的需求;农业的外汇贡献源自于出口农产品而形成的外汇储存。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非农产业扩张使自身积累能力、购买能力和创汇能力不断增强,从而对农业部门的要素、市场和外汇的依赖程度趋于下降。
相应地,农业在这三个方面的贡献也日渐式微。
但是,伴随非农产业扩张而形成的对农产品的巨大需求,因其具有不可替代性,从而非农产业对农产品的依赖程度是不会下降的。
此时,产业职能层面的农业问题就集中表现为农产品供给问题,即农业能否满足非农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问题。
2.产业素质层面国民经济现代化应该是均衡推进的,这就要求构成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要一同成长,产业素质要同步提升。
因此,从产业素质层面看,农业问题表现为农业的现代化转型问题。
农业现代化就是将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的过程,即实现农业的规模化、工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
日本农业考察报告(2)
日本农业考察报告篇一:日本农业考察报告【可编辑版】日本农业考察报告日本农业考察报告日本农业考察报告日本农业考察报告应日本农林水产省的邀请,中国农业生产流通考察团一行6人,于2月19日至3月4日对日本农业进行了考察。
考察团与日本农林水产省综合食料局、生产局、粮食厅、统计情报部等部门就主要农产品产销和贸易现状、法律、政策及农业统计等进行座谈,先后考察了北海道厅农政部、爱知县厅农林水产部、农林水产省蔬菜茶叶试验场(静冈县)及东京都中央批发市场大田市场、札幌市中央批发市场等。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日本农业生产及贸易日本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约3900个小岛组成的岛国。
国土总面积37.78平方公里,总人口1.252亿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日本农业属典型的超小型农业结构,在分散、小规模农户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一)农业生产状况日本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一半,其次是小麦、马铃薯、豆类;经济作物主要有水果、茶叶、蚕丝、甜菜、蔬菜等。
1.稻谷——XX年稻谷总面积177万公顷(其中水稻面积176.3万公顷),比1999年减少1.8万公顷,减幅1%;稻谷总产量949万吨(其中水稻产量947.2万吨,比1999年增加31.5万吨,增产3%;水稻平均单产5370公斤/公顷,比1999年提高220公斤/公顷,增长4%。
稻谷生产规模较小,经营规模相对较大的北海道,户均经营规模在10公顷以下和10公顷以上各占总户数的51%和49%,其它地区户均3公顷以下和以上的分别占79%和21%。
稻谷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机械插秧、收割、烘干率分别达99.3%、88.9%和29.2%,水稻商品化育秧率为17.6%。
7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日本实施农业结构调整计划,主动调减稻谷面积,扩大小麦面积,稻谷生产出现了控制和调减总量、推广优质品种、扩大经营规模等发展趋势。
实习报告(八)有关三农问题7篇
实习报告(八)有关三农问题7篇篇1一、引言在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一项关于三农问题的研究。
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认识,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报告将围绕我的实习经历展开,详细阐述我在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收获和反思。
二、实习内容1. 深入了解农村发展现状在实习期间,我走访了多个农村地区,与农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我参观了当地的农田、果园、养殖场,了解了农业生产的现状和挑战。
我发现,虽然国家政策不断向农村倾斜,但农村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如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
2. 参与三农问题研讨会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次三农问题研讨会,与专家、学者、农民代表共同探讨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
我发言提出,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
3. 撰写三农问题研究报告根据实习期间的调查和研究,我撰写了一篇关于三农问题的研究报告。
报告分析了当前农村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报告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1. 遇到的问题在实习期间,我遇到了许多问题。
例如,与农民沟通时存在语言障碍,难以准确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农村地区交通不便,调研难度较大;部分农民对农业生产缺乏信心,对未来发展感到迷茫等。
2. 解决方法针对遇到的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积极学习当地方言,加强与农民的沟通;二是与当地居民建立联系,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支持;三是通过案例分享、政策解读等方式,增强农民对农业生产的信心;四是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四、收获和反思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我了解了农村发展的现状和挑战,增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
现代农业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0篇)
现代农业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0篇)现代农业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0篇)我们有一些启发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现代农业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现代农业培训心得体会篇1自从进入大学后,总会听到很多师兄说:“现在的大学生啊,每一个都是温室里的花朵,从来只会生活在象牙塔里,受不了一点磨难与挫折,现代农业心得体会。
”而“就业问题”永远是我们每一位大学生要面对的话题。
如何面对?根本在于社会实践经验与个人工作能力,因此扩大自身与社会的接触面,拓展自身各方面的知识面与社会能力,为今后毕业后迅速融入社会,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状况,并能更好地处理社会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成为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承担祖国掘起的历史任务。
但身在大学里的我们如何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与提升呢?无疑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实践,就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动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
只学面而不实践,那效用也就等于零,只做而不学,则会事倍功半,浪费时间,所以我们大学生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我们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在这次的实践中,让我懂得了一样东西: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我们学习与实践的的机会。
实践中,我深感事物变化之快,在我们的第六站芬村中,已经联系好的单位却突然不能接待我们,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怎么办呢?这要求用所学的东西去处理,更多地是在处理中有所得,有所获,也就是我所说的: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在实践中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这一路走下来不平凡,从一开始就不可置信的跌宕起伏,先是院级一般团队再校级重点团队,对我们的心态有着很大的考验,不过很高兴,因为我的队友们一直都有着火一般的热情,没有因为外界的环境而影响到自身的工作,毕竟我们开始就是冲着重点团队而来的。
【doc】日本“一村一品”运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启示
日本“一村一品”运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启示圜l圜l囵I囵一h日本"一村一品''运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启示李仙子(中国人民银行延边州中心支行吉林延吉133000)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其根本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但我们尚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在这方面,日本"一村一品"运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给我国发展农业产业化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一,日本"一村一品"运动促进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做法(一)以开发农特产品为目标,培育各具优势的产业基地."一村一品"的基本目标就是开发,振兴农特产品,在培育农特产品上抓产地建设,培育名牌两大重点环节.在产地建设上,强调因地制宜建立产业基地,如牛产业基地,香菇产业基地等.(二)以突破"1.5次产业"为重点,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所谓"1.5次产业"是以农,林,牧,渔产品为原料所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根据市场需求,对农产品进行较大规模的专业化加工,集中储运和销售;投资少,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以开发农产品市场为手段,促进产品的生产流通.在农产品的生产领域,农协针对农业经营中的问题制定相应对策,因地制宜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引进生产资金和优良品种,进行技术交流和技术培训等;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农协组织农户开展联合销售和购买,促进了种植,生产,销售的一体化.(四)以培养人才为动力,创建多主体的农民教育体系.造村运动的最终目标是"造人",要发掘生活在本地的年轻人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出一大批既具有实践能力又能扎根于本地区的农民人才.日本创建了由政府,学校和民间力量共同构成的多主体农民教育体团宣全塾壅竺笪塑系,提供全方位的供给,有计划,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五)以创设合理的融资制度为途径,提供农业低息贷款.日本农协信用系统以略高于普通银行利率的优惠利率吸引农民存款,并以优惠条件向农户发放贷款.另外,政府发放的政策性贷款和向农业部门投入的贷款资金和利息补贴资金,也通过各级农协的窗El发放给农户.二,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一些地方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战略选择,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比较多.(一)龙头企业规模较小.经过近几年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在增加,规模在提升,但受自然资源和生产规模的影响,"小而散","档次低"的问题突出,上规模上档次的少,带动力不强.(二)农产品开发深度不够.从目前情况看,一些地方绝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仍然停留在精选,切片,粉碎,包装等初级加工,甚至销售原料的阶段,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少,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更少.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知名品牌不多,尚未实现优质特色农产品的深度转化增值.而且优势产业不够强,特色产业不够大,产品质量不够优,市场竞争力较弱.(三)龙头企业发展资金和人才短缺.目前,一些地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处在较大企业加速发展上规模,小型企业全力实现生产能力的关键时期,急需注人大量资金和人才.但从实际情况看,龙头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有效资产不足,可抵押物少,难以从银行得到足够贷款;富有创业精神的现代企业管理及科技创新人才匮乏.(四)农业产业化发展机制不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一些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仍较松散,尚未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一些龙头企业与乡村签订了农产品订单,但市场价格高时农民不积极履行订单,导致企业原材料短缺.特别是遇到严重自然灾害和疫情时,因风险保障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对企业和农户的影响更为突出. (五)银企信息不对称,银行贷款风险加大.多数农业龙头企业是民营企业,会计制度不健全,而且财务信息披露意识差,银行考察其真实的资信状况难度较大. 银行没有合适的渠道或缺乏有效的机制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信息,贷款所面临的道德风险问题也相对更加严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一些银行宁可不放贷,也不愿承担贷款风险.三,日本"一村一品"运动带来的三大启示(一)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破解"三农"难题.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支柱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日本通过推进"一村一品"运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低水平的传统农业与现代市场消费,单一农业与二三产业之间的矛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以及产前,产中和产后系列服务,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农业向更高水平迈进.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类似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和农业,工业, 商业,生产,供应,销售,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融为一体,引导和帮助农户走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和企业化经营的道路,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增长,是强化农户自身发展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二)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拉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日本农业结构也是典型的超小型结构,农业经营以分散,细小的农户为单位.日本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和组织上,在宏观经济政策上进行引导,在经费上进行适当资助,在产品销售中帮助开展促销宣传,并为实现调控目标创造发展环境.借鉴日本经验,适应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和市场经济条件,加强政策引导,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进行农业产业化运作,带动农户实现规模化生产,促进主导优势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这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引导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为此,应在财政,税收和信贷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链条经济协调发展,降低市场风险,减少调整的盲目性,提高调整的自觉性和对经济规律的适应性.(三)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在国际经济一体化时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解决分散农户适应市场,进入市场问题是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具体来说,日本经验有三个方面值得借鉴:一是提高农民素质.日本地域狭小, 资源匮乏,但其核心技术总是居于世界前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注重通过培训提高公民素质.特别是对儿童的培养尽心尽力,从小让他们体验种田,畜牧业和简单的农产品加工.日本的经验表明,建设现代农业,公民素质要达到相应的水平.与引进新品种和先进设备等物的引进相比,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更重要.提高科技和管理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首先应从提高农民素质人手,从源头抓起,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对带头人的培养.二是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日本是小规模农业,但日本的农协在联结农户和整合资源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使看似分散的日本小农经营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轨道,成功地实现了现代化.借鉴日本经验,在我国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就要积极发展农民合作服务组织和行业性服务组织,着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打造"龙头企业+中介服务组织+农户"等农业产业化链条,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实力.三是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品牌是产品进人市场的通行证.日本的"一村一品"走过了用一户带多户,用一片带动一个村的路子.挖掘本地产品的品质与文化内涵,着力培植特性明显的品种,通过开拓销售渠道,开发配套相关产业群,有效提升产品层次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日本式打造农产品品牌的方式.借鉴日本经验,坚持民族的(特色的)即是世界的品牌理念,树立富含地方自然文化特色的产品品牌,采取以点带面,示范引路的方式,通过积极的销售运作,开拓市场,形成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集群,是提升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责任编辑:田丽)宣垒壁壅竺堡笪曼塑田。
关于赴外考察学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报告
关于赴外考察学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报告为学习借鉴兄弟市州先进经验,更高质量、更高层次推进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6月29日至7月1日,市政协组织市、县(区)政协有关同志和部分市政协委员组成考察组,赴某市部分县区和某新区,围绕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了考察学习。
一、基本情况考察组先后赴某市某区、某县和某新区考察学习。
在某市某区,考察组一行前往某马铃薯研究所、香泉原种扩繁标准化基地、某顺优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内管营镇先锋村蔬菜产业园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认真听取关于产业发展情况介绍,了解某区发展壮大马铃薯特色优势产业以及构建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情况,并围绕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某市和某区有关同志进行了座谈交流。
在某市某县,考察组参观考察了某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康家崖园区、新添蔬菜种植基地和甘肃雪榕食用菌精准扶贫产业园,详细了解了某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参观了洮阳镇边家湾村乡村建设情况,并围绕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蔬菜产业)以及验收情况进行了座谈交流。
在某新区,考察组一行参观了现代农业示范园花卉产业基地、农业大数据中心、天兆猪业种猪产业园以及可移动日光温室、模块化日光温室等现代农业设施,详细了解了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和远景规划。
返金后,考察组成员围绕某市和某新区在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过程中形成的好做法和好经验,系统梳理、总结概括、提炼升华,形成了考察学习汇报材料。
随后,市政协某主席主持召开赴外考察学习座谈汇报会,听取了考察组成员的学习体会,结合金昌市情,安排部署了协商座谈及起草考察学习报告、建议案等工作。
二、主要经验和启示通过考察学习,大家深刻感受到了考察县区锚定目标抓创建的拼劲、用活政策解难题的巧劲、千方百计补短板的干劲,收获很大,感触很深,启发很多。
经过梳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是创建定位精准,规划引领起点高。
某市某区坚持以打造全国马铃薯产业“贸工农一体化示范区”为目标,按照“一园三区”的总体布局(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和巉口马铃薯精深加工区、南川马铃薯综合交易区、香泉马铃薯科技示范区)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通过现代经营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构建马铃薯“产加销”“贸工农”全链条的产业集群,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现代农业培训心得体会
现代农业培训⼼得体会现代农业培训⼼得体会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好好地写⼀份⼼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的这段时间的学习、⼯作⽣活状态。
相信许多⼈会觉得⼼得体会很难写吧,下⾯是⼩编收集整理的现代农业培训⼼得体会,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现代农业培训⼼得体会1 作为⼀名⼤学⽣村官,我有幸参加由xx县委组织部和xx县农委在xx共同举办的现代农业发展知识培训班。
通过为期x天的培训学习,倾听了相关领域专家领导的精彩授课,实地参观了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使我进⼀步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对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创新农业经营管理模式,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等⽅⾯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注重品牌包装,开发农产品附加值 农产品应发挥品牌效应,才能促使农村经济⼜好⼜快发展。
我们要着眼市场、⽴⾜市场、找准项⽬、寻求突破。
利⽤⼤⼭区、⼤库区丰富的资源和物产,我县农业完全可以创造条件打造⾃⼰的品牌。
我县茶叶、⼟鸡、⿊⽑猪等种养植业已有⼀定的规模,政府要加以扶持,形成规模、成⾏成势,打造⼏项特⾊产业的品牌,才能真正实现助农增收。
同时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做好⼀条龙服务,使之⽹链逐渐伸延。
农产品深加⼯既可以提⾼产品的附加值,⼜可以帮助农民解除后顾之忧。
切实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
我们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包装、储藏保鲜,提⾼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延长产业链,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变⾰经营模式,发展专业合作社 经过近⼏年的⼤⼒发展,我县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形成⼀定规模,在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民创收增收上发挥了巨⼤作⽤。
在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可以有效解决农户分散⽣产、规模⼩、科技推⼴难、标准统⼀难等问题,促进农业⽣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现代化。
“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种主要模式,成为当前农业⽣产经营的发展趋向。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是对“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完善,是对现代农业经营管理制度的⼀种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现代农业发展考察报告2004年12月,我随省农委设施园艺农业技术培训团,在日本进行了21天的学习考察。
日本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设施园艺农业,保障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对我们具有借鉴意义。
一、日本农业经济概况日本是由3900多个小岛组成的岛国,面积37.77万平方公里,人口1.26亿,农业人口1279万,城市人口占77.4%。
日本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329人,属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
日本资源匮乏,耕地短缺,土壤贫瘠,主要为黑土(火山灰)、泥炭土和泛碱土,山地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0%。
日本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上,年降雨量1000-2000毫米,分为北海道、关东、九州等9个农业区。
2003年,日本人均GDP3.75万美元,农业增加值1125亿美元,占2.5%,农户平均年总收入为1000万日元,非农业收入占70%左右。
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5:35:60。
二、日本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一)举全国之力保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
农业已成为日本目前最大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
日本正在举国家和全社会之力,以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
一是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虽然日本农业增加值只占GDP的2.5%,但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所占比重很大,以大分县为例,2004年农业投入在财政投入中列第四位(第一是政府开支,第二是教育,第三是土木建筑,第四是农业),达到60亿元(749亿日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2.3%,财政补贴每个农户10.7万元(130万日元),占农户平均年收入的13.4%。
二是制定农产品价格安定法。
国家、县、农协三方建立了价格安定基金(国家出50%、县出30%、农协和农户承担20%),明确了价格安定的补助品种,价格低于生产成本,农户损失全部由基金补足,因自然灾害减产也可获得基金的救济。
三是重点扶持农业生产专业户。
日本的农户数由1960年的605万户减至2000年的324万户。
在这些农户中,专业农户占16%,其余为兼业农户。
为确保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日本开展了农业经营者认定计划,被认定的专业生产农户,政府在设施建设、金融信贷等方面给予大量补贴,并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和流通服务,确保专业农户年收入处于社会中等偏上水平。
(二)建立农协把农民由弱者变成强者。
农协是日本举足轻重的政治、经济力量。
农民可自愿加入农协,住在农村的非农户也可参加农协。
农协组成主要有四个层次:一是组合员(农家或以农家为主);二是市、町、村JA农协;三是县JA农协,包括信联、共济联、经济联、厚生联、中央会五部分;四是全国JA农协,包括农林中金、全共联、全农、全厚联、中央会五部分。
县和全农主要从事农业专业性工作,市、町、村农协是县的窗口,各级农协都是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
农协将弱势农民联合起来成为日本社会强大的经济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农协具有五项职能:一是信用事业。
农协将农民的钱集中起来,成立了中央农林金库,目前各类存款和组合员资金达73兆亿日元,为日本第二大银行。
五十年前,农民贷不到款,贷到了利息也很高,现在他们有了自己的银行。
中央农林金库可从事任何金融增值业务,增值后的利润分给农民。
二是保险事业。
日本政府对其他保险公司的险种有限制,农协所办的保险机构则可以从事所有业务,可以从事保险资金的增值业务,主要是投资股票、债券和发放贷款。
目前,农协共济联持有保险金400兆亿日元,在日本仅次于生命保险公司,处于第二位。
三是经济事业。
主要是帮助农民共同销售农产品、购买生产资料和部分生活用品。
去年全国47个县经济联买卖金额3.3兆亿日元,是日本最大的经营共同体。
四是厚生事业。
主要是办医院,从事防病、治病等解困事业。
五是指导事业。
主要是代表农民给政府和政治家(主要是议员)提建议和意见,在生产经营、社会生活等方面对农民给予指导。
(三)推进“一村一品”运动。
日本产大米16元(人民币)/斤、西红柿10元/个、大白菜24元/棵、菠菜20元/斤、山水梨24元/个。
日本产的蔬菜、大米、水果价格虽然比进口高几倍甚至十几倍,但国民还是喜欢买本国产的农产品,除了高收入因素外,主要是因为日本农业通过开展“一村一品”运动,大大增强了日本国民对本国农产品消费的信心。
日本目前80%的城市居民,对所消费的农产品质量缺乏安全感。
而“一村一品”运动的核心,是将具有当地资源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在品质、营养、商品性、文化底蕴等方面做精、做细、做特,做成全国和世界一流。
(四)大力发展设施园艺农业和畜牧业。
随着城市化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为了稳定蔬菜副食品供应,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设施园艺农业和畜牧业发展。
农户每建造一栋大棚或温室,可从国家获得50%的补助,加上县、市、町、村补助30%,农户只需出资20%,并拥有全部产权。
日本农业结构已经发生明显变化,粮食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18%左右,畜牧业占25%左右,设施园艺农业比重高达40%左右,成为日本最大的农业产业。
(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一是提高消费者信心。
不定期到产地(超市)抽样监测,并通过各种市场营销组织,经常把消费者或商社请到现场参观考查,在增进互信的基础上签订供销合同。
二是推行实名制销售。
日本农产品从产地生产到协会、加工企业、进入市场都是采取实名制。
在产地和生产企业抽查监测,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产品不能进入加工企业或市场,并按商品标注退回原产地。
三是完善农产品产地标识认证制度。
日本全国农协中央会决定,在2006年底之前对通过全国农协上市的肉类、蔬菜等所有农产品编排识别号码,实施“身份”管理制度。
(六)强化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
日本建有由国立和公立科研机构、大学、民间组织等三大系统组成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
日前日本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农业科研经费占农业总产值的2.2%左右。
乌拉圭回合后,日本政府为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力扶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技术开发与应用,特别对民间系统的研究给予资助。
日本的农业推广服务主要是通过政府农业改良普及部门和农协进行。
目前,日本有591个“地域农业改良普及中心”、经国家考试录用的专门技术员6680人和经地方考试录用的改良普及员10356人,这些普及员均为公务员。
农协还拥有近2万名的营农指导员。
(七)健全和规范农业决策程序。
日本农业决策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程序。
农协:要求解决的政策、技术、资金问题——政府管理部门:归纳分析、优选课题(超前1-2年)、公开招标——各类专业协会或咨询机构竞标:课题调研、提出对策–-反馈给政府管理部门——报上级和同级议会讨论——法定程序审批——下达政府执行。
这样的程序能充分体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
三、启示与建议我市人多地少,农业的家庭经营方式与日本有相近之处。
借鉴日本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以行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日本发展农业经验表明,只有通过行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把农民和农业企业组织起来,才能为科技推广、质量安全、品牌培育、高效管理、农民维权等提供有效的载体和运转平台,才能把单家独户经营的弱势农业变成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经营的强势农业。
借鉴日本的经验,加强行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关键要把握四点:一是将政府的一些具体的经济职能,转由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行使,政府主要通过制定规章、准则、标准,搞好监督管理,特别是要适应乡镇扩大的趋势,强化乡镇一级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职能,使其在某些方面起到政府的作用;二是以专业大户和行业龙头企业为载体率先推进;三是从市场前景好、种养效益高的农业行业领域重点突破;四是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原则,稳步推进。
(二)以发展设施农业和养殖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日本发展经验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必然导致农业生产结构的改变,粮食、油脂生产必然呈下降的趋势,蔬菜业、养殖业将成为农业的主导产业,设施农业成为集约型农业的主要形态。
因此,无论是满足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还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都要求大力发展劳动密集、产品新鲜度高、市场销路广、经济效益好的设施农业。
近年来,我市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我们要适应这一形势,把中央政策与合肥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设施农业、养殖小区和农业产业园区快速、健康发展。
(三)以优化质量和品质为重点,大力突破国内外市场农产品绿色壁垒。
日本农户年收入最少要达到80万元人民币,务农者才能稳定。
欧盟基本上也是这个水平。
比劳动力成本,日本和欧盟根本无法同我们竞争,这点他们也非常清楚,危机感很强,做了很多细致的对策性研究,制定了很多保护性措施,主要为两条:一是提高质量检测标准,树立技术壁垒;二是采取综合技术措施,提高本国产品的质量。
我市农产品要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最关键的是要突破质量和品质的“瓶颈”制约。
一要以专业大户为龙头,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为质量追溯制度和信用档案的建立奠定基础;二是从老百姓最关注的夏季叶类蔬菜着手,推行实名制销售,提高消费者信心;三是以外销前景广阔、附加值高的农产品为重点,集中财力和人力攻关,提高产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增强对国内外消费者的吸引力;四是采用信息公开的方式,全过程向消费者宣传保障质量、改善品质、增加营养的措施。
(四)以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工程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我市开展“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工作起步比较早,但由于缺乏持之以恒精神,特色农业未能真正做精、做深、做大、做强。
在农业发展新阶段,围绕农民增收,发展特色农业,全面推动“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工作,借鉴日本经验,关键是走好两步棋:一是政府引导,农民自愿,集中力量开发一个主导产品,造就一个成功范例,引导农民围绕主导产品发展生产经营;二是把从事主导产品生产的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合作经济组织,形成利益共同体。
(五)以扶植种养大户为重点,大力培育专业务农者。
日本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农村人口稀疏、农业衰退、劳动力老龄化和女性化等问题,也是我们难以避免的。
为了稳定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遵循WTO的绿箱政策,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一是适应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趋势,大力扶持专业农户提高机械化水平;二是针对老龄化和女性化的趋势,大力扶持省力化栽培品种和技术的研究推广;三是加强对专业务农者的技能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由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四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六)以“两个体系”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