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答题情况分析古代诗文阅读题黄惋莉
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分析全套
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分析全套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卷试题分析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语文试题难度适中,但在试题结构、赋分、题型、能力要求等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试题材料重视传统文化,着眼社会、关注人文,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基本能力,从而凸显考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其突出特征为“国际视野,稳中求变,关注社会,凸显素养”。
试题虽然采用了新的形式,但依然紧贴高中教学,考查了高中语文的主干知识及高中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及能力。
论述文选择《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既体现了近年来高考命题指导思想“一点四面”中的“依法治国”,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更体现了崛起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担当。
实用类文本选择介绍“XXX纪录片频道”,并将其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作比较,也体现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中国形象。
作文题要求考生从12个“中国关键词”中选取两到三个,来呈现考生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更是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传播的时代主题。
整张卷注重传统文化,更加注重学生对母语综合应用的能力考查,注重学生对社会时政的关注,让语文能力真正强的考生拿到高分。
同时又兼容并包,以开放的姿态关注世界变化,气势磅礴,眼光深邃,加强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体现思想的内涵和人文的光辉,耐人咀嚼。
新”体现在:取消选考模式,适度增加阅读量,文化常识考察趋稳。
2017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自2015年开始考查的文化常识考点成为之后,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实用类文本一改往年人物传记,选取的是新闻类材料,而且是非连续性文本,这要求要有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极大的合理化分配时间。
此题虽新,但在不少套卷练中都出现过非连续性新闻类文本阅读,相信做过多篇的考生并不陌生,而且庆幸自己积累不少此类题的做题经验。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Ⅲ卷)逐题评析(三)文言文阅读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Ⅲ卷)逐题评析(三)文言文阅读【选文】文言文阅读(本体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颖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宋史·许将传》参考译文】许将字冲元,是福州闽县人。
在进士考试中名列第一。
神宗召他来回答问题,任命他为集贤校理、同知礼院,负责中书条例的编修。
契丹以二十万人的军队来迫近代州边境,他们还派遣使者来请求分割代州的地盘,宋朝的岁聘使不敢出行到契丹,皇上把这个使命交给许将。
许将入朝对皇上说:“我愧居侍从之位,朝廷的大决议,不容许我不关心。
只是万一契丹人说道代州的事,而我没有办法来折服他们,那就会伤害国家利益。
”皇上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来阅读相关文书。
他去到契丹境内后,当地的居民爬上屋栋,聚集在一起偷看许将,他们说:“我们要看看南边王朝的状元。
”等到操练射箭时,许将先射破目标。
契丹使者萧禧负责招待客人,萧禧果然拿代州事来向许将发问,许将随问随答。
5教育部考试中心对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之3套古代诗歌阅读的分析
教育部考试中心对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之3套古代诗歌阅读的分析(摘编自《高考理科试题分析语文、数学、英语分册2018年版》)第一套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嘉祐二年,欧阳修以翰林学士知贡举,会同王珪、范镇、梅挚、梅尧臣主持这一年的礼部考试,为国家选拔人才。
这次考试是北宋文风转变的一大关键,欧阳修决心通过考试扭转当时流行的“太学体”险怪风格,提倡韩柳古文。
考试的结果显示,欧阳修的努力得到成功,苏轼兄弟、曾巩、叶清臣等人均于此科中第。
考试之初,欧阳修心情兴奋,与试官们唱酬颇多,此诗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首。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参考答案】B E【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时理解诗句内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读懂诗歌的基本内容与其内在蕴含的思想感情是回答此题的关键。
诗的第一联“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由考场的环境入手,直接切入考试主题。
为避免考场中因人多而带来的空气混浊,特意焚香以改善气息,香气随着暖暧的轻风弥散,使得肃穆的考场也充满温馨怡人的气氛,考生们在宽阔的考场中按部就班,开始考试。
面对此情此景,作者的心情无疑是愉悦的。
接下来作者描写考生们心无旁骛、认真作答的严肃态度:考场中悄无声息,只听到笔与纸接触所发出的沙沙响声。
古代诗歌赏析题问答模式例析yuxuanlei教师版本 (1)
综观近三年高考的古代诗歌赏析试题,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前提。
命题时往往是选择诗句中的一两个关键意象切入,从形象、语言、技巧或思想内容的角度进行鉴赏,容易触发联想。
如2002年全国卷考查“折柳”这一意象的含义及其在诗歌中的地位;2003年全国卷从诗眼的角度切入,考查炼字的妙处;2004年全国卷要求指出“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的好处;2004年广东卷要求考生从意象入手,分析诗歌的意境,把握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所选诗歌文字浅易,涉及的是人之常情,如故园情(2002年全国卷)、山水情(2003年全国卷)、别离情(2004年全国卷)等。
考场上我们的考生一般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是失分严重。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三、历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特点(一)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二)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
(三)选材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四)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
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的前提。
第一节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一、“形象”概念:“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以人物形象1、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他人形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高考古代诗歌选择题答题策略分析
学习交流PPT
8
考查题型
一般是5选2,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两项
学习交流PPT
9
真题回放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
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首句作用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
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
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首联句意理解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
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第三句赏析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
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第四句赏析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
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颈联内容情感
10
真题回放
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
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
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用典是否准确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
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内容理解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
2018年高考备考系列
古代诗歌选择题应对策略
语文组 黄惠玲
学习交流PPT
1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选择题的考查题型。 2、明确诗歌选择题的命题内容。 3、掌握诗歌选择题答题技巧。
学习交流PPT
2
真题回放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2017全国高考语文Ⅱ卷试卷评析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Ⅱ卷)试卷评析徐其凤1试卷结构的变化与大家的预期一致: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性文本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四大板块。
文学类文本一选择(四选一,分值3),二简答(分值5、6);实用性文本二选择(四选一,分值3;五选二,分值5),一简答(分值4);诗歌鉴赏一选择(五选二。
分值5)一简答(分值6);默写二小题,高初中各一篇(前三后二句,分值3、2)。
2试题内容的变化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取的是散文(林徽因《窗子以外》);实用性文本阅读:选择的是新闻类阅读文本,两段关于垃圾分类的消息(一出自新华网,一出自《人民日报》),不仅有文字材料,还有图表阅读。
语言文字运用:19题,考查语言得体,体现考点的覆盖与轮替;21题,考查推断错误,创新性强。
3试题难度和考查导向古诗文和语言运用难易适中。
古诗文阅读:突出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的考查,文言文选自《后汉书赵熹传》,突出人物的责任、担当、忠诚、仁义等优秀品质。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对尾联典故的赏析)与简答题(对首联表现的诗人性格的分析)都秉承往年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重点考查,淡化程式化的技巧分析。
语言运用:真正体现语言的运用性,不仅是语言知识,更凸显关键能力、学科素养考察。
更突出语言使用的逻辑性(21题)。
强化了学科特征。
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表达题点评今年,我重点关注了现代问阅读和语言表达题。
这两个板块从选材、内容、题型和考核点方面都很有新意,让人耳目一新。
一、选材变化大1、实用类阅读选材有变化。
全国卷连续5年以上,实用类文本选的都是传记文学文本,今年考的是新闻体裁的文本,涉及的是有关垃圾分类处理的两段文字,是复合型文本,复合型文本是第一次在全国卷现代文阅读中出现。
2、文学类阅读选材有变化。
全国卷连续5年以上,文学类文本选的都是小说,今年考的是林微因的《窗子以外》这篇名家散文。
二、选文内容考究,可读性和教育意义强,真正体现了高考不光是一种甄别和选拔,对考生和社会而言,更是一种学习和提升。
2017年全国三卷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2017年全国三卷高考语文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
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
2017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
惠州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Ⅰ卷阅读甲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3分)*B.【《诗经》记载的是人们采掇香药香草的歌谣,不是香药香草的使用方法。
】2.(3分)*D.【“民间”之说,推论依据不足。
只能说“上层社会”。
】3.(3分)*B.【因为香药是宋代进口的主要货物,才出现了专事海外运输贸易香药的“香舶”。
】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参考译文】刘沆,字冲之,吉州永新人。
成人后,洒脱任性。
考进士没中选,自称“退士”,不再参与科举,他的父亲尽力鼓励他。
天圣八年,他才考中科举,选为进士第二名,担任大理评事、舒州通判。
有一件大案历年没能判决,刘沆用几天时间就判决了。
章献太后建资圣浮图,内侍张怀信倚仗皇帝诏令,督促工程严厉,州将乃至上书称病不敢任职,刘沆上奏罢免了张怀信。
一再升迁,担任了太常丞、直集贤院,出京担任衡州知州。
当地大姓尹氏欺负邻居年老子幼,想强占他家的田产,于是假造了买卖田契,等到邻家老人去世后,终于侵夺占有了那田产。
邻家的儿子向州县官衙告状,过了二十年也得不到公正判决,刘沆到任,邻家的儿子又就此事提出诉讼。
尹氏拿出多年交纳赋税的凭据作为证物,刘沆说:“如果你本有千顷田产,每年交纳赋税怎么只有这一点呢?你当初立买卖田契的时候,曾经按照皇帝诏令让乡邻知晓作证吗?那些人本来就还有很多在世,可以讯问他们。
”尹氏于是认罪。
他奉命出使契丹,馆伴杜防强劝刘沆饮酒,刘沆喝醉了,拂袖起身,趁势斥骂他,因为这事获罪调出京城做了潭州知州。
后来又降职做和州知州,改任右谏议大夫、江州知州。
当时湖南蛮猺屡次出来作乱,乃至杀害官吏。
朝廷任命刘沆为龙图阁直学士、潭州知州兼安抚使,允许他按需要自行裁决事务。
刘沆大规模发动军队来到桂阳,招降二千余人,对于降顺的蛮族首领他都上奏朝廷给他们官职。
他还招当地兵卒分头抓捕剩余叛乱者,斩杀了很多人。
后来判贼再次作乱,杀了副将胡元,刘沆因此降职任鄂州知州。
201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卷分析报告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A项的错误在靡这个字的读音上,【mí】1.浪费,奢侈:~荡。
~费。
侈~。
2.分散:~散(消灭)。
3.古同“糜”,糜烂。
【mǐ】①无,没有:~日不思。
②倒下:望风披~。
[靡靡之音]颓废、趣味低级的乐曲、歌曲。
所以此处应读第三声。
B项密诀应为秘诀。
C项禁有两种读音:【jīn 】1.受得住,耐久:~受。
~得住。
~不起。
弱不~风。
【jìn 】1.不许,制止:~止。
~绝。
~书。
~令。
~赌。
~欲。
~锢。
此处应该读第一声。
第一题难度与往年相比较是有所降低的,主要考察字音字形的积累,最容易迷惑的是A 选项中的靡的读音,考生需要重点注意。
阅读的文字,完后2-3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
[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
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2017年高考全国三卷语文试题解析
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 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 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 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分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
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是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 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 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 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 “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 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 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 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6.①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更显出“窗”对人们的无所不在的约束;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拉家常的口吻娓娓道来,更显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易与心灵深处的交流;③使读者体会到作 者的真诚态度,增加了内容的可信度。(每点 2 分)
(完整版)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之诗歌鉴赏题所考查的情况分析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之诗歌鉴赏题所考查的情况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答案解析】14.BE【试题分析:B项“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说法错误,此句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
E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是谦逊之辞。
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注意易错点:意象错误+情感错误+手法错误。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2分)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2分)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2分)【试题分析:“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来考生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
借此强化作者的喜悦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答题重点:诗句翻译+情感主旨。
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文字版)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语文试卷分析与阅卷情况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语文试卷分析与阅卷情况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语试卷分析与阅卷情况一、命题变化变化1选做题:大题必做,小题选做,如作选做“我和高考”、“我看高考”其中之一。
变化2客观题:从32分增长到43分(2017年)变化3阅读量:从2016年的600~7000字增加到2017年的800字启示:阅读量增加,答题量减少是趋势选择题的难度大,容易拉开差距,阅读的时候要细致如何引导学生根据体信息快速抓关键信息是教学的关键培养学生快读阅读抓关键的能力(熟悉各种体,充分挖掘教材)指导学生通过有效的圈点勾画,抓住关键,快速做题可以有意识地在平常教学中培养学生速读的能力变化4材料选择①材料类型:尽量丰富国际阅读项目PISA阅读测试:非连续性本、混合型本生活语言类/书面语类第6题、选择题19题眉青神中学的方法,对国际国内的新闻进行筛选编辑,每天要读新闻、看新闻材料非常丰富,教师首先要广泛阅读,然后再精心选择阅读材料,印发给学生。
②材料的覆盖面论述类、学类、实用类——全覆盖材料功能多样化——以前人物传记多,今年多样化启示:高一、高二要阅读,太多做题磨灭了学生的阅读敏感性依托教材、训练学生把各种体读会,然后到会读高一、高二要阅读,高三才有冲劲厚积才有薄发。
高一高二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性子,给学生阅读的空间时间,也就是给学生成长的空间。
不要急功近利地教书。
高中是三年,教师要有整体思考,要把眼光放长远。
③选材特点a特别关注时代主题:年内的热词语要能用,对学生以后上大学会不会有用(教育部领导)b国家战略:语地位提高——国家语语要变得有用启示:语要引导学生关注宏观问题(多看社论、时评)语核心素养的三大支柱: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传统化每年都在强化启示:重点关注传统化的当代价值和未价值让学生多读这方面的eg:留住“乡愁”(呵护、活化)d综合性今年在往年的基础上有强化材料不再只是单纯的,而是现代与传统的综合、跨学科的综合(如:17题~20题;实用类本)、城市和乡村的综合(兼顾城市和农村)、中国和外国的综合(17题成语有两个选项有所体现)启示:以后对学生的训练要注重综合性材料的阅读建议要每天安排时间让学生看新闻,写时评。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卷评析1
❖ 3、实用类文本阅读。
❖ 关注“题型示例”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 这类文本阅读,涵盖面较广,涉及新闻报道、图表 和评论。连续3年出现在考纲的“题型示例”中。 不同的是,前两年围绕材料设置了4道主观题,今 年改编成了一道“四选一”,一道“五选二”,一 道主观题(探究)。另一篇人物传记,改编自2016 年甲卷的文本,设题方式也是一道“四选一”,一 道“五选二”,一道主观题(探究)。
❖ 3、增加文化积累,丰富文化底蕴,丰富心灵 世界。
文学类文本备考策略
❖ 一、科学有效备考
❖ 1、悟真经,多看高考试题。 ❖ 2、重质量,多练名校考题。 ❖ 3、勤梳理,多读名家名文。 ❖ 4、善储备,多记鉴赏术语。 ❖ 5、启思维,多翻热点时文。
二、增强文本意识
❖ 以课内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
总体情况
❖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可以用平稳 朴实,平易近人来形容。在平稳朴实的 基础上还透出浓浓的人文和时代气息。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试卷阅读量有所增 加,试卷内容调整比较大。总观三套试 卷,依然倾向于对传统文化的考查,而 在作文方面体现出较强的时代感和历史 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稳中有变,增加对于论证的考查
❖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 ❖ 引子——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 开端——陆虞侯密谋害林冲; ❖ 发展——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 高潮和结局——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谢谢大家! 敬请批评指正!
❖ 4、古代诗文阅读。
❖ 近九年文言文的选材如下:
❖ 年份
题目
年份
题目
❖ 2009
《宋史·朱昭传》
2010 《明史·花云传》
❖ 2011
《宋史·何灌传》
2012 《宋史·萧燧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等类似话语亦可
19.本诗前八句叙写采地黄,后六句叙写卖地黄,
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
【典型错误答案】
1.农荒之景 朱门富裕之景 审题不清:叙写
2.百姓无粮食 官员养肥马 同一身份做两件事
3.采地黄充饥 诗人以马换粮 词意理解:易
4.百姓种地黄 贵族吃马 词意理解:采、啖
5.采地黄
卖地面/买地黄 笔误
22.①平等待人。孔子常常以自己与弟子同列,来说明 同具某种修养,或同有某种不足,体现出平等待人的教 育家风度。
②善于勉励。孔子自称与颜回同样具有“用舍行藏”的修 养,意在勉励颜回更加精进。孔子对子贡的一番话,意 在安慰子贡,并勉励他取法乎上,再加深造。
各小题答题情况分析
文言文阅读 第17题断句题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 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 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治长》)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 有是夫!”(《论语·述而》)
2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
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颜渊属
于
,子贡属于
文言文阅读 第18题翻译题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给予、赋予
(1)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 努力、勤勉
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4分)
怎么可不、岂可不、不可不
完备、完整
(2)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
提携、提拔
即使
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4分)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 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4分)
2017年高考语文答题情况分析 (古代诗文阅读题)
温州中学 黄惋莉
主观题得分与难度
主观题
分值
全省均分 难度系数 (含零/除零)(含零/除零)
文言文 阅读
2题
共11分
5.42/5.73
0.49/0.52
诗歌 鉴赏
论语 赏析
2题 2题
共8分 共6分
4.73/5.02
0.34/0.36
古诗文 默写
1题
共6分 4.08/4.61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仆 自 知 顽 滞/不 能 苦 心 为 学/假 使 能 学 之 /亦 不 能 出 而 施 之/恳 恳 欲 成 足 下 之 美/ 异 日 既 受 足 下 之 教/于 一 官 一 局//而 无 过 失而已
得分减去扣分即最终得到的分数。漏断不倒扣分。
评分标准: 断对一处不给分,断对两处给1分,断对三处给1分, 断对四处给2分,断对五处给2分,断对六处给3分; 断错一处不扣分,断错两处扣1分,断错三处扣1分, 断错四处扣2分,断错五处扣3分,扣完为止。
[例1]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不同往日的美好名声,您的事 迹成就光耀于古今,就在现在,应该要努力啊!(3分) [例2]我认为足下的天资在某一天将会名声大作,成就将 在身前身后发扬光大,就像现在,哪能不勉励呢?(2分) [例3]我认为天资聪颖的您已经有了不同往日的名声,业 迹光耀先祖,现在可以不努力了啊!(1分)
。(2分)
22.一语“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
断为“吾与女弗如也”。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
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4分)
2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 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颜渊 属于 德行 ,子贡属于 言语 。(2分)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
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1.扫描出来没 有横线,注意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 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
卷面
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21. 第一人称(2分)
b.以时间顺序叙述(顺叙)先写了后写了(1分)
c.客观叙述
写实(2分) 冷静,不带情感色彩(给1分)
对比(2分)
强调举例分析,
指出贫家富家的对比,1分
没有结合具体
(突单 出写人“不贫如富马差(距 人大 马” 对比不)给,分1)分分析的,均要
扣1分
论语赏析 第21、22题
0.68/0.77
合计 7题 共31分 14.23/15.36 0.46/0.5
阅卷切分与卷面
17-18(2题) 19.采地黄 卖地黄 20.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
19-22(4题) 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
23(1题)
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诗歌鉴赏 第20题赏析题
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
试作赏析。(6分)
【典型错误答案】 1.白描、描写了……
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审题不清,对“叙 述”这一考点的答 题方向不熟悉
2.运用了设问、夸张的手法
3.概括整首诗歌的思想情感
4.把故事简单翻译了一遍
叙述(4分) 答出1点给2分,答出2点给4分。
(2)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 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4分)
[例1]我看他们的解释,清楚明白且很完整,即使圣人再 次活过来,也必定要让他们几个坐在游、夏的位子上。 (3分) [例2]我看到这个解释,完完全全明白了,虽然圣人再生, 必定会叫他们几个坐在子游、子夏的位子。(1分)
文言文阅读 第18题翻译题
诗歌鉴赏 第19题填空题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 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
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
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百科姓植辛物苦名劳,作其等根可以入地药黄。换②残插栗:、通换
“锸”。铁锹。 类似话语亦可
18.把文中画v线.给的予句、子赋译予成现代汉语。(8分) (1)仆以为天资足努下力有、异勤日勉名声,迹业光于前 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4分) 怎么可不、岂可不、不可不 adj.完备、完整 (提2携)、仆提观拔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 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即4分使)
一是文言基础薄弱,不能真正理解句意; 二是虽理解大意,但翻译不到位(句式和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