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合集下载

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研究

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研究

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研究【摘要】本文围绕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

在介绍了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背景和意义。

接着,研究背景部分详细分析了当前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和需求。

在培养模式构建部分,探讨了如何结合新工科理念和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

实践经验分享部分分享了一些成功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案例。

案例分析部分通过具体案例研究展示了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效果。

在成效评估部分对该培养模式进行了评估和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未来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电子信息类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计划、构建与研究、研究背景、实践经验分享、案例分析、成效评估、结论。

1. 引言1.1 引言电子信息类专业一直是高校工科类专业中的热门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因此急需构建新型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别对研究背景、培养模式构建、实践经验分享、案例分析和成效评估进行探讨,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展现电子信息类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实用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贡献一份力量,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2. 正文2.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对新型工科人才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优秀工程师,各高校开始探索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需要具备跨学科融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传统的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往往忽视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构建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培养 方 面制 定 的 指 导思 想 为加 强 通 识 基础 重 学 科 交叉



拓 宽 学 科基 础

凝 练 专 业主 干


灵 活 专业 适应
23 %



结合 工程专 业认 证 的 标 准


课 程设 置 中 数 学与
20 3

然科 学 的 比 例 为

工程 及专
20 %
培 养学 生 创 新 素 质 与 创 新 能 力 等 多 种
途径 培 养学 生 的 创 新 思维 和 实 践 能力


优 化制 定

国 际 接轨


适 应 行业 发 展


的 专 业 人 才 培 养方 案 与 课程 体 系

调研 了 清华 大 学
电 子 科技 大学
浙江大学等近

所 电 子 信 息 类 专 业 培 养方 案


现 代 通信 和 网 路


计算 机
新 型 元器 件 产业 高 端发 展

同 时 加 快培 育 物 联 网

绿 色 照 明 应 用 电 子 等新 兴产 业 东南 大学 电 子科 学与 技术 专业 建 设始终坚 持 为 国 家

区 域 经 济发 展服务 的原 则
为 江苏 省乃 至 全 国 输 送 了 大 批优 秀 专 业人 才
构建
层次 实践平 台


学 科 竞 赛 为 抓手
培养创 新素 质 与 创 新能力 等
种途 径 开 展 了 创 新 人 才 培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摘要:本文从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增设具有创新性的实验内容、实行导师制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等方面,论述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通过教学实践,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以及电子信息工程产业需求的增长,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求不仅注重理论知识,更注重应用创新能力。

高等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需要培养能够站在建设信息产业强国战略高度、掌握产业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的高素质工程人才。

因此,进一步推动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国家和社会急需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的迫切任务[1]。

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1.1 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建立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的课程体系以现有专业培养方案为基础,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形成科学性、工程性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把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为选修课,以教授和博导专业前沿讲座的授课方式,使学生了解工程前沿知识;在课程内容上,注重专业方向课程与基础课程之间建立知识的衔接,真正让学生了解基础课程中的数理基础和专业课程中的专业知识都是专业学习的知识根基,帮助学生建立课程之间知识的脉络体系,使学生能够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做到融会而且贯通;学生以小论文等形式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有限的专业课学习时间内获得更宽的专业知识。

通过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形成学生“宽—学科专业、深—工程前沿、厚—数理基础”的知识体系[2]。

1.2 整合现有实验室资源,增设具有创新性的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内容, 在内容上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训性、创新性实验内容,同时增设具有创新性的实验课程题目,将原有的一些验证性实验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以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1.2.1 在原有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学生自主设计环节在电路分析实验中,把传统的叠加定理和基尔霍夫定律实验内容进行调整,减少验证性的实验内容和步骤,增加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内容的环节,要求学生自行设计3个网孔的简单电阻电路,电路参数自行设定,然后验证叠加定理和基尔霍夫定律,此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浅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

浅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

电 子 信 息 工 程 是 一 门应 用 计 算 机 等 现 代 化 技 术 进 行 电子 信 息 控 制 和 信 息 处 理 的 学 科 ,主 要 研 究 信 息 的 获 取 与 处 理 , 电子 设 备 与 信 息 系 统 的 设 计 、 开 发 、 应 用 和 集 成 。 它 集 数 学 、 物 理 学 、 电 子 学 、通 信 技 术 、 计 算 机 科 学 技 术 、 智 能 科 学 技 术 以及 控 制 理 论 与 技 术 于 一 体 , 同 时 又 形 成 信 息 学 科 内部 的 交 叉 ( 电 如 子 学 、 信 号 与 信 息 处 理 技 术 、 通 信 技 术 、 计 算机 技 术 交叉) 以及 与 其 他 学 科 的交 叉 ( 物 理 学 、 数 学 、 生 物 如 学 、材 料 学 ) 随 着 电子 技 术 的 发 展 , 电子 信 息 工 程 。
收 稿 日期 :2 1— 7 1 000—2 作 者 简 介 :潘 海 军 , 士 ,实 验 师 。 硕
二 、 构 建 创 新 型 人 才 培 养 机 制
高 等 学 校 创 新 教 育 目标 以 素 质 教 育 为 核 心 , 以 提 高 大 学 生 的 创 新 能 力 为 基 础 。为 了适 应 新 时 期 的 各
处 理 、工程 设计 于一 体 ,正 处于信 息 技术 发展 的前 沿 ,在人才 的创新教育 与培 养方面 ,以实验教学为依
托 ,开 展 了一 系 列 的 实验 教 学 改 革 ,通 过 大 学 生 研 究
性 学 习和 创 新 性 实验 计划 项 目、 科 技 创 新 大 赛 和 电子
在 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渗透性 ,
精 神 和 意识 是 实 现创 新 的前 提 和 动 力 , 是创 新 人 才 需

构建新型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新型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福 建 电

21 0 2年 第 5期
构 建新型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王 东 红 .何 利 娟
(石 家庄职 业技 术 学院 河 北 石 家庄 0 0 8 5 0 1)
【 摘 要 】 通过 总结石 家庄职 业技 术 学院 电子 信 息工程技 术 专业近 五年 来的 专业 改革 与创 : 新 , 索新 的专 业人 才培 养模 式 , 步形 成“ 探 逐 以市场 为 导 向 , 以能力 为本 位 , 以智 能识 别 为主 、 ‘ 以 软件 二 次开发 为辅 , 重 系统 集成 ’ 侧 的人 才培 养模 式 ” 专业特 色。 【 键词 】 电子信 息 、 才培 养 、 关 : 人 专业特 色 石 家 庄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电 子 信 息 工 程 技 术 专 “ ” 核 心 的 教 学 内容 . 订 为 以智 能 识 别 “ 卡 为 修 系 业 , 名 称 为 “ 用信 息 技 术专 业 ” 0 7年 经省 统 ” 核心 的专 业核心课 程 . 设专 业特 色 。人 才 原 实 ,2 0 为 建 教 育厅 专 家组评 审 ,被 确 定 为河北 省 高职 高专教 培养 目标 定 位在 :培养学 生具 备智 能 卡 系统与设
【  ̄ 算机 基 础课 程 教 学 的改 革 ,教 师教 育研 究》 0 8 4- ]1 - 《 20. 6
能。 专业课 程 与技能 大赛 紧密 结合 . 分课 程 的考 [】 信 息技 术 对教 学 的影 响 与 改进 ,石 家庄 职 业 技 术 部 5现代 《 核 与技能 大赛挂 钩 , 以技 能 大赛 推 动教学 方式 、 方 学 院 学报 )0 98 20.
21 0 2年 第 5期

建 电

但是 每个 人 的购买力 是不 同的 。因此 , 户通 用 分情 况 .仅需要 对需 要查 询 的有效 元 素进行 查 询 欢 . 统计 . 因此查 询起来 非 常快 . 查询 时 问复杂 度仅 为 常 会选择 自己感兴趣 的且 商 品价格 在 自己的购买 在众 多商 品中 , 快速 的选 o0on ; 点 是 空 间 开 销 太 大 , O(lg ) 适 用 能力 之 内的商 品 。这 时 , g )缺 为 no n 。 出用 户感 兴趣 的商 品展示 给用 户 .对算 法 的效率 于需 要快 速查 询 的情 况 . 空 间很 充 足 的情 况 。 而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信 息 工程 专业 复合 型应 用型 人 才. 实践证明 , 这 个教 学模 式取 得 了 良好 的教 学 效 果 , 学 生 的 动 手 能
力和 创 新 能 力 得 到 了很 大的 提 升 . 关键词 : 电子 信 息 工程 专 业 ; 创新型人才 ; 实践 能 力
[ 中图分类号] G6 4 2
( 大 连 海 洋 大 学 信息 工 程 学 院 , 辽宁 大连 l 1 6 0 2 3 )
摘 要 : 从 优 化 培 养 目标 、 改 革教 学模 式 、 建设 与完善创 新基地 、 增 加 学 生参 与 度 、 优 化 师 资 结 构 等 几 个 方
面, 对 电 子 专 业创 新 型人 才 培 养模 式 进 行 探 索 与 实 践 , 着 力 培 养 具 有 创 新 精 神 和 实践 能 力 的 电 子
2 探 索 与 实 践
2 . 1 优 化培 养 目标
P L US i i 等 电路 设 计 软 件 教 学 , 要 求 学 生 掌握 通
过 软件 的方 法来 高 效 地 完成 电路 硬 件 的设 计 ; 第
二层次 教学 内容 是 VHDL和 F P GA, 通 过编 程 的
电子 信息 工程 专业 旨在 培养具 备 电子技术 与 信 息系统 的 基础 知识 和基 本 技 能 , 具 有 创新 精 神 和 实践能 力 , 能从 事 电 子 产 品和 信 息 系 统特 别 是 海 洋信 息的研 究 、 设 计 的“ 敬业、 专业、 乐业 、 创业” 的 复合性 应用 型 人 才. 培 养 的学 生 应 具 有扎 实 的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3 — 6 1 8 0 ( 2 0 1 3 ) 0 1 — 0 0 6 2 — 0 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设计能力分层培养模式探讨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设计能力分层培养模式探讨
是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 的技术 , 研究 的重点是信息的处理 和获取 、 信息 系统和 电子设 备的开发 、 设计 、 集成 与应用 等。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 , 电子信息产业 已经成为 国民 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柱和先导产业 , 产业前景十分广阔。要 使学生能够在大学期 间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实 际的工作能力 , 首要 的要求就是更新培养模式 , 在教学活 动中积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 针对所需要的 式是针对数字学习提出来的模式 , 包括分析 ( A n  ̄ y s i s ) 、 设 计( D e s i g n ) 、 实施 (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 与评价( E v  ̄ n a t i o n ) , 分析 阶段强调企业 目标与绩效 目标的达成 , 进而找到学习 目标 ; 设计 阶段包含设计学习方法 、 整合资源 、 发展教材、 应用适 当科技; 实施阶段是依组织需求找寻适当的数字学习方案; 评价阶段是评价学习成效,也即个人 目标与组织 目 标是否 达成。这四个阶段可以不断重复施行已达精确 目标。 3 . 采用交互表征教学策略。“ 交互表教学策略” 的应用 是以学生熟悉的经验为发展基础, 运用生活化及具体化的 表征方式 , 以图解 、 解释 、 示范 、 对谈 、 举例等多元化的具体 教学表征及虚拟实境 、 概念动画 、 符号表征 、 影像 阅览 、 说 明图示 、 类 比、 隐喻等抽象表征。在教学 的前中后 , 教师考
出, 合作学习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业成就 、 学 习动机、 团 体关系、 自尊、 对学习的态度等。 合作学习必须做好如下几 点 内容 。 第一 , 异质分析 。 做好异质分组是进行合作学习的 第一要务 ,所谓的异质分组指的是将不 同背景 的学习者 , 依其性别 、 能力 、 生活环境 、 社经背景、 学 习成就等因素, 将 学生分配到不 同的小组中, 在异质的小组中能提供更多机 会认识不同背景的学习对象 , 在面对相 同问题时可能有不 同的观点与解决方式 , 分享彼此不同看法与经验 , 经过这 样的互动能增进学生间的人 际关系 , 并可缩短好成绩与低 成绩学生的学业差异 , 在小组每位成员成绩都需列入整组 加减分计算的情形下 , 好成绩学生也大多乐意帮助低成绩 学生 。 第二 , 积极的正向互赖。 即小组成员能知觉到要为 自 己及所属小组成员的学习负责 , 认 同整个小组是一个命运

培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培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培 养学生 的基本 操作技能 、工作规范,熟悉专业仪器 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较为程式化,在培养学 生自主分析问题 、 2
的使用 ; 养学生独立 分析 问题 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工程实践 解决 问题 的能力方面存在 不足之处 。但它是实践能力 的基础性 培 能力以及一定 的技术创新能力; 了解专业方面的新技术、新进展 , 拓宽眼界 ,启发思路。 科学和工程意识、坚韧 不拔 的求索精神。 足,表现为:
维普资讯
e 中国电 力教育

培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蒙树森
摘要 :实践性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与创新 能力中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在这 方面存在明显的不
足 。本文针对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 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 探讨,以满足 “ 培养具有刨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5 课 程 设计 .
但传统实践教 学模式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 明显 的不 以符 合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
( )以验证理 论教学内容和训练基本 实验技能为主要 目的, 1
实验 性设 计 性 环 节
课 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 - l专业重 点课 程之后,集 中安排 ' - J 的设 计性 实验。在设计指 导书的帮助下,学生运 用所 学的理论
了探索与实践 ,以充分发挥其在学生能力培 养方面的作用。

实践教学 内容及教学环节的改革逐步深入
这一 环节的特点是由验 证性实验 向综合 性、设计 性实验转
对学生 的科 技写作训练,为其后的毕业设 计打 下基础 。课 程设
通 过 电子实训 与见习、课 程 实验、课 程设 计、综 合 实训、 化, 由基本技 能训练 向培养独 立分析 问题能力 的转化 ,并加强

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创新型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拥有敏锐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科技环境中解决问题、创造价值。

那么,如何培养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创新型人才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创新型人才培养首先需要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

电子信息工程涉及到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个领域,因此课程应当涵盖这些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关联和应用。

例如,在讲解数字信号处理时,可以结合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和编码原理,让学生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价值。

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加大对实验设备和实践基地的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

通过实验课程,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感受技术的应用和创新的需求,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实践能力。

教师队伍的素质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应当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经验。

他们能够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企业合作,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

同时,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和努力。

学生应当树立创新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书本知识的掌握,要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

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活动,如电子设计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在竞争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培养创新型人才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重基础-宽口径-大纵深-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重基础-宽口径-大纵深-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重基础\宽口径\大纵深”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企业竞争的日趋激烈,用人单位要求员工“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针对这种现状,为了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形式,本文提出“重基础、宽口径、大纵深”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理论,并在我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活动,成效明显。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大纵深人才培养观的提出“大纵深”一句源于军事作战理论,在我国较早实践大纵深作战理论的是西汉军事天才霍去病,他摒弃当时流行的大兵团前沿一线展开正面决战的作战样式,一生四次率铁骑大纵深奔袭千里,直捣匈奴核心区域,使敌防不胜防,均大获全胜,共歼敌11万、降服4万,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

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敏锐的军事天才深刻地认识到:以前的那种主张大兵团寻求与敌主力正面决战的作战样式很容易陷入战壕之间的对峙,而战壕战在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情况下却不能取得较好的战果。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在上世纪20年代率先提出了现代作战条件下的“大纵深”作战理论。

这种理论在二战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最近发生的几次重大战争中广为采用,“大纵深”战略以全天候、全地域、全空间的形式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取得了令人瞠目的丰硕战果,成为现代条件下的普遍作战样式和常态战争形式。

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内在规律在某些方面也与军事斗争有相同或者相似之处。

当今,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企业竞争的日趋白热化,很多用人单位要求自己的员工在需要的时候,随时保持“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秀素质和突出能力。

在我国,由于受教育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能享受硕士和博士教育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奋战在工程和科研一线的是本科生。

本科教育的典型培养模式是“厚基础、宽口径”,它在强调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各个学科广泛交叉,专业界限越来越模糊,这也是所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本文分析了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实践教学一条线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定岗实习,搭建实践平台,开展电子信息类技能竞赛。

通过以上途径,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的节奏急剧加快。

电子信息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激烈。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数字化、信息化和高度集成化的特征更为明显,新技术含量更高,多技术、多技能、多学科融合的趋势更为明显[1]。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高等学校的共识。

对高等学校专业教育进行改革,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是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传统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基础理论的学习,对企业关注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2],毕业生很难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企业岗位需求,从而造成企业无人可用,毕业生无业可就的局面。

因此,电子信息类专业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2.电子信息类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2.1传统教育观念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目前,高等学校根据市场需求都对专业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沿用多年,套用传统教育模式办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现象仍然存在。

同时,由于缺乏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重实践教学过程的组织开展,轻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思想上跟不上电子信息类专业发展的步伐,制约了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发展,使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达不到应有的效果[3]。

2.2培养方案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掌握。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是传统的培养方案强调通过对课程基础理论的学习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忽略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高。

2.3分课程传授的教学模式,导致专业知识难以形成体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代化的技术 手段对 信息进行控制 和处理的学科 ,主要研究 的是信息 的获取与控制 ,电子设 备已经信息系 统 的开发与维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是指在电子信息获取与控制领 域具备有专业知识的人才。


我 国 电 子信 息 工程 专 业 现 状 与 分 析

方发达国家。
( 三 ) 课 程 设 置 不 合 理
课 程的设 置应 当是与学科的人才培养 目 标相结合 的,电子信 息工程 专业的人才应该是实践型的人才 ,然而受到传统教学 的影 响,我 国的电 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大多偏向与理论人 才的培养 ,在实践环节 的培养和 少有课程做指导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 十分不合理 。部分 电子信息 专业的 教师根本 没有参加过软件和信息系统上的开发 ,在教学上根本不 能给同 学们很好 的指导 ,这也教学的一个弊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目录一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状与分析一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二创新思维培养不足三课程设置不合理二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校企合作注重实践能力二创新理念培养三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正文作者简介
电子信 息 工程 专 业 创 新 人 才培 养 模 式 探 析
张亚楠
电子信息技术在 当前社会 的各个领域中的运用越来越 广泛 ,基于 电 子信息技术发展的经济与文化产业越来越庞杂。电子信 息工程人才的培 养成为 了重点 ,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更是社会快速发展 的要求 ,是人才培
养 目标 的重 点 。 ( 一 ) 传 统教 学模 式 的 限制
电子信息技术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基础上 而发展的 ,其最大 的特点是时效性和创新性 ,在 电子信息技术中掌握最新 的技术 ,创造性 的开发出新的技术 , 是 十分重要的 。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理论 教育放在首 要位置 ,教学的重点在于考察学生掌握的前人理论有 多少 ,这种教育模 式下的学生成为考试 的机器 ,知识 的收纳盒。据调 查 ,本科院校 中,电 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 8 0 %的课程 是理论课程 ,实践课 程也是在计算机 教室的上机实践 , 真正意义上 的实践几乎没有 。多数学校 的实验室利用 与不高 ,而饰演课程也是在进行验证性的实验而非开 发性 实验。这种教 学模式的 目标是让学 生更好 的记忆和理解理论知识 , 在学期 期末的考察 上 ,几乎没有对实践 能力 的考察 。传统的教育方式极 大的束 缚了学生 的 创新思维开发。 ( 二)创新 思维培养不足 目前我国的教育形式多是沿用古代教育形式 ,教师作 为授课者 ,在 教学中有着极 大的权威性 ,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 ,在教学 中扮 演听众 的角色 ,学校的教育不是开发式教育 ,而是讲授式教育 ,这 就造成学生 养成跟老师走 的模式 , 而不去 自己探索。对 于知识 的积 累仅 仅靠书本和 老师的讲授这些间接 的知识 ,而不是靠 自己去开发 和实践 获得直接的知 识 。学生的听写能力远远强于动手开发能力 ,这也造成 了学生创新思维 的培养不足,创新能力 的开发落后。我们现代 的本科大学极少有 向西方 样的开放性课 堂,在学生学业考核方面也是采取单一 的笔试考试 ,这 些手段都 不利 于学生 的 自 我锻炼 ,在创新能力 的培养上要远 远落 后与西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t n e gn e n ,s v r e s u s wh c h u d b ov d i h r c s i g o eo m f t e p r o n ltan n i n i e r g e e a k y is e ih s o l e s l e n t e p o e sn fr f r o h e s n e r i i g o i l
第 3期
夏哲雷 ,肖丙刚 ,王秀敏 , 许
华: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人才培养 的研究
信 息类 专业 人才 培养 模式 。紧密依 靠企 业 行业 专家
和 专业 指导 委员 会 进行 社 会 需 求 分 析 , 跟踪 毕 业 生
课外实践活动 , 提升学生 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调查 , 时修 订人 才培 养 方案 , 及 使人 才 培养 方案 与 时 俱 进 , 合应 用 型创新 人才 的要 求 。 符
Absr c t a t:On t e b ss o n l zn h u r n e c i g st ai n o o si n n e a in le e to i n o ma h a i fa a y i g t e c re tta h n iu to fd me tc a d it r t a lcr n c if r - n o
我 院还将 “ 于视 觉 感 知 的视 频 编 码 去 噪 预处 基
理研究” 国家 自然 基金项 目与 “ 字视 音 频 技术 ” 数 课
程 建设 相 结合 , 建设 了省 财 政 实 验 室 数 字 媒 体 处理
规文件和质检书籍等为主要 内容的综合文献 资源 , 已向浙江省高校师生开放 ; 电子信息领域标准培 将
肖丙 刚 (9 9), , 士, 17 一 男 博 副教授 , 主要从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 , - i :gio j .d .n Ema bxa@cl eu c l u

浅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0 引言
从 目前看来 . 对相 当一部分高等 学校来说 . 培养综合 素质水平较 高的创新 型人 才是其 十分重要 的历史 使命 之一。 随着 当前计算机水平 的大幅度攀升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只有学习和掌握过硬 的计 算 机技能 . 才能为将来打下扎实的基础 . 才能更好地与社会接轨 , 融人 社 会 不可否认 的是 . 人才培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 创新是 推动 民族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 国家繁荣昌盛 的永恒 动力 。 正因为如此 . 如何 培育优秀 的电子信 息工程专业 创新型人 才 , 已经 成 为困扰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的难题之一 . 引人深思。
S c i e n c e& Te c h n o l o g y Vi s i o n
科 技 视 界
科技・ 探索・ 争鸣
Hale Waihona Puke 浅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周 亚
( 沈阳师范大学 物理科 学与技术学院 , 辽宁 沈 阳 1 1 0 0 3 4 )
【 摘 要】 毫无疑义 , 为 了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 不断对 当前 的教 育进 行深化改革 , 努 力打造人 才培养创新模式具有一 定的现 实性和 必要 性。 本文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 式的实践状况 。 对人 才培养 目标的定位进行 了较为详细地 阐述之后 . 进 一步了解和分析培养方 案的设计 , 接着 , 针对创新型人 才培养模式谈谈 自己的几点看法和认识 , 包括 : 教学 内容 改革、 教 学方法改革和教 学手段 改革等等 , 希望能够对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 式的 实 贼 工作起到一定的 支持和促进作用。 【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 ; 创新型人 才 ; 培养模 式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3CE”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3CE”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周大鹏 , 何光普 , 张九华
( 乐山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 学院, 四川 乐山 640 ) 104

要 : 程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 的核心 , 课 课程体系改革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的基石 。文章对一 般本 科院校
电子信 息工程专业“ C ” 3 E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 程体 系构建进行了探索 。 阐明了“ C ” 3 E 人才培养模式 的内涵及课程体 系构建理念 ; 在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 程体 系现状分析后 , 出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C ” 提 3 E 构建模式。实践证 明 :
整合, 构建应用型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 因材施教、 培养
社会需要 的应 用型创新人才 。
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称 为“ C ” 3 E 模式。 信息技术是 当今世界经 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驱动力 , 电
子信息产业 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 、 础性和先 导性支柱产 基 业 , 于促进社会 就业 、 对 拉动 经济增长 、 整产业结 构 、 调 转 变发展方式和维护 国家安全具有 十分重要 的作用 。电子信
10 3
“ 培养工 程意识 , 构建 工程能力 , 得认证证 书 ” 即“ 取 , 意识
( osi ses ・ C nc un s) 能力 ( a ait) 认证 ( et c t) 的应 o C pbly ・ i C rf ae ” i i
程专业更 新人才 培养理念 , 改革人 才培养模式 , 通过课 程
学生专业基础理论 的同时 , 特别要重视学生工程 实践和创
设, 重新修 订各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推 动课 程体 系 、 教学 内
容 的改革 , 通过实施短学期突出并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一 系
新能力的培养 。包括工程意识 、 工程设计能力 和工 程实践 能力 的培养 , 以及通过外 化的 、 反映 内在 的能 力素质 特征 的、 能够 为社会普遍接受 的行业证书形式肯定下来 。我们 把电子信息工程 ( lc i l no tnE g er g专业 Eetc &Ifr i n i e n ) ra ma o n i

新工科背景下的电子信息类“四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优化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的电子信息类“四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优化研究

管理与标准化/ 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新工科背景下的电子信息类“四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优化研究韦艳芳(玉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537000)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5G时代的到来,创新人才越来越被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资源,人才的积累和释放对每个企业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企业需要拥抱新的创新人才思维和创新技术,实现以 人才战略驱动的业务创新。

而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理工科专业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一批专业理 论知识扎实、职业技能高超,同时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创意方法、创造技术、创业能力的“四创”型人才 成为当前必须思考的问题。

文章首先分析当前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其次探索新 工科理念下“四创”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的转型发展提供思路3关键词:新工科;电子信息;“四创型”人才;应用型科研1引言人才是发展壮大新经济的首要资源,人才的培养 离不幵工程教育。

工程教育与产业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和相互支撑的,因此工程教育的改革如果滞后,就会拖产业发展的后腿。

那么如何在科技快速发展过 程中让教育跟随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更好地满足新经济发展下的人才供应需求呢,“新工科”应运而生。

为了更好地发展地方高校,找准地方高校自身的办学 特色和服务对象,高校面向未来布局“新工科”建设,对电子信息类“四创型”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四创型”人才的意义科技技术、科研成果转化和系统集成能力已经成 为国家间、地区间经济发展的核心;经济的竞争离不 开产业创新和科技的竞争,科技和创新竞争的核心是 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

因 此在经济多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地方人文经济、文化产业发展对实践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也曰趋旺盛。

“训赛研服”四维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训赛研服”四维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训赛研服”四维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摘要: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

本文重点从实训育人、竞赛育人、科研育人、服务育人四个维度方面,构建新形势下“四维一体”育人体系,践行“三全育人”的理念,给其他兄弟院校开展育人工作以实际借鉴参考,提升高职院校育人效能关键词:高职;训赛研服;教改0前言2021年4月,全国职教大会提出职业教育要探索综合育人模式,为职业教育育人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训赛研服"融通的综合育人模式,是将学校的专业课程实训项目、专业技能竞赛、教师科技研发、师生社会服务结合起来,重构课程进程和课程教学内容,达到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性的目的。

以课程实训项目为基础,以专业竞赛为导引,以师生科研为检验,以社会服务为目标,由内到外,为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一套更具适应性的解决方案。

一、“训赛研服”四维一体的人才培养的内涵四维一体四中教育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专业课程的实训项目遵循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要求,以企业真实的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设计课堂的实训项目,把课堂教学和企业能力要求真正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竞赛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竞赛育人不仅仅是学生参赛并在竞赛过程中提升自我,也可以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同时竞赛也促进了实训基地的建设,参赛学生获得了接触社会和企业的实战的机会;科研育人是指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加自己的项目或指导学生主持科研项目等,着实增强学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综合科研素养;服务育人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组织的社会服务项目带领学生参与其中,包括有偿的社会服务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提升学生实战能力。

二、“训赛研服”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1)在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没有将理论课程和实训课堂进行联系,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讲授时,也仅仅是讲授与本专业有关的理论知识,而在具体实训过程通常不会结合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仅仅让学生动手实践,并且部分课程有相当长的周期,教师将理论知识讲授完较长时间后,才要求学生进行动手实训,过长的理论时长导致无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STEM教育理念下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STEM教育理念下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低至H EBEINONGJI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方法已经逐渐被新型教学模式所替代,因此,教师应当将传统的教学理念予以转变,将新型的教学法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由此为取得理想的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在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中引入STEM教育理念发挥重要作用,其结合了实际工程项目展开教学,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实践,与此同时,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以此为培养一批创新型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本文首先分析了STEM教育理念的内涵特征,之后就STEM教育理念下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STEM教育理念;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STEM教育理念下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型M培养模式探究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杨嬪许红娟STEM教育理念是四门学科的简称,包括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对于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来说,对其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成为教师关注的主要问题,因此,构建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不仅能有效推动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促进社会经济转型升级,为向社会输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本文主要就STEM教育理念下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以此为培养一批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1STEM教育理念的内涵及特征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个学科的简称叫做STEM,STEM教育理念强调多个学科的相互融合,将四门学科的内容组合成有机的整体,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STEM教育理念的特征包括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等。

跨学科是指该教育理念涉及多个学科,意味着教师在采用这_教学理念时,不再将重点放在特定学科上,而是将特定问题作为教学重心,强调采用科学、技术、工程或数学学科相互关联的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从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

趣味性是STEM教育理念的主要特点之一,多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具有一定趣味性,通过设计相关问题与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通过设置相关问题,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作者:左郁琳王乐之龚自成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24期摘要:长期以来,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而开展实验多是对理论进行验证,这种教学模式并不适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由于缺乏创新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从而使思维方式变得固化,不能灵活性的解决问题。

本文针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方法,以加强有关高校对于该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1地方高校电子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电子信息工程是指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对电子控制以及信息处理的学科,其所覆盖面积之大,所应用范围之广,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充分验证,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运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以促进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

目前,在全国上百所综合性、理工科高等专业开设目录中,电子信息工程信息技术依然作为传统的热门行业,深受莘莘学子所认可,大多数高校依旧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侧重于讲解电子工程技术性知识。

但是存在部分高校基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在实际讲学中,并没有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甚至还存在一些填鸭式教学方式,这对于在电子工程领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目前,地方高校因为受到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以及经济因素等影响,致使培养人才的工程的实际能力较低,而部分高校在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方面还是以课堂理论为主,所培养的学生和实际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不相匹配,这是当前地方高校电子工程专业的一大难题。

而且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师资力量、生源理解力不同、经济基础等影响,无法做到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因为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学生所学都是千篇一律,目前这种现状对地方高校培养电子工程创新型人才是一个严峻挑战。

2电子信息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方法对于电子信息类专业,要与技术实践能力和理论能力相结合,用实践去验证理论,用理论去总结实践,这是当前地方高校正对于电子信息类的教学理念,基于此,笔者从几个角度给出对于电子信息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2.1促进教学改革传统的高校课堂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方面,多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给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能够学以致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 西理 工 学 院 电子 信 息 工程 专 业 的历 史 可 追 溯 至北 大 汉 中分 校 时期 的无 线 电专业 。为深 化教 育 教学 改 革 , 创 新人
环节, 完 善“ 人才共育 、 专 业 共建 、 过 程共 管 、 责任共担 、 成 果
共享 ” 的产 学研用 合 作育人 机 制 。 二、 围绕 工程 创新 进行 课程体 系 建设 我校 电子 信 息 工 程专 业 定位 为 以满 足 西 北地 区特 别 是 陕南 地 区 的电子 行 业需 求 为 目的 , 为 社会 培 养 电子 信 息工 程 领 域适 应 面 宽 、 实践 动 手 能 力强 、 具 有 敬 业精 神 及创 新 能力 的 高级工 程技 术人 才 。对 照 国家 教育 部高等 学校 电子信 息科
才培 养模 式 , 通 过 调研 本科 院校 电子信 息 类专 业 人才 创 新培
养体 系 的构 建和 差 异 , 结合 陕 西理 工 学院 本科 人 才培 养 改革 方案 的 指导 精神 , 本 文 提 出 了 电子 信 息工程 专 业创 新 培 养模 式 改革 的具体 实施 方法 【 1 ] 。
质, 科学 素 质 包含 科 学 思 维 方法 、 科 学 研 究 方法 和 求 实创 新 意识 ; 工程 素质 包含 工程 意识 、 综 合分 析 素养和 革新 精神 。在 能 力要 求 方 面 做 了细 化 分 类 ,获 取 知 识 的 能 力 包括 自学 能 力、 交流 能力 和 文献 检 索 能 力 ; 应 用 知 识 能力 包 括 综合 应用 知识能力、 综 合 实验 能力 和 工程 综 合 实 践 能 力 ; 创 新 能 力 包 括 创新 思维 能 力 、 创 新实 践 能力 、 科 研 开发 研 究 能力 , 重 点突 出工程 实践 能力 。在知 识要 求方 面指 出专 业知 识包 括 工程 技 术知 识 和专 业方 向知识 。 电子信 息 工程 专业 的 课程 体 系设 置 分 为通 识 教育 课 程 、 学 科基 础课 程 和专 业课 程 三大 层 次模 块 , 课 程 的 基本 内容覆 盖 了知 识体 系 中大 部分 的知识 单元 和知 识 点。
业 规范 基本 要求 相符 合 。
通 识 教育 课 程 包 括 思 想 道 德 修养 与 法 律 基 础 、中 国近
现代史纲要 、 马 克 思 主义 基 本 原理 、 军事理论 、 毛 泽 东 思 想 和 中 国特色 社 会 主义 理 论 体 系 概 论 、形 势 与 政 策 、 高 等数 学、 大 学 英语 、 计 算 机 文化 基 础 、 大 学体 育 、 素 质 教 育 选 修 课 等 。创 新 教育 模 块 选修 课 程包 括 大学 生 职 业生 涯 规划 、 心理 健康教育 、 中 小 企业 管 理 、 技术 创 新 管 理 、 电子 商 务案 例 分
高等教育
叠 部素质美育
2 0 1 5 年第 1 卷第 1 3 期
电子信 息工程专业 工程 创新 型 人才培 养模 式探 讨
张 志 伟
( 陕西 理 工 学 院 物 理 与 电信 工 程 学 院 , 陕西 汉 中 , 7 2 3 0 0 0 )
摘要: 本 文根 据 当今 信 息技 术 的发 展 趋 势和人 才 市场 实 际需 求 , 结合 陕 西理 工 学院 电子信 息 工程 本科 专 业的 人 才培
学 生专 业素 质 的要 求 , 指 出专 业 障 机制 必 须 确 保培 养 模 式 改 革 的实 施 效 果 , 培 养
模 式 的 改革 必 须考 虑管 理 上 的可 行 性 并 具有 一 定 的 前 瞻 性
和 灵活性 。
其次, 坚持 育 人 为本 , 以学 生为 主体 , 适 应 经 济社 会 和行 业职 业 发展 需求 的原则 。在 专业 培 养体 系 的设 计 上 , 紧 密 结 合经 济 社会 发 展和 行业 职 业发 展对 人 才 的要求 , 精心 设 计 既 具 备实 际就 业 要求 的专 业 能力 , 又 满足 学 生个 性 化发 展 和 持 续 发展 的人 才培 养方案 。 第三, 坚持知识、 能力 、 素 质 协调 发 展 , 突 出 能力 培 养 的
原则。 将 素质教 育 、 创 新教 育与专 业教 育有 机 结合 , 不 断提 升
学 生思想 道德素 质 、 科学 文化 素质 、 专业 素质 、 身心 素质 ; 重 点 突 出专业 学习实 践能力 、 创新 能力和 社会 适应 能力 的培养 。 第 四, 坚 持课 程 设 置 、 专 业 培 养 目标 与办 学定 位 协 调 一 致 的原 则 。人才 培养 方 案 的设计 必须 满足“四个符 合 ” , 即: 专 业 培养 目标 定 位与 学校 办 学定 位及 办 学理 念 相符 合 ; 专 业 培 养 目标 与 社会 对本 专 业人 才知 识 、 能力 和素 质结 构 要求 相 符 合; 各 类 教学 环节 、 课程 设 置及 结构 体 系与 培养 目标 、 基本 要 求 相符 合 ; 人 才 培养 方案 与 教育 部 教学 指 导委 员会 制 定 的专


创新 人才 培养 模式 改革 的原 则
首先, 坚 持 培 养模 式 改革 与保 障机 制 、 管 理 模 式 改 革 同 步协 调原 则 。专业 培养 模式 的改 革必 须与 保 障机制 和 管理模
学 与工 程类 专 业教 学 指 导委 员会 2 0 1 0年制 订 印发 的 《 高等
学校 电子信 息科 学 与工 程类 本 科 指 导性 专 业规 范 ( 试 行) 》 , 在培 养 方案 的 制订 中对 素质 要 求 、 能 力要 求 和知 识要 求 做 了 细化 分类 , 进 行 了明确 的解释 。重 点突 出 了对 电子 信 息 工程
养 目标, 提出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 才创新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原则, 围绕工程创新进行 了课程体 系建设和 实践教
学体 系建 设 的探 讨 。
关键词 : 陕西理工学院; 电子信 息工程 ; 工程创新; 培养模式
中图分 类 号 : G 6 4 2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编 号 : 2 0 9 5 — 6 4 0 1 ( 2 0 1 5 ) 1 3 — 0 0 2 0 — 0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