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

合集下载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纳谏》 ──《贞观政要 纳谏》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rěn),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
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 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 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 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 皆外户不闭, 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jī)粮,取给于道 路焉。 路焉。
三省六部制
皇 帝
中书省
起草政令
尚书省
执行
门下省
审核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返回
唐律残片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 唐律疏议》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
李 靖
杜 如 晦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十 八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 八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 等人
房玄龄(579-648),博览经史, 房玄龄(579-648),博览经史, 工书善文,18岁中进士 隋末大乱, 岁中进士。 工书善文,18岁中进士。隋末大乱, 李渊率兵入关, 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 民,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谋 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士。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 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 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 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 贞观前,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 贞观前, 削平群雄,夺取皇位。 方,削平群雄,夺取皇位。李世民 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功” 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功”。 贞观中,他辅佐太宗,总领百司, 贞观中,他辅佐太宗,总领百司, 掌政务达20 20年 善于用人, 掌政务达20年;善于用人,不问贵 贱;恪守职责,不自居功。 恪守职责,不自居功。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导学案及答案初一_七年级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导学案及答案初一_七年级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参考答案)【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了解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自主学习】请你认真阅读教材8--10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一、唐王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1.626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2.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 魏征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三、贞观新政(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0--11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出现原因:(1)唐太宗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

(2)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

(3)采取一系列革新措施。

2.革新措施(新政内容):(1)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

(2)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制。

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3)法律上: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3.新政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共同探究】1.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所谓天子,就是当他信守道义时人民就会推选他为主人,不信守 道义时人民就会抛弃他,这话真不错啊。

“有道”:就是实行仁政,不大肆搜刮百姓。

(2)唐太宗的这个认识和隋朝的灭亡有何关系?唐太宗经历了隋朝的灭亡,认识到隋朝正是由于实行暴政才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所推翻,所以才得出了这样的认识。

(3)为此唐太宗又是怎么做的?虚心纳谏,善于用人,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具体措施: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背景和登基情况。

理解贞观之治的含义和背景。

1.2 教学内容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简介。

贞观之治的定义和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讲述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事迹。

引导学生理解贞观之治的意义。

1.4 教学活动教师讲述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简介,包括他的家世、教育背景、军事成就等。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贞观之治的含义和背景。

第二章:唐太宗的政治改革2.1 教学目标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在政治改革方面的主要措施。

理解这些改革对唐朝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唐太宗的政治改革措施,包括减轻赋税、整顿官僚制度、选拔贤能等。

这些改革对唐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讲述唐太宗的政治改革措施。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改革的影响。

2.4 教学活动教师讲述唐太宗的政治改革措施,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这些改革对唐朝的影响。

第三章:唐太宗的军事扩张3.1 教学目标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在军事方面的扩张政策。

理解这些政策对唐朝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唐太宗的军事扩张政策,包括对边疆的征战和对外交往。

这些政策对唐朝的疆域、国力和民族关系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讲述唐太宗的军事扩张政策。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政策的影响。

3.4 教学活动教师讲述唐太宗的军事扩张政策,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政策的动机和意义。

学生通过地图分析,了解这些政策对唐朝的影响。

第四章:贞观之治的经济与社会发展4.1 教学目标了解贞观之治时期唐朝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

理解这些发展对唐朝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贞观之治时期唐朝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

这些发展对唐朝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讲述贞观之治时期唐朝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发展对唐朝的影响。

4.4 教学活动教师讲述贞观之治时期唐朝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唐太宗与_贞观之治_(1)

唐太宗与_贞观之治_(1)
B
5.导致“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最主要的 政治条件A是( ) A.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 B.人口大量增加 C.阶级矛盾缓和 D.国家政权巩固 6.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
身毙。”上述引文表明他轻徭薄赋的根本目 的是 B( ) A.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B.维护唐朝的封建 统治c.解决百姓的温饱D.使社会经济尽快 恢复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罢修元殿问题上, 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 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他们的共识是:如果滥用民力,将会导致人心离散, 政权覆亡。唐太宗罢修乾元殿是为了维护开创不久 的基业,避免重蹈秦始皇、隋炀帝的覆辙。
(2)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了哪些重 大措施?促成了怎样的局面?
3.表现:
唐太宗善于用贤纳谏,轻徭薄赋,民族团结, 对外开放,期间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文化艺术日趋繁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空 前的繁盛局面
(二)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 史作用(略;见“史论共享”)
【重难点突破】
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第一,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 民有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 的发展。 第二,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和科举制。 第三,唐太宗时期加强了国内汉族与少数民 族的联系,加强对西北等地区的管辖,另外 还加强了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 第四,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
【典型例题】
材料一 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 阳之乾元殿(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 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臣 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 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 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 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 ——《贞观政要》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最终教案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最终教案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的背景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介绍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及其登基背景。

教学方法:讲述唐太宗的生平事迹,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唐太宗的形象,引发学生对唐太宗的兴趣。

第二章:贞观之治的含义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贞观之治”的含义和特点。

教学内容:解释“贞观之治”的概念,介绍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或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的特点及其对唐朝的影响。

第三章:唐太宗的政治改革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唐太宗在政治方面的改革措施。

教学内容:讲述唐太宗在政治体制改革、选拔贤能、加强中央集权等方面的举措。

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或模拟游戏,让学生参与政治决策过程,理解唐太宗的政治改革。

第四章:唐太宗的经济政策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唐太宗在经济方面的政策和成就。

教学内容:介绍唐太宗实行均田制、改革税制、发展农业生产等措施。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或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唐太宗经济政策对社会的影响。

第五章:唐太宗的文化教育政策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唐太宗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贡献。

教学内容:讲述唐太宗提倡儒学、重视教育、搜集图书等措施。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或研究项目,让学生深入了解唐太宗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及其影响。

第六章:贞观之治的社会制度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唐太宗时期的社会制度。

教学内容:介绍唐太宗时期实行的科举制度、士农工商的分工制度等。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或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时期的社会制度。

第七章:唐太宗的外交政策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唐太宗在外交方面的成就。

教学内容:讲述唐太宗时期的和亲政策、对外战争、建立朝贡体系等。

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或模拟游戏,让学生参与唐太宗的外交决策。

第八章:贞观之治的文化繁荣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时期的文化繁荣。

教学内容:介绍唐太宗时期的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的成就。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或研究项目,让学生深入了解贞观之治时期的文化繁荣。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图文素材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图文素材

山西太原晋祠
这是山西太原的晋祠。

山西太原晋祠,在今天山西太原市西南25公里处,始建于北魏之前。

据说是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造的。

北齐时曾改名大崇皇寺,唐贞观年间仍改名晋祠,以后历代都多加修葺。

617年,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反隋,据说,李渊和次子李世民起兵前,曾去晋祠祈祷过。

晋祠铭碑
这是位于山西太原西南的晋祠里的铭碑。

这块铭碑是唐太宗李世民撰写的御碑。

铭碑上刻有晋祠修建的历史以及唐太宗为唐高祖歌功颂德的文章。

七年级历史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七年级历史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2 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唐太宗李世民
姓名:李世民 性别:男 职业:皇帝 朝代:唐朝 居住地:中国长安 父亲:李渊 妻子:长孙无垢 主要经历:626年即位 精简机构,轻徭薄赋, 重视农业……
一、唐太宗李世民
1、知人善用
2、虚心纳谏
你知道唐太宗手下的名臣吗?长孙 Nhomakorabea忌 房玄龄 杜如晦 李靖 魏征 ……


二、贞观之治 什么是贞观之治???
课本第11页 第一段
比较秦始皇、汉武帝、唐太 宗,他们有哪些共同点,哪些 不同点? 你对哪个皇帝评分最高?

/ 聚星娱乐
lpt71hkn
机关,也就是说没有任何出路,因为没有了法力,我也就被困在了那里,可是很奇怪,我感觉我在那里已经有好几天了可出来后才发现 不过短短几个小时,我在那里刚开始很着急,不知道你那边怎么样了,而自己也遭遇到了这样的困境,我四处寻找出口,但一无所获, 这一定是有一个法力高强的生物在控制着这里,后来我也就镇定下来,我就等着,既然他们要把我困在这里,那一定会有他们的目的。 果然,他们来了,让我意想不到的居然是魑魅。我疑惑地问:“魑魅,这是什么。”他耐心地解释道:“魑魅存在于世间的任何角落, 它们可以幻化成任何形体,除了动物和人类,它们吞噬腐烂的尸体,像灰尘一般,人类是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的。如果他们想隐藏,即 使用显微镜都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但是妖和我们可以。他们变换成人类的影子穿过岩层向我奔涌而来,他们来到我面前却消失了,只 留下一个巨大的豁口,我顺着他们来的那条道走过去,来到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地方,这个地方呈椭圆形,一面,就是我出来的这面有许 多洞口,这些洞口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两端都堆着许多破瓦烂罐。洞口的对面有一面墙,这面墙很粗糙,是坑坑洼洼灰土墙,当这些墙 上居然出现了这个,山神把那个东西拿给我看,是一个圆形的大约有手掌这么大的玉盘。这玉盘通透清亮,浑然天成。上面雕刻精细。 是个上好的艺术品,价值无法估计。根据上面的雕刻可以看出这个是一个棕色的凶恶明王抱着巨大的轮,这个明王的头上有久的骷髅, 他的巨牙撩齿衔着轮的上部,大轮分成三层,圆心画鸡、蛇、猪。内轮分为六格,最外层又有十二个画面。我说:“这是藏族的斯巴霍 吗。”山神说:“看来你挺有见识的啊。斯巴霍都知道,以前还小看你了啊。”我说:“那是”我在心里想:多亏那时我多看课外书啊。 斯巴霍又称生死轮回图,圆心分别象征贪、嗔、痴。内轮代表地狱、恶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六道,最外层代表十二缘起。这里蕴 含着佛教的人生观,但这种人生观具体代表着什么都有不同的解释。山神说:“我看到这东西的时候顿时就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当年 卡瓦博格山神喜欢了一个居住在梅里雪山脚下的女孩,那个女孩还有了他的孩子,后来天神发现了,天神准备杀了那个女的,维护神的 名誉和所谓的光荣,卡瓦博格为了保护那个女孩和他的孩子,他花费了所有功力将女孩和他的孩子藏在了这个斯巴图里面,后来卡瓦博 格死了,天神派他的手下找遍了世间的每一个地方都没有找到,后来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我说:“也就是说这里面有两个人。”山 神说:“是,也不是,他们可能在另一个世界,据说,斯巴图是另一个世界的入口,不过谁也没有证实过,因为想要进去里面可是要付 出惨痛的代价的,而且进去里面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选贤任能
科举制度
为了选拔优秀的人才,唐太宗完善了科举制度,使得更多 的人才能够通过考试进入官僚体系,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和 能力。
重视人才
唐太宗认为人才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来吸引和留住人才,包括给予优厚的待遇和提供良好的 工作环境等。
限制权力
为了防止官员滥用职权,唐太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限制 官员的权力,包括推行三省六部制、加强监察机构等。
继位与统治
唐太宗在唐朝建立后,通 过政变夺位,成为唐朝的 第二位皇帝,开始了他的 统治时期。
唐太宗的成就
经济发展
重视农业,鼓励商业,促进了 经济的繁荣。
民族融合
唐太宗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推动了多民族融合和社会和谐。
政治改革
唐太宗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府效率。
文化繁荣
推崇儒学,发展科举制度,促 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学术的兴盛。
政治制度改革
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进行了 一系列的政治制度改革,加强中 央集权,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
才。
经济发展
唐朝重视经济发展,推行均田制, 鼓励农业生产和商业交流,使得经 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文化繁荣
唐朝文化繁荣,文化艺术也取得了 巨大的成就。唐诗成为了中国文化 的代表之一,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 表之一。
贞观之治期间,唐朝的疆域得到了扩张,国家实力得到了增强。同时,这一时期 也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推动了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 等方面的繁荣。
对后世的启示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 需要有一个开明的领导人和一套科学的治理体系。领导者 应该具备远见卓识、善于用人、注重教育等方面的素质, 而治理体系则需要科学、合理、高效。

初一历史第二课知识梳理

初一历史第二课知识梳理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建立: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627年年号“贞观”。

2.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的盛世局面。

原因:(1)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2)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用人唯贤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

(3)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4)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5)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封建社会的主要盛世及其共同点:(1)主要盛世:西汉的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东汉的“光武中兴”、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以及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

(2)共同原因:A、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

B、政治清明和政策稳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证。

(如:制度的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外交政策等。

)C、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D、统治者的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3)共同表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思想活跃,外交开放,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二、女皇武则天1.称帝:国号为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骆宾王),扩大了统治基础。

③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影响:在位期间,①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②人口持续增长,③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④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A.魏征B.房玄龄C.杜如晦D.姚崇
简答题:
唐初“贞观之治”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其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出现了什么结果?你认为哪些统治经验教训对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授课
时间
授课
教师
学习目标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学习重点:
贞观新政。
学习难点:
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贞观之治”。
自学提纲:
1、通过了解隋末农民起义,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培养和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贞观之治”原因的分析,认识“贞观之治”的实质,逐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学法指导:
了解和收集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和太宗即位的有关资料,探讨“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围绕唐太宗用人和纳谏、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实质等问题展开讨论;以唐太宗和“贞观之治”为题展开讨论,最终对唐太宗这一重要历史人物和“贞观之治”这一重要历史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从而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教材梳理: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由分裂走向大治的历史时期,也是两千多年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更是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在各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隆盛时期。隋朝虽然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一统,创立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一系列重要制度,给我们留下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并且富庶一时,但由于其后期统治的残暴,弄得民不聊生、民怨沸腾,终于在人民大规模的反抗中土崩瓦解。随后建立的唐朝,其前期统治者认真汲取隋亡的历史教训,励精图治,施德于民,历数代而至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力鼎盛,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治世、盛世局面,为后世景仰,被历代仿效。

材料题: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材料题: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材料题: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材料二唐太宗说:“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

”材料三唐太宗常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分别可看出唐太宗的什么思想?(3)唐太宗以上述思想治国,使唐朝出现什么局面?我们应怎样评价唐太宗?2.阅读下列材料: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引自《旧唐书•魏征传》请回答:(1)文中的“朕”指谁?他的统治史称为什么?(2)“以史为镜”和“以人为镜”的含义是什么?(3)你怎样理解这段话?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指老百姓)非国家所有。

”又说:“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

”材料二据统计,唐朝人口在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为200万户,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为300万户,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为706万户。

——以上皆引自《中国古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唐太宗的主张是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些主张?(2)材料二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材料一中的认识有什么关系?4.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到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材料二君,舟也;民,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材料三(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贞观初期的社会状况以及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进取精神状态。“重在处理实际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
实在话题,在隋唐时期科举制进士科中,主要测试考生
处理社会实际问题能力项目是( ) A
A.策问
B.杂文
C.经史
D.诗赋
8/8
3/8
同步训练
2.唐太宗勉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如流,魏征就曾前后
上谏二百屡次。唐太宗还知人善用,尽可能做到唯才是
举,兼收并用。那么,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根本目标
是(D ) A.当贤明君主B Nhomakorabea降低决议失误
C.笼络人才
D.维护封建统治
4/8
5.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知 得失。”他在位期间最能表达这一思想重大举措是
第一单元 开放与革新时代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8
知识梳理
一、唐太宗纳谏与用人 1.唐太宗继位:①于____6_2_6年继承皇位。627年改年号 “②_贞__观___”。 2.唐太宗纳谏:虚心纳谏,并能从谏如流。 3.唐太宗用人:知人善任,尽可能做到唯才是举,兼收并 用。
2/8
二、贞观新政 1.原因:吸收③__隋__朝__兴亡经验教训。 2.主要内容: (1)政治:沿袭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三省:④__中__书___省起草政令,门下省⑤__负__责_审__核___, 尚书省⑥___执__行___。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 ⑦___刑__部___,⑧___工__部___。 (2)经济: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 (3)法律:在⑨_《_隋__律__》__基础上,修订法令。 (4) 完善⑩__科__举__制。 3.结果: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 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 11 “_贞__观_之__治____”。

第2课 贞观之治

第2课 贞观之治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知识讲述】“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

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谏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

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

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能力拓展】唐朝,从公元618年建立,到907年被朱温灭掉,共存在了289年。

唐朝的兴盛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隋朝打下的基础,唐朝继承了隋朝诸多制度,唐朝分前期和后期,中间以安史之乱为界限,前期是昌盛期,后期则是衰亡期。

唐高祖建立了唐朝,而唐太宗李世民领兵用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大业。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成功登位后,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此后,唐玄宗时期又出现了“开元盛世”,国强民富,升平之世再次出现。

但同样也是在唐玄宗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从此唐朝走向了衰亡。

【考频分析】本内容在中考中占有重要地位,考查频率较高。

考查的题型有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

考查的内容,重点以考察唐朝唐太宗时期的统治措施为主,考查的内容比较全面,考查的角度多样。

从考查的层次看,以识记、理解能力为主,也重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经典题目】1.开创了“贞观之治”社会局面的皇帝是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参考答案] B【解析】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使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

2.贞观初年,太宗常常告诫臣下不可浪费民力。

他主张A.统一铸造五铢钱B.轻徭薄赋C.废除丞相D.闭关锁国[参考答案] B【解析】根据题意分析不浪费民力,是要轻徭薄赋。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你同意这种说法 吗?说说你的理由。
武则天以巨大的魄力打击削弱贵族势力,提 拔重用中小地主出身的官吏,扩大了统治基础。 喜欢任用正直而有才能的人,如名相狄仁杰、 张柬之,以及开元年间的名相姚崇、宋璟,都 是她提拔的。她一再鼓励农业生产,州县荒地 开垦多并户有余粮的,州县长官可以升迁。在 她统治期间,户口增加,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所以说她的统治大有“贞观遗风”。
(2)开明的政策和措施:善于任用贤才,如房玄 龄、杜如晦、魏征;善于纳谏(”以铜为镜,可 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
(3)治世局面的形成:唐太宗时期,君明臣贤, 励精图治,农民负担较轻,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 发展,社会出现了祥和安定的气象,国力增强。 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教学重点:
1、唐朝建立的时间、李世民即位时间。 2、贞观之治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3、武则天的统治大有“贞观遗风”,你
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2、贞观之治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开明的统治思想形成:经常与大臣总结历史 经验,特别是隋亡的教训,以改善统治。认为国 家要长治久安,帝王必须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 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 太 宗
改革赋役制度、 轻徭薄赋
修订法律、宽省刑法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社会安定
贞 观 之 治
昭陵全景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 “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陵园周长60多公里, 总面积2万余公顷,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 陵”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
载舟:文景之治
覆舟: 商朝:牧野之战 秦朝:陈胜、吴广起义
东汉:黄巾军起义 隋朝:农民起义
共同点: A、富有才干 B、英武果断 C、勇于创新
不同点: 秦始皇、 创新意识较强, 但比较残暴。
汉武帝: 巩固国防,开拓疆土,但好 大喜功,穷兵黩武,好在能 悬崖勒马。
唐太宗:统治开明,宽容, 虚心纳谏,主张“华夷一家” 尤为可嘉。
魏 征
“皇帝虚心纳 谏,臣下积极进 谏”是“贞观之 治”的一大特色。 :
(1)太宗做到兼听广纳了吗?
(2)你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吗?
(3)从唐太宗身上你受到怎 样的教育?
你知道唐太宗手下的名臣吗?
程 咬 金
李 靖
杜 如 晦
秦 叔 宝
杜 如 晦
唐太宗即位后的如 何治理国家?
唐太宗李世民
1、虚心纳谏 2、知人善任
唐太宗怎样 虚心纳谏、 知人善任?
1.虚心纳谏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 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 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
魏征出身卑微,少年时孤苦贫 李世民一见魏征,就非常生气 困,曾经出家做过道士。他喜 地责问他:“你为什么要离间 欢读书,用心钻研古籍,学识 我们兄弟的感情?”在场的大 非常丰富。隋朝末年,魏征参 臣们都感到魏征将有杀身之祸。 加了反对隋朝暴政的起义。后 可是,魏征却从容自若,以非 来,他投靠唐高祖李渊创建的 常自信的口气回答说:“如果 唐王朝,为太子李建成做事。 皇太子早听我的话,肯定不会 由于魏征才华出众,因此很受 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李世 太子的器重。 后来,李世民发 民听后,被魏征这种不畏强权 动“玄武门兵变”。年轻而敏 及正直的精神所感动,打从心 锐的李世民知道魏征是个人才, 里钦佩他的人格。因此,不但 便亲自召见他。 没有处罚他,反而重用了他。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司马光
(1)“太宗”是谁?
(2)材料二说明太宗为治理国家采取的哪项措施?
(3)在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4)材料三说明什么问题?源自拓展提升:1、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哪位统治者的话? (2)唐太宗为什么要引用这句话? (3)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曾出现的治世局面是什么? (4)列举一例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水能“覆舟”的历史史实。
拓展提升:
2、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
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得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
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贞观政要·论任贤》
(1)说这话的是谁?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2)为什么他感到“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3)“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
巩固练习:
一、材料解析:
1、材料一:太宗认为“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
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太宗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
殂逝,遂亡一镜矣!。”
材料三:“军明臣直。裴矩侫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
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侫,君乐闻直言,
则侫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
矣。”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知人善任 虚心纳谏
课程标准: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自主学习:
1、唐太宗即位: 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

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
,他
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贞观之治的内容?
4、唐太宗李世民,早年助父亲李渊起兵太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昭陵六骏 飒 露 紫 白 蹄 乌 拳 毛 騧 特 勤 骠
青 骓
什 伐 赤
1.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 )。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2、唐太宗 非常善于纳谏,他常说: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 宗作为一面镜子的大臣是( ) A、魏征 B、长孙无忌
C、房玄龄
D、杜如晦
3、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 所说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中的“唐宗”是指(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
法律 修改法令,编《唐律疏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贞观之治”
唐太宗统治期间—— 政治比较清明 社会经济繁荣
国力逐步加强
史称“贞观之治”。
诗句中的“唐宗”是谁?请结合所学知识 对“唐宗”作一评价。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昭陵全景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 “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陵园周长60多公里, 总面积2万余公顷,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 陵”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
4、中国历史上称唐太宗的统治时期为(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5、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的是( )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
6、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A、笼络人才 B、维护封建统治 C、做一代名君 D、减少决策失误
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那一个朝代?
A、秦朝 C、西晋
B、东汉 D、东晋
一、唐王朝的建立
2、唐朝的建立
公元617年, 隋朝太原留守李 渊在太原起兵, 攻占长安,次年 (618年)建立唐 朝,定都长安。 李渊即唐高祖。
高祖窦皇后四子
长子 次子 三子 四子 李建成 李世民 李玄霸 李元吉 太子 秦王 589-626 598-649 早夭 齐王 603-626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下册课件
暴君隋炀帝
荒淫无 度的宫 廷生活
营建东都洛阳
乘龙舟出游 三次发动对 高丽的战争
一、唐王朝的建立
1、隋朝的灭亡
滥用民力 和劳师远征是 导致隋朝灭亡 的直接原因。
暴 君 隋 炀 帝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 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这段话是在说谁呢?哪个成语 与此有关?
思考: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如何?
魏 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 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 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二、选贤用能
程 咬 金
李 靖
秦 叔 宝
杜 如 晦
长 孙 无 忌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 十八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 忌等人。
三、赋役制度
唐太宗即位
626年,他俩借突厥进 兵之机,共谋调出秦王府兵将, 以削弱李世民的力量。李世 民得知后,与亲信房玄龄、 长孙无忌等策划,抢先于宫 城北门玄武门内设下埋伏。 李建成、李元吉上朝路过玄 武门,发现伏兵,急忙掉头 回马便走。李世民从后面大 呼追赶,李元吉仓皇转身张 弓搭箭,连发三箭都没有射 中李世民。李世民还箭,李 建成中箭而亡。李元吉也被 李世民部将射死。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1、唐太宗即位 唐太宗李世民 (599-649),年 号“贞观”。
由于唐太宗是杀了自己兄弟而当上皇帝的, 于是很多人议论纷纷,说他弑兄杀父。
面对这种情况,唐太宗会怎么做呢? ——他决心当一个好皇帝来改变人们对他 的坏印象。
一、虚心纳谏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 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 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 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 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 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中国封建社会的王位继承实行的是嫡长子 继承制,作为次子的李世民,虽然在唐朝的建 立和统一战争中功勋卓著,但按正常渠道,他 将于帝位无缘,为什么他能在626年继承皇位?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
在唐朝的建 立特别是统一全 国的战争中,李 世民功勋显赫, 对太子李建成的 地位构成了极大 的威胁。斗争中, 李建成得到四弟 李元吉的支持, 处于优势。
改革赋役制度
• 赋也叫赋税,也就是向国家交钱。
役: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 的无偿劳动,包括徭役、兵役。
四、政治制度
沿袭并完善“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
起草政令
尚书省
执行
门下省
审核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东江发洪水啦! 皇上赶快抗洪抢险啊
3.执行命令
2.审核计划
1.制定赈灾抢险计划
整 修 河 道
惩 治 犯 罪
防 范 盗 贼
祭 祀 天 地
划 拨 钱 粮
选 拔 官 员
五、法律制度
修改法令,编《唐律疏议》
唐律残片
《唐律疏议》是 中国现存最早的 一部完备的法典, 在历史上对亚洲 各国产生了重大 影响。
方面
内容
贞 观 新 政 的 主 要 内 容
用人 虚心纳谏、选贤与能、知人善用 经济 政治 改革赋役制度 沿袭并完善“三省六部制”
• 基础练习:《南方新课堂》P6单选2、3、4 、5、7、8、9、10。 • (全体同学)
• 简单综合题:P4简答12。 • (??同学需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