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学案例(名校内部资料)【精编】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一系列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运用适当的策略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解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经验。
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局限于直接运算,缺乏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思考。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运用适当的策略解决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学信息,建立数学模型。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问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或模型,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2.呈现(10分钟)展示一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呈现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3.5《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3.5《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3.5《解决问题》这一节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运用画图或其他方法整理信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问题的基本信息,并能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但部分学生对问题分析的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例引导,让他们掌握分析问题的多种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等方法整理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实例。
2.准备画图工具,如纸张、彩笔等。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25元,书店搞活动满50元减10元,小明最后实付了38元,请问他买了多少本书?”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类似的问题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问题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问题实例,运用画图或其他方法整理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解题过程,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加深对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
同时,教师给出一些变式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实例中发现规律,提出新的问题,如:“如果小明买了更多的书,他需要支付多少钱?”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5《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5《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解决问题”这一概念,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能够合作与同学一起解决问题,并学会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3.培养学生合作共享的品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解决问题”的概念。
2.学习并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如:小明有6个苹果,他分给小红2个,分给小兔4个,还剩下几个?让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第二步:概念讲解(15分钟)1.教师讲解“解决问题”的概念,并介绍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逐步退步法、工作组法等。
2.介绍在解决问题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如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验答案等步骤。
第三步:示范与练习(20分钟)1.教师通过例题示范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学生自主练习解决问题,教师在旁边指导和辅导。
第四步:合作学习(15分钟)1.学生分组合作,针对一个数学问题共同思考解决方法,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2.每组从中选取一个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解决方法及答案。
第五步:总结与反思(10分钟)1.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2.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足之处,以便后续改进和提高。
五、课堂作业1.写一篇总结本节课学到的“解决问题”方法和技巧的小结。
2.完成作业册上关于“解决问题”内容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解决问题(概念)2.解决问题方法:–逐步退步法–工作组法–……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习,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培养了合作与分享的品质。
2017-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学案(名校内部资料)【精编】
《解决问题》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生活中求实际问题的近似值的解题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2、学会结实际情况合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3、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二、重点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
三、导学问题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学课本39页例10的(1)题:
(1)、读题目,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2)、计算结果是6.25个,如果用‘四舍五入’取近似值,需要()
个瓶子。
但6个瓶子只能装下()千克香油,剩下的0.1千克还需要()个瓶子,所以共需要()个瓶子。
这里我们用了()法将6.25中小数点后面的尾数舍去,向个位进(),变成了7。
2、自学课本39页例10的(2)题:
(1)读题目,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2)讨论: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不够?这时需要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值?
3、在取商的近似值时,一般情况下采用‘四舍五入’法,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和()取商的近似值。
四、参考资料
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有什么不同?
四舍五入是小数位是5以下的整数位不变,小数舍去,5以上(包括5)的整数加1,小数舍去,如:4.4四舍五入就等于4 而4.5四舍五入就等于5;去尾法则不管小数位是多少,都把小数舍去,只取整数位,如4.1去尾法等于4 而4.9去尾法也等于4;进一法则和去尾法刚好相反,不管小数位是多少,都是整数位加1,小数舍去,4.1进一法等于5 而4.9进一法也等于5。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2. 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
•教师:熟悉《解决问题》这一章节的内容,准备好板书、教具等;
•学生:准备好笔记本和铅笔。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可准备一些与解决问题相关的生活例子,让学生发表看法,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概念讲解
教师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
3. 分组活动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解决几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找出多种解决方法。
4. 整合讨论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法,其他小组可以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5. 拓展练习
教师出一些拓展练习题,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能够灵活运用到新的问题中。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善于解决各种问题。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尝试用所学方法解决,并写下过程和感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5《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5《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5《解决问题》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技巧,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解题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方程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缺乏一定的策略和技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求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解题方法。
同时,运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方程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题目,引导学生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掌握解题方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问题解决》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核心内容。《问题解决》这一章节旨在引导五年级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案例以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问题解决》为背景,针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如缺乏问题分析能力、不知从何下手等,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维,从而提高数学素养。
本教学案例以生活化的情境导入,使学生能够迅速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2.以问题为导向,培养思考能力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猜想和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共享意识,使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本案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反思与评价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促进学生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此外,教师还需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同伴评价等,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2017-2018年新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优质课教学设计1课时(名校)
《解决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收集、提炼、抽象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的方法。
2.尝试探索寻找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基本技能。
3.会反思总结自己和他人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本节课内容,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
在“授课”活动中展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混合运算,我们先来通过两道小题训练一下。
计算下面各题。
11.6×6.7+2.3×11.6+11.6 10.1×97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小数混合运算的知识。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新授1.教学例3。
(1)出示例3:(选择话费标准。
)第1类:每月每部手机缴月租费20元,每通话1分钟缴0.18元。
第2类:免月租费,每通话1分钟缴0.3元。
李阿姨每月通话约120分钟,选择哪类收费标准合算些?(2)教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思路。
方法:分别算出每类标准各需缴费多少元,再比较就知道了。
(3)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第1类:20+0.18×120=20+21.6=41.6(元)第2类:0.3×120=36(元)41.6元>36元,因此选择第2类收费标准合算一些。
(4)王阿姨每月通话大约是350分钟,又该如何选择呢?小组合作,列出算式,解决问题,然后全班汇报计算结果,并作出评价。
第1类:20+0.18×350=20+63=83(元)第2类:0.3×350=105(元)83元<105元,因此选择第1类收费标准合算一些。
2.教学例4。
(1)出示例4:下面是张老师新居的平面示意图。
如果卧室和书房铺木地板,按每平方米180元的费用计算,共需要多少元?(2)分析题意,小组讨论,然后汇报思路。
2017-2018年新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优质课教学设计(名校)
《解决问题》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分析解决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
2.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和思考来学习怎样去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感悟数学价值,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1.掌握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教授法、互动法。
课前准备课件、学习卡。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引入:(出示情境图)羊羊们正在忙着折小星星呢!快去看看他们制作的场景吧![设计意图] 通过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中的人物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从而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
二、新课学习(一)收集、整理数学信息。
1.观察,收集数学信息。
3个同学一起折小星星,每人折了6个。
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这幅图上呈现了一些数学信息,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片,读一读文字,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相机点拨:那这三个小朋友是谁呢?他们分别折了多少个小星星呢?也就是说喜羊羊折了几个小星星?美羊羊呢?沸羊羊呢?根据这两条信息,找到要解决的问题。
2.摆一摆,整理信息。
[设计意图] 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创设内容丰富的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儿童化,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内在需求。
再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和问题,分析重点句子,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尝试应用策略解决问题。
1.画一画。
数学信息和问题我们已经找到了,你们能用简单的符号或者图形把知道的信息和问题通过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吗?(2)汇报,交流。
请你介绍一下吧!你是怎么想的?[设计意图]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直接用算式解决同数连加的问题有很大难度,因此设计让学生画一画的过程,使学生对其有一个直观到抽象的感知过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5《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5《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5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利用方程解答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基本知识,能够理解并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但是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足,需要通过实例的引导,让他们感受到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让他们逐步形成抽象逻辑思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让学生掌握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方程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利用方程解答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黑板、粉笔等。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例如,某商店举行促销活动,买50元商品送10元现金券,小明购买了2个商品,共花费100元,问小明实际花了多少钱?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列出方程,解答问题。
假设每个商品的价格为x元,则可以列出方程:2x + 10 = 100。
通过解方程,得出小明实际花费的金额。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其他实际问题,并利用方程解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类似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5《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5《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5《解决问题》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运用画图或者列表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不知道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或者在列式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些困难,并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画图或者列表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画图或者列表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在列式计算过程中避免出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帮助他们总结规律。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动画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让学生进行练习。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计算买东西时需要支付的钱数。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案示范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案示范。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知道如何应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符号来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通过读懂问题中的各个数据及其关系,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大胆尝试。
第二部分:教学重难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符号来解决实际问题。
而难点则在于如何通过读懂问题中的各个数据及其关系,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重点讲解如何分析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题目。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看图说话等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了解前面学过的知识。
2.学习环节这个环节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解决加减问题我们会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的概念和基本用法,然后通过一些例子来讲解如何在问题中应用加减运算符号。
例如,如果问题中写着“小明有8个苹果,他吃了3个,还有几个?”等等。
通过这个例子,学生们可以学会应用加减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2)解决乘除问题和解决加减问题一样,乘除问题也是需要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练习。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乘除法的概念和基本用法,以及如何在问题中应用乘除运算符号。
例如,如果问题中写着“小明有8个苹果,他把这些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个?”等等。
通过这个例子,学生们可以学会应用乘除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3)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清楚地分析问题本身。
在这一部分,我们会分析一些典型的问题,向学生们展示如何分析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对问题本身的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找到解决方法通过以上的例子,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法的应用,并清楚了如何分析问题。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们展示如何通过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会提供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供学生尝试解决,通过讨论和答案的解释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解决问题》这个主题,并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这个主题的核心概念和方法,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解决问题》相关内容。
2.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本课的主题《解决问题》。
2.导入:让学生谈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习:教师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什么是问题,什么是解决问题。
4.操练: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第二课时1.回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理解。
2.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找规律”、“列式”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练习:让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练习,巩固所学方法。
4.拓展:教师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课时1.复习: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检验学生对《解决问题》这一主题的掌握情况。
2.学习:介绍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方法和步骤。
3.实践:让学生分组解决一组复杂问题,并进行展示和总结。
4.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与扩展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及时对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
2.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动力。
3.在日常生活中多让学生接触和体验问题,培养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解决问题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推荐】五年级上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2份)
【推荐】五年级上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2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态度,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问题的提出: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问题的分析: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3. 方法的选择: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如画图、列式、逻辑推理等。
4. 解答的展示: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解答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自信、大方的表达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新课: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布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解决问题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板书内容,注意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基础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布置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3. 拓展题: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题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八、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数学五年上人教新课标《解决问题》同步教案
三、巩固练习。
1、我会表达.
出示礼物①-----礼物④说说每道题应选择进一法还是去尾法,你的理由是什么?
2、我会解决。
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千克面粉。李师傅领了4千克面粉做蛋糕,他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
果农们要将680千克的葡萄装进纸箱运走,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合适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求商的近似值。
教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题目:爸爸的公司离家有60千米。他下班小汽车回家,小汽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爸爸回家大约要多少小时?(保留整数)
2、导入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进一法”
(1)出示题目:老师要将2.5千克的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3、开放训练。
四、全课总结。你在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2.5÷0.4=6.25(个)≈7(个)(进一法)
25÷1.5=16.66···(个)≈16(个)(去尾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生独立审题,分析题目,列式解答。
(3)提问:你们认为能包装多少个礼盒?
(4)老师:像这样的题目,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无论十分位数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去掉。这种方法叫“去尾法”。(板书:去尾法)
(三)小结提升
1、看书质疑。
2、举例提升。
3、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候,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进一法”、“去尾法”
(2)独立列式后同桌讨论:需要准备多少个小玻璃瓶来装?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学案例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学案例教学背景及设计说明:谈到求近似值,学生往往会不约而同地想到用“四舍五入法”,但在生活中有时会遇见一些实际问题是用“四舍五入法”行不通的。
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用到“进一法”和“去尾法”,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求积的近似值、小数除法和计算器的简单应用的基础上来展开的,学生在上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景,提出了两个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辩论来发现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舍”还是“入”。
这样,通过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对商的近似值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
既巩固了小数除法,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3、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比较,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这两种取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小强的妈妈去了一趟超市买回了2.5千克的香油,现在遇到了两个问题想请同学们来帮忙解决,你们愿意吗?二、解决问题1、出示问题(一):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中,每个瓶最多装0.4千克,需要多少个瓶子?(1)大家一起把题目完整地说一遍,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2)需要准备几个瓶子,应怎样列式?结合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3)大家试着计算一下需要几个?学生独立计算,(4)展示出现的三种答案(6.25个、6个、7个)(5)组织同学辩论,说说理由。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2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solving problems" in mathematics volume 1 of grade 5 of PEP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2篇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2、篇章2: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篇章1: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进行估算。
2、能应用小数乘法的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1、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综合和判断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2、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解释估算过程,并能根据题意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解释估算过程,并能根据题意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引入1、估算(得数保留整数)34.6≈ 56.4≈ 47.8≈23.1+34.3≈ 43+54.8≈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和估算有关的知识。
2 探究新知1.用估算来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例8主题图师:今天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了,不过有一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妈妈解决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及设计说明:
谈到求近似值,学生往往会不约而同地想到用“四舍五入法”,但在生活中有时会遇见一些实际问题是用“四舍五入法”行不通的。
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用到“进一法”和“去尾法”,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求积的近似值、小数除法和计算器的简单应用的基础上来展开的,学生在上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景,提出了两个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辩论来发现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舍”还是“入”。
这样,通过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对商的近似值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
既巩固了小数除法,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3、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比较,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这两种取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小强的妈妈去了一趟超市买回了2.5千克的香油,现在遇到了两个问题想请同学们来帮忙解决,你们愿意吗?
二、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一):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中,每个瓶最多装0.4千克,需要多少个瓶子?
(1)大家一起把题目完整地说一遍,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2)需要准备几个瓶子,应怎样列式?结合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3)大家试着计算一下需要几个?学生独立计算,
(4)展示出现的三种答案(6.25个、6个、7个)
(5)组织同学辩论,说说理由。
抓住几个问题:为什么把商保留整数?这一题能用四舍五入取近似值吗?
(6)小结:解决这道实际问题,不适合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这里,装满6瓶后不管余下来多少都需要准备一个瓶子。
也就是在商的个位上加1。
像这样取近似值的方法在数学上叫做“进一法”。
(7)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进一法”
2、出示问题(二):小强的妈妈想把这些油放在一个盒子里,并用丝带包装好。
每个礼盒要用1。
5米长的丝带,如果有25米长的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1)让学生轻轻读题目,并试着做一做。
(2)大家把刚才的做法来交流一下。
你是怎样想的?
(3)展开讨论:
16.66…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你为什么舍去了?这道题为什么不能像刚才第一题这样进一呢?
(4)教师小结:在这道题目中,除到整数商之后,只要有余数,不管余下来是几,都不够再包装一个礼盒。
所以这道题也不适宜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而应当把后面的尾数都舍去。
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
三、组织比较
刚才两道题目解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结合学生交流,老师让学生明确:算出的两道题目的结果都是小数,都没有明确提出取近似值的要求,而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自觉取商的近似值。
由于瓶子和礼盒数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要取整数商。
这两题取近似值时,都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舍还是入。
像第一题不管余数是几,都只能在商的个位上加一,是用进一法取近似值,而第二题不管余数是几都只能舍去,是用去尾法取近似值。
四、巩固练习
判断下面各题在取商的近似值用什么方法比较适合?
1、蛋糕房做蛋糕每个需要0。
32千克,李师傅领了4千克面粉做蛋糕,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
2、果农们要将680千克的葡萄装进纸箱运走,每个纸箱最多可以装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呢?
3、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每本词典18。
5元,他可以买回几本词典?
五、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能真正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我觉得有几个比较突出的地方:
一、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探究,通过辩论激发学生的思维。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与以往所学相比,列式、计算没有新的知识点,只是对计算结果的处理是本课的“出新”之处,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全课教学设计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展开,注重让学生经历思维挑战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呈现问题之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并组织有不同想法的学生进行展示交流,在互动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调整想法,理解联系实际取近似值的必要性,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
第一个问题引中有放,第二个问题放中有引。
两个问题解答之后,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形成对求商的近似值比较全面的认识。
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独立思考、亲自探索,
再与同学交流、分享探索的成果,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方法
二、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情境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很重要一部分,就是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在组织教学材料时,围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该“进一法”和“去尾法”创设一个现实的生活情景,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体验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从中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1、学生过于受旧知的迁移,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出现错误。
如在解答问题(一)和问题(二)时,计算出的答案是6.25和16.666……很多同学会不加思索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
2、现在的学生多半缺乏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事物缺乏深入的了解。
3、对于具体问题不善于具体分析,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以上这些也是值得我们在教学中要不但思考和探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