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11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表格教案(苏教版)
【范文】四年级数学下册11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表格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11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表格教案(苏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教学内容:第89页例题,第90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用画图或列表的策略整理有关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的信息,会解决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或稍微复杂的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画图或列表的策略整理有关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的信息。
教学难点:会解决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或稍微复杂的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你能画一幅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的示意图吗?画画看。
说一说画图时要注意什么?你会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有什么关系?你会用哪些关系式来表达这三者的关系?2.谈话:刚才你们画出了长方形的示意图,也解答了简单的求长方形面积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稍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
二、教学新课.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并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谈话:这道题数量关系不明显,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
怎样画图呢?先画原来的长方形花圃,长8米,我就画一条线段表示长8米,没说宽多少,我们就大约地画出宽,于是板书成图1。
谁读一读题目的另外两个条件,长增加3米,面积就增加18平方米,这些已知条件,应该怎样画呢?3米在哪里画?大约画多长?哪一部分是18平方米?谁到前边指一指再画出来、写清楚。
一名学生画过后,全体学生评议、补充、修改,成为图2。
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在图上怎样表示?学生指着图说清楚后补写“平方米”。
谈话:要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已经知道了什么条件?你认为这道题应该先求什么?让学生尝试计算,并指名板演。
提问:说一说每步求出的是什么?谈话:我们再来反思一下解题过程。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docx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标: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实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在对解决问题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加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一、积累铺垫1.引入:刚才的游戏有意思吗?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好吗?(课前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2.要求:刚刚我们根据比划来猜测是什么事物,现在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题目的意思。
3•出示第一关:中山路小学原有一个花圃是长方形,长4米,宽3米。
校园扩建时,长增加了2米。
(1)学生画图(2)对比交流4.从图中你能求出什么?二、初步感知1•出示第二关:中山路小学原来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40米。
在扩建校园时,长增加了20米,这样操场面积就增加了600平方米。
原来操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审题激需:你能想个办法让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题意顺利闯关呢?(画图)3•看谁能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都在图中表示出来?(1)学生画图,(2)对比交流:4•现在图有了,你能根据图来求出原来操场的面积吗?(1)学生尝试,教师巡视。
(2)讨论交流:5.小结:从开始审题我们觉得有点困难,至现在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出来,你有什么感受?(画图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画图能帮助我们思考hel lip;hellip;)三、再次体验1.出示第三关: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宽30米的前操场。
因为要造ldqu o;牡丹公寓rdquo ;,宽减少了 10米, 这样前操场面积就减少了 4 00平方米。
现在前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审题后问:长方形操场是怎样变化的?(宽减少)你能把宽减少在图上表示出来吗?3.学生画图,尝试解答后交流:把题意表示清楚了吗?能指着图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吗?(可能会有几种方法, 重点指出宽减少了,长不变,减少的长方形的长就是现在长方形的长。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学习目标1.理解策略的概念,掌握几种常见的解决问题策略。
2.了解将不同策略应用于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策略,准确解决复杂问题。
二、教学内容1.策略的概念。
2.解决问题的策略:试错法、逆向思维、分而治之、比较法、模型法、抽象法、推理法等。
3.将不同策略应用于解决不同的问题。
4.练习应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几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
2.将不同策略应用于解决不同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探究式教学法。
2.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3.批判思维训练法。
五、教学准备1.挂图、海报等教具。
2.多种计算题目,能够引导学生积极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六、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提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有一些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可能难以解决,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思考,并逐渐引导他们了解策略的作用。
2.讲解策略(20分钟)教师讲解试错法、逆向思维、分而治之、比较法、模型法、抽象法、推理法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归纳总结出这些策略的描述。
注意:在讲解时,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3.课堂练习(20分钟)教师让学生在工作纸上完成一些看似复杂的计算题目,并让他们尝试将刚才学习到的策略应用到实践中,如试错法和逆向思维。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助学习,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方法和策略。
4.巩固复习(15分钟)教师提供另外一些问题,让学生用刚刚所学的策略来解决,巩固和强化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教学总结(5分钟)教师及时总结学生在这堂课中所学到的知识点,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尝试将策略应用到创新性的解决问题中去。
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探求、归纳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和认识了解决复杂问题的困难和策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通过课堂练习和互助学习,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了试错法、逆向思维、分而治之、比较法、模型法、抽象法、推理法等几种解决问题策略,并成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这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水平。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教案(片区公开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法)教学内容教材第50-51页。
课前思考例2教学画示意图描述和分析。
教材以纯文字的形式呈现问题。
由于只知道长方形花圃的长,学生一时难以弄清题中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不能很快确定正确的解题思路,进而很自然地引发学生进一步整理条件和问题的需求。
教学目标1.学会用画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从而确定合理的解题思路。
2.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1.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的价值。
2.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画图纸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回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
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有哪些?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
你能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吗?画图时要注意什么?各自在本子上画画看。
(试着画一个长方形,写出名称及面积计算公式。
)2.初探。
说说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提问: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提问:知道长方形面积和宽,怎样求长?要求宽,需要知道什么?求长呢?(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面积÷宽=长)指名学生回答。
我们刚刚画的是一个面积确定的长方形。
如果要使长方形的面积增加(或减少)可以有哪些办法?讨论,并进行比画和想象。
请同学们汇报讨论结果。
预设1:可以把长增加。
预设2:可以把宽增加。
预设3:可以把长和宽同时增加。
提问:如果一条边增加,另一条边减少,面积会改变吗?不一定。
3.揭题。
刚才我们画了长方形,也解答了简单的求长方形面积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稍复杂的有关计算面积变化的实际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交流共享1.出示例题。
苏教版数学四下《解决问题的策略》word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解决问题的策略》word教案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包括:列举策略、画图策略、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策略、猜想与尝试策略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和接受程度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策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策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2.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和理解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2.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 表格式教案
第十一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除了各类内容的学习时注意让学生感受一些数学策略外,从四年级上册的“列表整理”开始,每册都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方面促进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用画图或列表的策略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本学期学习三步混合运算以及乘法分配律时,所积累的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经验同样构成了本单元的学习基础。
从问题内容和图的形式上说,具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教材第89页至90页),通过例1重点教学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第二层次(教材第91页至93页),通过例因此,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喜欢使用这些方法。
怎样让学生学会画图和列表?不是告诉他们怎样画、怎样列,也不是把画成的图、列好的表展现给他们看,而是让学生在画图、列表的活动中体会方法、学会方法。
其次,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策略的多样性,要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具有应用方法的意识。
教学目标:1、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用画图或列表的策略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重点教学用画线段图或列表的方法的策略解决有关行程计算的实际问题。
3、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策略的多样性,要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具有应用方法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本单元教学重点主要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线段图等方法整理相关信息,借助所画的直观图或线段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方法,这些方法能直观地显示题意,有条理地表示数量,便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解题的思路。
课时画直观示意图解决问题(P.89~90)1画线段图或列表解决问题(P.91~93第3题)1想想做做(P.93第4至8题)1。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用示意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多样的练习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画示意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注重直接的计算,而忽视了对问题本身的理解和分析。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从问题的本质出发,学会用示意图来表示问题,从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示意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用示意图来解决问题的习惯。
2.引导学生学会画示意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示意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学会画示意图,并能够灵活运用示意图来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学会画示意图;通过多样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境材料和练习题。
2.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人物遇到了一个问题,需要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解决。
通过这个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注意问题中的关键信息。
然后,教师展示如何用示意图来表示这个问题,并解释示意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地画出示意图,并解决问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画示意图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用示意图来解决。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优质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思路说明首先通过读题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有些难度,从而引出画线段图帮助我们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再让学生利用线段图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比较异同点,感受到不同方法之间的相同点,求同存异。
在学生独立解决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感受到画图策略的优越性。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画线段图和示意图描述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
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教学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的实际问题;例2教学灵活用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例1的教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交流,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初步形成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2的教学,可以先出示题目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说说对题中条件和问题的理解,想想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困难,感受借助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画图策略,能画线段图表示实际问题的条件和问题,学会利用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正确列式解答。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单元学习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般策略,也是常见的策略。
从题目中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先找出与这个问题直接相关的两个条件;再把上述条件中的未知项作为新的问题,并继续寻找与它直接相关的另外两个条件。
像这样持果索因、逐步推理,直到所需要的条件都能从题目中找到为止的思考方法,我们称之为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
与从条件出发思考一样,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体验并掌握这一策略,对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课时【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所求问题出发展开分析和思考,进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在对解决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从所求问题出发展开分析和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相应课件。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例题1.情境导入:小明和爸爸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商店里的商品。
(出示例1主题图)2.引导观察:运动服饰商店的商品有哪几类?每类有几种?每种的价格是多少?3.提出问题:小明和爸爸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可能花多少元?学生计算,并说出多种可能,教师相应板书。
明确: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会有多种选法,所需要支付的金额也不同。
4.引出例题:例题:小明和爸爸带300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启发:你怎样理解“最多剩下多少元”?怎样做才能使剩下的钱尽可能多?明确: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剩下的钱就最多。
二、感知策略,探寻思路1.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学生先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用示意图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图像和表格来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提升。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用示意图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用图像和表格来表示数量关系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存在着思维混乱、无从下手的情况。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示意图来整理思路,清晰地看待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示意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用示意图来解决问题。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根据问题特点选择合适的示意图,并运用示意图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会用示意图来分析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示意图的制作方法和运用技巧;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案例和示意图。
2.准备教学PPT和投影仪。
3.准备纸和笔,供学生制作示意图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小明和小华一共收集了30个邮票,小明有20个,小华有多少个?”让学生尝试用图像或表格来表示小明和小华邮票的数量关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小明和小华邮票的数量关系示意图,并引导学生分析示意图的特点和作用。
让学生认识到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看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类似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尝试制作示意图来解决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运用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如画图、模拟、分类等。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3.能够理解多种策略的优劣,掌握选择最优解决策略的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问题的解决策略及其特点1.导入新课:请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例如吃饭时间发生了交通事故,造成饭店断水断电,如何解决问题?2.引入“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画图、分类、模拟、猜想、找规律、创新等,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也是发掘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式。
3.教师介绍第一种策略:画图法,其特点是能够清晰地显示出问题的过程和关系,教师现场演示画图法解决若干实例问题。
4.学生分组,用画图法解决指定的问题,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答案。
第二节使用分类法1.回忆第一节课的画图策略,并让学生将画图法和分类法进行对比,并讲解分类法的特点。
2.使用分类法解决指定的若干具体问题,例如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属性分类、算术题中按照算式类别分类、自然科学题按照性质分类等等。
3.让学生运用分类法解决自制问题,并与全班同学分享解题思路与答案。
第三节使用模拟法1.引导学生理解模拟法,通过模拟一些情境或实验来解决问题。
2.让学生模拟一些情境,例如校园安全、食品卫生等问题;3.让学生模拟实验:例如指定一批实验题目,请学生用模拟法解决。
第四节策略的优劣比较及其选择方法1.讲解各种策略的优缺点,例如画图法的麻烦、分类法的不可行性、模拟法的耗时等。
2.教师举例讲解,如何根据具体问题选择最优的策略。
3.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问题分析,遵循科学思维方法进行选择最优的策略。
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
通过演示、对比分析等方法,使学生直观认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合作探究法。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方式,促进学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
2.学习成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提高拓展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将理论知识化作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本课的主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如,让学生提供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他们想一想,这些问题可能会触发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2. 新知的讲解和练习第一步: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讲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以下几个解决问题的策略:1.分析问题:将问题分解成更小的部分,从而更清楚地看到每一个部分,更容易解决问题。
2.做画图:可通过画图,列出所有可能的情况清晰地展现问题,并逐步地找到方法解决问题。
3.猜测与检查:首先猜测答案,然后检查是否正确,再不断修正猜测,并不断检查,找到正确答案。
4.巧用已知信息:找到已知的资料,寻找规律,并应用于问题解决。
第二步:学习成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讲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例如:1.读懂问题,理解题意。
2.找到已知信息和条件。
3.确定“求解”问题。
4.选择恰当的解决方法,尝试解决问题。
5.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第三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讲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例如: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动手尝试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
2.给学生提出一些复杂的问题,让他们在课后进行独立思考,并写下解决问题的步骤和过程。
3. 总结归纳在教学结束时,老师可以总结课堂内容,让学生在课后复习时能够更好地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时,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有关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实践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进行训练。
四、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显得极为重要。
通过教学本节课目,我们旨在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成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用这些策略与技巧。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10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10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 1一、教学目标:1、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2、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画线段图的策略在分析问题中的好处,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激发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难点: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课件出示:小明买3本故事书用了27元,小军买了5本同样的故事书需要多少元?(1)将题目中的信息整理到下面的表格中。
小明3本27元小军5本元(2)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明确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先算出一本故事书多少元,再计算出5本故事书多少元。
(3)学生独立解答。
一本故事书:27÷3=9(元)五本故事书:9×5=45(元)2、谈话导入。
刚才我们采用了哪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师:通过列表的策略来分析数量关系,可以让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浅显。
除了列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们想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题1。
让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已知条件: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
所求问题: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2、交流解题策略。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表格式备课教案
出示例题
提问:你准备怎样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整理。
呈现:判断是否符合题意。
观察:从这些整理后的信息中,你能比较方便地确定解题的思路吗
同桌商量,确定解题思路。Ww k BOm
汇报:根据线段图,你是怎样思考的从线段图中,你能很容易地看出要求“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也就是求什么
根据表格,你又是怎样思考的
同桌商量。指名说出分析过程。同步板书分析过程。
反思:是什么让我们找到了解题的思路为什么需要画图
你能说说没画图时和画图时的数量关系的清晰程度分别是怎样的
2.“试一试”
独立把图画完。
呈现图:观察,符合题意吗能我你寻找解题思路提供帮助吗
独立完成。
汇报:边指图边说出分析过程。ww
深入
体会条件的多变性。
在变与不变中体会画图的作用和数量关系分析思路的相对稳定性。
独立解答。
呈现:介绍你的解答过程,边指边说。
比较: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梳理:可以先算每人4分钟走的路程,也可以先算两人1分钟共走的路程,也就是速度和。
2.“试一试”
读题后独立图。
呈现线段图: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要求“两人相距多少米也就是求什么
独立完成。评:边指图边说出解题思路。
归纳:我们所说的画图,是画得怎样的图
揭题:解决问题的策略X k b1. Com
初探
初步体会方法选择的必要性。
培养画图能力。
培养识图能力。
感受画图的作用。
1.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
提问: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帮助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生试画图。
呈现:观察这些图,你能看懂吗
观察正确的图: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条件之间有关系能否找到所求问题的答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教前思考:【教材背景】本单元是教学“用列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解决办法。
为了帮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从本册起,每册安排一个单元,相对集中地介绍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学生对表格不是很陌生。
他们从一年级起就经常接触过表格,进行过许多填表活动。
什么是策略?学生在许多的故事中有感受。
例如:《曹冲称象》。
但《数学》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策略”,对策略的含义并不清楚。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材编排,素材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买文具”等。
旨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列表的价值,并产生掌握这以策略的心理需求。
但教材上提供的主题素材信息我征求了班级中的学生。
他们不需要整理信息就可以很快列式解答。
依据实际情况,我认为要让学生感受到列表法整理信息的优越,提供的信息还需凌乱的,开放的(有些信息不是解决问题的有用条件),需要根据解决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组合,从而让学生愿意主动掌握并运用这一策略去解决问题。
教材中提出:“可以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找出需要的条件。
”可以看出,教材的另外一个意图是需要我们培养学生掌握好逻辑思维法-------“分析法”(问题→找条件)。
这样,也呼应了根据解决问题在众多的信息中选择条件。
因此,我认为教学时,要紧扣“逻辑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教材提供的题材模型是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
这两种应用题也是以后六年级学习的正比例与反比例应用。
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课堂应该渗透函数思想。
利用表格,进行横向分析条件以及纵向分析条件,理清数量关系,得出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发现规律(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它的意义更在于学生学会解决问题,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由此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还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掌握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示意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画示意图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清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能够自觉地运用画示意图的策略。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实例。
2.准备白板和记号笔。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小华买了3个足球和2个篮球,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尝试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问题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画示意图的必要性。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共同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练习,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反馈和帮助。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自己的练习结果,教师点评和总结。
再次强调画示意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5.拓展(5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更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画示意图的策略。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画示意图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2.能用各种策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题意理解。
2.列式解法。
3.图形解法。
4.从已知条件中推理出未知量。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探究教学法3.讲解法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老师利用实际场景创设情境。
例如导火线上教学:一根导火线上连接着许多爆竹,若现在需要从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那么你将怎样走?2.题意理解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这个问题的意思,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规定的步骤。
3.列式解法利用数学知识,以函数式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数学公式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有力工具,能够保证解法更为准确、简捷,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4.图形解法图形解法是通过绘制图形或者插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图形了解问题的特征,并通过观察其特征来解决问题。
5.从已知条件中推理出未知量让学生利用已知条件去推演未知量,发现其之间的联系,发掘问题的本质。
6.总结思考让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要点,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学科中十分重要的一章,本章中介绍的方法和策略,不仅对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还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有着积极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把注意力放在策略本身,而是应该让学生重视运用策略的过程,注意策略的选择、合理性、正确性和实用性。
课堂上,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探究教学法,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问题中来,通过探索问题的本质,从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除此之外,我也使用了讲解法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启发学习过程中和加强知识传授的同时搭建桥梁,更快地完成知识传输。
为了唤起学生的思维启示,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让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彼此的建议和想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内容江苏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8~49页。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直观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和差问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学会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知道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解决问题的习惯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相互交流、合作的意识。
情感态度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合作探究,掌握和差问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
难点: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具学具储蓄罐、两根长短不同的纸条、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到它你们想说什么?你家有吗?它有什么用途?你能告诉老师你存了多少钱吗?你攒的这些钱用来做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我把这些钱来买学习用品。
我用这些钱来给妈妈买生日礼物。
我把这些钱捐给灾区上不起学的小朋友。
设计意图:创设储蓄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渗透从小要有节约意识、要有爱心的思想品德教育。
师:老师也带来了两位小朋友储蓄的钱:小花18元,小明20元。
看到这两条信息,你们想说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1)他们一共存了多少钱?(2)小花比小明少存了多少钱?(3)小花再存多少钱就和小明一样多了?(4)小明给小花多少钱两人就一样多了?师:你们说得真好。
这些问题怎样解决呢?各求的是什么呢?怎么求?谁能帮他们解决?学生可能会提出:和是38,差是2。
设计意图: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合作探究,明确思路师:同学们很容易求出了它们的和与差。
现在老师把这个题修改一下:(课件出示)小花和小明共存了38元钱,小花比小明少存了2元钱。
小花和小明各存了多少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小组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组长汇报。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教学设计第 1 课时用画图的方式解决和差问题设计理念:有时候,我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中有两个未知数,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可以采用一种策略——画线段图的方式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借助图形直观,把不相等的两个数量转化为相等的数量,求出其中一个数量,再求出另外一个数量,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画线段图或者示意图描述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
例1教学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
育人目标:初步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画线段图的策略在分析问题中的好处,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与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画图使两条线段同样多的过程中,两条线段与总长度怎么变化。
教学准备:师:课件,三角尺,小黑板,绳子。
生:三角尺,铅笔,草稿纸。
教学过程:上课,师生问好。
一、谈话引入1.小黑板出示:(1)师:同学们,我这里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知道它们共长8分米,你能求出每根绳子有多长吗?(生独立完成并展示,明确:两根绳子一样长的时候,可以轻易求出其中一条的长度)。
(2)延伸:现在这里又有两根绳子,第二根绳子比第一根长4分米,两根共长20分米,两根绳子各长多少分米?师: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怎样解决?思考一分钟,一分钟之后告诉我,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求出两根绳子的长度。
生汇报,师讲评,并请同学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深度挖掘:第一种情况是:两根绳子一样长的时候,能轻易求出其中一根绳子的长度;第二种情况:两条绳子不一样长,要怎么办才能求出其中一条绳子的长度呢?生:想办法把它们变得一样长。
师:怎么变(预设两种即剪掉或补上),思考,举手回答。
分析:在变得一样长的过程当中,第一根绳子怎么变化?第二根绳子怎么变化?两根绳子怎么变化?(生思考,并作答)师:现在有一个问题——老师不想用绳子粘在这里了,但同时又想要同学们知道这里是绳子,该怎么办?生:画图师: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那我们将所有绳子撤掉,用画图来表示它,你会吗?一起来试试吧。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90页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二、内容分析:在本课时主要教学用画图等方法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教学内容编排成两段:第89~90页教学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图形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帮助理解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方法,这些方法能直观地显示题意,有条理地表示数量,便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解题的思路。
因此,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喜欢使用这些方法。
怎样让学生学会画图和列表?不是告诉他们怎样画、怎样列,也不是把画成的图、列好的表展现给他们看,而是让学生在画图、列表的活动中体会方法、学会方法。
(1)第89页例题中“白菜”卡通说的一句话“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告诉学生两层意思:一层是如果解决实际问题遇到困难,暂时想不到解法的时候,可以先画示意图帮助思考;另一层是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图,这样的图能正确、清楚地表达题意,直观显示数量关系。
例题用三句话表达,可以把画图分成三步进行,每步画的图分别表达一句话的意思,画成的示意图就完整地表达了题意。
学生看图想到要先算原来花圃的宽,就达到了画图的目的。
为了帮助学生逐渐学会画示意图,运用画图的策略,“想想做做”的每一道题都要求学生先画图,再解答。
教材根据实际问题的前半段意思,画出了一部分图,引导学生接着往下画。
这样适当降低了画图的坡度与难度。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画图的需求,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条件与问题,进而发现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画图的优势,形成依托图形灵活、有效地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增强策略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策略意识和选择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下册11单元解决问题的策
略表格教案(苏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教学内容:第89页例题,第90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用画图或列表的策略整理有关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的信息,会解决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或稍微复杂的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画图或列表的策略整理有关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的信息。
教学难点:会解决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或稍微复杂的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你能画一幅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的示意图吗?画画看。
说一说画图时要注意什么?你会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有什么关系?你会用哪些关系式来表达这三者的关系?
2.谈话:刚才你们画出了长方形的示意图,也解答了简单的求长方形面积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运用画图的
策略来解决稍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
二、教学新课
.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并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谈话:这道题数量关系不明显,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
怎样画图呢?先画原来的长方形花圃,长8米,我就画一条线段表示长8米,没说宽多少,我们就大约地画出宽,于是板书成图1。
谁读一读题目的另外两个条件,长增加3米,面积就增加18平方米,这些已知条件,应该怎样画呢?3米在哪里画?大约画多长?哪一部分是18平方米?谁到前边指一指再画出来、写清楚。
一名学生画过后,全体学生评议、补充、修改,成为图2。
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在图上怎样表示?学生指着图说清楚后补写“平方米”。
谈话:要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已经知道了什么条件?你认为这道题应该先求什么?
让学生尝试计算,并指名板演。
提问:说一说每步求出的是什么?
谈话:我们再来反思一下解题过程。
我们运用了什么策略来弄清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我们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2.教学“试一试”。
指名读课本上的题目,同桌互相说一说已知什么条件,要解决什么问题。
各自在书上画图,指名把图画在投影片上。
展示投影片上的图,共同评议。
各自解答,指名把解答过程写在投影片上。
投影展示答案,并让学生说一说每步求出的是什么,共同评议。
提问:这一道题与例题相比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比例题复杂在哪
里?
三、组织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1题。
各自读题,并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说给同桌听。
各自在书上作图。
展示部分学生画出的图形,共同评议。
各自在书上解答。
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提问:这道题与例题相比,复杂在哪里?做这道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各自读题,并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说给同桌听。
各自在书上作图,展示部分学生画出的图形,共同评议。
谈话:我们在上学期曾经学过用列表的办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你能把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成表吗?试一
试,如有困难可向同组同学或老师请教。
谈话:下面大家开始列式计算,可以看着图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也可以看着表格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把不同的算法在班内展示,并要求说出解题思路。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解决的是哪一类的实际问题?解答这类实际问题最常用的解题策略是什么?这节课你还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第91-92页例题,第92-93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相遇求路程的行程问题以及类似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会解决这一类实际问题。
2.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会解决这一类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的文字和图。
提问:题目中说了一件什么事?哪两位同学到前边来演示一下小明和小芳是怎样从家出发在学校相遇的?从题目中你知道些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你打算用什么策略进行整理?
二、整理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例题。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信息,教师了解学生整理信息的方法。
展示学生整理信息的方法。
提问:谁把你整理信息的方法告诉大家,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再进一步把画图、列表这两种方法的重点地方强调,使方法完善。
画线段图的步骤:
①先确定两点表示小明家和小芳家,再连结两点画一条线段,中间画学校,学校离小芳家稍近些。
②把小明家到学校的线段以及小芳家到学校的线段分别平均分成4段,每一段表示1分行走的路程。
4段表示行走的时间。
③用括线和问号表示所求的问题。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
两人行走的速度要列人表中,再想想两人各行走多长时间,于是列成下表。
┏━━━━━━━━━━┳━━━━━━━━┳━━━━━━┓
┃
小明从家到学校
┃
每分走70米
┃
走了4分┃
┣━━━━━━━━━━╋━━━━━━━━╋━━━━━━┫
┃
小芳从家到学校
┃
每分走60米
┃
走了4分┃
┗━━━━━━━━━━┻━━━━━━━━┻━━━━━━┛
提问:根据你整理的信息,想想要求“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应该先算什么?想好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先分别算出小明和小芳4分钟各行的路程,然后求总路程;也可以先算两人1分钟共行的路程,
然后求总路程。
学生独立解答。
提问:谁来把你的计算过程说给大家听。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提问:同学们比一比这两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如果把两种解法的综合算式写成等式看一看符合什么规律?。
谈话:乘法分配律就是从现实问题中总结出来的,两种解法得到相同的结果又一次证明了乘法分配律的正确性,反过来,我们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由一种计算方法想到另一种计算方法。
2.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指名读题,让学生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代表小华和小丽,演示一下他们行走的方向以及每分钟走到哪里。
学生先独立画图整理,再解答。
全班交流。
①展示学生画的线段图,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画的线段图加以完善。
②指名板演综合算式,并说出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提问:你能由这一道综合算式想到另一道综合算式吗?写出后再说一说每步求出的是什么。
三、巩固提高
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各自读题,指名说出题意。
教师画一个圆形跑道直观图,让两名学生到黑板前各用
自己的食指分别表示小张和小李,演示两人从哪里出发,按什么方向跑步,在哪里相遇。
各自列综合算式解答。
指名板演,说出每步求的是什么,共同评议
指名说出另一种解法,并说出是怎样想到这种解法的。
四、课堂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内容:第93页“想想做做”的4-8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合适的策略整理相关信息,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合适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感受运用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提高运用策略的能力。
教学难点:感受运用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提高运用策略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
谈话: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常采用什么策略来整理信息?采用这样的策略有什么好处?|
指名回答,小组交流
二、灵活运用合适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小明和小芳在环形跑道跑步,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反向而行。
小明每秒跑5米,小芳每秒跑7米,经过50秒
两人相遇。
跑道长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
2、AB两地相距200千米。
甲乙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
经过8小时两车相遇。
甲车每小时行1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
3、“想想做做”第7题:小娟看一本188页的故事书,前4天平均每天看17页。
剩下的6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
(每次出示一题,在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提供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你是用什么策略将条件和问题整理清楚的?再请学生根据整理好的信息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算式。
)
三、运用策略解决一般的稍复杂的三步计算的问题
“想想做做”第5、6题
根据题意填表,说一说解题思路再解答、交流。
四、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4、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