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名校考研真题(下)【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圣才出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圣才出

第五章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5.1 复习笔记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1.人类社会正面临新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时代(1)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同人类社会所处的时代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①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是指人类活动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期。

马克思主义认为,应当遵循唯物史观来确定划分时代的标准:一个是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另一个是生产关系的性质和阶级力量的对比。

a.科技和生产力的水平集中体现在生产工具上。

以生产工具为标志,可以把全部人类社会历史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机器时代。

机器时代又分为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技和生产力有了更新的发展。

以原子能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进入了原子时代。

c.以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使用为标志,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又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

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不仅能使人免除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能部分地取代人的脑力劳动。

d.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在美国问世。

激光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人类社会正在由电子时代迈向光子时代。

e.20世纪80年代以来,超导体研究获得发展,使金属材料的电阻在特定温度条件下消失,具有超级导电功能。

这种新技术使一些物理学家预言未来将是超导时代。

f.90年代以来,纳米技术获得大发展。

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的极小量度,如果金属、陶瓷等各种物质材料都纳米化,那么未来将是纳米时代。

g.化学工业的发展已经使一种薄膜的生产成为可能,可用充气的方法使它膨胀起来充当屋顶,未来的建筑很可能就是这种薄膜建筑。

因此有的化学家预言未来是薄膜时代。

h.天文学家根据航天技术的发展预言未来是航天时代。

天文学家已经在设计未来太空站和月球的生产生活点,预计把人类送上太空和月球从事生产和生活。

他们还预计未来要使火星地球化。

i.地理学家预言未来是大洋时代。

在大洋时代,人类所需产品的一个重要来源将是大洋。

海洋技术的发展可以给人们提供吃、穿、用等多方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产品。

高考通关-《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高考通关-《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高考通关-《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选择题1.(疑难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表现在()①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②揭示了资本主义终将灭亡、社会主义终将胜利的客观规律③对未来人类理想社会作出了天才构想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疑难1,★★★)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根本原因在于()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未参加当时的社会实践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未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C.他们不懂得阶级斗争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成熟,根本矛盾尚未暴露3.(疑难1,★★☆)恩格斯晚年在总结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说,马克思的贡献有两个,一个是发现唯物史观,一个是发现剩余价值。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②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④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共产党宣言》中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本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A.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B.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任务D.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5.(★★☆)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工人阶级是随着大工业的兴起而出现的一个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

它肩负着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

工人阶级之所以具有这样的伟大使命,其决定因素是()①工人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是被压迫的阶级,是被剥夺了任何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阶级,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的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革命到底的阶级③工人阶级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而且能在斗争中不断成长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先进性进一步增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以下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有()①它可以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自发产生②只有在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后,才能建立和发展起来③区别于资本主义分配,实质是剩余产品归于公有④它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疑难2,★★☆)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延庆盛大开园,鲜明地展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理念,全方位展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高放,思考题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高放,思考题

第一章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答:(1)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空想社会主义者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充当时代的先锋,要把资本主义推进到更新的社会主义时代。

它是早期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思想的理论表现,包含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萌芽,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和直接的思想材料。

空想社会主义在上升时期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

2.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认清与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首先要注意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是理解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和依据.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和发展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其目标是人的解放.这一进化与发展必须经过工人阶级自觉的、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无产阶级要推动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和发展,其自身必须要有成熟政党的正确领导,必须掌握国家政权,这些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3.试举例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态度。

①“科学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他们当作科学来对待。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总是随社会发展和自己认识水平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理论。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章节题库(绪论~第2章)【圣才出品】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章节题库(绪论~第2章)【圣才出品】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章节题库绪论1.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答:(1)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科学社会主义是阐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目标和道路这个最关键问题的科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核心的核心。

就狭义而言,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就广义而言,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

(2)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科学。

它不仅研究社会主义社会,而且还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社会作为研究客体,当然也包括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国性过渡时期和世界性过渡时期在内。

2.简述科学社会主义认识史上的三次飞跃及其意义。

答:(1)第一次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完成。

其意义在于:①科学社会主义把对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上;②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③科学社会主义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

(2)第二次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以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标志。

其意义在于:①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动现实;②开辟了社会主义新时代;③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种理论形态--苏联模式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第三次飞跃是社会主义制度从一种模式(苏联模式)到多种模式的飞跃,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革的出现。

其意义在于:①纠正了否定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性和发展中的超阶段性的错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②纠正了否认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存在着矛盾的错误理论,提出了要争取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各种矛盾的理论;③冲破了单一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提出了建设具有国家和民族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④克服了单纯从生产关系方面认识社会主义的片面性,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理论;⑤纠正了以往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归结为生产资料单一的公有制,在实践中急于建立或过渡到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错误,认识到要建立和发展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合理配置的所有制结构;⑥纠正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和贬抑商品经济的做法,主张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五版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五版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 教材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 教材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挑战
执政时间最长的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为 世人提供了一个被称为“瑞典模式”的改良主 义样板。该党建于1889年,宣布党的目标是科 学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尽管在理论上有种 种漏洞和缺失,但是在实践中能使广大人民群 众受益,所以颇得民心。瑞典社会民主工党现 在党员已增加到120多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 15%,其中工人约占党员总数的80%,其余为职 员和进步企业家,为全国第一大党。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 教材
第一节 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
二、人类社会正面临两种制度 和平共处、合作、竞争和斗争的新时代
我们认为,十月革命以来从资本主义 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大时代,迄今大体上可 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小时代: (1)苏联一国坚持社会主义与世界资 本主义抗争的时代; (2)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与世界资本主 义阵营冷战对峙的时代; (3)冷战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 制度和平共处、合作、竞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 教材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挑战
出现这种政治奇观有多方面的原因: 既有外因又有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外因主要是西欧(含北欧、南欧)各国社 会党近几十年来陆续执政,有上有下,政 策不断调整,领导逐步更新,他们执政期 间科技与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有显著 改善,民主自由权利有保障。 从内因来看,苏联东欧各国(阿尔巴尼亚 除外)历史上都有社会民主党。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挑战
当代社会资本主义有六个主要特征: 社会生产力的社会化程度更高,范围更广,层 次更多;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社会化的程度更高,范围更 广,层次更多; 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发生大变化; 国家政府的社会职能、社会化程度大为提高; 全球各国之间的竞争与协作大为增强,国际关 系更加社会化; 社会主义因素在逐步增长。

00_绪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高放)

00_绪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高放)

欧文的“新和谐公社”
• “我来到这个国家是为了介绍一个崭新的社 会,把愚昧而自私的社会制度改变为一种开 朗的社会制度,这一种制度将逐渐把一切利 益结合起来,并消除引起个人之间一切纷争 的原因。我已买下了这片产业,并且亲自来 到这里实行这种办法。” 这是英国空想社会 主义者罗伯特· 欧文于1825年在美国所发表的 演讲。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 教材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第五版)
高放 李景治 蒲国良 主编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 教材


重点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 学习与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 教材
二、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
• • • • 代表人物:莫尔、闵采尔、康帕内拉 莫尔的《乌托邦》 闵采尔的“千年王国”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闵采尔
• 闵采尔是与莫尔同时代的德国空想社会主义 者,闵采尔的理想是建立一个不再有阶级差 别,不再有私有财产的“千年天国”。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 教材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
2. 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这三大组成部分有着极其严 密的内在联系。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研究 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这个主题的起点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那么,其终点则是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 教材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终论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终论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 教材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性及其前景
1. 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道路的曲折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 规律。 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是人类历史上的 崭新事业,其前进的道路必然更加曲折。 人们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规律的认识有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 教材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经验教训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应该吸收的主要 历史教训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 必须防止和反对“左”、右两种错误思想 倾向。 必须善于把理想和现实、人民群众的长远 利益和近期切身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必须高度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革命,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改革。 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防止和反对大党 大国主义。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贡献
今天,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如何全面 认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深入思 考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已是不能回避的、 迫切需要回答的议题。回顾历史,我们不要 只看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个重大挫折之 后社会主义面临的困难和严峻挑战,首先应 当拥有宽广的视野,充分肯定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的多方面历史贡献。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 教材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进程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理 想和信念,对人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 大而深远的影响。 ❖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开辟了崭新的 发展道路,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共产党和多种社会主义政党作为社会主 义思想的宣传者、社会主义力量的组织者、 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 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和许多 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 实践》(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
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实践
理论
习题
笔记
实践
专业
变化
笔记
理论
教材 习题
浪潮
第版
笔记
政党
复习
社会主义
世界
资本主义
内容摘要
目录分析
0.1复习笔记
0.2课后习题详 解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 解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 解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 解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 解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 解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 解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 者的介绍。
内容摘要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高放等主编,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 定为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为了帮助考生复习该教材,我们根据各类考试和考研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高放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配套辅导书。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本 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 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资 料对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 了延伸和归纳。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高放等主编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 实践》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马克思理论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圣才考研网()是圣才学习网旗下的考研考博 专业网站,提供全国所有院校各个专业的考研考博辅导班【网授圆梦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 等】、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23:00),(8:30-23:00)咨询QQ:(8:30-23:00)详情访问://(圣才学习网)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章节题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初步探索)【圣才出品】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章节题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初步探索)【圣才出品】

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初步探索一、概念题1.实事求是[广东商学院2012年研;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研;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研;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研]答: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2.共产主义[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研]答:共产主义是通过消灭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去消除社会隔阂和阶级,以把全人类从压迫和贫困中解放的思想,并建立没有阶级制度、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政府,以及集体生产的社会。

共产主义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基本特征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是人类克服自身异化,实现由“异化人”向自由人转变,最终达到人的彻底解放。

而实现“异化人”向自由人的转变,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①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使人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成为自由人;②克服劳动的异化,把劳动由人维持生存的手段变成人类本质的自由活动;③作为社会个体的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即是说人类整体的解放要落实到每个个体的解放。

3.《共产党宣言》答:1847年底,马克思、恩格斯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接受为同盟起草新纲领的委托。

1848年2月,同盟的新纲领发表,这就是《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正确指出了改造资本主义的途径。

02 第二章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02 第二章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 教材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第五版)
高放 李景治 蒲国良 主编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 教材
第二章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重点问题
列宁主义关于帝国主义和俄国首先实现 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定型和是非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国际上的推广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及其历史教训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 教材
第一节 列宁主义关于帝国主义和俄国 首先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 列宁转向新经济政策, 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1)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 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和经过
(2)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与特征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 教材
第一节 列宁主义关于帝国主义和俄国 首先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1922年10月,列宁在回答英国《曼彻斯 特卫报》记者的提问时说:“新经济政策的 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 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 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 中叫作‘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 教材
第一节 列宁主义关于帝国主义和俄国 首先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一、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与社会主义 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 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尤其 是俄国工人革命运动相结合的理论结晶。列宁主义 可以用24个字定义为:“列宁探索由俄国革命带头 实现世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列宁依据时代的 变化和俄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新理 论,并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新探索。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初步实践)【圣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初步实践)【圣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初步实践1.1 复习笔记一、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1)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①资本主义的产生14—15世纪,西欧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主义方式已经从简单协作发展到手工工场。

16—18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封建社会主义社会内部更迅猛地发展起来。

直到19世纪,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已基本在西欧确立下来。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

但是,资本主义所取得的空前巨大的成就,是以同样空前巨大的社会代价换来的。

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这一历史进步,是以对内的残酷剥夺和对外的野蛮掠夺为代价的。

②社会主义思潮的出现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大量涌现的社会问题必须由社会自身来解决,而不可能依靠少数人道主义的慈善事业。

于是,作为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思潮便应运而生了,社会主义思潮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制度性弊病的暴露而出现的。

19世纪中叶之前,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不充分的,相应地,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也只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即“空想的”社会主义阶段。

③空想社会主义1516年托马斯·莫尔所著《乌托邦》一书的出版是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空想社会主义从莫尔开始到19世纪中叶欧文时期达到顶峰,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

这三个时期大致又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家庭手工业简单协作、手工工场和机器工业三个时期相对应。

(2)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及其主要特点①背景:16~17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展,手工业者和农民这两大社会群体内部两极分化的进程也在加速,新的阶级即早期的资产者与无产者出现了。

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新生的资产者扮演着恶霸与海盗的角色,巧取豪夺,贪婪成性,其行为遭到新生无产者的反抗。

在资产阶级领导反封建斗争之初,城乡无产者便试图推动这一斗争走向彻底。

最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便是与这种斗争相适应而产生的。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总结全面)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总结全面)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考试复习资料第一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答案(高放版)简答题一.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答:联系——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资料。

1)空想中的历史观所包含的唯物主义成分与辩证法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资料。

2)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给科学社会主义启发。

3)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制度提出的积极主张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参考。

区别——1)它们对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认识不同:空想社会主义简单的将之视为绝对真理,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把社会主义看作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2)对无产阶级的认识不同:空想社会主义还没从众多阶级中把无产阶级区分开来,简单认为他们是一群受苦受难的人,而科学社会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3)实现社会主义道路认识不同: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皆认为未来应进入新阶段,但空想社会主义认为通过宣传教育及典型示范等社会改良方式实现,而科学社会主义则认为要通过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的方式进行推翻资本主义政权。

4)对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的认识不同。

空想社会主义是单纯思维的结果,科学社会主义立足于现实,把未来世界推断出来,不主观臆断。

二.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的内容:农村实行余粮征集制,在工业中加速实现普遍的国有化,在商业方面实行贸易垄断,在分配方面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

评价:积极作用: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消极作用: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3)新经济政策内容:以余粮税代替余粮征集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

确定自由贸易的原则--冲破了货币限制,即无地区限制和货币正常化。

工业方面由全部国有化转为多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即国家控制下的资本主义。

改平均食物分配制度为劳动报酬级差制。

评价:在经济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发展和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绪论)【圣才出品】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绪论)【圣才出品】

绪 论0.1 复习笔记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1.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1)马克思主义及其三个组成部分列宁在1913年撰写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这个主题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那么,其终点则是科学社会主义。

起点、中介和终点这三者是紧密相关、互相联结的。

没有起点和中介,就不可能有终点,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具备的两大理论前提。

(3)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看,既然哲学和经济学是起点和中介,社会主义学是终点,那么,如果没有终点,起点和中介也就半途而废,没有完成。

其次,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直接、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2.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1)科学社会主义又可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共产主义,可以另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学,作为一门学科,可改称社会主义学。

这样有四个好处:第一,与其他学科一致,“学”字放在学科名称之后,更鲜明地表明社会主义是一门科学;第二,社会主义既然是一门科学,并非建立之初就十分完善、完备,它有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需要在总结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以丰富发展、变化革新,而“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共产主义”这类名称给人以似乎它一诞生就是完满科学的印象;第三,社会主义学作为一门科学或学科,包容面更宽广,包容量更多样。

除科学社会主义之外,还要研究、吸收经过实践检验取得积极成果的其他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合理主张;第四,科学社会主义在我国长期以来是归属于法学、政治学学科,改名为社会主义学后,它应是一门与法学、政治学并列的独立学科。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五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11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五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11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

第五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知识体系构建[主旨概览]两条主线: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曲折历程、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演变的过程。

三大重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与实现、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四个阶段: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90年代多极化趋势加强。

第11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考点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巴黎公社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条件(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其固有的基本矛盾逐渐暴露。

(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思想基础: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4)个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总结工人运动经验,致力于理论研究。

2.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内容(1)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2)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3)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4)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4.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学以致用1.《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之后,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根据材料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核心目标。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使命:无产阶级以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生产力。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答案高放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答案高放

一.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历史局限性:1空想社会主义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2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3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

4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

缺乏科学性。

积极贡献:1空想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2在那个时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3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二.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1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了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他们把生产方式的变革作为考查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基本范畴。

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2,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必须经过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自觉的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

所谓的社会过渡并不是说不经过人的努力自然而然的实现的。

人民群众和工人阶级在历史规律的支配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有目标有策略的坚持斗争,必定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解放。

科学社会主义明确的吧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作为自己的目标。

4,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须要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党的领导。

能否建立一个自觉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党来正确的领导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斗争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

5,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必须掌握政权。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各具本国特色社会主义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各具本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章 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各具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3.1 复习笔记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可贵构想①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党政分开、建设新中国的基本构想;②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根据地地方性联合政府建立,中国共产党人已开始摆脱苏联影响,在初步独立探索中国未来通往社会主义之路;③中共七大规定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的新经验。

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看,毛泽东思想当时主要是明确认识了以下四个问题:a.纠正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犯过的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b.确立新中国国体和政体的基本框架;c.提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原则;d.指出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以人民代表大会为特点的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政体;以国营经济和农民合作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制;有民族特点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文化,这构成了中国未来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基本蓝图。

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对未来中国通往社会主义的初步构想。

(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借鉴与创新以及随后出现的差错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政治体制并不是全盘照搬苏联模式,而是借鉴中又有创新。

同苏联模式相比,我国的政治体制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和优点:a.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方式创建政治体制;b.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以人民代表大会制为特征的政治体制;c.坚持中央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的制度。

②出现的差错:a.1949年党在执政后节节胜利,对社会主义发展前景估计过于乐观,加上倒向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受苏联模式影响,无法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b.在内外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过早地结束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急于及早过渡到社会主义;c.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预计用三个五年计划或更长的时间过渡到社会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四、论述题1.试述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并评价之。

苏联模式的失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吗?(2009年北京邮电大学研;2012年华侨大学研)答:苏联模式是指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一整套路线、方针和政治、经济、文化管理体制的总称。

苏联模式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它是社会主义的模式,就是说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它是苏联的,就是说它在具体体制方面体现与反映了苏联的具体国情与当代时代的特点。

(1)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①从经济方面来看,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分组成。

②在发展战略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③与这种发展战略相适应,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在经济运行中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了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

④从政治方面来看,主要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等。

(2)评价苏联模式①积极方面: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过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和人员保障。

②消极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主要是集中过多,管得过死,否定市场的作用,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③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3)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①苏联模式的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经起过积极作用。

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苏联模式已不适合社会的发展,应该摒弃。

②苏联模式只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一部分的失败代表不了整体的失败。

③虽然局部代表不了整体,但会影响整体的发展。

所以我们应引以为戒,克服局部的弱点,完善整体,以推动整体的不断提高。

2.论述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2008年武汉科技大学研)答:苏联模式是指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一整套路线、方针和政治、经济、文化管理体制的总称。

苏联模式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它是社会主义的模式,就是说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它是苏联的,就是说它在具体体制方面体现与反映了苏联的具体国情与当代时代的特点。

(1)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①从经济方面来看,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分组成。

②在发展战略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在经济运行中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了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

④从政治方面来看,主要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等。

(2)苏联模式的历史地位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过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如集中过多,管得过死等。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3.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研)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

(1)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而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内部诸关系有着的片面性乃至对立性,相互之间缺乏协调、协同、协作,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改变这些经济关系的失衡现象,形成均衡、有序、最优的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内在活力。

(2)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往往只见“物”不见“人”,奉行“以资为本”的经济增长,这种发展方式以牺牲民生为代价,求得经济一时的快速增长,必然造成经济与民生的失衡。

因此,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发展重点转向“以人为本”的经济增长,实现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

(3)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基本国策,而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过度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优势,忽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讲是与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统筹人与自然的发展,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所以,要提高经济发展内部诸关系的协调性、提高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协调性、提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性,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4.为什么说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010年北京邮电大学研)答:“改革”一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这里讲的“改革”主要是指狭义的改革,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生的深刻改变我国社会贫穷落后状态的革命性变革,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

这是社会主义改革性质。

邓小平认为,今天的改革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讲,是一场革命,但这种革命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革命,因为传统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被统治阶级推翻统治阶级的夺权斗争,它的对象是社会根本制度,中心问题是国家政权,基本功能是改变社会形态,最大特点是革命的主体和客体两极对立,不可共生。

改革则不同,它是由执政党发动和领导,由本阶级群众积极参加的一种自觉的行动,它的对象不是社会根本制度,而是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的各种体制和观念,中心问题不是政权问题,而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基本功能不是改变主体和客体两极对立,而是主体与客体的共同发展。

因此,改革不仅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而且更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基本特征。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决定了改革的对象、目的、原则和方法。

(1)关于改革的对象。

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改革的对象作了十分明确的论述。

他指出: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中,在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以及科技、教育等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弊端。

从经济体制看,存在着政企职责不分,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从党和国家一些具体制度方面来说,存在着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等等。

这些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如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就要严重地脱离广大群众;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

改革的对象是我国现行的一些具体体制,而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

(2)关于改革的目的。

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邓小平多次强调,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农村改革实际上是一场革命,其目的是解放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这两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有三个: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3)关于改革的原则。

邓小平认为,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两个重要的原则: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二是共同富裕。

中国要搞现代化,绝不能搞自由化,绝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4)关于改革方法。

邓小平认为,①改革要有秩序、有步骤、有领导地进行。

邓小平特别强调,要保持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认为改革不能像过去那样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否则就会造成国家的动乱,改革也搞不成。

②改革要在各方面的相互协调中进行。

“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于贯彻”,其他方面的改革要配套进行。

③理论应当走在实践的前面。

先有一个改革的蓝图,然后再着手进行改革。

从社会主义改革的对象、目的、原则和方法来看,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5.论述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011年暨南大学研)答: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实践证明,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邓小平理论的新境界表现在哪里呢?我认为集中表现在坚持实事求是的自觉性、坚定性和彻底性上面,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现阶段中国的基本国情做出科学的判断,并以此作为立论的基础和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