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1系统的异构数据源集成技术研究
多源异构数据的有效整合技术研究
多源异构数据的有效整合技术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社会各个领域产生的数据呈现出多样化和异构化的特点。
这些数据分布在不同的来源和格式中,使得数据整合成为了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多源异构数据的有效整合技术的研究旨在解决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问题,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为决策提供支持。
本文将从数据整合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整合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1. 数据整合的必要性在现代社会,各个领域产生的数据种类繁多,包括结构化数据(如数据库中的表格)、半结构化数据(如XML文件)、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片、视频等)。
这些数据来源各异,格式不尽相同。
因此,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是必要的。
数据整合可以消除数据冗余,减少数据存储和管理的成本。
同时,通过整合多源异构数据,我们可以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2. 多源异构数据整合存在的问题在进行多源异构数据整合时,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不同的数据源可能使用不同的编码方式和数据标准,导致数据的格式不兼容,难以进行统一的整合。
此外,数据的质量、可靠性和一致性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数据可能来自不同的来源,其质量和可靠性存在差异,这会影响整合后数据的质量。
此外,由于数据整合涉及多个不同的数据源,数据的一致性也需要被保证,以避免不一致的数据对分析和决策的影响。
3. 数据整合技术的研究方向为了解决多源异构数据整合所面临的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研究方向:3.1 数据匹配与集成数据匹配是多源异构数据整合中的关键环节。
数据匹配的目标是找到不同数据源中相似或相对应的数据元组,以便进行有效的整合。
数据匹配可以基于相同的数据上下文、语义映射、机器学习等方法进行。
数据集成则将匹配后的数据进行合并,形成一个一致且完整的数据集合。
3.2 数据转换与映射由于多源异构数据的格式不同,数据的转换与映射是实现数据整合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基于数据挖掘的多源异构信息集成与集成查询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多源异构信息集成与集成查询研究数据挖掘是一种通过发现和提取大数据中有用的模式、关联和知识的方法。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我们面临着海量的异构信息,这些信息来自不同的数据源和不同的领域。
如何将这些异构信息集成起来,并通过查询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成为了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本文将讨论基于数据挖掘的多源异构信息集成与集成查询的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异构信息的特点。
异构信息指的是不同数据源中的信息,这些数据源可能来自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格式。
例如,互联网上的新闻、社交媒体的文本、传感器收集的数据等。
这些异构信息存在着数据冗余、数据缺失、数据不一致等问题,对于集成和查询带来了挑战。
基于数据挖掘的多源异构信息集成的第一步是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的目标是对不同源的异构信息进行清洗和转换,以获得一致的存储格式和结构。
在清洗方面,我们可以使用文本处理和语义分析的技术来清除噪音数据、处理缺失数据、修复不一致数据。
在转换方面,我们可以使用结构化文本转换、实体链接和属性标准化的方法来将不同源的信息转换为统一的格式。
第二步是异构信息集成。
在异构信息集成中,我们需要把不同源的信息进行融合,构建一个一致的数据模型。
这个数据模型可以用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常用的异构信息集成方法包括基于规则的匹配和基于相似度的匹配。
基于规则的匹配方法是根据预定义的规则或模式将不同源的数据进行匹配和整合。
而基于相似度的匹配方法是通过计算不同源之间的相似度来进行数据匹配和集成。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技术来优化和改进。
第三步是基于数据挖掘的异构信息集成查询。
在集成查询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通过查询语言或查询接口从集成的异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数据挖掘的技术来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关联和趋势。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分类算法来对信息进行分类,使用聚类算法将相似的信息进行分组,使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发现不同信息之间的关联等。
多源异构数据集成技术研究
多源异构数据集成技术研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据量的快速增长使得如何有效地集成和处理多源异构数据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从不同的数据源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人们开始关注如何将多个数据源中的数据集成,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集。
本文将对多源异构数据集成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发展历程、现状、解决方案及未来趋势等问题。
发展历程数据集成作为信息获取和分析的关键技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引起了广泛关注。
当时主要采用的是数据仓库技术,即先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导入到一个以主题为单位的数据仓库中,然后再进行处理。
但这种方法对于数据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来说,效率较低。
随着互联网和Web技术的发展,数据源的形式更加多样,如何进行数据集成成为了一个更加重要并且复杂的问题。
2001年,美国信息技术研究机构Gartner提出了企业级级应用集成(EAI)的概念,初步解决了多个应用系统之间数据共享的问题。
不过EAI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数据格式不同、语义不一致等问题,这使得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如何解决异构数据的集成问题。
现状分析现在数据集成技术普遍采用的是基于Web的数据集成方法,常用的有Web服务、XML和Ontology等技术。
其中Web服务技术作为一种轻量级的技术,无需安装客户端即可使用,便于交互式应用程序的开发,逐渐成为了数据集成的主流技术。
Web服务数据集成的实质是将各个数据源以Web服务接口的形式暴露出来,同时根据需要执行数据转换和业务逻辑的处理。
这种方式对于异构数据集成有很大的优势,支持灵活的应用程序开发。
Ontology技术是另一种解决异构数据集成的重要技术。
通过构建或提取数据源的本体,将不同数据源之间的语义差异抽象成一致的概念,从而实现数据集成。
Ontology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数据集成的精度,同时减少对数据源结构和格式的依赖。
解决方案在多源异构数据集成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数据源复杂性、数据格式不同、数据语义不一致、数据安全性等等。
基于分布式系统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研究
基于分布式系统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研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数据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一个组织、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由于在现实中,数据常常是分散在各个系统中存储的,因此,数据融合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分布式系统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
一、异构数据融合的挑战异构数据融合是指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不同格式、不同结构、不同语义的数据进行集成和转化,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数据价值提升的过程。
异构数据融合在实践中面临着以下挑战:1. 数据源的异构性不同数据源的数据格式、数据结构、数据编码、数据精度、数据质量等方面都可能不同,需要进行兼容性处理。
2. 数据语义的异构性不同数据源可能使用不同的术语、词汇、描述方式等,导致同一实体或同一事件在不同的数据源中的表示方式不同,需要进行语义融合。
3. 数据安全性在异构数据融合过程中,难免涉及到敏感信息,需要采取安全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二、分布式系统的基础分布式系统指的是由多个自治计算机系统组成,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通信和协调的系统。
分布式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 分散性分布式系统中的计算机系统是自治的,它们可以有着不同的硬件、软件和操作系统,有着不同的性能和资源。
2. 并发性和共享性分布式系统中的计算机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并分享数据和资源,以提高效率。
3. 透明性分布式系统能够通过透明性隐藏其复杂性,用户可以像使用一台计算机一样使用分布式系统,不必关心系统的内部组成和运作。
三、分布式系统下的异构数据融合技术基于分布式系统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需要解决以下问题:1. 数据源的发现由于分布式系统中的数据源比较分散,因此需要进行数据源的发现。
数据源的发现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元数据库等手段来实现。
2. 数据源的访问通过网络进行分布式系统中数据源的访问,通常采用基于应用程序接口(API)的访问,也可以通过文件传输协议(FTP)、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方式进行访问。
异构数据在人工智能中的集成与处理
异构数据在人工智能中的集成与处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数据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的核心资源。
然而,随着数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断增加,如何有效地集成和处理异构数据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异构数据是指具有不同性质或结构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文本数据、图像数据、传感器数据等。
在人工智能应用中,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数据往往需要进行整合,以更好地支持数据驱动的决策和分析。
一方面,异构数据在人工智能中的集成和处理能力直接影响着人工智能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例如,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文本数据是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数据形式之一。
然而,由于各种文本数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实现文本数据的有效集成和处理并不容易。
不同文本数据可能具有不同的格式、语言和语法规则,导致数据集成时存在格式不统一、数据冗余等问题。
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实现文本数据的高效集成和处理,将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异构数据的集成和处理也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紧密结合的重要方面。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的数据正在呈爆炸式增长。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高效地处理和管理异构数据,挖掘出其中的有价值信息,成为了人工智能应用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异构数据的集成和处理,不仅需要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大分析能力,还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的高效处理和存储能力,实现数据的高效利用。
为了解决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和技术。
其中,数据清洗和预处理是异构数据集成和处理的关键步骤之一。
数据清洗主要是指对数据中的错误、缺失或冗余信息进行识别和处理,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在异构数据处理过程中,由于数据来源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数据中往往存在着各种错误和噪声。
通过数据清洗技术,可以有效地识别和消除这些错误和噪声,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数据集成和融合也是异构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
数据集成主要是指将来自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整合,以实现数据的统一分析和挖掘。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方法研究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方法研究随着互联网和技术的发展,我们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来自不同的来源和格式,包括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
如何融合和集成这些多源异构数据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可以为决策提供更全面、准确和可靠的信息。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的目的是将来自不同源头的数据整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数据集。
这样做可以帮助提高数据的价值和意义,并进一步支持决策和分析。
但由于数据的多样性和异构性,数据融合与集成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不同数据源的格式和架构可能是不一样的。
这导致了数据的差异性,使得数据难以直接进行对比和分析。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构建一个中间层,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映射为一个统一的数据模型。
这样可以使得数据之间具有一致的结构,进而实现数据集成和融合。
其次,数据的质量问题也是数据融合与集成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质量可能存在差异,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等。
因此,对于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和清洗非常重要。
通过清理和处理数据中的错误和冗余,可以提高数据的可信度和一致性。
此外,隐私和安全性也是数据融合与集成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过程中,可能涉及到个人隐私数据,如何保护这些数据的安全和隐私至关重要。
因此,在进行数据融合与集成时,需要采取合适的安全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与隐私不会被泄露。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的方法。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基于规则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事先定义和设计一系列规则和转换操作,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转换和融合。
例如,可以编写脚本或程序来执行数据转换和匹配操作,以实现数据的集成。
另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和模型来学习和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和模式。
通过分析和挖掘数据的特征和规律,可以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融合和集成。
例如,可以使用聚类和分类算法来识别和归类相似的数据实体,然后将它们合并成一个统一的数据集。
面向大数据的异构数据集成技术研究
面向大数据的异构数据集成技术研究数据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的数量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这些数据来自于不同的领域和来源,存在着多样化和不兼容的数据格式,给数据集成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面向大数据的异构数据集成技术,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一、异构数据集成的意义和挑战由于现代化的信息系统架构中,数据来源和数据格式的多样化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意味着数据集成是一项困难和复杂的任务。
异构数据集成所涉及的问题包括多种数据源的连接,数据格式的转换,数据冲突解决等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难度更加凸显。
异构数据集成的一个主要意义是将来自不同数据源和格式的数据进行融合和整合,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数据汇总和管理的模型。
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数据查询和分析,从而对各个领域的业务决策理论和实践生产产生有益的影响。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异构数据集成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不同数据源的数据管理、数据安全、数据质量等方面都会影响异构数据集成的成效。
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挑战,是异构数据集成研究和实践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异构数据集成的技术和方法异构数据集成的技术和方法包括数据标准化、数据转换和规范化、数据映射和转换、数据质量和容错性等方面。
本文将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异构数据集成的技术和方法:1. 数据标准化:数据标准化是基于既定规范和要求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标准化,旨在使数据源中的所有数据格式一致。
在数据标准化中,一些常用的标准化方式包括:数据标准化、数据分类和归档、数据字典等。
2. 数据转换和规范化:针对不同数据源的数据格式和结构,需要进行数据的转换和规范化。
这包括了将不同的数据转换为相同的格式,使得标准化过程可行。
3. 数据映射和转换:数据映射和转换的过程是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映射到同一个数据模型上,使得不同的数据源可以互相访问。
数据映射和转换的过程基于数据映射规则和转换方案,这些规则和方案需要根据数据源的不同特征和要求来进行制定。
同系统中异构数据库集成技术研究
同系统中异构数据库集成技术研究摘要:现代化企业通过信息共享、协同合作来实现跨越式发展,而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无疑是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
提出了一种基于CSCW的异构数据库集成管理系统,从研究Web Services技术入手设计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异构数据源中数据获取的最佳方案,通过解决转换文档格式、抽象资源服务、查询分解等问题来完成集成管理异构数据库任务,为网络环境下的用户提供安全、有效的查询结果。
关键词:异构数据库;集成技术;CSCW;协同系统0引言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指分布在不同区域的群体朝着一个目标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这期间要使用计算机或网络技术,打破了传统单纯人机交互的局面。
将数据库嵌入到计算机应用系统中是为了有效管理不同的集成技术,协同方式的推出是为了使每个群体都能借助数据库功能来完成物理独立和网络联合的工作,常见的包括DBZ和SQLServer。
完成异构数据库协同工作的任务需要充分发挥集成技术的作用,在保证数据库系统不受损害的基础上提高其协调性和契合性。
1Web Services技术为了实现Web Services技术的统一标准目标,首先要从不同群体共享数据和无缝通信工作切入,借助SOAP协议功能来调用工具和语言,Web Services架构如图1所示。
Web Services提供者会为用户提供多项选择,通过SOAP请求信息来启动调用功能,而HTTP POST会接收请求信息,继而通过Web 服务器、Web Services请求处理器来分析并处理SOAP请求,以应答的形式反馈到网络客户端。
2基于CSCW的异构数据库集成管理系统设计2.1系统结构基于CSCW的异构数据库集成管理系统由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3部分组成,数据层负责选择SOAP路由并将统一元数据封装后发送给服务注册中心,服务层起到连通上下层的作用,其中包括查询分解器和整合结果,将其反馈到应用层,使得外部用户能访问界面和查询结果。
基于本体异构数据集成方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本体异构数据集成方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数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越来越大,各种异构数据源也越来越多。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多个异构数据源进行集成,以实现全方位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传统的数据集成方法对于异构数据源的集成效果不尽如人意,导致数据质量和可用性不高。
因此,研究基于本体的异构数据集成方法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本体是一种描述知识结构和语义关系的机制,可以将不同领域、不同语言的知识进行统一化表示。
基于本体的异构数据集成方法可以将数据源的语义信息进行统一化处理,从而更加准确地描述数据的语义信息,提高数据集成的质量和效率。
本体技术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基于本体技术研究一种适用于异构数据源的数据集成方法,旨在提高数据集成的效率和质量。
本研究的关键问题包括:1. 如何对异构数据源进行语义统一化处理,建立本体模型?2. 如何使用本体模型对异构数据源进行匹配和集成?3. 如何对比不同的集成方法,并分析其优劣?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1. 异构数据源的语义统一化处理及本体模型的建立通过对异构数据源的语义信息进行整合和统一化处理,最终建立一个统一的本体模型,以方便后续的数据集成。
2. 基于本体的异构数据源匹配和集成方法研究通过使用本体模型对不同数据源进行匹配和集成,对比不同的集成方法,分析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案。
3. 实验验证和性能分析基于实际数据源,在多个场景下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
四、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本体的异构数据集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预期取得如下成果:1. 建立一种基于本体的异构数据集成方法,提高数据集成的效率和质量。
2. 针对现有方法的不足,提出适用于异构数据源的数据集成改进方案。
3. 实验验证和性能分析,证明所提出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和可行性。
基于时空数据的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算法研究
基于时空数据的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算法研究摘要:随着时空数据的快速增长和多样化应用的需求,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基于时空数据的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算法的研究进展。
首先,我们将阐述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的概念和意义,并介绍时空数据的特点和挑战。
然后,我们将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和算法。
最后,我们将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潜在的应用。
关键词: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时空数据、算法、挑战、应用第一章引言1.1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以及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时空数据快速增长并呈现出多样化的应用需求。
时空数据包括了地理空间信息和时间信息,能够用于分析、预测和决策等多个方面。
然而,时空数据的异构性(如数据类型、格式、精度等的差异)给数据融合与集成带来了挑战。
1.2时空数据的特点和挑战时空数据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时空数据具有多源性,包括了传感器数据、社交媒体数据、遥感数据等。
不同数据源之间存在差异,例如传感器数据采样频率高、遥感数据分辨率高等。
其次,时空数据具有大容量和高维度的特点,需要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
再次,时空数据具有动态性和时序性,需要考虑数据的时变特性。
最后,时空数据还具有不确定性,包括了数据质量、不完整性、噪声等。
第二章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算法2.1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的概念和定义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是指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异构数据进行组合和整合,形成一个一致的数据集。
融合与集成的目标是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准确性和影响力。
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算法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数据匹配、数据融合、数据集成等步骤。
2.2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算法的分类和评估指标根据不同的数据源和数据类型,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算法可以分为静态数据融合和动态数据融合。
静态数据融合主要应用于空间数据的融合,动态数据融合主要应用于时序数据的融合。
对于静态数据融合,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数据一致性、数据完整性、数据精度等。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研究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研究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海量异构数据的挑战。
异构数据泛指不同来源、类型、格式、语义、结构和质量的数据,如文本、图像、视频、传感器数据、社交媒体数据等。
这些数据分布在不同的系统、应用程序、平台和网络中,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存在着互操作性、异构性、不确定性和不可信性等问题,给数据的融合和处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为了解决多源异构数据的难题,多源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应运而生。
该技术旨在利用多个数据源的信息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整合成一个更有价值、更完整、更一致的信息资源,从而支持更高效、更精确的决策、分析和预测。
本文就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和总结,以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和应用该技术。
一、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1.数据清洗和集成数据清洗和集成是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第一环节。
由于多源数据的来源不同、格式不同和语义不同,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
同时需要将数据进行集成,建立数据的元数据和语义映射,以便实现跨源查询和分析。
2.数据挖掘和识别数据挖掘和识别是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核心环节。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如关联规则、聚类、分类等。
通过数据识别技术,可以识别出数据中的重要特征和模式,如时间序列、空间信息、社交关系等。
3.知识图谱和本体建模知识图谱和本体建模是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重要手段。
知识图谱是一种描述实体、关系和属性的图形模型,可以用来表示多个数据源之间的关系和语义信息。
而本体是一种描述概念、实体和属性的语义模型,可以用来定义多个数据源之间的信息交互和知识共享。
二、多源异构数据处理技术1.数据分析和预测数据分析和预测是多源异构数据处理的核心技术。
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快速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如异常检测、数据可视化、模型评估等。
通过数据预测技术,可以利用已有数据来预测未来的趋势和结果,如时间序列预测、分类预测、回归预测等。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算法研究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算法研究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算法是数据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随着数据的快速增长和多样化,如何有效地融合和集成不同类型的数据成为了一个挑战。
本文将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探讨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算法的研究。
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生活中产生的数据呈现出多样化和异构化的特点。
不同类型的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文本、图像、音频等,它们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表示方式。
如何将这些异构数据进行融合与集成,可以更好地挖掘出其中潜在的信息和知识。
二、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算法概述1. 异构数据融合异构数据融合是指将来自不同源头或具有不同表示方式的多个异质数据库中相互关联或互补信息进行整合。
常见方法包括基于元模型方法、基于图模型方法等。
2. 异构数据集成异质数据库中可能存在重复或冗余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往往是以不同形式存在于不同数据库中。
异构数据集成的目标是将这些异构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合并和整合,以便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
常见方法包括基于模式匹配方法、基于本体匹配方法等。
三、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算法时间序列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序列,它可以描述随时间变化的现象。
在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算法中,基于时间序列分析可以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1. 异构数据融合算法在将不同类型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融合时,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作用。
常见方法包括基于相似度匹配、基于时空关联等。
2. 异构数据集成算法在将不同类型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集成时,需要考虑它们之间存在差异性和互补性。
常见方法包括基于加权平均、基于特征提取等。
四、实验与结果分析为了验证提出的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算法,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多个不同类型的时间序列数据,并对其进行了预处理和特征提取。
然后使用我们提出的算法对这些处理后的时间序列进行融合和集成。
最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多源异构数据集成与分析技术研究
多源异构数据集成与分析技术研究随着数据的快速增长和从多源获取数据的需求增加,多源异构数据的集成与分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多源数据指的是从不同的数据源中获取的数据,异构数据指的是具有不同的格式、结构和语义的数据。
多源异构数据的集成与分析技术涉及到数据的整合、匹配、转换和分析等过程。
多源异构数据的集成是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汇集到一起,建立一个整体的数据集。
数据源可以包括传感器、数据仓库、云存储等。
数据集成的关键是解决不同数据源之间的异构性问题,包括数据格式、结构和语义的不同。
数据格式的不同可以通过数据转换和规范化来解决;数据结构的不同可以通过数据结构映射和模式匹配来解决;数据语义的不同可以通过语义建模和语义对齐来解决。
此外,还需要考虑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等问题,确保集成的数据是准确可靠的。
多源异构数据的分析是对集成后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数据分析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挖掘、数据建模和数据可视化等过程。
数据清洗是清除噪声、异常值和缺失值等,保证数据的质量;数据挖掘是从数据中发现隐藏的模式、关联规则和异常等,提取知识和信息;数据建模是利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等方法,构建模型来预测和决策;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可视化为图形和图表,帮助用户理解和分析数据。
多源异构数据集成与分析技术面临着挑战和困难。
首先,不同数据源之间的异构性使得数据集成和分析变得复杂和困难;其次,大规模的数据集成和分析需要高效的算法和技术支持;再次,隐私和安全问题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保护个人和机构的数据隐私和安全至关重要;最后,数据质量和一致性问题需要重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解决这些挑战和困难,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
例如,数据转换和映射技术可以将不同格式和结构的数据转换成统一的格式和结构;语义建模和对齐技术可以将不同语义的数据进行统一的表示和对齐;数据清洗和质量评估技术可以清除噪声和异常值,提高数据的质量。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技术研究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技术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收集和生成的数据呈指数级增长。
这些数据来自不同的来源、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结构。
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多源异构数据,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技术的研究现状、挑战和应用。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技术旨在整合和统一多源异构数据,使之成为一个一致且可用的数据资源。
这种技术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来自不同源头的数据,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以及如何处理不同结构的数据。
现有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技术主要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匹配与映射、数据清洗与修复、数据融合与集成等。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异构数据的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数据冲突等问题。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技术的研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数据的多样性使得数据的融合与集成变得更加困难。
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数据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转换和整合。
其次,数据的质量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由于数据的来源不确定性,数据可能存在错误、缺失、不一致等问题,需要通过数据清洗和修复技术进行处理。
此外,数据的隐私与安全问题也需要重视。
在数据融合与集成的过程中,需要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的安全。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技术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医疗领域,不同医疗机构的数据可以通过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技术进行整合,用于进行患者健康情况的分析和预测。
在金融领域,多源异构数据可以用于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
在交通领域,多源异构数据可以用于交通流量的预测和交通拥堵的控制。
在社交媒体领域,多源异构数据可以用于用户兴趣和行为分析。
在智能城市领域,多源异构数据可以用于城市规划和资源优化。
为了进一步推动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技术的发展,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首先,需要研究更加高效的数据融合和集成算法,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需要研究更加可靠的数据清洗和修复技术,以处理数据的错误和不一致性。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算法研究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算法研究一、引言时间序列分析是研究一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经济学、气象学和社会学等。
对于特定的问题,通过数据融合与集成可以提高预测和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讨论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异构数据融合与集成算法的研究。
二、数据融合方法1. 异构数据异构数据是指来自不同源头、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数据。
对于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异构数据,常见的有传感器数据、网络数据和社交媒体数据等。
融合这些异构数据可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2. 数据预处理在进行数据融合之前,需要对异构数据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转化为相同的表示方式,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融合。
常见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包括缺失值处理、数据补全和数据标准化等。
3. 融合方法数据融合是将来自不同源头的数据合并为一个整体,并提取其中的有用信息。
常用的数据融合方法包括模型融合和特征融合。
模型融合是利用多个模型对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然后将不同模型的结果进行组合。
常见的模型融合方法有投票法、加权平均法和Stacking法等。
特征融合是将不同特征进行组合或转换,生成新的特征。
常见的特征融合方法有特征选择、主成分分析和特征加权等。
三、集成算法集成算法是通过组合多个模型或方法,以达到更好性能的目的。
对于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异构数据,常用的集成算法有Bagging、Boosting和Stacking等。
1. BaggingBagging是基于自助重采样的集成算法,通过对训练数据进行有放回的重采样,得到多个独立的训练集,然后利用这些训练集训练多个基学习器,最后将基学习器的结果进行组合。
Bagging能够降低模型的方差,提高模型的稳定性和泛化能力。
2. BoostingBoosting是一种迭代的集成算法,它通过调整样本的权重,使得前一轮被错误分类的样本在下一轮中得到更多的关注。
Boosting算法能够通过弱分类器的组合生成强分类器,提高模型的准确性。
多源异构大数据集成处理技术的研究
多源异构大数据集成处理技术的研究引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和个人需要处理不同来源和不同类型的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分布在多个不同的数据源中,并且具有不同的数据格式、结构和语义。
因此,如何高效地集成和处理这些多源异构大数据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挑战。
本文将探讨多源异构大数据集成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多源异构大数据集成处理技术概述多源异构大数据集成处理技术旨在将来自不同源头的数据进行有效地集成和处理,以便进行更深入的数据分析和应用开发。
这种技术需要解决以下挑战:1.数据源的异构性:不同数据源可能使用不同的数据格式、结构和语义,需要进行数据转换和映射。
2.数据质量的保证: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质量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和修复。
3.数据规模的处理:多源异构大数据往往具有庞大的数据量,需要使用高效的处理算法和技术来提高处理速度和效率。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多源异构大数据集成处理技术。
数据关联和匹配技术在多源异构大数据集成处理中,数据关联和匹配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数据关联的目的是将来自不同源头但具有相似语义的数据进行关联,以便进行更深入的数据分析。
数据匹配的目的是找到来自不同源头但具有相同语义的数据,以便进行一致性验证和冲突解决。
数据关联和匹配的技术包括传统的基于规则和知识的方法,如基于规则的相似性匹配、基于本体的数据关联等,以及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方法,如基于神经网络的数据匹配、基于特征学习的数据关联等。
这些技术旨在根据数据的特征和上下文信息,自动地进行数据关联和匹配。
数据转换和映射技术在多源异构大数据集成过程中,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往往存在格式和结构上的差异,需要进行数据转换和映射。
数据转换的目的是将一个数据源的数据转换成另一个数据源的数据格式,以便进行后续处理和分析。
数据映射的目的是根据数据的语义和上下文关系,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映射到相应的语义模型中。
数据转换和映射的技术包括基于规则和模式的转换和映射,如XSLT、XPath等,以及基于统计和机器学习的转换和映射,如基于最大熵和条件随机场的数据转换和映射等。
面向多源异构数据的知识融合技术研究
面向多源异构数据的知识融合技术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面对着越来越多的数据源和数据类型。
如何有效地将这些数据整合起来,形成综合的知识库,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这就是所谓的“面向多源异构数据的知识融合技术”。
一、多源异构数据的挑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数据来源十分丰富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内部的各种系统、社交媒体、新闻网站、论坛等。
这些数据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难以简单地进行比较和融合。
表格数据和文本数据、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差异。
同样,不同的数据源可能会存在着命名规则、单位等方面的差异,如何重构这些数据,形成统一格式的知识库,成为了多源异构数据技术的挑战。
二、数据融合的技术思路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需要借助各种数据融合的技术手段,将这些数据进行融合,提取其特征和规律,真正实现知识的重构。
一般来说,数据融合的过程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1.数据清洗对于数据清洗,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去除数据中的噪音和异常。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统计分析方法或是数据挖掘技术,找出数据中的异常值和错误值,尽可能地将数据清理干净。
这样的预处理过程对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建模非常关键。
2.数据集成数据集成包括了多个方面,如如何对不同的数据源进行分类、如何进行归一化操作、如何处理存在缺失数据的情况等。
在数据集成的过程中,常自使用基于XML、JSON等格式的数据,对不同的数据进行统一化操作。
3.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是将不同的数据源中的数据结构进行转化,形成标准的数据格式。
对于不同的数据类型,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转换,如将文本数据转换为表格数据,将时间序列数据转换为矩阵数据等。
4.数据关联在数据关联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不同的数据源中相关的数据进行匹配,形成关联规则。
这个过程中,常常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不同数据之间的相似性和关联性,得到相关关系和规律。
三、数据融合的应用场景面向多源异构数据的知识融合技术,其应用场景也十分广泛。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研究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形式的数据大量涌现,这些数据源丰富多样,大小不一,格式也各异。
而这些数据不仅来自互联网,还来自各种传感器、设备和软件,这些数据被称为多源异构数据。
而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就是将这些数据整合在一起,供人们使用。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的重要性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是现今最热门的技术之一,其重要性在于:1.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多源异构数据一般都是分散的,数据之间存在很多相互矛盾、重复、不完整的问题,融合数据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增加数据的可用性。
2.数据的一体化。
多源异构数据在以前通常是独立存在的,不方便使用,通过数据融合之后,可以将多个数据源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数据集,方便数据分析和运用。
3.业务的智能化。
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不仅能够为决策提供依据,而且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使业务自动化、智能化,更加高效、准确。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的难点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面临着以下几个难点:1.数据的信任。
不同的数据源来自不同的机构或个人,数据的来源性、可信度是很难确定的,这就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标识和验证。
2.数据的标准化。
不同的数据源格式不同,数据之间存在很多差异,而这些差异会对融合后的数据分析产生影响,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便统一格式。
3.数据的效率。
数据的融合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一个系统中融合的数据量很大,如何较高效地完成融合,是数据融合技术研究中的难点之一。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介绍几个领域的应用:1.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中需要对车辆、行人等进行实时的监测和识别,需要对不同的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以获得更准确的监测结果。
2.环保方面。
环保部门需要对空气质量、水质等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需要对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融合,以便更全面、准确地分析。
3.医疗领域。
多源异构数据的实时集成技术研究
多源异构数据的实时集成技术研究随着数据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企业开始意识到数据管理的重要性,一些新的技术工具不断涌现,尤其是数据集成技术,可以帮助组织轻松地整合从不同数据源获取的数据。
对于多源异构数据,实时集成技术已经成为了解决方案之一。
什么是多源异构数据?多源异构数据是指来自多个数据源并且数据源类型不同的数据,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不同的数据库、软件系统、传感器、API等各种数据源。
由于多源异构数据的特殊性,要实现数据集成需要一些复杂的数据整合技术。
传统的数据集成技术,如手动ETL(抽取、转换、加载),对于大规模的多源异构数据集成不太适用,因为它们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人力。
实时集成技术是怎么做到的?实时数据集成技术是一种新的数据集成技术,它使组织能够在数据源中实时引入信息,将这些数据整合为一个清晰的视图。
这使得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其大量分散的数据。
如果企业要赶上就-in-time的市场,例如交易、监控数据等,那么实时数据集成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实时数据集成遵循以下三个步骤:1. 数据抽取首先,数据的抽取是实时数据集成的第一步。
它需要从各种数据源中收集数据,并存储在一个中央位置中,以供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数据抽取通常包括抽取与预处理,以及转换和流数据的压缩。
2. 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是实时数据集成的第二步。
在这个步骤中,数据将进行规范化、加工和变换。
数据转换的过程可以帮助标准化不同的数据源,使之能够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分析和处理。
另外,它还可以使数据更加易于理解和操作。
3. 实时数据存储实时数据存储是实时数据集成中最后一步。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将处理好的数据实时地存储在一个访问点中。
企业可以随时到这个访问点中获取数据,并对故障进行恢复操作。
实时数据存储通常是在内存或硬盘上进行的。
实时数据集成技术的优势实时集成技术的实时性是其最大的优势。
给定一个大型企业,在传统的数据集成环境中,数据准备过程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时间,这将导致企业决策变得迟钝和不准确。
异构信息系统的集成与管理研究
异构信息系统的集成与管理研究一、异构信息系统的概念异构信息系统是指由不同技术、开发团队、不同供应商开发的、运行于不同的设备、应用程序和平台之上的软件系统。
这些系统通常由不同的开发语言、编程接口、消息协议和数据格式等技术实现。
异构信息系统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现代的信息化环境中,不同的业务部门、不同的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会选择不同的软件技术和平台来完成他们的业务需求,而这些软件系统之间需要进行数据的共享和交互。
因此,异构信息系统的集成与管理成为了信息技术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异构信息系统的集成与管理技术异构信息系统的集成与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 数据集成技术数据集成技术是异构信息系统集成的核心技术,它包括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ETL)技术、数据映射和转换技术、数据同步和复制技术等。
数据集成技术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将不同系统的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数据仓库或数据湖中,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2. 业务集成技术业务集成技术是在数据集成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主要用于实现业务流程的交互和协同,包括业务过程建模、业务规则管理、消息中间件和服务总线等技术。
业务集成技术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业务流程的快速响应和调整,提高业务效率和降低成本。
3. 安全性与可用性技术由于异构信息系统的特殊性,其集成和管理必然面临着更高的安全性和可用性的挑战。
因此,安全性和可用性技术被视为异构信息系统集成中的重要方面。
这包括身份验证和授权、数据加密、网络和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设计等。
4. 集成平台技术集成平台技术是用于实现异构信息系统集成的软件平台,其主要作用是提供一种通用的、标准化、可扩展、可配置的集成解决方案,使不同的系统可以愉快地交互。
集成平台技术的主要特点包括易于使用、简化集成操作、提高开发工作效率、实现一致的质量标准等。
5. 监控和管理技术监控和管理技术是针对异构信息系统集成和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的的技术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A1系统的异构数据源集成技术研究
作者:陈浩歌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年第20期
[摘要] 中石油实施的勘探开发技术数据管理系统(A1),实现了油田数据的统一管理,石油企业体系庞大,涉及的数据种类繁多,不同的数据采用不同的软件系统进行管理,因此如何保证系统间的数据访问,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以A1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异构环境中实现数据共享为目标,加快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流通,从而有效的利用资源,实现数据的共享和集成。
针对A1涉及的软件产品,介绍了研究思路、方法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以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A1系统;异构数据;集成
[中图分类号] TP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0- 0074- 02
0 引言
石油行业在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中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数据管理系统(A1)等统建项目的成功建设及推广,形成了地震、测井、勘探开发综合数据管理与服务的技术体系,建成了规模宏大的数据资产库,全面地为油田科研院所、采油厂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数据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然而,随着勘探开发主营业务对数据服务执行效率要求的不断提高,A1系统的一些功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当前的A1系统数据管理与应用架构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多平台的数据服务模式需要改进。
在A1系统中,测井数据存储在Recall系统中,地震处理、解释成果数据存储在PetroBank和OpenWorks系统中,其它结构化数据存储在EPDM系统中。
多源异构的数据管理环境,导致各系统的数据服务服务平台独立部署,不同数据不同平台给研究人员的数据访问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在A1主库到研究人员工作库之间数据传输,均需经历“下载-整理-上传-加载”的应用过程,没有数据主库到项目环境数据加载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专业人员的工作效率。
1 大庆油田A1系统集成技术路线总体设计
针对上述问题,大庆油田制定了基于A1系统的异构数据源集成技术路线(图1)。
该路线分为3个层次:
(1)数据管理层。
在数据管理层,通过对Recall、PetroBank、OpenWorks、MLDBS等A1相关系统底层数据模型及数据管理机制的剖析,扩充并完善EPDM相关数据模型,将地
震、测井等大块数据索引信息加载至EPDM中,从而实现以EPDM为核心的大块数据与结构化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2)数据综合服务层。
数据综合服务层的技术路线可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开发主库大块数据访问适配器,通过对底层各大块数据管理系统数据访问机制的剖析,开发基于EPDM 的各类大块数据的查询、展示及下载功能,并通过Web服务对上述功能进行封装以实现任意平台对主库大块数据的访问,为实现A1系统数据的单一界面访问功能提供大块数据保障;其次,开发用户中间成果数据访问适配器。
通过对研究人员常用软件或平台数据管理及访问机制的剖析,开发用户中间成果数据的实时访问功能,并通过Web服务的方式对上述功能予以封装以实现任意平台对用户中间成果数据的实时访问;最后,开发面向区域的数据综合服务模块。
通过区域研究环境数据模型的建立,利用Oracle的空间运算功能,调用相关数据访问适配器,实现对研究人员项目开展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支持。
(3)数据应用层。
在数据应用层,通过对当前主流应用软件或平台数据加载机制的剖析,开发各类数据的快速加载Web服务,打通主库与工作库之间、工作库与工作库之间的数据通路,实现数据的无缝传输。
2 大庆油田A1系统集成技术路线实现
在上述技术路线中,主要技术难点包括:(1) A1系统大块数据管理系统底层数据模型及管理机制分析及EPDM相关数据模型扩充与完善;(2)主库大块数据访问适配器开发;(3)用户中间成果数据访问适配器开发;(4)常用数据无缝传输模块开发。
下面本文主要针对主库大块数据访问适配器开发展开论述。
A1主库的大块数据管理系统主要包括Recall与PetroBank,分别用于常规测井数据、地震处理成果数据的管理。
上述数据管理系统的建立提升了A1系统的数据管理能力,但多源异构的数据管理架构也带来了数据访问及综合检索的不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立A1主库数据的单一访问界面,需要开发具有平台无关性的主库数据访问适配器。
以PetroBank地震处理成果数据访问适配器为例
地震处理成果数据访问适配器应具有数据查询、展示及下载三部分功能。
对于数据查询功能,在集成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对EPDM的访问即可完成地震数据查询功能的开发;对于数据展示功能,可通过读取PetroBank所存储的Segy数据,开发数据回放模块实现,也可通过读取PetroBank数据加载过程中所产生的Image图片实现。
对于第一种方案,优点是数据回放灵活,缺点是效率过低;第二种方案的优点是效率高,缺点是灵活性较差。
考虑到数据服务效率的因素,笔者建议采用方案二,通过读取PetroBank底层索引表,获取目标测线图片存储位置,并开发相应服务实现图片回放,实现过程简单。
地震处理成果数据访问适配器的核心及难点在于数据下载功能的实现。
出于充分利用PetroBank相关功能及数据质量、数据下载效率等因素的考虑,笔者选择通过模拟PetroBank数据下载订单,调用相应下载模块实现地震处理成果数据的技术路线。
该技术路线的实现需解决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是下载模块环境变量设置,第二项技术难点是地震处理成果数据下载订单的模拟。
模拟地震处理成果数据下载订单的关键在于理清PetroBank订单数据模型。
通过分析地震数据订单下载前后PetroBank底层数据库记录数的变化,确定了订单涉及的11张数据表,并进一步通过单线下载、多线下载、不同类型数据体下载等实验,最终确定了PetroBank订单数据模型,并完成相关SQL脚本编写工作。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笔者开发了地震处理成果数据下载脚本并利用Java实现了功能的封装及Web服务发布,并在Java、Dephi、C#多个环境中实现了调用,效率及性能良好。
3 结语
基于A1系统的异构数据源集成技术的研究,打破A1系统EPDM主库、测井主库、地震处理成果库、地震解释成果库之间的数据壁垒,解决A1主库数据多平台访问的问题,打通主库与工作库之间的数据通路,从而有效的减少“信息孤岛”的存在,真正的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共享应用,形成数据管理与数据应用的良性循环。
主要参考文献
[1] 郭志勇. 基于模型驱动的异构数据集成平台研究与实现[D]. 长春:吉林大学,2008.
[2] 姚崇东. 基于XML的多源异构数据集成的实现方法研究[D]. 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3] 张江龙. 异构数据源集成技术研究[D]. 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07.
[4] 高凯,林传彬,冯宗凡. 信息化建设中异构数据体的整合与集成模式[J]. 吐哈油气,20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