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维尔对卢梭自然状态学说的影响
卢梭自然论
卢梭自然论
摘要:
1.卢梭的自然论思想概述
2.卢梭自然论的主要内容
3.卢梭自然论的影响和启示
正文:
卢梭是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
其中,他的自然论思想是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卢梭的自然论思想强调自然状态的优越性,认为人类应该回归自然,摒弃社会和文化的束缚。
他主张,人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平等和善良的,而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却使人类丧失了这些品质。
他将这种丧失归咎于社会和文化,主张通过回归自然,恢复人的自由和平等。
卢梭的自然论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卢梭认为,自然状态是最好的状态,人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和平等的。
他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下,没有人类的社会和文化,只有自然法,即自然界生物间的共存法则。
人在这种状态下是自由和平等的,没有压迫和剥削。
其次,卢梭强调,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是社会和文化使人变得邪恶。
他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下是善良的,是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使人变得贪婪、自私和邪恶。
最后,卢梭认为,回归自然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方法。
他主张,要解决社会的不公和邪恶,就要回归自然,摒弃社会和文化的束缚,恢复人的自由和
平等。
卢梭的自然论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思想启示人们,应该重视自然状态的价值,认识到社会和文化的束缚,追求自由和平等。
同时,他的思想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过于理想化地看待自然状态,忽视了社会和文化的积极作用。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让-雅克·卢梭,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他的自然教育理论,从儿童的天性出发,强调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顺应其天性,让其自由发展。
本文将详细评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并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人。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其天性,顺应其自然发展。
同时,他主张教育应该包括知识、技能和道德等多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儿童全面的人格。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他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自然发展。
这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的理论为现代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不仅具有理论创新性,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
他的教育思想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向和方法。
例如,他主张教育应该包括知识、技能和道德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为现代教育的全面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然而,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他过于强调儿童的天性和自然发展,忽视了社会环境和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他的教育思想过于理想化,难以在现实中完全实现。
例如,他主张儿童应该通过实践来学习,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很难为儿童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思想为现代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其局限性,不能盲目地将其理论应用于现实教育中。
我们应该在理解和尊重其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以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卢梭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的自然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我国小学德育中,自然教育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卢梭认为,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天性,以儿童为中心,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自由发展。
论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论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及其意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受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及其哲学观的影响,所以了解这些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必须首先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们的教育理念。
一.时代背景:卢梭生于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当时人们的思想被牢牢的禁锢在封建礼教之下,人们无丝毫的自由可言,封建制度严重压制着人的天性,所以,卢梭崇尚人性自由的教育思想对当时的封建制度是一个很大的抨击,被称为18世纪启蒙运动的卓越代表之一。
二.“自然教育思想”的思想卢梭崇尚“归于自然”的思想,其理论依据源于他的天性哲学(自然哲学观),他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教育应顺应人的天性发展。
”它的主要理论有:“归于自然”的教育。
自然是最好的教师。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
"因此,卢梭反对那种不顾儿童的特点,干涉并限制儿童自由发展,违背儿童天性的传统的古典教育,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卢梭的“自然人”概念。
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
这种"自然人",从小就被训练尽可能地自食其力,既没有永远求助于人的习惯,也没有向人夸耀的习惯;能够对事物进行观察、判断、独立的思考和分析;从小就以自然为师获得许多经验,而不以人为师;身体和头脑同时都得到锻炼,不仅身体健壮,而且头脑聪明,富有见识。
这种"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是能够尽到社会职责的社会成员,而不是回到原始社会的没有文化的人,也不是脱离现实的野蛮人。
教育阶段论。
从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和教育要培养“自然人”的目的出发,卢梭强调指出,教育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征,根据年龄的阶段分期,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育是不同的。
卢梭自然论
卢梭自然论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是(18(世纪法国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他的自然论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部分之一。
以下是对卢梭自然论的一个简要总结:
1.(自然状态:卢梭认为人类最初处于一种自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不受社会和文明的约束,过着简朴、自由的生活。
2.(自然的善:卢梭认为自然是善良和美好的,人类的本性也是善良的。
他相信人在自然状态下是纯洁、无私和善良的,但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却导致了人性的堕落。
3.(自然教育:基于对自然状态和自然的善的理解,卢梭提出了自然教育的理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遵循自然的原则,让儿童在自然环境中自由地发展,培养他们的天性和品德。
4.(社会契约:卢梭认为自然状态下的人们虽然自由,但也面临着各种危险和不便。
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安全,人们通过签订社会契约建立了社会和政府。
这个契约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政府的权力和责任。
5.(回归自然:卢梭认为现代社会的问题源于人类背离了自然,因此他主张回归自然,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他倡导简朴的生活方式,反对过度的物质欲望和奢华。
卢梭的自然论强调了自然、人性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对现代思想和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怜悯是人的天性》课文原文阅读
《怜悯是人的天性》课文原文阅读《怜悯是人的天性》卢梭当初,在自然状态中的人似乎彼此间没有任何道义上的联系,也没有什么大家公认的义务,因此,他们既不能被看作是好人,也不能被看作是恶人;他们既无邪恶之心,也无为善的美德,只有从生理意义上来理解这两个词,我们才可以把对保护自己的生存有害的品质称为邪恶,把对保护自己的生存有益的品质称为美德,而且,在后一种情况下,我们还应当把最不反抗天性的冲动的人称为最有美德的人。
不过,只要我们不抛开这几个词的通常的意思,我们就最好是不要匆忙下结论,并捐弃我们的偏见,用天平来衡量一下:在文明人中是不是美德多于邪恶?他们的美德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是不是比他们的邪恶给他们带来的害处多?在他们已经知道他们应当互相为善以后,他们的知识的进步是否足够弥补他们互相造成的伤害?最后,从总的方面来衡量,让我们评判一下:是处在既不担心别人对自己作恶,也不希望别人对自己为善的境地更幸福,还是处于全面依附的地位,全盘接受那些对他们不负有任何义务的人的指挥更幸福?我们尤其不可像霍布斯那样,因为人没有任何善的观念,便认为人天生是恶人;因为人不知道什么是美德,便认为人是邪恶的;人从来不对他的同类效劳,因为他认为他对他们没有任何义务;人自认为他有取得自己所需之物的权利,因此便以为他自己是整个宇宙的唯一的主人。
诚然,霍布斯看出了现今的人们对自然的权利所作的种种解释的缺点,然而从他自己所作的解释中得出的结论就可看出,他的解释的着眼点也是错误的。
既然这位作者是根据他自己提出的原则进行推理的,他的论点就应该这样来表述:我们在自然状态中对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的关心,是丝毫不妨碍他人对保护他自己的生存的关心的,因此这个状态是有利于和平的,是适合于人类的。
然而他在书中所说的话却恰恰相反,因为他把为了满足许许多多欲望而产生的需要,与野蛮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而产生的需要混为一谈了;其实,这些欲望乃是社会造成的,而且,正因为人的欲望丛生,才使法律成为必需的东西。
试论卢梭的三种自然状态与两种社会契约
试论卢梭的三种自然状态与两种社会契约【摘要】卢梭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提出了三种自然状态和两种社会契约的理论。
他认为人类的原始状态是自由的、平等的,随后逐渐进入了私有财产和社会不平等的阶段。
第一种自然状态是物质丰富的、自给自足的,人们和善而独立。
第二种自然状态是财产私有化引起的贫富分化,带来了利己主义和社会不公。
第三种自然状态是政治统治下的社会,人们为了生存和权力相互依附。
卢梭提出了两种社会契约理论,一是财产共享的社会契约,二是民主政治的社会契约。
通过对卢梭的理论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社会契约的重要性。
这些理论对当今社会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展望。
【关键词】卢梭、自然状态、社会契约、背景介绍、研究目的、意义和价值、第一种自然状态、第二种自然状态、第三种自然状态、总结归纳、启示与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他的一系列作品对法国革命及后世的政治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他最著名的著作之一,其中对人类社会起源和政治组织方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三种自然状态和两种社会契约的理论。
为了更好地理解卢梭的思想,我们有必要对他的基本观念和理论进行深入探讨。
卢梭的思想背景受到当时法国社会政治状况的影响。
18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贵族统治的腐败以及普通民众的痛苦和贫困状况,使得人们对传统社会组织和政府的合法性产生了怀疑。
卢梭通过对人类起源和社会组织的理论探讨,试图为当时法国社会的现实问题找到解决之道。
他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具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而社会契约是人们为了维护这些权利而设立的一种政治组织形式。
卢梭的理论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当代政治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通过深入研究卢梭的三种自然状态和两种社会契约的理论,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政治哲学观点,还可以为当代社会政治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影响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影响沙苗苗1,肖雪莲2(1.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重庆教育学院中文系,重庆400067)摘要: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归于自然”,以儿童为本位,主张教育应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培养自然人。
他的这一教育思想影响到了后来的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杜威等一大批教育家。
直到今天,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认识和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发展观仍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发展;影响中图分类号:G40-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32(2007)11-0088-03收稿日期:2006-12-18作者简介:沙苗苗(1982—),女,河南许昌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肖雪莲(1979—),女,四川成都人,重庆教育学院中文系教师。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Nanya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第6卷第11期2007年11月Vol.6No.11Nov.2007卢梭(Rousseau,1712 ̄1778)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启蒙运动最富民主倾向的代表人物。
他在1776年所著的《社会契约论》对于当时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于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和1793年的宪法,都产生了直接影响。
同年所著的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他高唱自由,鼓舞人们从封建专制的奴役和压迫下解放出来,从教会的权威下解放出来,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影响到了后来的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杜威等一大批教育家,对当前我国认识和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发展观也有启示意义。
一、卢梭提出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时代背景卢梭所生活的18世纪的法国,由第一等级僧侣和第二等级贵族构成的封建统治阶级腐朽没落,穷凶极恶地压榨农民,并想方设法侵吞资产阶级的财富。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学科代码:030404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系别:教育历政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年级: 2010 级学号:102006010105学生姓名:张洪指导教师:杨芳(教授)完成时间: 201 年月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题为《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注释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
与本研究成果相关的所有人所做出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生签名:年月日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许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即: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毕业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许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可以将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设计)。
学生签名: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摘要:自古以来,人性论一向是中外哲学家们探讨和争论的话题,无论是性善论者抑或是性恶论者,他们都从自己的立场对人性论作出了表达和研究。
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卢梭也对人性论作了深刻研究,且取得了巨大成就。
作为西方教育史上人性论和教育理论的代表,卢梭关于自然、自然人及自然教育的论述,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然规律,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和尊重这些规律而不能与其对抗。
本文主要从卢梭的自然主义人性论思想和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等方面入手,对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及其思想内涵进行分析论述,并对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分别进行评述。
关键词:卢梭;自然主义;教育;人性观English SubjectABSTRACT:Since the ancient times, th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has always been a Chinese and foreign philosophers to discuss and debate topics, whether sexual theorists of good or evil, they are all from his position made expression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Famous 18th century French enlightenment thinker, philosopher and educator of Rousseau also made a deep study on th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and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western theory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theory of education on educational history, Rousseau about nature, the natural person and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illustrates a profound truth: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has its nature, education should conform to the nature of children, and respect the rules and not to fight.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Rousseau's naturalistic theory of human nature thought and naturalistic education thought and other aspects, to Rousseau's naturalistic education though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background and its connotation and its positive significance and limitations were reviewed.Key words:Rousseau; Naturalism; Education; Human nature目录引言 (1)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 (1)(一)十八世纪法国的社会现状 (1)(二)卢梭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二、以“性善论”为基础的自然主义人性观 (2)(一)人人秉赋善良的天性 (3)(二)良心的价值高于理性 (3)三、以人为本的自然主义教育观 (4)(一)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 (4)(二)适应“儿童天性”的教育方法 (5)1、教育要适应儿童的个性发展 (5)2、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 (6)(三)“回归自然”的教育理念 (7)四、简评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7)(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积极意义 (8)1、对当时社会的意义 (8)2、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8)(二)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局限性 (8)结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引言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18世纪被称为是一个“革命时代”、“启蒙时代”、“理性时代”。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B>(总题数:32,分数:64.00)1.主张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生活作准备”、反对英国古典主义教育传统的教育家是( )。
(2011年)(分数:2.00)A.培根B.洛克C.斯宾塞√D.赫胥黎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斯宾塞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斯宾塞是反对当时英国学校古典主义教育、提倡科学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教育预备说”“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等著名论断,对近代各国实科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他呼吁,教育应从古典主义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适应生活、生产的需要。
因此,本题选C。
2.近代法国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确立的标志是拿破仑第一帝国时期设立的( )。
(2011年)(分数:2.00)A.帝国大学√B.教育部C.大学区D.索邦大学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法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熟悉程度。
法国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确立于拿破仑执政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
为了牢牢掌握教育管理大权,拿破仑颁布了《关于创办帝国大学以及这个教育团体全体成员的专门职责的法令》(1806年)以及《关于帝国大学条例的政令》(1808年)。
帝国大学的设立标志着近代法国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
3.17—18世纪英国的公学采用寄宿制,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
这种“公学”的含义是( )。
(2012年)(分数:2.00)A.公立学校B.公共机构管理的学校C.由政府或地方使用公共税收开办的学校D.为培养公职人员而由公众团体资助兴办的学校√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17—18世纪英国教育概况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17—18世纪英国的公学是相对于私人延聘家庭教师的教学而言的,强调这种学校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其教学目的是培养一般公职人员。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发展及其影响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是法国18世纪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主要受到了蒙田(Montaigne)、洛克(Locke)和伏尔泰(Voltaire)的影响。
他认为,人类本性是自然的,因此教育应该以自然为基础,避免对人类本性的扭曲。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是自然规律。
他认为,人类的本性是自然的,因此教育应该避免对人类本性的扭曲,应该让学生自然地发展和成长。
为了做到这一点,卢梭建议采用观察、实践和问题解决的方法来教育学生,并且应该让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中成长。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并对后来的教育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成为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自然教育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础。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还影响了后来的儒家教育思想,并成为许多著名教育家的重要思想来源,例如约翰恩·斯宾塞(John Spencer)和约翰·洛克(John Locke)。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也对当代的教育理论产生了影响。
例如,许多当代的教育理论都强调了自然发展和自然学习的重要性。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也为当代的发展心理学和人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18世纪以来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并对当代教育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人类本性是自然的,因此教育应该以自然为基础,避免对人类本性的扭曲。
这一思想强调了自然发展和自然学习的重要性,并为当代的教育理论奠定了基础。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发展及其影响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发展及其影响【摘要】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者以及现代发展心理学的先驱。
自然主义教育是他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
其核心是”归于自然”,以儿童为本位,主张教育应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培养自然人。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今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g42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卢梭一生著述很多,在《爱弥尔》这部不朽的教育著作中,他将其政治的、哲学的思想运用于对教育,问题的思考,表达了鲜明而强烈的反封建的自由思想,他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培养”自然人”,更使其成为自然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
一、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将抑制天性的教育转为尊重天性的教育,是教育思想史上的巨大变革。
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上,卢梭是关键性的任务。
卢梭强调人的力量和理智,反对中世纪以来的传统教义。
卢梭以他的《爱弥尔》在教育上掀起了一场革命。
他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个样子,甚至对人也是如此,必须把人像练马场的马那样加以训练;必须把人像花园中的树木那样,照他喜爱的样子弄得歪歪扭扭。
”表达了卢梭自然主义以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那就是人之生性善良,反对宗教教育运用各种手段使儿童远离社会的习俗、权威、偏见的不良影响,反对压抑儿童的做法,主张率性成长。
二、自然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归于自然,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地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反对不顾儿童的天性,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封建教育。
卢梭认为教育有三种来源:天性的教育、认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
只有这三种教育协调发展,才能使人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要做到三种教育协调发展就必须使人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服从天性的发展,配合自然地教育,要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三种教育和谐发展,并趋向于”自然的目标”。
试论卢梭的三种自然状态与两种社会契约
试论卢梭的三种自然状态与两种社会契约【摘要】卢梭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提出了三种自然状态和两种社会契约的理论。
他认为人类最初处于自然状态下,是自由而平等的。
在第一种自然状态中,人们是独立的个体,没有私有财产,生活简单自给自足。
第二种自然状态中,人们开始形成家庭,出现私有财产和社会不平等。
在第三种自然状态中,社会发展成为有组织的社会,政府出现,但存在着社会不平等和压迫。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卢梭提出了两种社会契约:第一种是社会契约,建立政府以保护私人财产和维护社会秩序;第二种则是民主社会契约,人们通过民主决策来保障更大范围的自由和平等。
卢梭的理论为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卢梭、三种自然状态、两种社会契约、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卢梭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作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著作中,卢梭提出了关于人类起源和社会组织的理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关于三种自然状态和两种社会契约的论述。
卢梭认为,人类最初生活在自然状态下,自由自在、独立生活。
随着人口增长和资源竞争的加剧,人类进入了第二种自然状态,即野蛮状态。
在这个状态下,人们开始争夺资源,产生了不公平和不稳定的社会关系。
最终,人类进入了第三种自然状态,即文明状态,通过制定社会契约来建立国家和政府,保障人们的权利和利益。
在卢梭看来,社会契约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普遍意志的社会契约,即全体人民根据共同利益和理性原则达成的一致协议;另一种是特殊意志的社会契约,即由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权力约定。
通过这两种契约,社会可以实现公正和和谐的秩序。
卢梭的三种自然状态和两种社会契约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演进和组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启发我们思考社会治理和人类发展的问题。
2. 正文2.1 卢梭的三种自然状态卢梭认为人类社会可以分为三种自然状态:自然状态、野性状态和社会状态。
自然状态是指最初的人类状态,人们生活在自然界中,独立生活,没有社会制度和规则。
试述卢梭的自然教育论。
试述卢梭的自然教育论。
卢梭在其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系统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论。
他认为,自然教育是以孩童为核心,让孩童在自然环境中,自由地发展自己的身体和心智,以实现最大可能的完整性和自由发展。
卢梭认为,在孩童的早期发展阶段,不应加以干预或刻意引导,因为孩童天生就有着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孩童的身体是他精神上的本身,身心健康有助于孩童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我。
在孩童的教育过程中,卢梭提倡采用“无约束”的方式,让孩童在自然规律的指导下自由地生长、探索、回答自己的问题。
他强调,孩童在这个世界上是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们能够通过自然观察、探究和实验,逐渐建立对世界的认知和感知。
在卢梭看来,成功的教育不是去打造一个人,而是让他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
他主张让孩童在不受限制和约束的状态下,自由发展自己潜藏的一切能力,这样的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每个孩子自己的情感和人格需求,同时也会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的成长。
在自由的
教育中,孩子们通过自我感性的体验和世界的亲身体验,不断探索和
发掘自己的潜能,也在不断与自然亲近,借此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
谐共生。
卢梭的自然教育论对今天的教育仍然有很大启示意义。
他的思想
认为,教育应以孩童为中心,以自由和自主为核心,让孩子们在亲近
自然、探究和发现中成长和进步,而不是单单重视课程、标准和成绩。
儿童不应该被教育成为人的翻版,而应该发展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霍布斯洛克卢梭自然状态学说异同点
霍布斯洛克卢梭自然状态学说异同点霍布斯洛克卢梭在政治哲学领域的自然状态学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
霍布斯和洛克都试图解答人类社会以及政治组织的基础问题,如政府的正当性和社会契约的性质。
然而,他们的观点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异同点。
首先,两者对于自然状态的本质和状态的描述存在明显的区别。
霍布斯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是一种“战争的状态”,即每个人都与其他人竞争,没有政府的控制和保护,因此其生活通常是孤立、恶劣、危险和不安全的。
洛克则对自然状态的描述较为乐观,他认为自然状态下的人类是自由和平等的,具有自己的道德及理性,并且每个人都拥有一定的自然权利。
其次,对于政府的正当性,霍布斯和洛克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霍布斯认为政府的存在是为了保护人们免于自然状态下的战争和暴力,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从而实现和平与稳定。
政府在霍布斯的理论中具有绝对统治权力,人民必须通过社会契约来剥夺他们的自由权利,将自己的权力交给合法的统治者。
洛克则强调政府的正当性源于人民的自愿同意,他们共同协商和达成的社会契约是政府权力的合法基础。
除了对于政府正当性的看法之外,他们还在社会契约的性质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霍布斯认为社会契约是一种人们自愿放弃个人权利的行为,是为了和平与安全而建立的政府,人民将自己的权力和权益完全交给统治者。
他认为一旦达成社会契约,人民就无权反抗政府的统治。
洛克则认为社会契约是一种合作关系,人民和政府之间存在着互相依赖的关系,政府的责任是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
如果政府不能履行这一责任,人民有权反抗并改变政府。
此外,他们对人类天性及自然权利的看法也存在明显的异同。
霍布斯强调人类的自私和自利天性,他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是无法和平相处的。
洛克则认为人类具有理性和道德的本能,拥有自然权利,即生命、自由和财产。
他认为政府的存在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而不是剥夺和限制这些权利。
尽管霍布斯洛克卢梭的自然状态学说存在着明显的异同点,但他们都试图解答政治组织的基础问题,探讨政府的正当性和社会契约的本质。
卢梭五次批判性讨论和结论
卢梭五次批判性讨论和结论
摘要:民主是人类伟大的理想,谈及民主,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卢梭。
然而在大革命以后,其著作和思想却逐渐被看作是极权主义的起源。
本文将试图结合卢梭的文本,通过批判过往学者对卢梭的理论性批判——对自然状态和人性论的批判以及对公意理论和主权者理论的批判,试图说明将卢梭的理论视为极权主义的起源曲解了他对于民主内在性的追求。
关键词:极权主义;理论性批判;自然状态;人性论;公意;主权者
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讲,极权主义都是民主的反义词,也是自由事实上的敌人,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了把卢梭作为极权主义的起源的不可理解与矛盾。
本文将从理论性批判的角度,对过往理论性批判进行重新解读,并将就理论而进行的实践性批判加以剥离。
一、对自然状态与人性论批判的批判
(一)批评者对该问题的批判
第一,学者们对于卢梭自然状态是否真实存在却一直存在争议,一方面我们分明地从卢梭的笔触中感受到自然状态的真实,另一方面却又不能将任何一个时代完全与自然状态对等。
尽管卢梭一再强调这只是他的推测,但研究者们依然借此对其政治哲学根基进行否定——没有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的转变,就没有社会契约及一切理论的可能性。
第二,对于人性论的批判,汉娜·阿伦特的批判较有代表性。
她认为卢梭的自然状态是基于对社会状态是中的恶的现象进行的倒推,只是一种逻辑的演绎,因为并没有一个社会之外的自然人可以经验。
她还指出将性善论作为政治的基础的不可靠,因为任何关于人性的理论构想作为政治问题的根据或指南都是不可靠的,人的本性如果可以被把握,人即可被复制,个体的多样性就会被消弭。
卢梭作品中的生态思想解析
卢梭作品中的生态思想解析作者:周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6期摘要:让-雅克·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以及文学家,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是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民主政论家。
卢梭一生的创作都与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提出了“返归自然”的思想,也预示着人文主义的兴起。
本文就对卢梭作品中的生态思想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卢梭;生态思想作者简介:周晟,男,1994年4月出生,广西人,湖北工程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法语。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01卢梭是世界文化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思想影响不仅体现在政治领域中,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卢梭的思想,卢梭对文明与理性的之一,对人的生存价值关怀也会现代人的思想认识以及心灵等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一、卢梭的生态思想当前,人们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化,生态危机极为严重,其实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初期,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理性主义的思想也十分兴盛,一些颇具远见的思想家对于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进行强烈的谴责,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卢梭。
卢梭一生的创作都包含着对自然的追求与向往,“返归自然”、“尊重自然”是卢梭生态思想的核心[1],这不仅在当时,在现代社会中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卢梭是启蒙运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他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坎坷的经历和思想渊源都是他自然生态思想产生的根源,卢梭的一生其实就是他热爱自然和自由的写照,卢梭认为人在最自然的状态下是自由和平等的,在受到封建等级思想的沾染后就变得不在平等。
卢梭提出了“返归自然”的思想,主张写真实的自然,人的自然的情感。
二、卢梭作品中的自然生态思想在卢梭的作品中,《新爱洛伊丝》描写的就是大自然与人之间纯洁的情感结合,在这部作品中,他歌颂自然,以及人类的真挚纯洁的爱情,卢梭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充慢情感的、自然的画卷。
卢梭必背知识点
卢梭必背知识点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是18世纪欧洲著名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的理论对于西方社会和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卢梭的思想涉及众多领域,包括政治哲学、教育、社会契约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卢梭的必背知识点。
1.自然状态:卢梭主张人类在原始状态下是自由和平等的。
在自然状态中,人们没有政府或法律的约束,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自由意志。
然而,卢梭认为,自然状态也存在问题,如自私和不公平的行为。
2.社会契约: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契约建立政府和法律,以保护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这个契约是建立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的,人们同意放弃一部分自由来获得整体的安全和利益。
3.民主政府:卢梭主张民主政府是最合理的政府形式。
他认为,民主政府应该代表人民的利益,而不是少数统治者的意愿。
卢梭的民主政府理论对后来的民主国家建立和制度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4.教育理论:卢梭的教育理论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主发展。
他主张儿童应该在自然环境中接受教育,通过体验和实践来学习。
卢梭反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认为应该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5.不平等的起源:卢梭认为,私有财产是引起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他认为,当人们开始拥有私有财产时,社会出现了分工和竞争,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卢梭主张通过合理的分配和公正的规则来解决这个问题。
6.女性地位:卢梭的思想中存在一定的性别偏见,他认为女性的天性与男性不同,应该在家庭中扮演传统的角色。
然而,卢梭也主张女性应该接受教育,并有权参与社会和政治事务。
7.自由意志:卢梭认为,自由意志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他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主性,认为政府应该保护个人的自由,而不是限制它们。
卢梭的自由意志观念对于后来的自由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卢梭的思想涉及政治哲学、教育、社会契约等领域。
他的社会契约理论和民主政府观念对后来的政治制度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卢梭自然教育理论述评
卢梭自然教育理论述评教育理论卢梭自然教育理论述评刘叶,王少妮(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容摘要:卢梭的爱弥儿!的问世为教育界带来了自然的福音,他以自然主义哲学、唯物主义感觉论和性善论思想为基础提出了自然教育理论,他的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追求实际有用的教学内容和主张自然的教学方法等思想对封建教育进行了有力批判,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作用,对后来教育学、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其思想中也存在着弊端,我们应加以批判地继承。
关键词:卢梭;自然教育;自然教育理论;述评中国图书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G4 文章编号:1672 1578(2021)5 0001 3一自然教育理论提出的哲学基础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提出有三个基础:自然主义哲学、唯物主义感觉论和性善论思想。
卢梭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的,体现在其教育思想上就是教育应以自由为准则,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新人# 自然人。
体现在教学内容和过程上就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要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使教育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一致,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体现在教学方法上就是反对封建传统的束缚儿童天性自由发展的教会教育,提倡学生自由发展、独立观察、独立思考,注重教学方法的直观性、实践性和生理心理基础。
卢梭正是从自然主义出发,在自然哲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卢梭是一个唯物主义感觉论者,他认为感性比理性可靠,感觉经验是认识真理之路,只有通过感觉才能获得对于周围世界的正确概念。
该理论反映在其教育学说上就是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
他在教育史上首次详细论述了如何训练儿童感官的问题,主张儿童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在日常活动中来获得直接经验。
卢梭还是一个性善论者,在他看来, 本性的最初冲动始终是正确的,因为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任何邪恶我们都能说出它是作者简介:刘叶,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邮编:610068;王少妮,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邮编:610068。
关于卢俊笔下的自然状态的说法
关于卢俊笔下的自然状态的说法“自然状态”说作为卢梭政治哲学理论的逻辑起点,虽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但这一学说并非他独创。
在卢梭之前,格老秀斯、普芬道夫,特别是霍布斯,都把追溯到自然状态作为自己学说的起点。
他们都认识到了社会状态是历史的产物,人类进入社会状态之前,还存在着一种区别于社会状态的自然状态。
但卢梭认为:“对社会基础做过一番研究工作的哲学家,都认为必须追溯到自然状态,但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真正追溯到了这种状态。
”[2]因此,在他们所描述的“自然状态”中,自然人被文明人的观念所支配着。
卢梭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在于这些哲学家们忽略了“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之间的本质差异。
当哲学家们在“自然状态”中运用“正义”、“所有权”、“强权”等这些来自社会的观念时,“自然状态”已经完全被社会状态所侵蚀了。
将“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混淆起来,就会产生这样一个矛盾,即作为文明社会历史前提而被设定的“自然状态”反倒要从文明社会的模型中获得规定。
这样的话,设定“自然状态”存在的意义何在呢?所以,卢梭认为,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先解决“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的本质差异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地追溯到“自然状态”。
为此,卢梭首先试图转变人们的观念,引导人们“不应当把我们在这个主题上所能着手进行的一些研究认为是历史真相,而只应认为是一些假定的和有条件的推理。
”[3]卢梭的这种抽象的逻辑方法,使得历史和逻辑、抽象和具体对立起来,从而使我们无法认识到历史运动的真实过程,最终陷入了唯心史观的泥潭。
尽管这样,卢梭在“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的本质差异问题上,向我们展示了“‘人所形成的人’和自然人之间的比较,从所谓的‘人的完善化’中,指出人类苦难的真正根源。
”[4]通过对比,卢梭极力赞美自然状态下人们的惬意生活,赞美自然人享有的与生俱来的权利,以及自然人向善的美德。
相反,他痛斥了文明人因自然权利的丧失、道德的沦丧而变质。
因此,卢梭是用自然状态下人的本原状态作为价值尺度来衡量文明社会,但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的对立不是卢梭政治哲学理论的终结,所以这个价值尺度要运用于理想社会的应然状况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曼德维尔对卢梭自然状态学说的影响作者:苏光恩高力克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2期[作者简介]1.苏光恩,男,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2.高力克,男,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近现代思想史研究。
[摘要]曼德维尔是早期现代社会的重要辩护者,他关于社会起源的论说对卢梭的《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构成了深远的影响,后者的野蛮人形象、文明的演进论以及对文明实质的判断都得益于曼德维尔。
是曼德维尔真正将自然法从自然状态中驱逐,使这一学说的主旨由统治的正当性变成了文明社会的历史。
但曼德维尔与卢梭在人性论上的分歧使他们对文明的态度截然对立:曼德维尔所展示的社会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人之粗鄙野蛮的激情如何得到驯服的过程,现代文明正体现了这种高超的驯化人性的技艺;而在卢梭看来文明恰恰是套在人身上的沉重枷锁,既剥夺了其原初的自由,亦扭曲了其纯真的天性。
曼德维尔那里所隐含的文明的进步观在卢梭这里变成了人类的堕落史。
[关键词]曼德维尔;卢梭;自然状态;文明社会;激情Mandeville s Influence on Rousseau s Doctrine of the State of NatureSu Guang en Gao Like (1.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8, China;2.College of Media and International Cul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China)Abstract: Bernard Mandeville wa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figures in the early 18th century, and his doctrine of the state of nature was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Rousseau s Discourse on Inequality. Adam Smith noted this a long time ago, but it has not got enough attention for a long time. Clarify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Mandeville and Rousseau s doctrines of the state of nature is very important, not only for grasping the essence of Rousseau s thought, but also for the appreciation of civil society in the 18th century.The 2nd volume of The Fable of the Bees was a matur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that how could human being as ″an extraordinary selfish and headstrong, as well as cunning animal″ be the only sociable animal, which Mandeville had concerned with for years. Same with modern natural law tradition, Mandeville resorted to a state of nature to contemplate the origins of society, but what he concerned with was the history of civil society, rather than justification of ruling, and he providedwith a completely historical dimension. In his state of nature, there was no so called natural law, and the barbarism and ignorance of man in the state of nature also made it impossible for them to establish society by contract. Civil society was formed by evolution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However, this process can not simply be perceived as a spontaneous order. For Mandeville, the key to the history of civil society was the taming of human passions, but not the material progress alone. It was the advancing of the art of government that located in the heart of this historical narrative.We can clearly find Rousseau s similarities with Mandeville in his Discourse on Inequality. For them both, man in the state of nature was ignorant savage: he neither had any reasoning, nor knew anything of good or evil. The only distinction between him and animals was his learning talent. Mandeville and Rousseau s descriptions of the state of nature were not based on a true study of history, but deduced from their understandings of human nature. They both agreed that society was formed by evolution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but they still insisted o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nature and artifice, and considered society as a departure from human nature, or a distortion of it. For them, there was no natural law in the state of nature, and the essence of the society was the strong ones subduing the weak ones.However, Rousseau and Mandeville s views on human nature had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Rousseau denied that there was any self liking in the state of nature, while it was formed in the society. Pity, which was refused by Mandeville as a virtue, for Rousseau was the source of all the virtues, and it limited self love of man in the state of nature. As a result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views of human nature, the state of nature,which was considered by Mandeville as miserable and destitute, and urgently needed to be overcome, was an innocent Eden in Rousseau s view. The civilization praised by Mandeville as an art of taming man s savage nature, was a heavy shackle round man s nec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ousseau. Mandeville, the most thorough defender of modern civilization, paved the way for Rousseau, who however is the severest critic of modern civilization.Key words: Mandeville; Rousseau; the state of nature; civil society; passion《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以下简称《论不平等》)向来被视为卢梭所有作品中最具原创性,同时也是其主旨体现得最为鲜明的一部。
该书既是对社会起源的历史探询,同时也是对文明使人背离天性的深切控诉。
卢梭在《忏悔录》中回忆了该书的构思和创作过程:他的灵感得自他在圣日尔曼树林间的思考,他在那里“寻找并且找到了原始时代的景象”,由此他认识到了人原本的天性,以及社会如何使人堕落的原因。
他的灵魂“被这些崇高的沉思默想激扬起来了,直升腾至神明的境界” [1]480。
然而在《论不平等》刚问世不久,亚当•斯密即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卢梭的灵感实际来自曼德维尔:“任何人在阅读这本书时稍加留意便会认识到,正是《蜜蜂的寓言》的第2卷促成了卢梭先生的体系,尽管在卢梭那里,这位英国作家的原则被柔化、改善和润饰过了,并去除了所有趋于堕落和放纵的内容,而在原作者那里正是这些内容使他的原则遭人蔑弃” [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