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行,中国卡车20年之发展

合集下载

卡车发展史

卡车发展史

卡车发展史卡车是人类发明的一种运输工具,是将货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的主要方式之一。

到目前为止,卡车已经在全世界得到广泛使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卡车的发展史,让您了解卡车从诞生到现在的演变和发展。

卡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人们使用马车、牛车、手推车等运输方式,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需求量大、速度快、可靠性高的运输方式变得必要。

1870年代,美国的阿尔诺德公司生产了第一台汽油驱动的卡车,这标志着卡车从传统交通工具向机械化交通工具的转变。

此后,卡车的历史就逐渐写下了翻天覆地的一页。

20世纪初,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卡车产业不断壮大,成为代替传统运输方式的主要工具之一。

1916年,美国康涅狄格州的International Harvester公司生产出了全尺寸载货汽车,这是实现了卡车生产线制造的重要里程碑。

此后,各国卡车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卡车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从农村到城市、从陆地到海洋、从公路到野外,无处不在。

随着更多的汽车制造厂尝试生产更大、更庞大的卡车,卡车的技术迅速发展。

卡车的马力更大、载重更重、速度也更快。

1950年代,Leland James创立了伊利诺斯州Caterpillar制造公司,开始鼓励自己的工程师研究和改进卡车的工程设计,例如双轮式卡车和四轮式卡车,这些新的技术被应用于建设,矿业和农业行业。

此后,自动变速器、液压式刹车、灵活的前轮悬挂等新技术也先后应用到卡车上,使卡车的性能得到了空前提高。

到了21世纪,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卡车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电动汽车技术、无人驾驶技术、沃尔沃提出的“全球最绿色卡车”等新技术都表明卡车的未来将会更加智能、环保、高效。

随着卡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卡车已成为人类灵魂的快速运输工具,带动了整个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总之,卡车的历史是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史的缩影。

卡车的发展趋势是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环保的方式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流需求。

中集车辆:全球半挂车与专用车高端制造领导者——中集车辆20年主要发展历程

中集车辆:全球半挂车与专用车高端制造领导者——中集车辆20年主要发展历程

骏”、“深扬帆”(2018 年 11 月 )、“瑞江汽车”、“凌 已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跨国运营格局。
宇汽车”、“梁山东岳”、“先锋系列”(2020 年 11 月 )、
“中集灯塔”(2021 年 3 月 )“、太字节”(2021 年 4 月 )
附 :公司主要发展历程
2021.10 《商用汽车》 15
2018 年,中集车辆旗下东莞专用车成为业内首家绿色工厂。 截至 2020 年 11 月,中集车辆下属企业“中集华骏”、“东莞中 集专用车”、“中集陕汽”均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2018 年,基于中集集团对车辆板块的战略发展规划,为拓 宽业务融资渠道,扩大产业资本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中集集 团将其车辆板块 ( 中集车辆 ( 集团 ) 有限公司 ) 拆分出来,并将 其改 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以期 进行 价 值 重估,实现 股 东价 值 最大化。2018 年10 月 8 日,中集车辆 ( 集团 ) 股份有限公司 ( 简称: “中集车辆”) 创立大会暨第 1 届董事会第 1 次会议在深圳召开。
运集装箱 ( 集团 ) 股份有限公司 ( 简称 :中集集团,
从 2014 年起,中集车辆开始探索建设“高端制
CIMC) 的子公司。中集车辆以“为全国市场提供一 造体系”,基于集团内各个核心子公司的最佳实践,
流陆路运输装备和服务”作为自己的战略发展目标。 并结合工业 4.0 的特点,提炼出半挂车高端制造体
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专用车上装生产企业,同时 前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洋经营,当地制造”的经营模式,
也是轻型厢式车厢体的生产企业。
并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该集团在全球 23 家生产工厂
在全球范围,中集车辆运营着多个知名品牌, 和 10 家组装工厂的生产能力、装配能力、全球供应

中国卡车发展史

中国卡车发展史

中国卡车发展史中国卡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在此之前,中国很少有自己的卡车生产基地,大部分卡车都是进口的。

1956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卡车制造厂——长春一汽。

沈阳汽车厂、哈尔滨轿车厂等厂家也相继成立。

这些国有的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各种类型的卡车,以满足国内的物流需求。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进行自主研发和生产卡车的工作。

1980年代,中国推出了第一代自主研发的重型卡车——解放牌。

这标志着中国卡车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1990年代,中国卡车工业蓬勃发展。

中国的卡车企业通过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卡车的质量和性能。

同时,中国的卡车市场也迅速扩大,需求不断增加。

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卡车工业进一步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

中国的卡车企业继续引进海外技术和设备,并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中国的卡车产品逐渐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到了21世纪,中国的卡车工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卡车生产和销售市场之一。

中国的卡车企业如东风、解放、北汽等,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卡车品牌。

中国卡车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2019年,中国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电动卡车——比亚迪电动重卡。

这标志着中国卡车工业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中国的卡车工业将继续朝着清洁能源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中国卡车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以下是中国卡车发展的关键里程碑事件:1950年代:在中苏友好合作的背景下,中国开始引进苏联卡车技术和制造设备。

中国成立了第一家汽车制造厂——长春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中国的第一辆卡车——长春牌卡车。

1960年代:中国卡车制造业经历了艰苦的发展时期。

文化大革命期间,卡车生产受到影响,但依然继续进行。

197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了“农田水利与机械化建设”,卡车作为农村运输工具的需求开始增加。

中国进一步引进了日本和德国的卡车技术,并建立了更多的卡车制造厂。

1980年代:中国进一步扩大卡车产业。

重卡行业发展历程

重卡行业发展历程

重卡行业发展历程一、引言重卡行业是指生产和销售载重量超过3.5吨的商用车辆的产业。

它在物流、建筑、农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重卡行业的起源、发展、创新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全面详细地介绍重卡行业的发展历程。

二、重卡行业的起源重卡行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当时世界各国都在发展汽车工业。

在中国,第一辆重卡是由中国第一辆汽车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现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生产的。

这辆重卡被称为“东北牛”,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重卡行业的起步。

三、重卡行业的发展1. 初期发展阶段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中国重卡行业的初期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重卡的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重卡行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中国重卡企业也在技术研发、生产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2. 增长阶段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是中国重卡行业的增长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重卡企业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大了对重卡行业的投资力度。

同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重卡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在这一时期,中国重卡企业的产能和销量都取得了快速增长。

3. 创新阶段进入21世纪,中国重卡行业逐渐进入创新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重卡企业开始注重自主创新,加大了技术研发的投入。

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中国重卡企业逐渐实现了技术的自主创新,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同时,中国重卡企业还开始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与国际重卡企业的合作。

4. 转型升级阶段当前,中国重卡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要求,中国重卡企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机遇。

在这一时期,中国重卡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

同时,中国重卡企业还需要加强与国际重卡企业的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重卡行业的创新与发展重卡行业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重卡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逐渐实现了自主创新,提升了产品的技术含量。

中国铁路货车发展历程

中国铁路货车发展历程

中国铁路货车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铁路运行的均是外国车辆,没有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货车,这些货车有500多种4万多辆,它们的装载吨位很小,绝大多数为30t级,少量为20t级和40t 级。

车型种类庞杂,运行性能差,技术指标落后,安全性差,零部件千差万别,检修不方便。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铁路货车得到了长足发展,在7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实现了由解放初的仿制国外产品,发展到现在自主创新,世界铁路货车技术领先阶段。

如图1-22所示。

自主创新,技术领先阶段能力提升阶段独立设计制造阶段仿制阶段图1-22我国铁路货车发展历程1.仿制阶段(1949年―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制造货车,首先仿制了载重30t的C1型敞车,该车为底架承载钢木混合铆接结构,1956年改为焊接。

仿制的车辆结构虽然不十分先进,但我国开始了自己制造货车的历史。

1952年,为提高车辆的载重吨位,在C1型敞车的基础上设计了载重50t的C50型敞车,它是底架承载式钢架木墙混合结构,1953年试制并投产至1976年,共生产了约35000辆,是当时敞车中的主型车。

1951年―1953年,设计制造了载重30t的P1和P3型棚车,P1型棚车车体是钢骨架外包钢皮内衬木板结构,P3型棚车车体是钢骨桁架式木墙板结构。

1952年,为提高车辆载重,在P1型棚车的基础上设计了P50型棚车,该车为全钢结构内衬木板,设计初期采用全铆接结构,后期随着焊接工艺的发展,逐步改为底架焊接、上部铆接的结构,后全部采用焊接结构。

1949年,仿制日本产品生产了载重25t的G3型轻油罐车,1953年设计了载重50t的G50型轻油罐车。

1949年―1953年,主要生产N1型平车,后期生产了载重40t的N4型平车和一小批载重50t的N5型平车。

1955年生产了一批改进后的N6型平车,定型为N60型平车。

1956年设计了载重60t的N12型平车,底架分为焊接与铆接两种结构。

沃尔沃广告词

沃尔沃广告词

沃尔沃汽车广告策划书2012/6/22目录绪论.................................................................. (5)上篇.市场分析.................................................................. (7)1.营销环境分析......................................................... . (7)1.1宏观环境分析......................................................... (7)1.1.1总的经济形势........................................................ . (7)1.1.2总的消费态势.................................................................. (8)1.2营销环境中宏观因素的制约......................................................... (8)1.2.1企业市场形势.................................................................. (8)1.2.2中国汽车总的消费态势.................................................................. .. (14)1.2.3产业发展的政策................................................................. . (15)1.3中国汽车市场概况......................................................... (15)1.3.1中国汽车市场现状..................................................................15..................1.3.2中国汽车市场的构成................................................................. (17)1.3.3沃尔沃汽车主要的竞争对手.................................................................. . (20)1.4营销环境总分析......................................................... . (20)1.4.1市场分析.................................................................. .. (20)1.4.2市场威胁.................................................................. .. (21)1.4.3企业在市场中的优势................................................................. (21)1.4.4企业品牌优势.................................................................. . (22)1.4.5企业品牌劣势.................................................................. . (22)2.消费者分析......................................................... .. (22)3.1消费者的总体消费态势......................................................... . (22)3.1.1现有的消费时尚....................................................... . (22)2.1.2各种消费者购买汽车的观念 (23)4.2现有消费者构成分析......................................................... 24..........................4.1.1现有消费者总量....................................................... . (24)4.2.2现有消费者年龄....................................................... . (24)4.3.3现有消费者职业....................................................... . (24)4.4.4现有消费者受教育程度........................................................ .. (24)4.5.5现有消费者分布....................................................... . (24)5.3现有消费者行为分析......................................................... .. (25)5.1.1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25)5.1.1.1感情动机..................................................... . (25)2.3.1.2.理智动机................................................................. . (25)2.3.1.3其他动机................................................................. . (26)5.2.2消费者购买状况....................................................... . (26)5.2.1.1获得信息来源..................................................... (26)5.2.2.2购买决定者...................................................... 27........................5.2.3.3购买国产还是进口..................................................... .. (27)5.3.3现有消费者的态度........................................................ (27)5.3.1.1对产品的喜好..................................................... (27)5.3.2.2对品牌的认知程度..................................................... .. (27)5.3.3.3购买后的满意程度..................................................... (28)5.3.4.4购买的偏好程度...................................................... .. (28)5.4.4消费者心理分析....................................................... . (29)6.4潜在消费者分析......................................................... (31)6.1.1潜在消费者的特点分析........................................................ .. (31)6.2.2潜在消费者被本品牌吸引的可能性 (39)6.3.3潜在消费者购买本品牌产品的可能性 (40)3产品分析................................................................. . (40)7.1产品特征分析......................................................... 40...........................................7.1.1产品质量分析........................................................ .. (40)3.1.2产品价格分析.................................................................. . (41)3.1.3产品定位.................................................................. .. (42)8.2产品品牌形象分析......................................................... (42)9.3新产品的研发......................................................... . (42)10.企业和竞争对手的竞争状况分析......................................................... . (42)11.1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 (42)12.2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 (43)13.3竞争对手概况......................................................... . (43)14.4竞争对手广告分析......................................................... (44)4.4.1表格分析.................................................................. .. (44)4.4.2竞争对手广告诉求.................................................................. (45)15.5和竞争对手的优劣......................................................... 45....................................4.5.1竞争对手的优势................................................................. . (45)4.5.2竞争对手的劣势................................................................. . (46)16.6总体竞争格局分析......................................................... (46)中篇.广告策略.................................................................. . (46)1.广告目标......................................................... ............................................................461.1企业的目标......................................................... .. (46)1.2本次广告的目标......................................................... . (46)2.目标市场策略......................................................... .. (47)3.1细分市场......................................................... .. (47)4.2本次广告的目标市场......................................................... (47)5.3企业的目标市场策略......................................................... (47)6.产品定位策略......................................................... .. (47)7.1定位前提.........................................................47...........................................8.2定位表述......................................................... . (48)9.广告诉求策略......................................................... .. (48)10.1广告诉求对象......................................................... . (48)11.1诉求重点......................................................... .. (48)12.3广告诉求方法......................................................... . (48)13.广告表现策略......................................................... .. (49)14.1平面广告......................................................... .. (49)15.2电视广告......................................................... .. (49)16.广告媒体策略......................................................... .. (50)17.1平面广告媒体策略......................................................... (50)17.1.1杂志........................................................ . (50)6.1.2电视.................................................................. (50)6.1.3报纸..................................................................51.......................................6.1.4网络.................................................................. (51)6.1.5户外广告.................................................................. .. (52)6.1.6广告费用预算.................................................................. . (52)下篇.广告效果监测.................................................................. (52)1.广告创意主要研究流程......................................................... (52)2.广告主题调查测试......................................................... . (53)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获,广告主题调查一般通过焦点座谈会进行13.得 (54)2.2.1实验室调查................................................................. .. (54)2.2.2实地访问调查.................................................................. . (54)2.2.3.市场实验法................................................................. .. (55)2.2.4实际刊播调查法................................................................. . (55)4.作品效果测试......................................................... .. (55)5.广告发布监控......................................................... 56.....................................................6.1媒介发布监控......................................................... . (56)7.2广告活动效果测定方法......................................................... .. (56)4.2.1事前事后测定法................................................................. . (56)4.2.1比较组测定法.................................................................. . (57)附录.................................................................. . (57)市场调查问卷.................................................................. .. (57)市场调查问卷.................................................................. . (58)广告主题调查问卷.................................................................. (58)广告媒体调查问卷.................................................................. (59)广告活动效果调查问卷.................................................................. .. (61)参考文献:................................................................ (61)绪论瑞典著名汽车品牌又译为富豪,,,1924“沃尔沃”年由阿萨尔·加布里尔松和古斯塔夫·拉尔松创建该品牌汽车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是“滚动向前”,,。

中国汽车的发展史

中国汽车的发展史

中国汽车的发展史一、旧中国的汽车1901年,一个叫李恩思的匈牙利人将两辆美国生产的奥兹莫比尔汽车从香港运到上海从此中国开始出现汽车。

我国现在保存最早的汽车——存放在颐和园的慈禧太后的座驾(图1),被人冠以“中国第一车”的美名。

这是袁世凯1902年从香港购买赠给慈禧的厚礼。

图1 袁世凯送给慈禧的奔驰第二代汽车其时,慈禧经历了庚子年间八国联军之乱,偕同光绪皇帝微服逃窜至西安避乱,直至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才回到北京。

此次,慈禧对袁世凯护驾有功甚为欣赏,晋升他为直吏总督。

袁世凯更是感恩戴德,为取悦慈禧,就进贡了这辆时髦的名牌洋车。

该车是德国本茨公司1898年的产品,设有4个座位,发动机在前排底座下方,通过链条驱动后轮。

汽车的造型还算气派,但谈不上豪华,采用开式车身,6根垂直的杆子支起一个精美的顶棚,车头还挂着两盏精美的黄铜煤油灯,更为出色的是钢板弹簧悬架和4只充满气体的轮胎大大提高了汽车的平顺性.尽管袁世凯为这件供品费尽心思,但慈禧并不喜欢这件供品,黑色的车身在西方人眼里威严庄重,但比不上她心目中象征至高无上皇权的金黄色,汽车座位的式样和侧面的线条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当时在中国已逐渐盛行的黄包车,汽车后面的座位较高。

慈禧穿着3寸高底的旗鞋实在无法爬上去,侍从好不容易才把他抬上去,在宫廷内到处是高大的门槛使汽车无法行驶,而在宫廷外这辆车也远不如前呼后拥的十六抬大轿显得威风凛凛。

更令“老佛爷”不能容忍的是驾驶员竟然大模大样的坐在她前面,感到有失体面,于是她下令驾驶员孙长富跪着给她开车……这辆车虽然是文物,但也反映了当时历史的一面镜子。

1903年以后,上海已陆续出现了从事汽车或零部件销售、汽车出租的洋行。

1929年汽车进口量已达8781辆,世界各国汽车蜂拥而入,193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为38484辆,却没有一辆国产汽车,不少有知之士都想制造中国的汽车,可是限于当时的情况,都没能实现。

孙中山先生1912年在江阴视察江防工作时,曾作了“关于道路与自动车建设”的专题报告,阐明了修筑公路、开办长途客货汽车运输对货物流畅、便利交通、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

中国铁路货车技术发展历史及成就

中国铁路货车技术发展历史及成就

中国铁路货车技术发展历史及成就一、中国铁路货车技术发展历程简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铁路货车经历里两个阶段、实现了三次大的升级换代。

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至1957年的仿制国外产品阶段,第二阶段是从1957年至今的自行设计、自主创新阶段。

在这;两个阶段中,中国铁路货车实现了三次大的升级换代。

1)1956~1957年,新中国第一个自主设计的P13型棚车在齐齐哈尔和载重30吨货车在中国全面停产,标志着中国铁路货车实现了载重由30吨级向50吨级的第一次升级换代。

2)1976~1978年,载重60吨C62A型敞车在齐齐哈尔落成和载重50吨级货车在中国全面停产,标志着中国铁路货车实现了载重50吨级向60吨级的第二次升级换代。

3)2003~2006年,载重70~80吨级新型提速、重载货车研制成功和载重60吨级货车在中国全面停产,标志着中国铁路货车实现了由载重60吨级向70~80吨级、时速由70~80公里向100~120公里的第三次大的升级换代。

二、近十年取得的成就1998~2002年,引进消化了美国铁路货车交叉支撑转向架先进技术,研制开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时速120公里的转K2型转向架和P65型行包快运棚车等系列提速货车,开创了中国铁路货车的提速先河;完成了既有货车120Km/h 提速改造设计和实验,揭开了中国铁路货车提速的崭新一爷。

2003~2004年引进消化了美国铝合金技术和F型车钩技术,为大秦线载重80吨级C80型铝合金、C80B型不锈钢重载货车开发和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开行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1)研制开发了载重80吨级C80型铝合金、C80B型不锈钢运煤敞车,满足了大秦线开行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的运输要求,开辟了中国铁路重载运输的新纪元,使中国铁路重载技术进一步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为大秦铁路年运量从1亿吨跃升到2~4亿吨提供了装备保障。

2)研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载重70吨级C70、"C70A、C70B型敞车、P70型棚车、X4K型集装箱平车及KM70A型底开门煤车、KM70B不锈钢煤炭漏斗车、L70型粮食漏斗车等新型货车,实现了中国铁路货车载重60吨级向70吨级、时速由70~80公里向120公里的全面升级换代。

从艰难起步到服务世界交通——记大金龙20年风雨历程

从艰难起步到服务世界交通——记大金龙20年风雨历程

租车公司、北京长途汽车公司等纷
纷 向金 龙发 出订 单 ,大金 龙 因此 快
是我国客车企业与国外合作的高峰 期 , 国较大的客车企业几乎无一 我 例外地 与 国外展开 合作 ,主 要 品牌 有安徽安凯、西安沃尔沃 、桂林大
宇 、亚 星奔驰 等 。合资企 业几 乎 垄
速打进北京市场。数据显示大金龙

d r go e n v r g i. e i v r do e an n a a
寸 国 的客 车 产 业 起8年 还 不 拍, 车 场 在 沌 中 戈 8年 在 个 0 上世 纪 合 客 市 处 混 之 0 代, 整 步于 代 处

管厂房 ,由一群 以前只摸过水泥模 具的工人造车的艰辛 ,也可 以想象 辛苦几个月后装配的车无法上路的
面对如此多的合资企业的洋品 造型 及 制造技 术 ,创造 性 的设计 出 固的生存地位,同时奠定了高速发
牌 ,可 谓是高 手如林 ,大 金龙 客车 了第 一 代 中型 豪 华 旅 游 客 车 产 品 展 的基 础 。 随 后 的几 年 时 间里 , 在进 入客 车业 的时机 上和 别人打 了 X MQ6 0 。 由于该 产 品是 大金 龙 70
号 ”双层高档 商务 客车 、 “ 天
产品虽高档豪华 ,但 “ 价格昂贵” 让很多客户只能望 “ 洋”兴叹 ,期
剑 ”、 “ 英雄 ”等 系列产 品 先后成 功投 向市 场 ,造 型 时 尚新颖 、技术
待自主品牌发力。大金龙如果继续 创新前行 选择与德国奔驰合资生产大客车 ,
业 引进 “ 桑塔 纳 ” “ ” 洋
品牌 ”沃 尔沃 、凯斯鲍 尔形 成 了强 大 的竞 争 压 力 ;再 到 1 9 年 ,金 97

带你看看高速公路在过去的-20-年里都发生了些什么

带你看看高速公路在过去的-20-年里都发生了些什么

带你看看高速公路在过去的20 年里都发生了些什么中国高速公路这20 年经历了怎样的发展?知乎用户,高速公路收费系统设计人员(内蒙和广东)高速公路还是一个比较庞杂的系统,我就我从事机电的部分说一说。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主要分为收费、通信和监控三大系统,然后附带供配电和管道工程,而隧道则有专门的隧道监控、通风和消防系统。

前段日子山西隧道大火,我们中咨就参与设计和监理,被叫去现场协助调差。

当然一般设计方是没事的,这行业设计永远是保守的。

在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初期,主要是学习借鉴日本的体系,典型就是北京交通科学设计研究院(我所在公司和他们是邻居,也选自他们,不过我们是欧美风哈)。

北京交科基本上是目前高速公路各类技术的首批采用者,比如高速公路联网、通行IC 卡和ETC 等。

有个又去的点,在北京和广州都的朋友,可以注意下,收费岛岛头是尖尖的,那就是北京交科设计的或是他们体系的。

而比较圆顿的前高后低的,是中咨的。

还有前低后高的,好像是江浙地区地方省院开始采用,不是很了解。

今天先说说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后面再更新监控、通信等等。

从沈大高速开始,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逐年加速,目前是世界历程最多的国家。

中国高速相当程度上依照美国的形式,比如高速标志牌采用绿色底色。

在比利时和德国开过高速的应该知道,德国用的是蓝色底色,过比德两个国界时,如果不注意,经常会混淆。

但美国高速的建设标准并不高,在对高速公路的标准上,中国则参照日本,全封闭,全立体交叉。

早起高速以省政府为业主,资金主题是省政府自筹资金,而目前高速公路则是以银行贷款为主。

那些闲置,挪用高速公路收费款的情况,多数银行脱不了干系,不然高速业主是拿不到多少的。

早起高速通常是单独一条高速,各收费站独立,按日或周结算收费款。

为了方便高速公路管理中心,后来开始在高速建设同期沿路铺设光缆,组成通信系统,中心可以实时掌握通行数据。

一路一中心的模式后,各省均出现了小范围的高速公路网,并且高速公路运管业主也由政府变为事业单位,成立公司,变为一路段一公司,一区域组成集团公司。

二十年龙驰沧海,悦赏风云——记大金龙20年风雨历程

二十年龙驰沧海,悦赏风云——记大金龙20年风雨历程
大金龙 第一 台自主研发的车型
6 蜮弓4 2 0 - 妊 0 81 2
特 别 关 注
少在那个 时期是这样 的。现在 ,环
顾国内客车行 业真正能称之为客车
大 鳄的企业无一不是 自主 品牌 ,而
那些合 资 品牌 几乎全 部表 现低 迷 。
很显然 ,不是 它们技 不如人 ,问题 在于 它们所做 的客车不是多数用户 所 需要 的产 品,没有 切合 市场 的主 流和发展规律 。另一方面 ,合资企 业在产 品开发决策和 生产环 节上受 外方制 约太大 ,决策缓 慢 ,产 品换
寒 酸 起 步 ,独辟 蹊 径
仔细分析这些合 资企业 ,多数 以技 术合资 的方式生存 ,产 品虽高档豪
价 18 年末 , 门金龙联合汽车 华 ,但 “ 格 昂贵”让很 多客户 只 8 9 厦 期待 自主品牌发力。 金 工业公司正式成 立 ,启动资金 不足 能望洋兴叹, 50 0 万元。 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水泥 龙如果继续选择 与德 国奔驰合资生 管厂房 ,由一群 P前 只摸过水 泥模 产大客车 ,在市场上就很难取得突 J , 具 的工人造 车的艰 辛,我们也可 以 破 ,就在这个时候金龙 的创业者们
过 与德 国奔驰 的合 作, 金龙用2 时 年
大金龙第 一百 台车
间掌握 了当时最先进 的车身制 造、
今世 界汽车制造大 国的行列。这 其 想象辛苦几 个月后装配 的车无法上 装配等技术 ,原本对客车制造十分 中,中国客车也沐浴着春风从零 到 路 的无助 ,我们还可 以想象造完一 陌生 的工人们 ,在此时也 变得饶有 起步 , 从改装车时代走 向世界之巅。 辆车还要多方努力把这部车卖 出去 兴致 。19 年 ,金龙决意走 自主研 0 9 上世 纪8 年代 , 国的客车产 o 我 才做 了开门生意的尴尬。 发的路线 ,在 当时的背景下 ,这一 业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 的阶段 ,客 逆风行动” 但 , 大金龙诞生 的年代 ,除轿车行 举措被业 内称之为 “ 车产 品档次低 ,造型呆板 ,除了运 业 引进 “ 桑塔 纳” 雪铁龙”等洋 金龙人并未放弃。 同年,采用 引进 、“ 载功能 以外 ,毫无舒适性、安全性 品牌外 客车行业更是 “ 洋品牌” 林 的车身造型及制造技 术,创造性 的 可言 ,而国外品牌客车 的价格 又过 立。18 年起 ,沈飞汽车制造厂先 设计 出了第一代 中型豪华旅游客车 2 9 于 昂贵 ,在性 能和功能上与市场需 后 引进 日本富士重工、 日野等公 司 产 品 X Q 7 0 由于该产 品是金龙 M60。 求上不合拍 ,客车 市场处在混沌之 的车身制造技术 ;18 年北方车辆 公 司独 立 自主研发 的,不仅在 当年 6 9 中,一切都待 唤醒 。 制造厂 引进德 国尼 奥普兰公 司技术 的北京国际汽车展上 引起广泛关注, 但就在 当时中国刚刚成为 自行 生产高档 豪华旅游客车。 到了上个 并且获得 了国家专利金奖 。 车大 国之后不久 ,轿车工业开始蓬 世纪 9 年代 , 今天 , 我们反观客车业这 2 多 o o 则是 我国客车企业与 勃发展 ,但 大金龙 的创业者依 然选 国外合作 的高峰期 ,我国较大 的客 年来发展 的过程 ,就 能很清楚的看

关于卡车发展史的文案

关于卡车发展史的文案

关于卡车发展史的文案据说李书福当年造轿车,认为轿车就是“一个沙发加四个轱辘”。

于是就指挥着一群“铁匠”乒乒乓乓一番砸出来这么一辆车,这就是吉利的第一辆车,也就是吉利汽车的源,有了这个源才有了今天国产自主品牌“吉利”。

要说重型卡车,好像就不是几个铁匠乒乒乓乓一番能砸出来的。

按照时间顺序,中国重型卡车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前奏(1956年-1978年),序幕(1978年-2000年),发展(2000年-2009年),高潮(2009年至今)。

第一阶段,前奏(1956年-1983年)在80年代前,中国能够造出重型卡车的企业数量用一只巴掌就能数的过来,济南汽车、陕西汽车、四川汽车和河北长征。

他们造出来的重型卡车也不是那种真正意义大马力的重卡。

民品只有济南汽车的黄河JN150,军品有陕汽生产的SX250和红岩的CQ260、CQ261。

至于当时的一汽和二汽,他们生产的卡车现在看来也只能比超载的农用三轮车多拉不了多少。

看来没有重卡技术,任凭家大业大也很难造出来重卡。

第二阶段,序幕(1983年-2000年)为了能够生产重型卡车,一机部在1978年差一点就成立了“三汽”,“三汽”的筹备组开展工作好几年,后来因为摊子铺的太大,成了“洋跃进”而作罢。

“三汽”没有成立,但是重型卡车还得造,于是就在上面说的那四家,主要是前面的三家工厂的基础上,加上重庆油泵油嘴厂、杭州汽车发动机厂、潍坊发动机厂和綦江齿轮厂等十几家公司组成了中国重型汽车联营公司。

提醒读者朋友们注意上述的这些公司,它们中的大部分都发展成了“一方诸侯”。

1983年,中国重型汽车联营公司与与奥地利斯太尔一戴姆勒一普赫股份公司签订了《重型汽车制造技术转让协议》,引进了斯太尔91系列14吨~40吨级重型卡车,还引进了配套的ZF变速箱、转向器和富勒变速器,总投资11.58亿元。

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引进重卡整车技术,提醒读者朋友,后来又发生了一次全面引进。

全面引进斯太尔技术让中国重型卡车行业彻底走上了正轨,整车生产线由济汽、陕汽和川汽承担,发动机项目由重庆油泵油嘴厂、杭州汽车发动机厂以及潍坊发动机厂承担,变速箱由陕西汽车齿轮总厂(法士特的前身)和綦江齿轮厂承担。

重卡行业发展历程

重卡行业发展历程

重卡行业发展历程
摘要:
1.重卡行业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2.重卡行业的蓬勃发展时期
3.重卡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正文:
一、重卡行业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重卡行业起源于20 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汽车制造业逐渐崛起。

早期的重卡主要应用于军事和农业领域,主要用于运输军队物资和农业生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重卡开始向民用领域拓展,主要用于工程建设、物流运输等。

二、重卡行业的蓬勃发展时期
20 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是重卡行业的蓬勃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对重卡的需求不断增加。

此外,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重卡的性能、安全性和舒适度得到大幅提升,进一步推动了重卡行业的发展。

三、重卡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放缓,重卡行业也面临一定的压力。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建设、物流运输等领域对重卡的需求依然较大。

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重卡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重卡行业将朝着智能化、绿色化、自动化等方向发展。

智能驾驶技
术的应用将大幅提高重卡的安全性和效率;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普及将降低重卡的能耗和排放;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将提高重卡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总之,重卡行业经历了从起源到蓬勃发展,再到现在的现状和未来趋势的演变。

长久20周年发展历程(集团报版本)

长久20周年发展历程(集团报版本)

一路有你——长久集团20周年发展历程序言1992年—2012年,长久集团走过了波澜壮阔的20年。

这20年,长久人用汗水、毅力和智慧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这20年,各界朋友与长久人一路相伴,共同浇灌出一道道绚丽的彩虹!正是这20年,长久集团夯实了百年基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职员从3个人壮大到近万人;年产值增长到近200亿元;整车业务年发运量增长到近140万台;汽车4S店增长到76家;质押监管店增长到1363家;商用车业务一跃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服务品牌最多、管理最专业的机构;公司业务从一个汽车发运站发展到汽车物流、汽车销售、汽车质押监管、汽车后市场、汽车改装五大板块并举……系统、高效的营运管理模式,至诚、志专、致远的独特核心价值观,以及千锤百炼所形成的核心竞争力,一起熔铸成长久这家汽车综合服务集团的驱动内核。

长久集团已成长为中国汽车服务界的一支生力军!我们不会忘记,一路有你,全体长久人!我们永远铭记,一路有你,各界朋友们!走进长久这20年的恢宏画卷,重现你我共同的历史记忆!1992-1996年创业摸索期1992年,在“中国汽车之都”长春,创始人薄世久选择了汽车领域作为其事业的起航点。

由此,创业初期的3人团队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一起踏上了梦想之路。

他们不畏艰辛,不断探索,累积起市场运营经验,赢得了合作伙伴的信任和支持。

事业起点,情定汽车* 在长春市东风大街,挂靠长春市朝阳区星火机械厂,成立了大众汽车发运站、长春市绿园区捷达汽车发送站,从事一汽卡车、轿车、微型车的发送业务,开始进入商品车公路自驾运输领域。

(1992年)* 在长春市长沈路13局旁,租赁10平米门脸房,开始轿车安全挡泥板的加工和销售业务。

(1992年)* 开始开展测音响、车灯、更换车辆装饰条等汽车装潢业务。

(1994年)* 在长春汽贸城,开展吉林小解放、面包车的销售工作。

(1994年)* 分两批购臵4辆双层运输车,正式实现轿车零公里运输。

从民国到现在,带你了解中国卡车发展史(一)

从民国到现在,带你了解中国卡车发展史(一)

从民国到现在,带你了解中国卡车发展史(一)卡车,作为重要的民用生产资料,同时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众所周知,世界上第一台现代汽车“奔驰一号”1886年诞生在德国,直到15年后的1901年,清王朝才见到了第一辆进口汽车。

从20世纪汽车传到中国之后,怀揣汽车梦的国人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坎坷发展之路。

从民国造车初尝试,到新中国仿制之路,再到外资品牌注入新活力,最后到千禧年后量到质的蜕变,每一个阶段都充满艰辛和喜悦。

1.民国造车初尝试1921年,当时的民国政府可谓是一穷二白,一颗铁钉一根火柴都造不出,想要造自主品牌汽车谈何容易。

就是再这样的基础上,1931年中国人成功生产出了第一辆汽车——民生牌载货汽车,这辆汽车的诞生,恐怕要从奉系军阀的少帅张学良说起。

少帅在迫击炮厂的基础上设立了民生工厂,并先后拨款74万余元用于研发国产载重汽车。

正当人们为有了自己的汽车而欢喜时,“九·一八”事变突然爆发,辽宁迫击炮厂被日本占领,刚刚萌芽的中国民族汽车制造工业就这样戛然而止。

同时期的1932年,阎锡山出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以“生产救国,开发实业”为口号,设立了山西汽车修理厂。

阎锡山命令汽车修理厂制造汽车,由姜寿亭仿美国飞德乐(Federal)牌汽车设计、试制。

1932年12月试制成功一辆装载量1.5吨的汽油载货汽车,命名为“山西”牌。

后来因工业基础薄弱、时局动荡,山西牌汽车的量产计划未果而终。

1936年,以国民政府官僚资本为首,集资600万元筹建了中国汽车制造公司。

当时在株洲设立总厂,在上海设立分厂,以德国奔驰汽车散件组装的奔驰柴油商用车。

1937年3月中国汽车制造公司装配出第一辆中圆牌2.5吨柴油汽车。

原本该公司与奔驰已签订技术转让协议,计划5年后开始大规模自制奔驰技术的汽车,可惜因为抗战爆发被打断。

民国造车初尝试,虽然皆因时局动荡、工业基础薄弱等因素不了了之,但是这一波尝试给国人种下了造车的梦想种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雨同行,中国卡车20年之发展
前言:1956年7月15日,第一辆解放牌卡车在四万万中国人期待的目光中光荣下线,从此改写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但中国汽车工业起步比韩国早12年,和日本也相差不多,到了1985年汽车产量仅为44万辆,时年世界平均水平为78辆,印度为1辆,我国位列世界倒数第一。

所谓“缺重少轻无轿车”,的确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七五”规划,把汽车工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发展”写进了规划纲要。

八十年代:斯太尔技术的引进改变中国卡车业解决了缺重的汽车格局
奥地利斯太尔重型卡车技术的引进改变中国卡车业格局,斯太尔技术引进项目是国家为发展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解决汽车工业“缺重”的矛盾,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的国家“八五”重点项目,由中国重汽集团(包括三大主机厂:济南重汽、陕西重汽、重庆重汽)于一九八三年从当时的奥地利斯太尔公司全套引进斯太尔九一系列重型汽车整车制造技术,总投资十一点五八亿元人民币。

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斯太尔技术引进项目在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功,目前已成为中国重型汽车市场的主力车型,并使中国的重型汽车制造技术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了一大步,为中国重型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斯太尔技术引进项目业已成为中奥合作的成功范例。

从一九八九年项目投产以来,中国重汽已累计生产斯太尔汽车十五万辆,目前斯太尔汽车的社会保有量约有十二万辆,而且每年仍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水平明显提高,部分产品已达到国际90年代水平。

轿车产品基本采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在排放、节能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产品品种增加并逐步适应市场需求,汽车行业“缺重少轻,轿车几乎空白”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产品结构渐趋合理。

九十年代:中国卡车业蹒跚前进,步履维艰
“八五”以来,国家加大了对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投资力度,利用外资也大幅度增长,但投资总量仍显不足,占整个汽车工业总投资的比例不到30%。

地方、部门、企业自成体系,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零部件企业,也未形成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难以体现规模效益。

零部件工业虽有较快发展,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颁布以后,汽车工业分散、重复建设有所抑制。

但由于高关税和较严格的市场准入保护形成的利益驱动使一些地方、部门从局部的、眼前的利益出发,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新建汽车项目,目前这种势头仍有增无减,以致有限的资金、市场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推进汽车行业的改革改组和结构调整,改变散乱局面仍然是一项艰巨任务。

卡车行业可谓是蹒跚前进,步履维艰,基本上处于亏损或半亏损状态。

“十五”期间中国卡车得到了长足发展的市场机遇
“十五”期间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入世”,我国汽车工业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四大、八届人大作出振兴机械、汽车等产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重大决策,确立了汽车工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十五”期间,国家实施了扩大内需和西部
大开发战略,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加强西部的公路及基础设施建设,将对汽车市场起到强有力的拉动作用,尤其是对中重型货车、各种专用汽车、矿用车和大中型客车的需求将明显增加。

同时西部大开发将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缩小东西部的差距,促进西部地区汽车市场的有效增长。

“十五”期间明确中国卡车发展方向:大吨位、大马力、重型化、专业化
汽车工业“十五规划”对卡车产品结构提出了具体要求:载货汽车重点发展适应高速公路需要的(排量9升以上、输出功率300马力以上)重型车,主要有大功率牵引车、重型专用汽车及其专用车底盘以及功率在300马力以上达到欧洲第二阶段、欧洲第三阶段排放控制水平的车用柴油机。

适度发展单燃料CNG和LPG 发动机(达到欧洲第二阶段、欧洲第三阶段排放控制水平)。

积极利用轻型车和微型车现有生产基础和条件,开发、生产适合农村使用条件的轻、微型客货车。

专用汽车以专用汽车底盘和专用装置为突破口,重点发展适于高等级公路运输的重型半挂牵引车和专用半挂车、城市环卫车、市政作业车、施工工程车、机场专用车、油田专用汽车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

发展为满足国防现代化要求的各种专用汽车。

重点扶持20--30家优势企业,形成开发能力,鼓励产品出口。

中国卡车产品已经进入了“第三代重卡”的“豪华型”阶段
2002年,国内重型车企业依据自身竞争优势,调整产品结构,细分目标市场,根据用户需求特征,分别运用“换代型产品开发策略”和“改进型产品开发策略”,积极开发新产品,加快了国内卡车产品的整体进步。

2003年,国内卡车产品基本上是处于“实用型”阶段,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重型车产品基本上是处于“舒适型”阶段,进入2005年以后,国内卡车产品开始进入了“豪华型”阶段,其中以陕西重汽的“德龙”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国卡车在市场市场上表现出了惊人的成长业绩。

还有济南重汽的“豪沃”、重庆红岩的“大康”、东风柳汽“霸龙”、一汽集团的“奥威”等等。

海外卡车市场:已经有了中国制造
当前,国内卡车市场以三大军团为代表市场竞争格局总态势。

一汽、东风位列第一军团,产品主要集中在8至10吨左右的中重型卡车。

15吨以上的重型卡车主要掌握在第二军团手中,包括中国重汽、陕西重汽、重庆重汽等。

第三军团则包括上海汇众、北汽福田等。

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同时,卡车海外市场:已经有了中国制造。

在海外市场虽然国产载货车及专用车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我们根据市场营销的“4P”理论分析可见,国产车的主要车型为低吨位、高能耗、技术含量不高的市场低端产品;国产车的主要目标市场是北美洲、非洲、亚洲的部分地区,购买力相对比较弱;虽然国产车价格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国产车海外市场营销渠道主要依靠中国的专业出口公司实现销售,在国际市场上没有企业自己完整的中间商营销网络。

中国卡车发展方向:其一:适应高速公路发展,具备国际物流运输的大吨位、重型化的重型卡车;其二:适应农村发展的微型卡车
交通状况的改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将促进载货汽车需求结构的变化,载货汽车向重型和轻微型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

随着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
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燃油税的实施,重型汽车需求将会有显著增长,中型载货汽车的总需求量将有所萎缩,轻型货车市场需求将稳定增长。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轻微型货车将有较大市场需求。

环保、节能、高效、安全的“人本概念”是中国卡车业将是不变的话题
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规划即将出台,根据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环保、节能、高效、安全的“人本概念”是中国卡车业将永远的话题。

最近,一些省的汽车“十一五”规划已经以省府文件形式相继正式出台。

实现人、车、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必经之路。

汽车产业“十一五”规划将坚决摒弃“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的传统汽车的发展观,把节能、环保、高效和安全列为首要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