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配置编译分析实验
实验二 Linux内核编译
实验二: Linux内核编译一、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 Linux 编译的基本步骤;2. 通过实验掌握 Linux 配置、编译过程;3. 掌握bootloader的编译和使用过程。
二、实验设备1.硬件:EduKit2410 系统,Embest JTAG 仿真器套件,PC 机;2.软件:Windows 98/2000/NT/XP 操作系统;cygwin UNIX 模拟平台, arm-linux-gcc 编译工具链,Embest Online FlashProgrammer for ARM 编程器。
三、实验内容1.对 Linux 的内核及用户程序进行配置;2.编译生成内核映象文件;3.把编译的映象文件烧写到 Nor FALSH 中,查看运行结果。
四、实验步骤1.将将Linux系统下的工具链安装解压包:cross-armtools-linux-edukit2410.tar.bz2在控制台使用以下命令安装:将cross-armtools-linux-edukit2410.tar.bz2拷贝到/tmp/目录下。
在cygwin中输入命令解压cd /tmptar -P -xvjf cross-armtools-linux-edukit2410.tar.bz2source armtools-linux/cross-install.sh,如图2.1。
图2.12.拷贝 Linux 源代码包 linux-2.4.18-rmk7-pxa1-mz5.tar.bz2 到$SOURCEDIR(/tmp/edukit-2410/)目录下;运行 cygwin,首先运行以下命令,设置工作环境变量及检查交叉编译工具是否正确安装:① cd $WORKDIR,如图2.2。
图2.2tar -xvjf $SOURCEDIR/linux-2.4.18-rmk7-pxa1-mz5.tar.bz2,如图2.3。
图2.3③ ls,如图2.4。
图2.43. 解压 Linux 源代码包下载测试程序。
实验3-Linux内核编译实验doc资料
实验3-L i n u x内核编译实验《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3 学号:姓名:班级:成绩:之后就可以make编译了:$ make zImage该命令的含义是:编译内核并生成一个新内核映像文件zImage所得到的内核文件有哪些?分别在什么目录?Init lib module.symvers System.map vmlinux vmlinux.o 4. 驱动安装在作业系统上的资源中下载并解压drivers.rar将其在D盘解压:“解压到当前文件夹”4.1 安装usb串口驱动运行:D:\drivers\win7\PL2303_Prolific_DriverInstaller_v110.exe5.设备连接及设置5.1 连接USB串口设备(领取USB串口设备)将USB串口设备插入电脑背面USB接口系统会自动识别该USB设备,该设备号可以通过电脑的“设备管理器->端口”查看;该USB串口的设备号是:Prolific USB-to-Serial Comm Port(COM4)。
相应的截图(根据实际情况,替换以下截图)为:5.2 打开putty打开:D:\drivers\putty.exe设置串口连接、串口号以及波特率;其中,串口号(serial line)为2.1所示的串口设备号。
5.3 tftp server设置新建文件夹:D:\tftpserver,便于tftp服务用;打开D:\drivers\Tftpd32\tftpd32.ini文件,将“BaseDirectory=.”更改为:“BaseDirectory=D:\tftpserver”打开“D:\drivers\Tftpd32\ tftpd32.exe”,启动tftp服务器6. 打开实验箱,建立连接通信(领取实验箱)6.1 将实验板拿出后,拨动拨码开关至【1000】,如下图所示,即从NAND Flash 启动。
6.2 将串口线和设备的第一个串口相连6.3 通过网线将PC的第一个网口(上面的网口)和开发板对连配置网络: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更改适配器设置→网络2属性→Internet协议版本4(TCP/IPv4)→设置IP,如下图所示(IP为内网192网段的,如192.168.100.**)6.4 关闭PC系统防火墙控制面板→系统和安全→Windows防火墙→打开和关闭Windows防火墙—〉关闭Windows防火墙6.5 启动开发板,进入下载模式切换到putty操作界面,在开发板启动时,敲击任意键,进入到开发板的下载模式,如下图所示:通过help可以查看该bootloader所有的命令6.6 修改开发板环境变量FS210 # setenv serverip 192.168.100.192 //主机PC的IP 地址FS210 # setenv ipaddr 192.168.100.191 //板子的IP,不要和Windows IP 冲突FS210 # saveenv //保存环境变量使用【print】命令查看修改后的环境变量。
linux实验报告(编译内核)参考模板
湖北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网络实用技术开课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任课教师徐婕学生姓名骆婧学生学号20112211042100 70专业班级计科一班学生年级2011级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掌握构建与启动Linux内核的方法;掌握用户程序如何利用系统调用与操作系统内核实现通信的方法,加深对系统调用机制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如何向操作系统内核增加新的系统调用的方法,以扩展操作系统的功能。
二.实验内容1.Linux环境下的C或者C++编译和调试工具的使用2.向Linux内核增加新的系统调用,系统调用的功能为打印出自己的学号和姓名信息。
3.Linux新内核的编译、安装和配置。
4.编写应用程序以测试新的系统调用并输出测试结果。
三、实验步骤第一步:解压文件1.下载linux-3.13.3.tar.xz压缩包。
2.在Ubantu系统下,解压该文件,解压之后得到linux-3.13.3文件包# tar –xf linux-3.13.3.tar.xz3.将解压后的文件包复制到/usr/src# cp linux3.13.3 /usr/src第二步:修改源程序,增加系统调用1.gedit /usr/src/linux-3-13.3/kernel/sys.c (增加系统调用,使用面向内核的打印函数printk打印姓名学号)使用gedit命令,可以直接在文档编辑器中直接修改。
修改好后按保存关闭文档编辑器。
在开头加入头文件:#include<linuxlinkage.h>在末尾加入函数asmlinkage int sys_mycall(void){printk(KERN_ALERT "My name is XXXX!My studentid is XXXXXXX\n");return 1;}2.gedit /usr/src/linux-3-13.3/arch/x86/include/asm/syscalls.h在倒数第二行后插入asmlinkage int sys_mycall(void);3.gedit /usr/src/linux-3-13.3/arch/x86/syscalls/syscall_32.tbl最后一行添加一个系统调用的ID351 i386 mycall sys_mycall第三步:编译安装内核首先进到/usr/src/linux-3.13.3文件夹下# cd /usr/src/linux-3.13.31.make mrproper(清除内核中不稳定的目标文件,附属文件及内核配置文件)2.# make menuconfig保存设置Save并退出Exit3.# make bzImage (编译内核,大概需要20分钟,最后会出现提示:bzImageis ready。
编译linux实验报告
编译linux实验报告
编译Linux实验报告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Linux操作系统一直被广泛使用。
它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具有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编译Linux内核,并撰写实验报告以记录我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目的:
1. 了解Linux内核的编译过程
2. 熟悉编译工具和技术
3. 掌握编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实验步骤:
1. 下载Linux内核源代码
2. 解压源代码并配置编译环境
3. 使用make命令编译内核
4. 安装编译后的内核
5. 测试新内核的稳定性和功能
实验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我们成功地编译了Linux内核,并将其安装到我们的计算机上。
新内核的稳定性和功能得到了验证,证明我们的编译过程是成功的。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Linux内核的编译过程,还学习了如何使用编译工具和技术。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查阅资料和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最终成功地完成了编译过程。
这次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
经验,也增强了我们对Linux操作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总的来说,编译Linux内核的实验是一次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我们通过实践提升了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希望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运用这些经验和技能,为我们的计算机科学之路增添更多的成就和贡献。
Linux的移植_实验2_Linux内核的编译实验
实验2 Linux内核编译实验【实验目的】掌握Linux内核的编译过程【实验步骤】第一步:减压内核文件减压到/work目录下本实验用的的源代码放在kernel目录下,文件名为270-s-2.6.9_lcd5.6.tar.gz,将其复制到共享目录下,然后在linux的终端执行tar –zxvf 270-s-2.6.9_lcd5.6.tar.gz –C /work/ 命令将其减压到/work目录下。
【图2-1】第二步:配置内核1、切换到/work/ Linux内核目录中,编辑Makefile文件,对交叉编译工具进行配置。
【图2-2】2、找到ARCH 及CROSS_COMPILE项,并按照以下进行修改,并保存退出。
ARCH ?= armCROSS_COMPILE ?= /opt/xscalev1/bin/arm-linux-其中ARCH项为指定处理器的架构,CROSS_COMPILE项为指定我们编译需要用的交叉编译工具(该项也可以使用相对路径)【图2-3】3、执行make xsbase270edr_defconfig ,将xsbase270edr_defconfig配置文件复制到当前目录下,名称为.config【图2-4】4、执行make menuconfig 命令,进入内核配置的图形配置界面【图2-4】5、在弹出的内核配置对话框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对内核进行配置(裁剪)在本次试验中,我们直接调用是配置好的文件,直接选择Exit即可。
【图2-5】第三步:对内核进行交叉编译1、直接执行make命令对内核进行交叉编译,大概会花10多分钟时间(不同计算机配置时间会有所不同)【图2-6】2、编译完成会在arch/arm/boot/下生成zImage文件,该文件即为我们需要的内核文件。
从编译的提示信息也可看出。
【图2-7】第四步:将生成的zImage文件复制到/tftpboot目录下【图2-8】第五步:将内核文件下载到目标平台进行测试,请按照前面的内核下载实验文档进行下载测试。
基于Linux内核编程的实验报告(Linux内核分析实验报告)
基于Linux内核编程的实验报告(Linux内核分析实验报告)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基于Linux内核编程的实验报告(Linux内核分析实验报告)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基于,Linux,内核,编程,实验,报告,分析,,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育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Linux内核分析实验报告实验题目:文件系统实验实验目的:linux文件系统使用虚拟文件系统VFs作为内核文件子系统。
可以安装多种不同形式的文件系统在其中共存并协同工作。
VFs对用户提供了统一的文件访问接口。
本实验的要求是(1)编写一个get_FAT_boot函数,通过系统调用或动态模块调用它可以提取和显示出FAT文件系统盘的引导扇区信息。
这些信息的格式定义在内核文件的fat_boot_sector结构体中。
函数可通过系统调用或动态模块调用。
(2)编写一个get_FAT_dir函数,通过系统调用或动态模块调用它可以返回FAT文件系统的当前目录表,从中找出和统计空闲的目录项(文件名以0x00打头的为从未使用过目录项,以0xe5打头的为已删除的目录项),将这些空闲的目录项集中调整到目录表的前部。
这些信息的格式定义在内核文件的msdos_dir_entry结构体中。
硬件环境:内存1g以上软件环境:Linux(ubuntu)2-6实验步骤:一:实验原理:以实验4为蓝本,在优盘中编译并加载模块,启动测试程序,查/proc/mydir/myfile的文件内容。
从优盘得到fat文件系统的内容存在msdos_sb_info结构中,然后得到msdos_sb_info结构相应的属性值,得到实验一的数据。
实验二中,得到fat文件系统第一个扇区的十六个文件信息。
然后按照文件名头文字的比较方法,应用归并排序的方法,将头文件是0x00和0xe5的文件调到前面,其他的文件调到后面二:主要数据结构说明:(1)超级块对象:数据结构说明:一个已经安装的文件系统的安装点由超级块对象代表。
内核程序配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Linux内核的基本结构及其配置方法。
2. 熟悉使用make menuconfig、make xconfig、make gconfig等工具配置内核。
3. 学习内核模块的编译与加载。
4. 通过实验,加深对Linux内核编译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Linux Ubuntu 20.042. 内核版本:Linux 5.4.0-42-generic3. 编译工具:gcc 9.3.04. 其他工具:make, make menuconfig, make xconfig, make gconfig等三、实验内容1. 内核简介Linux内核是Linux操作系统的核心,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和提供操作系统服务。
内核版本不同,其功能和性能也有所差异。
在Linux内核中,所有的硬件资源和应用程序都通过内核来交互。
2. 内核配置(1)make menuconfig1)进入内核源码目录,执行命令:make menuconfig2)在菜单配置界面,选择需要配置的模块或功能,按回车键进入详细配置。
3)根据需要修改参数,按空格键选择启用或禁用功能。
4)完成配置后,按Ctrl+X退出,保存配置。
(2)make xconfig1)进入内核源码目录,执行命令:make xconfig2)在图形配置界面,选择需要配置的模块或功能,按回车键进入详细配置。
3)根据需要修改参数,按空格键选择启用或禁用功能。
4)完成配置后,按Ctrl+Q退出,保存配置。
(3)make gconfig1)进入内核源码目录,执行命令:make gconfig2)在文本配置界面,选择需要配置的模块或功能,按回车键进入详细配置。
3)根据需要修改参数,按空格键选择启用或禁用功能。
4)完成配置后,按Ctrl+Q退出,保存配置。
3. 内核编译1)在内核源码目录下,执行命令:make2)等待编译完成,生成内核映像。
4. 内核模块编译与加载(1)编写内核模块代码1)创建一个名为module.c的文件,编写内核模块代码。
Linux内核配置移植及编译实验
return platform_driver_register(&dm9k_driver); } 7.添加 YAFFS 文件系统支持 将我们提供的 YAFFS 的源代码 yaffs2.tar.gz 拷贝到 linux-2.6.24.4 的同 级目录下,解压该源码包,获得 YAFFS 源码: # pwd /root/2410-s # cp /mnt/hgfs/e/yaffs2.tar.gz ./ # tar zxvf yaffs2.tar.gz 然后进入 yaffs2 目录,运行./patch-ker.sh 给内核打上补丁: # cd yaffs2 # ./patch-ker.sh c ../linux-2.6.24.4/ 这样打好补丁以后,再做正确的配置,内核就可以支持 YAFFS 文件系统了。 8.配置和编译内核 到现在,一个简单的内核就准备好了,我们还需要做一些配置,然后编译, 内核才能正常使用。 在内核源代码的根目录下运行 make menuconfig 命令,进入配置界面: # make menuconfig (1)选择硬件系统 做如下选择: System Type --->
S3C2410 Machines ---> [*] SMDK2410/A9M2410 [ ] IPAQ H1940 [ ] Acer N30 [ ] Simtec Electronics BAST (EB2410ITX) [ ] NexVision OTOM Board [ ] AML M5900 Series [ ] Thorcom VR1000
.size = SZ_4M, }, [3] = {
.name = "User Space", .offset = 0x680000, .size = 0x1980000, }, }; 这样就把我们的 64M 的 NAND Flash 分为四个区: 第一个区从 0x00000000 到 0x00080000,大小为 0.5M 第二个区从 0x00080000 到 0x00280000,大小为 2M 第三个区从 0x00280000 到 0x00680000,大小为 4M 第四个区从 0x00680000 到 0x02000000,大小为 25.5M 5.添加 LCD 支持 我们的开发平台上配置有 640*480 的液晶屏,我们来为它加上驱动支持。 需要在 arch/arm/mach-s3c2410/mach-smdk2410.c 中添加一些内容。 # vi arch/arm/mach-s3c2410/mach-smdk2410.c 首先要包含我们的 LCD 使用的数据结构的头文件,增加如下内容: #include <asm-arm/arch-s3c2410/fb.h> #include <linux/platform_device.h> 然后添加如下内容: static struct s3c2410fb_display up2410_fb[] __initdata = { { .lcdcon5 = (1<<12)|(1<<11)|(1<<9)|(1<<8)|(1<<0), .type = (3<<5), .width = 640, .height = 480, .pixclock = 39721,
实验六Linux内核编译实验课案
实验六Linux内核编译讲师:杨行【实验目的】1、掌握Linux内核编译2、了解Linux内核Makefile3、了解Linux内核Kbuild系统【实验原理】网站可以下载标准内核文件;本次实验使用的内核源码详见,ARM裸板驱动开发课程所发的arm_linux文件夹;一、编译内核1 内核源码目录分析2 内核编译主要过程;du -hs linux-2.6.32.2.tar.gztar xzvf linux-2.6.32.2-mini2440-20130614.tar.gz -C /find -name "*" | wc –ltreecp config_mini2440_w35 .configmake menuconfigmake zImage3 编译主要过程讲解将所有目标连接为:LD vmlinux去除vmlinux生成纯二进制文件OBJCOPY arch/arm/boot/Image提示镜像文件编译生成Image Kernel: arch/arm/boot/Image is ready汇编编译程序启动头AS arch/arm/boot/compressed/head.o 压缩源码Image:GZIP arch/arm/boot/compressed/piggy.gz 汇编编译产生压缩程序AS arch/arm/boot/compressed/piggy.o 链接LD arch/arm/boot/compressed/vmlinux 纯二进制文件生成:OBJCOPY arch/arm/boot/zImage最终生成:Kernel: arch/arm/boot/zImage is ready/linux-2.6.32.2/arch/arm/boot$ du -hs Image/linux-2.6.32.2/arch/arm/boot$ du -hs zImage4 运行内核copy zImage 到tftpboot目录中;tftp 下载zImage到0到0x30008000地址后;使用bootm 0x30008000 启动内核;查看内核是否可以正常启动;未能启动内核的原因有两种:第一种:未配置网络文件系统;第二种:未正确设置u-boot启动参数;4.1 配置nfs文件系统1. sudo apt-get install nfs-kernel-server2. sudo vim /etc/exports+/nfsroot *(rw,sync,no_root_squash)3. sudo /etc/init.d/portmap restart4. sudo /etc/init.d/nfs-kernel-server restart5. showmount –e切换到/home/spring/arm_linux/mini2440/src目录下:6 sudo tar xvf nfsroot.tar -C /4.2 设置u-boot的启动参数在u-boot命令行模式下:set bootargs root=/dev/nfs rw nfsroot=192.168.0.1:/nfsroot ip=192.168.0.230 console=ttySAC0,115200save5 编写测试程序hello.c#include<stdio.h>int main(){ printf("hello world!\n");while(1);}5.1 在PC机上面编译hello.carm-linux-gcc –c helo.c –o hello.oarm-linux-gcc hello.o –o hellocp hello /nfsroot5.2 在mini2440平台上后台运行hello,并使用命令杀死hello进程/sq1415 # lshello/sq1415 # ./hello &/sq1415 # hello world!/sq1415 #/sq1415 # ps -a |grep hello729 0 0:50 ./hello731 0 0:00 grep hello/sq1415 # kill -9 729/sq1415 # jobs[1]+ Killed ./hello/sq1415 #6.设置自启动参数set bootcmd tftp 0x30008000 zImage\; bootm 0x30008000save二、内核Makefile分析1. 查看fs/Makefile 文件Var = deferred 延时变量Var ?= deferred 延时变量Var := immediate 立即变量Var += deferred or immediate延时变量:在使用时才确定变量的值立即变量:在定义时已确定变量的值2.查看顶层Makefile文件顶层Makefile文件通过include包含子目录中的Makefile文件$(srctree)代表的是当前源码路径3 Makefile文件中包含auto.config 文件:一般配置变量是在auto.conf文件中定义;4 查看arch/arm/Makefile 文件分析顶层Makefile中SRCARCH=ARCH=arm所以该Makefile 将产生arm架构的编译过程;5 make zImage 编译过程分析5.1 首先我们在顶层Makefile文件中查找zImage文件结果是查找不到在Image目标5.2 在arch/arm/Makefile 中查找在zImage,结果是在zImage依赖于vmlinux5.3 在arch/arm/Makefile 中查找zImage,未找到vmlinux: 目标5.4 在顶层Makefile 中查找vmlinux:5.5 在顶层Makefile中依次查找vmlinux-lds、vmlinux-init、vmlinux-main、vmlinux.o、kallsyms.o5.5.1 查找vmlinux-init的依赖:5.5.1.1 查找head-y的依赖:5.5.1.2 查找init-y的依赖:继续查找:$(patsubst %/, %/built-in.o, $(init-y))该函数实现在init-y变量中的所有带有/路径之后添加built-in.o 则。
linux实验十编译linux内核
实验十编译Linux内核10.1实验目的:掌握编译ARM系统内核的过程。
10.2实验内容:完成编译Linux 内核。
10.3实验设备:1、一套S3C2410RP嵌入式实验箱。
2、安装Redhat9的宿主PC机,并且配置好ARM Linux的开发环境。
10.4预备知识:熟悉Linux基本操作。
10.5实验步骤:1、在宿主PC机端,打开一个终端窗口(Terminal),点击【红帽ÆSystem ToolsÆTerminal】启动终端窗口,请您输入下列7条命令配置内核并编译内核:①cd /2410RP_linux/kernel /*进入Linux内核文件所在的目录*/② ls /*查看内核文件结构*/2、请您输入:③ make menuconfig /*推荐使用,如图10-1*/这条命令是用来调用菜单式的配制内核界面,相应的还有命令行式的配置方法。
图10-1make menuconfig界面是图形化的内核裁减界面。
通过此部分,我们可以方便的选择,决定哪些部分被加载并编译入LINUX内核,哪些部分被编译为模块,哪些部分不用。
在此我们建议您先别做任何修改,但可以进入每个选项熟悉该选项的功能,之后进行再次编译生成一个内核zImage文件。
3、请您输入,如图10-2:④make dep图10-24、编译内核,如图10-3,请您输入,:⑤make clean⑥ make zImage图10-3编译生成Linux的内核文件zImage, 保存在/2410RP_linux/kernel/arch/arm/boot下面,如图10-4。
图10-4make clean后第一次使用make zImage命令,会占用相当长的时间。
宿主机会根据autoconfig.h文件对系统进行编译。
首先使用交叉编译器(armv4l-unknown-gcc)把各个文件夹下用过的.c文件编译为二进制的目标文件,其次用链接器(armv4l-unknown -ld)把这些目标文件连接到一起;最后压缩,就得到了内核的镜像文件zImage。
Linux内核配置、编译分析实验
拷贝demo.o,运行测试程序test_demo
实验:以[*]和[M] 方式编译demo驱动,并下载测试
© 2005 博创科技
பைடு நூலகம்
.config:内核配置文件,包含由用户选择的配置选项,用来存放内核配置后 的结果(如 make menuconfig)
Rules.make:规则文件,被所有的 Makefile 使用
© 2005 博创科技
博创科技 嵌入互动
Linux内核的编译
# make menuconfig
----配置编译选项
© 2005 博创科技
(1)基于字符界面的 make config
博创科技 嵌入互动
© 2005 博创科技
博创科技 嵌入互动
(2)基于 Ncurses 图形界面的 make menuconfig
© 2005 博创科技
博创科技 嵌入互动
(3)基于 Xwindows 图形界面的make xconfig
博创科技 嵌入互动
如何在内核配置中添加一个编译模块(1)
1、在内核的驱动目录下编写驱动模块代码 本例中kernel-2410s/drivers/char /demo.o
2、在该级目录下的Config.in中添加对该模块的编译条件变量 如:CONFIG_S3C2410_DEMO 该变量可以设置为三种状态: Y----将该功能模块编译进内核 N ---不将该功能模块编译进内核 M ---将该功能编译成模块的方式,可以在需要时动态插入到内核中的模块
© 2005 博创科技
博创科技 嵌入互动
如何在内核配置中添加一个编译模块(2)
Linux内核配置与编译实验报告
Linux内核配置与编译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Linux 内核源代码的目录结构及各目录的相关内容2、了解Linux 内核各配置选项内容和作用3、掌握Linux 内核配置文件.config 的作用4、掌握Linux 内核的编译过程5、掌握将新增内核代码加入到Linux内核结构中的方法二.实验内容1.Linux 内核源代码的目录结构及各目录的相关内容2.Linux 内核各配置选项3.Linux 内核的编译过程4.新增内核代码加入到Linux内核结构中三.实验结果四.问题回答(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命令以文本菜单方式界面配置内核选项: ()A Make menuconfigB make xconfigC make configD make mrproper2. 内核在配置结束后,会将用户的选择结果保存在文件()中A.defconfig B.configC.default D..config3. Kconfig文件中生成新的配置菜单使用()A.menu B.helpC.default D.config4.在操作过程中,内核编译所生成的内核压缩可执行文件是()A.s3c2440 B.linux-2.6.32.2C.zImage D.选项均不真确5.根文件中用来配置系统环境变量的脚本是()A.fstab B.etcC.profile D.linuxrc6.在内核解压缩目录的Makefile文件中修改的ARCH变量实际是在指定()A.优化参数B.目标系统架构C.交叉编译器 D.编译参数7.内核在编译时所依赖的编译规则文件是()A..config B.MakefileC.Make D.File(二)简答题1.LINUX内核经过编译后生成zImage文件在目录下。
2.利用实验提供的 Linux 源代码,写出编译Linux内核的具体过程;3.分析make config、make menuconfig、make xconfig 三个linux 内核配置界面的区别;4、简述将新增设备驱动源代码添加到linux 内核中的步骤。
实验10 Linux内核编译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工具与设备 三,实验预备知识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五,实验总结
一,实验目的
1.了解Linux内核的版本和组成. 了解Linux内核的版本和组成 内核的版本和组成. 2.掌握Linux系统内核的编译操作方法. 掌握Linux系统内核的编译操作方法 系统内核的编译操作方法. 3.了解Linux系统内核的配置方法. 了解Linux系统内核的配置方法 系统内核的配置方法.
三,实验预备知识
内核是一个操作系统的核心, 内核是一个操作系统的核心,负责管理系统的 进程,内存,设备驱动程序,文件和网络系统, 进程,内存,设备驱动程序,文件和网络系统,决定 着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着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Linux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源代码的公开性 Linux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源代码的公开性, 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源代码的公开性, /usr/src/linux下找到 下找到, 所有的内核源程序都可以在 /usr/src/linux下找到,大 部分应用软件也遵循GPL而设计 而设计, 部分应用软件也遵循GPL而设计,任何人都可以获取 相应的源程序代码. 相应的源程序代码.全世界任何一个软件工程师都可 以将自己认为优秀的代码加入到其中, 以将自己认为优秀的代码加入到其中,由此带来的一 个明显好处,是修补漏洞的快速以及对最新软件技术 个明显好处, 的利用.Linux的内核是这些特点最直接的代表 的内核是这些特点最直接的代表. 的利用.Linux的内核是这些特点最直接的代表.
make xconfig 执行命令后,弹出配置对话框,如图10- 所示. 执行命令后,弹出配置对话框,如图10-1所示. 由图10- 可见,配置内核的选项很多. 由图10-1可见,配置内核的选项很多.选择每一项 配置时,可以有三个选择按钮,如图10- 所示. 配置时,可以有三个选择按钮,如图10-2所示.
实验5-1 内核的配置菜单与内核编译实验
实验 5-1 内核的配置与内核编译实验
【实验目的】
熟悉交叉工具链的配置.
掌握Kernel 的配置方法。
熟悉Kernel 编译过程。
【实验步骤】
Kernel的交叉编译
第一步:创建一个zImge的过程需要程序linux-2.6.9-Eeliod.tar.gz.复制到/kernel (具体目录取决用户决定)目录下。
【图5-1-1】
第二步:在/kernel目录下,把copy过来的内核解压出来,
tar zxvf linux-2.6.9_eeliod.tar.gz
【图5-1-2】
第三步:首先按下面步骤配置内核make xsbase270edr_defconfig (表示采用pxa270的通用配置)
【图5-1-3】
第四步:编译内核
1、在命令行下运行make menuconfig命令,出现下面界面.可以选择built-in(*)(按
y选择)或者Module(M)(按m键选择)来进行内核编译.同样,在新的配置菜单也可以添加到该配置程序中.编译一个标准内核程序,需要在该配置菜单中正确退出,选择保存.就选择标准的组件功能进行编译内核程序.
[root@localhost linux-2.6.9-eeliod]#make menuconfig
【图5-1-4】
2、标准配置就完成,选择Exit退出,并且Save
3、使用make zImage编译内核
[root@localhost linux-2.6.9-eeliod]#make zImage (回答生成的zImage文件存在的目录)。
6.1-Linux内核编译实验
编译内核可能需要root权限. 编译内核可能需要root权限. 权限
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
MagicARM2410教学实验开发平台
6.实验步骤
(4)将arch/arm/boot目录下新得到的内核映象文件 通过FTP方式下载到实验箱中 测试新编译的内核. 方式下载到实验箱中, 通过FTP方式下载到实验箱中,测试新编译的内核.
MagicARM2410教学实验开发平台
Linux内核编译实验 Linux内核编译实验
1.实验目的
熟悉Linux内核编译方法 熟悉Linux内核编译方法; 内核编译方法; 掌握更新下载Linux内核的方法 内核的方法. 掌握更新下载Linux内核的方法.
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
MagicARM2410教学实验开发平台
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
MagicARM2410教学实验开发平台
7.思考题
尝试完全独立配置一个可运行的Linux内核 尝试完全独立配置一个可运行的Linux内核. 内核. 假如不需要USB功能 怎样配置以减小内核大小? 功能, 假如不需要USB功能,怎样配置以减小内核大.实验设备
硬件: 硬件: PC机 PC机 1台 MagicARM2410教学实验开发平台 MagicARM2410教学实验开发平台 1台 软件: 软件: RedHat Linux 9.0操作系统 9.0操作系统 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 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
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
MagicARM2410教学实验开发平台
3.实验内容
更改Linux内核配置 重新编译Linux内核 更改Linux内核配置,重新编译Linux内核; 内核配置, 内核; 将编译得到的Linux映象文件 映象文件zImage重新下载到实验 将编译得到的Linux映象文件zImage重新下载到实验 箱进行测试. 箱进行测试.
实验六 Linux内核编译实验
实验六Linux内核编译讲师:杨行【实验目的】1、掌握Linux内核编译2、了解Linux内核Makefile3、了解Linux内核Kbuild系统【实验原理】网站可以下载标准内核文件;本次实验使用的内核源码详见,ARM裸板驱动开发课程所发的arm_linux文件夹;一、编译内核1 内核源码目录分析2 内核编译主要过程;du -hs linux-2.6.32.2.tar.gztar xzvf linux-2.6.32.2-mini2440-20130614.tar.gz -C /find -name "*" | wc –ltreecp config_mini2440_w35 .configmake menuconfigmake zImage3 编译主要过程讲解将所有目标连接为:LD vmlinux去除vmlinux生成纯二进制文件OBJCOPY arch/arm/boot/Image提示镜像文件编译生成Image Kernel: arch/arm/boot/Image is ready汇编编译程序启动头AS arch/arm/boot/compressed/head.o 压缩源码Image:GZIP arch/arm/boot/compressed/piggy.gz 汇编编译产生压缩程序AS arch/arm/boot/compressed/piggy.o 链接LD arch/arm/boot/compressed/vmlinux 纯二进制文件生成:OBJCOPY arch/arm/boot/zImage最终生成:Kernel: arch/arm/boot/zImage is ready/linux-2.6.32.2/arch/arm/boot$ du -hs Image/linux-2.6.32.2/arch/arm/boot$ du -hs zImage4 运行内核copy zImage 到tftpboot目录中;tftp 下载zImage到0到0x30008000地址后;使用bootm 0x30008000 启动内核;查看内核是否可以正常启动;未能启动内核的原因有两种:第一种:未配置网络文件系统;第二种:未正确设置u-boot启动参数;4.1 配置nfs文件系统1. sudo apt-get install nfs-kernel-server2. sudo vim /etc/exports+/nfsroot *(rw,sync,no_root_squash)3. sudo /etc/init.d/portmap restart4. sudo /etc/init.d/nfs-kernel-server restart5. showmount –e切换到/home/spring/arm_linux/mini2440/src目录下:6 sudo tar xvf nfsroot.tar -C /4.2 设置u-boot的启动参数在u-boot命令行模式下:set bootargs root=/dev/nfs rw nfsroot=192.168.0.1:/nfsroot ip=192.168.0.230 console=ttySAC0,115200save5 编写测试程序hello.c#include<stdio.h>int main(){ printf("hello world!\n");while(1);}5.1 在PC机上面编译hello.carm-linux-gcc –c helo.c –o hello.oarm-linux-gcc hello.o –o hellocp hello /nfsroot5.2 在mini2440平台上后台运行hello,并使用命令杀死hello进程/sq1415 # lshello/sq1415 # ./hello &/sq1415 # hello world!/sq1415 #/sq1415 # ps -a |grep hello729 0 0:50 ./hello731 0 0:00 grep hello/sq1415 # kill -9 729/sq1415 # jobs[1]+ Killed ./hello/sq1415 #6.设置自启动参数set bootcmd tftp 0x30008000 zImage\; bootm 0x30008000save二、内核Makefile分析1. 查看fs/Makefile 文件Var = deferred 延时变量Var ?= deferred 延时变量Var := immediate 立即变量Var += deferred or immediate延时变量:在使用时才确定变量的值立即变量:在定义时已确定变量的值2.查看顶层Makefile文件顶层Makefile文件通过include包含子目录中的Makefile文件$(srctree)代表的是当前源码路径3 Makefile文件中包含auto.config 文件:一般配置变量是在auto.conf文件中定义;4 查看arch/arm/Makefile 文件分析顶层Makefile中SRCARCH=ARCH=arm所以该Makefile 将产生arm架构的编译过程;5 make zImage 编译过程分析5.1 首先我们在顶层Makefile文件中查找zImage文件结果是查找不到在Image目标5.2 在arch/arm/Makefile 中查找在zImage,结果是在zImage依赖于vmlinux 5.3 在arch/arm/Makefile 中查找zImage,未找到vmlinux: 目标5.4 在顶层Makefile 中查找vmlinux:5.5 在顶层Makefile中依次查找vmlinux-lds、vmlinux-init、vmlinux-main、vmlinux.o、kallsyms.o5.5.1 查找vmlinux-init的依赖:5.5.1.1 查找head-y的依赖:5.5.1.2 查找init-y的依赖:继续查找:$(patsubst %/, %/built-in.o, $(init-y))该函数实现在init-y变量中的所有带有/路径之后添加built-in.o 则。
内核编译实验
(1)make mrproper:删除所有以前在构核过程所产生的所有文件 (2)make menuconfig:内核配置 (3)make dep:寻找依存关系 (4)make zImage:产生压缩的核心映像文件 内核编译完毕之后,生成 zImage 内核映象文件保存在源代码的 arch/arm/boot/目录下 5、内核配置项介绍 首先切换 linux 源代码所在的目录, 并终端输入 make menuconfig, 系统弹出基于 Ncurses 内核配置图形界面(如图 4-1 所示) ,便可进行内核选项的配置。 [root@]$make menuconfig
பைடு நூலகம்
Linux 内核的配置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 (1) 、Makefile:分布在 Linux 内核源码中的 Makefile,定义 Linux 内核的编译规则;顶层 Makefile 是整个内核配置、编译的总体控制文件; ( 2) 、配置文件(config.in):给用户提供配置选择的功能;.config:内核配置文件,包括由 用户选择的配置选项,用来存放内核配置后的结果; (3) 、 配置工具: 包括对配置脚本中使用的配置命令进行解释的配置命令解释器和配置用户 界面 (基于字符界面: make config; 基于 Ncurses 图形界面: make menuconfig; 基于 xWindows 图形界面:make xconfig) (4) 、Rules.make:规则文件,被所有的 Makefile 使用。 2.1 编译规则 Makefile 利用 make menuconfig(或 make config、make xconfig)对 linux 内核进行配置后,系统 将产生配置文件(.config) 。在编译时,顶层 Makefile 将读取 .config 中的配置选择。 顶层 Makefile 完成产生核心文件(vmlinux )和内核模块(module)两个任务,为了 达到此目的,顶层 Makefile 递归进入到内核的各个子目录中,分别调用位于这些子目录中 的 Makefile,然后进行编译。至于到底进入哪些子目录,取决于内核的配置。顶层 Makefile 中的 include arch/$(ARCH)/Makefile 指定特定 CPU 体系结构下的 Makefile,这个 Makefile 包含了特定平台相关的信息。 各个子目录下的 Makefile 同样也根据 配置文件(.config)给出的配置信息,构造出当 前配置下需要的源文件列表,并在文件最后有 include $(TOPDIR)/Rules.make。 顶层 Makefile 定义并向环境中输出了许多变量,为各个子目录下的 Makefile 传递一 些变量信息。有些变量,比如 SUBDIRS,不仅在顶层 Makefile 中定义并且赋初值,而且 在 arch/*/Makefile 还作了扩充。现对部分主要变量介绍如下: (1) 、 版本信息: 有关版本信息变量有 VERSION 、 PATCHLEVEL 、 SUBLEVEL, EXTRAVERSION , KERNELRELEASE。 版 本 变 量 信 息 定 义 了 当 前 内 核 的 版 本 , 比 如 VERSION=2 、 PATCHLEVEL=4 、 SUBLEVEL=18 、 EXATAVERSION=-rmk7 , 它 们 共 同 构 成 内 核 的 发 行 版 本 KERNELRELEASE:2.4.18-rmk7。 (2) 、CPU 体系结构变量 ARCH 在顶层 Makefile 的开头,用 ARCH 定义目标 CPU 的体系结构,比如 ARCH:=arm 等。许多子目录的 Makefile 中,要根据 ARCH 的定义选择编译源文件的列表。 (3) 、 路径信息变量 TOPDIR、SUBDIRS TOPDIR 变量定义了 Linux 内核源代码所在的根目录。 例如, 各个子目录下的 Makefile 通过 $(TOPDIR)/Rules.make 就可以找到 Rules.make 的位置。 SUBDIRS 变量定义了一个目录列表,在编译内核或模块时,顶层 Makefile 根据 SUBDIRS 变量决定需要进入哪些子目录。SUBDIRS 变量的值取决于内核的配置,在顶层 Makefile 中 SUBDIRS 赋值为 kernel drivers mm fs net ipc lib;根据内核的配置情况,在 arch/*/Makefile 中对 SUBDIRS 的值进行了扩充以满足特定 CPU 体系结构的要求。 (4) 、内核组成信息变量:HEAD, CORE_FILES, NETWORKS, DRIVERS, LIBS (5) 、编译信息变量:CPP, CC, AS, LD, AR,CFLAGS,LINKFLAGS CROSS_COMPILE 定义了交叉编译器前缀 arm-linux-,表明所有的交叉编译工具都是 以 arm-linux- 开头的,所以在各个交叉编译器工具之前都加入了$(CROSS_COMPILE)变量 引用,以组成一个完整的交叉编译工具文件名,比如 arm-linux-gcc。 CFLAGS 定义了传递给 C 编译器的参数。
Linux实验四Linux内核编译实验
内容
1.在命令行下运行make menuconfig命令
2.在命令行下运行make zlmage命令
3.Makeflie的修改与编辑
教师
评语
在本次试验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于文件配置存在操作上的错误,导致失败,而且对于config操作异常也导致失败,经过与同学进行交流与讨论,成功的解决了问题。
通过本次试验,了解内核源代码的目录结构,内核系统配置方式,了解到Makefile和config.in脚本文件的作用。对于Linux内核的划分与个部分的作用有了更深的了解,这对于今后实验与学习提供了经验。
成绩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Linux内核编译实验
院系
软件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实验
目的
简述本次实验目的:
1.了解内核源代码的目录结构
2.了解内核系统配置方式,了解Makefile和config.in脚本文件的作用
3.了解内核各项的内容
4.掌握内核代码加载
实验
准备
你为本次实验做了哪些准备:
阅读上机指导,翻阅教材,查阅笔记,观看教学视频。
实验
进度
本次共有1个练习,完成1个。
实验
总结
日
通过本次实验,对内核有了初步认识,并了解了linux配置系统的各项作用,自己进行操作试验。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内核源代码的目录结构并且了解内核系统配置方式。了解到通过make config配置后,产生了.config。顶层Makefile读入.config中的配置选择。顶层Makefile调用scripts/Configure,按照arch/arm/config.in来进行配置。命令执行完后产生文件.config,其中保存着配置信息。下一次再做make config将产生新的.config文件,原.config被改名为.config.old。
编译内核实验报告
实验一编译Linux内核实验时间6小时实验目的认识Linux内核的组成,掌握配置、编译、安装Linux内核的步骤。
实验目标下载2.6.19或更新的Linux内核,配置该内核使其支持NTFS,并在新的内核中修改其版本为Linux NameTestKernel x.x.x,其中,Name是你的名字(汉语拼音);x.x.x是新内核的版本号,最后在你的机器上编译安装这个新内核。
背景知识参见《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4入门与提高》第20章。
实验步骤1.验证gcc的可用:在你自己的工作目录下,编译链接运行Hello World程序。
2.在上下载指定的内核,或者查找更新的稳定版内核并下载之。
3.准备相关工具。
提示:如当前运行的Linux内核是基于2.4版本的,则需要更新以下软件:module-init-tools和mkinitrd。
具体更新信息可参见下载内核源代码中的Documentation/Changes这个文件。
4.把源代码解压缩至/usr/src中,最终形成/usr/src/linux x.x.x/目录(x.x.x是新内核的版本号)。
提示:这里的注意点是路径的选择,一般要放在/usr/src/linux x.x.x/目录下面,以满足Makefile对路径设置的初始要求。
5.进入源代码的根目录,找到合适自己的内核配置方法,并按照实验目标对其进行配置。
6.修改/usr/src/linux x.x.x/linux/include/linux/verson.h文件中的版本信息。
7.编译内核。
8.安装模块文件。
9.安装内核文件。
10.重新启动新内核。
实验结果1.实验步骤1中,编译链接运行程序你下达了哪些命令?2.实验步骤2中,你下载了哪个版本的内核文件?3.实验步骤3中,你是否安装了相关工具?如安装,则写出安装过程。
4.实验步骤4中,你是用哪些命令解压缩内核文件的?5.实验步骤5中,你用了哪种内核配置的方法?6.你对实验步骤6中涉及的文件做了怎样的修改?7.实验步骤7-9的过程,是否出现错误?如有,你是如何解决的?8.观察你机器中GRUB的配置文件,它在安装完新内核后发生了哪些变化?9.新内核启动过程是否成功?如有错误,是哪些错误?你是如何消错的?实验报告1. 引言本次实验所要讨论的问题是编译并安装一个完全属于我自己的内核。
操作系统实验---配置和编译Linux内核
实验题目
姓名:
学号:
课程名称:
操作系统
所在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计算机
任课教师:
实验项目名称
在Ubuntu16.04上配置和编译Linux内核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按照提供的连接认真准备实验。
2.提前了解Linux内核的特点以及编译方法。
3.熟悉相关的指令代码并知道其作用。
4.编译完成可使用的内核,内核以姓名和学号命名,请勿直接拷贝其他同学的内核。
二、实验设备及软件:
计算机一台
Linux操作系统
三、实验方法(原理、流程图)
1、构建内核源码树
1)下载安装包
2)解压到内核源码目录下
2、编译内核
1)安装基本工具软件
2)在终端进入你的解压的内核源码的目录
3)依次执行相对应的命令
七、教师批阅意见:
成绩评定:
教师签字:
年月日
八、备注:
(4)依次执行以下命令
$ cd linux-3.19.0
$ cp /boot/config-$(uname -r) .config
$ make menuconfig
$ kg clean
$ fakeroot make-kpkg--initrd--revision166003566.001--append-to-version--20160906 kernel_image kernel_headers
3.编译完成可使用的内核
得到最终文件
四、实验过程、步骤及内容
五、编译内核
(1)安装基本的工具软件。
(2)我是在这里下载的源码包:https:///pub/linux/kernel/v3.x/,我下载的源码包是linux-3.19.0.tar.x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nux内核配置、编译分析实验
Linux内核的配置系统结构介绍 内核的编译 内核的烧写方法 在内核配置中添加一个编译模块 在内核配置中添加对USB输入设备设备的支持
© 2005 博创科技
© 2005 博创科技
© 2005 博创科技
© 2005 博创科技
© 2005 博创科技
如何在内核配置中添加一个编译模块(2)
3、在Makefile中将编译选项与具体要编译的代码相关联,根据编译选项 变量的状态决定编译 # Object file lists. obj-y := obj-m := obj-n := obj-$(CONFIG_S3C2410_DEMO) += demo.o 4、使用make menuconfig对该功能模块进行配置,设置完成后,会生成 更新的.config文件
© 2005 博创科技
(1)基于字符界面的 make config
© 2005 博创科技
(2)基于 Ncurses 图形界面的 make menuconfig
© 2005 博创科技
(3)基于 Xwindows 图形界面的make xconfig
© 2005 博创科技
Linux内核配置系统的结构
拷贝demo.o,运行测试程序test_demo
实验:以[*]和[M] 方式编译demo驱动,并下载测试
© 2005 博创科技
© 2005 博创科技
© 2005 博创科技
© 2005 博创科技
实验验证
观察现象: /dev/input/下面出现mouse 插入一usb鼠标 Cat /dev/input/event0 或hexdump /dev/input/event0 滑动鼠标,会发现数据变化
Makefile: 顶层 Makefile 读取 .config 中的配置选项 CROSS_COMPILE ?= /usr/local/arm-linux/bin/arm-linux- 指定编译内 核所使用的编译器 include arch/(ARCH)/Makefile,包含了特定 CPU 体系结构下 的 Makefile,指定了平台相关的信息。 各个子目录下的 Makefile:比如 drivers/Makefile,负责所在子目录下 源代码的编译管理。 .config:内核配置文件,包含由用户选择的配置选项,用来存放内核配置后 的结果,利用宏表示选中与否(如 make menuconfig) Config.in:各级子目录下的内核配置选项文件,被配置脚本调用 Rules.make:规则文件,被所有的 Makefile 使用 kernel-2410s\arch\arm\def-configs (利用缺省的配置基础上进行修改)
© 2005 博创科技
Linux内核的编译
# # # # # # make make make make make make menuconfig ----配置编译选项 dep ----生成变量依赖关系信息(2.4以前) clean ----删除生成的模块和目标文件. zImage ----编译内核生成映象. modules ----编译模块. modules_install ----安装编译完成的模块.
Linux内核的配置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
Makefile:分布在 Linux 内核源代码中的 Makefile,定义 Linux 内核的编 译规则 配置文件(config.in, Kconfig):给用户提供配置选择的功能 配置工具: 包括配置命令解释器(对配置脚本中使用的配置命令进行解释) 配置用户界面: 基于字符的界面 make config 基于 Ncurses 的文本模式图形用户界面make menuconfig 基于 Xwindows 图形界面的用户配置界面make xconfig
© 2005 博创科技
内核映象的烧写
两种em协议下载 load flash kernel x 2、在开发板的linux系统启动后,使用imagewrite工具: imagewrite /dev/mtd/0 zImage:192k
实验:编译并烧写内核影像
压缩内核影像所在路径: arch/arm/boot/zImage
© 2005 博创科技
Linux内核的编译
vmlinuz与vmlinux vmlinuz是可引导的、压缩的、可执行的内核。 老的zImage解压缩内核到低端内存(第一个640K),bzImage 解压缩内核到高端内存(1M以上)。如果内核比较小,那么 可以采用zImage或bzImage之一,两种方式引导的系统运行时 是相同的。大的内核采用bzImage,不能采用zImage。 vmlinux是未压缩的内核,vmlinuz是vmlinux的压缩文件
© 2005 博创科技
如何在内核配置中添加一个编译模块(1)
1、在内核的驱动目录下编写驱动模块代码 本例中kernel-2410s/drivers/char /demo.o 2、在该级目录下的Config.in中添加对该模块的编译条件变量 如:CONFIG_S3C2410_DEMO 该变量可以设置为三种状态: Y----将该功能模块编译进内核 N ---不将该功能模块编译进内核 M ---将该功能编译成模块的方式,可以在需要时动态插入到内核中的模块
© 2005 博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