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新闻报道中人际功能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对中英两国新闻报道的话语分析

对中英两国新闻报道的话语分析

对中英两国新闻报道的话语分析作者:尹嘉陈威霖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23期摘要:本文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收集了20篇《中国日报》和《经济学人》关于中国两会的报道并进行对比分析。

本文以费尔克劳的三维分析模式为基础,从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三个层面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本项研究,可以引导读者对社会事件进行正确认知。

关键词:三维分析模式;批评话语分析;新闻报道一、理论基础Halliday 提出了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概念功能指通过语言显示说话人的各种经历和社会现象;人际功能指通过言语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语篇功能指通过衔接连贯,进而将文本从词汇选择、词类转化和衔接方面进行分析。

Fairclough 的三维分析模式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提出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

费尔克劳的三维分析模式为批评话语分析提供了理论框架。

Fairclough(1992)认为话语的三大要素是文本、交际和社会语境,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描写、阐释和解释,并指出描写是形容文本的形式特征;解释是指语篇与传播和交际之间的关系;阐释是指语篇与交际过程及其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

因此本文从语篇,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维度提出了三维分析框架(如图1)。

在语篇层面上,费尔克劳认为上下文,交互和文本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语篇,本文主要从及物性和词汇选择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在话语实践层面上,从语篇的连贯性和互文性论述了话语的意义,本文从话语转述方面进行解释。

本文主要通过社会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二、分析过程(一)文本1.及物性因为及物性是概念功能的一部分,因此通过分析及物性,可以看出话语者的真实意图。

主要从以下六个过程对及物性进行分析,分别是:物质过程、言语过程、关系过程、心理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

通过对比分析新闻报道的及物性分布,得出所占的比重最大是物质过程和言语过程,心理过程、存在过程和行为过程的比重最小。

中英两家新闻媒体的在物质过程和言语过程占比相似,分别是53.7%和55.6%;对于言语过程,《经济学人》的比例30.8%低于《中国日报》38.2%;关系过程相差较大,分别为9.1%和3.3%。

课题研究论文:英语新闻报道中情态动词的人际意义

课题研究论文:英语新闻报道中情态动词的人际意义

新闻传播学论文英语新闻报道中情态动词的人际意义新闻报道是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一种文体,人们通过新闻报道了解生活中各个方面新近发生的事情,其主要特点就是及时、真实、公正、客观、中立。

因此,在英文新闻报道语篇中,报道者对于其所用的词汇、句式等都尽量达到客观中立。

比如,英文报道中尽量避免使用I/we这类词语作为句子的主语。

然而,在英语新闻语篇中,读者不难发现情态动词的使用。

在功能语法中,情态是体现人际功能的一个重要成分,可用来表达说话者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

这一点似乎与新闻报道要求客观中立的特点背道而驰。

因此,本文将针对这一现象,从CNN网站上选取一篇题为“What does Vladimir Putin want next?”的新闻报道为例,分析其中情态动词所包含的人际意义。

一、系统功能理论下的情态动词Halliday(2000)的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有三个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其中,人际功能是语言的实用功能,即语言具有表达说话者身份、地位、态度、动机等功能,并且说话者通过语言试图影响他人的态度。

语言的人际功能则通过语气和情态来实现。

语气表明讲话者选择了某种言语角色,而情态则说明讲话者有否做出论断(胡壮麟,2002)。

情态作为人际功能的语义载体和实现手段,是讲话者对自己所述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做的判断,或是在命题中要求对方承担某种义务,或是在提议中要表达的个人意愿(袁春琳,2011)。

情态可通过情态动词、似情态表达、情态副词、情态实义动词等等来表达,而其中情态动词则是最基本和原始的情态表现手法,是说话人用来表达对可能发生的状态或行为所持的心情和态度的一种重要手段。

Halliday赋予情态动词高、中、低三个不同的量值,以方便人们对不同情态动词所表达的情态意义做出衡量,如表1所示:表1 高、中、低情态量值对应的情态动词情态量值情态动词高 must, ought to, need, have to中 will, would, shall, should, be to低 may, might, can, could人们选择不同情态量值的情态动词则表示其对命题的态度的强弱不同。

英汉新闻报道情态系统对比分析

英汉新闻报道情态系统对比分析
关键词 :人际功能;语 气;情态;新闻报道 中图分 类号 :H 3 1 9 .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 5 4 0 9 ( 2 0 1 3 ) 0 9 - 0 1 4 1 - 0 2

引 言
新版 《 辞海》 将 “ 新 闻”解 释为 : “ 报社 、通 讯社 、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 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 。 ”情态是常被新闻人士 用于隐藏其话语责任 的主要手段。本文以韩礼德系 统功能语法中的情态系统作为理论框架 ,对中外两 则手足 口病新 闻的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进行分析 , 探索 中外新 闻报道情态系统使用的情况异 同,并从 中西文 化 、认 知 的相 同点 和差异来 剖析 深层原 因。 二 、情 态 系统 系统功 能语 法 的核 心是三 大元功 能 思想 ,即概 念 功 能 、人 际 功能 和语篇 功能 。情态 作 为人 际功能 的主要实现手段 , 体现的是说话者对其所说话语的 态 度 ,是说 话者 融人 语篇 的方 式 。情 态动 词和 情态 副词是 最为基 本 的情态表 现手 法 。 英语中的情态动词具有情态的高、中、低三级 量值之分 ,高量值如 :C O I l ,n e e d n ’ t ;中量值如 : w i l l ,w o n ’t ;低量值如 :m u s t ,m u s t n ’t 。马庆株 ( 1 9 9 2 )认为汉语 中有六种情态动词 ,它们分别表 示 可能 、必要 、愿望 、估价 、许 可 。 除了情态助动词 ,情态副词也是情态的主要体 现 形式 。韩 礼 德 ( 1 9 9 4 :4 9 )总结 了英 语 的情 态副 词 ,分 别表 示 :p r o b a b i l i t y ,u s u a l l y ,t y p i c a l i 坤,0 b — v i o u s n e s s ,o p i n i o n等 。彭 宣维 ( 2 0 0 0 ) 总结 了汉 语 的情 态 副词 ,它们 分 别 表 示 :或然 ,惯 常 ,典 型 , 见解 ,承 认和预 料 。 三 、新 闻报道 中的情态分 析

英汉新闻报道中人际功能对比研究

英汉新闻报道中人际功能对比研究

英汉新闻报道中人际功能对比研究作者:宫健宇来源:《现代交际》2015年第08期[摘要]本文采用马丁的评价理论视角,探究英汉新闻报道中人际功能的异同及其背后潜在的原因。

结果表明,两新闻报道均采用记者声音作为评价基调,但英语新闻中的信息交换焦点以认知型情态为主,而汉语新闻则以义务型情态为主。

两新闻采用相同评价基调的原因在于两者属于相同的语篇类型,而不同的目的及功能导致了两新闻中信息交换焦点的差异。

[关键词]人际功能评价基调信息交换焦点评价理论[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8-0084-02自韩礼德(1985)提出系统功能语法以来,对语篇中三大元功能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人际功能被视为最基本的功能,因为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最基本的工具。

马丁承袭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思想,并融合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人际功能做了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评价理论。

此外,他对新闻语篇中评价理论的应用做了详细阐述。

本文选取的英语语料来源于China Daily,汉语语料则来源于光明日报。

基于评价理论视角本文对以上两篇关于手足口病的英汉新闻报道进行探究,试图发现其中的异同。

一、评价理论马丁评价理论的提出主要有两方面的思想来源:韩礼德的系统功能理论和巴赫金的对话理论。

前者基于修辞学、民俗学的语言学传统,强调意义潜势在语言使用中的作用。

人们依据不同的功能在意义潜势中做出选择,表现为具体的语言形式。

另一方面,由于人际功能是对社会关系的不断协商,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对话,马丁将对话理论吸纳进来。

每一个文本都是与读者在某种程度上进行的对话,而对话中必要明确自己的站位(stance),进而这种总体的站位形成文章中的评价基调。

对于新闻语篇中的评价功能,报道者需要明确主体间位,因为其一方面面对新闻事实,另一方面则面对读者。

主体间位进一步形成新闻语篇中的评价基调。

马丁(2008)指出,在正式的新闻报纸中,有三种评价基调:记者声音、通讯员声音、评论员声音。

新闻报道中被动语态的人际功能分析

新闻报道中被动语态的人际功能分析
m n.
语 态 的研究 表明 ,其 在各种 英语 书面 语体 中的使 用频 率 南 高 到低 的次 序 依 次 为 : s c i e n c e ,n e w s ,a r t s ,s p o t r s ,s p e e c h ,
n o v e l s ,a d v e r t i s i n g ,p l a y s 。学者 王志霞 、彭 寒珂 ( 2 0 0 7)随
B l a m e s T e r r o r i s t s f o r D e a d l y T r a i n S t a t i o n K n i f e A t t a c k ”为 例,
这一段话 中, 划线部分为没有 出现 “ 施动者” 的被动语 态。 作者用 ‘ ‘ f o u r o f t h e a s s a i l a n t s ” ( 袭击者 中的四人 ) 和“ o n e ” ( 其 中一人 )分别作为主语 , 强调了 “ 目标 ” ,而并没有说 明 “ 施 动者” ,因为文章 的主题是 “ 昆明暴力恐怖袭击 事件” ,读者 自然会十分关注 “ 袭击者”现在 的情况 。作者使用这种结构
等人际功能 。
H a l l i d a y ( 1 9 9 4 ) 指 出,被动 语态 的 另一 种结 构就 是 “ 目 标 +过程 + b y +施动者” 。当作者使用 了这样一种结构 时,则 会产生另外一种人际意义。如下 :
Al t h o u g h a u t h o r i t i e s h a v e g i v e n l i t t l e d e t a i l S O f a r , t h e y s a y t h e r e i s a mp l e e v i d e n c e t h a t s h o ws t h e a t t a c k wa s e a  ̄i e d o u t b y

从汉英称谓语看中西方人际关系

从汉英称谓语看中西方人际关系

从汉英称谓语看中西方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而称谓语则是人际关系中表达尊重和亲密程度的一种方式。

中西方的人际关系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也体现在了称谓语的使用上。

通过比较中西方的称谓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西方的人际关系文化差异。

本文将从汉英称谓语的差异来探讨中西方人际关系的文化差异。

我们可以注意到的是中西方在称呼年长的人和上级领导时的差异。

在中国,我们常常用尊称的方式来称呼年长的人和上级领导。

比如对长辈常用的称呼有“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对上级领导常用的称呼有“主任、总经理、老板”等。

这些称谓语都体现了对于长辈和上级的尊敬和敬畏之心。

而在西方,对于长辈和上级领导的称呼方式则相对简单和直接。

在英语中,常用的称呼包括“Mr./Mrs./Ms. + 姓氏”、“sir/madam”等。

这些称谓语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多的区分,更多地是基于尊重和礼貌的表达。

这也反映了西方人在人际关系中更注重平等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我们可以观察到在亲密关系中的称谓语使用上的差异。

在中国,亲密的朋友之间可以使用“老友、亲爱的”等称谓,而夫妻之间则可以使用“老公、老婆”、“亲爱的”等称谓。

这些称谓语都体现了亲密关系中的温馨和亲昵。

而在西方国家,亲密关系中的称谓语也相对直接和简单。

在英语中,常用的称谓包括“darling、honey、sweetheart”等,这些称谓语同样体现了亲密关系中的温馨和亲昵。

不同的是在西方这些称谓更多地是基于情感的表达,而在中国常常会有一些尊重和敬畏的成分。

我们可以看到在朋友之间的称谓语使用上有一些差异。

在中国,朋友之间的称谓语相对来说比较灵活多样,朋友之间可以称呼对方为“兄弟、姐妹、哥们、妹子”等。

这些称谓语都体现了朋友之间的亲切和亲近。

通过汉英称谓语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在人际关系文化中的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际关系。

《2024年系统功能语言学路径下英汉环保公益广告中人际意义对比研究》范文

《2024年系统功能语言学路径下英汉环保公益广告中人际意义对比研究》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路径下英汉环保公益广告中人际意义对比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保公益广告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传播。

这些广告不仅传递了环保信息,还通过语言的人际意义来影响人们的观念和行为。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对比分析英汉环保公益广告中的人际意义,以期为跨文化传播和环保宣传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基础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以语言功能为核心的语言学理论,强调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作用。

该理论认为,语言具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其中,人际功能主要关注的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如何表达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和情感等。

三、英汉环保公益广告的人际意义对比1. 英语环保公益广告的人际意义英语环保公益广告常通过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称呼方式,来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表达出强烈的呼吁和号召。

在语言风格上,英语广告常采用简洁明了的语句,直接表达出环保的主题和目的。

同时,通过使用情感词汇和祈使句,来激发受众的共鸣和行动。

2. 汉语环保公益广告的人际意义汉语环保公益广告在表达人际意义时,常采用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

广告中常出现第三人称的叙述,以客观的视角来传达环保信息。

此外,汉语广告还注重通过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语言风格上,汉语广告更注重情感共鸣和文化传承。

四、英汉环保公益广告的对比分析通过对英汉环保公益广告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者在表达人际意义时各有特点。

英语广告直白、简洁,通过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称呼方式来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而汉语广告则更注重情感共鸣和文化传承,通过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来传达环保信息。

这些差异主要受到文化、历史和语言习惯的影响。

五、结论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比分析了英汉环保公益广告中的人际意义。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英汉环保公益广告在表达人际意义时各有特色,但都旨在传递环保信息,影响人们的观念和行为。

中英文广告中责任情态人际意义的对比研究

中英文广告中责任情态人际意义的对比研究
详细描述
中英文广告语言在词汇方面存在差异,例如中文广告中常用形容词和动词来描述产品特点,而英文广告则更注重实词和名词。此外,中英文广告在语法和语用方面也存在差异,如中文广告常用复杂句型和修辞手法来表达意思,而英文广告则更注重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
总结词
广告语言的中英文对比研究
该部分探讨了责任情态在广告中的作用和应用,包括表达产品特点、建立品牌形象和增强说服力等方面。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广告文本中,责任情态是指对产品或服务的责任和承诺。中英文广告中的责任情态分布都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广告的开头是吸引注意力的地方,因此英文广告将主要责任情态放在开头,而中文广告则更广泛地分布责任情态。此外,中文广告在描述产品特点和服务优势时,也会使用更多的责任情态表达。
中英文广告中责任情态的分布对比
中英料选择
责任情态标注
人际意义分析
研究设计
数据收集与处理
去除重复、无效或不符合要求的语料,确保数据质量。
数据清洗
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对比分析。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
对中英文广告中责任情态的使用频率、类型等进行统计。
详细描述
责任情态在广告中的应用研究
总结词
该部分分析了中英文广告在语言特征方面的差异,包括词汇、语法和语用等方面。
详细描述
中英文广告在词汇方面存在差异,中文广告常用形容词和动词来描述产品特点,而英文广告则更注重实词和名词。此外,中英文广告在语法和语用方面也存在差异,中文广告常用复杂句型和修辞手法来表达意思,而英文广告则更注重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这些差异使得中英文广告在传达信息、建立品牌形象和增强说服力方面有所不同。

《2024年系统功能语言学路径下英汉环保公益广告中人际意义对比研究》范文

《2024年系统功能语言学路径下英汉环保公益广告中人际意义对比研究》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路径下英汉环保公益广告中人际意义对比研究》篇一一、引言环保问题日益严重,公益广告作为传播环保理念的重要途径,其语言选择与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对比研究英汉环保公益广告中的人际意义,旨在揭示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人际意义构建及其对环保信息传播的影响。

二、理论框架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的功能性,将语言看作是社会符号系统,关注其在社会交际中的运用。

人际意义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指通过语言交流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表达态度、情感和身份等。

本文以这一理论为框架,对比分析英汉环保公益广告中的人际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收集英汉环保公益广告样本,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对样本中的人际意义进行对比分析。

同时,借助语料库工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四、英汉环保公益广告中人际意义的对比分析1. 称呼语的使用在英汉环保公益广告中,称呼语的使用有所不同。

英语广告多采用第二人称代词“you”,直接与受众建立联系,强调个体的责任与行动。

而汉语广告则更倾向于使用具有亲切感的称呼,如“大家”、“朋友们”,以建立更加紧密的群体关系。

2. 情态动词的运用情态动词在表达人际意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英语广告中常使用情态动词“should”、“could”等,以较为委婉的方式提出建议和呼吁。

而汉语广告则更倾向于使用肯定性的表述,如“必须”、“应该”等,以强调环保行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3. 语篇结构的差异英汉环保公益广告在语篇结构上也存在差异。

英语广告多采用直接了当的叙述方式,开篇即点明主题,中间展开论述,结尾提出呼吁。

而汉语广告则更注重铺垫和渲染,通过描绘美景、讲述故事等方式,引导受众产生共鸣,进而接受环保理念。

五、结论通过对英汉环保公益广告中人际意义的对比分析,本文发现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人际意义构建存在差异。

英语广告侧重于个体责任与行动的呼吁,而汉语广告则更注重群体关系与情感共鸣。

英汉新年贺词的人际意义对比分析

英汉新年贺词的人际意义对比分析

英汉新年贺词的人际意义对比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评价理论对语言使用者如何运用话语资源构建语篇及调节人际意义进行了归纳总结。

Martin等人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评价系统进一步发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理论。

本文以评价系统为理论框架,分析了四篇英汉新年贺词,对比研究英汉语篇在情感、评价和鉴赏意义体现方式上的异同。

关键词:评价系统;态度;新年贺词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Attitudinal Realizat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New Year GreetingsAbstract: The Appraisal System, proposed by Martin in 1990s, is an extension of Halliday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It is a functional model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 This paper is an attempt to investigate the realization of attitude in English/Chinese New Year Greetings within this framework.Key words: the Appraisal System, attitude, New Year Greetings1. 引言近二十年来系统功能语言学界对人际意义的研究兴趣有增无减,特别是J.R.Martin和P.R.White等人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州创立的评价理论(the APPRASAL systems)成为这一研究发展的亮点和热点。

而我们国内也开始有不少学者将该理论运用于语篇分析、功能研究,翻译研究等。

王振华和彭宣维两位学者在评价理论的汉语应用方面进行了開创性的研究(陈晓燕,2007)。

中英政治新闻中情态系统的人际意义对比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英政治新闻中情态系统的人际意义对比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英政治新闻中情态系统的人际意义对比分析的开
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中英政治新闻中的情态系统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表达出作者、发言人或政府对特定话题的态度或情感,在政策制定和舆论引导中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中英两国政治新闻的情态系统在表达上存在着一些文化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中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研究拟对中英政治新闻中的情态系统进行人际意义的对比分析,以期为中英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提供参考。

二、研究问题
1. 中英政治新闻中的情态系统表达存在着怎样的差异?
2. 中英政治新闻中的情态系统表达对人际交往的意义是什么?
3. 中英政治新闻中的情态系统表达如何影响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
三、研究方法
1. 文本分析:选取中英两国政治新闻中的语料,通过对情态系统的分析,梳理出中英两国政治新闻中情态系统的表达差异。

2. 问卷调查:通过向中英两国的母语者发放问卷,探究中英两国人民对政治新闻中情态系统表达的理解及其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3. 对比分析:将文本分析和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中英两国政治新闻中情态系统表达的人际意义的差异。

四、研究期望
通过对中英政治新闻中情态系统的人际意义比较分析,本研究可为中英两国政治新闻的翻译与传播、中英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供重要参考,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_儒林外史_汉英语篇之人际功能对比研究_徐珺

_儒林外史_汉英语篇之人际功能对比研究_徐珺

收稿日期:2005-09-19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资助A 类(2004G172)作者简介:徐 (1964-),女,江苏丹阳人,大连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对比语言学、翻译学、词典学、语言与文化。

《儒林外史》汉英语篇之人际功能对比研究徐 (大连外国语学院科研处,辽宁大连116002)摘 要: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功能是语言三大元功能之一,而评价意义则是人际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话语发出者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

本文运用关于人际功能的基本观点,对《儒林外史》及其英译本The Scholar 做了对比分析,以揭示汉英语言在实现人际意义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在指出汉英异同的基础上,继而探讨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探讨原作者与译者价值取向的差异。

关键词:儒林外史;人际功能;评价意义;语篇对比分析中图分类号:H313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722X (2005)0620014204A Con tra sti ve Study of I n terpersona l Functi on Between the Ch i n ese andEnglish Versi on s of The Schola rXU Jun(Off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D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Dalian,L iaoning Pr ov .,116002,China )Abstract:A contras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bet w ee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versi ons of The Scholar t o find how the inter pers onal metafuncti on was realized in the m,using the evaluati on syste m of the Hallidayan syste m ic functi onal framework .It reveals that there are si m 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exp ressi on of inter pers onal meaning in the t w o texts .This paper als o exa m ines the in 2dep th cultural i m p licati on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values bet w een the author of the original and the translat or .Key words:The scholar ;inter pers onal metafuncti on;evaluati on meaning;contrastive discourse analysis 0.引言对比语言学与语篇分析均为语言学的分支学科,近年来两者都进入到空前发展时期,然而,两者的结合,即语篇层面上的对比研究才刚刚开始。

英汉保健类语篇中第一、二人称代词的人际功能对比研究

英汉保健类语篇中第一、二人称代词的人际功能对比研究

英汉保健类语篇中第一、二人称代词的人际功能对比研究语言中的第一、二人称代词承载人际功能,赋予文本交互性。

调查显示,英汉保健类语篇中都使用了一定量的第一、二人称代词,是兼具信息性和交互性的话语。

英语保健类语篇中第一、二人称代词的频率远高于汉语,且就语篇主题看,它们在英汉中的分布也呈现差异,英语各主题间两类人称代词的差异较小,汉语则更易受话语主题影响。

调查表明,英语保健类语篇的交互性明显高于汉语,文本互动性更强,劝说功能更为突出,信息传递可能更有效、可接受度更高。

标签:保健类语篇第一、第二人称代词人际功能交互性Halliday(1985)认为,语言拥有“概念、语篇和人际”三大元功能,其中人际元功能用于解释语言在实际中的运用。

语言在实际运用中变化和成熟,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

人际功能是为了实现人际关系需求而发展出来的,主要由语气和情态系统组成,指讲话人对听话人所持的态度以及讲话人对其所讲内容的确信程度。

一、人称代词Halliday(1985)指出,人际功能可通过人称代词等方式体现。

人称代词即人称指示语,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何自然,1988)。

人称代词首先具有指示功能,指代文本中的人或物,同时还具有衔接连贯功能和人际功能。

人称代词不仅用于指称话语事件中的参与者,还揭示说话人对相关人物的态度,与听话人建立的特定关系。

人称代词是人与人之间的称呼方式,不同的称呼揭示了不同的人际时空关系,其变换能改变叙事角度、视野以及听话人的接受心理(王红梅,2008)。

语篇中的人称代词能体现作者对语篇涉及人物所持的态度,能在作者与读者之间创建某种关系(Carter,1997)。

总之,人称代词具有实现话语人际意义的功能。

二、第一、二人称代词的人际意义英汉语中的人称代词都可划分为第一、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且根据数量和性别有相应变化形式,英语人称代词还有格方面的变化。

一般的交际模式由“表述者/说话人—信息—听话人”三大要素构成,人称代词用于指称交际模式中的参与者或模式之外的第三方。

英语新闻语篇多声性的人际功能研究

英语新闻语篇多声性的人际功能研究

英语新闻语篇多声性的人际功能研究
李一奇;吴宪忠
【期刊名称】《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09
【摘要】在评价理论介入子系统的框架下,以英语报纸新闻为研究对象,研究新闻语篇多声性的人际功能。

英语新闻语篇中的一些言语资源因为在引发和标记多声性的同时又属于评价理论中的介入资源,故还可使语篇实现相应的人际功能。

从人际功能上讲,报道者通过语篇的多声性反映着各方声音的协商,调整着自身的叙述视角以及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进而表达自己的态度与评价。

【总页数】5页(P75-79)
【作者】李一奇;吴宪忠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长春130012;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长春1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3
【相关文献】
1.英语娱乐新闻语篇的人际功能研究——以美国杂志《公告牌》为例 [J], 黄广芳;倪豪杰
2.英语新闻语篇多声性的人际功能研究 [J], 李一奇;吴宪忠
3.人际和语篇功能对中英新闻语篇的跨文化研究 [J], 栗香翠
4.批判性语篇分析视阈下的英语新闻语篇研究——从BBC希腊债务危机新闻看批
判性语篇分析 [J], 张彬;宋艳萍;张剑琴
5.批判性话语分析下的英语新闻语篇研究-普京对争议声中的索契冬奥会表态相关报道对比研究 [J], 潘能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闻报道与社论的人际功能对比研究-以核心情态动词为例

新闻报道与社论的人际功能对比研究-以核心情态动词为例

新闻报道与社论的人际功能对比研究-以核心情态动词为例
新闻报道与社论的人际功能对比研究-以核心情态动词为例
新闻英语作为一种功能语体包含很多次语体,对新闻语篇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在新闻报道上,还应涉及到其它次语体.该文应用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及其主要实现手段:情态系统,作为理论框架,对<洛杉矾时报>中的三篇新闻报道和三篇社论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这两种次语体中核心情态动词使用特点的异同性,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考.
作者:赵婷肖俊萍作者单位: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刊名:海外英语英文刊名:OVERSEAS ENGLISH 年,卷(期):2010 ""(6) 分类号:G623 关键词:新闻报道社论核心情态动词。

英语硬新闻和社论中人际隐喻的对比...

英语硬新闻和社论中人际隐喻的对比...

作者简介:孙莉,硕士,助教,河南理工大学。

文章编号:1672-6758(2013)07-0116-3英语硬新闻和社论中人际隐喻的对比分析孙 莉(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摘 要:语法隐喻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经典理论。

根据韩对语法隐喻的界定和分类,人际隐喻是人际意义表达上出现的语法非一致式,它包括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

硬新闻和社论作为新闻最常见的类型,既有相同点又有着各自鲜明的特征。

研究英语硬新闻和社论中人际隐喻的分布特征及其语篇功能,可以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两种新闻语篇。

关键词:硬新闻;社论;语气隐喻;情态隐喻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因其强大解释力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其可被广泛地用于解构各种类型的语篇。

新闻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语言的更新和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其显著的语言特点使之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门领域。

硬新闻和社论是新闻常见的两种类型,为语篇分析提供很好的例子。

笔者在韩礼德系统功能理论的框架下,从人际隐喻的视角,对比分析硬新闻和社论的语篇特征。

一 人际隐喻理论及其分类语法隐喻即语法层上的变异,是韩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经典理论,术语本身的提出区别了传统意义上(认为隐喻是发生在词汇层上的变异即不同词汇的转换)词汇隐喻研究。

语言的人际功能由语气和情态系统来表达,而人际隐喻是在人际意义表达上出现的语法隐喻现象,也主要包括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两大部分。

1.语气隐喻。

韩把言语交际中讲话者扮演的各种各样“言语角色”总结为最基本的:给予与索取;而“交流物”也可归结为最基本的两种类型:物品/服务和信息。

根据这四个基本变量,语言具有提供、命令、陈述和提问4种最基本的言语功能,分别由语气系统中一定形式体现,如陈述由陈述语气体现,疑问由疑问语气体现,命令由祈使语气体现。

但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言语功能与语气系统之间决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一种言语功能可以由不同的语气来体现,而一种语气也可以体现一种以上的言语功能。

中英政治演讲中人际意义的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英政治演讲中人际意义的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英政治演讲中人际意义的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本研究主要探讨中英两国政治演讲中人际意义的对比研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因此中英两国之间的
相互了解和影响也日益增加。

在政治方面,作为两个有着深厚历史和文化渊源的国家,中英之间的友好合作和相互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政治演讲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传播方式,在政治交流和沟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政治演讲,政治领导人可以向各界人士传达对国家、对政策的看法,强调政策的
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激发群众的共鸣和支持。

因此,政治演讲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非常
重要,它不仅直接影响政治传播的效果,也与政治领导人的人格形象和声誉紧密相关。

中英两国的政治演讲传统和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不同,这也导致了两国政治演讲的表达
方式和语言特点不同。

本研究将会从人际意义的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中英两国政治演
讲中的人际交往特点和表达方式。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中英两国政治演讲中人际意义的表达方式和特点;2)各种不同表达方式的意义和效果;3)中英两国政治演讲中
人际意义的异同比较;4)结合实例分析表达方式和效果之间的关联。

本研究旨在丰富中英政治演讲研究的内容,为两国政治交流和沟通提供一定的借鉴和
参考。

此外,研究结果也可以为政治领导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
政治演讲,并提升其政治影响力和形象。

从功能语法角度对中英文招聘广告人际意义对比分析的开题报告

从功能语法角度对中英文招聘广告人际意义对比分析的开题报告

从功能语法角度对中英文招聘广告人际意义对比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近年来,随着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英文招聘广告涌现出来。

招聘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以简洁、精准、生动的语言表达为特点,成为企业吸引和招聘新员工的有力武器。

然而,中英两种语言存在差异,不同的语言和文化都会影响招聘广告的风格和语言表达。

近年来,关于语言间人际意义对比分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试图从功能语法的角度对中英文招聘广告人际意义进行对比分析,深入探讨其在语言表达和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及意义。

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调查和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文献调查收集相关文献和研究资料,综合各方面观点,对中英文招聘广告进行功能语法分析;然后通过内容分析对比中英文招聘广告人际意义的表达和文化特征,探讨其中的差异和联系。

三、研究内容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 中英文招聘广告的功能语法分析。

通过分析中英文招聘广告的语言结构、语法特点,研究不同语言、文化对广告语言表达产生的影响,挖掘中英文招聘广告在功能语法方面的差异和共性。

2. 中英文招聘广告的人际意义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中英文招聘广告的人际意义表达和语言特点,分析差异和联系,探讨对于招聘对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以及对文化传递和接受的作用。

3. 中英文招聘广告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通过对中英文招聘广告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的剖析,探讨不同文化背景、历史传承的影响,以及招聘广告中的文化标志的使用和传递方式,旨在探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冲突。

四、预期成果本文的预期成果:1. 通过对中英文招聘广告的功能语法分析,发现中英文招聘广告在语法结构上的异同之处,为进一步探讨广告的语言表达和文化差异提供基础。

2. 通过对中英文招聘广告的人际意义对比分析,分析其广告策略和文化传递和接受的影响和作用,对于企业招募和员工选择提供指导和参考。

3. 通过并虑偶中英文招聘广告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深化对于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的认识,拓宽国际化视角,为中英文跨文化交流提供有益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己的任何态 度 。介入 子系统 有 四种 表现 方法 :否 认 、公 告 、 接 纳 、归 属 。本 文 主 要 集 中 于 接 纳 中 的认 知 型 情 态 及 义 务型情态 。级差主要包括语势和聚焦 ,其 与前 两个 子系统互 相作用。
二、评价基调及信息交换焦点对 比分析
依 据 以上 所 述 理 论 基 础 ,首 先探 究 了 英汉 新 闻 中 属 于 态 度子系统 的语 言资源 ,结果如表l 所示 。 为方便起见,本文只选取两新闻中的前五处,其他资源与 此类 似 ( 有 外部 评价 者 )。 由上 表可 知 , 英汉 新 闻 中所 有 的评 价 均有 外 部源 头 , 因而均 采 用 了记 者 声音 作 为评 价基 调 。 另一方 面 ,本 文认 为信 息交 换焦 点主要 由情 态 ( 包 括 情态动词和情态补加语等 )来体现 ,在该理论中体现为介入 子 系 统 中接 纳 的语 言 资源 , 主要 包 括 认 知 型情 态 和 义 务 型 情 态 。两 新 闻 在 该 方 面 的语 言 资源 比例 如 表 2 所示 。
现 代 交 际
201 5年 8月 刊 总 第 41 4期 英汉新闻报道ຫໍສະໝຸດ 人际功能对 比研究 宫健 宇
( 东北师 范大学外 国语学院
吉林 长春
1 3 0 0 2 4 )
【 摘要】本文 采 用 马丁的评 价理论视 角 ,探 究英 汉新 闻报道 中人 际功 能的异 同及其 背后 潜在 的原 因。结果表明 ,两新 闻报道 均采 用记者声音作 为评 价基调 ,但英语新 闻中的信 息交换焦 点以认知 型情 态 为主 ,而汉语 新 闻则以义务型情态 为主 。两新 闻采 用相 同评价基 调的原 因在于 两者 属于相 同的语篇 类 型 ,而 不 同的 目的及 功 能导 致 了两新 闻 中信 息 交换 焦 点 的 差 异 。 【 关键词】 人 际功能 评价基调 信 息交换 焦点 评价理论 [ 中图分类号 】 H 5 1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9 -5 5 4 9( 2 0 1 5 )0 8 —0 0 8 4 一O 2
自韩礼 德 ( 1 9 8 5 ) 提 出系统 功能 语法 以来 ,对 语篇 中三 大 元 功 能 的研 究 引起 了越 来越 多 的 关注 。其 中 ,人 际 功 能 被 视 为最 基 本 的功 能 , 因 为 语 言 是 人 们 在 社 会 交 往 中最 基 本 的 工 具 。 马丁 承 袭 了 系 统 功 能 语 言 学 的 思 想 ,并 融 合 巴赫 金 的 对 话 理 论 对 人 际 功 能 做 了 进 一 步 研 究 ,提 出 了评 价 理 论 。此 外 ,他对新 闻语 篇中评价 理论的应用做 了详细阐述 。本文选 取 的英 语 语 料 来 源 于 C h i n a D a i l y ,汉 语 语 料 则 来 源 于 光 明 日报 。基 于 评价 理 论 视 角 本 文 对 以 上两 篇 关 于 手 足 口病 的英 汉 新 闻报 道 进 行 探 究 ,试 图 发现 其 中 的异 同 。

评价理论
马 丁 评 价 理 论 的提 出 主 要 有 两 方 面 的 思 想 来 源 : 韩 礼 德 的系 统 功 能理 论和 巴赫 金 的 对 话 理 论 。前 者 基 于 修 辞学 、 民俗学 的语 言学传 统,强调意义潜势在语言使用 中的作用 。 人 们 依 据 不 同 的 功 能 在 意 义 潜 势 中做 出选 择 ,表 现 为 具体 的 语 言形 式 。 另 一 方 面 , 由于 人 际功 能 是 对 社 会 关 系 的 不 断 协 表 2英汉新 闻中 “ 接纳”语言资源对比 商 ,不 可避 免地 要进 行对话 ,马丁将对话理论吸纳进来 。每 l 接纳 认知型情态 l 义务型情态 个文本都 是与读者在某种程度上进行 的对话 ,而对话 中必 I 英语新闻 ( 3 3 . 3 % ) 8 3 . 3 % l l 6 . 7 % f 汉语新闻 ( 6 2 . 7 % ) 4 3 . 8 % l 5 6 . 2 % 要 明确 自己 的站 位 ( s t a n c e ) ,进 而 这 种 总 体 的站 位 形 成 文 章 中 的评 价 基 调 。 由上 表 可 知 , 英 语 新 闻 中大 量 使 用 认 知 型 情 态 ,表 达 信 对 于 新 闻 语 篇 中 的 评 价 功 能 , 报 道 者 需 要 明确 主 体 间 息 的可 能性 ,而汉 语新闻则着重使用义务型情态 ,以号召读 位 , 因 为 其 一 方 面 面 对 新 闻事 实 , 另 一 方 面 则 面 对 读 者 。 者应该采取具体的行动。 主体 间位进 一步形成新闻语篇 中的评价基调 。马丁 ( 2 0 0 8 ) 指 三、导致异同的原因分析 出 ,在 正式 的 新 闻报 纸 中 ,有 三 种 评 价 基 调 :记 者 声音 、 通 为探 究两新闻异同的原因 ,对新 闻中 的信息结构进行 了 讯 员声 音 、评 论 员 声 音 。 这 三 种 基 调 主 要 由评 价 系统 的态 度 详 细 分 析 。英 语 新 闻 可 以分 成 两 部 分 ,第 一 部 分 介 绍 手 足 口 子系统 中语言资源来体现 。 病 在 中 国 的情 况 , 第 二 部 分 描 述 中 国对 此 采 取 的措 施 。 而 汉 评价 系统 包括态 度 、介入 、级 差三 个子系 统 。态度 子 语 新 闻 由 三 部 分 构 成 , 手 足 口病 的症 状 及 形 势 ,今 年 手 足 口 系统又 分成 情感、判断、鉴赏三个小系统 。在记 者声音基 调 病 的特 征 ,具 体 的 防 御 措施 。 中 ,一 般 没 有源 于 作 者 明 确 的 铭 刻 判 断 ,所 有 的铭 刻 判 断 都 由以上可知,两新闻均介绍 了手足 口病 的基本情况 ,这 归 属 于 引用 的 外 部源 头 ; 通 讯 员 声 音 基 调 中 ,作 者有 时会 有 反映 了新 闻语 篇的文体特征 ,即对事实作 出一定 的阐述 。两 社会认可 性判断 :评论员声音基调 中作 者则可 以 自由地表达 新闻使用 相同的记者声音评价基调正来源 于此 ,如 上所述, 表 1英汉新 闻中态度子 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