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社会教育研究》131-132答案

合集下载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1、根据教育制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教育功能可以区分出教育制度的导向功能和传递功能2、同辈集体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

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主要有规范性研究和证验性研究的区别。

4..我国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主要有大教育功能文明辐射功能和辅助经济发展功能。

5.教育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影响表现在对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的影响。

6..青年文化社会功能的一般性主要包括价值观的认同、满足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和个体的社会化.7.教育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步骤包括选题、计划、实施和总结四个阶段。

8.学校组织是异质结构是指两类互为异质的成员: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结合体。

9.在教育社会学中,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指家庭,而群体的高级形式是集体。

10.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实证研究范式和人文研究范式两类。

11.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理想四种成分。

名词解释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机会均等包括:1、入学机会均等,或入学不受歧视。

2、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3.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4.不只是在获得知识方面的机会均等,更主要的是使人在获得本领方面的机会均等5.不仅涉及学校教育、还涉及校外教育、成人教育、回归教育等形式中的机会均等;6.在国际范围内,主要指富国和穷国之间在教育资源分布、教育设施发展、学业成功率和学业证书价值上的均等。

前排中间效应即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与坐在后边与两边的学生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学习动机,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更高,学习成绩更好,更能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同,对班级的态度也更为积极。

社会控制是指通过社会力量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的过程。

既指整个社会或社会中的群体、组织对其成员行为的指导、约束或制裁,也指社会互动中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和相互批评。

国家开放大学《小学社会教学论》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小学社会教学论》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小学社会教学论》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国家开放大学《小学社会教学论》形考作业参考答案形考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1.最初“小学”这个词是指( )a. 识文断字b. 初等教育的组成部分c. 文字学d. 专指学校2.( )是人类社会现象存在的动因和根由。

a. 文化b. 发展c. 需要d. 经济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反映了( ) 在教育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作用”。

a. 国情教育b. 继续教育c. 基础教育d. 高等教育4.目前小学社会课程结构的发展趋势是( )。

a. 系统化b. 综合化c. 生活化d. 学科化5.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以自我为中心,从家庭-学校-社区-家乡-国际-世界内容建构思路是以下哪种( )a. 以人为中心b. 以科学为中心群c. 以社会为中心d. 同心圆扩大法6.社会需求具体化的结果之一就是()。

a. 形成教育b. 形成国家c. 形成组织d. 形成文化7.下列属于学科因素制约小学社会课程内容选择表述不的是()。

a. 内容随科学文化知识的更新而更新b. 科学文化的范围制约c. 学生现实的社会生活制约d. 科学文化知识的结构的制约8.小学社会课程是一门新兴的()a. 综合课程b. 核心课程c. 校本课程d. 学科课程9.人的发展是( )的过程。

a. 成长化b. 教导化c. 社会化d. 学习化10.小学社会课程中关于小学生与周围人、物、事不断发生关系的课程资源是()。

a. 校外资源b. 文本资源c. 自然资源d. 人物资源二、判断题11.教育对人类文化的首要功能在于文化的积累和传承。

(√)12.世界各个国家十分重视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国民的教育,动用国家法律对小学教育进行强制干预,制定义务教育法,实行义务教育。

(√)13.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1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不起主导作用。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答案题一:什么是教育社会学?答:教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旨在探讨教育系统对社会变革和社会结构的影响,以及社会因素对教育实践和教育政策的影响。

题二: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答: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实践、学校组织与管理、教师与学生关系、教育不平等、社会背景与学业成绩等。

题三:请论述家庭背景对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影响。

答:家庭背景对教育机会不平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文化资本和家庭教育期望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教育机会。

在家庭经济较差的情况下,家庭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导致学生的学业表现不佳。

此外,家庭文化资本的不平等也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例如,家庭中读书的风气、接触的文化资源等都可能对学生的学习有影响。

因此,教育政策应该关注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提供平等的教育资源和支持,以减少家庭背景对学生的影响。

题四:请探讨教育制度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答:教育制度对社会流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教育机会的分配和学历的认可,教育制度可以促进或阻碍个体的社会流动。

如果教育机会在分配中不公平,某些社会群体可能会失去获取高等教育的机会,从而限制其社会流动的可能性。

此外,教育制度对不同学历的认可也会影响个体的社会地位。

在一些社会中,高等教育学历被广泛认可,具有高学历的人更容易获得更好的职业机会和社会地位,而在其他社会中,职业技术教育或其他非学术教育形式可能更受重视。

因此,教育制度应该确保公平的教育机会和学历的认可,以促进社会流动。

题五:请分析教育与社会变革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教育与社会变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教育可以被视为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和受益者。

教育可以为社会变革提供人力资源和知识技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适应性的人才。

教育也可以通过传递社会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对社会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社会变革也会对教育产生影响。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

下列哪项是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A. 教育制度的历史演变B. 学生的心理发展C. 教育的经济效益评估D.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2. 下面哪种社会取向的理论更强调社会结构对教育的影响?A. 功能主义理论B.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C. 创新理论D. 社会批判理论3. 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是教育不平等问题。

下列哪种因素可能导致教育不平等?A. 家庭背景B. 学生个体能力C. 学校质量D. 教师素质4. 下面哪个理论更强调学校作为社会化机构的功能?A. 社会学习理论B. 自我实现理论C. 学校文化理论D. 运动参与理论5. 教育社会学研究重点关注教育的社会目标、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意义等问题。

下列哪个观点与教育深度相联系?A. 教育的社会功能B. 教育的经济效益C. 教育的职业培养D. 教育的知识传授答案:1. A 2. A 3. A 4. C 5. A二、简答题1. 什么是教育社会学?简要介绍其研究内容和意义。

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的社会目标、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意义等问题。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制度的历史演变、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不平等、教育与社会变迁等。

教育社会学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并促进教育的公平与效益。

2. 请简要介绍教育不平等问题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教育不平等问题指的是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在社会中的分配不均衡现象。

家庭背景、学生个体能力、学校质量和教师素质等因素可能导致教育不平等。

家庭背景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和家庭教育方式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

学生个体能力则影响着他们对学习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成绩。

学校质量和教师素质对学生的教育成果具有重要影响,高质量的学校和优秀的教师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

教育社会学测试题及答案

教育社会学测试题及答案

教育社会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教育制度B. 教育政策C. 教育实践D. 教育理论答案:A2. 教育社会学的奠基人是谁?A. 马克思B. 韦伯C. 杜威D. 斯宾塞答案:B3. 教育与社会分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A. 无关B. 正相关C. 负相关D. 无规律答案:B4. 教育公平的实现主要依靠什么?A. 法律B. 政策C. 经济D. 文化答案:B5. 教育的社会化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知识传授B. 技能培养C. 价值观塑造D. 所有选项答案:D6. 教育的社会选择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职业选择B. 社会地位C. 社会角色D. 所有选项答案:D7. 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是什么?A. 无关B. 单向影响C. 双向互动D. 单向影响答案:C8. 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实证研究B. 理论分析C. 案例研究D. 所有选项答案:D9. 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A. 解释教育现象B. 解决教育问题C. 促进教育改革D. 所有选项答案:D10.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A. 教育制度B. 教育过程C. 教育结果D. 所有选项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答案: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教育制度、教育过程、教育结果以及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2. 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有哪些?答案: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包括功能主义理论、冲突理论、符号互动论、结构功能主义等。

3. 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答案: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教育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经济发展也为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

4. 教育与社会化的关系是什么?答案:教育是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教育,个体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从而成为社会的一员。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教育公平与社会公正的关系。

小学教育研究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研究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研究法试题及答案(无需再次重复题目,直接进入正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哪项是小学教育研究法的基本原则?A. 客观性和科学性B. 主观性和个体性C. 纪实性和综合性D. 随机性和多样性2. 在小学教育研究中,选取研究对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无条件随机选取B. 方便抽样选取C. 等概率抽样选取D. 总体比例分层抽样选取3. 下列哪种调查方法适用于小学生日常行为观察?A. 问卷调查法B. 实验法C. 导向性访谈法D. 观察法4. 将小学生分为运动员组和非运动员组,研究两组的学习成绩差异属于什么类型的研究设计?A. 纵向研究设计B. 横断面研究设计C. 双盲研究设计D. 因果比较研究设计5. 下面哪种研究方法适用于小学生个体特点的深入研究?A. 实验研究法B. 质性研究法C. 相关研究法D. 随机抽样研究法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介绍小学教育研究法的定义和目的。

(略去问题,直接回答)小学教育研究法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深入研究小学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以获得教育决策、教育改革和教育管理的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其目的是为了探索小学教育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小学教育的持续发展。

2. 请简要说明小学教育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和调查工具。

(略去问题,直接回答)小学教育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

实验法可以用来研究教育措施的效果;观察法适用于观察小学生在日常活动中的行为与表现;问卷调查法可以收集大量的信息,了解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观点和意见;访谈法可以深入了解小学生的思想、经验和感受。

3. 请简要介绍小学教育研究的伦理要求。

(略去问题,直接回答)小学教育研究的伦理要求包括保护研究对象的权益,确保研究过程的公正和科学性。

在研究中,应尊重小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保密原则和知情同意原则,确保研究对象的隐私和尊严不受侵犯。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社会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核心是:A. 教育制度B. 教育政策C. 教育实践D. 教育理论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A. 学校教育B. 家庭教育C. 职业教育D. 文学创作答案:D3. 教育社会学认为教育具有以下哪种功能?A. 经济功能B. 政治功能C. 文化功能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教育社会学的创始人是:A. 埃米尔·涂尔干B. 马克思·韦伯C. 赫伯特·斯宾塞D. 约翰·杜威答案:A5. 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A. 实证研究B. 理论分析C. 历史比较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教育不平等主要表现在:A. 教育资源分配B. 教育机会获取C. 教育质量差异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7. 教育社会学研究中,社会阶层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教育选择B. 教育投入C. 教育成果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8. 教育社会学研究中,性别差异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教育机会B. 教育内容C. 教育评价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9. 教育社会学认为,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是:A. 单向影响B. 双向互动C. 无关D. 不确定答案:B10. 教育社会学研究中,文化资本主要指:A. 物质财富B. 社会关系C. 知识技能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教育社会学主要研究教育与社会结构、社会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机会、教育不平等、教育与社会阶层、性别、种族等方面的关系。

2. 教育社会学如何解释教育不平等?答案:教育社会学认为教育不平等是由社会结构、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网络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社会阶层、家庭背景、性别、种族等因素都会影响个体的教育机会和教育成果。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论述教育社会学在当前社会中的意义。

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库

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库

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库
一、选择题
1. "教育社会学"指的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制度、教育政策与________ 的学科。

- A. 社会生活
- B. 社会经济
- C. 社会文化
- D. 社会心理
2. 以下哪项不属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 A. 实地观察
- B. 数据分析
- C. 访谈与问卷调查
- D. 实验研究
3. 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揭示教育现象与________之间的关系。

- A. 社会变迁
- B. 教育发展
- C. 教育政策
- D. 教育目标
4.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 A. 教师与学生关系
- B. 学校管理与组织
- C. 教育资源分配
- D. 以上都是
5. 以下哪个是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A. 相关分析
- B. 应变量分析
- C. 因子分析
- D. 主成分分析
二、简答题
1. 简要介绍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和优势。

2. 选取一种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详细阐述其步骤和应用领域。

3. 解释教育社会学研究中的"社会文化因素"是指什么,以及它
在教育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
1. 论述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对改进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的
重要意义。

2. 结合实际案例,论述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在教育政策制定中
的应用和影响。

3. 探讨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异同和互补
关系。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自考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自考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自考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卷面总分:120分答题时间:90分钟试卷题量:32题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教育科学研究是指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与事实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 )活动。

• A.认识• B.实践• C.研究• D.实验正确答案:A2.在教育科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中,形成( )是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

• A.科学结论• B.科学理论• C.科学思想• D.科学观念正确答案:B3.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 A.教育问题• B.教育实践• C.教育活动• D.教育事实正确答案:D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属于()• A.最一般的方法论• B.一般科学方法论• C.具体分科方法论• D.哲学方法论正确答案:B5.选题是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 )问题。

• A.分析• B.确定• C.解决• D.概括正确答案:B6.从广义上讲,选题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确定科学研究的( )和确定要研究的具体问题。

• A.方向• B.性质• C.特点• D.类型正确答案:A7.教育科学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 )信息和知识的载体。

• A.资料• B.数据• C.情报• D.文字正确答案:C8.教育科学研究者应该清楚地看到文献检索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树立( )意识。

• A.资料• B.数据• C.情报• D.问题正确答案:C二、多选题(共2题,共4分)9.好的教育研究课题必须具有( )价值。

•A.理论•B.实践•C.内部•D.外部正确答案:ABCD10.有科学性的课题研究必须要有一定的( )基础。

•A.理论•B.社会•C.物质•D.实践正确答案:AD三、填空题(共10题,共20分)11.教育科学研究是指运用科学的____________,遵循一定的_____________,通过对教育现象与事实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_______________的一种认识活动。

小学社会教育研究121

小学社会教育研究121

《小学社会教育研究》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在近代教育中开课程综合化先河,首先提出综合化教育理论依据的十德国近代教育家( A 夸美纽斯)2、小学开设社会课,旨在引导学生( )。

A增长知识 B热爱祖国C了解社会 D个体社会化3、教师是教学过程的( )和管理者。

A执行者 B组织者C领导者 D策划者4、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一体化设计的()。

A选修课 B必修课 C拓展课 D研究课5、小学社会课是()。

A、某一专业的系统知识;B、社会生活常识和法律常识的相加;C、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的相加;D、是根据教育目标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组成的以认识社会为主线的新的知识体系1、我国在20世纪 20年代至40 年代曾开设过小学社会科课程,50年代至80年代开设的是分科型历史、地理课,90 年代把历史、地理合并开设了社会课。

2、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基础的、实现了经验性课程与课程的整合、以品德教育为核心的综合课程。

3、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的综合课程,整合了小学思想品德、历史、地理课等。

4、20世纪90年代新创设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提出的“三维目标”,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5、品德与社会课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6、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中小学课程与教材出现了“一纲多本”,以至“多纲多本”局面,这对适应不同地区发展水平产生了积极作用。

7、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

8、成功的角色扮演必须包括四种基本要素:背景知识、视角与观点、情境与境遇、组织和指导。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新的课程评价改革理念发生了哪些重大的转变?(1)从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强调“促进发展”;(2)从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转向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统一;(3)从“单一化”评价转向“多元化”评价;(4)从“量性评价”转向“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2、小学社会课的评价遵循哪四项基本原则?(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2)“真实性”、“过程性”原则;(3)多元化评价原则;(4)实现德育“知情意行”并举的原则。

教育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详解

教育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详解

教育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教育制度B. 教育过程C. 教育结果D. 教育政策答案:A2. 教育社会学中的“社会化”是指什么?A. 个体学习知识的过程B. 个体适应社会的过程C. 个体形成社会角色的过程D. 个体获得社会地位的过程答案:B3. 教育社会学认为,教育的功能包括哪些方面?A. 传授知识B. 社会化C. 社会控制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教育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案:教育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教育不仅是社会结构的反映,也是社会结构的塑造者。

教育通过传授知识和价值观,影响个体的社会化过程,进而影响社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社会结构也决定了教育资源的分配,影响教育机会的公平性。

2. 描述教育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答案:教育是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

同时,教育也能够促进社会阶层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减少社会不平等,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

三、论述题1. 论述现代社会中教育的不平等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答案:现代社会中,教育不平等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机会不公等方面。

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包括:加强教育立法,保障教育公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提高教育质量,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及答案详解,我们对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教育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应该关注教育不平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

《教育社会学》复习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复习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复习参考答案《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A.人口流动B.社会流动C.人才流动D.社会迁移2.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D)A.提高行为性成本B.提高物质性成本C.提高心理惩处成本D.树立新的德育观念3.(A)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A.功能主义范式B.解释论范式C.新马克思主义范式D.结构主义范式4.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D)A.群体化形成阶段B.成熟阶段C.形式主义阶段D.瓦解阶段5.(A)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着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社会剧变B.文化革命C.教育革命D.经济革命6.(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A.调查法B.现场法C.隐蔽法D.人种学研究7.(C)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A.责任感B.环境C.人口D.国际理解8.(C)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

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A.教育规范系统B.教育设备C.象征的标识D.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9.(A)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A.社会化过程说B.相互关系说C.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D.特殊社会现象说10.(B)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

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A.责任感B.环境C.人口D.国际理解11.学校主要成员(B)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A.教辅人员B.教师C.校长D.教育行政人员12.(C)是科层制理论的代表人物A.贝塔朗菲B.卢斯山C.韦伯D.泰勒13.1907年苏扎罗在(C)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成为大学的一门课程A.斯坦福B.耶鲁C.哥伦比亚D.普林斯顿14.(C)主要是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A.反抗行为B.嫉妒行为C.从众行为D.竞争行为15.(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A.调查法B.现场法C.隐蔽法D.人种学研究16.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时间占总时间的70%以上,这属于(B)A.师生互动独占型B.师生互动主导型C.混合型D.教师主导型17.衡量人口(C)的指标主要有:人口的寿命、人口的死亡率、人口发病率A.质量B.文化素质C.身体素质D.心理素质18.(A)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生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A.意大利B.德国C.英国D.美国19.(B)可将课堂控制分为硬控制和软控制A.按控制的层次分B.按控制的手段分C.按控制的实现途径分D.按控制方式分20.(A)学者菲兰把学生从一种社会环境进入并适应另一种社会环境的现象,称为“越界”,即学生的社会位移A.美国B.英国C.澳大利亚D.法国二、填空题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涂尔干__。

《小学社会教学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小学社会教学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小学社会教学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小学社会教学论》平时作业 1 参考答案范围:绪论--第二章一、填空题1.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__教育规律______ 及其__一般规律____的一门社会科学。

2. 小学社会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学,是运用普通教育学和小学教育学的一般理论阐述小学__社会教育___和__教学活动规律__的学科,具有__教育学___和_社会学__的双重属性。

3. 小学教育目标对小学教育行为具有__选择__和__评价__的作用。

4. 小学教育目标是小学教育的归宿点,是指小学教育中一切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活动,其结果以__实现目标___的尺度去衡量。

5. 考虑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一是要考虑儿童__个体发展___的需要,二是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儿童心理发展的_年龄特征____。

6. 小学教育目标包括__社会__本位和___儿童__本位。

7.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_行为___和___心理__状态,个人和社会相互作用及团体心理或社会意识的学科。

8. 学习动机的__激发______,是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9. 小学生认识活动的心理特点主要有__感知觉______、__注意______、_记忆_______、__思维______和想象的特点。

二、问答题1. 小学社会教育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小学社会教育学既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又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根据小学社会教育学的这一性质和特点,它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1)研究小学社会教育和教学的基础理论,掌握小学社会教育和教学的规律。

(2)研究和学习小学社会教育和教学理论,有效地进行小学社会的教育和教学活动。

(3)学习和研究小学社会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对深化教育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小学教育中的心理发展目标是什么?答:主要有三种心理发展的教育目标:第一是认知性的教育目标,包括小学生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以及掌握、运用和探索能力等的发展。

小学社会教师理论考试试题

小学社会教师理论考试试题

小学社会教师理论考试试题
1. 什么是社会教育?
2. 请简要说明小学社会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3. 列举一些小学社会教学的教学方法。

4. 请简述小学社会教学的评价方法。

5. 举例说明如何通过小学社会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答案
1. 社会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以及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2. 小学社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兴趣和好奇心,了解社会现象和规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任务包括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 小学社会教学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活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 小学社会教学的评价方法可以采用考试、作业、小组讨论、展示等多种方式。

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对社会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社会实践能力的展示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5. 通过小学社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例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参观社会机构、了解社会组织的运作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通过模拟社会情景或案例分析,学生可以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以上是小学社会教师理论考试试题的答案。

浅析英语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异同

浅析英语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异同

浅析英语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异同摘要:我国英语教学覆盖范围较广,全国范围内,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从中小学开始学习英语。

随着文化交流的频繁以及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学习汉语的人数逐年增加,对外汉语教学也越来越普遍。

虽然同样是语言教学,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教师应明确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取长补短,提升语言教学的效果,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基于此,本文将分析英语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在学科特点上的异同,同时探究两者在课堂教学中的异同。

关键词:英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异同引言:英语教学需要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英语,听取别人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外汉语教学也是如此。

除此之外,两者之间还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同时,两者之间也有较大的差异。

虽然都是一种语言,但两者所生长的文化土壤不同,表达习惯不同,面对的学习对象也存在着差异,这就使得两者的教学难以相同。

教师需要看到相同,也需要明白差异,从而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1.英语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特点的异同1.课程教师的比较国内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有两类人员:一类是本土的教师,其母语为汉语,经过长期的英语学习,具备英语教学的能力;另一类是外籍教师,其母语非汉语,其多数母语都是英语,同样也经过长期英语专业学习,具备英语教学资格。

当前本土教师占主要部分,而外籍教师较少,通常情况下,多数学生学习英语都是本土教师授课,外籍教师只教授少数学生。

在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组成与英语教学相似,教师大都受过专业教育,且为国内本土教师。

国外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组成较为复杂。

一部分教师属于公派教师,以汉语为母语,经过专业的学习,并具有教学的专业资格。

还有一些教师母语不是汉语,经过当地招聘选拔之后,成为了汉语教师。

这两类教师存在较大的差异,首先其成长的文化环境不同,对语言的理解程度也不同,在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也存在差异。

综合来看,英语教学中,中教多而外教少。

对外汉语教学中,国内部分多为中教,国外部分有中教,也有外籍教师。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03-10T06:26:34.98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3月2期作者:张松林[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创新性教学一直是高中各个学科绕不开的话题。

对化学这门学科来讲亦然,教师开始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这种创新性的形式,带给了化学教育全面的革新。

张松林安徽省宿松中学 246500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创新性教学一直是高中各个学科绕不开的话题。

对化学这门学科来讲亦然,教师开始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这种创新性的形式,带给了化学教育全面的革新。

关键词:高中化学;思维导图;核心素养;学习与应用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3-129-01引言:思维导图在高中阶段的运用非常广泛,也将其引入化学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篇文章,便是针对思维导图在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进行简要阐述。

一、高中化学教育现状在传统的化学学科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时段程度,进行了一定的教学探索,利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合作分组模式、实验教学的模式等,来夯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化学基础知识。

与此同时,将其与不同的练习题加以结合,也能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尤其是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化学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教师开始将互联网资源引入授课中。

不少网上教学的模式开始应运而生,例如微课等等。

学生拥有了更多渠道去学习的过程中,也将意味着他们在原本自己所可能获取的知识层面上,将会获取到更多的知识,对于化学学习来讲也会更上一层楼,但是这样纷繁复杂的信息之中固然有好处,但也有许多存在的问题。

其一,高中生虽然已到达了一定的学习阶段,但是由于他们在高中阶段所要学习的功课,是非常多的,要做的习题也非常的多。

在众多的信息资源混合的过程当中,就很容易出现错误,其二,化学知识是系统性、阶段性,循序渐进来学习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社会教育研究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20 40;
2、学科性品德;
3、历史;
4、情感态度价值观;
5、点面结合;
6、多纲多本;
7、教师、学生、教材;
8、情境与境遇。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1)品德培养回归生活;
(2)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
(3)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
(4)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
(5)倡导自主、探索性学习。

2、(1)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加强对学生文明行为的培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2)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行为训练,重视道德行为的实践;
(3)小学社会课的教学过程必须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坚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

3、(1)讲授的内容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
(2)教师讲授时要富有启发性;
(3)教师要掌握讲授的艺术;
(4)讲授法可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避免“满堂灌”。

三、辨析(每题15分,共30分)
1、错。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室的引导下,通过学习,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学生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从知之不多、不全面到科学地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再到应用,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教学的这种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的认识过程有着共性,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2、不同出版社可以编写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科书,但要遵循这两门课程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一)适合社会需要;(二)促进个性和谐发展;(三)符合受教育者的心理规律;(四)尊重科学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学校在选择教科书时应根据学校所处的区域以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四、论述(20分)
1、评价方法:学生互评
2、学生互评注意事项:
(1)减少从众心理对互评的影响。

学生个体在对别人评价时,因受到多数人的评判意见的压力而引起的自身评判行为、观点变化的一种心理现象。

也就是“人云亦云”。

这种从众心理在学生互评时常常出现,尤为突出的是低年级学生。

(2)降低友伴/群体效应。

这是学生在进行互评中由于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影响评判结果的现象。

(3)权威效应。

学生之间也客观存在着权利与威信,在实施互评时,班上的班干部、体育骨干…也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其他同学作出正确的评价。

(4)自我中心。

: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盲目的自信与张扬,有谁对自己提出批评便马上回击、甚至报复对方,在互评时产生偏激的评价,这种现象易导致心理失去平衡,造成心理上的疾病。

3、指导学生进行互评的原则
(1)实事求是、客观性原则。

教师要扮演指导、引导的角色,对学生认识不清的要加强指导,使他们在评价中抛开个人感情因素,做到评价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对与和同学评价差距大的要说出理由,认识到对别人的正确评价也是自己应负的责任。

(2)注意评价的顺序性,合理运用权威,公正地对学生做出评价。

第一步,让学生自评,评自己也是让他人了解自己的过程,最了解自身的应是学生本人;第二步,让学生互评是帮助被评者正确认识“社会自我”的过程,让被评者在这面镜子面前醒悟,以便更清醒的认识自我的长处与不足,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完善发展自我;第三步,教师作为一个“权威”,应合理运用此效应对学生提出中肯的意见,客观的给学生铺设一条正确发展的轨迹,但教师注意一定要在最后才能发表意见,避免学生附和的心理,便于学生发表自我意见。

(3)呵护学生自尊心。

在学生互评时,教师要鼓励或直接参与挖掘被评者的优点。

对于他们的缺点与不足要委婉地提出,贴近孩子的心灵进行教育,让每位学生拥有一分成功的体验,细心呵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

(4)关注个体差异,培养民主气氛。

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B;
2、D;
3、B;
4、B;
5、D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1)从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强调“促进发展”;
(2)从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转向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统一;
(3)从“单一化”评价转向“多元化”评价;
(4)从“量性评价”转向“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

2、(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2)“真实性”、“过程性”原则;
(3)多元化评价原则;
(4)实现德育“知情意行”并举的原则。

3、(1)自我学习与实践;
(2)教学创新与科研。

三、名词解释(每题15分,共30分)
1、教学模式是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
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比较固定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

2、、辩论学习法是指教师提供结构化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探究学习,并在彼此认真思辨的过程当中,得益澄清想法进而强化行为,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学习方法。

四、案例分析(30分)
方法:激励性评价/ 谈话法
论文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中的任意一方面进行论述:
(1)宽容孩子。

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现象,对此要有一颗宽容之心。

孩子就是孩子,不能用对成年人的标准去“套”。

然而现实中,有的教育工作者对犯了错误的孩子,总是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动不动就声色俱厉地训斥,命令孩子写检查,甚至对孩子采用罚站、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方式。

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于显示师长的“威严”,就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

殊不知,这样做极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既不利于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当然,宽容不是没有原则,更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从实际出发,依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孩子在充满和谐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反思自己,认知事理,从而自觉主动地改正错误。

(2)坚持正面教育。

孩子需要表扬,做了错事的孩子也不例外。

正面教育可以激发孩子的荣誉感和自信心,帮助孩子解开思想上的疙瘩,促使孩子知错就改。

但有些教育工作者不谙此道,目光总是看到孩子不好的一面,甚至“哪壶不开提哪壶”,专拣孩子的缺点、短处来教育孩子,这是很令孩子反感的。

对孩子多些肯定少些批评,多些表彰少些挖苦,多些奖励少些惩罚,这是教育工作者亟待树立的观念。

(3)与孩子平等对话。

不要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犯错误的孩子,那样会在某种程度上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由此导致孩子丧失进取心,最终发展到破罐子破摔。

近年来,这方面的教训不时见诸报端,确实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警觉。

善于和孩子交朋友,在平等沟通与交流中达到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