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三黑和土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1 三黑和土地》教案

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1*《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三黑和土地》【教材分析】这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写于华北解放区的著名作品无疑属于新时代的歌声,它通过歌唱翻身农民的喜悦心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预示着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和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将极大地解放农村的生产力。
这是著名诗人苏金伞为土地革命树起的一座诗的纪念碑。
诗歌情感真挚,语言直白质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这首诗是现代诗,现代诗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抒情性。
在这个单元前几课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抓住关键词句,把握主要观点”的语文要素,学习这首诗时可以鼓励孩子们继续运用这个方法来领悟诗歌的特点。
【学情分析】已知: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抓关键词句,理解诗歌的方法。
未知:多数同学没有接触过农村生活,且这首诗的创作年代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环境背景不容易理解,对诗中三黑的情感也就难以体悟。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提供背景,帮助学生把握诗歌大意。
可以引导学生先自主阅读,明确诗歌写了三黑的哪些事情,让学生体会三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并带着这种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最后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和“阅读链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土地的新感受。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抓关键句,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感受三黑对土地的感情。
2.通过诗歌的表现特点,体会解放后翻身农民的鲜明形象,进一步认识人与土地的紧密关系。
3.通过学习课文,能建立起对土地的新认识。
【教学重点】能运用“抓关键句,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感受三黑对土地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三黑的农民形象,进一步体会人对土地的热爱、眷恋之情。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音频资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大脑运动操师:同学们,你做好上课准备了吗?请你看看要求。
上课准备上课前,心安静。
书桌净,用品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案

教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一、教学目标1. 会写“咸、耙、痒”等14 个生字,会写“舒服、合适”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一些关于土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2. 教师:土地是我们的母亲,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基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土地有关的课文《三黑和土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学习生字词1. 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
2.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注意“咸、耙、痒”等字的笔画和结构。
3. 理解词语:舒服、合适等。
(四)深入研读,理解内容1. 学习第1-3 自然段,思考:这几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2. 学习第4-9 自然段,思考:三黑是怎样对待土地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3. 学习第10-15 自然段,思考:三黑有了土地之后,他的生活和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五)总结教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的珍惜和热爱之情。
(六)布置作业1. 抄写生字词。
2. 完成课后练习。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生字词方面,我注重指导学生的书写和理解,让学生在书写中巩固知识。
不足之处是在课堂互动方面还可以更加活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
六年级语文《三黑和土地》教案

六年级语文《三黑和土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土地改革运动和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学习珍惜土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圈画、讨论、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土地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土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圈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土地改革运动和农民对土地的热爱。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土地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土地意识。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中国的土地改革历史吗?它对农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帮助学生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交流讨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引导学生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珍视。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三黑和土地的语句,品味关键词句。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思考问题的答案。
问题如下:•三黑为什么把土地当作自己的命根子?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课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珍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法。
1.指名朗读描写三黑和土地的语句,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2.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是否也曾感受过类似的情感和经历,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和经历。
(四)拓展延伸,积累语言3.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4.教师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和修辞手法,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黑和土地》,是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通过讲述小男孩三黑如何通过争取大家的支持,最终实现了“深挖掘、大开发”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奋斗的精神。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语文教材中的一些基本知识,例如词语的辨析、段落的主题概括等。
他们具备一定的识读能力,并且对阅读一篇完整的篇章也有一定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理解,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学会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故事的发展过程;3.能够分析故事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对困境和挫折的勇敢面对与努力拼搏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前导引、情景演绎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故事主题的兴趣;2.采用个体思考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3.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发掘故事中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导入与热身(10分钟)通过设问和展示图片来引发学生对土地的认识和思考,激发学生对故事主题的好奇心和兴趣。
2. 阅读故事并理解(15分钟)学生个体阅读课文《三黑和土地》,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策略,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
3. 分组讨论与分享(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例如“三黑的成功有什么启示和感悟”,然后由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进行分享。
4. 教师点拨与总结(10分钟)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发言整合到一起,进行总结,概括故事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5. 拓展与应用(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编写一段以《三黑和土地》为题材的故事,要求简洁明了,突出主题。
6. 课堂小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醒学生今后学习的重点和方法。
四、教学评价与策略评价方式1.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分享时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2.通过学生的课堂练习和小组作业来评价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理解能力;3.观察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第【1】篇〗谈话导入谈话导入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如果你们的妈妈离开你们很久突然回来了,你们会怎么样?2、学生谈谈妈妈回到自己身边的感受。
3、土地对农民来说一样重要,新中国成立前,土地不属于农民,新中国在完成土地改革后,土地重新回到农民手中,看看重新拥有土豆的三黑是怎样对待土地的?2初读古诗初读古诗二、初读古诗,谈谈感受。
1、学生自读古诗,说说你认识了哪些新的生字和词语。
耙、蹚、痒抓抓2、学生再次朗读古诗两遍,说说自己朗读完的感受。
3感受“热爱”三、感受“热爱”。
1、学生朗读诗歌的1-3小节,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三黑对土地的热爱?2、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整个生命”、“投入”、“恨不得”、“恨不得”体会三黑对土地的热爱。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的1-3小节。
4、学生再次齐读课文的 1-3小节。
4体会“热爱”四、体会“热爱”。
学生朗读诗歌的 4-9小节,读到特别能打动你的词语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三黑是如何耙地的?(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三黑就是这样翻着土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地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三黑的精耕细作。
)2、被三黑耙过的土地都变成了什么?发挥你们的想象被耙过的土地还可以变成什么?仿照作者的手法写一小段诗歌。
(被三黑耙过的土地变成了刚梳的头,一张软床。
学生仿写的句子:被三黑耙过的土地,就像天上美丽的云朵,叫人想在上面翩翩起舞;3、思考“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一句,有哪些含义?(学生结合课外的阅读资料,理解之前都是种地主的土地,农民没有土地,现在农民重新拥有了土地,农民的心情很愉悦。
)5感受“喜悦”五、感受“喜悦”。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的10-15小节,思考以下问题:1、耙过地的三黑坐在地头,他在看什么?听什么?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公开课教案第【1】篇〗20.《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把握课文主要观点,了解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感受土地与生命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把握课文主要观点,了解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感受土地与生命的密切联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引入:土地,是劳动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三黑是怎样对待土地的。
2.走近作者:苏金伞:(1906-1997)1906年2月17日生,河南睢县人,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多种。
二、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把握课文主要观点,了解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感受土地与生命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示例: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的事。
4.想一想: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小节):总写热爱土地。
拥有土地的农民无比喜悦,将土地视为生命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第4-8小节):精耕细作。
三黑极其高兴地在土地上精耕细作,同时突出三黑的勤劳。
第三部分(第9-14小节):美好憧憬。
三黑对明天的美好生活充满希望。
第四部分(第15小节):心如蜜甜。
三黑高兴地耙地。
四、品读释疑1.诗歌塑造出的三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翻身做主人的农民形象。
第20课《三黑和土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0课《三黑和土地》选自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课文朗读与解析,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分析“三黑”形象,探讨土地对农民的意义。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课文朗读与解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故事情节。
2.教学难点
(1)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学生能够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尤其是对土地的敬畏之情。
突破方法:教师可通过提问、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2)生字词的正确书写与运用:学生在书写和运用生字词时,容易出错,需要加强指导。
突破方法:教师应反复示范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并通过练习、游戏等方式,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6.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生字词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土地的认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课文《三黑和土地》,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词汇、句式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三黑”形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分析“三黑”形象:学生能够从课文中找出描述“三黑”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细节,分析“三黑”形象的特点。
举例: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三黑”在课文中的表现,从而分析其形象特点。
(4)土地对农民的意义:学生能够理解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体会作者传达的情感。
举例: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思考土地对于农民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土地的敬畏之情。
新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三黑和土地》教案设计

新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三黑和土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 学生能够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土地的热爱之情,理解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
- 培养学生珍惜土地、热爱自然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感受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关于土地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土地的感受。
- 引出课题《三黑和土地》,介绍作者苏金伞及其创作背景。
2. 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句子。
-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语调。
3. 理解生字词- 学生自主查字典或词典,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 教师针对学生不理解或理解有误的生字词进行讲解。
4. 深入解读课文- 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感受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5. 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如果你是三黑,你会怎样表达对土地的热爱?- 分享讨论结果,引导学生珍惜土地、热爱自然。
6.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并默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 写一篇关于土地的小作文,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受。
四、教学反思1. 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理解课文内容。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掌握了生字词,是否理解了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优秀教案第【2】篇〗设计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苏金伞的一首现代诗。
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教学设计结合单元要素,把理解诗歌中三黑对土地的态度设为教学重点,通过品读相关语句体会三黑对土地的深情,感受三黑重得土地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引发学生学会由阅读展开深入思考,通过阅读展现自己的观点。
在自由表达观点中,在仿写训练中,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苏金伞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资料介绍,导入新课1.作者及背景资料介绍。
我们一直热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这首诗的作者是苏金伞。
本文选自《苏金伞诗选》。
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
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触处皆诗。
2.出示资料,进行题目解说。
“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
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
3.出示阅读提示,了解学习要求。
指名读课题下面的阅读提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设计意图:资料的介绍拉近了学生与本首诗的距离,了解背景资料促进深入理解本首诗。
本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自学提示,提高自学能力。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感。
2.指名分小节读诗,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三黑和土地的哪些内容?试着给每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3.全班汇报,概括主要内容。
(翻地,耙地,播种,看荞麦开花,听蝈蝈叫,畅想美好生活……)设计意图:梳理诗歌的主要内容,为深入感受三黑对土地的情感做好铺垫。
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1.快速浏览诗歌,想一想: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把能体现三黑情感的句子画下来,用心去品味一番。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体会农民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4、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对脚下的土地的感受。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写法来展现人物的喜悦心情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感受三黑这个典型的淳朴的农民形象,体会他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引入文本。
导语:同学们,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它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只为了给我们提供衣食所需。
离开了这片土地,我们将举步维艰、难以继日。
三黑深爱着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当他真正拥有这片土地的时候,他不仅满怀喜悦,而且憧憬着未来通过辛勤的劳动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三黑和土地》(教师板书),感受翻身做主人的农民对土地的情思。
2、出示课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诗歌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象和写作内容。
“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这首诗主要写了三黑和土地的关系,展现了三黑对自己脚下的土地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了解学情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诗歌读通顺。
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教师随机纠正字音。
3、教师出示课件,介绍作者及文章的相关背景知识。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苏金伞于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品有《地层下》《窗外》《鹁鸪鸟》等。
写作背景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处处皆诗。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公开课教案第【1】篇〗《三黑和土地》优质教案1.正确理解“疙瘩、挨骂、白霎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3.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
重点1.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难点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自己对脚下的土地能有新的感受。
1.字词教学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可以根据形声字的字形特点识记“耙、荞、蝈、蹚、闺”,注意“耙、蝈、蹚”的声调。
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疙瘩、耙、蹚”等字词的意思。
2.阅读理解本文是一篇现代诗歌,应用多种形式朗读诗歌,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
本文是作者苏金伞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歌颂大规模的土地改革的作品,写作背景与时代相对于现在孩子所处的年代来说比较久远,在学习诗歌前了解一定的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学习本课时,可根据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带动全文的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通过朗读诗歌、理解诗歌、体会情感等途径,使学生感受到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
3.表达运用诗歌采用了不少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本文语言最大的特点是朴实自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作者设喻取譬多来自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这样的比喻句通俗易懂、平白自然、鲜活形象,使人感到亲切。
1.预习提纲(1)搜索资料,了解课文写作背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了解背景1.播放关于地主剥削农民的戏剧或影视片段。
2.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土地改革运动之前实行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富农约占有农村70%~80%的耕地,他们以此残酷地剥削农民。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三黑和土地》教案设计

语言知识和技能目标
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2.能够正确理解、朗读课文中的内容;
3.能够自己写一篇关于家乡土地的短文。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4.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帮助学生懂得珍惜自然资源,爱护环境;
6.增强学生对于祖国的认识和了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7.掌握课文中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五、作业布置
13.按照课上完成的课外拓展活动,撰写一篇自我调研的文章,注意排版和格式;
14.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文段落,朗读10遍,并拍摄下来,并自己进行评价和反思;
15.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准备好下一次上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通过课文解读、脉络剖析、文章仿写等多种形式,带领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的内容,并引导学生为祖国及家乡发声。整节课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有了对家乡的真切感受,把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8.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内容;
9.能够初步写出一篇有结构、有条理的短文。
难点
10.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比较生僻的词汇和语句;
11.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炼文章中的主要意思;
12.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以及正确运用写作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文标题《三黑和土地》,猜测大概讲述的是什么内容。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于家乡的看法、家乡的地理环境等进行交流。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三黑和土地》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三黑和土地》是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与同级别的其他课文相比,它讲述的是一位孩子对于家乡土地的深深感情,是一篇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人文章。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够使学生在情感上对祖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帮助学生增强探索自然、亲近大自然的兴趣和爱好。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三黑和土地》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三黑和土地》教案设计一、背景介绍《三黑和土地》是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三黑一家人因着想拥有自己的土地而艰苦奋斗的故事。
这篇课文既有呼唤农村振兴的深刻寓意,又在文学艺术上堪称一绝,因此深受广大师生的关注。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1. 理解《三黑和土地》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 2. 掌握本篇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及语法结构;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教师对于农村改革开放的相关图片、资料、视频的展现,让学生了解到当代中国农村的发展变化,进而激发学生对农村与农民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思考。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逐段讲解课文的重点、难点。
2.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必要的辅助指导。
3.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生词、难句,以及文章中的作者情感、中心思想等问题。
4.教师在课堂上对于生词、难句、语法结构进行深入探讨和讲解。
3. 文字运用学生通过给《三黑和土地》起一个新标题,或者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课文主题,以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4. 个人感悟1.让学生将自己读完课文后的感悟,或者对于农村发展与农民生存问题的想法记录下来。
2.以小组形式分享个人感悟,让学生在分享中互相借鉴、激发思考。
四、教学评价通过作业、课堂参与、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多元化评价,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阅读理解、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价。
五、教学总结综合本节课学习内容,留意学生在阅读、思考、表达等方面的不足,以便下次授课更精准地针对学生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和讲解。
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书,加强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黑和土地》人教部编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熟练之间的关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场景,尝试仿写,提高写作技巧。
举例解释:
a.生字词的掌握:如“三黑”、“翻土”等,通过朗读、造句等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
1.掌握生字词:熟读、会写生字词,如“三黑”、“翻土”、“耕种”等。
2.理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三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感悟土地对农民的意义。
3.体会情感:通过阅读、讨论,感受作者对土地的珍视和对农民的关爱。
4.学习表达:学习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场景,尝试仿写,表达对土地的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
b.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分析三黑对土地的热爱、珍视和依赖,从而理解土地对农民的意义。
c.写作技巧: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场景,如“土地像母亲一样滋养着三黑”,让学生仿写类似的句子,提高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对土地和农民的深厚情感。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进行创意写作时,有些同学表现得不够自信,担心自己的写作水平。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给予鼓励和指导,让他们敢于表达,勇于尝试。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同学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在下一次的教学中,尝试采用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让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黑和土地》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三黑和土地》。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标题,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场景,感受土地对人们的重要性;通过学习三黑的形象,理解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依赖。具体内容包括: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三黑和土地》教案

三黑和土地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质朴的语言特色。
2.能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3.通过对关键语句的品悟,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的学习能力。
4.感受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难点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搜集诗人的资料及本诗的创作背景。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板书课题:三黑和土地)2.苏金伞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课件出示2】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出示课件3】旱天恨不得土疙瘩顺溜松散麦籽白霎霎荞麦耙地痒抓抓蹚坏闺女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读懂文意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
)【出示课件4】(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个标题。
第一部分:(1-6小节)农民三黑有了土地,视若珍宝,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土地上,翻地、耙地。
标题:翻地耙地第二部分:(7-12小节)三黑把荞麦种到地里,听到蝈蝈叫,想起童年的生活。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 三黑和土地人教(部编版)19.*三黑和土地【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2.了解有关作者苏金伞的文学常识,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
3.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之情以及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之情。
对脚下的土地有新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1.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掌握诗歌的朗读方法,在朗读中品悟诗歌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土地,对农民来说,是“命根子”,是生存权益最集中的体现。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来源。
今天,我们要学习著名诗人苏金伞的一首现代诗《三黑和土地》,来深切体会以诗歌主人公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土地的那份感情。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解读诗题:诗歌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象,“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
3.背景介绍。
本文选自《苏金伞诗选》。
苏金伞从小生活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触处皆诗。
新中国成立前,在老解放区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新中国建立初期,在新近解放的地区继续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
本诗写于新中国土改时期,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注意朗读节奏。
(教师适时指导,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思考:诗歌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同桌讨论、交流)明确:这是一首格律化诗歌,共15节,每节四句,偶句押韵,诗句均齐,很是严整。
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三、深入品析,讨论交流1.(指名朗读诗歌第1~3节)思考:农民和土地之间的关系,感受农民对土地有怎样的感情。
(结合生活实际,自.由交流)小结:诗歌第1节用旱天的鹅见了水的情景来比喻有了土地的农民的样子,充分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写出了农民对获得土地的迫切心情,也写出了农民内心极度的欢喜之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案与反思第1篇】20*三黑和土地[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重点语句理解三黑对土地的态度,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感受诗歌的特点,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质朴的语言特色和巧妙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难点]1.通过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体会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2.能说出自己对土地的新感受。
[教学课时]1课时一、交流资料,谈话导入1.指名交流自己喜欢和珍爱的东西。
2.认识农民,走近三黑,看看他内心最珍惜的东西。
(板书课题)3.交流苏金伞资料,学生相互补充资料。
预设:苏金伞(1906年-1997年),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下》《窗外》《入伍》《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一)初读识字词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
2.出示词语。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
(二)再读知文意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互读互评。
朗读提示: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
2.自读课文,梳理思路,适当批注。
(1)出示自读提示: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为第1~3节,写了“农民一有了土地”之后那种极度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为第4~15节,写三黑有了土地后的喜悦心情,从四个方面来表现:第4~9节,写三黑把地耙得细致平整,想象着麦籽儿躺在里面的舒适,以及在地里茁壮成长的情景;第10~12节,写三黑回忆起逮蝈蝈儿的情景;第13~14节,表达了三黑对未来的展望;第15节,写三黑内心感到的幸福——“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教案与反思第1篇】文本分析:这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写于华北解放区的著名作品无疑属于新时代的歌声,它通过歌唱翻身农民的喜悦心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预示着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和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将极大地解放农村的生产力。
这是著名诗人苏金伞为土地革命树起的一座诗的纪念碑。
诗歌情感真挚,语言直白质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语言文字,感受主人公三黑这个典型的淳朴的农民形象,体会他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体会农民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4.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对脚下的土地的感受。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写法来展现人物的喜悦心情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感受三黑这个典型的淳朴的农民形象,体会他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引入文本。
导语:同学们,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它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只为了给我们提供衣食所需。
离开了这片土地,我们将举步维艰、难以继日。
三黑深爱着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当他真正拥有这片土地的时候,他不仅满怀喜悦,而且憧憬着未来通过辛勤的劳动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三黑和土地》(教师板书),感受翻身做主人的农民对土地的情思。
2.出示课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诗歌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象和写作内容。
“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这首诗主要写了三黑和土地的关系,展现了三黑对自己脚下的土地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了解学情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诗歌读通顺。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三黑和土地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三黑和土地人教(部编版)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三黑和土地》这篇课文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借着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
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
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上的重点。
【作者介绍】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他是中国“五四”以来杰出诗人之一,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1997年病逝于郑州,曾任河南省第一届文联主席。
他从1925年就开始了长达70年的诗歌创作。
他的诗作最大的特点是自然和清白,具有丰厚的思想内涵、鲜明的中原地域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以朴实自然、清新隽永的艺术风格,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喜爱,被誉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集《地层下》《鹁鸪鸟》《窗外》《苏金伞诗选》《苏金伞新作选》等在全国文坛产生了很大影响。
谨以此文共同缅怀这位在中国文坛有重要影响的商丘诗人。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控诉太阳五点二十分,这残暴的时间,从世界上拉走了我们的闻一多先生!擦干眼泪我要提起控诉。
——但控诉谁呢?呵,太阳,我选定了你!五点二十分,正是你,太阳,辉煌照耀的时刻,为什么眼睁睁地看着卑鄙的谋杀,在大街上公开地进行!你怎么不早点落下去,或者索性不出来!让那些暴徒们把中国的人民杀光,你都可以不作见证。
也或者,七月十五日又是下雨的日子,跟李公朴先生死的那一天一样?——哎哎,霪雨的昆明霪雨的中国呵!然而五点二十分,究竟还是白天,是应该由你管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黑和土地》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2.了解有关作者苏金伞的文学常识,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
3.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之情以及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之情。
对脚下的土地有新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
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的朗读方法,在朗读中品悟诗歌的语言特色。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苏金伞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板书课题:三黑和土地)
2.苏金伞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设计意图:资料的介绍拉近了学生与本首诗的距离,了解背景资料促进深入理解本首诗。
本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自学提示,提高自学能力。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感。
2.指名分小节读诗,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三黑和土地的哪些内容?试着给每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3.全班汇报,概括主要内容。
(翻地,耙地,播种,看荞麦开花,听蝈蝈叫,畅想美好生活……)
设计意图:梳理诗歌的主要内容,为深入感受三黑对土地的情感做好铺垫。
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诗歌,想一想: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把能体现三黑情感的句子画下来,用心去品味一番。
2.品析重点句子,体会农民对土地的热爱。
引导学生将找到的关键语句与体会到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并通过朗读来体会农民对土地的热爱。
(1)“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
作者是如何把这种热爱体现出来的?(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农民重获土地时的喜悦及对土地的热爱。
)
(2)三黑是怎样对待土地的?找一找关键词语谈谈自己的体会。
①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从“每一寸”“每一块”可以看出三黑精心整理土地的细节,每一个动作中都流露着对土地的热爱。
)
②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体现三黑把土地耙得平整,衬托出三黑对土地的热爱。
)
(3)指导朗读第1~5节。
(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齐读。
)
3.体会三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1)荞麦地里还有两个蝈蝈儿在叫唤,吱吱吱……叫得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
联系上下文,试着想象一下:听着蝈蝈儿叫,三黑想到了什么?(想到了小
时候的生活,想到了被地主欺侮的日子,想到了未来美好的生活。
) 引导学生联系写作背景理解,教师适当点拨。
(2)默读第13~14节,说一说三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齐读第15节,体会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5.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相关的语句来体会三黑对土地的态度。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三黑对土地的挚爱,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向往。
同时,围绕单元要素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土地的感受。
四、体会写法,拓展链接
1.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MV,学生欣赏感悟。
2.大屏幕上定格歌词,指名读,齐读,体会歌词的意境美和给人带来的愉悦感。
3.分节朗读、赛读、男女生对读。
4.学唱歌曲,体会音韵美给人们的鼓舞。
5.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首诗歌。
学生与诗歌有一定的情感距离。
在介绍了相关的背景资料后,学生更能真切地感受到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土地的那份热爱。
整个教学设计中,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学生体会到三黑对土地的态度。
在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学生对土地有了新的认识,对土地的情感也更加深厚了。
同时,在仿写诗歌的训练中,很多学生能巧妙地运用
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表达自己对土地的热爱与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