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指导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指导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发展经历了活动开发、资源整理、有效指导研究、课程规划几个发展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也各有侧重。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有效指导需要关注六个问题:处理好“课型研究“与“课外拓展”的关系;尽量让课程适应儿童,实现课程的儿童化;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人学习的关系;把握好研究问题的广度与深度的关系;体现课程目标的层次性和方法指导的序列性;处理好成果展示与评价的持续性问题等。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指导课型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发展在我省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我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不同,采取的推进措施与策略也各有侧重。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指导和课程规划是我们着重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指导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发展阶段江苏省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发展基本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活动开发的阶段。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材,各所学校八仙过海,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开发出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课程实施形态。
在这一阶段,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是重点,学校层面着力解决课程的管理问题,比如课时的安排、教师的配备、教师工作量的计算等。
通过这一阶段的探索,大家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流程与主要步骤形成了大致的共识,学校层面积累了大量的活动案例。
第二,资源整理阶段。
大家逐渐发现零打碎敲的活动已不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纵深发展,课程的常态化实施需要稳定的课程结构作为基础。
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得比较好的学校开始尝试对积累的零散的活动案例进行分类,加强对课程资源的常规管理。
不少学校编写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教材,在此基础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问题为大家所关注。
第三,有效教学指导研究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特殊的课程,要求走出课堂、校门,走近自然,走向社会,但教师的教学指导仍然是提升课程实施水平的关键。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素质教育,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一)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开设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坚持素质教育方向,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包括:亲近并探究自然,增进对自然的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参与社区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认识与体验,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发展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积极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学习并开展力所能及的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培养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体验并初步学会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技术设计与制作、社会参与与服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多种实践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中小学应根据地方实际和学校差异,结合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进一步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一)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普通高中阶段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解读一、“模式”的产生背景1、是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需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是由国家设置,早地方和学校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
在积极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理念下,此模式即适应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于社会发展的需求,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所倡导的“合作探究、动手实践”也正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
2、是我县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需求我县在2003年9月开始设置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2005年在前辈迟广荣老师的带领下,初步成型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深受广大任课老师的认可,但由于中学受中都指挥棒的限制,各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差异,所取得效果也明显不同。
2010年9月本人调入进修,正长逢有效教学实施阶段,我和本学科骨干教师组建了骨干教师团队。
认真解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探讨《综合实践课例研究》,深刻领会《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内涵》,并根据我县各校教师的实践情况:1、兼职2、两极分化3、调动频繁和学科的自身特点,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形成县综合实践学科有效课堂“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
3、是我县渴求获取新知识学生的需要由于我县各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情况不明,各校学生的实践活动也存在差异。
有句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县综合实践学科研究证明,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并亲身体验和各级实践的课程是培养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方式,也是学生最喜欢,最愿意的学的一门学科。
二、“模式”的理念依据以“有效教学”的引领,以《综合实践指导纲要》为标准,以《综合实践案例研究》为指导,根据我县各校的实际情况而创定。
三“模式”的教学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活到对那些社会和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人品质。
四“模式”的操作程序(一)“三段”的解读:所谓的三段,就是八面来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特点的三大阶段,创设情境阶段、实践探究阶段、汇报展示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活动目标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具体要求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四、具体活动安排1、九月“我是理财小能手”2、十月“我是理财小能手”3、十一月知识产权的保护4、十二月中秋节5、一月纸与我们的生活一、“我是理财小能手”教学目标:1、知道银行的基本知识。
2、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小接受社会教育。
使学生把各学科中学习的知识、方法和能力互相关联起来,在综合活动课中增加直接体验,初步理解消费和商品的关系。
教育目标:1、教师多与家长联系,帮助家长认识学生乱花钱的危害,请家长配合学校,做好艰苦朴素的教育工作和环保教育工作。
2、树立既传统,又具时代意义的消费观念。
3、发动学生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些有益的儿童读物,或者把零花钱积攒起来,开展献爱心活动,支援灾区或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大全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大全b、参加体育活动、文艺活动;c、研究一项或多项特长,如画画、书法、乐器演奏、表演、下棋等;d、学做家务活等。
三、实践活动1、第一阶段:讲解分析,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过程(第一周)在这一阶段,教师向学生讲解了什么是课余生活,并让学生交流自己目前的课余生活。
接着,教师布置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我的课余生活,并讲解了记录课余生活的方法,如日记、表格、画图等。
学生们每天用喜欢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
2、第二阶段:探寻他人的课余生活(第二周)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观察、采访和查询的方式记录身边同学、除同学外的人群和名人的课余生活。
3、第三阶段:学生制定生活计划书,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第三周)在这一阶段,学生制定了生活计划书,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统筹安排时间。
4、第四阶段:汇报展示(第四周)在这一阶段,学生写出自己本次实践活动的感受,并利用课堂时间展示、交流自己的记录或展示自己的特长、本领,介绍自己的收获,并邀请家长参加。
四、总结通过这次课余生活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还培养了良好的生活、研究态度和惯。
同时,也为语文综合性研究提供了一个开放、创新、探索的平台。
2.评选出“金牌培训师”,表彰学生的厨艺表现。
3.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建议。
七.教师小结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做家常菜,还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和理解,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活动也让学生更加珍惜父母的辛勤劳动,懂得体贴和感恩。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发扬这些优良品质,为自己和家庭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学做家常菜》综合实践活动反思总结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理念之一是突出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角。
在《学做家常菜》活动中,学生们学做至少一道家常菜,组成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一桌菜,并编写菜谱、家宴菜单,现场展示厨艺,让学生真正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角。
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的牙齿
活动过程安排本次活动分三阶段,即准备阶段、调查和整理阶段以及成果汇报阶段。
活动实施过程第一课时:准备阶段一、活动目标1、通过谈话,使学生懂得保护牙齿的意义。
2、学习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与途径。
3、学生选择调查内容。
二、教学要点这一阶段主要是师生一起确定活动课题及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各组制定活动计划。
三、活动地点:本班教室四、活动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和认识在不断地变化、更新。
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是失去健康就失去一切。
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爱护我们的牙齿开始。
有一句话大家肯定听说过,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的确,牙齿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
因为牙齿的好坏影响到正常的饮食,长此以往也就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自己的口腔卫生和牙齿保健。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
”有时候牙齿频繁的或过早出了问题,这是人们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和保健的恶果。
我们随时注意保护牙齿,注意平时的口腔卫生保健,就可以坚固我们的牙齿,减少牙病带给我们的痛苦。
因此,我们就把“保护我们的牙齿”作为第一节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
(一)谈话确定总课题和分课题1、从学生对牙齿的了解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深入调查的兴趣。
师:我们的牙齿长得什么样?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同学之间互相观察一下。
学生甲:我们前面的牙齿宽而平,两边的牙齿尖尖的,从尖尖的牙齿再往后的牙齿是又宽又大的了……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
学生乙:牙齿能磨碎食物…学生丙:牙齿的作用非常大,我们吃的食物都是经过牙齿的咀嚼,才能帮助消化………师:同学们,保护牙齿就是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你们想要更多的了解牙齿吗?2、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确定调查内容师:你想了解有关牙齿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牙齿的构造是什么?保护牙齿的意义和方法是什么?造成牙病的原因有哪些?牙膏对牙齿的作用?3、教师把学生想了解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归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形成调查课题如下:总课题:保护我们的牙齿分课题:(1)牙齿的种类、结构(2)保护牙齿的意义和方法(3)牙病的预防和治疗(4)牙膏和牙刷(二)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自由组合分组。
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阶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活动准备(一)选择活动内容、确定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二)学生分组、分工(提高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①尊重学生意愿,服从主题需要②关照学生兴趣,注重强弱结合③强调就近组合,提倡男女生搭配(三)学生拟写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搜集与处理信息,为活动的实施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提供充分的准备)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
方案包括: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活动的对象、时间和空间;具体过程;任务和分工。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尝试运用一定的问题解决方法,在特定实践情境中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搜集与处理各种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分析与解决问题,开展研究、服务、社会实践、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方法意识)基本环节1、学生根据活动方案展开收集资料、调查访问。
首先寻找信息源。
通常情况下,教师、家长、图书室、阅览室、书店、因特网是最直接的信息源。
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图书报刊查阅网上搜寻实地考察实验观察2、小组内整理收集的资料。
①、搜集到的材料登记造册,简要说明其要素,来源,对料进行编序保存。
②、对材料进行筛选,挑出有用的材料,把那些对别的问题有研究价值的材料,推荐,呈现给其他小组。
材料的有用性包括材料的时间性,时间越靠近,其材料的可靠性越强,否则过时的材料可能会导致分析结果的错误或偏差。
③、用摘抄,剪贴,统计,综合归类的方式对材料进行精选或重新组合。
材料的精选和重新组合不能忽略了材料中内容的顺序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结构顺序和大小顺序)3、小组内部、小组之间展开阶段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分段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分段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基础教育的综合能力分为四个阶段,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生理、知识能力、发展层次,设计了不同的目标。
一、小学低年级目标(1—2年级)小学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以“生活“为对象,它是以儿童的生活为轴心,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儿童目标的探究性学习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一起,构成一个目标一致的、一贯的、有一定结构和系统的、彼此相互衔接的基础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其目标是:1、培养儿童愉快、美好的生活体验和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
童年时代的行为和体验对儿童以后的品德与生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定要把“愉快”、“美好”、“积极”等情感烙进他们的心灵深处,让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2、培养儿童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儿童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与潜能,只要引导得法,这种好奇心就会转化为兴趣,最终成为一种理想追求,所以综合实践活动一定要重视儿童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3、初步的责任感和行为规范。
只有在“承担责任”的社会性活动中才能发展起个体的责任心、“内化”各种行为规则。
我们要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这样责任感。
比如:搞集体卫生,对环境的爱护都能养成儿童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4、独立、安全地生活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从儿童心理学来说,1—2年级的学生还具有较大的依附性。
但我们必须逐渐地培养他们的独立生存能力。
否则,以后很难在这个竞争的世界里较好地生存和发展。
二、小学高年级目标(3—6年级)儿童进入三年级后,在学习上是一个转折点,在心理上是从低年级的具体形象思维向高年级的初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的情感世界也更加丰富,具有了相应独立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3—6年级的目标是: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的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精选7篇)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精选7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篇1活动目标:1、引导儿童从自己身边的自然、社会、人文环境中,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认识春天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及审美能力。
3、通过观察春天,培养儿童热爱春天、爱大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及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活动过程:本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感受阶段。
组织学生开展寻找春天的活动,在校园里寻找春天的足迹。
利用假期让家长陪同到野外感受春天的气息。
去学校附近的公园体验、感受春天的美丽,请公园的管理员讲解植物知识。
从植物生长、动物活动来找春天。
孩子们通过观察、体验和感受发现了许多动植物在春天时发生的细微变化。
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收集能代表春天特征的花、草、已发芽的枝条,收集动植物的图片、资料,拍照片、去野外录像。
同时还根据个人兴趣、喜好做和春天有关的各种活动,如种植活动、饲养活动、制作活动(制作鸟窝、风筝、风车等简单利用风力的小玩具等)感受春天的变化。
第二阶段:展示阶段。
在学生获取大量信息的基础上,选择适当时机,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发现。
在“春天在哪里”的欢快乐曲声中,学生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拍手、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春天的情境。
师:这么多同学都会唱这支歌,那歌中的小朋友正在干什麽呢?生:歌中的小朋友正在找春天。
师:是的,春天已经悄悄地走近你、我,走近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
想不想知道同学们是怎样找春天的?生:想。
师:我们一起看一看。
(播放本班学生自己录的去公园、农村、野外“寻找春天”活动的录像片。
同学们很快在片中发现自己熟悉的身影,高兴地呼着同学的名字,专心致志地看同学找春天的一举一动。
)师:片中是哪位同学在找春天?生:是邢云、夏彬彬、曾庆楷三位同学在找春天。
师:他们是怎样找春天的?下面我们请录象片中的几位同学分别介绍他们找春天的经过及他们的发现。
大家说好不好?生:好。
生:星期天,爸爸、妈妈陪我到水上公园去找春天。
综合实践活动三个阶段课型讲座
小学生早餐的营养研究
• 我们每天的早餐中需要哪些营养?这 些早餐食物从哪儿来?小学生吃早餐时为 什么要注意营养的搭配?怎样合理安排饮 食,才会使早餐营养均衡……
学习书本知识的目的是什 么?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必然要跳出书本狭隘 的圈子,从生活、自然以及 社会交往中去学习。
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尽管具有一定的实践 性,但它是以探究为核心的。设计性学习同样 具有实践性,但它是以具体的问题解决为目标 的。体验性虚心恶习的核心则是为了使学生获 得对社会的认知、理解、体验和感悟。只有社 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才更有利于使学生通过一 般性实践,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感。 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方式一般包括社 区服务活动、公益活动和生产劳动三种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
主题活动的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价值
• 案例1: (A: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
B:奥数高手)
• A:“你读书读得那么好,是为了什么?” B:“为了挣钱。” • A:“那挣钱又是为了什么?” • B:“为了周游世界。” A:“除了周游世界还想干什么?” • B:“还可以买房子。” • A:“买了房子还想干嘛?” • B:“让父母一起住……”
•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 说,在我国大学优秀毕业生中, 90%以上是在大学期间参与实践学 习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较多的学生, 在重点大学中,这一比例更高。世 界著名大学,比如哈佛大学、耶鲁 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每 年在中国录取的高中学生中,100% 是在普通高中阶段经常参加各类社 会实践活动,且实践能力特别强的 学生,这些学生绝对不是中国各地 普通高中考试成绩最高的学生。
• 关注过程的完整性、连续性。 • 给予学生必要的方法指导和及时的勉励、 鞭策。 • 处理好教师有效指导和学生自主活动的关 系。 • 关注过程同时兼顾结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阶段、三评价”作业设计探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阶段、三评价”作业设计探索作者:徐滨南来源:《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1年第9期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徐滨南《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开宗明义,将这门课程界定为“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从其定义来看,更多体现了生活本位的思想,注重跨学科实践学习,注重引导在实践体验式学习。
作业探索以“三阶段、三评价”设计为链条,以“活动前任务式——活动中引导式——活动后迁移式”三段层级设计为杠杆,以“自主评价——合作互评——展示他评” 发展为动力。
一、活动前任务式作业释放学生潜能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理念是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也就是说,学生的主动性更多是通过积极参与实践体现自主规划中表选出来的。
主题活动前期布置作业,对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潜能调动会得到更大的释放。
精心设计任务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活动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前置作业任务单。
教师布置任务单要明确几方面的设计特征:一是任务单紧紧围绕主题,明确活动主要问题组织教学;二是任务单是帮助学生搭建学习的支架,以任务为载体,以真实活动情景为活动线索,梳理出活动前的思路与过程,为学生规划所要达到的结果;三是围绕学生真实生活,侧重学生易于选取生活经验,整合适切活动内容。
也就是需要围绕主题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围绕感兴趣领域开展广泛实践,以自主、合作的形式展开调查、搜集、对接、整理、优化、比较、提炼等,实现学习成果输出。
例如,香坊区德强小学王欢欢教师设计“关注身边的垃圾”这一主题活动,紧紧围绕所选择主题,部署作业任务单,引导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去了解垃圾来源、垃圾分类及垃圾处理过程,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一次性纸杯以及废旧电池,用它们来制作简易小玩具。
通过活动前作业设计,为课上实践体会将“废物”变成“艺术品”的过程奠定很好的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各个比例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其核心在于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实践体验。
为了更好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需要对各个比例进行合理配置和调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综合实践活动各个比例进行探讨。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课时比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课时比例是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课时比例分别为6%和10%。
这一比例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1. 小学阶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课时比例约为6%,其中小学低年级(1-2年级)的课时比例应适当提高,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小学高年级(3-6年级)的课时比例可适当降低,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探究和实践的机会。
2. 初中阶段: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课时比例约为6%,与小学阶段相同。
初中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 高中阶段: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课时比例约为10%,高于初中和小学阶段。
高中阶段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块比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块包括: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文化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劳动实践和综合实践项目。
各模块的比例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地域特色和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配置。
1. 科技活动:科技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科技活动模块的比例应占总课时比例的20%-30%。
2. 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社会实践活动模块的比例应占总课时比例的20%-30%。
3. 文化艺术活动:文化艺术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文化艺术活动模块的比例应占总课时比例的10%-20%。
综合实践课教学进度(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实践项目设计:包括项目选题、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评估等。
2. 创新实践活动:包括科技制作、艺术创作、社会实践等。
3. 团队合作活动: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户外拓展等。
4. 研究性学习:包括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学术报告等。
三、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项目选题与计划1. 学生分组,明确各组成员职责。
2. 指导学生进行项目选题,确保项目具有可行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3. 学生制定项目计划,包括项目目标、实施步骤、时间安排等。
第二周:项目实施与指导1. 学生按照项目计划开展实践活动。
2. 教师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记录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整理实践成果。
第三周:创新实践活动1. 学生参与科技制作、艺术创作等活动,锻炼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评选优秀作品。
第四周:团队合作活动1.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户外拓展等活动,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团队合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第五周:研究性学习1. 学生选择研究课题,开展课题研究。
2. 教师指导学生撰写论文,进行学术报告。
第六周:项目评估与总结1. 学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项目成果和不足。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项目答辩,评选优秀项目。
3. 学生撰写项目总结报告,分享实践经验。
四、教学评价1.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
2. 创新实践活动成果:包括作品质量、创意程度等。
3. 团队合作活动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协作精神、责任感等。
4. 研究性学习成果:包括论文质量、学术报告水平等。
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
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
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可以分为初中、高中和大学三个学段。
初中实践活动:在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能力和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掌握实践技能,强化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精神。
因此,初中期间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有益的综合实践活动,如拓展训练、技能培训、职业规划和社会实践等,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实践活动:在高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健全人格,提高学习成绩,拓展知识面和视野,树立正确价值观等。
因此,高中期间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把握学习和实践的平衡,安排一些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小组活动、技能培训、实习实践、社会服务等,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大学实践活动:大学期间,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新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增强分析能力,开阔眼界,拓展人际网络,提升就业竞争力等。
因此,大学期间应该安排一些有益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实习实践、职业规划、社会实践等,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综合实践教学流程(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综合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综合实践教学的流程,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参考。
二、综合实践教学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2.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5.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综合实践教学流程1. 准备阶段(1)课程设置:根据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设置相应的综合实践课程,确保课程内容与实际生产、科研和社会服务相结合。
(2)师资配备: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担任综合实践课程的指导教师。
(3)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践教学资源,如实验室、实习基地、企业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2. 实施阶段(1)理论教学:在综合实践课程开始前,教师应进行必要的理论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项目实施: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项目研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帮助学生总结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评价阶段(1)过程评价: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出勤、参与度、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方面。
(2)成果评价: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包括项目质量、论文水平、创新能力等。
(3)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价结果,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找出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 总结阶段(1)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2)反思与总结: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实践经验,分析成功与不足,为今后的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综合实践教学历程(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我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个人经历出发,回顾我在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历程,总结经验,以期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二、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这些素质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当今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综合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提前了解行业需求,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3.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综合实践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推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改革,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个人综合实践教学历程1. 大一阶段:基础课程学习与实践在大一阶段,我主要学习了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线性代数等。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积极参加课堂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我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2. 大二阶段:专业课程学习与实践大二阶段,我开始接触专业课程,如电路分析、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
为了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我积极参加实验室开放实验、课程设计、科技创新项目等实践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我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大三阶段:实习与就业指导大三阶段,学校安排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我选择了一家电子企业进行实习,负责电子产品的测试与调试。
通过实习,我了解了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学校还举办了就业指导讲座,帮助我们了解就业形势、提高求职技巧。
4. 大四阶段:毕业设计与实践大四阶段,我进行了毕业设计。
在选题过程中,我充分考虑了自己的兴趣和市场需求,最终选择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作为毕业设计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三个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三个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得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 一) ) 选择活动内容、确定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得选择原则( ( 注重培养学生得问题意识,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得能力) ) 家乡得风景名胜上学路上交通安全我就是一名小编辑家乡得物产资源社区环境调查染布小小得我蔬菜与我们读报知天下关注家庭生活用水我得成长记录美丽得四季之春、夏、秋、冬使用一次性餐具得情况调查我为学校春运会设计会徽我就是小小广告设计师了解昆虫调查白色污染多彩得民族学校中得我环境与我们做客与待客家庭情况调查调查自己绿色食品与生活社区绿化调查购物知多少将来我要做什么粮食知多少我们身边得外乡人走进碧海花园校园安全、家乡得小吃认识交通标志五花八门得报纸爱护我们得身体我身边得植物我们得学校形形色色得笔我想做得事美丽得家乡我就是最佳小导游蜡染合理支配零花钱水与我们中国得节日货币与我们保护地球人人有责玩具探秘早餐引起得思考我爱我家果蔬拼盘制作家乡得石文化卫生与健康快乐得夏天早餐与零食可爱得动物寻找家乡春天好玩得冬天巧用废弃物( ( 二)学生分组、分工( ( 提高学生认识自我得能力, , 注重发展学生得合作精神)①尊重学生意愿,服从主题需要②关照学生兴趣, , 注重强弱结合③强调就近组合, , 提倡男女生搭配(三) ) 学生拟写活动方案(培养学生得规划意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搜集与处理信息,为活动得实施奠定必要得认知基础,提供充分得准备)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
方案包括: : 活动得主题或课题; ; 活动得目得与任务; ; 活动得对象、时间与空间;具体过程; ; 任务与分工。
第二阶段: : 活动实施(要求学生运用已有得知识技能与经验, , 尝试运用一定得问题解决方法, , 在特定实践情境中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搜集与处理各种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分析与解决问题,开展研究、服务、社会实践、劳动实践与技术实践等活动, , 在活动中学习, , 在活动中发展、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得能力,发展学生得方法意识)基本环节1 1 、学生根据活动方案展开收集资料、调查访问. .首先寻找信息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唐俊洁第七期小数作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包括哪些环节?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环节步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国家必修课程,每周2课时纳入国家课程计划。
然而,许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对如何安排这2课时感到非常茫然。
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到教室外,校外去调查、访问、考察、活动,结果学生盲目活动,缺乏真正的深度体验;有的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集中与分散灵活使用的原则,将综合实践活动集中在寒暑假开展,结果缺乏教师过程指导;有的教师以学科教学方式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导致课堂教学预设过多;有的教师将课堂全部交给学生干部主持,缺乏及时指导,学生课堂活动流于形式......如此种种,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有效性不够,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开展课堂活动呢?根据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我们将课堂组织分为几种基本形式,即:主题确定阶段的组织形式、活动策划阶段的组织形式、总结交流阶段的组织形式一、主题确定阶段的组织形式及教师指导(一)学生自主汇报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始,也是“问”??问题从何而来?怎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在准备阶段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的问题,而问题则来源于如下几个方面:一方面,问题来源于学生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去关注、去观察、去思考,就可能提出问题。
为此,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要充分地关注学生的感兴趣的话题。
教师可以从平时的观察中将学生的兴趣的汇集起来,从中选择受关注面比较大的话题,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问题;二方面,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历。
在学生生活经历中处处蕴藏着问题,为此,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体验身边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许多问题;三方面,问题来源于学生对周围的环境的观察与思考。
在实践中,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体验自身生活,形成问题意识综合实践活动的许多活动主题就是从学生的问题中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选择活动内容、确定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分组、分工
(提高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
①尊重学生意愿,服从主题需要
②关照学生兴趣,注重强弱结合
③强调就近组合,提倡男女生搭配
(三)学生拟写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搜集与处理信息,
为活动的实施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提供充分的准备) 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
方案包括: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活动的目的与任务;活动的对象、时间与空间;具体过程;任务与分工。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
(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与经验,尝试运用一定的问题解决方法,在特定实践情境中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搜集与处理各种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分析与解决问题,开展研究、服务、社会实践、劳动实践与技术实践等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方法意识)
基本环节
1、学生根据活动方案展开收集资料、调查访问。
●首先寻找信息源。
通常情况下,教师、家长、图书室、阅览
室、书店、因特网就是最直接的信息源。
●问卷调查
●访谈调查
●图书报刊查阅
●网上搜寻
●实地考察
●实验观察
2、小组内整理收集的资料。
①、搜集到的材料登记造册,简要说明其要素,来源,对料进行
编序保存。
②、对材料进行筛选,挑出有用的材料,把那些对别的问题有
研究价值的材料,推荐,呈现给其她小组。
材料的有用性包括材料的时间性,时间越靠近,其材料的可靠性越强,否则过时的材料可能会导致分析结果的错误或偏差。
③、用摘抄,剪贴,统计,综合归类的方式对材料进行精选或重
新组合。
材料的精选与重新组合不能忽略了材料中内容的顺序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结构顺序与大小顺序)
3、小组内部、小组之间展开阶段交流。
(以上三个环节可重复2—3次)
展示自己小组收集的资料,汇报调查、访问的情况,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与交流
( 引导学生对活动全过程中得与失进行全面的总结与交流。
要突出对活动的结果、活动的体会、活动的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与交流。
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总结与交流,获取知识,深化体验,发展实践能力与良好的思想意识与个性)
1、形成成果
成果形式主要分两类:
一就是文字的,如调查与考察报告、实验报告、以小论文为主的研究报告、建议书;
二就是实物的,如实物模型、图片、多媒体课件小制作等。
2、小组之间展开总结性交流
总结交流的形式可分为动态的与静态的,在进行展示时应注意有动有静,动静结合。
●静态的就是:小论文、调查报告、绘画作品、一件模型、一
些体验日记或报纸等;
●动态的就是: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个节目、一
场比赛、一次讨论、演示操作过程或谈心得体会。
(交流中做到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3、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原则
①、坚持正面评价
②、注重过程
③、重视应用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应用她们学到的各种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使她们有一个实践的过程,应用的过程,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问题的解决中去,
④、重视体验
课程中学生获得体验远远高于学生获得知识的要求,就就是要让学生在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学生有大量的亲身体验,通过这种感悟、感受来丰富她们对于现实生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