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试题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检测题

合集下载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测试卷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测试卷

第二章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只能传声,不能发声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小宸能唱很高的音”,这是指他的歌唱声音()A.速度快B.时间长C.音色好D.音调高3.端午节赛龙舟时,划龙舟的队员在鼓声指引下,整齐地划动船桨。

鼓手仅仅增大敲鼓的力,改变了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传播速度4.初夏的傍晚,鸟鸣悠扬,蛙声一片,分辨鸟鸣和蛙声的主要依据是声音具有不同的()A.音色B.音调C.频率D.响度5.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两种声音是()A.丙、丁B.乙、丁C.甲、丙D.甲、乙6.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耳朵失聪后,利用一根木棒“听”钢琴的演奏声。

他将木棒的一端顶在钢琴上,另一端用牙齿咬住。

关于这种听声方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骨传导传来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B.利用了固体传声C.利用了骨传导的方法D.利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7.蓝牙音箱可在一定距离内无线连接手机进行音乐播放,蓝牙音箱播放音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箱发声不需要振动B.根据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的声音C.音箱发出的声音不会成为噪声D.调节音箱音量大小是改变声音的音调8.在与声有关的四幅图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9.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B.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道路旁植树等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C.航天员在飞船内或飞船外工作时,只能利用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D.可以利用超声波预测地震、侦测台风等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礼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B.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式,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小孩的声音,这样能够使声音音调变高C.超声波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混合在一起,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能量很小,破坏力不大D.广播里播放“考生开始答题”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耳朵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学校艺术节,小辉、小丹合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震撼全场。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检测(word含答案)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检测(word含答案)

第二章检测卷(100分,90分钟)题总一二三四号分得分一、选择题 (每题 3 分,共 33 分)1.对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声音能够在固体中流传B.声音流传的速度与温度没关C.声音在真空中流传的速度最快D.只需物体振动,我们就必定能听到声音2.听说,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失聪后,为了“倾听”谱写的乐曲,将硬棒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嘴中。

这说明()A .只有固体才能传声B.固体能将声音放大C.固体传声成效好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教室外暴风暴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色中的()A .响度B.音调C.音色D.反射4.以下图,小丽唱不上去的原由是“高原”的()A .响度大B.音调高C.音色好D.声速快5.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已建成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构造性裂痕,创建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观。

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没法为人耳所觉察,原由是超声波的()A .速度太快B.响度太小C.频次太高D.频次太低6.对于以下四个情形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达能量B.乙:不可以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流传需要介质C.丙: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丁: 8 个同样玻璃瓶装不一样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作声音的音色不一样7.对于声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声音拥有能量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往常状况下,声音在空气中流传得最快D.声音是一种波8.以下对声现象的描绘,应用物理知识解说正确的选项是()A.“动听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能够流传声音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依据音调能够鉴别来人是谁D.“大雪事后,鸦雀无声”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整消逝9.在实质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回声来测距离。

一座高峰,看上去很近,走了许久还走不到,“望山走死马”,距离有多远呢?不如请“回声阿哥”来帮个忙:对着高峰大叫一声,听一下回声,记下两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就能够估算出距离了。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试题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检测题.docx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试题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检测题.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检测题(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A.不能传播声音B.使鼓面停止了振动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吸收了声波2.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3.下列实验与实例,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泡沫屑会不停地跳动B.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愉快,发动机的噪声使人心烦C.邮局电话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较好D.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和次声波都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禁止鸣喇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C.二胡和笛子演奏声的音色不同D.在空气中,声速约为3 108m/s5.如图1所示探究声音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A.B.C.D.图16.小明同学面对悬崖大叫一声,经过2s 听到回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

则小明与悬崖间的距离大约是( )A .170mB .340mC .680mD .3400m7.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B .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C .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 .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8.《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中说:“夫瑟必以小弦为大声,以大弦为小声。

”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对于用相同材质做成的弦A .长度相同,则弦越细发出的声音的响度越大B .粗细相同,则弦越短发出的声音的响度越大C .长度相同,则弦越细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D .粗细相同,则弦越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9.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如图2的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10.白天听不到机械手表指针走动时发出的“嚓嚓”声,夜晚便能听到。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题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题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发声时一定在振动B.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产生声音的C. 固体传声一定比液体传声快D.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答案】A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根据响度大小来判断不同人的讲话声B. 动物和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是一样的C. 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声源处减弱噪声D. 人耳能听到的是声波,听不到的就不是声波【答案】C3.下列声音不属于噪声是()A. 歌唱时乐器的伴奏声;B. 城市里的汽车发动机的运转声;C. 深夜楼上传来的钢琴声;D. 自习课的喧哗声;【答案】A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 手拨动皮筋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吹横笛时,手指压不同的孔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C. 倒车雷达应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D. 车间里工人戴耳罩是防止噪声入耳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真空也能传声C. 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D.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的深度【答案】B6.以下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A. 大象的“声音”交流B. 站在天坛中的圜丘坛上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C. 监测地震D. 外科医生利用仪器对结石病人进行碎石【答案】D7.多种乐器合奏比单一乐器演奏的声音更丰富,因为不同种类的乐器各自具有独特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答案】C8.“闻其声而知其人”,这句话表明不同人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A. 音调B. 响度C. 频率D. 音色【答案】D9.将正在发声的手机、电铃或接通电源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抽出如图所示,声音逐渐变小但始终能听到声音。

原因是()A. 瓶内已被抽成真空,真空亦能传声;B. 声源发声太强,换用发声较弱的声源;C. 离实验瓶远一点,就可以听不到声音;D. 瓶内仍有少量空气,悬挂声源的固体亦能传声。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评试题(详解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评试题(详解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能除去人体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B.高速公路两旁装有隔离带,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C.要区分自己发出的原声和回声,距障碍物至少34米以上D.声音是发声体振动发出来的,只要振动,我们都能听到声音2、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3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02mC.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行驶的距离68mD.汽车的速度是28.33m/s3、以下是对于乐器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古筝是由弦振动发出声音,琴弦越粗,音调越高B.乙图中用同样大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能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C.丙图中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声波D.丁图中8个相同玻璃瓶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从左至右音调越来越低4、在庆祝建党100周年歌咏比赛中,能辨别出二重唱男声和女声的依据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说明声音传播速度比光快B.弹吉他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考场外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D.蝙蝠利用超声波进行“导航”,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6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测试题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测试题

-1- / 6
8.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B. 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C. 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D. 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9.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成语大赛好评如潮,大赛中下列涉及的成语跟声音响度有关的是:( )
C. 钟的振动停止了
D. 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5.如图所示,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这是在探究声音的( )
A. 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 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 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D. 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6.如图所示是我国湖北随州曾候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距今 2400 余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编钟。
A. 掩耳盗铃
B. 隔墙有耳
C. 震耳欲聋
D. 耳熟能详
10.如图所示,在学校组织的迎“青奥”活动巾,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
改变了鼓声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11.下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速度
A. 甲、乙、丙三者的音色相同
B. 甲、乙、丙三者只有响度相同
C. 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
D. 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都相同
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用来调节音调的
B. 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 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
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音和环境 单元测试(含答案)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音和环境 单元测试(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测试范围:第二章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D.响度大的声音比响度小的声音传播速度大2.如图Z-2-1所示的四个事例及描述中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的是()图Z-2-13.如图Z-2-2所示,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听音叉发声的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可探究()图Z-2-2A.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响度与振幅的关系C.音色与振幅的关系D.响度与频率的关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在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C.蝙蝠利用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D.“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5.下列语句中的“高”“低”指音调的是()A.公共场所,请勿高声喧哗B.上课期间,同学们尽量不要低声细语C.秋天总显得天高云淡D.他是一位男低音歌唱家6.如图Z-2-3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振动发声时的波形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Z-2-3A.两个物体的响度不同,但音调相同B.两个物体的响度不同,音调也不同C.两个物体的音调不同,但响度相同D.两个物体的响度相同,音调也相同7.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

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A.能感到蝴蝶从身后飞过B.能感到蜜蜂从身后飞过C.都能感到它们从身后飞过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身后飞过8.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C.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9.下列仪器或设备工作时,利用声来传递能量的是()A.用声呐探测鱼群B.用超声波加湿器把自来水打碎成雾状C.用彩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D.用超声波探测仪检查金属内部结构10.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音和环境章节测试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音和环境章节测试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音和环境章节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与声现象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可以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可以传声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备噪声的产生C.蝈蝈是靠翅膀高速振动摩擦发作声音的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2.以下对于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声音由空气进入水中时,流传速度会变大B.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人们可用敏捷声学仪器接收次声波以确立台风的方向和强度D.外科医生常利用次声波振动除掉人体内的结石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余音绕梁,三日不停”,这是回声现象B.把二胡的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响度C.下雪天,“万籁俱静”是因为雪地能反射声音D.探测水下物体深度采纳声呐技术,声声呐用到的是电磁波4.对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声音在不一样介质中的流传速度同样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需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5.机场邻近为了防备飞鸟影响飞机飞翔,播放飞鸟天敌的声音,为了使成效更好,使用了扩音设施增添播放的音量,在增大音量的过程中,改变的是()A.声音的音调B.声音的响度C.声音的音色D.声音的频次6.自行车的车铃响了以后,用手握住车铃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因为()A. 车铃发出的声音被手所有汲取了B.车铃发出的声音被手挡住没法听到C.车铃被握住后发出的声音不可以靠空气流传D.车铃被握住后停止振动不再发作声音7.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这列声波()A.音调不一样B.响度不一样C.音色不一样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一样8.一般来说大礼堂或许电影院的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A.减弱声波的反射B.提大声音的音调C.加强声音的响度D.仅是为了装修二、多项选择题9.为了减弱噪声,以下举措可行的是()A.改装机器使其发出的噪声尽量小B.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D.封闭所有声源10.如下图,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在不一样地点按压吉他弦,能够改变音调B.吉它声只好在空气中流传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相关D.吉他声拥有能量11.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声音就陪伴在我们四周.下边相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需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假如声音的音调解响度同样,我们就没法分辨声音C.全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振动的物体必定会发作声音三、填空题12.如下图是央视“是真的吗”某期节目画面:把塑料桶底钻一个圆孔,用厚塑料膜蒙住桶口,圆孔正对几米远处叠放的纸杯,拍打塑料膜,在听到拍打声的同时,会看到纸杯纷繁落下.听到的声音是物体 ________产生的,纸杯被击落的现象说明声能够传达 ________.13.男同学说话声音“低落”,是指男同学声音的 ________低,这是因为男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 ________的缘由。

沪粤版物理初二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练习题

沪粤版物理初二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练习题

沪粤版物理初二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练习题一、选择题姓名1.用嘴吹笔帽能够发出鸣啼声,这个声音的声源是()A. 嘴B. 笔帽C. 空气D. 手2.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评释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是()A. 放在发声的鼓面上的小纸团在鼓面上跳动B. 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的乒乓球被弹开C. 水中的鱼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D. 弹击绷紧的橡皮筋,听到声音的同时,查看到橡皮筋的振动3.有下列四项措施:①马路旁的屋子的窗户采取双层玻璃;②城市阻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门路两侧设隔音板墙,此中敷衍控制噪音混浊有效的是()A. ①②B. ②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4.噪声已成为社会公害。

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 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 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C. 消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D. 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5.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A. 洗濯钟表的精致器件B. 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C. 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切除病人体内的结石D. 孕妇做“B超”6.广场舞是中国大妈特殊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住民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以为接纳下面哪种要领是有效、合理的()A. 舞蹈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 B. 住宅楼的住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C. 住宅楼内布置噪声监测装置D. 阻止广场舞活动7.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查看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8.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

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A. 声音产生的原因B. 声音传播的条件C.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 乐音与噪声的区别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鉴别说话者B.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C.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D.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10.关于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隔音墙可以减弱噪声的传播B. 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C. 小声说话是降低声音的音调D. 手指按在琴弦上的不同位置可以改变音色11.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吉它发出的琴声来自琴弦的振动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C.岳阳开展的“禁炮”行动,是从传播历程中控制噪声D.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测距12.狗、猫能听到人不能听到的声音,原因是()A. 狗、猫的耳朵比人更聪明B. 狗、猫的听觉范畴比人的听觉范畴小C. 狗、猫的听觉范畴与人的听觉范畴不同D. 狗、猫的耳廓能转动二、填空题13.声音既可以传递________ ,也可以传递________ .14.小强在家里看书,忽然屋外有人高声叫他,他一听便知道是同砚小明,正是“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不同来鉴别的.小明说话“声音洪亮”,说明他说话声音的________大.15.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切口才华把锁打开,别人纵然说出切口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来辨别主人;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检测题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
A .不能传播声音
B .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C .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 .吸收了声波
2.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 )
A .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 .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 .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 .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3.下列实验与实例,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泡沫屑会不停地跳动
B .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愉快,发动机的噪声使人心烦
C .邮局电话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较好
D .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超声波和次声波都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 .禁止鸣喇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
C .二胡和笛子演奏声的音色不同
D .在空气中,声速约为3 108m/s
5.如图1所示探究声音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
6.小明同学面对悬崖大叫一声,经过2s 听到回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

则小明与悬崖间的距离大约是( )
A .170m
B .340m
C .680m
D .3400m
7
.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A . B . C . D . 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