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防灾减灾地震避难场所规划

合集下载

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指南解读

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指南解读

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指南解读一、前言随着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其他突发事件的频频发生,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为了规范和指导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在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指南。

本文旨在对该指南进行解读和解析,以便广大规划编制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指南。

二、指南概述1. 指南的背景和意义该指南的发布是为了规范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编制工作,以提高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质量和效果,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指南的制定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2. 指南的主要内容该指南主要包括了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的一般要求、基本原则、流程步骤、技术标准和评估指标等内容。

其中,要求规划编制者充分考虑灾害类型、人口密度、社会脆弱性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并配套完善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三、规划编制的一般要求1. 规划编制的依据规划编制应当严格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划编制相关标准,遵循城乡规划的总体布局和发展定位,确保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与城乡发展规划相衔接。

2. 规划编制的原则规划编制应当坚持公平公正、科学规划、安全可靠、适宜便民、绿色环保、节约资源的原则,充分考虑灾害风险和社会脆弱性,确保应急避难场所的保障效果和可持续发展。

3. 规划编制的流程步骤规划编制应当按照前期调研、方案设计、论证评价、报批审批、落实实施的流程步骤进行。

规划编制者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统一规划编制标准和程序,确保规划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四、规划编制的技术标准1. 场所选址标准应急避难场所应当选址在地质条件稳定、交通便利、周边环境安全等方面符合要求的区域,与社区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区域相近,方便人员疏散和避难。

2. 设施布置标准应急避难场所的设施应当按照人口数量、安全距离、应急物资和设备等要求进行合理布置,确保每个避难场所的容纳能力和生活保障能力。

3. 建筑设计标准规划编制者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筑设计标准和应急设施配置标准,确保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筑结构和安全设施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规划局拟定的天津市城镇总体规划审查规则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规划局拟定的天津市城镇总体规划审查规则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规划局拟定的天津市城镇总体规划审查规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4.10•【字号】津政办发[2007]034号•【施行日期】2007.04.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规划局拟定的天津市城镇总体规划审查规则的通知(津政办发[2007]03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市规划局拟定的《天津市城镇总体规划审查规则》已经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二○○七年四月十日天津市城镇总体规划审查规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城镇规划的审查工作,规范审查程序,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由区、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修编,报市人民政府审批的城镇总体规划审查工作,应当执行本规则。

本规则所称的城镇总体规划是指:(一)各区、县城镇总体规划;(二)新城、城镇组团、建制镇的总体规划。

第三条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报市人民政府审批的城镇总体规划,由市规划局组织审查,提出审查意见,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四条区、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修编城镇总体规划,应当向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市规划局提出初审意见,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由区、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修编。

未经市人民政府同意擅自编制、修编城镇总体规划的,对其规划成果不予审查。

未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镇总体规划,不得作为城镇建设的依据。

第五条区、县人民政府上报修编城镇总体规划申请时,应就原总体规划执行情况、修编的必要性以及发展目标等作出说明。

第六条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镇总体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好编制、修编工作。

第七条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作出评价,针对存在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结合城镇的区位特点、资源、能源和环境因素,对城镇的定位、发展目标、城镇功能,以及各类功能区、特定区域与周边的协调关系等战略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编制城镇总体规划纲要,报市规划局审批,作为编制、修编城镇总体规划方案的依据。

天津市城乡规划编制计划管理规定

天津市城乡规划编制计划管理规定

天津市城乡规划编制计划管理规定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天津市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管理,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及时、合理、高质量地编制城乡规划,引领城市发展,根据《天津市城乡规划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列入计划管理的城乡规划,是指由市行业主管部门、区人民政府、国家级和市级功能区管理机构(以下统称规划编制组织单位)组织编制,由市人民政府审批的综合性规划项目和专项规划项目,以及重大区域性规划研究。

(详见附件)第三条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乡规划的计划管理工作。

第四条规划编制组织单位应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发展需要组织编制列入计划管理的相关规划,编制前应向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书面提出规划编制计划申请,并附申请书及相关材料。

第五条规划编制组织单位提交的申请书应包括以下内容:(一)规划编制的具体范围和期限;(二)规划编制的目的和依据;(三)上一层次规划和有关文件对规划编制对象的规定和要求;(四)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五)规划编制成果形式及要求;(六)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方式;(七)规划编制工作进度安排;(八)规划编制经费预算与来源;(九)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重大区域性规划研究申请书应包括以下内容:(一)规划研究的具体范围和目的;(二)有关文件对规划研究对象的规定和要求;(三)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四)规划研究成果形式及要求;(五)规划研究工作进度安排;(六)规划研究经费预算与来源;(七)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六条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申请编制计划立项的城乡规划进行审查,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专门组织专家论证,全面、综合平衡,形成审查意见。

第七条对于申请编制计划立项的城乡规划项目,重点审查内容包括:(一)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二)规划编制内容是否全面,深度是否满足城乡建设需要;(三)规划编制内容是否符合上位规划与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四)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安排是否合理。

对于申请编制计划立项的重大区域性规划研究,重点审查规划研究的必要性、研究内容的前瞻性和指导作用。

城市公共安全的规划探索_以_天津市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_提升_规划_为例

城市公共安全的规划探索_以_天津市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_提升_规划_为例

城市公共安全的规划探索――以《天津市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提升)规划》为例胡志良 张丽梅摘 要:应急避难场所是城市机体在遭受突发公共事件袭击时进行自我保护与修护的重要安全防御设施之一。

文章从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入手,揭示了应急避难场所具有“随启随用”、“直接明了”、“空间附着”三大规划特点。

规划针对应急避难场所的特点,在提出了天津市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的同时开展了实施管理指标体系研究,进一步强化了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实施。

关键字:公共安全 天津 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避难场所1、引言城市的诞生是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的标志,与此同时潜伏在城市机体内的各种危机也相伴而生、如影随行,一直困扰着人类。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财富的不断集聚,城市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尤其是“5.12”汶川地震带来的沉痛教训,使城市公共安全再度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建立一套属于城市自身的能够抵御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的防御系统是各个城市共同的追求。

应急避难场所是灾后供居民紧急疏散、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得到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有效实践,是城市机体进行自我保护和修护的重要组成设施之一。

天津东临渤海,西抵北京,位置险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天津不仅肩负着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使命,而且其发展成效直接影响着我国空间发展战略格局。

开展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提高抵御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是政府全面履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历届天津市政府非常重视防灾减灾工作,于2004年开始启动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之后不断修改完善,并通过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制实施。

同时计划于2009年全面推广,使应急避难场所遍布全市各区县,为城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目前我国针对应急避难场所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研究均集中在汶川地震后各城市编制的地震应急疏散规划。

这些研究大都延续了既有的技术路线,从疏散分区入手,划定了灾时灾民的疏散途径和疏散场地,是城市防灾规划体系的重要补充。

天津市地震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天津市地震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天津市地震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地震局•【公布日期】2020.11.18•【字号】津震发〔2020〕30号•【施行日期】2020.1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天津市地震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区应急管理局、静海区科技局,各有关单位:为规范和加强本市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依据《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9〕11号)、《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津政发〔2019〕25号)等法规文件和中国地震局的相关规定,研究制定了《天津市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经2020年11月9日市地震局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并提出要求如下:一、提高思想认识,落实部门责任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重要内容,是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

属地政府是园区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牵头组织单位,各区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承担园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具体工作的监督管理责任,要督促、指导园区依法依规落实评价工作各项要求。

二、准确把握政策,做好分类指导1.新建区属各级各类园区,要在土地出让或划拨前完成以下工作:(1)完成园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2)评价结果报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技术审查并确定园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3)书面告知建设单位有关抗震设防要求;(4)建设单位以书面形式承诺使用评价结果。

2.园区内依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应当单独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可在园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基础上,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补充开展评价工作,单独出具评价报告。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与城市防灾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与城市防灾

收稿日期:2003-12-01; 修订日期:2004-01-08 作者简介:杨文斌(1957-),男,北京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震害防御、地震应急以及地震政策法规研究.文章编号:100424574(2004)0120126206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与城市防灾杨文斌,韩世文,张敬军,宋伟(北京市地震局,北京100080)摘要: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是国际社会应对突发性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同时也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地震、火灾、爆炸、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安全避难场所。

应急避难场所是预先经科学划定并进行规范化管理,能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场所。

由于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本文试图就有关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的紧迫性、国内外现状、设计规划、技术要求和启动管理作一系统阐述,并以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试点作为范例加以介绍。

关键词:应急;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系统规划中图分类号:X 4 文献标识码:APlanning construction of earthquake emergency sheltersand urban disaster reductionY ANG Wen 2bin ,H AN Shi 2wen ,ZH ANGJing 2jun ,S ONG Wei(Earthquake Adm inistration of Beijing Municipality ,Beijing 100080,China )Abstract :It is an im portant measure for the international s ociety establishing the emergency shelter to deal with the emer 2gent events and victims.And als o ,the emergency shelter is the tem porary living place for people in m odern big cities to av oid the danger of natural disasters ,such as the earthquake ,fire ,explosion ,flood ,and s o on.Based on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standard management ,the emergency shelter could be used to supply the basic subsistence requirements for people in dangers.Actually ,the planning construction of the emergency shelter in cities is a kind of systems project ,which included all kinds of inspects in s ociety.T aking the exam ple of the experimental construction of Beijing Emergency Shelter ,this paper tries to give a formulation on the stringency ,present statu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design planning ,specification and start 2up administration of establishing emergency shelter.K ey w ords :emergency ;earthquake emergency shelter ;system planning1 建设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紧迫性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灾害性事件的威胁日益严重,虽然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采取了加强建筑物和构筑物抗震性能等保护国家财产和居民人身安全的一系列措施,但是城市的整体防震减灾能力仍远远落后于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而且问题日益突出。

关于印发《天津市地震局震灾预防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天津市地震局震灾预防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天津市地震局震灾预防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地震局•【公布日期】2018.12.04•【字号】津震发〔2018〕46号•【施行日期】2018.12.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关于印发《天津市地震局震灾预防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津震发〔2018〕46号局机关各部门,所属各事业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有关要求,按照局党组统一部署,制定了《天津市地震局震灾预防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经2018年11月22日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天津市地震局2018年12月4日(此件主动公开)天津市地震局震灾预防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为深化震灾预防体制机制改革,根据《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中震党发〔2017〕64号)和《天津市地震局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津震发〔2018〕33号),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的重要要求,按照中国地震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震灾预防领域存在的问题,突出强化防震减灾依法行政能力,突出减轻地震灾害风险,突出发挥社会力量和社会机制作用,形成有利于调动全社会共同预防和应对地震灾害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为“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和新时代天津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原则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

紧密结合京津冀防震减灾协同发展战略和天津防震减灾工作实际,着力破解震灾预防领域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完善业务布局,创新业务运行机制,构建系统完善的震灾预防管理体系,全面提升震灾预防公共服务能力。

天津市应急避难场所

天津市应急避难场所
南开区红旗路
32.2
10
9
北宁公园
河北区北站北侧
57
13
10
王串场公园
河北区王串场三号路
7.8
2
11
西沽公园
红桥区光荣道
35
10
12
红桥公园
红桥区纪念馆路
4
1
13
河滨公园
塘沽区中心路南
4
1
14
世纪广场
塘沽区营口道
2.7
0.5
15
滨河广场
汉沽区蓟运河东侧
1.2
0.3
16
河西公园
汉沽区一经路东侧
1.2
0.3
序号
名称
位置
面积(万平方米)
容纳人数(万)
1
中心公园
和平区辽宁路
1.6
0.3
2
睦南公园
和平区睦南道
1.4
0.2
3
银河广场
河西区友谊路
19.9
5
4
人民公园
河西区广东路
14.2
3.6
5
河东公园
河东区成林道
10
3
6
中山门公园
河东区中山门中心西道
2.4
0.4
7
水上公园
南开区水上公园西路
164.6
20
8
长虹公园
8
1.4
26
文化广场
静海县静海镇
3.1
0.7
27
鼓楼广场
蓟县城关镇
1.3
0.3
28
泰丰公园
开发区第四大街
21.7
5.9
天津市应急避难场所
17

地震灾害紧急疏散避难场所规划方案

地震灾害紧急疏散避难场所规划方案

地震灾害紧急疏散避难场所规划方案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有效的疏散避难场所规划方案必不可少。

本文将从场所选择、规划原则和具体措施三方面进行阐述,为地震灾害疏散避难场所规划提供一些指导意见。

一、场所选择1.地理环境条件:选择场所时,需要考虑地理环境条件,如远离地震带、震源等潜在危险区域。

同时,应选取地质稳定、无河流、无地质断裂和其他地质灾害隐患的区域。

在场所选择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交通便利性,选址应尽量避开交通瓶颈,以确保疏散时的顺利进行。

2.社会配套设施:另外,选择场所时还需考虑到社会配套设施的完善情况。

例如,周边是否有医院、消防站等紧急救援设施,是否有足够的道路、水源和食品供应,以保障疏散人员的基本需求。

3.人口密度:场所的选择还需要根据人口密度进行评估。

应避开人口稠密的区域,以确保疏散时的顺利进行,并减少群众出行带来的诸多困难。

二、规划原则1.容纳能力:规划避难场所时,需要根据周边人口密度和疏散需求,合理确定场所的容纳能力。

场所应能容纳附近居民的疏散需求,同时考虑到保障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2.安全性:为确保人员在地震灾害中的安全,规划避难场所时需要考虑到场所的安全性。

例如,必须避免选择在地震危险区域或危旧房屋等不安全场所,以确保人员在避难过程中不受二次灾害的伤害。

3.易达性:规划避难场所时,应确保场所的易达性,以便人员能够方便、迅速地到达。

此外,还需要提供可靠的交通方式,确保疏散过程的顺利进行。

4.多样性:规划避难场所时,应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

场所的设施应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如无障碍设施、医疗设施等。

三、具体措施1.场所改造:在选定避难场所后,需要对现有场所进行改造或加固,以提高场所的抗震能力。

例如,可以对建筑物进行钢筋混凝土加固、增加避震基座等。

2.场所设施建设:除了场所的抗震能力,还需要建设一系列设施,以满足人员的基本需求。

天津滨海新区防灾规划分析

天津滨海新区防灾规划分析

气象灾害预防
做好气象业务保障与服务工作,加强常规气象监测,提高定时、定点、定量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建立综 合气象观测系统,完善通讯网络与信息共享系统。建设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和滨海新区气象 预警中心。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水平,为各行各业防灾减灾提供全方位的气象跟踪服务。完善 气象业务和设施建设,积极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努力降低气象灾害损失。
消防
本着“防消结合”的原则,建设城市、森林消防体系,整合报警和通讯网络,均匀设置消防站点,加强 消防水源建设,努力提高综合消防能力。 (1)各项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防火规范,确定防火等级,健全消防设施,保证消防通道。建立 无线火警一、二、三级网为一体的集群调度指挥网络。 (2)加大消防水源管理力度。充分利用配水管网、河流湖泊、再生中水、水库等多种水源,结合城区各 项建设、水系整治、避难场所设置消火栓、吸水井、取水码头、蓄水池等消防取水设施,确保火灾扑救 的需要。 (3)扩大消防队站的综合救援服务职能,建立统一的消防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城市消防队站建设按照接 到报警后消防车5分钟内到达责任区边缘设置,每个消防站责任区面积4~7平方公里,各城区设立一个 消防支队,全市形成总队、支队、中队三个层级的城市消防系统。 (4)建立综合性航空、水上等消防救助体系,改善消防备防环境。
Part 2
滨海新区防灾体系及综合防灾减灾对策。
目标及总体防护要求
天津是国家重点设防城市,滨海新区是天津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平战结合、平灾结合、预防为主、 反应快速、策略有效”的原则,完善防灾减灾应急系统,建设防灾减灾体系,确保城市安全,全面提升 三城区综合防灾减灾和救助能力,确保滨海新区因
(6)天津滨海地区洼地多,芦苇多,非常适于蝗虫的生长。加上近几年的暖冬气候和干旱,蝗虫繁殖极快, 所以易产生蝗灾。

防震减灾、避难场所建设情况及工作计划

防震减灾、避难场所建设情况及工作计划

防震减灾、避难场所建设情况及工作计划2023年高新区防震减灾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按照规划要求,大力推进避难场所建设,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完成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增强应对大灾害能力(一)完成避难场所建设为增强城市综合防护功能,提高区防灾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区建设了第一个固定型避难场所及4个紧急型避难场所,某公园具有区位合理、交通便利、占地面积较大、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等优势,可以作为城市固定避难场所开展建设,另设实验中学、某路小学、区中学、某实验小学作为紧急避难场所。

按照规划方案,将某公园建设为固定型避难场所,公园总面积为174048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135228平方米,硬化面积41433㎡,现有道路、广场、稀疏场地为可利用空间,实际可利用面积36900平方米,根据固定避难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疏散人数约为18450人。

将4所学校改造为紧急避难场所学校合计可利用面积约3.4万平方米,根据紧急避难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1平方米,疏散人数约34000人。

特色做法:为推进项目顺利建设,1.将避难场所建设项目列入区年度城建重点工程计划,2.通过领导挂帅、健全机制、目标分工、明确责任等做法,根据项目目标,编排进度节点、投资计划,由领导统一调度,协调推进项目进展,确保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3.定期、不定期的组织相关部门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指导,及时消除安全及质量隐患,保障现场施工顺利进行。

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完成。

(二)获得省补资金特色做法:通过深入了解省级城乡建设发展专项资金相关政策、文件,积极与市住建局交流沟通有关政策条款、条件等,确保该项目符合省级专项资金项目要求;同时,向已申报完成项目所在的区、县,学习申报流程并完善申报资料。

在市住建局的大力支持下,区避难场所项目已列入省级城乡建设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根据《关于下达2023年省级城乡建设发展专项资金(第一批)预算指标的通知》,避难场所获省补资金110万元。

天津市长虹公园应急避难场所防灾设计

天津市长虹公园应急避难场所防灾设计
11 应 急 避 难 场 所 定 义 .
应急避难场所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灾 民安置措施 . 是现代 化大城 市用 于民众躲避火灾 、 炸 、 爆 洪水 、 地震 、 疫情 等重大 突发公 共 事件 的安全避难场所 1 应急避难场所发展背景 . 2 随着不断加快的城市现代化建设 .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越来越受 到 广泛 、 高度 的关 注。在现代城 市中 。 本 较早开展 了城 市避难场所 规 日 划, 对防震减灾工作十分重视 , 制定了《 关于促进密集市街地 防灾街 区 整备 的法律》 《 ,建设 防灾城市推 进计划 ( 整备计 划 ) , 地 区防灾 规 》《 划》 提 出了防灾城市建设 的基本思路。 , 3 长 虹 公 园 的 防 灾 设计 北京于 20 年建成了我国第 一个应 急避难场所 :元大都城垣 遗 03 址公园 。 这标志着我 国拉开 了城市避难场所建设的序幕。 随后 《 北京城 31 公园概况 . 市总体 规划 ( 04 2 2 年 ) 提 出 , 20 ~ 0 0 》 北京要加 快建设 和健全 现代化城 长虹公园坐落在南开区繁华地带 . 周边有 中环线在 内的 3 以上 条 市综合 防灾减灾体 系 . 提高城 市整体 防灾抗 毁和救助能力 . 确保首都 安全 、 畅通的交通干道 , 交通十分便利。公园周 围无铁路 、 易燃 易爆 物 安全。 或核放射物储放地 、 高压输变电线路 和 6 米以上 的建 ( ) o 构 筑物 。 长虹 《 十一五 ” 间国家突发公共 事件应急 体系建设规划 》 “ 期 中明确提 公园是正在改造 的开放 式休闲娱乐公 园. 划占地 3 - 万平方米 . 规 2 2 其 出. 省会城市和百 万人 口以上城 市按照有关 规划和标准 . 加快应急避 中水面 占 1 . OO万平方米 . 陆地面积 为 2 _万平方米 。 22 该公园地质状况 难场所建设工作 十一五” “ 天津市地震 安全基础工程项 目中地震应 急 良好 . 地下无 断层分布 . 离洪涝和地质灾 害等其它 自然灾害易 发生 远 救援基础工程建设 的分项 目包含 “ 津市长 虹公园应急避难场所试点 地段 , 天 适宜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 该公园周围分布小区的数量 多且密集 , 辐射人 口近 5 万 O 建设” 该分项建设 目的是结 合长虹公 园的提升 改选 . . 建设天津市第一 人 口众多 . 个标准化的应急避难 场所 32 主要 技术指标 . () 1 具备综合设施配置 , 可安置受助人 员 3 以上 ; 0天 2 防 灾设 计 原 则 () 2 场地有效 面积大于 10 0 0平 方米以上 ; 质状况 良好 。 地 地下无 地势平坦空旷且地 势略高 , 易于排水 : 贯彻“ 预防为主 . 与救助相结合 ” 防御 的方针 。 坚持从实际 出发 , 设 断层 分布 : () 3 主要设施 为 : 应急棚宿 区设施 、 急救 护与卫生 防疫设施 、 应 应 置完备的应 急生活设施 . 障居 民紧急情况下 的基本生活 。 保 急供水 设施 、 应急发电设 施 、 应急排 污设施 、 急厕所 、 应 应急垃圾储运 、 21 “ . 平灾结合 ” 原则 应急标志 、 应急消 防设 施 、 应急物 资储运设施 、 应急指挥管 “ 平灾结合 ”的原则是指对 于符合各级应急避难 场所 要求的公 园 应急通道 、 应急直升机停 机坪、 应急停 车、 应急 自行车 、 应急通信 、 应急监 绿地 , 营造具有 两种功能 的综合公 园形式 , 平时履行休 闲 、 娱乐和健身 理设施 、 应 等功能 。 在发生危难时能发挥避难场所 的特殊作用 。然而这一原则必 控设施 、 急广播设施 ; () 4 长虹公 园设计 可容纳人数 7 万人 ( 均 3 人 平方米 ) 紧急情况 , 须注重 : 两者的时 间不 同 , 但平 时和灾时可 以运 用各种技术 手段 和规 下可容 纳 1 0万人 ( 均 2平方米 ) 人 。 划设计 让两者迅速发生转换 3 建设 内容 . - 3 2 “ . 安全优先 ” 2 原则 原 长虹公园 的道路 、 供水 、 电 、 供 厕所等基 础设施基本 完善 , 为应 “ 安全优先 ”原则指避难场所 的设计综合 防灾减灾 功能与景观设 在不影 响长虹公 园休 闲娱乐 的 计有 时候会发生 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 , 我们应该权衡利 弊 , 首先满足场 急避难 场所试 点建设 提供 了便利条件 对长虹公 园进行应急避难 场所规划 . 把其建设为示 范性 的应 地安全性 的要求 , 保证避难场所在远距离地震断裂带 、 洪水 淹没区 、 建 前提 下 . 筑物坍塌范 围等危害 区域 的同时 . 在安全优先 的基础上再考 虑景观方 急避 难 场 所 长虹生态 园应急避难场所设计可容纳人数 7 万人 . 紧急情况下可 面的效果 。 容纳 1 万人临时避难 。平时可供市 民休 闲、 0 娱乐 和健 身 . 一旦地震等 23 “ - 因地 制 宜 ” 则 原 则可在 4 小时 内迅速启用应急厕所 、 水、 供 供电等设施 。园 “ 因地制宜 ”原则是指在各个城市公园防灾功能 的改造 应体 现因 灾害发生 , 供临时搭 建帐篷或活动 简易房安 置灾 民: 设应 地制宜 的规划原则 。公园 的原有设施 . 如景观设施 、 娱乐休 闲设施 、 运 内设 应急棚宿 区 6处 , 处 供应急救灾直升机 紧急起 降 ; 应急饮水井 1 , 建 眼 供应 动场地 、 车场等 , 停 因地制宜地加 以改造利用 . 均可发挥 防灾救灾的功 急停机 坪 1 , 除正常使用 的 6 处厕所外 。 另建暗坑式应急厕所 2 . 处 供 能。 各个城市公 园地貌 、 环境等情况也不一样 . 防灾规划前应对环境做 灾民饮 用水 ;

2024年应急避难所建设指导方案

2024年应急避难所建设指导方案

2024年应急避难所建设指导方案____年应急避难所建设指导方案一、引言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地震频发的国家,中国面临着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公共安全事件等多种突发事件的威胁,为了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应急避难所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指导方案将提出____年应急避难所建设的目标、原则和具体实施方案,以指导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应急避难所的建设工作。

二、目标1. 健全完善应急避难所建设体系,形成覆盖全国、各级别应急避难所网络。

2. 提高应急避难所的建设标准,确保其在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等突发事件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加强应急避难所的功能建设,提供综合性的生命保护和生活保障。

三、原则1. 科学规划:根据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分布特点和预测风险,科学规划应急避难所的布局和分布,以确保避难所的有效利用和及时响应。

2. 差异化建设: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建设多种类型的应急避难所,包括地下避难所、临时避难所等,以适应各种突发事件的需要。

3. 多元投入:整合财政资金、社会捐助和企事业单位的力量,推动应急避难所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和合理利用。

4. 综合考虑: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应急避难所的规模、布局和配套设施建设,兼顾应急和长远发展的需求。

四、实施方案1. 地质灾害区域应急避难所建设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应重点建设地下避难所。

具体措施如下:(1)科学选址:通过地质勘察和灾害风险评估,选择地质环境稳定、震级较低的地区建设地下避难所。

(2)合理布局: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将地下避难所分布在城市、乡镇和农村的重点区域,以确保应急避难所的覆盖率和使用率。

(3)工程建设:采用先进的抗震设防技术和建筑材料,确保地下避难所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管理和维护:建立健全的地下避难所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安全检查,确保地下避难所的正常运行。

2. 气象灾害区域应急避难所建设台风、洪水等气象灾害频发的地区,应重点建设临时避难所和抗洪护堤等设施。

天津市地震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津震领发〔2018〕1号

天津市地震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津震领发〔2018〕1号

天津市地震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天津市地震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津震领发〔2018〕1号各区人民政府,各委、局,各有关单位:为健全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强化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保障地震应急工作顺利开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地震应急预案建设和应急处置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了《天津市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并经市领导同意。

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2018年7月16日天津市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本市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建立健全地震应急预案体系,保障地震应急工作顺利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天津市防震减灾条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天津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津政办发〔2014〕54号)和《天津市地震应急预案》(津政办发〔2014〕22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震应急预案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在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指导下,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地震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批、发布、备案、宣传、培训、演练、修订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本市地震应急预案建设和管理遵循“统一领导,分类制定、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地震应急预案分类第五条本市地震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划分,主要包括政府地震应急预案、地震应急专项保障预案(计划)、部门地震应急预案、基层组织地震应急预案、单位地震应急预案和重大活动地震应急预案6类。

天津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应急管理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等三个专项规划的通知

天津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应急管理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等三个专项规划的通知

天津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应急管理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等三个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应急管理局•【公布日期】2021.12.16•【字号】津应急〔2021〕36号•【施行日期】2021.12.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突发事件应对,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应急管理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等三个专项规划的通知各区应急管理局,市局各处室、直属单位:经市应急管理局党委第44次会议审议同意,现将《天津市应急管理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天津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十四五”规划》《天津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2021年12月16日(联系人:张清博;联系电话:28051623)天津市应急管理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决策部署,推进应急管理科技自主创新的关键时期。

为提升我市应急管理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依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天津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结合《天津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及应急管理部相关工作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一)发展现状“十三五”时期,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持续推动应急科技创新,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保障能力有效提升。

1.危险化学品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涉及“两重点一重大”(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化工装置或储运设施自动化控制系统装备率达到100%、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监控率达到100%,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辰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辰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辰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4.02•【字号】北辰政办发〔2022〕2号•【施行日期】2022.04.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辰区应急管理“十四五” 规划的通知北辰政办发〔2022〕2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委、办、局,区直各单位:《北辰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2年4月2日天津市北辰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序言“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市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关键五年,也是我区推动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宜居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的重要五年。

应急管理工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

科学编制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对持续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我市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天津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天津市北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法规规划,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我市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应急管理领域“十三五”规划落实落地,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重要契机,以营造良好安全环境为核心任务,以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防灾”为主要目标,干事实、抓重点,打基础、利长远,肩负起解决应急管理领域发展难题和提高整体发展水平的双重任务,责任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隐患排查治理效果进一步凸显,灾害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天津市高密度城区公共空间防灾避险规划研究

天津市高密度城区公共空间防灾避险规划研究

天津市高密度城区公共空间防灾避险规划研究王滢;曾坚【摘要】分析了天津高密度城市的灾害特征,基于安全防灾视角,结合景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设计,提出了统筹规划用地布局、建构安全优先的网络结构、完善平灾结合的立体空间布局等原则,探索了高密度城区公共空间规划中防灾避险途径与设计方法.【期刊名称】《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15)005【总页数】4页(P440-443)【关键词】高密度;防灾避险;环境承载力;城市安全;天津【作者】王滢;曾坚【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近年来受到干旱、暴雨、冰雹、飓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城市安全问题频发,凸显了城市综合防灾避险系统的脆弱。

天津作为北方的重要城市,其建筑密度大、开发强度高、功能聚集强、服务设施密集,自然资源缺失、开放空间衰退、雾霾肆虐、交通拥堵,这严重影响天津经济社会的发展。

作为平衡城市生态系统和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场所的城市公共空间正面临着严重的灾害挑战,构建高密度城市背景下的防灾避险安全屏障与增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和抵御能力,在当下及未来将成为天津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天津城市灾害及其特征分析天津市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燕山山脉以南,背靠华北、东北、西北地区,面向东北亚,是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

天津市域面积11 760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面积7 399平方公里,这个仅占中国0.1%的土地面积,截至2011年,容纳了常住人口1 354.58万人,相当于中国1%的人口。

天津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夏季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影响,属于北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

受渤海的影响,兼具海洋性气候特征,在陆地灾害源、海洋灾害源的相互作用下,自然灾害频至。

由于地处华北平原沉降带北部,燕山山地向滨海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复杂,水资源紧缺,自然灾害分布广泛。

天津市建委、天津市地震局关于贯彻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的通知

天津市建委、天津市地震局关于贯彻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的通知

天津市建委、天津市地震局关于贯彻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布日期】2016.05.16•【字号】津建设〔2016〕256号•【施行日期】2016.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市建委市地震局关于贯彻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的通知各相关单位:《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以下简称《区划图》)已于2015年5月15日发布,将于2016年6月1日起实施。

为确保我市贯彻实施好新版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2016年6月1日起,我市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土利用规划、防震减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均要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执行。

二、第五代《区划图》提供了全国现有建制乡(镇)所在地的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特征周期值。

我市部分见附件。

三、2016年6月30日后,报送施工图审查的设计文件均应严格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016版)。

四、按照《天津市防震减灾条例》“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在当地房屋建筑抗震设防要求的基础上至少提高一档进行抗震设防”规定,《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实施后,我市采取的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具体规定如下:(一)位于7度(0.15g)分区的,按8度采取抗震措施,地震作用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20g取值。

(二)位于8度(0.20g)分区的,按9度采取抗震措施,计算结构多遇地震下弹性位移时地震作用仍按8度(0.20g)取值。

多遇地震下承载力设计及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下相关验算时,地震作用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30g取值,周期折减系数可取1.0。

(三)提高设防的建设工程范围为:教育建筑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医疗建筑中,门(急)诊、医技、住院用房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养老院及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