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 第4讲 秦汉

合集下载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2)周代天命观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周天子承受天命治理天下;天命无常,维德是亲,天命只选择对人民有 益的君主,委托这位君主治理世界。统治者只要有使民归顺的 “德”,
就会“天命”所归,若要天命长久,就应“敬德保民、明德慎罚”。这
就是周代的天命观。这成为儒家民本思想的渊源。
(3)宗法和政治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第1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考情分析:全国卷考题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四个方向
1.先秦三大政治制度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18卷Ⅱ,24;17卷Ⅰ,24;16卷Ⅱ, 27;16卷Ⅲ,24;14卷Ⅱ,24
3.汉代政治经济文明
18卷Ⅰ,24;18卷Ⅲ,24;17卷Ⅱ, 24;17卷Ⅲ,24;15卷Ⅰ,24;13 卷Ⅰ,24 18卷Ⅱ,25;17卷Ⅰ,25;17卷Ⅲ, 25;16卷Ⅰ,25;16卷Ⅲ,25;15 卷Ⅰ,25;15卷Ⅱ,25;14卷Ⅰ, 24;13卷Ⅱ,24
4.先秦、秦汉儒家思想的形成 18卷Ⅲ,42;16卷Ⅰ,24;15卷Ⅰ, 与发展 40;15卷Ⅱ,24、40
三线交织建通史
阶段特征 :划分阶段 总结特征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源头;秦汉(公 阶段特 元前221~公元220年)中华文明基本定型。先秦至秦 征 汉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政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 治 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 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距今一万年左右,农耕经济取代采集渔猎经济;春秋战 表 经 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出现,成 现 济 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生产模式。在农业发展的 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较大发展 思想上经历了从“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 文 汉武帝时最终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文学艺术在春 化 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发展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点。具 有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初步形成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距今一万年左右,农耕经济取代采集渔猎经济;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
表 现
经济
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出现,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生产模式。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较大发展
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汉武帝时最终确 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文学艺术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发展体现了不 文化 同的时代特点。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初步形成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第1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考情分析:全国卷考题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四个方向
1.先秦三大政治制度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18卷Ⅱ,24;17卷Ⅰ,24;16卷Ⅱ,27;16卷Ⅲ, 24;14卷Ⅱ,24
18卷Ⅰ,24;18卷Ⅲ,24;17卷Ⅱ,24;17卷Ⅲ, 24;15卷Ⅰ,24;13卷Ⅰ,24
2.秦汉
(1)秦朝: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地方推行郡县制,
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
基本格局。
特点?
(2)汉朝:汉初频繁换相,形成中外朝制度;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威
胁中央,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地方设刺史代表中央
监督地方。
(2)周代天命观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周天子承受天命治理天下;天命无常,维德是亲,天命只选择对人民有益的君主,委托这位君 主治理世界。统治者只要有使民归顺的“德”,就会“天命”所归,若要天命长久,就应“敬 德保民、明德慎罚”。这就是周代的天命观。这成为儒家民本思想的渊源。
(3)宗法和政治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宗族不但是生活生产的基本单位,而且与国家行政系统相结合,构成了 “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法文化。春秋战国以来,宗法分封制崩溃,但其核 心的宗法观念与家国一体的传统,逐渐嬗变成为皇位嫡长子继承制、贵族世袭爵位、父权家长制等 封建制度。“家庭——家族——国家”,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模式是儒家文化赖以存在的社会 渊源。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理想,反映了“家”与“国”这种同质联系。

高中课件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

高中课件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

3、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
(3)意义:
①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管理,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和政局稳定。
②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流官制取代世官制;
地缘国家取代血缘国家。)
③基层百姓成为编户齐民,国家因而掌握了稳定的赋税、徭役与兵源。
④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沿用,不断加
义中央集权制度。 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权力逐渐增大威胁中央。汉景帝开始
“削藩”;汉武帝设立内外朝改革中枢体制、颁布《推恩令》与《附益之法》 加强中央集权。
东汉时期:“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加强监察制度。
【把握主线】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是中国大一统国家的奠基时期。
一奠定基础。
(4)社会心理:人民渴望统一。墨子“非攻”代表平民要求
(5)秦的优势: 商鞅变法 ,使秦国从落后国家成为强国之一;秦王嬴政
雄才大略。
【研读教材】 知识梳理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2.概况:
(1)东灭六国: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混乱局面,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定都咸阳。
【研读教材】 知识梳理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三、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
4.监察制度:
(1)汉武帝时,,把全国分为13个州,每州设立刺史(中央派到地方监察
官,监察地方(郡守、国)
(2)设立司隶校尉。监察京师百官和京城周边的地方官。
5.选官制度:
(1)内容:地方官吏向中央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以德行和才能为主要标准。
汉兴,接秦之弊,自天子不能具钧驷(四匹毛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齐民无藏盖。

【配套K12】[学习](通史版通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2单元 第

【配套K12】[学习](通史版通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2单元 第

第5讲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考点1|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思想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广为传播,冲击着儒家为核心的正统思想。

2.唐代中后期韩愈和李翱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反对佛教和道教,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特别提醒]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佛、道盛行,冲击儒学,儒学的统治地位一定程度上动摇。

儒学地位不独尊,与佛道并存,且通过援佛道入儒来实现重生。

儒学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传统力量而缺少成熟的文化政策做保证,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对儒学冲击较大,隋唐统一,复兴儒学迫在眉睫。

二、科学技术1.造纸术外传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使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传往欧洲。

2.雕版印刷术发明唐代《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3.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4.药学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编写《千金方》。

[教材补遗]李约瑟李约瑟,英文名字约瑟夫·尼德汉,1900年出生于英国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毕业于剑桥大学,早年在生物化学研究方面享有很高声望。

1941年,早已对中国科技历史感兴趣的李约瑟被英国文化委员会派往中国,担任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

虽然当时中国抗日战争已经打响,李约瑟仍然不畏危险,几年时间走遍中国大江南北,考察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并收集相关科技典籍。

据古兰教授介绍,沉醉于中国科技与文化的李约瑟在回到剑桥后,把大半生的学术生涯都献给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的研究与著述,最终庞大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鸿篇巨制得以问世。

三、文学艺术1.文学: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1)李白(盛唐):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后称“诗仙”,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2)杜甫(唐帝国由盛转衰):凝重与沉郁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人道主义色彩;诗有“诗史”之誉,人有“诗圣”之名。

[特别提醒]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

【配套K12】[学习](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 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奠基

【配套K12】[学习](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 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奠基

第3课时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1.《儒学意蕴新析》一文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学“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来化解社会、伦理、精神三方面的冲突。

这说明,儒学化解现实冲突的方式是( ) A.依托传统关注人性B.强化尊卑等级关系C.立足伦理注重规范D.提升民众道德水平解析:选C。

根据材料“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不难看出,这是通过伦理道德的作用来维系统治,故选C项。

孔子的思想注重“仁”“礼”,并未突出人性,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意欲强调“解决冲突的方式”,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与提升民众道德水平无关,故D 项错误。

2.《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

该书以语录体的形式,汇集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

《论语》的问世表明( ) A.儒学形成哲理化、思辨化的理论体系B.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D.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解析:选B。

题干《论语》中“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的记载,反映了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故选B项。

3.孟子认为“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而这一权利属于天,否定了由天子个人的意志决定帝位传承方式的观点。

并认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由此可见,孟子主张( )A.君权神授B.以民为本C.天命有常D.天人感应解析:选B。

材料“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表明孟子极为重视“民”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故选B项。

主张“君权神授”的是西汉时期的儒学大家董仲舒而非战国时期的孟子,故A项错误;“天命有常”是战国思想家荀子的哲学观,故C项错误;“天人感应”同样是西汉董仲舒的观点,故D项错误。

4.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

这反映了道家( )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解析:选A。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1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1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专题1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和秦汉一、选择题1.“分封制就奠定了先秦诸国文化相互作用与运作的基本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秦汉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

”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分封制( ) A.确立了古代中国疆域基本格局 B.为后世中华文化发展打下基础C.加强了国家对人们思想的控制D.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2.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3.秦始皇在全国进行各项标准化建设,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注意整顿各地风俗习尚。

这主要借助于( )A.君主专制的决策模式B.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C.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D.分久必合的历史大势4.孔子曰:“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

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

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

”这表明孔子主张( )A.省刑慎刑B.先礼后刑C.废除刑法D.刑罚得当5.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说明( )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B.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6.春秋以前,战场上军功大多录于村社首领名下,普通士兵无论在战争中立下多大功劳都被看作是因村社土地关系而产生的义务,军功不会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

其主要原因是( )A.士兵社会地位低下B.世卿世禄制规定C.宗法制下等级森严D.井田制趋向瓦解7.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汉某一现象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B.世家子弟入仕导致政局动荡不安C.朝廷重视对青年才俊的选拔任用D.察举制弊端日益严重,无法维系8.下图为西汉初年中央和诸侯王国所管辖的行政区和人口统计表。

【配套K12】[学习]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考内容与模块整合 板块整合(一)农业文明时代的中

【配套K12】[学习]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考内容与模块整合 板块整合(一)农业文明时代的中

板块整合(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阶段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特征归纳]先秦是我国秦朝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秦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大一统时代,是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

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在先秦、秦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文化上: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文学方面,《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阶段性文学成就表现为汉赋;科技方面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性发明创造。

[命题链接]视角1 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1)从政治上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主要表现为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纷纷变法。

分封制走向崩溃,宗法制遭到破坏,国家由分散走向统一集权。

(2)从经济上看,由井田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型。

主要表现为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逐渐瓦解;新的赋税制度(如初税亩)及经营方式的改变;小农经济形成,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

(3)从思想上看,由礼乐文化到诸子百家。

法家的“集权”和“法治”为秦走向统一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视角2 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认识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从政治上看,国家统一和适应地主阶级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成为必要。

(2)从经济上看,封建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根源。

为保护分散的小农经济,封建政府还实行了抑商政策。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 第4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 第4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第4讲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阶段特征秦汉时期包括秦朝(公元前221~前207年)、西汉(202~9年)、东汉(25~220年)等王朝,是我国的“大一统”、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

政治上:“大一统”的实现,秦汉王朝加强了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政权基本稳定;秦朝建立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时得以巩固。

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黄河流域是当时的经济重心;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思想文化上: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文学、艺术各放异彩;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一、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统一(1)条件①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②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

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经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内容①皇帝制度a.创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b.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大权。

c.特点:皇帝至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图示解史秦朝皇帝制度的特征②三公九卿制度a.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b.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c.太尉:管理全国的军务。

d.诸卿分掌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③郡县制a.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b.县令或县长: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

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

(2)影响①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新人教版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阶段二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__秦汉课时2秦汉时期的思想文

新人教版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阶段二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__秦汉课时2秦汉时期的思想文

阶段二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课时2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练习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2016·河北唐山模拟)《史记·封禅书》记载了远古七十二君王的泰山之行,他们的“旅游”项目繁多,包括祭祀、巡狩、会盟、定大位、刻石记号。

这些君王包括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等,特别是帝舜,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意即照会四方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这一行为叫“望秩山川”。

这一行为背后昭示的是( )A.“大一统”理念B.天人感应思想C.民本仁政观念D.封建迷信思想解析从“特别是帝舜,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意即照会四方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这一行为叫‘望秩山川’”,可知君主的行为体现的是对地方的控制,地方诸侯的行为是对君主的服从,这一行为昭示了“天下一统”的观念,故选A项。

答案 A2.(2017·四川德阳模拟)汉代前的君王从祖先承受君位,至汉朝立国,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就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

后来,适应这一“需要”的是( )A.“民贵君轻”说B.“五德始终”说C.“知行合一”论D.“天人感应”说解析据所学可知;“天人感应”说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因而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选D项。

答案 D3.(2017·广东湛江模拟)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

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 A.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 B.君相之间矛盾尖锐C.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D.儒法思想并行发展解析材料“一方面……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体现了儒法并施,故选D项。

答案 D4.(2016·湖南永州统考)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

”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2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 第2讲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2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 第2讲

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主干梳理巧点妙拨一秦汉时期封建经济的初步发展1.农业2.手工业3.商业二“焚书坑儒”——儒学的重大挫折三 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1.董仲舒的新儒学(3)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3.影响(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

(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四 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 1.纸的发明(1)概述⎩⎨⎧①□01西汉早期发明书写用纸。

②东汉□02蔡伦改进造纸术,独创“蔡侯纸”。

(2)意义⎩⎪⎨⎪⎧①在四大发明中,□03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

②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最为显著。

③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2.数学、农学和医学(2)农学:《氾胜之书》,西汉氾胜之编著,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

(3)医学⎩⎪⎨⎪⎧①《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定,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②《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编写,被誉为“万世宝典”。

3.书法艺术 字体 时间 特点小篆创始于06 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隶书始于07 秦,成熟通行于08 汉魏时代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楷书 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4.绘画(1)概况:绘画门类已很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板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2)代表:《夫妇宴饮图》。

5.汉赋(1)特点:气势恢弘、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反映文人气度和时代精神。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单元综合提升学案 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单元综合提升学案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先秦到两汉选官制度的变化1.夏朝以前采用禅让制:原始社会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2.商周时期采用世官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等贵族凭血缘关系世袭为官。

3.春秋战国时期军功授爵制:典型为商鞅变法后秦国按军功授爵的制度。

4.汉代察举制: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确立,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专题二先秦至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及影响1.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1)西周:推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

(2)秦朝: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汉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封国可以世袭,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2.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与影响(1)特点: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

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

(2)影响: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促进经济的发展。

专题三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专题四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1)汉代儒学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等理论,神化皇权,强调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需要。

(2)汉代儒学吸收了刑名之学的思想,认识到礼乐刑政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主张将仁政与法政结合起来,以德为主,以刑为辅。

(3)先秦儒学致力于理想化的政治秩序而批判暴政,汉代儒学承认现实皇权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统一的合理性,维护现实统治。

(4)先秦儒学属于显学,但未受统治者重视,汉代儒学独尊,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政”“民本”为新儒不实质性继承;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因此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2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 第1讲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2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 第1讲

第一部分第二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具体表现总体上政治(1)秦统一六国后,在中央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汉承秦制,又有所损益。

汉武帝在中央实行“中外朝制度”,削弱相权;汉初,X邦在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后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等措施,解决了王国问题;此外还完善监察体制和选官制度,实行刺史制度和察举制。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发展时期经济(1)统一了货币,实行专卖制度,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汉代犁壁和二牛一人犁耕法的发明,使牛耕方式得到发展,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的耕作方式。

(3)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陶瓷、丝绸远销欧洲并获“丝国”之称。

思想文化(1)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秦“焚书坑儒”,儒学受到沉重打击;西汉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纳其他学派思想,形成了新儒学,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X,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以造纸术为代表的古代科技得到发展。

(3)“赋”成为主要文学体裁。

第1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主干梳理巧点妙拨一秦的大一统1.秦朝统一(1)条件①各诸侯国力图通过01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②人民渴望统一。

③秦国经过02商鞅变法日益强大。

(2)经过: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于公元前03 221年,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04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秦朝,定都05某某。

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内容①皇帝制度:嬴政自称“06始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②中央官制:设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设07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设太尉管理全国的军务。

丞相之下有08诸卿。

③地方行政体制:推行郡县制。

a.郡守:主持全郡政务,承受中央命令,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09丞相汇报工作。

(郡守,秦官,掌治其郡)b.县令(长):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

K12推荐学习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单元综合训练 新人教版

K12推荐学习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单元综合训练 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单元综合训练(二)一、选择题1.(2018·湖南高三新考纲摸底联考,25)有学者指出,秦朝以武力统一天下,却没有使原本属于各国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权带来的温暖,这成为秦朝短命而亡的“基因缺陷”。

秦朝的“基因缺陷”指的是( )A.强力推行重农抑商B.实行皇位世袭制度C.以郡县制控制地方D.不合理的治理方式答案 D解析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有利于统治,故A项错误;实行皇位世袭制度是加强皇权的体现,这是秦朝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是历史的进步,故B项错误;以郡县制控制地方,有利于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却没有使原本属于各国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权带来的温暖”得出秦朝的暴政,即不合理的治理方式,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故D项正确。

2.(2017·莱芜二模,25)《史记》载:“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

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禁之便。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这说明李斯认为( )A.古代天下分裂是由于各种学说并存B.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C.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答案 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李斯认为古代天下分裂是由于各种学说并存,要想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就必须要求思想统一,古代天下分裂是由于各种学说并存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符合题意,故C 项正确;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3.史载:“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

”由此可见,御史大夫行使( )A.立法权B.财政权C.军事权D.监察权答案 D解析从材料“典正法度,以职相参…上下相监临”,可知御史大夫行使的是监察权,选择D项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讲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阶段特征秦汉时期包括秦朝(公元前221~前207年)、西汉(202~9年)、东汉(25~220年)等王朝,是我国的“大一统”、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

政治上:“大一统”的实现,秦汉王朝加强了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政权基本稳定;秦朝建立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时得以巩固。

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黄河流域是当时的经济重心;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思想文化上: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文学、艺术各放异彩;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一、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统一(1)条件①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②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

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经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内容①皇帝制度a.创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b.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大权。

c.特点:皇帝至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②三公九卿制度a.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b.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c.太尉:管理全国的军务。

d.诸卿分掌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③郡县制a.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b.县令或县长: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

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

(2)影响①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②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二)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1.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中央集权的发展:郡国并行制(1)背景: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

(2)措施:武帝在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

(3)结果: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3.选官制度:察举制(1)概况: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选官标准:孝廉。

(3)特点: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

二、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1.农业的发展(1)耕作方式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耕作技术①西汉时,赵过推广代田法。

②西汉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3)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4)水利灌溉①汉朝出现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②曹魏时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

2.手工业的进步(1)概况: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2)成就①冶金业a.西汉时期,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b.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②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纺织业a.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b.丝织技术相当成熟,能织出二十多个花色品种。

c.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欧亚。

3.古代商业(1)商业发展①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总体水平不高。

②由于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

(2)城市发展: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

(3)政府政策: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考点一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1.秦朝中央官制如何体现君主专制(1)三公九卿分工严密,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分别向皇帝负责,国家军政大事的最终决断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2)太尉一职是虚设的,并未授予大臣,便于皇帝直接掌兵权,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

(3)九卿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

这都是为皇帝和皇家服务,“国”与“家”同治,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2.三公九卿制的运作方式和作用(1)运作方式: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2)作用:形成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务的决策失误,不同官职和机构之间相互配合,彼此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3.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4.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与先秦贵族政治的不同(1)不再是族权与王权的统一,而是形成了唯一绝对的政治权力——皇权。

(2)不再层层分割政治权力,而是将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则集中于皇帝。

(3)君主不再依靠家族势力来行使政治权力,而是通过官僚机构和官员进行统治,各级官员都对皇帝负责。

(4)不再是各级政权都实行世袭制,而是只有皇位实行世袭制,其他官僚都由皇帝任命。

5.王国问题的形成及解决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和秦朝郡县的不同史料一 (秦)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

——《史记》(哀公二年,赵简子誓曰)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左传》史料二秦朝疆域图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已陆续设立郡县,县的规模、地位高于郡;郡县设置与兼并战争有关。

(2)秦朝形成了郡县两级管理体制并推广到全国;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县隶属于郡,这适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017·课标全国Ⅰ,25)下表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弄清题意题干材料的内容是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行政区变化表。

所提供的数据为汉初4个不同年份的郡国数目。

相关知识点主要为汉初王国问题的解决。

要求分析的问题是汉朝“郡级行政区”数据变化说明的问题。

技巧运用先排除容易选项,再辨析疑难选项。

B项错误,此题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地方行政区划,未涉及“中央行政体制”,故先排除。

D项明显错误,“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行政区”数目是逐步增多,“王国控制的区域”必定减少,不可能“日益扩大”。

难点辨析此题难点在于排除A项。

A项,表格数据变化反映了西汉中央与王国势力消长的过程,解决王国问题的过程始终贯穿着双方的矛盾斗争。

故A项表述的迷惑性很大。

但“渐趋激化”四字不符合史实,双方矛盾的激化表现为公元前154年的“七国之乱”。

此后虽仍存王国问题,但矛盾程度趋缓,至公元前106年,王国问题已基本解决。

故A项为错误选项,可排除。

答案正解C项为正确选项。

王国问题的解决,中央集权的加强,中央控制区域的扩大,为解决边患问题创造了条件。

考点二秦汉时期的经济秦汉时期的经济现象的时空定位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1)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盛行。

(2)广大农民只有少量土地甚至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3)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周期性发展的根源。

(4)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代要求。

2.秦汉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

(2)汉代“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3)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和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4)两汉时期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起来。

1.论从史出秦朝的货币政策史料“及至秦,分一国之币为三等。

黄金以镒为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史记·平准书》结论秦朝统一货币,通行半两钱,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2.获取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发生的变化。

材料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井田制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

1.郡县制的利弊得失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不知有司之官……而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发现问题顾炎武以前所未有的高度认识郡县制,蕴含着限制皇权的新思想。

命题角度郡县制对君主专制的影响;郡县制的变革与封建社会晚期的社会转型;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利弊。

2.秦朝政治制度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发现问题秦的统一和制度创新在中国历史上有独特的地位。

命题角度秦的统一和制度创新的关系;秦朝的文明传承和制度创新;周秦政治与天下一统的内在关联。

3.汉代“斑马式”的地方管理体制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发现问题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凸显汉代统治者的政治智慧,是当时的“一国两制”。

命题角度汉代郡国并行制实行的历史缘由;汉承秦制,汉代统治者的历史传承与制度创新;因地制宜,分而治之,汉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

4.汉代分封与西周分封的区别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

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