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单选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单选题与答案
试题单选:8 、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过程()。
辩(覆盖面标识: 1、辩证唯物主义——物,2、唯物辩证法——辩,A、不起任何作用3、认识论——认,4、历史唯物主义——历,5 、绪论——绪)B、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C、有时起作用 , 有时不起作用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绪D、起决定性作用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9 、人的本质在于()。
历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A、人能够改造世界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自私自利C、人有思想和理性2、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
历D、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A、生产力的发展B、科学文化的发展10 、人民群众的主体()。
历C、主产力和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生产方式的发展A、是体力劳动者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B、是进步的知识分子C、是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 )。
历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A、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随着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同时消灭B、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会存在一段时期, 但不11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这个观点是()。
历可能永久地存在下去A、辩证法的正确观点C、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将永久地存在下去B、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D、落后的社会意识先于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物A、运动的绝对性12 、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辩B、客观实在性A、事物的积极方面C、可知性B、事物的消极方面尽D、矛盾性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事物中促使其消灭的方面5、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历A、前进的、上升的13 、衡量人的社会价值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
历B、周而复始的循环A、看他职务大小C、直线式的连续发展B、看他社会地位高低D、不可认识的C、看他向社会和他人索取的多少D、看他对社会和人类是否作了贡献及其大小6、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
马克思原理选择题及答案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0.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3.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14.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A、客观性B、实践性C、历史性D、社会性1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A、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矛盾激化以及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B、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C、德国古典哲学D、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研究16.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是()A、唯物论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17.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共产党宣言》C、《德意志意识形态》D、《资本论》18.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论和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19.从()上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试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指的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指的是客观实在性,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答: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科学方法,它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斗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概念指的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概念指的是人的主观性,即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认识。
5、什么是唯心主义?答:唯心主义是一种认为精神或思想是第一性的哲学观点,它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精神或思想是世界的本原。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有什么区别?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有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的,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精神的或者是思想的。
7、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指的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基础。
8、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概念。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概念指的是事物的前进性和上升性,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发展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马哲期末考试试题答案一、简答题1、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案: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既不同于唯心主义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也不同于旧唯物主义用纯粹的自然科学来代替哲学上讲的物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包括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而且包括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
2、请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南开17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1
南开17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1南开17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单选题1、B2、B3、A4、C5、B一、单选题(共50道试题,共50分。
)V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C.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正确答案:B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A.思想B.物质C.意识D.实践正确答案:B3.哲学上的二元论的错误在于否认()A.世界的统一性B.世界的运动变化C.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D.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正确答案:A4.社会改革实质上是()A.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B.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C.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D.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正确答案:C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客观规律性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广延性精确答案:B6.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劳动者的分工形式C.产品的分派方式D.商品的交换方式精确答案:A7.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它们是()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B.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心识形态C.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D.政权机构和军队警察精确答案:B8.从起源上看,国家是()A.调和阶级矛盾的产物和表现B.阶级矛盾不可和谐的产品和表现C.维护社会秩序的产品和表现D.维护社会正义的产物和表现精确答案:B9.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A.内容和方式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正确答案:A10.生产关系是指()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互助关系D.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正确答案:D11.下列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自然科学B.哲学和宗教C.政治思想D.品德和艺术精确答案:A1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运动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正确答案:D1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统一的精确答案:C1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题目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题目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惟和存在的关系题目正确答案:D15.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是()A.普遍矛盾B.内部矛盾C.主要矛盾D.次要矛盾精确答案:C16.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归根到底是()A.生产劳动发展史B.阶级斗争发展史C.国家政权更迭史D.宗教变迁史正确答案:A1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人和世界的问题C.人和自然的问题D.时间和空间的问题精确答案:A18.揭露物质世界发展的状态和方式的纪律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纪律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正确答案:A19.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A.谬误具有相对性B.真理具有客观性C.真理具有全面性D.谬误具有详细性精确答案:B20.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人和世界的问题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时间和空间的问题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精确答案:B21.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A.劳动对象系统B.信息传递系统C.生产工具系统D.能源动力系统精确答案:C22.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占统治地位的各类社会关系的总和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精确答案:D2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世界观正确答案:B2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说明了()边A.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上层建筑决定生产力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反作用正确答案:D25.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一般纪律B.一切知识的总汇C.智慧D.各门科学正确答案:A26.科学手艺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适合于()A.任何历史时代B.奴隶社会以后C.本钱主义社会以后D.当代新科技革命以后正确答案:D27.上层建筑的性质是由()A.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决定的C.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D.生产力的性质直接决定的正确答案:C28.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A.绝对的一致B.完全的平衡C.无差别的统一D.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正确答案:D29.社会革命的深刻根源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先进阶级和落后阶级的矛盾C.资源贫乏和人口增长的矛盾D.进步思想和反动思想的矛盾正确答案:A3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正确答案:D31.“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题级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D )A、指导性B、实践性C、先进性D、与时俱进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是:( C )A、革命性B、阶级性C、实践性D、科学性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4、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唯一特性是:( D )A、普遍性B、特殊性C、科学性D、客观实在性5、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 B )A、实践B、运动C、静止D、空间和时间6、近代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
这是:( B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7、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C )A、客观实在性B、自觉能动性C、直接现实性D、社会历史性8、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 B )A、物质B、意识C、存在D、实践9、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B )A、生产实践B、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D、审美和文艺体育实践10、意识的本质是( B )A、大脑的机能和属性B、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C、大脑的分泌物D、思维的各种现象11、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C )A、意识是主体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制约C、意识受主体状态影响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1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D )A、绝对和相对的观点B、有限和无限的观点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C )A、事物普遍联系B、事物的一定、变化和发展C、事物发展动力是内部矛盾D、事物发展经过量变到质变1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B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D、否定之否定规律1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B )A、事物的变化过程B、事物由旧质转化为新质C、事物的量变过程D、事物的运动过程16、辩证的同一是:( A )A、以对立为前提的同一B、不包含否定的同一C、事物与其自身完全等同D、不包含任何差别的绝对同一17、主要矛盾是指:( D )A、急待解决的、比较明显的矛盾B、促使事物发生根本变革的矛盾C、贯穿于事物发展始终的矛盾D、在复杂事物中居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的矛盾18、运用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 C )A、均衡论B、一点论C、重点论D、二元论19、“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的手”这句话体现了:( B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B、辩证法的部分同整体的联系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事物内部矛盾性的观点2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D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问题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问题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21、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C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2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表现为:( B )A、外因决定内因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C、内因是客观的,外因是主观的D、内因是内容,外因是形式23、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是:( B )A、量B、度C、质D、关节点24、坚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必须反对:( D )A、庸俗唯物主义B、折衷主义C、宿命论D、形式主义25、“认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的观点,犯了哪种错误:( B )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庸俗唯物论D、宿命论26、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者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上( A )A、只承认必然性B、只承认偶然性C、即承认必然性,又承认偶然性D、有时承认必然性,有时承认偶然性27、“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B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2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 )A、实践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C、发展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2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B )A、纯精神的活动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日常的活动D、利己主义的活动30、对不可知论及其一切哲学上的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 A )A、社会实践B、科学理论C、唯物主义D、客观事物31、整个认识的起点是:( B )A、概念B、感觉C、知觉D、表象32、承认我们一切知识都具有相对性,就会:( D )A、陷入诡辩论B、导致怀疑论C、防止相对主义D、防止绝对主义33、感性认识的局限性是:( A )A、只是对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B、是生动的具体的C、没有客观依据D、是人的感官自生的34、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B )A、经验论B、教条主义C、诡辩论D、二元论35、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和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 C )A、真理的不确定性B、思维的非至上性C、真理的绝对性D、真理的相对性36、“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有限的近似正确的认识”,这种观点是:( A )A、辩证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绝对主义D、相对主义3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本质上是:( A )A、反映论B、唯理论C、经验论D、先验论38、唯物主义真理观和唯心主义真理观的区别是:( A )A、是否承认真理的客观性B、是否承认真理的绝对性C、是否承认真理的相对性D、是否承认真理的具体性39、“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辩证思维方法是:( A )A、归纳与演绎B、分析和综合C、抽象和具体D、历史与逻辑的统一40、“把事物的各个部分、侧面和属性放到矛盾诸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考察”的辩证思维方法是:( B )A、演绎B、分析C、思维具体D、系统方法41、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 B )A、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运动是受偶然性支配的4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依据是否认:( C )A、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B、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43、历史唯心主义的本质在于它肯定:( D )A、人类的精神作用B、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C、人们对理想的信仰与追求D、社会意识是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44、在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问题上,下述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C )A、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B、伟人的活动是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C、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D、无伟人就无历史45、连接自然与社会的纽带是:( B )A、人类精神B、劳动C、生产工具D、感官47、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C )A、地理环境B、人口条件C、生产方式D、科学技术48、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A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C、劳动资料与劳动者的统一D、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分配方式的统一49、生产力的主导因素或首要的生产力是:( B )A、科学技术B、劳动者C、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50、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C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物与物之间的关系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51、生产资料包括:( 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D、科学技术和劳动产品52、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D )A、劳动者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科学技术53、区分国家类型的根据是:( C )A、人口多少B、领土多少C、国体D、政体54、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D )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观念C、宗教信仰D、国家政权55、社会意识的发展主要取决于( D )A、统治阶级的意志B、多数人对它的态度C、强大舆论的压服D、社会的实践活动56、社会意识形态中阶级性最强的是:( D )A、艺术B、道德C、宗教D、政治观点和法律观点57、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标准是:( D )A、生产力B、上层建筑C、实践D、生产关系的性质58、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 A )A、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进行自觉的革命活动D、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59、直接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的是:( C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60、区分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是:( C )A、生产力B、科学技术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D、国家政权6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B )A、生产关系的发展B、生产力的发展C、上层建筑的发展D、经济基础的发展62、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C )A、血缘关系B、思想关系C、生产关系D、法律关系63、社会革命的根源是:( D )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任务组织的暴动C、阶级斗争D、社会基本矛盾及其激化64、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A )A、社会基本矛盾B、社会文明的发展C、阶级斗争D、社会革命65、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决定于:( A )A、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B、它是否同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相适应C、它是否反映统治经济的利益D、它是否有利于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66、社会基本矛盾是( D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68、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C )A、社会政治制度B、社会的经济制度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D、社会道德发展水平69、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时衡量社会进步的:( B )A、唯一标准B、根本标准C、普遍标准D、特殊标准70、一定的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 B )A、政治法律制度和军队警察等武装力量B、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C、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D、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71、在社会生活中,如果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这表明:( A )A、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符合B、上层建筑直接影响了生产力C、上层建筑是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D、国家政权成了上层建筑的核心72、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 C )A、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B、自然关系决定分配关系C、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D、自然关系决定社会关系7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 C )A、某些社会发展的共有规律B、只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作用的规律C、在一切社会中都起作用的规律D、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7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是( D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B、人民群众有无穷的智慧C、人民群众的活动总是合理的D、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承担者75、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切政治关系的总和D、人类追求幸福的本性76、人将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因素是:( B )A、人有意识B、人的劳动C、人的自由D、人有理性77、商品是( A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B、任何社会的劳动产品C、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D、不要求等价补偿的物品78、商品的二因素是( D )A、价值与价值量B、使用价值与效用C、价值与交换价值D、使用价值与价值79、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B )A、成正比B、成反比C、反方向变动D、同方向变动80、劳动的二重性是( D )A、两次劳动;B、一次劳动;C、两种具体形式的劳动;D、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侧面81、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B )A、劳动者和生产资料B、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分工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D、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82、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 C )A、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D、价值尺度83、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D )A、商品价格经常高于商品价值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C、商品价格总是与商品价值不一致D、商品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84、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灭亡的根本矛盾是( D )A、私人权力与社会权力的矛盾B、生产目的与生产手段的矛盾C、生产目的与生产手段的矛盾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85、经济危机是( D )A、社会化大生产共有的经济现象B、商品经济共有的经济现象C、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特有的经济现象D、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特有的经济现象二、多选题1、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D )A、共性和个性B、整体和部分C、抽象和具体D、普遍和特殊2、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有(BD )A、把感觉当作主客观之间的桥梁B、把感觉当作主客观之间的屏障C、把理论当作实践的指南D、把理性夸大为脱离物质的绝对3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指(BD )A、劳动价值论B、剩余价值论C、科学社会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4、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反对(ACD )A、教条主义B、形式主义C、哲学无用论D、哲学万能论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AC )A、物质是运动基础B、运动是物质基础C、运动是物质的属性D、物质是运动的属性6、把运动与静止割裂开来,必然导致(CD )A、相对主义B、诡辩论C、形而上学的不变论D、庸俗唯物论7、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的构成有(ABC )A、实践主体B、实践客体C、实践手段D、实践过程8、实践的基本形式有(ABC )A、生产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D、文艺和体育活动9、“先有计划,后做工作;先有图纸,后造房子”,这说明( C D )A、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B、物质存在形态的多样性C、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D、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 C D )A、移入人的头脑被改造的物质的东西B、一种特殊的物质C、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人脑的机能和属性11、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是(ACD )A、个性中包含共性B、个性寓于共性之中C、共性寓于个性之中D、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12、辨证的否定是(ABCD )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13、下列说法揭示因果关系的有(ACD )A、无风不起浪B、冬去春来C、摩擦生电D、天才出于勤奋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结构由以下几方面构成(ABC )A、认识的主体B、认识的客体C、认识的中介D、实践15、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是因为(ABCD )A、实践是认识的源泉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6、下列属于唯物主义知行观的命题是(ABD )A、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B、知先行后C、知行合一D、“知行相资以用”、“并进而有功”1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CD )A、主要和次要的关系B、有限和无限的关系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18、理性认识的形式包括(ABC )A、概念B、判断C、推理D、知觉19、判断一个认识是否为真理,就看(BD )A、它是否有用B、它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C、它是否是公认的D、它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20、辩证思维方法主要包括(ACD )A、归纳和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和具体D、历史与逻辑的统一21、唯物史观认为(ABD )A、劳动创造了人B、劳动是连接自然与社会的纽带C、劳动是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过渡的中介D、劳动是揭开人类历史之迷的钥匙22、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因为(BCD )A、生产方式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改变标志B、生产方式是社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C、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制度的更替2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ABC )A、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B、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D、实践决定了社会规律的特点24、社会基本结构是(ABC )A、社会的经济结构B、社会的政治结构C、社会的意识结构D、生产力系统结构25、下列范畴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BCD )A、生产劳动中的主体和客体B、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交换与分配的关系C、人们在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26、生产力的要素包括(ABC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科学技术27、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指(CD )A、它是直接的生产力B、它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C、它是潜在的生产力D、它渗透到生产力基本因素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8、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有(AB )A、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B、有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C、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D、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29、生产关系是一种(AB )A、社会关系B、物质关系C、思想关系D、政治关系30、构成政治上层建筑的基本要素有(ABD )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B、政治法律设施C、政治法律思想D、政治组织31、下列思想体系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CD )A、逻辑学B、哲学和宗教C、自然科学D、语言学32、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ABCD )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3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表现是(ABD )A、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关系不能长久第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C、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发展方向只能其影响作用D、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方向35、社会主义改革的重大作用表现在(CD )A、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根本变革了旧的经济体制C、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D、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加适合生产力的状况36、群众路线是指(ABCD )A、一切为了群众B、一切依靠群众C、从群众中来D、到群众中去37、社会进步是指(ABC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物质文明的发展C、精神文明的进步D、生产关系公有制程度提高38、共产主义是(ABD )A、一种科学理论体系B、人类最理想的社会C、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D、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实践39、商品的使用价值是(AB )A、由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B、由交换决定的C、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价值的决定因素40、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CD )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41、商品的价值是(ACD )A、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B、商品的自然属性C、体现在物上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商品的社会属性42、商品的价值是(AD )A、抽象劳动的结果B、具体劳动的结果C、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D、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43、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AC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B、价值的决定与价值的实现44、商品的价格是(ABD )A、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B、由价值决定的C、由使用价值决定的D、受供求关系影响的45、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ABC )A、商品价值的变动B、纸币发行量的变动C、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动D、银行存款利息率的变动4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BCD )A、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C、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D、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4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ABCD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B.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C.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D.创造出剩余价值48、剩余价值规律(ABCD)A.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B.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C.在资本主义社会起主导作用D.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49.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ABC )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50.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ACD )A.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C.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D.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和答案与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b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d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5、相对静止是指 c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6、时间和空间是 c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b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种c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专业知识整理分享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d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d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c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3-1答卷
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答案:ACDE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31.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答案:正确
32.实践是指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答案:正确
33.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
E.使猿的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的手
答案:BDE
28.下列各项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
A.国家政权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阶级构成
E.生产方式
答案:BCE
29.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因为地理环境( )。
A.不能影响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变化
B.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指出本质和现象是同一的
C.把科学的实践引入认识论
D.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
答案:C
12.认识的客体是( )。
A.观念本身
B.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C.自然界的存在物
D.进入实践领域并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
答案:D
13.感觉是认识的起点( )。
A.只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D.相对性的优点
答案:C
4.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C
5.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求知欲望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任务是:A. 批判反动的哲学体系B. 提供党和人民的思想武器C. 了解自然和社会的本质D. 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答案:B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A. 革命性B. 实践性C. 科学性D. 主观性答案:B3.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以什么为核心?A. 实践B. 理论C. 无产阶级D. 党的建设答案:A4.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几个重要阶段?A. 三个阶段B. 四个阶段C. 五个阶段D. 六个阶段答案:B5.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的观点是:A. 实践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实践C. 实践和意识相互作用D. 实践与意识无关答案:A二、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是什么?它对社会发展有什么指导作用?答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它指出,生产力的发展逐渐与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引发社会变革的动力。
这一矛盾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它与传统历史观的区别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观点是: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强调阶级斗争是驱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内在规律。
与传统历史观相比,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更加强调社会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刻揭示了阶级斗争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论述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强调实践在人类认识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请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论述。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和历史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
例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决定意识",指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感知和理解客观世界,并在实践中不断改变和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另外,马克思主义强调的革命实践也是实践观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选择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选择题及答案一.重点单项选择题(15道)1.圣经记载道,上帝用尘土(即指大地泥土)造人,将生气(即指灵)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
对这一观点,从哲学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精确地说明白世界的本源[B]把上帝当做了确定的不依靠人存在的精神实体[C]圣经中的“上帝造人”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上帝造人”是宗教的观点,是正确的2.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隔天遥看一千河”反映的哲学观点是[A]人的相识实力是不受空间限制的[B]运动的确定性和静止的相对性[C]空间的无限性[D]时间的无限性3.2003年中国胜利地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从人类实践的构成要素这个角度来看,担当此次任务的“神州五号”飞船属于[A]实践的主体[B]实践的客体[C]实践的对象[D]实践的中介4.有人指出:没有产品的广告,又怎么能知道好的产品?一些好的文章性的广告,让消费者了解新的产品,从而增加选择的空间,何乐而不为呢?有些人却认为:广告多了令人心烦。
另外一些人则提出假如没有广告又觉得空空的,可选择的余地太小,总之,众说纷纭。
这说明:A.意识的不同主体之间具有主观差别性B.意识的同一主体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主观差别性C.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主体会有一样的反映D.意识的主观性表现为对客观对象的歪曲反映5.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曾经是新中国引以为骄傲的大型水利工程,然而由于该工程没有考虑到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可能会造成三门峡水库的淤塞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三门峡水库泥沙日益淤积,库容不断削减,对下游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威逼也越来越大。
因此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这个根本要求是[A]世界是多样性[B]世界是统一性[C]一切从实际动身[D]一切从好用动身6.专家指出,假如春季前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由于地表干燥、土质疏松,这样就为形成沙尘暴天气供应了大量沙尘源,当西伯利亚冷空气爆发形成大风时,空气对流形成强风垂直切变产生上升流运动,强迫将地面沙尘卷至高空形成沙尘暴天气。
南开19春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南开19春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满分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一,单选题1.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A. 间接经验B. 社会实践C. 人的意识D. 客观事物正确答案:B2. 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A. 学习书本知识B. 进行社会调查C. 参加社会实践D. 研究实际情况正确答案:C3. 所谓实践,指的是()A. 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B.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C. 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D. 一切客观物质活动正确答案:C4. 辩正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本质是指()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 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正确答案:C5. 假象是指()A. 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B. 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C. 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D. 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正确答案:B6. 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A. 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 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C. 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D. 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正确答案:D7.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A. 群体意识是个人意识的总和B. 个人意识决定群体意识C. 个人意识是从群体意识中产生的D.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正确答案:D8. 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A. 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B. 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自己头脑里存在的C. 真理是相对的,谬误是绝对的D. 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正确答案:D9. 从本质上看,认识是()A. 主体主观精神的产物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 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正确答案:B10.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 根本动力B. 直接动力C. 唯一动力D. 最终动力正确答案:B11.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因而就意识本身而言它具有()A. 主观性B. 能动性C. 随意性D. 物质性正确答案:A12.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前提是()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社会历史是不断进步的C.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D. 社会历史是人们的活动创造的正确答案:A13. 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其哲学伦理论根据是()A. 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B. 质和量互相制约关系的原理C.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理正确答案:B14. 社会革命的深刻根源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先进阶级和落后阶级的矛盾C. 资源贫乏和人口增长的矛盾D. 进步思想和反动思想的矛盾正确答案:A1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适合于()A. 任何历史时代B. 奴隶社会以后C. 资本主义社会以后D. 当代新科技革命以后正确答案:D16. 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思想的是()A.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C.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D.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正确答案:A17. 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 以众人之意见定是非D. 以实践之效果定是非正确答案:D18.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规律性B. 客观实在性C. 可知性D. 广延性正确答案:B19. 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 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D. 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正确答案:B20. 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 劳动者的分工形式C. 产品的分配方式D. 商品的交换方式正确答案:A21.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 是否显著、激烈B. 是否迅速明显C. 是否超出度的界限D. 是否引起事物变化正确答案:C22. 概念、判断、推理是()A.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 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 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正确答案:A23. 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是()A. 普遍矛盾B. 内部矛盾C. 主要矛盾D. 次要矛盾正确答案:C24. 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A. 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 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远大前途C. 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 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正确答案:B25. 认为“元气”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 朴素唯物主义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庸俗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正确答案:A2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C.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D. 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正确答案:C27. 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指的是()A. 全部自然界B. 劳动资料C. 直接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自然条件D.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正确答案:D28. 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归根到底是()A. 生产劳动发展史B. 阶级斗争发展史C. 国家政权更迭史D. 宗教信仰变迁史正确答案:A29. 唯物辩证法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是()A. 不可改变的B. 可以改变的C. 可以任人创造的D. 完全与人无关的正确答案:B30. 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A. 人力、风力、畜力等之和B. 各种力量之和C. 各种知识之和D. 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正确答案:D31. 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b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d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5、相对静止是指 c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6、时间和空间是 c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b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种c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d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d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c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选择题题库及答案绪论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共产主义同盟的成立C. 共产国际的成立D. 《资本论》的发表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B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D.实质或灵魂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D )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科学社会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B )A. 代表人民群众B. 一切从实际出发C.实现共产主义D.解放全人类绪论多选题1、下列各项属于对待马克思义的正确态度的有(ABCD )A.既坚持又发展B.只有发展,才能真正的坚持C.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死不变的教条D.反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是(CD)A.中国传统哲学B.古希腊哲学C.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D.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主义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是( CD )A.阶级斗争学说B.社会革命理论C.剩余价值学说D.唯物史观4、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思想影响最大的有( CD )A.康德的哲学B.费希特的哲学C.黑格尔的哲学D.费尔巴哈的哲学5、马克思主义是“一块整钢”,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有( ABC )A.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C.科学社会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6、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ABC)A.圣西门B. 傅立叶C.欧文D. 李嘉图第一章单选题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C)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质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3、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B)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4、“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B)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5、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B)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A、世界运动和发展问题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4、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是()A、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何唯物主义辩证法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C、古代原子论近代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D、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6、哲学上的两大基本别是指()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7、哲学史上,第一位全面系统阐述辩证法思想的伟大哲学家是()A、赫拉克利特B、黑格尔C、马克思D、恩格斯8、古希腊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代表是()A、巴门尼德B、赫拉克利特C、毕达哥拉斯D、芝诺9、古希腊唯物主义最高成就者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德谟克利特10、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一切哲学的最主要的最显著的特征是()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阶级性1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经院哲学C、17、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A、细胞学说B、牛顿力学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D、星云假说E、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2、哲学史上著名的不可知论者是()A、狄德罗B、笛卡尔C、休谟D、贝克莱E、康德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A、世界的普遍本质和普遍规律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一切科学和知识的总汇D、认识论和辩证法E、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4、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取决于下列哪些因素()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B、科学发展状况C、阶级斗争情况D、哲学自身的发展情况E、宗教信仰的变化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费尔巴哈唯物主义B、黑格尔的辩证法C、培根的经验论D、康德的认识论E、狄德罗的认识论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E、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否辩证发展的问题C、我们的思维能否认识我们周围的现实世界的问题D、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E、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8、下列判断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性质的有()A、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B、天命主宰人的一切C、人为自然界立法D、存在就是被感知E、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9、辩证法发展的基本阶段是()A、思维辩证法B、朴素辩证法C、自然辩证法D、唯心辩证法E、唯物辩证法10、一切唯心主义都()A、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质B、是不可知论C、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坚持精神到物质这个认识的基本路线E、认为绝对精神产生万物11、所有的唯物主义都主张()A、世界是可知的B、世界是不可知的C、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E、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12、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已经过时B、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课题C、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新的概括材料D、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新的总结E、新技术方法可以代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的作用(三)辨析题1、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A. 运动B. 物质可以认识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 客观实在性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C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C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A)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一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 )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D)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C )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11、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1(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1试卷总分:100得分:100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50分)1.“天不变,道亦不变”是()。
A.唯物论观点B.唯心论观点C.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满分:2.5分正确答案:D2.时间和空间是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这是一种()。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二元论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机械唯物论的观点满分:2.5分正确答案:A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满分:2.5分正确答案:C4.庸俗唯心主义在认识本质问题上的毛病在于()。
A.不明白物质对认识的作用B.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C.抹煞意识形式的主观性D.承认认识内容的客观性满分:2.5分正确答案:C5.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就在于()。
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否认运动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满分:2.5分正确答案:D6.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满分:2.5分正确答案:B7.哲学的党性是指()。
A.凡是哲学或属于唯物主义或属于唯心主义B.凡是哲学都为一定阶级服务C.凡是哲学或属于形而上学或属于辩证法D.凡是哲学或者是反动的或者是进步的满分:2.5分正确答案:A8.下列概念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语)B.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语)C.理在事先(朱熹语)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XXX)满分:2.5分正确答案:CB。
17世纪英国唯心主义哲学C。
18世纪法国唯心主义哲学D。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满分:2.5分正确答案:D10.活动和静止的干系是()。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满分:2.5分正确答案:B11.空间是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参考题及答案
一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一生在理论上的两大发现是( D )A科学社会主义和认识论B辩证法和剩余价值学说C辩证法和唯物史观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 )A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实现人民当家作主C推翻资产阶级D实现社会民主3、世界观是( C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人们对自然界的理解和解释C人们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学说4、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是( D )A世界统一于物质B物质决定意识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5、“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这两种说法是( D )A都是形而上学观点B都是辩证法观点C前者是相对主义观点,后者是形而上学观点D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形而上学观点6、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C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实践活动D语言的发明与使用7、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 D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绝对性所预设的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9、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是( D )A社会生活本质上是精神生活B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反自然的C社会生活本质上自然生活D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10、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D )A归纳和演绎的统一B形式和内容的统一C抽象和具体的统一D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1、制约人的行为和思想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C )A传统意识B阶级关系C生产方式D政治制度1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物质标志是( C )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B科学技术C生产工具D劳动对象13、上层建筑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是( A )A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C国体和政体D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思想14、科学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这是说( B )A科学技术的作用非常巨大B科学技术具有负面效应C科学技术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D科学技术是实现政治目的的重要手段1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质上是( D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6、资本主义经济是( B )A发达的计划经济B发达的商品经济C发达的产品经济D发达的自然经济17、价值规律是( D )A一切社会共有的基本经济规律B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基本经济规律C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基本经济规律D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18、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D )A资本家赚钱的速度B资本赚取利润的难易度C资本的投资回报率D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意味着(C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B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发生了质变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局部调整D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关系发生了质变20、共产主义社会是( D )A独立国家联合体B独立民族联合体C独立企业联合体D自由人的联合体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选题1、D2、A3、C4、D5、D6、C7、A8、D9、D 10、D 11、C 12、C 13、A 14、B 15、D 16、B 17、D 18、D 19、C 20、D二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 A )A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最重要的理论品质C最鲜明的政治立场D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直接的来源是( D )A英国哲学B法国哲学C古希腊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3、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标准4、物质相对于意识的唯一特性是( C )A运动规律性B可知性C客观实在性D矛盾性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C )A否定之否定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6、在实际工作中既抓主要矛盾又兼顾次要矛盾就是坚持( B )A一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一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D重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7、认识的本质是( C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B 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8、只讲真理的绝对性不讲其相对性会导致( B )A相对主义B绝对主义C怀疑主义D不可知论9、以下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D )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历史人物D生产方式10、经济基础这一概念不包括( A )A政治关系B所有制关系C分配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11、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D )A阶级斗争B社会革命C精神力量D生产力12、在阶级社会中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D )A社会基本矛盾B社会革命C人口因素D阶级斗争13、生产关系反映的是( D )A思想关系B法律关系C血缘关系D经济关系14、一辆轿车比一辆自行车的价值大,是因为( C )A轿车速度快B轿车使用价值大C生产轿车所需的劳动时间超过生产自行车所需的劳动时间D轿车更安全舒适15、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D )A产品供不应求B生产的绝对过剩C固定资本更新D生产的相对过剩1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B )A资本的原始积累B劳动力成为商品C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D货币为资本家所有17、商品的价值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复杂程度( A )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偶尔相关18、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B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19、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D )A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说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20、马克思剖析资本主义本质和规律最重要的著作是( A )A《资本论》B《反杜林论》C《共产党宣言》D《哥达纲领批判》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选题1A 2D 3A 4C 5C 6B 7C 8B 9D 10A 11D 12D 13D 14C 15D 16B 17A 18B 19D 20A三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B)A辩证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 C )A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B存在与虚无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无统一性的问题3、“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单选:(覆盖面标识:1、辩证唯物主义——物,2、唯物辩证法——辩,3、认识论——认,4、历史唯物主义——历,5、绪论——绪)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绪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
历A、生产力的发展B、科学文化的发展C、主产力和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生产方式的发展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 )。
历A、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随着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同时消灭B、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会存在一段时期,但不可能永久地存在下去C、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将永久地存在下去D、落后的社会意识先于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物A、运动的绝对性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矛盾性5、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历A、前进的、上升的B、周而复始的循环C、直线式的连续发展D、不可认识的6、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
历A、它们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B、它们都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C、它们的实现都是无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D、它们都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过程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绪A、世界的可知性与不可知性问题B、世界的唯一性与多样性问题C、世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问题D、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8、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过程()。
辩A、不起任何作用B、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D、起决定性作用9、人的本质在于()。
历A、人能够改造世界B、自私自利C、人有思想和理性D、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0、人民群众的主体()。
历A、是体力劳动者B、是进步的知识分子C、是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11、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观点是()。
历A、辩证法的正确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12、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
辩A、事物的积极方面B、事物的消极方面尽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事物中促使其消灭的方面13、衡量人的社会价值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
历A、看他职务大小B、看他社会地位高低C、看他向社会和他人索取的多少D、看他对社会和人类是否作了贡献及其大小14、质和事物的存在是()。
辩A、相互对立的B、相互包含的C、直接同一的D、相互转化的15、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 )。
历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16、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 )。
辩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C、世界是否可知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17、在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 )。
认A、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的飞跃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18、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 )。
历A、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B、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C、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不同D、社会分工不同19、谬误与真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谬误( )。
认A、永远也不能变为真理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真理C、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D、包含在相对真理之中的20、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根据主要是( )。
历A、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B、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状况C、社会的阶级关系D、生产力发展水平21、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
物A、要有旺盛的革命热情B、正确反映客观规律C、充分集体主义精神D、把世界的万物之源归结为主观精神22、关于人的价值的正确观点是( )。
历A、人的价值就在人本身,人生来都有平等的价值B、人的价值就在于自由,它是通过人的自由选择实现的C、人的价值就在于采取必要手段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D、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为社会作出贡献2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 )。
历A、它是构成生产力最重要的独立要素B、它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要素C、它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生产力D、它能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4、社会基本矛盾是( )。
历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C、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矛盾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矛盾2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
物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26、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认A、直接认识B、全面认识C、理性认识D、感性认识27、所谓抽象的人性论是指( )。
历A、一种对人类共同人性的科学抽象的理论B、否认人的社会性的关于人的本质的唯心主义理论C、一种否认人的共性的错误理论D、一种资产阶级哲学独创的理论28、事物的质变是指()。
辩A、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B、事物在场所方面的变更C、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D、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29、概念、判断、推理是( )。
认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唯物主义的三种形式D、辩证法的三种形式30、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 )。
辩A、既保留又继承B、彻底抛弃C、既克服又保留D、矛盾的调和31、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 ) 历A、人们的思想观念来实现的B、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来实现的C、民族习惯和氏族信仰来实现的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来实现的32、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
历A、阶级妥协的结果B、由人们相互订立社会契约而形成的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D、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的产物33、认为人在任何意义上都没有自由,一切都是由必然所注定的观点,必然导致( )。
历A、唯意志论B、宿命论C、唯物论D、历史唯物主义34、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因为辩证的否定()、辩A、把旧事物完全抛弃B、使旧事物发生量变C、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D、是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35、反映的创造性体现着( )。
物A、主体的被动性B、客体的被动性C、主体的能动性D、客体的能动性36、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叫()。
历A、生物圈B、大气层C、生态率统D、地理环境37、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
历A、生产关系的发展B、生产力的发展C、上层建筑的发展D、经济基础的发展38、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 )。
历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B、国体C、政体D、领土大小、人口多少和力量的强弱39、或然率是指()。
辩A、可能性在质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B、可能性在量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C、必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判定D、偶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40、真理与谬误的统一的含义是( )。
认A、真理中包含着谬误B、二者互为因果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二者没有确定的界限41、人的价值的最显著特点在于( )。
历A、人在价值关系中既可以是客体,又可以是主体的二重性B、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客体C、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主体D、只具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满足自身和他人需要的特性42、依据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外因相互关系原理制定的方针政策是( )。
辩A、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B、既坚持物质文明,又坚持精神文明C、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坚持对外开放D、既抓经济建设,又抓阶级斗争43、社会运动的物质基础是( )。
历A、上层建筑B、阶级和国家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D、意识形态44、真理就是( )。
认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B、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C、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D、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45、阶段性部分质变表现了( )。
辩A、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B、事物整体与某些构成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C、事物与事物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D、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46、自由王国作为历史观的范畴是( )。
历A、泛指人的自由B、指人们完全认识了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而获得了自由C、指人们摆脱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必然性的制约而实现了时自由D、指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47、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因而就意识本身而言它具有( )。
物A、主观性B、能动性C、随意性D、物质性48、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 )。
历A、政治原因引起的B、经济原因引起的C、精神原因引起的D、科学技术水平引起的49、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感知的实物是( )。
物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50、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的是( )。
辩A、时间、空间可以离开物质自己运动B、时间、空间不随物质运动的速度而变化C、时间、空间是主观精神的表现形式D、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51、国家的消亡是指( )。
历A、封建主义国家的消亡B、资本主义国家的消亡C、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消亡D、所有国家的消亡52、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历A、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B、产品的分配方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53、促使无产阶级革命主观条件成熟的关键是( )。
历A、无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决心、勇气B、无产阶级觉悟程度的提高C、无产阶级组织纪律性的加强D、建立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党54、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
认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D、相对性和绝对性相统一的优点55、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辩证法范畴上说属于( )。
历A、必然性决定偶然性B、本质决定现象C、现实性决定可能性D、内容决定形式56、因为人们有选择能力,因此()。
物A、人们可以改造和消灭社会发展规律B、人们可以超越客观条件的制约C、人们可以超越主观条件的制约D、人们可以发挥主体能动作用57、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
绪A、是否坚持唯物论B、是否坚持唯心论C、是否坚持辩证法D、是否反映了时代精神的精华58、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使( )。
历A、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被揭示出来B、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作用得到证明C、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科学的论证D、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得到了充分说明5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辩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60、哲学是( )。
绪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C、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D、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61、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