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一中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2024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2024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2024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满分25分)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

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鲁钝(dùn)渺茫(miǎo)愧怍(zuò)前仆后继(pú)B.虬枝(qiú)吞噬(shì)纤维(qiān)哗众取宠(huá)C.烧灼(zhuó)咆哮(páo)洗涤(dí)抽丝剥茧(bō)D.冗杂(rǒng)典藉(jí)亵渎(xiè)参差不齐(chī)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人生旅途,如果太过平坦顺利,反而会在______中虚度。

正如流水,有波折才会______美丽的浪花。

至于结局,并非是最重要的,______你享受了______的过程。

A.索然无味激起而且精致B.如释重负激扬况且精妙C.如释重负激扬因而精美D.索然无味激起因为精彩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屈原》被认定为“散发着爱国主义豪情”的历史剧,主要原因是屈原的身世和作品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的缘故。

B.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条实施,教师在教学上的策略和对课堂的控制要符合新的时代要求。

C.《宝可梦:皮卡丘和可可的冒险》凭借着精彩的故事和高水平的制作,被许多影迷盛赞为“系列最佳”作品。

D.游客要文明旅游,对于不遵守游园秩序,损坏文物古迹,警方将依法查处。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_____①正如清代陆清献在《示子弟帖》中所说:“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

”②可见,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

③“万丈高楼平地起”,大楼要一层一层往上盖,书也要一点一点认真读。

适应性考试语文

适应性考试语文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包钢一中2013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置身于多变又缭乱的环境,经受着潮起潮落的冲击,文学批评不能不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也发生某些微妙的异动与显见的新变。

概要地考察批评的变化与现状,可以说当下的文学批评显然是在不断发展和逐步分化的,甚至也有“一分为三”的趋势,这就是以传统形态的批评家为主体的专业批评、以媒体业者及媒体文章为主角的媒体批评、以网络作者尤其是博客文章为主干的网络批评。

这样三种类型批评的共存与共竞,构成了当今文学与文化批评的基本态势,以各自的方式与特色支撑着新格局并影响着受众。

传统形态的文学批评,大致由两类批评家构成。

一类是就职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当代文学教研工作者,他们或者有着较好的文艺理论根基,或者有着深厚的现代文学功底。

他们的批评更多地体现出文学研究的特质,在话题的选取与论题的阐述上,也相对地以沉稳扎实见长。

研讨当代文学中一些相对稳定的现象与一些比较重大的问题,是他们的强项之所在。

另一类是供职于作协、文联系统和一些文化部门的文学批评从业者,他们因为较多地阅读作品和长期跟踪文学现状,对于文学发展中的动向、文学创作中的新人与新作等,更有兴趣也更为敏感,常常在即时性的评论与“现场感”的解说中,表现出审美的敏动与批评的灵动。

这样的两种批评群体与批评类型的相互联结与彼此呼应,构成了当下传统形态文学批评的基本阵势。

一些专业的文艺报刊、一些专题的作品研讨,是这种文学批评的两个基本阵地与主要活动方式。

媒体批评,是伴随着近年来媒体的强势崛起和持续发展逐步凸显出来的。

它的基本队伍构成,主要是有关报刊、网站与电台、电视台中专事文学、文化新闻及文艺副刊、读书栏目的记者与编辑,包括其背后依托的各类媒体平台。

内蒙古包头一中2024年高三高考语文试题系列模拟卷(1)含解析

内蒙古包头一中2024年高三高考语文试题系列模拟卷(1)含解析

内蒙古包头一中2024年高三高考语文试题系列模拟卷(1)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丰收如玉祁云枝当大雁排成人字队形飞往南方的时候,大片大片的玉米挥舞衣袖,和头顶经过的候鸟惜别,不时露出黄叶间粗壮的玉米棒子。

秋分一过,日子一天天缩短,藏匿在苞叶里的玉米粒,听到号令般日日饱满瓷实起来。

怀抱籽粒的玉米秆犹如秒针,向丰收嘀嗒行进。

剥开层层苞衣,当指甲盖无法在玉米粒上留下印痕时,润玉一样的玉米就成熟了。

纯白金黄或紫红的玉米粒,颗颗莹润如玉,闪耀出宝石般的色泽。

在我的家乡渭北旱塬上,玉米被叫作玉麦,主食小麦之外的第二大农作物。

单从名字上看,玉麦,即外表如玉的麦子。

我熟悉玉米的生命旅程。

七十年代,自留地少,粮食总捉襟见肘。

有限的土地上,乡亲们只愿意种主粮小麦。

然而小麦连作几年后,壤板结,肥力也会下降。

这时需要用玉米倒茬以改良土壤。

渭北旱塬冬季漫长寒冷,冬小麦的成熟期长,麦收后再种下玉米,来不及成熟天就冷了。

所以,若是一块田地决定种玉米,这块地,必定要经历一段长长的空窗期。

地的空窗期对乡亲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可地分明是开心的。

从前一年麦收结束,到来年的谷雨播种之间,都是地养精蓄锐的日子。

一旦获悉自家地里将要种玉米时,我也是开心的,终于要有甜秆秆吃,也有玉米棒儿解馋了。

刚钻出泥土的玉米苗细细嫩嫩的,春风一吹,浅绿色的叶子左一片右一片舒展开来,像一双双绿色的眼睛,开始打量世界。

包头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包头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包头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蹊跷(qī qiāo)诘难(jié nàn)箴言(zhēn yán)B. 踌躇(chóu chú)剽悍(piāo hàn)缄默(jiān mò)C. 窈窕(yǎo tiǎo)徇私(xùn sī)谄媚(chǎn mèi)D. 缱绻(qiǎn quǎn)恣意(zì yì)缄默(jiān mò)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那锐利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仿佛要把我看透。

C. 由于天气原因,比赛推迟了,这让大家感到非常遗憾。

D. 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很受读者喜爱,尤其是青少年。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受伤的狮子,咆哮着冲向敌人。

B.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

C.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仿佛夜空中最亮的星。

D. 这些话如同春风拂面,让人感到温暖。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B. 春天,万物复苏;夏天,生机勃勃;秋天,硕果累累;冬天,白雪皑皑。

C.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

D. 这些书籍,有的厚重,有的轻薄,有的深奥,有的浅显。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呢?C. 难道这不是事实吗?D. 我们怎么能不努力工作呢?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6. 请填写下列古诗词中的空缺部分。

- 床前明月光,__________。

(李白《静夜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春眠不觉晓,__________。

(孟浩然《春晓》)三、阅读理解(共25分)7.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包头高一语文考试卷

包头高一语文考试卷

包头高一语文考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筵席(yán)箴言(zhēn)踌躇(chóu)B. 倔强(juè)蹉跎(cuō)踌躇(chóu)C. 倔强(jué)蹉跎(cuō)踌躇(chú)D. 倔强(jué)蹉跎(cuō)踌躇(chú)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对工作充满热情。

B. 这家餐厅的菜肴味道鲜美,顾客络绎不绝。

C.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为人谦逊,从不炫耀。

D. 这篇文章的论点新颖,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令人信服。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观点虽然有些偏激,但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D. 我们应该避免不发生类似的错误。

4-10. (根据上述题型,继续编写6个选择题,涉及词语解释、成语使用、病句辨析等)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1. 请根据题目要求,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1)“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2)“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

”(杜甫《望岳》)12. 请根据题目要求,填写下列成语的后半部分。

(1)“一言既出,__________。

”(2)“滴水穿石,__________。

”13-15. (根据上述题型,继续编写3个填空题,涉及诗词填空、成语填空等)三、阅读理解(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6.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文章中提到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文章中有哪些描写手法?请举例说明。

17.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重点名校2023-2024学年中考语文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重点名校2023-2024学年中考语文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重点名校2023-2024学年中考语文适应性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苍茫白内障寥寥无几顾明思义B.脉搏倒记时披星戴月以逸待劳C.沉湎亲和力矫揉造作针砭时弊D.枯躁捅娄子膛目结舌偃旗息鼓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松驰诀别五体头地再接再厉B.端祥荒僻一泻千里脑羞成怒C.辐射渊博焕然一新兴高采烈D.胁助纯粹瓜熟蒂落按步就班3.下列加点词中,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船篙./枯槁.晕.船/晕.头转向谆谆教诲./毁.誉参半B.饯.别/信笺.字帖./俯首帖.耳刻.骨铭心/恪.尽职守C.拮.据/诘.责强.调/强.词夺理烟消云散./曲终人散.D.侥.幸/矫.正阻挠./恼.羞成怒恃才傲.物/桀骜.不驯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画说青岛》这套书追溯....的佳作。

..了青岛的百年历史,是“画”与“说”相德益彰B.邓稼先历尽心血..。

....,潜心研究,为我国核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将被我们永远铭记C.家风家规是先辈馈赠..给我们的无价珍宝,蕴含着许多人生真缔..,值得世代传承。

D.日落时分,绯红..的海天间鸥鸟飞翔,别有一番韵味。

..的晚霞中渔船归航,澄澈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些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天津市供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内蒙古 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含答案)

内蒙古 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含答案)

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以积上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就是他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慨叹不已。

②有句老话讲“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但现在80后90后的父母没有亲自带孩子,只顾一天到晚尽情享受着两人世界的欢乐,不知道能不能体会到父母乌鸟私情....的艰辛呢?③自安倍上台以来,日本经济就一直处于悬崖的边缘,目前已是如履薄冰....,尤其是今年6月23日的英国脱欧事件,更是给了日本经济当头一棒。

④虽然离开母校多年,但一提起各位老师的名字,我就能回想起他们的音容笑貌,当时我年少轻狂,正是因为他们经常对我耳提而命....,使我能够在成长过程中少犯许多错误。

⑤在伊丽莎白正式确认自己将不再回到中国执教之后,老帅商瑞华经足协领导极力游说,临危授命....,担任中国女足新任主帅。

⑥我自1992年7月起,进入先生曾供职的广东省博物馆从事书画鉴藏工作,添列..门墙..,有幸跟随先生学习书画鉴定近十年,获益良多。

A. ①②⑥B. ①④⑥C. ②③⑤D. ③④⑤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B.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始见于殷商时代,到西汉已基本完备,属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C. 古装玄幻仙侠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自在浙江卫视热播以来,不少女粉的心被剧中“夜华”的扮演者赵又廷俘获.赵又廷微博点击率在短时间内猛增.D. 鉴于自然科学“双刃剑”的性质,使得我们不得不考虑: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给人类的带来好处的同时,会不会因信息被滥用或错用而产生严重后果.4.以下实用文体,表达规范得体的一项是()A. 欢迎广大读者为“今日话题”“文化茶座”等栏目惠寄文章,投稿者应保证其作品不侵犯第三人的包括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等在内的合法权益。

内蒙古包头市高考语文考前适应性模拟试卷(二)

内蒙古包头市高考语文考前适应性模拟试卷(二)

内蒙古包头市高考语文考前适应性模拟试卷(二)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当下,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相得益彰的平衡局面渐被打破,批评离创作越来越远,作家只管写好自己的作品,批评家仅负责作品的评论。

这种不良趋势发展到极致,便是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成为两张皮:原本是批评与创作的对话问题,现在却成为批评家一厢情愿的问题。

如何能鞭辟入里地评判作品的优劣得失?的确是文学批评界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A . 相得益彰B . 极致C . 两张皮D . 鞭辟入里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明确地认识到,交通是否便利,通讯是否畅通,对招商引资工作具有重要影响。

B . 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繁荣,超市和各类性质的消费场所越来越多,它们吸引消费者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的。

C . 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简单的事,小高对诗歌情有独钟,可见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

D .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第三十届夏季奥运会上,除了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传统优势项目表现优异外,以孙杨、叶诗文为领军人物的中国游泳队共获得5金2银3铜共10枚奖牌,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3.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诞生于鄂豫皖的红军团,在阅兵村的第一次考核成绩倒数第一,但这并没有让他们气馁,________成了他们继续前进的动力。

②中国冰壶队要想在加拿大夺取第一枚冬奥会金牌,________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第一支夺取冬奥会集体项目金牌的队伍,真的很难。

③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________正因为由己及人领悟到别人的孤独,我们的内心________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

A . 而且进而也/就B . 反而从而但/才C . 而且进而但/才D . 反而从而也/就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0分)4. (18分) (2016高三上·仙游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一中学2024届高考冲刺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一中学2024届高考冲刺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一中学2024届高考冲刺语文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天外之音朱以撒①车到停靠站,已是凌晨三点多了。

接我的两位朋友还没有来,而我又是第一次到这个海边,周遭空寂无人涛声四起,一颗心不由提了起来。

急也没用。

我干脆停下,在路边基石上坐了下来,静静等待天明。

②耳听涛声,眼前就出现了蔚蓝无垠的海面和雪白的浪花。

不过,我也琢磨出来了,涛声还是很单调乏味的,就像一个人永远发出一个音节。

这种单调已经持守了千万年,无从更易,以至于什么人听了,都会轻易地认同这种声响只属于大海。

大海的这种声响和其他自然属性的生物发声相比,是不能算悦耳的,不少乌呜虫唧要比它生动,甚至随节气而转,“园柳变鸣禽”就是一例。

它只是使我想到持守的情操,始终如一地在进行的状态里。

我们总是喜欢新变,改变生活的信念、理想的追求、事业的方向。

改变倾向比较明显的是朝着物质的丰富,而精神上未必也跟着丰饶起来。

这样,免不了只能得到一些追求的皮毛之相,却离内在神髓甚远。

涛声是大海的呼吸,在情绪的大海上,你听得出噫吁唏嘘。

在不舍昼夜的奔流中,柔情似水,却能把坚硬无比的礁石啃咬得怪状奇形,能把无数沉船锈蚀成一堆堆烂铁,这很能给人以暗示,持久的力量简直不可抵挡。

③浩瀚的海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游牧文化,伴随涛声走向远方,使心灵得到开放性的牧养。

人更熟悉的是土地,是代代相传的农耕文化。

人们可以乘着海水走向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永远听到涛声的召唤,随时准备出发。

可是土地无法游移,致使农耕人固守一方,日出日落周而复始地劳作。

包头市高三语文适应性测试(三模)试卷

包头市高三语文适应性测试(三模)试卷

包头市高三语文适应性测试(三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共5题;共20分)1. (3分) (2018高一上·丽水期末) 下列词语的字形、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颓圮(qǐ)依附(fù)顷(qǐnɡ)刻涮(shuàn)火锅窗临远阜(fù)B . 廿(niàn)七甲胄(zòu)熨(yù)贴胡子茬(chá)绿(lù)林好汉C . 亘(ɡèn)古襁(qiǎnɡ)褓蛰(zhé)居削(xiāo)铅笔大模(mú)大样D . 老饕(tāo)倒坍(tān)轻蔑(miè)通缉(jí)令烟熏火燎(liǎo)2. (5.0分)(2020·哈尔滨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的自然是士大夫返归田园的真情流露。

田园风光是一幅图画:八九间草屋、十余亩宅院、榆青柳绿、桃红李白、远树依稀、炊烟,狗吠深巷,鸡鸣桑间。

诗人的心中也悠闲自得,有一种解放了的闲适之感。

虽然陶渊明也有人生失意、仕途波折,但他比起那些宦海里浮沉的的诗人们来说,这点挫折也算不了什么。

陶渊明的归隐主要源于对田园对自然的挚爱,源于生命深处的本性,这比起在遭受巨大的政治打击之后偶一登临抒发虚无缥缈的理念的陆机、谢灵运等人实在亲切自然得多。

自然在陆机在谢灵运是一时寄情的避风港,()。

对于陶渊明来说,回归田园并没有什么外力的,而是源于本性的恢复、心灵的恢复,源于对自然的渴望,世俗的世界则是尘网,是樊笼。

这样他的田园就是冲破牢笼的解放与逍遥,这样他的放逐不是来自外在而是自我的放逐,这样的放逐就是诗意的,是向着大自然诗意的回归。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渺渺波诡云谲催促漫游B . 渺渺大起大落敦促周游C . 袅袅波诡云谲敦促周游D . 袅袅大起大落催促漫游(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这比起在遭受巨大的政治打击之后偶一登临抒发虚无缥缈的感慨的陆机、谢灵运等人实在亲切自然得多B . 这比起陆机、谢灵运等人在遭受巨大的政治打击之后偶一登临抒发的虚无缥缈的感慨实在亲切自然得多C . 这比起陆机、谢灵运等人在遭受巨大的政治打击之后偶一登临抒发的虚无缥缈的理念实在亲切自然得多D . 这比起在遭受巨大的政治打击之后抒发虚无缥缈的感慨、偶一登临的陆机、谢灵运等人实在亲切自然得多(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陶渊明则视田园为生命的安歇处和家园B . 陶渊明则视田园为家园和生命的安歇处C . 而对于陶渊明来说则是生命的安歇处,是家园D . 而对于陶渊明来说则是家园,是生命的安歇处3. (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央视借助行政资源得来的公信力,如果不能保证用在服务公众的正确途径上,迟早有一天会随着“广告门”“侵权门”之类的许多“门”而挥霍殆尽。

内蒙古包头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语文试题(3)含解析

内蒙古包头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语文试题(3)含解析

内蒙古包头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语文试题(3)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

B.这个学期,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才使他打开了思路,掌握了解题方法,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C.21世纪人的竞争力在于学习力,人类获取知识80%靠阅读,而阅读效率低制约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最大障碍。

D.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残缺宾语。

在“定位准确及时”后加“等优势”。

B残缺主语。

改为“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他才打开思路,掌握了解题方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C句式杂糅。

去掉“的最大障碍”或改为“而阅读效率低成为制约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最大障碍”。

【点睛】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

(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

(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

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2.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在《岳阳楼记》中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孟子,战国时期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C.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就是他的著名词句。

D.《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D.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不是《左传》。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左传》也不是左丘明所作,而是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写。

包头一中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 (1)

包头一中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 (1)

包头一中2012届高三年级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3分,共9分)“道不远人”:处处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杨国荣①所谓“日用即道”,亦即强调道就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②按照中国文化的理解,道作为宇宙人生的终极原理和统一的真理,无法与人相分。

《老子》已提出“域中有四大”之说,所谓“四大”则指道、天、地、人四项,其中既包括广义的“物”(天地),亦涉及人,而涵盖二者的最高原理则是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作为最高原理的“道”与人并非彼此相分,二者作为域中四大中的两项而呈现内在关联。

③在儒家那里,也可以看到类似观念。

儒家反复强调道非超然于人:“道不远人。

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也。

”道并不是与人隔绝的存在,离开了人的为道过程,道只是抽象思辨的对象,难以呈现其真切实在性。

而所谓为道(追寻道),则具体展开于日常生活过程之中。

④强调“道”和“人”之间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重要涵义之一,是肯定道所具有的各种意义唯有通过人自身的知和行、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才能呈现出来。

正如深山中的花自开自落,并无美或不美的问题,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它的审美意义才得到呈现。

作为社会理想和规范系统的“道”,其意义更是直接地通过人自身的知行活动而形成。

上述意义上的道,都具有“不远人”的品格。

从哲学的视域看,以上观念的重要之点,在于把人对世界的理解过程和意义的生成过程联系起来。

⑤道和人之间相互关联的另一重涵义,是“日用即道”。

所谓“日用即道”,亦即强调道人的日用常行而存在,它就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这一观点的重要之点在于没有把道视为一种彼岸世界的存在或超越的对象,而是把它引入到现实之中,使之与人的日用常行息息相关。

在孔子那里,已可看到这类观念。

孔子的学生曾向孔子请教有关鬼神的事情,孔子的回答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他的学生又问有关死的事,孔子的回答依然是:“未知生,焉知死?”在孔子看来,我们应当关心的,不是那种超越的对象,不是远离现实人生的存在,而就是人自身的现实存在和现实生活。

包头市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训练(二)

包头市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训练(二)

包头市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训练(二)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1. (6分) (2017高一下·山东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魏晋时期是地道的乱世,因此文人的普遍心理即是思治,这就促使魏晋名士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并开始追求新的思辨哲理。

在这种背景下,“文的觉醒”与“人的觉醒”时代到来,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的风气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魏晋风度”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生的。

“魏晋风度”所代表的这种文化,有何晏、王弼首发其端,他们酷爱庄老,而起清谈之风;发展至“竹林七贤”时代,这一群体成为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

“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成、向秀和王戎等七人,他们都是当时的文人名士,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

然而,由于身处乱世,虽有济世报国之才,却没有值得辅佐的明主,只好用形骸放浪、不拘小节的行为来掩饰内心的痛苦,用不合事宜的言行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

魏晋名士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外化行为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不同常人的放旷、真率与智慧。

这种艺术的人生是自然的,是个人的真实处境与心境的流露。

正是由于残酷的政治迫害和生命的命悬一线,使得魏晋士人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忧虑恐惧深重的哀伤。

这构成了魏晋风度深刻沉重的一面。

玄学是这个时期文人的思想灵魂与源泉。

他们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解释儒家经典。

在空谈中探讨自然与人本体的关系,探求更本质的人生意义,将关注点从无能为力的政治转向了自身存在价值的讨论。

《周易》《老子》和《庄子》被奉为玄学经典。

玄学给两汉以来保守腐朽的儒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中国的哲学文化领域带来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同时是魏晋名士们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的外化表现。

魏晋名士以率性率真的人性来品味玄趣,由此生发出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这使他们开始转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探究,以空灵之心审视山水自然的大道之美。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包头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试题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1~3题。

“人品”与“作品”徐云方古人常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用来说明人的品性与作品之间的天然联系。

从作品看人品,从人品观道德,这些环环相扣的事物着实给我们一些启示:人品与作品的关系呈现“正相关”。

而正态的人品总能催生饱含深情的作品。

饱含深情的作品总是能够引起共鸣。

小时候,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只知道很押韵上口,却不解个中滋味;待到自己远离故土,异地求学工作时,方才深刻地理解余先生对祖国母亲的拳拳怀念之心。

一篇作品如此的饱含深情,能够打劫我们的感情,一方面需要作者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另一方面需要作者有正态的人品,把自己所想所思所经历的人生百态,用最真实的想法刻画出来,这样的作品岂能没有共鸣的读者?作品之所以能够饱含深情,说到底,还是作者的品行与作品的风格达成了协调统一。

苏东坡为人率真,为官正直,不惜得罪当时的当朝宰相也要为民请命,仕途不畅不当紧,他把深情全都浸润到诗词里。

不管是豪情万丈豪放词,还是温婉如水的婉约词,全无半点的恶俗,干净到透彻。

林语堂、钱钟书等名家皆是如此,作品如人,人如作品,充分地彰显了人性,人品与作品没有丝毫脱节的迹象。

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文艺作品,更需要这样的文艺人,达到人与作品“浑然天成”的境界。

文艺人要和自己和谐相处。

言行一致,这是极具魅力的人格。

所谓“行者正,坐得端”,唯有人品正直,方有直立的躯干。

《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李逵,性格粗鲁,草莽之人,反倒是一个讨喜的角色,何也?究其原因,还是自己是一个统一的立体的人,说一是一,不矫揉造作,不违背天地良心,所谓人与自己和谐统一,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对于文艺人来说,应该具备这样的品性,“我口抒我心”,不管是为文,还是作画,都要让自己的作品保持自己的风格,这是打动人的关键。

内蒙古包头市九年级学业考试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

内蒙古包头市九年级学业考试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

内蒙古包头市九年级学业考试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面句子“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例:余故道而学之难以告之A . 无从致书以观B . 以中有足乐者C . 人多以书假余D . 以衾拥覆二、书写 (共1题;共4分)2. (4分) (2016七下·东莞期中) 根据拼音写出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

①他并不jídù________他们。

他怎能梦想有他们那样美丽呢?②shēnsuì________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

③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fùrújiēzhī________的人物了。

④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yìfèntiányīng________ ,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三、默写 (共1题;共13分)3. (13分) (2017八上·深圳期中)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____。

(《答谢中书书》)(2) 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3) 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 ________,________。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5) ________,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6) ________,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7)两岸连山,________。

(《三峡》)(8)写景抒情是古诗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唐代诗人们也喜欢用“美景”来渲染“思乡”这个永恒的主题。

如崔颢在《黄鹤楼》中以登楼所见的明丽的江景“________,________”,引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再如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描摹的江上月景“________,________”,宛若仙境,却又平添乡愁。

2023届内蒙古包头市包钢一中高三五模(6月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2023届内蒙古包头市包钢一中高三五模(6月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2023届内蒙古包头市包钢一中高三五模(6月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春秋战国到独尊儒术之前,是中华文化发展变迁的关键时期。

其间所取得的思想突破,不仅深刻影响了后世学术与思想的发端和发展,更在代代传习中逐渐内化于中华文化传统与国民气质。

而孔子正是这一时代的开启者和重要参与者:“从孔子开始到秦完成统一的三四个世纪里,中国人的基本思想得以奠基。

从那时起,支配着中国人心灵的观念以及周代的社会和政治元素,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今后中国的历史。

”(牟复礼《中国思想之渊源》)柳诒徵直言孔子是五千年“中华文化之中点”“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中国文化史》)。

从文化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以上评价是切中肯綮的。

与其他诸子不同,对孔子的推崇从子学时代之初就已然开始了。

如《墨子》中就记载了公孟子和墨子之间关于“若使孔子当圣王”的探讨,并称“孔子博于诗、书,察于礼乐,详于万物”;孔子逝世后,鲁哀公诔文称他为“尼父”。

此后,对孔子的尊崇延绵不绝,在西汉孔子被奉为“素王”;北魏孝文帝称其为“文圣尼公”;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而这背后的原因,正是传统中国对孔子文化地位的一致认可。

以上的一切又与孔子作为子学时代开创者的身份密不可分。

其一,孔子是私学兴起的关键人物。

春秋时期,周室东迁,王纲解纽,礼崩乐坏,王官流散,庠序废坠,由“学在官府”变成了“学在四夷”(《左传·昭公十七年》),学术下移,私学渐兴。

诗书礼乐向民间扩散,文化职官四处流散:“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

鼓方叔入于河,播叢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论语·微子》)其中的有识之士开始以个人身份授徒讲学,这就是中国最初出现的私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头一中2012届高三年级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3分,共9分)“道不远人”:处处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杨国荣①所谓“日用即道”,亦即强调道就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②按照中国文化的理解,道作为宇宙人生的终极原理和统一的真理,无法与人相分。

《老子》已提出“域中有四大”之说,所谓“四大”则指道、天、地、人四项,其中既包括广义的“物”(天地),亦涉及人,而涵盖二者的最高原理则是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作为最高原理的“道”与人并非彼此相分,二者作为域中四大中的两项而呈现内在关联。

③在儒家那里,也可以看到类似观念。

儒家反复强调道非超然于人:“道不远人。

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也。

”道并不是与人隔绝的存在,离开了人的为道过程,道只是抽象思辨的对象,难以呈现其真切实在性。

而所谓为道(追寻道),则具体展开于日常生活过程之中。

④强调“道”和“人”之间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重要涵义之一,是肯定道所具有的各种意义唯有通过人自身的知和行、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才能呈现出来。

正如深山中的花自开自落,并无美或不美的问题,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它的审美意义才得到呈现。

作为社会理想和规范系统的“道”,其意义更是直接地通过人自身的知行活动而形成。

上述意义上的道,都具有“不远人”的品格。

从哲学的视域看,以上观念的重要之点,在于把人对世界的理解过程和意义的生成过程联系起来。

⑤道和人之间相互关联的另一重涵义,是“日用即道”。

所谓“日用即道”,亦即强调道人的日用常行而存在,它就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这一观点的重要之点在于没有把道视为一种彼岸世界的存在或超越的对象,而是把它引入到现实之中,使之与人的日用常行息息相关。

在孔子那里,已可看到这类观念。

孔子的学生曾向孔子请教有关鬼神的事情,孔子的回答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他的学生又问有关死的事,孔子的回答依然是:“未知生,焉知死?”在孔子看来,我们应当关心的,不是那种超越的对象,不是远离现实人生的存在,而就是人自身的现实存在和现实生活。

总之,从“道不远人”的观念出发,儒家处处把目光引向现实的世界。

⑥道不远人,同时也规定了道和人的实践活动无法相分。

在实践过程中,道的品格具体地表现为“中”。

儒家一再谈到“中道”或“中庸之道”,孟子便主张“中道而立”,荀子也肯定:“道之所善,中则可从。

”道作为实践的原理,其意义首先便体现在“中”之上。

这种“中”并不仅仅是量的概念。

从量的概念去理解,“中”往往表现为与两端等距离的那一点,然而,中国文化家们所说的“中”,更多体现为实践过程中处理、协调各种关系的一种原则。

在天道的层面,道首先表现为多样的统一。

从多样的统一这一视域看,“中”就在于使统一体中的各个方面彼此协调。

千差万别的事物同处于一个系统,如何恰当地定位它们,使之各得其所,这就是“中”所涉及的重要方面。

道同时体现于变化过程,表现为发展的原理。

从过程的角度来看,“中”则关乎不同演化阶段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

以上意义上的“中”,其实质的内涵集中体现于“度”的观念。

这种“度”的意识,同时可以看作是一种实践的智慧。

⑦以“度”为内涵的实践智慧,体现于不同的方面。

《中庸》曾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从本体论上看,这一命题意味着对象世界中的诸种事物都各有存在根据,彼此共在于天下。

从人的实践活动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则涉及不同的个体、团体、民族、国家之间的共处、交往问题,它以承认不同个体的差异、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为前提。

个体的差异、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是一种历史演化过程中无法否认的事实,如何使分化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个体、存在形态以非冲突的方式共处于世界之中,便成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所指向的实质问题,在这里,所谓“并育而不相害”,便要求以“度”的中道原则,恰当地处理、协调社会共同体中方方面面的关系。

这种协调方式没有一定之规,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程序,它需要根据实践生活的具体形态来加以调节。

这种调节作用就体现了一种“度”的智慧。

(节选自《中国文化中的“道”》,原载2011年6月12日《文汇报》)1.下列有关“道”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用即道”,道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B.道是抽象的,道的意义只有通过人自身的知和行、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方可呈现出来。

C.儒、道两家学说中“道”都涉及到人,说明儒、道两家对“道”的理解是一致的。

D.道的品格具体表现为“中”,它体现了实践过程中处理、协调各种关系的一种原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A.在儒家那里,道是宇宙人生的终极原理和统一的真理。

B.儒家的“中道”,实质内涵则集中体现在“度”的观念上,可以看作一种实践智慧。

C.孔子只关心自身的现实存在,而反对关心任何超现实的对象。

D.从哲学的视域来看,“道”具有“不远人”的品质,即在于把人对世界的理解过程和自身的生活过程联系起来。

3.下列表述与原文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A.儒家的“中庸之道”,能使“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B.深山中的花开花落,本身不存在美或不美的问题,因为其审美意义是要在人的审美活动中才得到呈现的,这就是“美不远人”。

C.儒家反复强调道并非超然于人,它能具体展开于人的日常生活过程中。

D.“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体现了“度”的智慧,这种智慧能使不同个体的差异、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过程以非冲突的方式共处于世界之中。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柳庆字更兴。

解人也。

五世祖恭,仕后赵,为河东郡守。

父僧习,齐奉朝请。

幼聪敏有气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

年十三,因暴书,父僧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

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

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

广陵王元欣,魏之懿亲。

其甥孟氏,屡为凶横。

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

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辩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

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

此后贵戚敛手。

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

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

乃做匿名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尽杂,终恐泄露。

今欲首伏,惧不免诛。

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

”庆乃复施免罪之牒。

居三日,广陵王元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与。

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

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

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北周宇文泰尝怒安定国臣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

朝臣咸知,而莫敢谏。

庆乃进争之。

宇文愈怒曰:“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

”乃执庆于前。

庆辞气不挠,抗声曰:“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

”周文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

周文黯然。

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

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二》)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趣.令就禁趣:立刻B.多榜.官门曰榜:张贴C.实不敢爱.死爱:吝惜D.以旌.吾过旌:表彰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柳庆“守正明察”的一组是①言毕,令笞杀之②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③庆乃复施免罪之牒④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⑤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⑥庆辞气不挠,抗声曰A.①②⑥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庆幼时聪慧大度,背书过目不忘。

他13岁时,趁着家里晒书,父亲让他从杂赋集中抽出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他读了3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B.柳庆惩治王亲国戚,毫不畏惧权贵。

广陵王的外甥孟氏依仗权势,凶横强暴,偷盗别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

柳庆当众宣布了他的罪状,随即下令将孟氏打死。

C.柳庆机智破获劫案,罪犯尽数落网。

在破获胡家劫案的过程中,他亲自写了匿名信,张贴在官府门前,说如果先来自首的则可免罪,用这个方法捕获全部罪犯。

D.柳庆朝堂冒死进谏,终为王茂洗冤。

王茂无罪却要被北周宇文泰处死,朝臣中只有柳庆上朝为王茂争辩,终使宇文泰醒悟赦免了王茂,但此时王茂已经被处死了。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⑵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

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11分)中年郑谷漠漠秦云淡淡天,新年景象入中年。

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

苔色满墙寻故第,雨声一夜忆春田。

衰迟自喜添诗学,更把前题改数联。

8.请从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对颈联进行赏析。

(5分)9.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高者挂罥长林梢,。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王安石《登飞来峰》)(3)__ ,四弦一声如裂帛。

,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

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

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

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

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

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爱。

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

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

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

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