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作品中的环境化意象探析

合集下载

莫言小说中的色彩喻意

莫言小说中的色彩喻意

莫言小说中的色彩喻意莫言小说中的色彩喻意色彩的大胆运用,构建了属于莫言的独特的心灵世界和感觉世界。

莫言很可能是不会被遗忘的。

因为他奇兀、鲜亮得像他笔下的那片红得耀眼的高粱地。

对感觉世界的一种奇异而又淋漓尽致的展示,是莫言作品给人印象最深的特点。

鲜明色彩的运用,营造了独特的感觉世界,喻意着深层的文化心理。

色彩与感觉世界的架构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

在跨过了30年代的“新感觉派”之后,王蒙、刘索拉的尝试在感觉领域也未能有大的建树,直至莫言与残雪作品独特的构造,倒令人刮目相看了。

但与残雪相比,莫言在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于色彩的近于完美的良好感觉。

他的作品也往往给人浓郁得挥之不去的色彩印象,例如《红高粱》、《红蝗》等作品。

在莫言广阔而深蕴的感觉世界中,那种难以用文字来表达的感觉阈限,有相当分量就是诉诸色彩的大胆移位、创造性运用来加以实现的。

色彩与感觉自古就有深层的血肉联系。

但所谓的文学作品中的感觉世界,突出的是作家本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及触觉,也就是从直接感官的体验中,创造一个诱导读者介入,使之同样产生感官反应的世界。

从五种感官体验出发,诉诸作家本人的感性直现方法,具有使读者产生感官=反应的艺术效果。

莫言就极善于以其独特的灵性捕捉着感觉的瞬间灵光,并善于沟通色彩视觉与听觉、触觉、嗅觉等诸多感觉的界限,造成感觉互通与感觉变形,把感觉加以多方位的展现。

莫言感觉世界的个性特征就是对视觉夸张的偏重。

而这种视觉夸张,莫言最喜欢借助色彩来实现。

例如写那只神奇的红萝卜,“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包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

再如血可以是蓝色的,太阳可以是绿色的等。

除此之外,莫言还善于将听觉形象迅速地转变成色彩鲜明的视觉形象。

譬如,他形容子弹尖锐的呼啸声,像“绿色的芦苇上长着红色的穗子”(见《红高粱家族》)。

莫言早期作品中的色彩象喻意义莫言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对色彩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和定位。

作家作为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存在,他对色彩的感知有民族的成分,也有其个人独特自觉调整的成分。

【莫言小说评论】探究小说世界中的意象审美_重读莫言的_檀香刑_

【莫言小说评论】探究小说世界中的意象审美_重读莫言的_檀香刑_

的故事情节充满了冲突性,人们能感觉到剧烈的碰撞
和四溅的火花。这些意象与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情绪 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客观上和主观上的感觉完 全不同。这些被感觉化的意象,可以在大量比喻中一
作 者:戴 璐,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华南师范大 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
编 辑:钱 丛 E- mail:qiancong0818@
个阶层,但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着。小说中的人物孙 力,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亲近感,让文字
丙,原本是班主,茂腔剧团的当家,他的第一次出场与 传达出一种指向性和灵动性。小说中的意象也不再只
他这个身份十分吻合。人们敲着铜锣来迎接他,这也是 是被客观展现,同时给人一种冷峻的外观感觉。这些都
戏班一贯的套路。孙丙的出场动作—— —翻筋斗不仅在 带有强烈的意绪化的意味和突出的感觉化色彩。
的事物往往也具有美的一面,美好的事物也有非常丑
莫言在《檀香刑》这部小说中展现出瑰丽的小说意
恶的时候。莫言的小说天马行空、光怪陆离。正是这些 象审美,具体体现在意象的繁复化、陌生化和感觉化
使得莫言小说的意象呈现出陌生化的特点。小说的陌 上。莫言是北方人,他的作品既有北方人的粗犷,但粗
生化让读者的阅读经验和接受心理都受到一定的挑 中有细,对文字的驾驭游刃有余。莫言的小说一向以大
小说文本本身,还能让读者联想到中国文化,特别是中 的刑具和层出不穷的刑罚。莫言对这些刑罚和刑具的
国传统文化,突出了小说的特色。
描写十分详细逼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恐怖感。刑具
2.意象陌生化,小说主题突出 很多人读过莫言 和刑罚表现出了血腥和残酷,这种淋漓尽致、酣畅淋漓
小说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莫言的小说有种陌生感,不易 的感觉是莫言小说中独有的,这来源于莫言敏锐的观

浅论莫言红高粱中色彩意象

浅论莫言红高粱中色彩意象

浅论莫言红高粱中色彩意象近段时间,网上最火的新闻,莫过于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正是由于他的这次获奖,让许多人,又去重温莫言的代表作《红高粱》,又会去从新看一看那部曾经红极一时,轰动一时的影片《红高粱》。

我是个70后,平时,也没什么文学素养,也不是文人,不喜欢舞文弄墨,只是,我爸爸是个艺术爱好者,是个绘画爱好者,平时受他的影响,对文学和艺术,有那么一点小喜爱而以,那么,我原来没有读过莫言的作品,是不足为奇的,既然,莫言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那么他的作品,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于是,我也凑了回热闹,花了一天的时间,看了两遍电影《红高粱》,花了一天的时间,看了莫言的原著《红高粱》,且在网上看了一些相关的评论,其中,有关《红高粱》意象的话题,让我颇感兴趣,因为,我爸是个绘画工作者,“意象画研究会的理事”既然都是意象,那文学和书画上的意向是否是共通的,里面是否有必然的联系呢,下面,就是我自己的一点拙见,说得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多批评指正。

原始意象,“每个意象中都凝聚着一些人类心理和人类命运的因素,渗透着我们祖先历史中大致按照同样的方式无数次重复产生的欢乐与悲伤的残留物。

”如果谁的作品抓住了这一点,也可以说,他就抓住了读者或欣赏着的魂,著名画家梵高不就是把“黄色”向日葵演绎到极致的成功着的典范,而莫言,则是一位用卓越的文字把“红色”演绎到极致的文学家,他们的不同之处,一个是用的画笔,一个是用的文字,而共同点,是都抓住了读者或欣赏着的魂。

《红高粱》要表达的意象,“红高粱” 是生命之火生命之欲的象征,整体而言,是生命强力的象征,是诗一般沉醉、升腾、勃发的生命意志的象征。

是先辈们雄强生命的象征。

有了这个深厚的感情基础,再通过张艺谋的电影演绎,《红高粱》像红色的旋风迅速席卷了八十年代的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由此可见,意象是何等之重要,唯有抓住了它,才能引起共鸣。

不管是作家也好,画家也罢,我觉得,唯有把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通过您手中的文字和画笔把它记录下来,只有拿捏好了这一点,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魔幻化、本土化与民间资源莫言与文学批评

魔幻化、本土化与民间资源莫言与文学批评

魔幻化、本土化与民间资源莫言与文学批评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莫言的作品如何在魔幻化、本土化和民间资源这三个方面展现出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并探讨这些元素如何与文学批评相互作用。

莫言,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他如何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

我们将讨论莫言作品中的魔幻化元素。

莫言善于运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将现实与幻想、真实与荒诞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魔幻的文学世界。

这种魔幻化的处理方式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作品具有了更深刻的思想内涵。

我们将关注莫言作品的本土化特征。

莫言的作品深深地扎根于中国农村的土地上,他通过描绘乡村生活、农民形象以及民间传说等元素,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独特魅力。

这种本土化的处理方式不仅使作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色彩,也使得作品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我们将探讨莫言如何利用民间资源来丰富他的作品。

莫言在创作过程中大量借鉴了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文学元素,这些民间资源不仅为他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更加浓郁的文化底蕴。

在探讨这些元素的我们还将分析文学批评在莫言作品解读中的重要作用。

文学批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莫言的作品,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探讨莫言的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

本文将以莫言的作品为例,详细分析魔幻化、本土化和民间资源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们如何与文学批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莫言独特的文学世界。

二、魔幻化:莫言作品中的超现实元素莫言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而著称,这种风格源于他对超现实元素的巧妙运用和深入探索。

魔幻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学手法,更是莫言用以揭示社会现实、描绘人性复杂性的重要途径。

在莫言的作品中,超现实元素往往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例如,在《红高粱家族》中,莫言通过描述家族祖先的英勇抗日事迹,融入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和神秘元素,如鬼魂、幻境等。

莫言小说中对时代背景塑造的语言特点分析

莫言小说中对时代背景塑造的语言特点分析

莫言小说中对时代背景塑造的语言特点分析莫言是山东高密人,当代著名作家,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其作品将民间传说、历史和当代相融合,将幻想与现实、历史视角与社会视角相交融,创造出一个复杂性堪比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世界。

在早期,莫言的作品充满了“怀乡”与“怨乡”的复杂情感,虽然一度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但其写作风格大胆新奇、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展现出独特的风貌。

可以说,莫言是新时期以来最具创新意识的作家之一,是中国当代文坛一颗闪耀的明星。

读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与人物,而是其语言本身。

在莫言的小说中,其语言气势磅礴、色彩绚丽,打破了很多约定俗成的惯例,或酣畅淋漓或诙谐幽默,或土气十足或斑斓多彩,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深陷其字里行间。

《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是莫言早期的作品,也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

在《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中,莫言站在民间立场描写了抗日战争,以虚拟家族回忆的形式描写了土匪司令余占鳌组织的民间武装,以及发生在高密东北乡这个乡野世界中的各种野性故事。

突出了一种没有道德规范的民间激情,高扬狂野不羁的野性生命力,无法无天的性爱,塑造了一群独特的、属于红高粱的英雄,在高密东北乡上演了一幕幕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舞剧,以汪洋恣肆的笔力张扬着中华民族旺盛的生命力。

下面,本文以《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为例,就莫言小说中对时代背景塑造的语言特点进行探讨。

狂欢式的语言展现出高密东北乡所富有的野性《红高粱家族》是一部以抗战时期为背景的战争题材长篇小说,站在民间立场上讲述了一个抗日战争故事。

但不同于其他抗战题材小说仅只是正义与邪恶的强烈对比,是塑造几乎完美的正义爱国英雄。

《红高粱家族》塑造的是一些兼具正义与邪恶的化身,一群独特的属于红高粱的英难。

在莫言粗犷野性的笔触之中,赋予了人物以英雄豪杰加流氓的气魄,展现了那个特定的充满激情的年代,展现出了那个高密东北乡富有野性的只属于红高粱的时代背景。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象征手法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象征手法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莫言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中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象征手法,通过对自然、人物和事件的象征性描述,展现了小说深刻的内涵和意蕴。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象征手法,并对其意义和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一、自然界的象征在小说中,自然界的描述经常具有象征意义。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变化和情感的起伏。

比如在小说开篇,描述了额尔古纳河的宁静与壮丽,预示了故事的展开和主人公命运的波澜起伏。

又如在小说结尾的雪地救援场景中,作者通过对大雪纷飞的描写,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坚定和对生命的珍视。

这些对自然景色的象征性描绘,使小说的情节更加丰富多彩,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二、人物形象的象征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经常具有象征意义。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言行举止等方面的描绘,暗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比如主人公渡边赋,在小说中被描绘成一个善良、勇敢、坚韧不拔的形象,这种形象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塑造,更是对我国工农英雄的象征。

通过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作者表达了对革命精神的赞美和对我国工农英雄的敬佩。

又如反面人物章士贵,在小说中被描绘成一个自私、狡诈、丑陋的形象,这种形象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描述,更是对日本侵略者的象征。

通过对反面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表达了对侵略者的唾弃和对正义的追求。

三、事件情节的象征小说中的事件情节也经常具有象征意义。

作者通过对事件的发展和情节的渲染,传递了许多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比如在小说中主人公渡边赋的种种遭遇,都可以被解读为对生命的考验和对信念的坚守。

又如小说中的许多战争场景,都可以被解读为对战争的悲哀和对和平的追求。

这些事件的象征意义,为小说的情节增添了更多的内涵和意蕴。

通过对《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象征手法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它融合了丰富多彩的象征元素,通过对自然、人物和事件的象征性描绘,展现了丰富的内涵和意蕴。

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小说的表现形式,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使作品具有了更加深刻的艺术价值。

语言学视角下莫言文学作品的 色彩词语与文学作品评析

语言学视角下莫言文学作品的  色彩词语与文学作品评析

语言学视角下莫言文学作品的色彩词语与文学作品评析莫言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

通过语言学的视角来分析莫言文学作品中的色彩词语,可以更好地解读和理解其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对莫言文学作品中色彩词语的分析,探讨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和审美效果,并对莫言的文学作品进行评析。

在莫言的文学作品中,色彩词语的运用非常丰富多样,各种各样的颜色都被巧妙地融入到作品中,构成了作品丰富多彩的意象世界。

比如在《红高粱家族》中,莫言通过大量地运用红色、黄色等暖色调的词语,塑造了一幅火红灼灼、热烈奔放的农村图景;在《蛙》中,则以绿色、蓝色等清新的色彩词语来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些色彩词语的使用不仅为作品增添了生动的视觉效果,更是为作品赋予了深刻的情感内涵和丰富的象征意义。

在语言学的角度上,色彩词语的运用不仅是为了描绘客观世界的色彩,更是为了渲染作品的情感氛围,表达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状态和内心世界。

比如在《红高粱家族》中,莫言通过对“红”色的描绘,不仅揭示了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更是为了突出主人公对家园、对爱情、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在《蛙》中,绿色则代表着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蓝色则象征着宁静和清新。

这些色彩词语的运用,既是对客观世界的再现,更是对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抒发,使作品具有了深厚的情感内涵和生动的形象意义。

色彩词语还在莫言的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象征作用。

在《红高粱家族》中,红色不仅代表着鲜艳和热烈,更是象征着战争、疾病和死亡;在《蛙》中,绿色则代表着自然的原始和纯洁,蓝色则意味着人物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这些色彩词语的象征意义,为作品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更加丰富的意义,使作品呈现出更加立体和丰富的艺术魅力。

莫言的文学作品中色彩词语的运用是其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其作品绚丽多彩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色彩词语的精准运用,莫言不仅为作品赋予了生动的视觉效果,更为作品增添了深刻的情感内涵和丰富的象征意义。

生命与生存的悲剧——从《红高粱家族》看莫言的悲剧意识

生命与生存的悲剧——从《红高粱家族》看莫言的悲剧意识

生命与生存的悲剧——从《红高粱家族》看莫言的悲剧意识莫言是一位中国当代文学作家,作品中主题大多和生命有关,特别是关注人类的生存和悲剧。

在他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中,表现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人性与生存的悲剧。

小说讲述了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一代代红高粱家族的命运与生存。

故事发生在一个因为天灾人祸而荒废的山村里,人们令人骇然的生存在苟且中,他们不断经历着苦难和死亡。

这种严峻的生存状态,决定了人们的命运往往是悲剧性的。

莫言的小说中,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悲剧。

从红高粱家族的老祖宗,一生都在为子孙们的幸福劳碌,却最终束手无策的困境中,到小兰和菊子继承了祖先的最大财产——一家农场,然而在政治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洪流中未能保住谋生之地。

他们即将失去一切,失去家园、失去亲人、失去尊严,只能化作遗弃在异乡的骨灰。

这些无可奈何、即将致命的事件中,究竟哪些是制约性的,哪些是意外的,一个个的悲剧意识不断涌上心头,让人无法自拔。

无论是自然条件的恶劣,还是社会命运的坎坷,小说中的每个角色都面对着他们无法改变的宿命。

红高粱家族的成员忍受了生命中的种种压力,为生存而奋斗,寻找生命的意义和尊严。

然而,这些终究是一连串的悲剧。

他们不能够改变自己的处境,他们不能够逃离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他们必须面对着悲剧性的现实,接受生命的折磨和谔谔草草般的命运。

总之,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表现了强烈的悲剧意识。

通过他的故事,读者深刻理解到不仅环境,而且社会历史的变革,也可能陷人于悲剧的境地。

他揭示了人们一生中面临的苦难、困境和无法摆脱的宿命,这些经历将一生都深深的打上烙印。

虽然小说展现了一个带有普遍性和历史性的共性悲剧,但作者通过对生存和悲剧的深刻理解,描绘了极端环境下人类独特的生命力和生存的悲壮美,人类在悲剧中尤其表现出他们无比的坚韧和勇气。

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从人类的生存和悲剧角度出发,展现了中国农村和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和命运,表现了强烈的悲剧意识。

莫言小说意象研究

莫言小说意象研究

莫言小说意象研究莫言,当代中国最为杰出的作家之一,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入人心的主题,多次斩获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

他的作品不仅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也展现了他对人类内心世界的独到见解。

在莫言的小说中,意象研究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也是他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关键工具。

在莫言的小说中,意象的运用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他通过对自然、人物、社会现象等具体形象的描绘,将抽象的内心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具象的视觉形象,让读者通过感性的认识去理解理性的主题。

这种转换与贯通的手法,使莫言的小说充满了生命力和表现力。

以《丰乳肥臀》为例,莫言借助母亲的形象,通过对她孕育和抚养孩子的艰辛经历的描绘,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同时,通过将母亲与自然界的生物起来,如鸟儿、动物等,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动而具体的意象,使读者对母爱的认识更加深入和直观。

在《生死疲劳》中,莫言通过描写主人公在六道轮回中的生死轮回,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探索和思考。

他通过将人物与动物相互转换,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跨物种意象。

这种意象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也呈现了生命的无常和不确定性。

而在《晚熟的人》中,莫言通过对故乡的描绘,展现了他对乡土中国的眷恋和对现代社会的反思。

他通过将人物与社会背景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具有深刻社会寓言性质的意象。

这些意象不仅揭示了社会的真实面貌,也呈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莫言小说中的意象研究,不仅是一种艺术手法,更是一种深入人心的力量。

莫言的《红高粱》是新历史小说的经典之作,通过对农村、家族、历史等关键词的深度挖掘,成功地塑造了一段生动而独特的历史图景。

在《红高粱》中,莫言通过对农村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封闭、保守的社会环境。

小说中的村庄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世界,村民们过着简朴的生活,遵循着传统的价值观念。

这种封建氛围为故事开展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社会背景,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的历史时代特点。

在家族方面,莫言对家族历史、文化和族谱的讲述,展示了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家族体系。

[红高粱小说下载]红高粱小说

[红高粱小说下载]红高粱小说

[红高粱小说下载]红高粱小说红高粱小说篇(一):《红高粱》小说赏析导语:《红高粱》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的作品。

《红高粱》以抗日战争及20世纪30、40年代高密东北乡的民间生活为背景,故事中塑造的一系列的抗日英雄却都是正义和邪恶的化身。

莫言的小说,表现了富于感性化的风格。

他的写作,对当代小说过分的观念结构所形成的文体模式,是一次冲击。

他采用一种不受控制的、重视感觉的叙述态度。

在描述中,心理的跳跃、流动、联想,大量的感官意象奔涌而来,而创造一个复杂的、色彩斑斓的感觉世界。

这种强烈的感性体验的写作方式,与对于带有原始野性生命力的向往有关。

不过,有的小说也会由于对感觉过分倚重,表现出控制不够、刻意追求暧昧意象的倾向。

一、生命的颂歌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把文学的对象视为生命意志的理念。

《红高粱》就是通过“我奶奶”戴凤莲和“我爷爷”余占鳌的故事,以时空错乱的顺序,借用意识流的表现方法,叙述了昔日发生在山东某乡村的一曲生命的颂歌。

在小说中“我奶奶”“我爷爷”,他们浑身上下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奶奶”年轻美丽,“走起路来双臂挥舞,身腰拨动,好似风中招红高粱小说篇(二):莫言作品中红高粱文学意象莫言以审美的态度,用文学作品演绎了高密东北乡那片生机勃勃、充满野性的红高粱,红高粱自此成为莫言文学诗意的栖居地。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及一切存在者应该诗意地存在,诗意地安居。

人类的生存必须从属于大地、依赖于大地的情感;要接受大地的恩典,保护大地处处固有的秘密,这就是人类生存的诗意所在。

而文学是人类心灵的栖息地,是自由的精神家园,亦成为历代人们诗意的栖居地。

红高粱,一个突破传统、火辣热情,从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学意象,在山东高密东北乡和高密人一起诗意地安居。

莫言,一个从高密东北乡走出来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回到大地、回到童年、回到心灵,以审美的态度,用文学作品演绎了高密东北乡那片生机勃勃、充满野性的红高粱,红高粱自此成为莫言文学诗意的栖居地。

莫言创作的地域特色分析

莫言创作的地域特色分析
面 出农 民生 活 的艰苦
节等

另 一 方面 也 表
高 粱 家族 》 中高 粱 地 里 爷 爷奶奶 的 爱情 以及轰 轰 烈 烈 的抗


莫 言的作 品 中也 有 节 日 民俗
吃饺 子

,
比 如春 节
,

端午 节

中秋
《 白棉 花 》 中棉 花地 里 有




的朦胧 爱情
,



莫言 小
,
其 中春 节 是 出现 次数 最 多 的
:



这 个字

比 如 《 红 耳朵 》
《 红 高 粱 家族 》
,
《透
莫 言 曾 经说 过
生 活 二 十 年 给 我 打 下 了 坚 实 的 基础
我 能 不 断 地 写 作 没有 枯 竭 之 感 农村 本文 就 莫 言 创 作的 地

》 等 明的 红 萝 卜


地 域 性 语 言的运 用 能够使作家 的表 达更加 自由 能从普通话 中找 到 的词 语
生 命力 的顽 强

结 束语 : 莫 言 小说 中 的地 域 性 特 点 活 的影响
,
,
是 一 直 以来 作 者 受 到 故 乡 生

还 有 就 是 作 者 在 创 作 时 有 意 的选 择
莫 言 的小 说

月 亮象征着年代
,
莫 言 小时 候 生 活 的乡村 没 有 电灯
,

,


,
高 密成 为作 者 情 感 以及 态 度表 达 的重 要 载体

莫言小说中的生态思想解读

莫言小说中的生态思想解读

莫言小说中的生态思想解读莫言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之一,其小说创作以多元文化的生态为基础,具有鲜明的生态文化特征。

莫言小说中的生态思想,是他对环境和人类互动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解读。

本文将从生态保护、生态多样性、生态修复三个方面对莫言小说中的生态思想进行解读。

一、生态保护莫言小说中的生态思想体现了对环境的保护和珍视。

他关注自然界的变迁和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的破坏,呼吁人们应该珍视自然、保护环境。

他通过小说表现了对清洁水源、大气污染和生态平衡等问题的关切,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环保意识。

例如莫言的小说《檀香刑》中,描写了一个因为环境污染而引起的意外事故,并通过小说揭示出了政府和企业的损害环境的行为,表达了对环保意识的呼吁。

另外,莫言的小说中也表达了一种崇尚自然的态度。

他描绘了高原草地、森林、沙漠等自然风光,赞美了它们的壮美和原始性,传达了一种保护自然的理念。

例如小说《丰乳肥臀》中,莫言通过女主人公庄村花对自然的爱护和保护,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珍视和尊重。

二、生态多样性莫言小说中的生态思想也关注生物多样性。

他通过小说表现了丰富的自然界和生命形态,呼吁人们应该重视物种之间的生态关系和相互依存。

他深入描绘了传统农业文化和基于自然生态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例如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中,通过描写红高粱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表达了对自然多样性的重视和传统农业文化的珍视。

三、生态修复莫言小说中的生态思想还体现在他对环境破坏后的生态修复方面的关注。

他认为人类应该通过生态修复来弥补对环境的破坏,赋予自然以生命,帮助生物重新建立生态平衡。

他通过小说反映了恢复生态的愿望和行动,呼吁人们应该采取措施,保护和修复环境。

例如莫言的小说《天堂蒜薹之歌》中,描写了一个被污染的地方经过生态修复后的变化,呼吁人们应该爱护环境、重视生态修复。

莫言小说中的生态思想不仅体现了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多样性的珍视,还呼吁人们应该通过生态修复、赋予自然以生命来实现生态和人类的和谐相处。

意象建构中的浓墨重彩——重读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

意象建构中的浓墨重彩——重读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

意象建构中的浓墨重彩——重读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以浓烈的意象和真实的描写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其中,《透明的红萝卜》是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短篇小说,通过对意象的巧妙运用,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魅力。

故事发生在农村的一个普通家庭,主人公是一个叫做胖子的小男孩。

胖子的父亲是受人尊敬的卫生员,他通过寻找蔬菜中的虫子来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故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意象之一就是透明的红萝卜。

莫言以诗意的语言把红萝卜描绘成了一种与生俱来的神奇植物,它通过土地的滋养和阳光的照射,透明而纯净地生长着。

这个意象象征着纯真与坚强,同时也暗示着故事的复杂和悲剧。

在故事的背后,透明的红萝卜成为了对社会黑暗的抗争与反抗的象征。

通过家长的威胁和压力,胖子被迫欺骗父亲,将红萝卜涂成了红色。

父亲不知情地将红色的红萝卜带给了其他人,这种行为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爆发。

莫言通过透明的红萝卜这一意象,揭示了人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本质。

讽刺的是,人们却常常忽视内心的本真与纯净,用表面的伪装追求短暂的利益,最终导致了社会的破裂与病态。

同时,透明的红萝卜也在情感层面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故事中,胖子与父亲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亲子关系,他们之间的信任和依赖是纯净与真挚的。

而随着胖子的欺骗,这份信任瞬间破裂。

透明的红萝卜成为了父子之间的鸿沟,同时也代表着失去的纯真与无邪。

莫言通过这个意象,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脆弱,以及伦理观念被破坏时的深刻伤痕。

莫言巧妙地融入意象与情感,使得《透明的红萝卜》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他用凝练的笔触勾勒出透明的红萝卜,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事物的真实与细腻。

同时,透明的红萝卜这一意象在故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揭示了人性和社会的复杂,还让读者反思自己内心的追求和选择。

莫言通过这个意象的运用,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也让读者在阅读中体味到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考方式。

如鱼得水的怎么写

如鱼得水的怎么写

如鱼得水的怎么写《如鱼得水》是白话文学家莫言所著的短篇小说,该小说以国共内战时期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充满荒诞与恶意的环境中,一个没有任何政治立场的普通人被牺牲。

故事以讲述的方式,巧妙地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具有强烈的讽刺和批判意味。

以下逐步展开介绍《如鱼得水》的主题,并深入探讨其中的寓意。

首先,《如鱼得水》这个比喻表达了人在适应新环境时的自然状态。

水对于鱼来说是生存所必需的,可以提供养分、保护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类似地,一个人如果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地方,就能够舒适自在地生活。

小说中的主人公不断迁徙,无法找到类似鱼得水的状态,反映了历史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个人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

其次,《如鱼得水》通过表现主人公的无辜和无助,暗示了集权政治带来的不公和冷酷。

主人公安生有良好的教育和道德修养,从未参与任何政治活动,也不多嘴。

然而,这并不能保护他免遭自己身处的那个时代无情的迫害。

小说的描写方式,细腻地展示出主人公在面对专制政权时的被动和无辜。

主人公在无法逃脱命运的捆绑下,逐渐被迫加入了派,并最终受到了残酷的惩罚和损失。

这种无助和无辜的感觉,使读者对当时政治环境的黑暗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如鱼得水》还通过揭示主人公在压迫环境中的情感变化,探讨了当权者对普通人的控制和消极影响。

小说中的主人公在节约和朴素的教育背景下,对共产的忠诚保持着怀疑和抵抗。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得不按照当地政权的要求,逐渐放弃自己原有的立场和信念。

这种渐进的改变,让主人公感到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也反映了政治力量对个人生活的负面影响。

读者通过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体验到了压迫环境下的困惑和无奈。

最后,《如鱼得水》通过嘲讽和讽刺的手法,向读者展示了政治环境的荒谬和人性的悲哀。

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在集权政权下经历的一系列离奇事件,揭示了当时时代的荒谬和无理。

无辜者被逼、背叛和牺牲,正义被扭曲和淹没,整个社会充满着怨恨和不公。

莫言以一种夸张和犀利的笔调,对那个时代的荒谬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嘲笑。

从诗化现实看莫言作品中意象的美学重构

从诗化现实看莫言作品中意象的美学重构

从诗化现实看莫言作品中意象的美学重构
齐金花
【期刊名称】《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17)002
【摘要】莫言作品中的意象创作彰显了他重构东西方美学后的个性风格走向,是表征其文学形象创作陌生化的重要形式.在莫言创作出的诸多意象中,最具特色的是感觉意象、动物意象、身体意象和"种"的文化意象,从这四个类型切入分析其意象创作的构成方式,归纳其美学表现的特点,诠释这些意象在莫言的现实主义创作中的功能价值,可从史诗般喧嚣的叙事中见出莫言的美学取向及其创作风格特色的表现.【总页数】7页(P95-101)
【作者】齐金花
【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江苏盐城 224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莫言作品中的环境化意象探析 [J], 王婷婷
2.东方暴力美学的浪漫诗意——浅析吴宇森早期作品中的暴力美学意象 [J], 杨甜子
3.意象趣味植入对现实主义题材油画美学内涵的拓展——从历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展看现实主义题材油画审美结构的嬗变 [J], 张曦
4.悲剧精神与中国文化的当代重构——莎士比亚戏剧《理查三世》跨文化中的诗化
意象 [J], 李伟民
5.论赫塔·米勒诗歌中的意象拼贴与诗化现实 [J], 张帆;冯晓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莫言作品中的环境化意象探析

莫言作品中的环境化意象探析

[ 收稿 日期]2 0 1 5 —0 5—2 7 [ 作者简 介]王婷婷 ( 1 9 8 8一 ) , 女, 河南濮 阳人 , 广 西师范学院文学院硕士研 究生。
2 0
Hale Waihona Puke 钦J , r 1 学院 学报
第3 0卷
土, 受 日月精 华 , 得 雨露滋润, 上 知 天 文 下 知 地理 。 父亲从 高粱 的颜 色上 , 猜 到 了太 阳 已
默立 , 高粱穗 子 浸在 月 光 里 , 像 蘸过 水银 , 汩 汩生辉 … …三 百 多个 乡亲 叠 骨 枕 臂 、 陈 尸狼
种 环 境化 意象 做一 些粗 浅 的探讨 与分 析 。

藉, 流 出的鲜血 灌溉 了一 大片 高梁 , 把 高粱 下
的黑 土浸 泡成稀 泥 …… 一穗 一穗被 露 水打 得
面对 生存 困境 时具 备 的张 力 。这种 张力是 整 个 小 说文 本最 具 吸 引力 的地 方 。具 体地 说 , 红 高 粱 意 象及 其象 征 意义 表现 在如 下几 个方 面 。

是红高粱 的浅淡 忧悒。《 红高粱 家族》 中
对 于红 高粱 意象 的 描 写有 很 多 , 在 对 红 高 粱 的 描 写中, 作 者始 终将 人性 中的善 与恶掺 杂进 去 , 而 统
反叛 , 在 红高 梁酒庄 生下 自己的儿 子 , 最 后 死在 红
被 杀 的仇 恨 、 源 自于 保 护 家 园 亲人 的责 任 。在 这 个 不成 队伍 的集体 里 , 彪 悍 和怯 懦 在 红 高 粱忧 悒 的注视 下 不 断 行 进 着 , “ 它 们 都 纹 丝 不 动 。每 穗 红 高粱 都是 一 个 深红 的成 熟 的面 孔 , 所 有 的红 高 梁合 成 一 个 壮 大 的 集 体 , 形 成 一 个 大 度 的

高密东北乡_红高粱_小说中的荒原意识探析

高密东北乡_红高粱_小说中的荒原意识探析

2 “种的退化”的忧患
莫言通过对乡村沉重苍凉的人生的描写, 展现了一个个人 世界小宇宙的生死场, 在一片红色的高粱海中异常鲜活突兀的 个体灵魂在不安的颤栗着,最终也无法摆脱沉沦的结局。 《红高 粱》中有着顽强生命力和非凡胆识的流氓土匪余占鳌,在家族亡 灵前可怜赢弱的“我”与这位有着“高粱般鲜明性格”的阳刚形象 相比,无疑有着苍白暗淡的色彩。 在震惊于祖辈生命的壮丽辉煌 同时又不免怀疑这样孱弱病态的后代是否只是无意识中的幻 想。 他们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苦苦挣扎,被动的承受生命带来的重
文学界 . 35 .
文学评论
高密东北乡
— ——《红高粱》小说中的荒原意识探析
张立佳 (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16)
摘要:80 年代中期,莫言用他优美的语调为我们渲染了一个
“红高粱”的世界,他笔下的高密东北乡有着荒原般的记忆,带着
“种的退化”的忧患讲述着那段血色浸染的故事。
关键字:《红高粱》;荒原意识
中 图 分 类 号 :I206
重压力,祖辈身上那种英勇抗战的精神似乎没有沿承下来。 这就 是莫言所表达的对“种的退化”忧患,莫言曾经在创作《红高粱》 时谈过他的创作动机:“人对现实不满时便怀念过去, 人对自己 不 满 时 便 怀 念 祖 先 ”,祖 先 的 所 做 所 为 使 “我 们 这 些 活 着 的 不 孝 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深切的感受到种的退化”。 在故 乡的高粱地里,耸立着一块属于父亲的无字的青石墓碑,上面没 有碑文,父亲作为死者和他那块无字墓碑一样是空的。 爷爷和奶 奶的出现代替了父亲的存在,割断了孩子与父辈的血缘关系,父 亲这一历史主体的缺失造就了一片荒野和空白的处境, 莫言在 作品中屡屡以“不肖子孙”、“种的退化”、“被酱油腌过的心”等词 来表明自己这一代人与英雄先辈的相形见绌、天壤之别,这样一 种来自于“种的退化”的羞愧奠定了小说氛围上的伤怀与愤懑。 这种 “种的退化” 的思想实际上并不是在否定历史和社会的退 步,而是现实的世俗化已经不具备产生先辈血性性格的土壤,因 此后辈们只能在这片土地上寻找一块安息之地。

莫言作品赏析

莫言作品赏析

莫言作品赏析莫言作品赏析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人称莫言是“怪才”、“鬼才”,源于其作品的怪味。

对于莫言本人,有什么奇特之处?一.“怪味”研究人称莫言是“怪才”、“鬼才”,源于其作品的怪味。

这怪味从何而来?张卫中在《论福克纳与马尔克斯对莫言的影响》一文中认为,莫言1985年以后产生的蜕变深受“福克纳与马尔克斯这两座灼热的高炉”的影响。

这首先表现在艺术观念方面的启迪,从而使得莫言的主体意识得以觉醒,并确立了强烈的悲剧意识和乡土意识。

其次表现在福克纳与马尔克斯的反叛精神,为莫言大胆的艺术探索提供了一种心理依据,使得原体沉淀在记忆中的内容毫不犹豫地翻腾出来。

分析福马对莫言创作影响的文章还有王国华等人的《莫言福克纳》,张学军的《莫言小说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姜智芹在《他者及其作品在国外》中也认为,莫言的创作深受福克纳与马尔克斯的影响。

但姜智芹同时也认为福克纳和马尔克斯对莫言的这种影响并非刻意模仿他们的故事内容和叙事手法,而是深入地研究他们观察生活的方式和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

莫言小说之所以被人认为怪,是因为他的作品与我们日常所见之作品有较大的不同。

刘广远在《论莫言小说的复调叙事模式》中认为在传统小说中,作者仿佛就是一切,具有支配权、评论权和决断权,而在复调小说世界中不是这样的。

莫言正是利用复调这种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陌生化的思考,其作品总能给人一种新鲜感觉。

因为他的小说的叙述充满怪诞现实主义的色彩,以怪诞的方式叙述了现代社会现象,在荒诞原则下建立起虚构话语世界,这与传统小说的现实主义手法是相悖的。

而郭并茹在《寻找一种叙述方式》中认为:“莫言的小说也许无意于为正史补阕,但其实录的史传笔记以及借小人物写时代的表现方式却接续了传统的叙述方式。

”有人另辟蹊径从艺术、哲学等视角来探讨其“怪”的渊源。

吴非《莫言小说与印象派之后的色彩美学》中认为,《红高粱》、《红蝗》、《白棉花》等作品在艺术语言上主动认同于西方现代绘画美学,这种色彩感在作品的情感――形式结构中的表现,吴非称之为绘画对文学的占有。

解读莫言作品《枯河》

解读莫言作品《枯河》

解读莫言作品《枯河》解读莫言作品《枯河》莫言在小说《枯河》中,多次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主要体现在哪里呢?莫言的小说《枯河》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和“时空交叉”的独特叙事结构,许多独特的意象值得我们思索和探究,这有助于我们理解莫言作品的创作特色和深刻的精神内涵。

本文将围绕“屁股”、“小狗”、“月亮”这些意象进行挖掘和探讨。

一、象征手法的运用:莫言在小说《枯河》中运用了很多象征的手法,其中小虎的屁股和那只小狗就是两组象征,它们分别象征了小虎的脸和小虎本人。

(一)屁股与脸中国人自古对屁股都有着独特的敬重。

封建时代犯了法,通常都会被打杀威棒,最先遭罪的就是屁股。

小孩子不听大人的话,也常常会被大人恐吓着要打齐屁股。

成年人的屁股被碰了,就会觉得颜面扫地。

中国人秉承着“打人不打脸”的原则行事,遭罪的总是屁股。

因此屁股和脸几乎有着相同等的地位,所区别的是:脸是同人打交道的,而屁股是不能示人的。

在文中,故事刚刚开始的时候小虎爬上了高高的白杨树,而高高的白杨树遮天蔽日恰恰象征的是村支书家的权势,而此刻他正凌驾于那棵白杨树之上,心里因此泛起的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房屋们都在他的屁股底下,他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在他撞坏了小珍闯了祸后,遭罪的是屁股。

哥哥对着他的屁股就是狠狠的一脚,父亲用绳子抽打着他的屁股。

打屁股就是打脸,打屁股是为了让他有羞愧和后悔之意。

(二) 狗与人一条小狗在满是尘土的.街上走着,它没有打扰谁的生活,却被突如其来的横祸改变了那弱小的生命的命运。

那绿色的汽车就那样奔驰着呼啸而过。

伴着灰尘的小三和碾压的剧痛,小狗就那样被碾压出了肠子。

它没有一声哀嚎,也没有一声呜咽。

它就那样“心平气和”却又无可奈何地走着,仿佛世界与它无关。

它只是个过客般渐行渐远渐无;当小虎撞到了小珍后,他被村支书狠狠地踢翻在空中,这时,他又想起了那只小狗他恍然觉得自己就是那只小狗了。

他觉得自己的肠子也如同那只小狗的肠子被拖了出来;后来,当他走出小媳妇的家时,他打算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又依稀地想起了那条被碾压出了肠子的小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一
者在本文所关 注的则 是莫言在 《 红高粱家族》 等
作 品 中设 置 的三 种 环 境化 意 象 , 即: 血 红 的高 梁 、
轮 明 月 冉 冉 升起 , 遍 地 高粱 肃 然
沉 默 的河水 、 迷 离 的紫穗 槐 , 这是 莫言 对其 家 乡 高
密东 北 乡进 行 描述 的代 表性 意象 。本 文拟 就 这 三
里, 红 高粱 显然 具 有 某 种 图 腾式 的象 征 意 味 。这 里 的红 高粱 长 得 郁郁 葱葱 , E l 本 人 没 来 时是 被 高 密 的河 水 和乡 亲 们 的 汗水 浇 灌 的 , 而E t 本人 来 了
绘 有 着 丰 富 和 深 刻 的意 义 。
[ 关键词 ] 莫言小说 ; 红 高粱; 河水 ; 紫穗 槐 ; 环境 化意象 ; 象征 意义
[ 中图分类号 ]1 2 0 7 .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 6 7 3—8 3 1 4 ( 2 0 1 5 ) 0 7 —0 0 1 9— 0 6
王 婷 婷
( 广西 师 范学 院 文 学 院 ,广 西 南 宁 5 3 0 0 0 1 )
[ 摘 要] 在 莫言的小说文本 中存在着大量 的意象 , 莫言对于这 些意象赋 予 了它们 超越 意象本身 的审美
意义。莫言小说 中极具代表性 的三种环境化 意象: 血红 的高粱 、 沉默 的河水 、 迷 离的 紫穗 槐 , 其 环境化 意象的描
第3 O卷 第 7期
V0 1 . 3 0 Nn 7






2 0 1 5年 7月
J u 1 ., 2 0 1 5
J O UR N A L OF QI NZ HOU U NI V ER S I T Y
莫. 言 作 品 中 的 环 境 化 意 象 探 析
所 谓 环境 化 意 象 , 是 指侧 重 于 具有 外 在 物 化 表 象 的审美 意象 , 它往 往 具有 某种 特殊 文化 意 蕴 、 文 学 意味 , 是物 态 化 意 象 与 心灵 化 意 象 结 合 的产 物 。简单地 说 , 环 境 化 意 象是 指 某 些 以物 态 化 形 象 存 在于 观者 眼前 , 但 是 却 蕴 含着 深 刻 审美 意 蕴 的 自然 意象 。莫 言小 说 中的高粱 、 河水 、 紫 穗槐 都 属 于 这种界 定 。广 而言 之 , 在 我们 熟 悉 的其 他 作 品中, 这种 环境 化意 象也 是存 在 的 , 中 国古 诗 常常
观一 切 的红 高粱 意象俨 然 成为 作者 人文 关怀 的代
有 的杨 柳 、 长亭 之 类 ; 闺怨 诗 经 常 提 及 的 帆 船 、 高
楼 皆属此类 。
在莫 言迄今 为止 的小 说 创 作 中 , 研 究 者 往 往 关 注 或涉及 到 关 于 小 说 文 本 的人 物 形 象 、 民俗 文
[ 收稿 日期]2 0 1 5 —0 5—2 7 [ 作者简 介]王婷婷 ( 1 9 8 8一 ) , 女, 河南濮 阳人 , 广 西师范学院文学院硕士研 究生。
2 0
钦J , r 1 学院 学报
第3 0卷
土, 受 日月精 华 , 得 雨露滋润, 上 知 天 文 下 知 地理 。 父亲从 高粱 的颜 色上 , 猜 到 了太 阳 已
会 采用 不 同 的环 境 化 意象 来 表 情 达 意 , 送 别 时必
烦 地 向读 者展 示 着 故 乡过 往 的 植 被 景观 , 在 对 红
高梁的描述中一一列 出高密“ 最英雄好汉最王八 蛋最能喝酒最能爱” 的男男女女。而这种意象所 具有的象征意义在 于: 更 多地涉及到生命个 体在
化、 文 本意 蕴 、 外来 文化 因素 等方 面 的研究 。而笔
名词 。回归 到文 本 , 莫 言对 于 红 高 粱 意 象 的 描 写
往往结合着具体的故事氛围、 人物性格开展 , 例如
开篇 “ 我” 父 亲 跟 随 余 占鳌 司令 伏 击 日本 人 经 过 红 高粱 地 的所见 所想 :
默立 , 高粱穗 子 浸在 月 光 里 , 像 蘸过 水银 , 汩 汩生辉 … …三 百 多个 乡亲 叠 骨 枕 臂 、 陈 尸狼
种 环 境化 意象 做一 些粗 浅 的探讨 与分 析 。

藉, 流 出的鲜血 灌溉 了一 大片 高梁 , 把 高粱 下
的黑 土浸 泡成稀 泥 …… 一穗 一穗被 露 水打 得

红高梁 意象
精 湿 的 高梁在 雾 洞里 忧 悒 地 注视 着我 父 亲 ,
父亲 也虔诚 地 望 着 它们 。父 亲 恍 然 大 悟 , 明 白了 它们 都 是 活 生 生 的 灵 物 。 它们 根 扎 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莫 言 的小说 中 , 尤 其 在 他 的高 密 东北 乡 系 列小 说 中 , 红 高 梁 出现 的频 率 很 高 。作 者不 厌 其
鲜红 。 ] 一
莫 言在 小 说 中从 “ 我” 父 亲 的视 角 出发 对 红
高 梁地 进 行 了一 些 列 的描 写 , 在“ 我” 父 亲 的 眼
高粱们 奇谲瑰 丽 , 奇形怪 状 , 它们呻 吟 着扭 曲 着, 呼号着 , 缠绕着 , 时而像魔 鬼, 时 而像 亲
人, 它们在 奶奶 眼 里盘 结成 蛇样 的一 团 , 又呼
面对 生存 困境 时具 备 的张 力 。这种 张力是 整 个 小 说文 本最 具 吸 引力 的地 方 。具 体地 说 , 红 高 粱 意 象及 其象 征 意义 表现 在如 下几 个方 面 。

是红高粱 的浅淡 忧悒。《 红高粱 家族》 中
对 于红 高粱 意象 的 描 写有 很 多 , 在 对 红 高 粱 的 描 写中, 作 者始 终将 人性 中的善 与恶掺 杂进 去 , 而 统
次将 红高 粱 这种 意 象 掺 杂进 人 类 生 命 的色 彩 , 对
意象 的象 征化 处理使 得 文本摆 脱 了单纯 的浅层 次 上 的信息 传递 功能 , 而具 有 了形而 上 的深层 含义 。
奶奶 注视 着红 高粱 , 在她 朦胧 的 眼 睛里 ,
经把被 高粱遮挡 着的地 平线烧 成 一片 可怜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