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山后脉岩组合的岩石成因——对岩石圈拆沉作用

合集下载

adakite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adakite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adakite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1968年,Green and Ringwood提出,大洋玄武岩(MORB)在岛弧俯冲带转变为榴辉岩之后,可以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钙碱性的安山岩。

然而,Stern和Gill的试验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岛弧安山岩不可能由俯冲的MORB部分熔融形成。

现今各大洋周边俯冲洋壳的平均年龄为60Ma,已基本冷却,岩Benioff带的地热梯度较低(≤10 ℃/km),洋壳在俯冲过程中不能直接熔融,而是发生变质并逐步脱水。

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的水热流体向上运移,交代地幔楔,并使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岛弧拉斑玄武岩和钙碱性玄武岩。

岛弧玄武岩经过分离结晶等演化,形成典型的岛弧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岩系。

1990年,Defant and Drummond重新提出,某些岛弧钙碱性安山岩和英安岩为俯冲版片部分熔融形成。

在一些地区,如果年轻、热的洋壳发生俯冲,则沿Benioff带的地热梯度高(25~30 ℃/km),洋壳可能发生脱水熔融,形成高铝的中-酸性岩石。

这类岩石最早发生于aleutian群岛的Adak岛,因此,被命名为adakite,指的是新生代与年轻洋壳俯冲有关的、具有独特地球化学特征的一类中-酸性火山岩或侵入岩,其地球化学特征与太古代高铝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相似。

由于其特殊的成因,对研究陆壳的起源和演化、俯冲带的元素地球化学行为以及壳-幔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对探讨一些造山带的古构造演化也很有帮助。

1、adakite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adakite的主要矿物组合为: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极少,只在Aleutian和墨西哥的高镁安山岩中有所发现。

副矿物包括磷灰石、锆石、榍石及钛磁铁矿等,其含量一般高于典型的岛弧岩浆岩。

与经典的岛弧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不同,adakite很少有相关的玄武岩或玄武安山岩相伴生,如果有,则玄武岩富Nb(≥20×10-6),LILE也非常富集。

造山带的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

造山带的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

造山带的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矿产资源和能源历来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支撑GDP快速增长、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大宗矿产和大部分战略性资源日渐面临严重短缺的局面,并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因此,深入研究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形成过程及成矿成藏机理,拓展新的找矿领域,增强发现新矿床的能力,是缓解我国当前大宗矿产资源紧缺局面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内外矿床学理论研究和勘探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地壳浅表矿床日益减少枯竭的情况下,逐步提高深部矿床勘探和开发能力。

例如,我国大冶铁矿床、红透山铜矿床、铜陵冬瓜山特大型铜矿床、新疆阿尔泰阿舍勒铜、金、锌特富矿床, 会理麒麟铅、锌矿床、山东增城、乳山金矿床等开采深度均已超过1000米, 有的矿床已近2000米(滕吉文等,2010)。

加拿大萨德伯里( Sodbury) 铜-镍矿床已开采到2000米,最深矿井达3050米。

南非金矿钻井深4800米。

更为重要的是找矿勘探实践和地球深部探测实验证实,虽然绝大多数矿床的形成、就位和保存发生在地壳环境,但成矿系统的驱动机制和成矿金属的集聚过程则受控于岩石圈尺度的深部地质过程,地球深部蕴藏着巨量矿产资源,深度空间找矿潜力巨大。

深部过程与动力学是控制地球形成演化、矿产资源、能源形成,乃至全球环境变化的核心。

因此,深入研究地球深部过程与动力学,不仅是提高人类对地球形成与演化、地球系统运行规律认识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建立和研发新的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 以促进我国找矿勘查的重大突破,是解决我国资源能源危机的根本途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地学界一直非常注重大陆岩石圈结构、深部作用过程和动力学研究,并将其作为国际岩石圈计划的主要研究领域。

美国于20世纪70-80年代开展了地壳探测计划,首次揭示了北美地壳的精细结构,确定了阿帕拉契亚造山带大规模推覆构造,并在落基山等造山带下发现了多个油气田。

高等构造复习资料

高等构造复习资料

总复习概念1、石香肠构造(boudinage):原先存在的比围岩强硬的岩层在垂直层理的挤压作用下被分割成一系列彼此平行的拉长体,亦称香肠〔布丁〕构造。

布丁的延长方向平行于B轴方向,将之划归b线理。

2、窗棂构造(mullions):由强硬岩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线理构造。

棂柱体的边界可以是层理面或原先存在的面,也可以是新生面如节理、劈理等。

窗棂延长方向代表了应变椭球体的Y轴,属b线理3、褶劈理(crenulation cleavage):发育于有先存面理的岩石中。

先存面理被褶皱成微型褶皱,对称或不对称。

它由褶皱的平行翼或平行于褶皱翼发育的微断层所确定。

发育于各种变质程度的含层状硅酸盐的岩石中。

4、伸展褶劈理(ecc):为韧性剪切带中的近平行的间隔性剪切条带,以小角度切割糜棱面理,常呈单组,有时成共轭组出现。

5、A-线理(A-lineation):即拉伸面理,拉长方向平行于应变椭球体的长轴(a)方向。

常见有:拉伸矿物及矿物集合体;对称压力影;柔性层中拉伸的刚性体如拉伸黄铁矿、圆形化石;拉伸砾石及鲕粒。

6、S-C-C’面理(S-C-C’ fabrics):韧性剪切带内经常发育两种面理,平行于剪切带内应变椭球XY面的呈S形展布的剪切带内面理S;平行于剪切带边界的间隔排列的糜棱岩面理C。

糜棱岩面理实质是小型强剪切应变带,常由微细颗粒或云母等矿物组成。

S面理和C面理的锐夹角指示对侧的剪切方向7、A型褶皱〔A-fold〕:又称a型褶皱,是指褶皱轴〔枢纽〕与拉伸线理〔a线理〕方向大致平行的褶皱,一般发育在剪切带的强烈剪切部位。

8、鞘褶皱(sheath fold):最早是Carreras等1977年提出的,是特殊的A褶皱,因形似刀鞘而得名,是韧性剪切带的标志性构造之一,其规模一般几米到几百米,有的可达数公里。

大多呈扁圆状、舌状或圆筒状,多数为不对称褶皱,沿剪切方向拉的很长。

9、眼球构造(augen structure):混合岩化过程中,外来物质沿着片状、片麻状岩石注入时形成眼球状或透镜状的团块,断续分布,常有定向排列,眼球多为碱性长石组成,大小不一,有时晶形较好,呈卵形,长方形,有时眼球为长英质的长石,石英集合体所组成,当此眼球含量增多时,可成串珠状断续连接,并逐步过渡为条带状构造。

秦岭造山带重大地质事件_矿床类型和成矿大陆动力学背景

秦岭造山带重大地质事件_矿床类型和成矿大陆动力学背景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综 述 Bulletin of Min eralogy,Petrology and Geoch emistryVol 27No 4,Oct 2008秦岭造山带重大地质事件、矿床类型和成矿大陆动力学背景朱赖民,张国伟,李 ,郭 波西北大学地质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摘 要:秦岭造山带由两条主缝合带(商丹、勉略缝合带)及其分划的三个地块(华北地块南缘、秦岭微地块和扬子地块北缘)组成。

秦岭造山带是在晚太古 中元古代洋陆间杂构造基础上,于晚元古代-中三叠世经历现代板块构造体制的主造山期的华北、秦岭、扬子三板块依次沿商丹和勉略两条缝合带由南向北俯冲碰撞造山,奠定了基本构造格局,并由于后造山期强烈的陆内造山作用的叠加改造成复合型造山带。

秦岭造山带内的金属矿床主要有热水喷流沉积型铅 锌矿床、火山喷流型块状硫化物、斑岩 矽卡岩型钼(钨)矿床、卡林 类卡林型金矿床、岩浆热液脉型金矿床和低温热液改造型汞锑矿床。

造山带内的商丹和勉略缝合带产有部分岩浆分结或熔离型铬铁矿和铜镍硫化物矿床。

沉积 变质成因铁矿床主要分布在扬子和华北古板块边缘。

秦岭造山带造山过程与成矿作用演化存在时空耦合关系,因此研究秦岭造山带成矿事件对其不同时期地质事件的响应,对发展我国大陆成矿理论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 键 词:秦岭造山带;成矿作用;成矿动力学背景中图分类号:P5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2802(2008)04 0384 07Main Geolog ical Events,G enetic Types of Metallic Deposits and TheirGeodynamical Setting in the Q inling O rogenic BeltZH U Lai min,ZH ANG Guo w ei,LI Ben,GUO BoS tate key L abor ator y of Continental D y namics,Dep ar tment of Geology,N or thw est Univ er sity,X i!an710069,ChinaAbstract:T he Q inling orogen was built up through int erplay of three blocks,t he N ort h China block,the small Q in ling block,and the Sout h China block,separat ed by t he Shangdan and M ianlue sutures.T he Qinling orogen as a complex orogen ex perienced a prolonged continent al divergence and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blocks.T he first st age is the format ion of the orogenic basements in Precambrian.T he second st age is the plat e t ect onic evolut ion in Late Prot erozoic M iddle T riassic,which is t he main orogenic st age and characterized by plat e tectonic regime.T he last is the M esozoic Cenozoic intercontinent al t ectonic evolut ionary st age.T here are SEDEX and V M S t ype sulf ide depos it s,the Porphyry Skarn t ype M o(W)deposit s,the Carlin Carlin like gold deposits,the magmat ic hydrothermal vein type gold deposits,and t he epit hermal Hg Sb deposit s et c.T he magmat ic fractionat ion cryst allization,and sulfurizat ion segregat ion type deposit s,such as chromit e and nickel deposit s,distribut e in Shangdan and M ianlue sutures.T he sediment ary metamorphic t ype Fe deposits locat e in the rim of Y ant ze and North China block.T here is time and space coupling relation betw een t he format ion of Q inling orogenand the M ineralization Evolvement of ore deposits,so the st udy of responding of ore deposit s to Geological Events have important t heory and pract ice has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t he Qinling orogenic belt;mineralizat ion;metallogenetic geodynamical set ting收稿日期:2008 01 03收到,06 02改回基金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2006CB403502);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2006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2071);陕西省教育厅基金项目(07JK414);南京大学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14 08 1)资助作者简介:朱赖民(1966),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矿床地球化学研究,Em ail:z hulaimin@nw .应用现代大陆动力学理论,研究成矿地质背景、构造单元属性及时间演化,分析由板块的汇聚、离散和平移引发的壳幔物质相互作用、沉积作用、变形与变质作用、岩浆活动、流体运移、成矿物质活化、迁移、聚集等相关过程,向来是国内外地学界广泛关注的课题[1~18]。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I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I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I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一、本文概述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地区。

本文聚焦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I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旨在深入解析这一地区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的成矿机制和成矿规律。

通过对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I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的系统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理解板块碰撞、成矿作用以及资源分布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撑。

青藏高原的形成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涉及到大陆碰撞、板块俯冲、地壳增厚等一系列复杂的地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成矿作用作为地质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揭示青藏高原的演化历史和资源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成矿机制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对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I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青藏高原及类似地区的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为推动地质学和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概述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是地球上最大、最高的高原,同时也是地球科学研究中极其重要的地区。

它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之间的交汇带,这里发生了复杂的板块碰撞和陆陆碰撞过程,形成了独特的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

这一区域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以及相关的成矿作用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演化,包括早期的洋盆关闭、陆陆碰撞、陆内变形以及后期的隆升和剥蚀等过程。

这些过程不仅塑造了青藏高原现今的地貌格局,也控制了其内部矿产资源的分布和成矿作用的特点。

特别是主碰撞造山期,是青藏高原成矿作用的关键时期,其内在的地质条件和动力学背景为成矿提供了重要的控制因素。

主碰撞造山期,随着印度板块向北俯冲,青藏高原地区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

这些岩浆活动不仅带来了大量的成矿物质,而且为成矿作用提供了必要的热源和动力。

同时,碰撞过程中形成的构造断裂和褶皱也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条件。

造山带的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

造山带的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

造山带的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矿产资源和能源历来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支撑GDP快速增长、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大宗矿产和大部分战略性资源日渐面临严重短缺的局面,并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因此,深入研究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形成过程及成矿成藏机理,拓展新的找矿领域,增强发现新矿床的能力,是缓解我国当前大宗矿产资源紧缺局面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内外矿床学理论研究和勘探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地壳浅表矿床日益减少枯竭的情况下,逐步提高深部矿床勘探和开发能力。

例如,我国大冶铁矿床、红透山铜矿床、铜陵冬瓜山特大型铜矿床、新疆阿尔泰阿舍勒铜、金、锌特富矿床, 会理麒麟铅、锌矿床、山东增城、乳山金矿床等开采深度均已超过1000米, 有的矿床已近2000米(滕吉文等,2010)。

加拿大萨德伯里( Sodbury) 铜-镍矿床已开采到2000米,最深矿井达3050米。

南非金矿钻井深4800米。

更为重要的是找矿勘探实践和地球深部探测实验证实,虽然绝大多数矿床的形成、就位和保存发生在地壳环境,但成矿系统的驱动机制和成矿金属的集聚过程则受控于岩石圈尺度的深部地质过程,地球深部蕴藏着巨量矿产资源,深度空间找矿潜力巨大。

深部过程与动力学是控制地球形成演化、矿产资源、能源形成,乃至全球环境变化的核心。

因此,深入研究地球深部过程与动力学,不仅是提高人类对地球形成与演化、地球系统运行规律认识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建立和研发新的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 以促进我国找矿勘查的重大突破,是解决我国资源能源危机的根本途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地学界一直非常注重大陆岩石圈结构、深部作用过程和动力学研究,并将其作为国际岩石圈计划的主要研究领域。

美国于20世纪70-80年代开展了地壳探测计划,首次揭示了北美地壳的精细结构,确定了阿帕拉契亚造山带大规模推覆构造,并在落基山等造山带下发现了多个油气田。

地幔岩石圈拆沉作用

地幔岩石圈拆沉作用

地幔岩石圈拆沉作用
地幔岩石圈的拆沉作用是指地幔岩石圈内部的部分岩石因为密度的差异而发生上升或下沉的现象。

地幔岩石圈是地球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地壳之下,由地幔的上部和下部组成。

地幔岩石圈的拆沉作用对地球的地质活动和地表形态有着重要影响。

一方面,地幔岩石圈的拆沉作用可以导致板块构造的形成和演化。

地幔岩石圈内部的岩石因为热对流和密度差异而发生上升或下沉,这种运动会导致地幔岩石圈的变形和断裂,最终形成地球上的板块。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是地球上地质活动的重要表现,包括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都与地幔岩石圈的拆沉作用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地幔岩石圈的拆沉作用也对地壳的隆起和沉降产生影响。

当地幔岩石圈内部的岩石发生上升或下沉时,会对地壳施加力量,导致地壳产生隆起或沉降的现象。

这种作用在地质历史长河中会对地表形态产生深远影响,比如造山运动和盆地形成等地质现象都与地幔岩石圈的拆沉作用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地幔岩石圈的拆沉作用是地球内部热对流和物质循环的重要表现,对地球的地质活动和地表形态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
研究地幔岩石圈的拆沉作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机制和地质现象的形成原因。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构造活动响应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构造活动响应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构造活动响应特征X曹佰迪,曹伟忠(长安大学,陕西西安 710054) 摘 要:鄂尔多斯盆地现今的构造特征与古生代的构造面貌具有较大的差异,其构造的主要变革期发生于中生代。

本文通过对各时期古构造特征的详细编图分析,厘定了二叠纪末期石千峰组沉积时期是构造格局发生变化的初始阶段,古生代的构造格局以南北向构造线为主体,中生代的构造格局以东西向的构造线为主体。

同时,盆地内以及周缘造山带的岩浆活动、二叠系石千峰组的油气成藏时间都与这一主要构造变革期息息相关。

盆地西南部龙门构造的岩浆活动时间与秦岭造山带、阴山造山带的岩浆活动时间基本一致,受南北向构造应力的作用;盆地东部紫金山岩浆体的活动时间与西部贺兰山鼓鼓台岩浆体的活动时间基本一致,主要受东西向构造应力的作用,二者对应的时间分别为印支期和燕山期。

石千峰组中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160℃,相当于白垩纪末期,正是由于强烈的构造运动致使下部的原生油气藏遭受破坏,沿着断裂带而发生重新的运移聚集,进而形成了次生油气藏。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构造变革期;岩浆活动;油气成藏 中图分类号:P 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5—0130—05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中西部典型的克拉通盆地,俗有构造沉积稳定之称,但构造的稳定性和活动性是一个对立统一的过程,也是相对于其它构造活动更为剧烈的裂谷盆地、前陆盆地的一个类比过程[1-3]。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构造活动性的分析,可以更为明确的理解克拉通盆地并非一个稳定的地块,在其构造演化的某个阶段仍然存在强烈的构造变迁,甚至构造格局的整体转换。

图1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顶面现今构造图1 构造格局响应特征鄂尔多斯盆地现今的构造面貌为一西倾的大单斜,古生代的构造面貌主要表现为中部高、东西低,两坳夹一隆的构造格局(图1、图2)[4-6]。

现今的构造面貌和古生代的构造面貌存在较大的差异,中生代为其构造变革的主要时期。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
花庄油田位于中国山东省东营市北部,是中国最大的陆相油田之一。

该油田的油气主
要分布在阜三段储层中。

阜三段储层主要由含油砂岩、含气砂岩和泥岩组成,并受到了较
为复杂的成岩作用影响。

成岩作用是指在沉积岩形成后,由于地质作用所引起的岩石结构、组成和性质的变化。

在花庄油田的阜三段储层中,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成岩作用。

压实作用是指由于上覆岩层的重力作用,使沉积岩中的孔隙逐渐减小并增加颗粒间的
接触面积。

压实作用常常会造成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降低。

在花庄油田的阜三段储层中,压
实作用导致岩石的孔隙度较低,并且岩石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使得储层油气的流动
性较差。

胶结作用是指由于溶解物质的沉积或胶结物质的直接沉积而使沉积物质成为具有较高
强度和稳定性的岩石。

在花庄油田的阜三段储层中,胶结作用主要表现为胶结砂岩的发育。

胶结砂岩中的岩屑颗粒被胶结物质填充,孔隙度较低,导致储层的渗透率降低。

溶蚀作用是指由于地下水或其他溶解介质对岩石中的溶解性矿物质进行溶解而造成岩
石孔隙发育和渗透性提高的作用。

在花庄油田的阜三段储层中,溶蚀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
为溶洞和溶孔的形成,由于溶蚀作用的发育,储层中存在大量的高渗透性溶蚀孔洞,有利
于油气的储集和流动。

花庄油田的阜三段储层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等多种成岩作用的影响。

这些成岩作用对储层的物性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降低以及
溶洞和溶孔的形成。

构造复习题答案全解

构造复习题答案全解

1总复习概念1、石香肠构造boudinage原先存在的比围岩强硬的岩层在垂直层理的挤压作用下被分割成一系列彼此平行的拉长体亦称香肠布丁构造。

布丁的延长方向平行于B轴方向将之划归b线理。

2、窗棂构造mullions由强硬岩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线理构造。

棂柱体的边界可以是层理面或原先存在的面也可以是新生面如节理、劈理等。

窗棂延长方向代表了应变椭球体的丫轴属b线理3、褶劈理crenulation cleavage发育于有先存面理的岩石中。

先存面理被褶皱成微型褶皱对称或不对称。

它由褶皱的平行翼或平行于褶皱翼发育的微断层所确定。

发育于各种变质程度的含层状硅酸盐的岩石中。

4、伸展褶劈理ecc为韧性剪切带中的近平行的间隔性剪切条带以小角度切割糜棱面理常呈单组有时成共轭组出现。

5、A线理Alineation 即拉伸面理拉长方向平行于应变椭球体的长轴a方向。

常见有拉伸矿物及矿物集合体对称压力影柔性层中拉伸的刚性体如拉伸黄铁矿、圆形化石拉伸砾石及鲕粒。

6 S-C-C面理S-C-C' fabrics韧性剪切带内经常发育两种面理平行于剪切带内应变椭球面的呈形展布的剪切带内面理平行于剪切带边界的间隔排列的糜棱岩面理C。

糜棱岩面理实质是小型强剪切应变带常由微细颗粒或云母等矿物组成。

面理和面理的锐夹角指示对侧的剪切方向7、A型褶皱A-fold又称a型褶皱是指褶皱轴枢纽与拉伸线理a线理方向大致平行的褶皱一般发育在剪切带的强烈剪切部位。

8、鞘褶皱sheath fold 最早是Carreras等1977年提出的是特殊的A褶皱因形似刀鞘而得名是韧性剪切带的标志性构造之一其规模一般几米到几百米有的可达数公里。

大多呈扁圆状、舌状或圆筒状多数为不对称褶皱沿剪切方向拉的很长。

9、眼球构造augen structure 混合岩化过程中外来物质沿着片状、片麻状岩石注入时形成眼球状或透镜状的团块断续分布常有定向排列眼球多为碱性长石组成大小不一有时晶形较好呈卵形长方形有时眼球为长英质的长石石英集合体所组成当此眼球含量增多时可成串珠状断续连接并逐步过渡为条带状构造。

深熔作用与混合岩成因及造山带演化

深熔作用与混合岩成因及造山带演化

1 9 1 3 ) 基于吉布斯相律完成 的斜长石固溶体实验 , 其钠
长石一钙 长石相图一直沿用 至今都没有实 质性 的修
改。更具科学意义 的是 T u r t l e 和B o w e n ( 1 9 5 8 ) 所做 的 “ 石英一钾长石一钠长石一水” 体 系的实验 , 该实验再
现了深熔过程 , 得到了花岗岩浆 , 令人信服地平息了当
今造山带中的地震波低速 带都指示了造山过程 中深熔作用的发生 , 它是温压条件 变化的反 映, 是高 级变质作用发 生的伴随现 象。深熔作用的熔体生成于中下地壳, 在特定条件下侵位 于上地壳形成花 岗质岩侵入体 , 从 而形成 了亏损的麻粒岩下地 壳和富集型的长英质岩上地壳 , 该地质过程不仅是造 山带花 岗质岩的形成机制, 也是 大陆地 壳分异和演化机制 。如果熔体 没有发 生迁移 , 则在原地形成 混合岩 , 高级 变质岩、 混合岩及花岗岩的成因就在深熔作用下得到了统一。 关键词 : 混合岩; 深熔作 用; 深熔作用; 碰撞造 山; 花 岗岩成 因 中图分类号 : P 5 8 8 . 1 2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O 0 4 — 5 7 1 6 ( 2 0 1 7 ) 1 2 — 0 1 1 3 — 0 4 地壳生成之后 的演化方式和机制是地质学最基本 的问 题 之 一 。地 球 物 理 探 测 显 示 , 大 陆 地 壳 的上 部密 度较小 , 主要 由花 岗岩构成 ; 下部密度较大 , 主要 由基 性岩构成 , 这是地壳演化的结果。其最基本 的演化机 人的, 这就是所谓的岩浆注人说 。 1 9 2 1 年, 瑞典地质学家霍姆魁斯特 ( H o l m q u i s t J . ) 认为 , 混合岩 中的这些脉状体是通过原岩的超变质作

火山岩中的岩石圈剪切带演化过程

火山岩中的岩石圈剪切带演化过程

火山岩中的岩石圈剪切带演化过程火山岩是由地下深处的岩浆冷却凝固而成的一种火山喷发产物。

它在地球表面展示出了它们在地壳演化过程中的独特魅力。

岩石圈剪切带是岩石圈构造运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其演化过程对于理解和研究地壳变形和岩石圈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火山岩中的岩石圈剪切带演化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关键阶段。

首先,火山岩中的剪切带开始发育于火山侵入岩体形成阶段。

当地下岩浆上升到地壳表面时,由于地壳的应力状态不同,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了巨大的阻力。

由于应力的作用,火山岩中的岩石圈开始发生形变,形成了基本的剪切带结构。

接下来,随着火山岩体的冷却和固化,岩石圈剪切带的演化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此时,由于火山岩的冷却收缩和周围岩石的不均匀变形,剪切带中的断裂和接触带开始发育。

断裂裂缝通过剪切力的作用,在火山岩体中形成了复杂的岩石组构,同时也为后续的变形提供了通道。

在第三个阶段,剪切带中的变形和运动进一步发展。

随着地表和火山岩体的抬升和剪切力的不断作用,剪切带中的岩石逐渐发生了变形。

断裂裂隙扩张,厚度薄的层状岩石形成了鳞片状结构,而厚度较大的岩石则形成了幅度较大的褶皱。

这种变形和运动导致了火山岩中的地层破裂、错动和抬升。

最后一个阶段是剪切带的稳定阶段。

在岩石圈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剪切带中的岩石逐渐稳定下来,并形成了特定的地质结构。

而这些地质结构在一段时间内,可能成为了新的地质构造的核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切带的演化过程可能会重新开始,形成新一轮的地壳变形。

总结起来,火山岩中的岩石圈剪切带演化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持续的过程。

它在岩石圈构造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于理解地壳变形和岩石圈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火山岩中的剪切带演化过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岩石圈的形成和演化,进一步推动地质科学的发展。

造山后脉岩组合与内生成矿作用

造山后脉岩组合与内生成矿作用

造山后脉岩组合与内生成矿作用罗照华;卢欣祥;王秉璋;陈必河;黄凡;杨宗锋;汪洋【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08(15)4【摘要】造山带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之后往往有一期区域性脉岩产出,被称为岩基后岩墙群.这类脉岩具有近同时形成、宽成分谱系和小体积的特点.根据太行山、燕山、东昆仑山、天山等造山带的观察,这类脉岩可以划分成煌斑岩质、玄武质、闪长质(安山质)、花岗闪长质(英安质)和花岗质(流纹质)等5组.前人大多偏重于研究其中基性部分,因而常常将其与大陆裂解相关基性岩墙群混为一谈.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虽然同组脉岩不同样品之间可能存在演化关系,不同脉岩组之间很难相互演化.结合近年采有关岩浆过程速率的研究成果,推测这些脉岩是原生或近原生岩浆固结的产物.这意味着区域地温曲线在不同深度同时穿过所有相应原岩的固相线.基于岩浆起源热体制和区域岩石圈岩石学结构分析,笔者曾经指出,这样的岩浆产生条件要求造山带岩石圈拆沉作用.因此,这类岩墙群的形成是区域构造应力场由挤压向伸展转换阶段的产物,可以用来标定造山过程的结束,因而称其为造山后脉岩组合.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这类脉岩组合分布非常普遍,是地球上业已发现的三类区域性岩墙群之一.尽管如此,基于热传递速率的分析,造山后脉岩组合的形成还应当伴随大规模流体活动.由于深部流体中成矿元素的浓度强烈依赖于压力,新的岩石成因模型意味着造山后脉岩组合与成矿作用相伴生.野外检验表明,可以基于露头观察识别成矿流体的通道和成矿元素大规模堆积的场所.因此,造山后脉岩组合不仅可以用来标定区域造山过程结束的时间,也是区域找矿预测的有效标志.【总页数】12页(P1-12)【作者】罗照华;卢欣祥;王秉璋;陈必河;黄凡;杨宗锋;汪洋【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5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3;P611.1【相关文献】1.造山后与后造山花岗岩类的高场强元素特征及原因浅析 [J], 姜珊;武文治2.造山后脉岩组合的岩石成因——对岩石圈拆沉作用 [J], 罗照华;魏阳;辛后田;詹华明;柯珊;李文韬3.造山前、造山和造山后花岗岩的识别 [J], 张旗;王元龙;金惟俊;贾秀勤;李承东4.滩间山花岗质岩石化学特征和脉岩型金矿成矿作用的关系 [J], 白开寅;陈丽秋;魏刚锋5.晚造山,造山后和非造山花岗岩的元素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J], 约翰.,JW;马桂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扎鲁特旗三叠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特征

内蒙古扎鲁特旗三叠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特征

内蒙古扎鲁特旗三叠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特征李晓海;姚玉来;李文博;张海华【摘要】内蒙古扎鲁特旗北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形成于晚三叠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表现为富SiO2、Al2O3和碱质,Na2O/K2O比值小于1,A/CNK比值介于1.021~1.084之间,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轻稀土元素富集,具明显负铕异常.微量元素中亏损Ba、Sr、Ti、P,稀土元素中亏损Eu、Yb,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相关研究,推测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板块内部造山后期地壳伸展减薄的环境.【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6(025)001【总页数】6页(P11-16)【关键词】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晚三叠纪;内蒙古【作者】李晓海;姚玉来;李文博;张海华【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2研究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夹持在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最终缝合位置及时间,仍存在着分歧[1-8].但大部分学者认为该区的古生代洋盆在二叠纪晚期已经关闭,从三叠纪开始该区的地质作用与古生代洋盆的演化没有直接关系.由于缺少岩浆和沉积的记录,在古亚洲洋消亡以后,关于两个古陆陆缘相互作用过渡到板内稳定的构造环境的认识还存在着分歧[9-14].该区的三叠纪花岗岩是探讨古亚洲洋消亡以后古陆陆缘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良好研究对象.本文重点报道扎鲁特旗三叠纪花岗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岩石成因分析探讨该区三叠世的构造环境.研究区内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出露在1∶25万扎鲁特旗幅东北部,在扎鲁特旗幅内出露面积约26.5 km2,呈岩基状产出,地貌上多为低缓山丘,受后期风化剥蚀作用的影响,质地较疏松,大面积被第四系覆盖,仅在山顶之上或冲沟底部有基岩出露.岩体侵入中二叠世中细粒花岗闪长岩,被中侏罗世巨斑状正长花岗岩侵入,局部被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不整合覆盖(图1).前人1∶5万矿调工作对该岩体进行了UPb测年,年龄为220.7±0.7 Ma❶❶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华杰幅(L51E020005)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8.❷❷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前进公社亥吐幅(L51E019005)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8.. 岩体主体岩性为浅灰黄色、灰黄绿色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及黑云母组成.钾长石:含量45%~50%,呈5~9 mm半自形板状,部分颗粒具钠长石分解条纹.内部分布细粒斜长石包裹体,裂隙发育,沿交叉裂隙充填研碎的细粒长英质.斜长石:含量10%~20%,呈4~8 mm半自形板状,绢云母化,应力挤压部分颗粒双晶弯曲.石英:含量25%~36%,呈他形粒状集合体,波状消光.黑云母:含量4%~5%,呈细片状集合体,黄绿色,析出铁质,部分蚀变为绿泥石.3.1 测试分析方法经镜下观察,剔除风化、蚀变样品,选取了10个样品进行了硅酸岩、稀土、微量元素的测试,样品的分析测试是在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X series)上完成的.测试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测试单位为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实验室.3.2 岩石化学特征研究区内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3. 从表1中可以看出,研究区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在岩石化学上均为富SiO2的岩石,SiO2含量在73.02%~76.03%之间;Al2O3为12.22%~13.78%;Na2O+K2O 为6.89%~9.29%,显示碱质富集;Na2O/K2O比值小于1,显示相对富钾贫钠的特征;CaO为0.25%~0.70%;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1.021~1.084之间,属于微过铝质花岗岩;分异指数在89.99~95.37之间,说明分异程度比较好.研究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在SiO2-K2O图解(图2)上,花岗质岩石主要落入钾玄岩系列.3.3 稀土元素特征研究区内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区内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稀土总量在206×10-6~511×10-6之间,LR/HR=5.26~9.05,(La/Yb)N=3.36~8.71,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轻稀土富集;δEu=0.24~0.54,具明显负铕异常,重稀土元素Y及Yb含量分别为68.9×10-6和5.55×10-6.稀土配分型式表现为右倾燕式分布曲线的特征(图3).3.4 微量元素特征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见表3.在微量元素蛛网图(图4)上显示亏损Ba、Sr、Ti、P的特征,结合球粒陨石标准化的REE图中亏损Eu、Yb的特征,认为测区内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15-18].研究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呈岩基状产出,岩体侵入中二叠世中细粒花岗闪长岩,被中侏罗世巨斑状正长花岗岩侵入,局部被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不整合覆盖,前人1∶5万矿调工作对该岩体进行了U-Pb测年,年龄为220.7±0.7 Ma.综合该岩体的接触关系及年龄资料,认为黑云母正长花岗岩的侵入时代应在晚三叠世.在Rb-(Y+Nb)和Rb-(Y+Ta)图解(图5、6)中,研究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投影点主体落入板内花岗岩区域,少部分落入岛弧花岗岩区域,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体可能是板块稳定后岩浆活动的产物.在R1-R2图解(图7)中,研究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投影点主要落入造山后A型花岗岩区内.兴蒙造山带自三叠纪开始发生了大规模的造山后的伸展作用[19-22],这种伸展作用被认为与造山作用后期岩石圈的拆沉作用有关[23],软流圈上涌为下地壳源区A型花岗岩的形成提供了能量[24].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相关研究,推测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板块内部造山后期地壳伸展减薄的环境.(1)研究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SiO2富集,碱质富集,Na2O/K2O<1,A/CNK介于1.021~1.084之间.分异指数在89.99~95.37之间;在SiO2-K2O图解中花岗质岩石主要落入钾玄岩系列.(2)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轻稀土富集,稀土配分型式表现为右倾燕式分布曲线的特征.亏损Ba、Sr、Ti、P、Eu、Yb,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3)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是晚三叠世的产物,推测形成于板块内部造山后期地壳伸展减薄的环境.致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李之彤研究员、丁秋红研究员、李永飞高级工程师等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相关文献】[1]唐克东.中朝板块北侧褶皱带构造演化及成矿规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277.[2]王荃,刘雪亚,李锦轶.中国内蒙古中部的古板块构造[J].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1,22:1—15.[3]王玉净,樊志勇.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北部蛇绿岩带中二叠纪放射虫的发现及意义[J].古生物学报,1997,36(1):58—68.[4]徐备,陈斌.内蒙古北部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中古生代造山带的结构与演化[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1997,27(3): 227—232.[5]韩国卿,刘永江,温泉波,等.西拉木伦河缝合带北侧二叠纪砂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 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J].地球科学, 2011,36(4):687—702.[6]郑月娟,张海华,陈树旺,等.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林西组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及意义[J].地质通报,2014,33(9):1293—1307.[7]李晓海,宗文明,苏飞,等.内蒙古扎鲁特旗上二叠统林西组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及意义[J].地质与资源,2015,24(5): 461—472.[8]邵济安.中朝板块北缘中段地壳演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1—136.[9]邵济安,臧绍先,牟保磊,等.造山带的伸展构造与软流圈隆起——以兴蒙造山带为例[J].科学通报,1994,39(6):533—537.[10]邵济安,张履桥,牟保磊.大兴安岭中生代伸展造山过程中的岩浆作用[J].地学前缘,1999,6(4):339—346.[11]邵济安,张履桥,牟保磊.构造体制转折是岩石圈尺度的行为[J].地质通报,2004,23(9/10):973—979.[12]邵济安,牟保磊,何国琦,等.华北北部在古亚洲洋域与古太平洋域构造叠加过程中的地质作用[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1997, 27(5):390—394.[13]李锦轶,高立明,孙桂华,等.内蒙古东部双井子中三叠世同碰撞壳源花岗岩的确定及其对西伯利亚与中朝古板块碰撞时限的约束[J].岩石学报,2007,23(3):565—582.[14]李锦轶.中国大陆地壳“镶嵌与叠覆”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J].地质通报,2004,23(9/10):986—1004.[15]任纪舜,姜春发,张正坤,等.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45—46.[16]任纪舜,牛宝贵,刘志刚.软碰撞、叠覆造山和多旋回缝合作用[J].地学前缘,1999,(3):85—93.[17]张栓宏,赵越,胡建民,等.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活动期次、特征及构造背景[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0,29(6): 824—842.[18]刘建峰,李锦轶,迟效国,等.内蒙古东南部早三叠世花岗岩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J].地质学报,2014,88(9):1677—1690.[19]石玉若,刘敦一,张旗,等.内蒙古中部苏尼特左旗地区三叠纪A型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通报,2007, 26(2):183—189.[20]张旗,冉白皋,李承东.A型花岗岩的实质是什么?[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2,31(4):621—626.[21]张旗,金惟俊,李承东,等.再论花岗岩按照Sr-Yb的分类:标志[J].岩石学报,2010,26(4):985—1015.[22]苏玉平,唐红峰.A型花岗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5,24(3):245—251.[23]贾小辉,王强,唐功建.A型花岗岩的研究进展及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2,31(4):465—480.[24]罗飞,罗照华,李述靖,等.内蒙古中部白垩纪碱性花岗岩的发现及意义[J].现代地质,1995,9(2):203—211.[25]Batchelor R A,Bowden P.Petrogenetic interpretation of granitoid rock series using multicationic parameters[J].ChemGeol,1985,48:43—5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J’
关键词! ! 造山带;脉岩组合;岩石圈;软流圈;拆沉作用;岩石成因;昆仑山;太行山 中图法分类号! ! "#$$% &’ ! ! 脉岩可能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地质产物, 近十年来引起了 广泛的关注, 特别是与大陆裂解有关的基性岩墙群 ( 陆松年 等, ())’ ) 。脉岩充填在火山或侵入体的补给通道中 ( *++,+,./+) , 可以作为原生岩浆或母岩浆的代表, 用于反演源区的 物质组成 ( 012--34 !" #$,&55$ ;6+78+-92: !" #$,())’ ) 和岩 浆喷出的历史 ( "3;2:, !" #$, ())< ;梁涛等, ())# ) ; 脉岩充填 在某种构造裂隙中, 其空间配置方式应当反映了当时的构造 应力场 ( =:131>+2 !" #$, ())’ ) ; 脉岩所充填的裂隙也是成矿 流体赖以上升的良好通道, 使其成为有效的找矿标志 ( ?+77+; !" #$, ())) ) 。因此, 在一个造山旋回, 脉岩可以贯穿始终, 对 于再造区域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焦点是造山带 巨量花岗质岩石形成之后侵位的脉岩组合, 我们称之为造山 后脉岩组合 ( @378A3-3B+:.1 ,./+ 139@;+C ) 。近年来, 尽管国内 外有不少研究者注意到这类脉岩的成因和构造意义 ( 如罗照 华等, &555 ; 邵济安等,())&2,D,())( ;=;;+:,())) ) , 尚没 有合适的岩石成因模型。本文以昆仑增生造山带和太行山A 燕山板内造山带为例, 通过脉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和成因岩石 学分析, 试图阐明造山后脉岩组合形成的深部过程约束—岩 石圈拆沉作用。 &H &! 主元素特征 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 脉岩的 0.I( 含量变化于 <)H ’5 E JKH J$48L 之间, 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成分间断。按照 0.I( 含 量, 大量样品属于中基性岩类 ( 图 &2) , 也有一定数量的中酸 性脉岩 ( 图 &D ) 。这种分布特征很可能与研究者的兴趣有 关。例如, 太行山A燕山地区的煌斑岩类受到特别的重视 (罗 照华等, &555 ; 张勇等, ())’ ) , 而中酸性脉岩较少得到研究; 昆仑地区的分析数据主要取自区调报告, 各种脉岩都有代表 性样品。 将主元素换算成 “ 干” 体系状态投在 F.,,;+9378 的 M=0 分类图上, 投点的分布范围广泛 ( 图 (2 ) , 分别属于低钾拉斑 玄武岩系 列, 钙 碱 性 系 列, 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 ( 图 (D) , 清楚地表现了岩石类型的多样性。对于这种成分 变化及其原因, 前人鲜有论述。 脉岩投点密集在某些特定的 0.I( 值附近 ( 图 () , 据此可 以将样品划分为 0.I( N <# E #) ( 组 &) , #) E ## ( 组 () , ## E 几年发表和未发表的一些测试数据, 包括主元素, 痕量元素 和同位素分析。通过综合分析, 发现与前人提出的各种成因 模型不同, 这些脉岩多数是原生岩浆固结的产物。它们的成 因属性可以用来揭示造山带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机理。
!"# $%, &’( ), *(+ %,, $-.+ %/, 0’ 1 .+2 !( &,3 45563 7’89#:’+’;(; #< 8-’ =#;8>#9#:’+(? 2(@’ ?#A=B’C— — — D#+;89.(+8; 8# B(8-#;=-’9’ 2’B.A(+.8(#+3 !"#$ %&#’()(*+"$ ,+-+"$, 44 (6) : E6F4 G E6HI JK;89.?8! ! 3&: C(DEF(G(0:/4H 94I: H(JCK:L 4D 0:/:G’E:9 ’ME:G H((K4/0 (M 4ED &(DE N’E&(K4E&D,’/9 J’O N: ’ D40/’E*G: (M E&: (G(0:/4H DEG:DD M4:K9 EG’/DM(GJ’E4(/ 4/ ’/ (G(0:/4H N:KEP 8*H& 94I:D HG(CC:9 (*E NG(’9KO 4/ E&: 0G’/4E4H N’E&(K4E&D (M :’GKO 6:D(Q(4H (G(0:/, 7*/K*/ 6(*/E’4/D,’/9 K’E: 6:D(Q(4H (G(0:/,3’4&’/0D&’/F.’/D&’/ 6(*/E’4/DP 3&:D: 94I:D H’/ N: D*N94R49:9 4/E( M4R: 0G(*CD D*H& ’D K’JCG(C&:G4H,N’D’KE4H,94(G4E4H,0G’/(94(G4E4HF0G’/4E4H ’/9 D4K4H’FG4H& 0G’/4E4H 94I:DP 5/’KOD4D (M E&: J’S(G ’/9 EG’H: :K:J:/ED D*00:DED E&’E E&:O T:G: CG(9*H:9 NO H(/D(K49’E4(/ (M 94MM:G:/E CG4J’GO (G C’G:/E’K J’0J’D,G:DC:HE4R:KOP 3&:G: ’G: /(E ’/O 4JC(GE’/E :R49:/H:D E( G:K’E: ’J(/0 E&:D: 94I:D NO MG’HE4(/’K HGODE’KK4Q’E4(/,’DD4J4K’E4(/ ’/9 J’0J’ J4L4/0P 5HH(G94/0KO,4E 4D E( N: G:U*4G:9 E&’E ’KK C(DD4NK: D(*GH: K’O:GD 4/ E&: K4E&(DC&:G:F’DE&:/(DC&:G: DODE:J &’R: G:’H&:9 E&: H(/94E4(/D E( C’GE4’K J:KEP 5 DO/E&:D4Q:9 ’/’KOD4D (M 9’E’ MG(J &40& 3FV :LC:G4J:/ED,G:04(/’K K4E&(DC&:G: DEG*HE*G:D ’/9 :R:/E H(/D:U*:/H: (M 0:(K(04H’K CG(H:DD:D D*00:DED E&’E K4E&(DC&:G: 9:K’J4/’E4(/ 4D E&: N:DE G:’D(/’NK: J:H&’/4DJ E( EG400:G 0:/:G’E4(/ (M E&: G:04(/’K 94I: H(JCK:LP 5 D4JCK:DE &:’E4/0 J(9:K4/0 4JCKO E&’E E&: H(/94E4(/D M(G H(/E:JC(G’/:(*D C’GE4’K J:KE4/0 (M 4/E:GJ:94’E: 0G’/*K4E:,N’D’KE4H :HK(04E: ’/9 J’/EK: C:G49(E4E: ’E 94MM:G:/E 9:CE& K:R:KD H’/ N: D’E4DM4:9 4M E&: E(C (M ’DE&:/(DC&:G: T4/9(T G:’H&:9 D(J: 9:CE& K:R:K( M(G :L’JCK:,=?IJ 4/ 7*/K*/ (G(0:/4H N:KE ) P -/ E&4D H’D:, E&:G: T(*K9 N: A E( = &(G4Q(/E’K C(D4E4(/D ’CCG(CG4’E:9 E( J’0J’ 0:/:G’E4(/ 4/ E&: K4E&(DC&:G:F ’DE&:/(DC&:G: DODE:JP 3&: T:KK4/0 (M &(EE:G ’DE&:/(DC&:G: *C 4/E( E&: T4/9(T T(*K9 EG400:G /(E (/KO 9:H(JCG:DD4(/’K J:KE4/0 (M J’/EK: C:G49(E4E:,N*E ’KD( EG’/DM(GJ’E4(/ (M E&: G:04(/’K DEG:DD M4:K9 MG(J H(JCG:DD4(/ E( :LE:/D4(/,HG:’E4/0 M’R(G’NK: H(/94E4(/ M(G M’DE :JCK’H:J:/E (M J’0J’DP 3&: CG:D:/E C:EG(0:/:D4D J(9:K H(*K9 G:’D(/’NKO :LCK’4/ 0:(K(0O ’/9 J’S(GF ’/9 EG’H:F:K:J:/E M*E*G:D (M E&: C(DEF(G(0:/4H 94I: H(JCK:L:D,’KD( M4ED E&:4G H&’G’HE:G4DE4HD 4/ 4D(E(C4H 0:(H&:J4DEGOP 0’L M#92; ! ! $G(0:/4H N:KE, W4I: H(JCK:L, K4E&(DC&:G:, 5DE&:/(DC&:G:, W:K’J4/’E4(/, V:EG(0:/:D4D, 7*/K*/ 6(*/E’4/D, 3’4&’/0D&’/ 6(*/E’4/D 摘! 要! ! 造山后脉岩组合是在寄主岩基冷却之后形成的,可能是造山带应力场转换的标志。昆仑造山带早中生代末期以 及太行山F燕山造山带晚中生代花岗质岩基中广泛出露这种类型的脉岩, 可划分为煌斑岩质, 玄武质, 闪长质, 花岗闪长质F花 岗质和富硅花岗质等 @ 组。主元素和痕量元素分析表明它们是不同的原生岩浆固结的产物, 相互之间不存在重要的分离结 晶, 同化混染和岩浆混合作用的关系, 因而要求软流圈 X 岩石圈系统不同圈层的源区岩石同时达到部分熔融的条件。结合已 有的高温高压实验, 区域岩石圈结构和地质事件序列的分析, 认为岩石圈拆沉作用是造山后脉岩组合形成的最合理触发机 制。简单热模拟表明, 软流圈窗顶界埋深达到一定深度时 ( 例如昆仑造山带为 =?IJ ) , 可以满足处于不同深度位置的中性麻 粒岩, 基性榴辉岩和地幔橄榄岩同时发生部分熔融。这时, 岩石圈 X 软流圈系统可以有 A Y = 个产生岩浆的位置。热的软流圈 物质快速涌入软流圈窗, 不仅触发地幔岩的减压熔融, 也可能导致区域构造应力场由挤压转换为伸展, 为岩浆的快速侵位创 造了条件。所提供的岩石成因模型可以更合理地解释造山后脉岩组合的地质特征, 主元素和痕量元素特征, 也可以满足同位 素体系变异所要求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