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元晖墓志》 放大版 12张

合集下载

北魏《元怀墓志》

北魏《元怀墓志》

北魏《元怀墓志》墓志是坟墓内或坟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或悼念性的文字。

埋葬死者时,刻在石上,埋于坟前。

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

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

但也有只有志或只有铭的。

可以是自己生前写的(偶尔),也可以是别人写的(大多)。

主要是对死者一生的评价。

北魏《元怀墓志》00《元怀墓志》北魏熙平二年(517)八月刻,1925年河南洛阳张羊村出土,原石现藏开封市博物馆。

《元怀墓志》志文楷书,十六行,行二十字。

志石纵八一厘米,横八十厘米,厚一九厘米。

北朝诸墓志,则体态多姿,不胜枚举,各具风韵,《元怀墓志》平正工整,茂实刚劲,俨然已是唐人楷书的景象。

元怀的身世显赫,墓志高手书丹镌刻,加之出土较晚,未经风化,字口清晰,再加之镌刻精妙,用笔秀劲,结体宽博,布局疏朗,又得精心的保护,完整的保留了墓志的原貌。

所刻文字笔力雄劲,甚至感觉出其笔锋的凌厉。

造就了在众多魏碑书法中,《元怀墓志》是精品中的精品。

所以《元怀墓志》是初学“魏碑”书体极好范本。

其便于临摹且笔迹清晰、甚至可以感受到其笔锋、用笔。

罗振玉《松翁近稿》评曰:“此志大书,端劲秀拔,魏宗室诸志中之极佳者。

”放大欣赏魏故侍中太保领司徒公广平王姓元,讳怀,字宣义,河南洛阳乘轩里人。

显祖献文皇帝之孙,高祖孝文皇帝之第四子,世宗宣武皇帝之母弟,皇上之叔父也。

体乾坤之睿性,承日月之贞晖,比德兰玉,操迈松竹,延爱二皇,宠结三世。

姿文挺武,苞仁韫哲,量高山岳,道协风云。

周之鲁卫,在汉闲平,未足称美于前代矣。

享年不永,春秋卅,熙平二年三月廿六日丁亥薨。

追崇使持节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师领太尉公侍中,王如故。

显以殊礼,备物九锡,谥曰武穆,礼也。

及葬,皇太后舆驾亲临,百官赴会。

秋八月廿日窆于西郊之兆。

惧陵谷易位,市朝或侵,坟堂有改,金石无亏,敬勒志铭,树之泉闼。

魏碑十大经典碑帖(附:魏碑书法碑帖大全)

魏碑十大经典碑帖(附:魏碑书法碑帖大全)

魏碑⼗⼤经典碑帖(附:魏碑书法碑帖⼤全)书法爱好者对魏碑都不陌⽣,魏碑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

很多有书法功底的⼈,也都喜欢写魏碑。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字刻⽯的通称,分碑刻、墓志、造像题记、摩崖刻⽯四种。

魏碑是⼀种承前启后的过渡性书法体系,对隋唐楷书有重要影响。

有学者概括其“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

”今天给⼤家整理了魏碑史上公认的10部经典碑帖,各具特点,喜欢魏碑的朋友可以收藏起来慢慢临写。

01魏碑第⼀:《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碑》,⽴于北魏正光三年(522)正⽉,碑⽯在⼭东曲⾩孔庙,⽆书写者姓名。

碑⽂记载了张猛龙兴办教育的事迹。

书法为正宗北碑书体,运笔刚健,保留了《始平公》的旧貌。

但也并⾮笔笔都⽅,⽽是⽅圆变化多端,⽐《始平公》更精美细腻。

字体略长,结体端丽,已经是⽐较标准的楷书,有的笔画中甚⾄还有⾏书味道。

康有为评其:“结构精绝,变化⽆端”“为正体变态之宗”,意思是开创了初唐楷书法则的先河。

此碑也被誉为“魏碑第⼀”。

02灵动秀美:《张⿊⼥墓志》原名《魏故南阳太守张⽞墓志》。

墓主⼈张⽞,字⿊⼥(读⾳hè rǔ),因避清康熙帝爱新觉罗·⽞烨名讳,所以称《张⿊⼥墓志》。

刻于北魏普泰元年(公元531年),楷书20⾏,每⾏20字,共367字。

有⼈说,纵观各种魏碑名贴,欹侧的多、平正的少;粗犷的多、细腻的少;锋芒毕露的多,含蓄蕴藉的少。

正因为如此,此墓志格外引⼈注⽬。

虽属正书,⾏笔却不像唐楷死板缺少变化。

笔法中锋与侧锋兼⽤,刚柔相济。

结构扁⽅疏朗,多参⾪意。

总体风格有近似唐楷的成熟、魏碑的多变,也有⾪书的⾼古⽓息,是魏墓志的代表作。

03雄浑⼤⽓:《郑⽂公碑》分上、下两碑,记述了郑道昭⽗亲郑羲的⽣平事迹。

上碑处于从⾪书向楷书过渡时期,有篆书的笔法,⾪书的体势,⾏书的纵逸风姿,楷书的端庄,可谓集众体之长。

下碑结体宽博宕逸,⽤笔⽅圆兼备,雄浑庄重、雍容⼤雅。

二维视角下的北魏元晖墓志考释

二维视角下的北魏元晖墓志考释
由是 万机 巨细 , 咸 相委杖 , 军 国谋 猷 , 靡 不必综 。 俄 转侍 中领 右卫将 军。执 兹喉键 , 总彼 禁戎 , 文 武 兼姿 , 具 瞻惟 允。 乃转 吏部 尚书加散 骑 常侍 ,
铨衡 攸序 , 管库 必 升 , 朝之得才 , 于斯 为盛 。 出
为使 持 节散骑 常侍 都督 冀 瀛二 州诸 军事镇 东将
100979022015050刺史文宪元公晖墓志铭于1926年阴历6月19日在洛阳城北四十里陈凹村西古墓出土当时作价百元兜售后归国府元老于右任收藏1935年西北军将领杨虎城代为转运西安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
2 0 1 5年 9月
南 京 晓 庄 学 院 学 报
蔚 耀丹 青 , 播 流竹 素 , 于兹 可得 而略也 。暨 于丞
相 以至德 居 宗 , 道 勋光被 。征 西清猷 继业 , 克 构
堂基 。 父冀 州刺 史 河 间 简公 。风 飙 峻 整 , 无 殒
安, 现 存西 安碑 林博 物 馆 。《 元 晖墓 志 》 高6 7厘 米 ,
广6 7 . 8厘米 , 行文 3 1列 , 每列 3 1字 , 楷体书写 , 具
世载, 所 谓弈 叶重 光 , 盛德 必祀 者也 。公体 玄 元
之 秀气 , 禀黄 中 以为 质 , 淳粹 资 于 降神 , 英 明发 自天纵 。 寓量 渊 富 , 万 顷 未足 擅 奇 ; 机鉴骏 爽,
千 里将何 云 匹。温 源恭 俭 之性 , 得之 自然 ; 忠 孝 笃敬 之诚 , 因心 而厚 。 幼 涉经 史 , 长 爱儒 术 , 该
摘 要: 1 9 2 6年 出土 的元 晖墓 志 , 其 志 文秉承 中古贵族 主 义思 想写就 , 客观 反 映 了北方 内徙 胡人
勋贵的 时 尚理 念 与进化 轨 迹 , 透 射 出北魏 宗室阶层 的 生存境 遇和 宗室政 策的转 变, 对 于研 究 北魏 洛 阳社 会 与政局 具 有重要 意 义 。传 统 学术枯 燥繁 琐 的训 诂考据 难 以揭 示《 元 晖 墓 志》 的 深刻 内涵 , 惟 有 置 于具体 的历 史环境 , 以贵族 主 义和现 实政 治 的二 维视 角 , 方 能对 其进行 有 效释 读 。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

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赵超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出版目錄前言凡例附:偽誌(包括疑偽)目錄漢馬姜墓誌(永平七年九月十日)銘文故左郎中鄧里亭侯沛國豐張盛墓記(元初二年)銘文繆宇墓誌(元嘉元年三月廿日)誌蓋銘文□通封記(延熹六年二月卅日)銘文故雁門陰館丞西河圜陽郭仲理槨銘(無年月)槨銘西河圜陽郭季妃槨銘(無年月)石槨題字三國(魏)魏故持節僕射陳郡鮑捐神坐(無年月)銘文魏故處士陳郡鮑寄神坐(無年月)銘文西晉張光磚誌(泰始元年)磚誌馮恭墓誌(太康三年二月三日)銘文王□墓誌(太康八年)銘文晉待詔中郎將徐君夫人菅(洛)氏之墓碑(永平元年二月十九日)碑陽額銘文碑陰蔣之神柩(元康元年六月十四日)碑志晉故處士成(晃)君之碑(元康元年七月十六日)碑額銘文陽平樂生柩銘(元康三年八月十七日)銘文棺柩銘文晉大司農關中侯裴祇墓誌(元康三年十月十一日)銘文誌陰晉故中書侍郎潁川潁陰荀(岳)君之墓誌(元康五年十月二十二日)誌蓋誌陽誌左側誌陰誌右側夫人宜成宣君郭(槐)氏之柩(元康六年)銘文徐文□墓誌(元康八年十月廿六日)銘文晉故武威將軍魏(雛)君柩銘(元康八年)碑陽碑額銘文碑陰晉賈皇后乳母美人徐(義)氏之銘(元康九年二月五日)碑陽碑陰左棻墓誌(永康元年四月廿五日)誌陽誌陰晉故沛國相張(朗)君之碑(永康元年十一月十五日)碑陽額銘文晉前尚書郎北地傅宣故命婦孫氏墓誌(永寧二年九月丙申)誌蓋銘文晉使持節侍中都督幽州諸軍事領護烏丸校尉幽州刺史驃騎大將軍博陵公太原晉陽王公故夫人平原華(芳)氏之銘(永嘉元年四月十九日)晉故尚書征虜將軍幽州刺史城陽簡侯樂陵厭次都鄉清明里石墓誌(永嘉二年七月十九日)誌蓋處士樂陵厭次都鄉清明里石定墓誌(永嘉二年七月十九日)銘文晉故使持節都督青徐諸軍事征東將軍軍司關中侯劉(韜)府君墓誌銘文晉故大司農關中侯鄭舒夫人城陽黔陬劉氏墓誌誌蓋銘文東晉晉故豫章內史陳國陽夏謝鯤墓誌(太寧元年十一月廿八日)銘文晉故散騎常侍建威將軍蒼梧吳二郡太守奉車都尉興道縣德侯吳國吳張鎮墓誌(太寧三年)誌陽誌陰王興之墓誌(咸康七年七月廿六日)誌蓋銘文背面銘文琅耶顏謙婦劉氏墓誌(永和元年九月)銘文莫龍編侯墓誌(永和六年)磚誌晉故男子琅耶臨沂都鄉南仁里王閩之墓誌(昇平二年三月九日)銘文背面銘文晉故散騎常侍特進衛將軍尚書左僕射都亭肅侯琅耶臨沂王彬之長女字丹虎墓誌(昇平三年九月卅日)銘文孟府君墓誌(太元元年十二月十二日)銘文晉故衛將軍左僕射肅侯琅耶臨沂王彬繼室夫人夏金虎墓誌(太元七年正月廿一日)銘文晉故使持節都督江南交寧二州諸軍事建寧越嶲興古三郡太□南夷校尉交寧二州刺史成都縣侯霍使君像銘(太元十□年二月五日)誌文,書寫於墓室墻上壁畫後晉故豫州陳郡陽夏縣都鄉吉遷里附馬都尉朝□溧陽令給事中散騎常侍□琰墓誌(太元廿一年七月十四日)銘文濟陽圉蔡冰墓磚銘文陳留周叔宣母黃夫人墓磚銘文卞氏王夫人墓磚宋晉恭皇帝玄宮記(永初二年十一月七日)銘文宋建威將軍齊北海二郡太守笠鄉侯東陽城主劉(懷民)府君墓誌銘(大明八年正月甲申)誌蓋銘文宋故員外散騎侍郎明(曇)府君墓誌銘(元徽二年十二月廿四日)銘文齊齊故監餘杭縣劉(岱)府君墓誌銘(永明元年五月十三日)誌蓋銘文梁蕭融墓誌銘(天監元年十一月一日)誌蓋銘文梁桂陽國太妃(王纂韶)墓誌銘(天監十三年十一月十日)誌蓋銘文故侍中司空永陽昭王(蕭敷)墓誌銘(普通元年十一月廿八日)誌蓋銘文故永陽敬太妃(王氏)墓誌銘(普通元年十一月廿八日)誌蓋銘文梁故威猛將軍諮議參軍益昌縣開國男宋新巴晉源三郡太守程虔墓誌(太清三年二月廿八日)誌蓋銘文殘墓誌誌蓋銘文陳陳故衛(和)將軍墓誌銘(太建二年十一月)銘文後燕崔遹墓誌(建興十年)其一其二北魏萬縱□墓記(太延二年四月九日)銘文魚玄明之銘(皇興二年十一月十九日)銘文欽文姬辰之銘(司馬金龍妻)(延興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誌蓋銘文司馬金龍之銘(太和八年十一月十六日)碑額銘文使持節鎮北大將軍相州刺史南安王(元)楨墓誌(太和廿年十一月廿六日)誌蓋銘文元偃墓誌(太和廿二年十二月二日)誌蓋銘文太保齊郡王姓元諱簡墓誌(太和廿三年三月十九日)〔附:元簡妃常氏誌蓋〕誌蓋〔附:元簡妃常氏誌蓋〕蘇貫閨銘(太和廿三年六月二日)磚銘魏故元(弼)諮議墓誌銘(太和廿三年九月廿九日)誌蓋銘文持節征虜將軍汾州刺史(元)彬墓誌(太和廿三年十一月廿日)誌蓋銘蓋李詵墓誌(太和廿三年十二月廿五日)誌蓋銘文魏故著作郎韓(顯宗)君墓誌(太和廿三年十二月廿六日)額銘文元泰安(諱定)墓誌銘(景明元年十一月十九日)誌蓋銘文侍中司徒公廣陵王(元羽)墓誌銘(景明二年七月廿九日)誌蓋銘文李氏墓誌(景明二年十一月十九日)誌蓋銘文太尉領司州牧驃騎大將軍頓丘郡開國公穆文獻公亮墓誌銘(景明三年六月廿九日)誌蓋銘文顯祖獻文皇帝第一品嬪侯夫人墓誌銘(景明四年三月廿一日)誌蓋銘文魏司徒參軍事元誘命婦馮氏誌銘(景明四年八月四日)誌蓋銘文魏故中常侍大長秋卿平北將軍并州刺史雲陽男張(整)君墓誌銘(景明四年十一月廿五日)誌蓋銘文崔孝芳之族弟墓誌銘(闕名)(正始元年正月廿一日)誌蓋銘文屯騎校尉建威將軍洛州刺史昌國子封(和突)使君墓誌銘(正始元年四月)銘文魏故使持節平北將軍恒州刺史行唐伯元(龍)使君墓誌銘(正始元年十月十六日)誌蓋銘文許和世墓銘(正始元年十二月十三日)磚銘魏故使持節城陽懷王元鸞(墓誌)(正始二年十一月十七日)誌蓋銘文元始和墓誌(正始二年十一月十八日)誌蓋銘文鄯月光墓銘(正始二年十一月廿七日)誌蓋銘文魏故假節龍驤將軍豫州刺史李(蕤)簡子墓誌銘(正始二年十二月廿四日)誌蓋銘文寇臻墓誌(正始三年三月廿六日)誌蓋銘文魏故步兵校尉千牛備身武衛將軍燕州大中正平北將軍燕州刺史寇(猛)君墓誌銘(正始三年十一月廿九日)誌蓋銘文故徵士奚(智)君墓誌(正始四年三月十三日)誌蓋銘文元思墓誌(正始四年三月廿五日)銘文元鑒墓誌(正始四年三月廿六日)誌蓋銘文故使持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安南將軍贈車騎大將軍領軍將軍揚州刺史高平剛侯(元嵩)之墓誌(正始四年七月十六日)誌蓋銘文故城陽康王元壽妃之墓誌(正始四年八月十六日)誌蓋銘文大魏征東大將軍大宗正卿洛州刺史樂安王(元緒)墓誌銘(正始四年十月三十日)誌蓋銘文張洛都墓誌(正始五年五月十七日)誌蓋銘文故侍中太傅領司徒公錄尚書事北海王(元詳)墓誌(永平元年十一月六日)誌蓋銘文魏故使持節侍中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師領司徒公彭城武宣王(元勰)墓誌銘(永平元年十一月六日)誌蓋銘文魏尚書江陽王次妃石(婉)夫人墓誌銘(永平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誌蓋銘文元德銘(永平二年十一月十一日)銘文魏黃鉞大將軍太傅大司馬安定靖王第二子給事君夫人王氏之墓誌(永平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魏故寧陵公主墓誌銘(永平三年正月八日)誌蓋銘文李道勝銘(永平三年正月廿四日)銘文周午記墓之銘(永平三年十月十七日)誌蓋銘文魏故持節督豫州諸軍事討虜將軍漁陽縣開國子豫州刺史司馬悅墓誌(永平四年二月十五日)誌蓋元保洛銘(永平四年二月廿六日)誌蓋銘文魏故寧朔將軍固州鎮將鎮東將軍漁陽太守宜陽子司馬元興(諱紹)墓誌銘(永平四年十月十一日)誌蓋銘文魏故太尉府參軍事元(侔)君之墓誌銘(永平四年十一月五日)誌蓋銘文誌陰魏故弘農華陰潼鄉習仙里人楊範字僧敏墓誌銘(永平四年十一月十七日)誌蓋銘文魏故華州別駕楊(穎)府君墓誌銘(永平四年十一月十七日)誌蓋銘文魏故中散楊(阿難)君墓誌銘(永平四年十一月十七日)誌蓋銘文魏故益州刺史樂安哀王(元悅)墓誌銘(永平四年十一月十七日)誌蓋銘文魏故奉朝請封(昕)君墓誌(永平五年四月十三日)誌蓋銘文魏故使持節驃騎將軍冀州刺史尚書左僕射安樂王(元詮)墓誌銘(永平五年八月廿六日)誌蓋銘文魏北海王妃故李氏(元姜)誌銘(延昌元年八月廿六日)誌蓋銘文魏故征虜將軍河州刺史臨澤定侯鄯(乾)使君墓銘(延昌元年八月廿六日)誌蓋銘文魏故員外散騎常侍清河崔(猷)府君墓誌銘(延昌元年十一月廿八日)誌蓋銘文魏故處士元(顯)君墓誌銘(延昌二年二月廿九日)誌蓋銘文維皇魏故衛尉少卿謚鎮遠將軍梁州刺史元(演)君墓誌銘(延昌二年三月七日)誌蓋銘文魏故貴華恭夫人(王普賢)墓誌銘(延昌二年六月二日)誌蓋銘文魏故使持節征虜將軍都督岐州諸軍事岐州刺史孫(標)公墓誌銘(延昌二年九月五日)誌蓋銘文大魏揚列大將軍太傅大司馬安樂王第三子給事君夫人韓氏之墓誌(延昌二年十一月十三日)誌蓋銘文按□□□□將軍左中郎將元颺妻王夫人墓誌(延昌二年十二月四日)誌蓋銘文魏代揚州長史南梁郡太守宜陽子司馬景和妻(孟敬訓)墓誌銘(延昌三年正月十二日)誌蓋銘文大魏高宗文成皇帝嬪耿氏墓誌銘(延昌三年七月十五日)誌蓋銘文大魏高祖九嬪趙充華墓誌(延昌三年九月廿八日)誌蓋銘文大魏故左軍領御仗左右西川子贈龍驤將軍洛州刺史長孫史(瑱)君之墓誌(延昌三年十月廿一日)誌蓋銘文魏故使持節冠軍將軍燕州刺史元(颺)使君墓誌銘(延昌三年十一月四日)誌蓋銘文魏故尚書左僕射驃騎大將軍冀州刺史元(珍)墓誌銘(延昌三年十一月四日)誌蓋銘文大魏顯祖成嬪墓誌(延昌四年二月九日)誌蓋銘文魏故博陵太守邢(偉)府君墓誌(延昌四年二月十一日)誌蓋銘文魏故鷹揚將軍太子屯騎校尉山(暉)君墓誌銘(延昌四年三月十八日)誌蓋銘文誌陰魏故恒州治中晉陽男王(禎)墓誌銘(延昌四年三月二十九日)誌蓋銘文魏故涇雍二州別駕安西平西二府長史新平安定清水武始四郡太守皇甫(驎)君墓誌(延昌四年四月十八日)誌蓋銘文魏故輔國將軍徐州刺史昌國縣開國侯王(紹)使君墓誌誌(延昌四年閏十月廿二日)誌蓋銘文王文愛銘記(熙平元年三月四日)磚誌正面側面背面魏故威遠將軍涼州長史長樂侯王(昌)君墓誌銘(熙平元年三月十七日)誌蓋銘文馮(會)墓誌銘(熙平元年八月二日)誌蓋銘文皇內司諱光墓誌(熙平元年八月廿六日)誌蓋銘文魏故使持節鎮西將軍雍州刺史華陰莊伯(楊播)墓誌銘(熙平元年九月二日)誌蓋銘文王遵敬銘記(熙平元年九月八日)銘文劉顏墓誌(熙平元年十月四日)誌蓋銘文魏故持節督幽豫二州諸軍事冠軍將軍豫州刺史樂陵王元(彥)君墓誌銘(熙平元年十一月十日)誌蓋銘文元延生墓誌(熙平元年十一月廿一日)誌蓋銘文魏故直寢奉車都尉汶山侯吐谷渾璣墓誌(熙平元年十一月廿一日)誌蓋銘文魏故平東將軍濟州刺史長寧穆公(楊胤)之墓誌銘(熙平元年十一月廿二日)誌蓋銘文魏故寧遠將軍洛州刺史元(廣)公之墓誌(熙平元年十一月廿二日)誌蓋銘文高阿逯銘(熙平二年二月九日)銘文魏故侍中太保領司徒公廣平王姓元諱懷墓誌(熙平二年八月廿日)誌蓋銘文魏徐州琅耶郡臨沂縣都鄉南仁里通直散騎常侍王誦妻元(貴妃)氏誌銘(熙平二年八月廿日)誌蓋銘文魏故右光祿大夫右護軍饒陽男姓元名遙墓誌(熙平二年九月二日)誌蓋銘文魏故鎮遠將軍華州刺史楊(舒)君墓誌銘(熙平二年九月二日)誌蓋銘文刁遵墓誌(熙平二年十月九日)誌蓋銘文誌陰魏故持節龍驤將軍督營州諸軍事營州刺史征虜將軍太中大夫臨青男崔(敬邕)公之墓誌銘(熙平二年十一月廿一日)誌蓋銘文太妃李氏墓誌(熙平二年十一月廿八日)誌蓋銘文魏故朔州刺史華陰伯楊(泰)君墓誌銘(熙平三年二月)誌蓋銘文魏故高宗耿(壽姬)嬪墓誌銘(神元年三月八日)誌蓋銘文魏瑤光寺尼慈義(高英)墓誌銘(神元年十月十五日)誌蓋銘文夫人姓李諱蘭墓誌(神元年十二月九日)誌蓋銘文君諱道悅(高道悅)墓誌(神二年二月廿日)誌蓋銘文魏故本郡功曹行高陽縣省兼郡丞寇(憑)君墓誌(神二年二月二十三日)誌蓋銘文魏故汝南太守寇(演)府君墓誌(神二年二月二十三日)誌蓋銘文持節督涇州諸軍事征虜將軍涇州刺史齊郡王(元祐)墓誌銘(神二年二月二十三日)誌蓋銘文魏故華荊秦濟四州刺史楊胤季女之墓誌(神二年七月廿九日)誌蓋銘文元遙妻梁氏墓誌(神二年八月)誌蓋銘文魏輕車將軍太尉中兵參軍元珽妻穆(玉容)夫人墓誌銘(神二年十月廿七日)誌蓋銘文大魏故城門校尉元騰墓誌銘(神二年十一月九日)誌蓋銘文魏故使持節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司空公領雍州刺史文憲元(暉)公墓誌銘(神三年三月十日)誌蓋銘文故太尉公穆妻尉太妃墓誌銘(神三年六月三十日)誌蓋銘文高植墓誌(神年間)誌蓋銘文安熹僧達法度銘(正光元年八月十四日)銘文魏故齊郡韓(玄)府君墓誌銘(正光元年十月廿一日)誌蓋銘文魏故元氏趙(光)夫人墓誌銘(正光元年十月廿一日)誌蓋銘文劉阿素墓誌銘(正光元年十月)誌蓋銘文魏故阿陽令假安定太守邵(真)君墓誌銘(正光元年十一月三日)誌蓋銘文大魏故假節鎮遠將軍恒州刺史謚曰宣公元(譿)使君墓誌(正光元年十一月十四日)誌蓋銘文魏故給事中晉陽男元(孟輝)君墓誌銘(正光元年十一月十五日)誌蓋誌蓋魏平北將軍懷朔鎮都大將終廣男叔孫(協)公墓誌銘(正光元年十一月十五日)誌蓋銘文魏故持節左將軍平州刺史宜陽子司馬()使君墓誌銘(正光元年十一月廿六日)誌蓋銘文李璧墓誌(正光元年十二月廿一日)銘文誌陰魏故世宗宣武皇帝第一貴嬪夫人司馬(顯姿)氏墓誌銘(正光二年二月廿二日)誌蓋銘文魏故東荊州長史征虜將軍潁川太守穆(纂)君墓誌銘(正光二年二月廿八日)額銘文劉華仁墓誌銘(正光二年三月十七日)誌蓋銘文魏故官御作女尚書馮(迎男)女郎之誌(正光二年三月廿六日)誌蓋銘文張安姬墓誌銘(正光二年三月廿九日)誌蓋銘文傅姆王遺女墓誌(正光二年八月廿日)誌蓋銘文女尚書王氏諱僧男墓誌(正光二年九月廿日)誌蓋銘文魏故使持節平東將軍冀州刺史勃海定公封(魔奴)使君墓誌(正光二年十月廿日)銘文大魏宮內司馬高唐縣君楊氏墓誌(正光二年十一月三日)誌蓋銘文魏故張(盧)府君墓誌銘(正光三年三月廿三日)誌蓋銘文魏故充華嬪盧(令媛)氏墓誌銘(正光三年四月三十日)誌蓋銘文魏直閣將軍輔國將軍長樂馮邕之妻元氏墓誌(正光三年十月廿五日)誌蓋誌側銘文鄭道忠墓誌(正光三年十二月廿六日)誌蓋銘文夫人諱華字遺姬墓誌(正光四年一月十六日)誌蓋銘文魏故假節督洛州諸軍事驤將軍洛州刺史河南元(秀)使君之墓誌銘(正光四年二月甲申日)誌蓋銘文魏故齊郡王妃常(季繁)氏墓誌銘(正光四年二月廿七日)誌蓋銘文魏故鎮遠將軍前將軍贈冠軍將軍正平太守元(仙)君之墓誌銘(正光四年二月廿七日)誌蓋銘文魏故寧遠將軍燉煌鎮將元(倪)君墓誌銘(正光四年二月廿七日)誌蓋銘文魏故龍驤將軍元(引)公墓誌銘(正光四年二月廿七日)誌蓋銘文魏故襄威將軍汝南太守元(敷)君墓誌(正光四年二月廿七日)誌蓋銘文大魏元宗正夫人司馬氏誌銘(正光四年三月廿三日)誌蓋銘文魏故征虜將軍平州刺史元(靈曜)使君墓誌序銘(正光四年三月廿三日)誌蓋銘文姬伯度銘記(正光四年五月廿四日)誌蓋銘文平珍顯妻李貞姬銘(正光四年十月)磚誌魏故處士王(基)君墓誌銘(正光四年十月二十日)誌蓋銘文鞠彥雲墓誌(正光四年十一月二日)誌蓋銘文魏故襄威將軍大宗正丞元(斌)君墓誌銘(正光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誌蓋銘文魏故威烈將軍元尚之墓誌銘(正光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銘文正面左側背面右側魏故孝廉奚(真)君墓誌銘(正光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誌蓋銘文大魏故使持節征南將軍侍中司州牧趙郡貞景王(元謐)誌銘(正光五年二月三日)誌蓋銘文大魏故宣威將軍百水太守小劍戍主元(平)公墓誌銘(正光五年三月十日)銘文魏故使持節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冀州刺史元(昭)公墓誌銘(正光五年三月十一日)誌蓋銘文魏故比丘尼慈慶(王鍾兒)墓誌銘(正光五年五月七日)誌蓋孫遼浮圖之銘記(正光五年七月廿五日)誌蓋銘文魏故使持節假黃鉞侍中太師領司徒都督中外諸軍事彭城武宣王妃李(媛華)氏墓誌銘(正光五年八月六日)誌蓋銘文魏故使持節散騎常侍安南將軍都官尚書冀州刺史元(子直)公墓誌銘(正光五年八月六日)誌蓋銘文傅母宮大監杜法真墓誌(正光五年十月三日)誌蓋銘文君諱璨(元璨)墓誌(正光五年十一月三日)誌蓋銘文魏故持節征虜將軍營州刺史長岑侯韓使君賄夫人高氏墓銘(正光五年十一月三日)誌蓋銘文魏故持節輔國將軍平州刺史元(崇業)使君墓誌銘(正光五年十一月十四日)誌蓋銘文魏故樂安王妃馮(季華)氏墓誌銘(正光五年十一月十四日)誌蓋銘文魏故輕車將軍元(寧)府君墓誌(正光五年十一月十五日)誌蓋銘文魏故中給事中謁者關西十州臺使郭顯墓誌銘(正光五年十一月廿六日)誌蓋銘文魏故驤將軍平陽檀(賓)府君之墓誌銘(正光五年十一月廿七日)誌蓋銘文魏故懷令李(超)君墓誌銘(正光六年正月十六日)誌蓋銘文甄凱墓誌銘(正光六年正月廿七日)誌蓋銘文魏故曠野將軍石窟署丞徐(淵)君墓誌銘(正光六年正月廿七日)銘文大魏平南府功曹參軍元(茂)君墓誌銘(正光六年三月十七日)誌蓋銘文魏故驤將軍洛州刺史涇陽縣開國子李(遵)使君墓誌(正光六年五月廿日)誌蓋銘文魏故金城郡君(元華光)墓誌銘(孝昌元年九月廿四日)誌蓋銘文魏故假節輔國將軍東豫州刺史元(顯魏)公墓誌銘(孝昌元年十月廿六日)誌蓋銘文魏故龍驤將軍荊州刺史廣川孝王(元煥)墓誌銘(孝昌元年十一月八日)誌蓋銘文魏故使持節大將軍太尉公中山王(元熙)之墓誌銘(孝昌元年十一月廿日)誌蓋銘文魏故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秦雍二州諸軍事雍州刺史恭惠元(誘)公之墓誌銘(孝昌元年十一月廿日)誌蓋銘文魏故使持節侍中假黃鉞太師丞相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太尉公清河文獻王(元懌)之誌銘(孝昌元年十一月廿日)誌蓋銘文魏故使持節儀同三司車騎大將軍雍秦二州刺史都昌侯元公夫人薛氏(字伯徽)墓誌銘(孝昌元年十一月廿日)誌蓋銘文魏故持節都督恒州諸軍事安北將軍恒州刺史安平縣元(纂)公之墓誌銘(孝昌元年十一月廿日)誌蓋銘文魏故青州刺史元()敬公之墓誌銘(孝昌元年十一月廿日)誌蓋銘文魏故持節都督秦州諸軍事平西將軍秦州刺史孝王(元寶月)墓誌銘(孝昌元年十二月三日)誌蓋銘文魏故士吳(高黎)君之墓誌(孝昌二年正月十三日)銘文大魏故介休縣令李(謀)明府墓誌(孝昌二年二月十五日)誌額誌文魏故南陽太守持節洛州刺史李(頤)府君墓誌(孝昌二年三月八日)誌蓋銘文魏帝先朝故于(仙姬)夫人墓誌(孝昌二年四月四日)誌蓋銘文大魏龍驤將軍崇訓太僕少卿中給事中明堂將伏君妻咎(雙仁)氏墓誌銘(孝昌二年五月廿九日)誌蓋銘文魏故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令冀州刺史江陽王元(乂)公之墓誌銘(孝昌二年七月廿四日)誌蓋銘文魏故世宗宣武皇帝嬪墓誌(孝昌二年八月六日)誌蓋銘文鮮于仲兒墓誌(孝昌二年八月十八日)誌蓋銘文誌上側誌下側魏故使持節鎮東將軍督青州諸軍事度支尚書青州刺史崔(鴻)文貞侯墓誌銘(孝昌二年九月十七日)誌蓋銘文秦洪墓誌(孝昌二年十月十八日)誌蓋銘文魏故侍中使持節都督冀州諸軍事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武陽縣開國公侯(剛)君之墓誌(孝昌二年十月十八日)誌蓋銘文魏故左軍將軍司徒屬贈持節督豫州諸軍事驤將軍豫州刺史河南之(珽)君墓誌銘(孝昌二年十月十九日)誌蓋銘文魏故使持節侍中司空公都督冀瀛滄三州諸軍事領冀州刺史元(壽安)公墓誌銘(孝昌二年十月十九日)銘文魏故清水太守恒農男楊(乾)公之墓誌(孝昌二年十月十九日)誌蓋銘文魏故假節輔國車騎大將軍青州刺史元(字伯陽)公墓誌銘(孝昌二年十月廿六日)誌蓋銘文魏故員外郎散騎常侍西陽男高(廣)府君墓誌(孝昌二年十月)誌蓋銘文魏故武衛將軍正虜將軍懷荒鎮大將恒州大中正于(景)公墓誌銘(孝昌二年十一月十四日)誌蓋銘文魏故假節東夏州刺史公孫猗墓誌銘(孝昌二年十一月十四日)誌蓋銘文魏故使持節衛將軍荊河雍四州刺史七兵尚書寇(治)使君之墓誌(孝昌二年十一月十七日)誌蓋銘文魏故齊州平東府中兵參軍元(則)君墓誌銘(孝昌二年閏十一月七日)誌蓋銘文魏故銀青光祿大夫于(纂)君墓誌銘(孝昌二年閏十一月七日)誌蓋銘文魏故安西將軍銀青光祿大夫元(朗)公之墓誌銘(孝昌二年閏十一月十九日)誌蓋銘文故元伏生妻輿龍姬銘(孝昌二年十二月廿日)誌蓋銘文寇侃字遵樂墓誌(孝昌二年十二月廿六日)誌蓋銘文魏故宣威將軍騎都尉董偉墓誌(孝昌三年二月十六日)誌蓋銘文魏故密陽令武功蘇(屯)君墓誌銘(孝昌三年二月廿一日)誌蓋銘文。

北魏《元晖墓志》 放大版 12张

北魏《元晖墓志》 放大版 12张
北魏《元晖墓志》11[放大]
北魏《元晖墓志》12[放大][简介]北魏《元晖墓志》,石为正方形,每边长75厘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5厘米,刊于北魏神龟二年(519),原石现藏西安碑林。
北魏元晖墓志放大版12北魏元晖墓志01放大北魏元晖墓志02放大北魏元晖墓志03放大北魏元晖墓志04放大北魏元晖墓志05放大北魏元晖墓志06放大北魏元晖墓志07放大北魏元晖墓志08放大北魏元晖墓志09放大北魏元晖墓志10放大北魏元晖墓志11放大北魏元晖墓志12放大简介北魏元晖墓志石为正方形每边长75厘米厚15厘米刊于北魏神龟二年519原石现藏西安碑林
北魏《元晖墓志》 放大版 12张
北魏《元晖墓志》01[放大]
北魏《元晖墓志》02[放大]
北魏《元晖墓志》03[放大]北魏《元晖墓志》04[放大]
北魏《元晖墓志》05[放大]
北魏《元晖墓志》06[放大]北魏《元晖墓志》07[放大]
北魏《元晖墓志》08[放大]
北魏《元晖墓志》09[放大]北魏《元晖墓志》10[放大]

中国经典墓志简介(四)

中国经典墓志简介(四)
书 ,2 2 行 ,行2 3 字 。此志 “ 诠 ”字 漏 刻一 竖 成 “ 诊” 字 ,故 亦 有 金石 著 作著 录 为 “ 元 诊 墓志 ” 者 。原 石 沉
厚 坚细 ,质地 极 佳 ,写刻 俱精 ,欹侧 而 不 失清 雅 端 庄 之致 ,峻 拔而 无 刻露 尖 削之状 。
元显俊 ( 僬) 墓 志 , 北 魏 宣 武 帝 延 昌 二 年
北魏 《 司 马悦 墓 志 》 ( 局部 ) 拓 片
墓 志 当 中显得 丰 姿特 秀 、独 具 风神 ,是北 魏 墓 志 中的
左 秀右 共6 6 1 字 。志 文 书 法 精 整 圆熟 ,雍 容 尔雅 ,当属 魏 碑 精 品 。但 因 用笔 、结 字 多以侧 媚取 势 ,稍 有 “
之 典 型 。其 结 字取 横 势 ,点 画工稳 匀 称 ,转 折处 内 圆 枯 ”之感 。
外 方 ,起 笔 出锋 而 多变 ,于 严 谨 的楷 法 中时 兼行 书 笔 意 ,布局 清朗 ,意 态 闲静潇 洒 ,有 大家 之风 。
( ( 元诠 墓 志 ,全称 魏使 王 墓 志 铭》 ,北 魏 延 昌元 年 ( 5 1 2 年 )刻 ,民国六 年 ( 1 9 1 7 年 )于河 南 洛 阳 出土 。现 藏 上海 博 物 馆 。有 翻 刻 。石 高 8 0 厘米 ,宽7 6 厘 米 。魏 楷
( 5 1 3 年) 刻 ,民国六年( 1 9 l 7 年) 于 河 南 洛 阳 城 北 后
海 资 村 北 出 土 。 墓 志 形 制 独 特 , 出土 初 由 金 石 学 者
傅 增 湘 购得 ,后 藏 于 京 师 博 物 馆 ( 前 国立 北 平 博 物 馆 ), “ 九 ・ 一 八”事 变后 , ( 《 元显俊 ( 儒) 墓 志 南 迁 到 国立 中 央 博 物 院 筹 备 处 。现 藏 南 京 博 物 院 。 有 翻 刻 。石 质 ,拓 高 8 2 厘 米 ,宽 5 0 厘 米 ,盖 高 7 2 厘

北魏《元晖墓志》高清图

北魏《元晖墓志》高清图

北魏《元晖墓志》高清图原文:魏故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司空公领雍州刺史文宪元公墓志铭公讳晖,字景袭,河南洛阳人。

昭成皇帝之六世孙。

琁源杳蔼,宝系蝉联。

厥初迈生於商,本支茂於绵瓞。

固已蔚炳丹青,播流竹素,於兹可得而略也。

暨於丞相以至德居宗,道勋光被。

征西清猷继业,克构堂基。

父冀州刺史河间简公。

风飙峻整,无殒世载,所谓弈叶重光,盛德必祀者也。

公体玄元之秀气,禀黄中以为质,淳粹资於降神,英明发自天纵。

寓量渊富,万顷未足擅奇;机鉴骏爽,千里将何云匹。

温源恭俭之性,得之自然;忠孝笃敬之诚,因心而厚。

幼涉经史,长爱儒术,该镜博览,而无所成名。

太和中始自国子生辟司徒参军事,转尚书郎太子洗马。

世宗践阼,频迁散骑中书郎给事黄门侍郎加辅国将军河南尹。

绸缪帷幄,缱绻二宫,深诚远略,雅见知爱。

竭心以奉上,开衿以待物,劬劳夙夜,知无不为。

由是万机巨细,咸相委杖,军国谋猷,靡不必综。

俄转侍中领右卫将军。

执兹喉键,总彼禁戎,文武兼姿,具瞻惟允。

乃转吏部尚书加散骑常侍。

铨衡攸序,管库必升,朝之得才,於斯为盛。

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冀瀛二州诸军事镇东将军冀州刺史。

班条敷化,万里归风,明目搴惟,百城震肃。

至於圣主统历,文母临朝,复以会府务殷,元恺任棘。

入为尚书右仆射,寻迁左光禄大夫尚书仆射,常侍悉如故。

俄转侍中卫大将军尚书左仆射。

频居执法,屡处朝端,密勿礼闱,留联台阁。

尽亮采之能,穷燮谐之美,咏流金石,功布鼎钟。

虽复伯豪在汉,远有惭德;巨源居晋,将何足比。

方当陟彼台铉,永隆宸栋,福善无徵,榱崩奄及。

春秋五十五,以神龟二年九月庚午遘疾薨於位。

天子震悼,群辟痛心,有诏追赠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司空公领雍州刺史,侍中如故。

考德累行,谥曰文宪公。

粤三年三月甲申迁葬於洛阳西四十里长陵西北一十里西乡瀍源里瀍涧之滨。

山谷有移,缣竹易朽,敬刊玄石,式铭幽阜。

其词曰:在天成象,丽地作镇,岳实佐唐,元亦辅舜。

昂昂公侯,自天挺俊,澄澜万顷,抽峰千刃。

萧耸瑰姿,雍容雅韵,履道克终,践言必信。

魏碑系列12《元显儁墓志》李松临本

魏碑系列12《元显儁墓志》李松临本

魏碑系列12《元显儁墓志》李松临本
《元显儁墓志》,楷书,刻于北魏宣武帝延昌二年(513年)农历二月。

1917年(民国六年)出土于河南洛阳。

出土后不久就由金石学者傅沅叔(即傅增湘)购得。

初藏于京师博物馆(前国立北平博物馆),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将故宫博物院的国宝南迁,元显儁墓志也随着辗转迁徙,最后落脚在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

现在珍藏在南京博物院。

《元显儁墓志》,石灰石质,通高35厘米,长75厘米,宽56.5厘米。

上面为志盖,用阴线刻满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龟甲纹样,龟甲中央阴刻正书“魏故处士元君墓志”八个字。

下面镌刻着正书志文,计19行,行21字,共357字。

志盖和志文上下相合,正好为一个生动、完整的石龟,而且龟的首尾、四足毕具。

把墓志制成象征长寿的龟形,祈求墓主在九泉之下得其永年。

这一形制,在北魏墓志中为仅见,后世也极少出现。

李松临本
李松为当今魏碑书法名家,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中国书法》杂志刊授部指导教师。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遒丽隽美、清逸流畅:北魏楷书《元略墓志》书法碑帖

遒丽隽美、清逸流畅:北魏楷书《元略墓志》书法碑帖

遒丽隽美、清逸流畅:北魏楷书《元略墓志》书法碑帖《元略墓志》全称“魏故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徐州刺史太保东平王元君志铭”。

志文正书,共三十四行,行三十三字。

北魏建义元年(528年)刻,1919年在河南洛阳安驾沟出土。

此志曾归固始许氏、武进陶氏,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志右下半部稍有断裂残损。

此志书法笔致遒丽隽美,清逸流畅,历来倍受推重。

我国现代著名书法家吴玉如先生认为,“元略志”用笔与二王息息相通,结构似不同,实则由质而妍,亦自然趋势。

墓志为楷书,却有行书和隶书之笔意。

虽然感觉不到北魏书法特有的质朴风格,却有自由奔放的笔调。

其起承转结的联贯流畅之笔法,在明快轻捷之中具有强劲之感。

字形略向右上倾斜,转折及弯曲之处也都很有特点。

以无棱角而较圆润的笔法,构成疏阔的空间。

此外巧妙地利用毛笔的正反两侧,形成了线形的粗细及线质的微妙变化。

如“枝”、“收”等字,撇为细线,捺用粗线的写法。

具有与同时期作品不同的风格。

魏碑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按照体裁划分,魏碑包括碑刻、墓志铭、造像记、摩崖等等。

而在难以计数的北魏墓志中,皇家墓志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

北魏皇家墓志,又称“元氏墓志”,因北魏孝文帝时期改“拓跋氏”为“元氏”而得名。

由于元氏家族得天独厚的地位,使得其死者的墓志在选石、书丹,镌刻等方面都与众不同。

大体而言,其选石考究,书写恭谨,镌刻精到。

正因为墓主身份的尊贵,因而在书法风格上主要表现为平正、温润、和谐、典雅、秀逸、美观,有一种皇家风范。

元略(485年-528年),字俊兴,河南洛阳都乡人。

景穆皇帝拓跋晃之曾孙,中山献武王元英第四子。

官至东平王领国子监祭酒。

建义元年四月十三日在尔朱荣发动的“河阴之变”中被杀。

年四十三岁,北魏建义元年岁次戊申七月丙辰朔十八日癸酉葬,谥曰文贞王。

北魏楷书《元略墓志》局部 1北魏楷书《元略墓志》局部 2北魏楷书《元略墓志》局部 3北魏楷书《元略墓志》局部 4北魏楷书《元略墓志》局部 5北魏楷书《元略墓志》局部 6北魏楷书《元略墓志》局部 7北魏楷书《元略墓志》局部 8北魏楷书《元略墓志》局部 9北魏楷书《元略墓志》局部 10北魏楷书《元略墓志》局部 11北魏楷书《元略墓志》局部 12原文:魏故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徐州刺史太保东平王元君墓志铭君讳略,字俊兴,司州河南洛阳都乡照文里人也。

魏楷字帖《元显携墓志铭》(九宮格版)

魏楷字帖《元显携墓志铭》(九宮格版)
上面为志盖用阴线刻满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龟甲纹样龟甲中央阴刻正书魏故处士元君墓志八个字下面镌刻着正书志文
魏楷字帖《元显携墓志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九宮格版)
魏楷字帖《元显携墓志铭》(九宮格版)
《元显儁墓志》,楷书,刻于513年(北魏宣武帝延昌二年)农历二月。1917年(民国六年)出土于河南洛阳。石灰石质,通高35厘米。上面为志盖,用阴线刻满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龟甲纹样,龟甲中央阴刻正书"魏故处士元君墓志"八个字,下面镌刻着正书志文。珍藏在南京博物院。

魏碑上品:《元钦墓志》高清拓本

魏碑上品:《元钦墓志》高清拓本

魏碑上品:《元钦墓志》高清拓本
《元钦墓志》,
西魏永安元年十一月甲寅朔八日辛酉(528年)镌刻,墓志高82厘米,
宽85厘米,
共37行,每行35字,
一九一六年在洛阳城北、张羊村北出土。

曾归武进陶兰泉收藏拓印。

初拓本五行“三坟五典”之“五”字未损。

《北魏元钦墓志》
元钦(525—554),西魏第二任皇帝,
西魏文帝元宝炬之子。

公元525年生于范阳(今北京),551年元宝炬病死,元钦嗣位,沿用文帝年号,
552年去年号,
改称元年。

元钦时期,
西魏军政多所革新。

其时宇文泰独揽朝政,
554年被宇文泰所废,
不久被毒死。

部分单字高清图。

北朝元显儁墓志

北朝元显儁墓志

北朝元显儁墓志
《元显儁墓志》刻于延昌二年(513)二月。

此志石灰石质,通高35厘米,长75厘米,宽56.5厘米。

上面为志盖,用阴线刻满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龟甲纹样,龟甲中央阴刻正书“魏故处士元君墓志”八个字。

下面镌刻着正书志文,计十九行,行二十一字,共三百五十七字。

志盖和志文上下相合,正好为一个生动、完整的石龟,而且龟的首尾、四足毕具。

把墓志制成象征长寿的龟形,祈求墓主在九泉之下得其永年。

这一形制,在北魏墓志中为仅见,后世也极少出现。

墓志于民国六年(1917)出土于河南洛阳。

出土后不久就由金石学者傅沅叔(即傅增湘)购得。

初藏于京师博物馆(前国立北平博物馆),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将故宫博物院的国宝南迁,元显儁墓志也随着辗转迁徙,最后落脚在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

现在珍藏在南京博物院。

该墓志琢刻精致,形制特殊,加之志文辞彩华丽,书法精绝,所以甫一出土,就极受金石学者和书法家们的珍视。

吴士鉴的《九钟精舍金石跋尾》和赵万里的《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均有著录。

直到现在,临习和取法此墓志的书家也相当多。

北魏书法《元昉墓志》(高清大图)

北魏书法《元昉墓志》(高清大图)

北魏书法《元昉墓志》(高清大图)
北魏书法石刻《元昉墓志》又名《光州刺史懿公元昉墓志》刻于建义元年七月卅日(528),志高53.3厘米,宽54.5厘米,十八行,行二十字。

一九二八年洛阳城北安驾沟村出土,现归河南省博物馆。

此志结字尚扁,体势宽博,点画清峻,而其书势平正之中饶有宕逸奇险之姿。

通幅章法布局则大小奇正,参差错落,其中有些字似篆非篆,似隶非隶,饶有奇趣,不仅显示出书写者的高超水平,同时亦显出他书写时的随意性,因书之自在,故多变态,在北魏墓志中属奇特的一种,给人以新鲜感,足资学书者借鉴。

北魏《元钦墓志》(标准‘魏碑体’楷书)

北魏《元钦墓志》(标准‘魏碑体’楷书)

北魏《元钦墓志》(标准‘魏碑体’楷书)
元钦墓志,永安元年十一月甲寅朔八日辛酉(528年),墓志高82厘米,宽85厘米,37行,行35字,有界格。

1916年洛阳城北张羊村北出土。

《元钦墓志》初拓本,现藏故宫博物院。

《元钦墓志》铭文:
大魏故侍中特进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司州牧司空公钜平县开国侯元君之神铭
君讳钦,字思若,河南洛阳人也。

恭宗景穆皇帝之孙,阳平哀王之季子也。

长源与积石分流,崇峰共升极齐峻。

丹书写其深玄,绿图穷其妙迹。

固以备诸篆素,磬于金石者矣。

君资五行之秀质,禀七耀之淳精,生而瑰奇,幼而俊异。

磊落拔俗之韵,发自天衷;俶傥逸群之操,起于衿抱。

三坟五典之秘,丱岁已通;九流七略之文,绮年尽学。

......日沉朱陆,月次黄钟,室卷组帐,庭设龟龙。

泉门幽隐,陇户深重,一去永矣,归来无从。

魏碑《元珽墓志》九宫格版高清

魏碑《元珽墓志》九宫格版高清

魏碑《元珽墓志》九宫格版高清
魏故豫州刺史元君墓志铭
【铭文】魏故左军将军司徒属赠持节督豫州诸军事龙骧将军豫州刺史河南元君墓志铭
君讳珽,字珍平,景穆皇帝之孙,侍中、太傅、大司马、黄钺大将军、安定靖王第五子也。

君降年不永,春秋卅三,寝疾不悆(愈),以孝昌二年七月廿八日薨于遵让里第。

以十月丁卯朔十九日乙酉迁窆西陵。

惧山移谷徙,金丹变化。

故作铭志,以记玄涂。

其辞曰:猗欤帝族,德懋扶桑。

诞兹懿猷,早令珪璋。

禀教成敏,依训惟良。

焕如春照,懔若秋霜。

蓝田明玉,荆岫琳琅。

拂冠应命,轻举云翔。

如松之郁,如桂之芳。

始参台教,终升鼎议。

器丽食工,才华骋骑。

期以托孤,言从受寄。

寝氛横加,霜风滥吹。

琨岭摧芳,瑶池奄翠。

望垄云悲,看松鸟泪。

何以记功,镌名永世。

关于新发现的两种珍贵北魏墓志拓本

关于新发现的两种珍贵北魏墓志拓本

关于新发现的两种珍贵北魏墓志拓本
孙启治
【期刊名称】《图书馆杂志》
【年(卷),期】1998(17)6
【摘要】上海图书馆最近在抢救历史文献工作中新发现《元飏墓志》及《元飏妻王氏墓志》拓本。

这二方北魏墓志精品的拓本今日已属万金难求的珍本,就碑帖的文物价值而言,是仅次于孤本的。

据民国出版的郭玉堂《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载,这二方北魏墓志出土于洛阳城北的张羊村西北,姚凹村东。

与墓志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些陶器,但无人出价收购。

【总页数】2页(P57-58)
【关键词】北魏墓志;拓本;珍本
【作者】孙启治
【作者单位】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6.1
【相关文献】
1.关于新发现的两种好太王碑拓本 [J], 耿铁华
2.从新发现北魏《杜祖悦墓志铭》谈起 [J], 薛海洋
3.从新发现的北魏《杜祖悦墓志铭》谈起 [J], 薛海洋
4.风力危峭变态之宗——漫谈新发现北魏《李刿墓志铭》 [J], 薛海洋
5.杨鲁安藏珍馆藏北魏元略墓志拓本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