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管理制度98725
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完善新技术的准入、评估,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根据国家卫计委《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结合我院的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技术服务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各临床医技科室提供的医疗技术服务,应当是核准的执业诊疗科目内的成熟医疗技术,并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支持系统,能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有效。
(二)不得使用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经临床证明的技术;(三)各科不得使用在临床应用卫生行政部门废除或禁止使用的医疗技术。
(四)对须经卫生行政部门特许批准范围的特殊医疗技术项目,必须遵循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严格遵守相关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规范和常规,医院与医师应按照法规要求报批,未经批准的医院与医师严禁开展此类技术服务。
(五)进行的医疗技术科研项目,必需符合伦理道德规范,按规定批准。
在科研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注意保护患者安全。
(六)各科建立完善的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与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
二、各科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须报医院学术委员会审批后方能实施开展,要求:(一)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须与我院的等级、功能任务、核准的诊疗科目相适应;(二)有相适应的专业技术能力、设备与设施及确保病人安全的方案;(三)当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安全和质量时,应当中止此项技术。
按规定进行评估后,符合规定的,方可重新开展。
三、建立健全医疗技术档案(一)对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以避免医疗技术风险或将其降到最低限度,(二)建立新开展的医疗技术档案,以备查。
建立诊疗规范及质量考核标准新技术、新业务在临床正式应用后,医院及时制定发布临床诊疗规范、操作常规及质量考评标准,并列入质量考核范畴。
·医院2015年12月22日物业安保培训方案为规范保安工作,使保安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最终使保安具备满足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特制定本教学教材大纲。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对医疗技术进行规范、有效管理和控制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医疗技术是医疗机构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直接涉及到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关键要素。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维护患者权益、保障医疗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医疗技术管理的目的1.确保医疗技术安全。
保障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不会出现因技术问题而造成的健康损伤。
2.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速技术创新应用,促进医疗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医疗技术人员管理。
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升综合素质。
4.建立医疗技术信息化管理系统。
提高医疗技术数据的质量和管理能力,加强跨科室、跨机构医疗技术信息的共享和利用。
二、管理范围1.医疗技术部门的管理医疗技术部门应有合法资质,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真正做到可靠、规范的医疗工作,提高医疗技术工作水平。
2.医疗技术员的管理医疗技术员是医疗过程中实施医疗技术的关键人物之一。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医疗技术员管理制度,包括技术人员的岗位设定、职责分工、奖惩制度、考核制度等。
3.设备的管理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是医疗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规范管理有助于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医疗工作效率。
医疗机构应有专人负责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包括设备的采购、维护、保养、更新等工作。
4.医疗技术信息的管理建立医疗技术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医疗技术数据信息化管理、提高文档的规范性和数据质量。
加强跨科室、跨机构医疗技术信息的共享和利用,高效率地处理医疗技术资料。
三、管理机制1.制定规章制度制定确切、规范、科学、可操作的规章制度。
各部门间必须协调,相互配合,负责工作责任明确、分工清晰,完善各类制度,确保医疗技术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2.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各种培训制度,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实行技术员考核制度,否则撤销技术员执业资格,提高技术员的工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一、本制度所称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二、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守本制度。
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四、医院学术委员会负责医院医疗技术管理的组织与领导,医务科具体负责相关内容的实施与落实。
五、各学科提供的医疗技术服务应与其功能、任务和业务能力相适应,应当是核准的诊疗范围内的成熟医疗技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支持系统,能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有效。
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要与科室的人员资质、功能任务、医院核准的诊疗范围相适应,有严格审批程序,有相适应的专业技术能力、设备与设施和确保病人安全的方案;当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安全和质量时,应当中止此项技术。
按规定进行评估后,符合规定的,方可重新开展。
七、进行的医疗技术科学研究项目,必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按规定批准。
在科研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注意保护患者安全,不得向患者收取相关费用。
八、各学科不得使用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经临床证明的技术,对须经卫生行政部门特许批准范围的特殊医疗技术项目,必须遵循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严格遵守相关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规范和常规,医院与医师应按照法规要求报批,未经批准的医院与医师严禁开展此类技术服务。
第二章医疗技术分类九、医疗技术分为三类: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原《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的第三、第二类医疗技术)。
限制临床应用类医疗技术,其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人员水平有较高要求和存在重大伦理风险,属于需要严格管理的医疗技术,实行限制性清单管理。
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医疗技术的应用和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医疗技术的应用和管理。
第三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明确医疗技术应用的原则、程序、监管措施等,确保医疗技术的科学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二章医疗技术分类与分级管理第四条医疗技术分为三类:(一)第一类医疗技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二)第二类医疗技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三)第三类医疗技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1.涉及重大伦理问题;2.高风险;3.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4.需要使用稀缺资源;5.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五条医院应当根据医疗技术的分类和分级,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六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技术准入制度,对医疗技术实施严格的准入管理。
第三章医疗技术应用原则第七条医疗技术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第八条医院应当建立医疗技术应用的决策机制,明确医疗技术应用的审批程序。
第九条医院应当建立医疗技术应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医疗技术应用的监督检查。
第四章医疗技术应用管理第十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技术应用管理制度,明确医疗技术应用的原则、程序、监管措施等。
第十一条医院应当建立医疗技术应用的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技术应用的认知和技能。
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建立医疗技术应用的质量控制制度,加强对医疗技术应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建立医疗技术应用的伦理审核制度,确保医疗技术应用符合伦理要求。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建立医疗技术应用的档案管理制度,保存医疗技术应用的相关资料。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大全]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大全]第一篇: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大全]xxx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技术是指医院及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做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二、我院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严格遵守卫生部《医疗技术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三、各科开展医疗技术应当与各科的功能任务相适应,应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遵守技术管理规范。
四、严格遵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人和管理制度,并对医疗技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五、医疗技术分为三类: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院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向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1、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含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心脏导管消融技术、起搏器植入技术、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2、综合介入诊疗技术3、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4、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5、四级妇科内镜诊疗技术6、人工关节(髋、膝关节)置换技术7、人工耳蜗植入技术8、角膜移植手术9、血液净化技术(含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腹膜透析等技术)10、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不含基因芯片诊断技术)11、三维适形及调强放疗技术(含χ刀、γ刀、Cyberknife、TOMO等治疗技术)12、颌面部轮廓整形技术13、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疗技术14、我区首次开展(未纳入卫生部规定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的医疗技术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一)涉及重大伦理问题;(二)高风险;(三)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四)需要使用稀缺资源;(五)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医疗技术管理规章制度内容
医疗技术管理规章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技术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医疗技术管理规章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管理工作,包括临床技术、医学影像、检验检测、药学等技术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技术管理体系,规范医疗技术管理行为,加强医疗技术保障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第四条医疗技术管理应遵循科学合理、诊疗规范、信息保密、人性化服务、安全可靠等原则。
第五条医疗技术管理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建立流程规范。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疗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制度,保障医疗技术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第二章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明确医疗技术管理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流程规范、考核评价等内容。
第九条医疗技术管理应当设立医疗技术部门或医疗技术委员会,负责医疗技术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十条医疗技术管理部门或医疗技术委员会应当由医疗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医疗技术的政策制定、规范制度、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内部审查和外部评估机制,定期对医疗技术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提升。
第十二条医疗技术管理应当遵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医疗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质量。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和数据共享,提高医疗技术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三章医疗技术管理流程第十四条医疗技术管理应当严格按照流程规范进行,确保医疗技术工作的合法、安全、快速和有效实施。
第十五条医疗技术工作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执行,确保医疗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六条医疗技术管理应当建立医疗技术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医疗技术的质量和安全进行评估和检查。
医疗技术管理工作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工作制度一、目的1.提升医疗技术服务质量: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制度,有利于医护人员的规范操作,减少误诊、漏诊等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2.保障患者安全:通过严格落实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强化医疗技术人员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其他风险。
3.维护医疗秩序:依法行医、规范管理,加强对医疗技术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医疗机构能按照规定进行运营,保持良好的医疗秩序。
二、内容1.医疗技术服务目标:明确医疗技术服务的宗旨和目标,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安全、有效的诊疗技术服务,提高医疗技术服务的整体水平。
2.技术操作规范:明确各项技术操作的规范,包括手术操作、器械使用、药物配制等方面,要求医护人员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医疗技术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控评估、质量监测等措施,定期对医疗技术服务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医疗质量。
4.培训培养:建立医疗技术人员培训制度,确保医疗技术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5.监督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包括定期检查、内部审核、追踪调查等,对医疗技术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三、实施要求1.制度的宣传:将医疗技术管理工作制度向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宣传,确保每个人都了解制度的内容和要求,使制度能够得到有效地贯彻实施。
2.制度的执行:医疗技术管理工作制度应该明确责任人,责任到人,确保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罚。
3.制度的监督: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制定监督工作的具体措施,如定期检查、内部审核、追踪调查等,对医疗技术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4.制度的评估和改进:定期进行医疗技术管理工作制度的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以适应医疗技术发展和管理需要。
医疗技术管理工作制度是医疗机构管理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能够提高医疗技术服务的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维护医疗秩序,对于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范本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医疗技术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断和治疗疾病过程中,运用医学知识、技能和设备、设施等资源,对患者实施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措施。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技术的准入、应用、监督和评价等工作,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有效和合规。
第四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技术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合理、经济、伦理的原则,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第二章医疗技术准入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明确医疗技术准入的程序、条件和标准。
第六条医疗机构开展新的医疗技术,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技术评估和伦理审查,经批准后方可应用于临床。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医疗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复杂性和风险程度,对医疗技术进行分类管理。
第八条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应用,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和有效。
第三章医疗技术应用第九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技术应用,应当遵守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和有效。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技术应用的监督和评价制度,对医疗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定期评估。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应用,应当注重医疗技术的效果和患者的感受,及时调整和优化医疗技术应用方案。
第四章医疗技术监督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疗技术监督机构,明确医疗技术监督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医疗技术应用的监督和管理。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技术监督制度,对医疗技术的应用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和有效。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疗技术监督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疗技术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第五章医疗技术评价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技术评价制度,对医疗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进行评价。
医疗技术管理工作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工作制度一、总则二、医疗技术设备管理1.医疗技术设备台账医院设有医疗技术设备台账,详细记录各类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购置日期、保养维修情况等信息,并定期进行更新和审核。
2.设备维护保养医院设立专门的设备维修部门,负责医疗技术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工作。
设备维修人员应定期进行技术培训,熟悉设备的使用、维护和故障排除。
3.设备质量控制医院建立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设备选型、验收、备案、维修纪录、故障处理等环节,确保设备的安全、有效和准确的运行。
三、医疗技术人员管理1.医疗技术人员聘任医院设立医疗技术职位,按照岗位职责和资质要求招聘医疗技术人员。
对于上岗需要特殊技能的医疗技术岗位,要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和考核。
2.岗位责任和考核医疗技术人员要按照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医院建立医疗技术人员的考核制度,定期对医疗技术人员进行绩效评估和职业培训。
3.技术交流和培训医院鼓励医疗技术人员开展技术交流和学术研究,组织定期的技术培训和研讨会。
医院还可以资助医疗技术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培训班,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
四、医疗技术质量控制1.技术操作规范医院建立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明确医疗技术人员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要求,并定期进行更新和审核。
2.质量控制指标医院设立医疗技术质量控制指标,对医疗技术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3.过程和结果质量评估医院定期组织医疗技术过程和结果的质量评估工作,对医疗技术工作的合规性和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
五、违规行为处理1.违规行为认定对于医疗技术人员的违规行为,医院建立严格的违规行为认定程序,包括调查取证、听证讯问和证据确凿后的处罚等环节。
2.处罚措施对于违规行为,医院将根据情节轻重,可以采取口头警告、书面警告、通报批评、责令停职、降职、解聘等不同的处罚措施。
六、监督和评估1.监督机构医院设立医疗技术管理监督机构,专门负责对医疗技术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评估。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1. 引言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医疗设备和技术的购置、使用、维护、评估等方面工作,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有效、可靠使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各项内容和要求。
2. 医疗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医疗技术管理应遵循基本原则:•安全原则:保障医疗技术使用的安全性,防止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规范原则:制定标准和规范,规范医疗技术的使用和管理。
•经济原则:合理利用和配置医疗技术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提高原则:不断改进和提高医疗技术管理的水平和效能。
3. 医疗技术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责任3.1 医疗技术管理部门医疗技术管理部门是负责医疗技术管理工作的组织,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和完善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负责医疗技术设备的采购、验收和入库管理;•组织医疗技术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验收;•制定医疗技术设备的维护计划,并组织实施;•开展医疗技术设备的使用培训和操作指导;•监督和评估医疗技术设备的使用效果和服务质量。
3.2 医疗技术管理人员医疗技术管理人员是医疗技术管理部门的核心力量,其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医疗技术设备的选型和采购;•组织医疗技术设备的验收和入库管理;•制定医疗技术设备的维护计划,并组织实施;•开展医疗技术设备的使用培训和操作指导;•组织医疗技术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监督和评估医疗技术设备的使用效果和服务质量。
4. 医疗技术设备的采购和验收4.1 采购程序医疗技术设备的采购应按照程序进行:•制定采购计划,明确设备需求和预算;•调查市场,了解设备的种类、价格和质量等情况;•编制采购文件,包括采购公告、招标文件等;•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参与投标并进行评标;•签订采购合同,明确设备的规格、数量和价格等;•跟踪供货进度,确保设备按时交付。
4.2 设备验收医疗技术设备的验收应按照要求进行:•检查设备的外观和附件是否完好;•进行设备的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检查设备的标志和说明书是否齐全;•检查设备的安全措施是否到位;•进行操作员的培训和操作指导。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疗技术作为医疗服务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有效、合理应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一、医疗技术分类管理根据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复杂性和风险性,将医疗技术分为三类:一类医疗技术是指经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这类技术通常在医疗机构中广泛应用,如常见的体格检查技术、一般的注射输液技术等。
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例如,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等。
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需要使用稀缺资源;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比如,克隆治疗技术、同种器官移植技术等。
二、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医疗机构拟开展的新技术和新项目应当进行严格的准入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伦理符合性以及医疗机构和人员的资质条件等。
对于一类医疗技术,由医疗机构自行审核管理,但应向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二类医疗技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准入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过审核批准后方可开展。
三类医疗技术由卫生部负责准入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向卫生部提出申请,经过严格的技术审核和伦理审查,获得批准后才能实施。
三、医疗技术人员资质管理从事医疗技术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职称和技术能力,并经过相关的培训和考核。
对于一类医疗技术,医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和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
二类医疗技术的操作人员通常需要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并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技术操作资格证书。
三类医疗技术的操作人员应当具备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同时要在相关领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造诣,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并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_医疗技术管理制度范本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_医疗技术管理制度范本医疗技术管理制度_医疗技术管理制度范本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应制定规范的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篇1一、医疗技术服务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各临床医技科室提供的医疗技术服务,应当是核准的执业诊疗科目内的成熟医疗技术,并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支持系统,能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有效。
(二)不得使用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经临床证明的技术(三)各科不得使用在临床应用卫生行政部门废除或禁止使用的医疗技术。
(四)对须经卫生行政部门特许批准范围的特殊医疗技术项目,必须遵循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严格遵守相关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规范和常规,医院与医师应按照法规要求报批,未经批准的医院与医师严禁开展此类技术服务。
(五)进行的医疗技术科研项目,必需符合伦理道德规范,按规定批准。
在科研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注意保护患者安全。
(六)各科建立完善的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与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
二、各科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须报医院学术委员会审批后方能实施开展,要求:(一)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须与我院的等级、功能任务、核准的诊疗科目相适应;(二)有相适应的专业技术能力、设备与设施及确保病人安全的方案;(三)当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安全和质量时,应当中止此项技术。
按规定进行评估后,符合规定的,方可重新开展。
三、建立健全医疗技术档案(一)对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以避免医疗技术风险或将其降到最低限度,(二)建立新开展的医疗技术档案,以备查。
建立诊疗规范及质量考核标准新技术、新业务在临床正式应用后,医院及时制定发布临床诊疗规范、操作常规及质量考评标准,并列入质量考核范畴。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是指为了规范和提升医疗技术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医疗机构制定并执行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程序。
本文将从科室管理、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三个方面,介绍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一、科室管理科室是医疗机构内进行医疗技术工作的基本单位,科室管理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和患者安全的保障。
为确保科室管理的质量,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室管理制度,明确科室负责人的职责与权限,并制定相关考核评价制度,对科室进行定期检查与评估。
此外,医疗机构应加强对科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
二、设备管理设备是医疗技术的基础保障,对医疗机构而言,设备管理是医疗技术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合理的设备管理制度能够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定期维护和及时修复。
医疗机构应建立设备验收、验收登记、定期保养和维修记录等管理制度,并配备专业的设备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
同时,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技术评估和设备更新,确保设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人员管理医疗技术人员是医疗技术管理的核心,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到医疗技术的质量和安全。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人员招聘、培训、考核、晋升和离职等方面的规定。
招聘时应注重人员的专业能力与道德素质,并进行岗位培训和考核。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岗位轮岗,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逐步完善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将为医疗机构提供一个科学、规范的管理框架,促进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提升,为患者提供更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质量控制、流程标准化、医疗安全、病历管理等方面进一步细化管理制度,确保其执行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结语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
科室管理、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是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医疗机构高度重视和深入推进。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技术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医疗技术活动的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
第三条医疗技术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医疗技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第四条医疗技术管理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技术准入制度、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医疗技术质量控制制度、医疗技术风险评估制度、医疗技术培训制度、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等。
第二章医疗技术组织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负责医疗技术管理的组织和实施。
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由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医疗专家、医学伦理专家和法律专家组成。
第六条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一)制定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和医疗机构医疗技术发展规划;(二)审查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申请,确定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目录;(三)监督、检查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对存在问题的医疗技术及时采取措施;(四)组织医疗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五)其他与医疗技术管理有关的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疗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医疗技术管理的具体工作。
医疗技术管理部门应当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负责医疗技术准入、质量控制、风险评估等工作。
第三章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第八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符合国家规定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要求。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明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准入条件、程序、标准和监督管理措施。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审批制度,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应当提交申请,经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后方可应用。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进行定期评估,对存在问题的医疗技术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医疗安全。
第四章医疗技术质量管理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医疗技术质量控制的目标、任务、措施和责任。
(完整word版)11、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1、医院提供的医疗技术服务与其功能、任务和业务能力相适应,应当是核准的执业诊疗科目内的成熟医疗技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支持系统,能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有效。
2、建立健全并认真贯彻落实医疗技术准入、应用、监督、评价工作制度,并建立完善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与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
3、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要与医院的等级、功能任务、核准的诊疗科目相适应,有严格审批程序,有相适应的专业技术能力、设备与设施,和确保病人安全的方案;当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安全和质量时,应当中止此项技术。
按规定进行评估后,符合规定的,方可重新开展。
4、对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以避免医疗技术风险或将其降到最低限度,建立新开展的医疗技术档案,以备查。
5、进行的医疗技术科学研究项目,必需符合伦理道德规范,按规定批准。
在科研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注意保护患者安全,不得向患者收取相关费用。
6、各科室不得使用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
经临床证明的技术,对须经卫生行政部门特许批准范围的特殊医疗技术项目,必须遵循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严格遵守相关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规范和常规,医院与医师应按照法规要求报批,未经批准的医院与医师严禁开展此类技术服务。
7、新技术、新业务在临床正式应用后,医院应及时制定发布临床诊疗规范、操作常规及质量考评标准,并列入质量考核范围内。
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范文
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范文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医疗技术的管理,确保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医疗技术管理的目标是:优化医疗技术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效果。
第三条医院医疗技术包括临床医技、医学检验、医学影像、药学服务、医学工程等。
第四条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应当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公正性、安全性、伦理性的原则。
第五条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应当注重质量管理、风险控制、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第六条医院医疗技术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制,确保技术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七条医院医疗技术部门应当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第八条医院医疗技术部门应当保持与其他部门的良好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第二章医院医疗技术质量管理第九条医院医疗技术部门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和程序。
第十条医院医疗技术部门应当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改进工作。
第十一条清华医院应当建立科学的医疗技术质量评价体系,对医疗技术进行全面评估。
第十二条清华医院对医疗技术人员实行继续教育制度,保障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
第十三条清华医院应当建立医疗技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技术事故和差错,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第十四条清华医院应当按照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开展技术质量的认证和评价工作,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第三章医院医疗技术风险控制第十五条清华医院医疗技术部门应当建立全面的医疗技术风险评估和控制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技术风险。
第十六条清华医院医疗技术部门应当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十七条清华医院医疗技术部门应当及时更新技术设备和工具,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效果。
第十八条清华医院医疗技术部门应当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医疗技术风险。
中医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中医医院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医疗技术分类与管理1. 第一类医疗技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此类技术由科室负责人提出申请,经医务科审核,报院长批准后,即可开展。
2. 第二类医疗技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的技术。
此类技术由科室负责人提出申请,经医务科、伦理委员会审核,报院长批准后,方可开展。
3. 第三类医疗技术:指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安全性及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需要使用稀缺资源等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此类技术由科室负责人提出申请,经医务科、伦理委员会、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
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1.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2.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需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相应的医疗技术人员、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2)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符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3)医疗技术临床应用需经医务科、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3.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建立医疗技术档案,对医疗技术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评估。
四、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督与考核1. 医院设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监督与考核。
2.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领导小组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领导小组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科室及个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奖惩与责任追究1. 对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定的科室和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罚款、暂停执业活动等处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技术是指医院及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做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二、我院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严格遵守卫生部《医疗技术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三、各科开展医疗技术应当与各科的功能任务相适应,应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遵守技术管理规范。
四、严格遵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人和管理制度,并对医疗技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五、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院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向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1、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含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心脏导管消融技术、起搏器植入技术、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
2、综合介入诊疗技术
3、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
4、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
5、四级妇科内镜诊疗技术
6、人工关节(髋、膝关节)置换技术
7、人工耳蜗植入技术
8、角膜移植手术
9、血液净化技术(含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腹膜透析等技术)
10、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不含基因芯片诊断技术)
11、三维适形及调强放疗技术(含χ刀、γ刀、Cyberknife、TOMO 等治疗技术)
12、颌面部轮廓整形技术
13、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疗技术
14、我区首次开展(未纳入卫生部规定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一)涉及重大伦理问题;
(二)高风险;
(三)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四)需要使用稀缺资源;
(五)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六、医疗技术分三级进行管理。
第一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由我院医务科统一管理,第二类由自治区卫生厅负责,第三类由卫生部负
责。
(以下涉及第三类医疗技术管理的内容本文暂略)
七、医院依法对第一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能力进行审核。
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需由医务科负责向县、市卫计局提出申请,在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相关科室方可开展该临床技术。
八、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或本院对相应类别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通过的基础上,由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组织对手术、麻醉等高风险技术项目操作人员进行资格的许可授权、考评复评及再评估的动态管理。
(一)资格授权依照以下流程:首先医务人员向本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申报个人的资质能力,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进行初步考评,考评结果提交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进行最终认定,必要时还应同时提交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审定。
(二)两级组织根据医疗技术的类别及要求,定期对操作人员的资质能力进行复评,对不符合资质能力要求的人员,取消或降低其相应项目操作资格。
(三)对取消或降低操作资格的人员,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将责成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对其进行为期1个月到1年不等的考察。
考察期满后,对其进行再评估,考评通过则可恢复其操作资格。
(四)医院建立医疗技术人员资质能力的数据库,并根据考评、复评、再评估结果实时更新。
九、各专业开展医疗新技术,必须保障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
效益性和合理性,并严格按照有关制度申报(具体参见《新技术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十、医院实行手术准入制,将手术分为四个等级,只允许具有相应等级或以上资格的手术者独立操作(具体参见《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十一、各专业所开展的各种诊疗技术必须符合诊疗技术规范,不得将不成熟的技术应用于临床诊疗工作中。
从事医疗诊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必须是经过注册的卫生技术人员,不允许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各种有创的操作技术项目在独立操作之前必须经过培训,经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考核批准后,才能单独操作。
十二、临床开展的医疗技术(包括手术、有创操作)在开展前,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术前讨论,严格控制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其他替代疗法实施的可行性。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医患沟通、患者的知情同意、术前病情评估、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等。
十三、凡发生医疗技术损害的,操作人要立即报告医疗组长、科主任,在积极迅速进行补救的同时须上报医务科,如需要,医务科组织相关科室力量进行全力补救,将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十四、临床已开展的医疗技术,当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安全和质量时,经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后,医院下达中止此项技术开展的指令,有关科室必须服从,不得违反。
十五、医务人员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有违反《执业医师
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等法律、法规行为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十六、临床科研项目中使用医疗技术的,也须按照本制度要求严格管理。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