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奉献2010论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doc
2010年高考试题——地理(全国卷1)高清版
绝密*启用前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全国1卷)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名和科目。
2. 每小题选出答安全,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题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第Ⅰ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
据此完成1~2题。
1. 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A.耐湿B.耐旱C.耐盐D.抗倒伏 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A.花费B.农家肥C.农药D.淡水北京的王女士登录总部位于上海的M 公司(服装公司)网站,订购了两件衬衣,两天后在家受到货。
图1示意M 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
据此完成3~5题。
3.王女士此次购买的衬衣,在M 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是 A 设计 B 提供面料 C 加工D.送货上门4.M 公司的产品销售依靠A 大型服装超市B 服装专卖店 C.代理销售商 D 信息交流平台 5.在M 公司的组织、经营网络中,区位选择最灵活的是 A 配送仓库 B 面料厂C 制衣厂D 仓储中心24M 公司 M 公司的供应商 供应商完成的物流 物流公司完成的物流实时信息流 图1自谋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
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9(晴)18时。
监测结果如图2所示。
据此完成6-8题。
6.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A .4℃ B.12℃ C. 16℃ D. 18℃ 7.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A .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C .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8.下午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A .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 C. 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假设从空中R 点看到地表的纬线m 和晨昏线n 如图3所示。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卷)(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卷)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28~30题.1.(4分)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2.(4分)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3.(4分)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如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4~5题.4.(4分)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A.2019年,2066年B.2066年,2019年C.2001年,2019年D.2001年,2066年5.(4分)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A.数量B.职业构成C.性别构成D.年龄构成下表是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完成6~8题.发展阶段时间方式①产品“走出去”1991~1997年接收订单,代工生产②销售“走出去”1998~2001年在俄罗斯、阿联酋、尼日利亚、美国、巴拿马建立贸易分公司③品牌“走出去”2001~2003年收购意大利某知名鞋业公司④资本“走出去”2003年~至今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在意大利的时尚之都米兰设研发中心6.(4分)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A.开拓国际市场B.建立品牌形象C.吸引国外资金D.降低生产成本7.(4分)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A.降低劳动成本B.增强集聚效应C.便于产品销售D.便于原料运输8.(4分)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A.市场B.资金C.原料D.技术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9~11题.9.(4分)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A.50 mm B.150 mm C.200 mm D.250 mm 10.(4分)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4分)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0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1~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2题,共46分)12.(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13.(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二)选考题请考生在第14、15、16、17四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地理】2010年高考试题——文综地理部分(上海卷)解析版
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地理(文科使用)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全卷共12页。
满分为15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共63分)考生注意: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试卷和答题卡上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
2.第Ⅱ卷(1—21题)为单选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铅笔涂黑。
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卡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
答案涂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13.参展上海世博会的我国各省市馆基本反映了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特色。
有展示鼓楼、苗寨、银饰等民族元素的:有展示蒙古包、祥云、马鞍等文化元素的:有以冰雪为主线布局展馆的。
这些展馆所属省区依次是 ( )。
A.贵州、内蒙古、黑龙江 B.贵州、西藏、新疆C.山西、内蒙古、黑龙江 D.山西、西藏、新疆14.今年4月中旬,受强冷空气的持续影响,本该是春暧花开的我国北方地区却出现“倒春寒”,暴雪降温严重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下列反映这次强冷空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
15.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下列现象与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①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台风减少②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③我国东北水稻种植向北推进④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推迟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6.位于美国南部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沉没,海底原油向外泄漏。
借助大风和洋流,浮油“魔爪”不断伸展,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右图(洋流模式示意图)中表示墨西哥湾暖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17.全球第六家迪士尼乐园落户上海浦东,与之密切相关的区位优势是( )。
①气候适宜②科研力量强③消费市场大④交通便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2010年6月11日第l9届世界杯足球赛将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拉开帷幕。
2010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_全国卷_分析
( 内蒙古师范大学 地理教学论实 验室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 分析
摘
要:
2010 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 ( 全国卷
) 具 有重视考查 基础知识 、 突出 考查主 干知识 , 注重 地理图
表考查 、 体现文图结合律 , 关注社 会热点 、 强化灾害意 识等特 点 。 通过案 例教学 和变式 练习 , 引导学 生掌握 区域地 理分析方法 , 夯实地理基础知识 , 重视学习主干知识 , 培养地理能力 , 注重理论联系实 际等 , 是 新时期有 效的地理教 学策略 。 关 键 词: 2010 年 ; 地理高考试卷 ; 分析 G 632. 47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1 0916( 2010) 12 0096 03
收稿日期 : 作者简介 :源自2010 11 16 张家辉 ( 1985- ), 男 ,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9 级 地理课 程与教学 论硕士 研究生 , 主 要研究 方向为地 理课程 与教学 论 ; 徐宝芳 ( 1962- ) , 男 ,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课程与 教学论 硕士点 负责人 , 教授 , 硕 士生导 师 , 主 要研究 方向为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
[ 1]
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 ( 全国卷 就突出考查了此能力。
) 中 39 题的第 ( 2)
题 # 分析哈萨克斯坦工业分布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一 个重要表现是能用地理学科专业术语规范表达, 即 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想让学生用地理专业术语规范 表达, 地理教师在平时可从如下方面着手 : ( 1) 课上 课下教师讲授语言须规范, 及时更正学生的错误表 达 ; ( 2) 鼓励学生多阅读教材 , 学习教材中的表 达; ( 3) 平时加强相关专项训练 , 重视作业批改工作。 ( 四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高考地理试题不回避热点问题, 有的时候会将 热点问题 # 冷处理 ∃, 如 2010 年高考文综地 理试题 ( 全国卷 ) 的第 36 题。备战 2011 年高考时, 要关 注与社会发展、 与现实生产和生活有紧密相关的热 点问题 , 如西南地区发生的干旱、 南方地区发生的洪 涝等自然灾害。掌握热点地区的自然地理事物及其 分布、 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经济活动的特征等 , 学会 用地理学的视角来分析它 , 做到学以致用。 参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Ⅱ)地理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Ⅱ)地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44.0分)如图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
图中色调由浅到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
读图,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A.副极地低压带B.西风带C.副热带高压带D.东北信风带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A.反气旋.冷锋B.反气旋.暖锋C.气旋.冷锋D.气旋.暖锋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A.中心区,沙尘扬升B.边缘区,沙尘扩散C.中心区,沙尘沉降D.边缘区,沙尘沉降【解析】本题组以沙尘暴的遥感图片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
第(1)题,由图中陆地表面、沙尘及云层的相对方位,结合沙尘暴的产生地,可判断图中沙尘暴由西向东移动,处于西风带控制之下。
第(2)题,依据影像中地表、沙尘及云层的分布可以推知,造成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气旋左侧形成冷锋。
第(3)题,图中气旋是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影像中部显示沙尘正处于气旋的中心区,气流上升,沙尘随气流扬升。
图示为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4.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5.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D.水资源总量呈波动式下降【解析】本组题考查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题,据图可看出,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不完全同步,1960~1969年变化基本同步;1985年之后输沙量明显减少,但基本上与径流量的变化同步;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
【地理】2010年高考试题——文综地理部分(全国文综Ⅰ)解析版 (1)
2010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Ⅰ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
据此完成1—2题。
1.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A.耐湿B.耐旱C.耐盐D.抗倒伏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A.化肥B.农家肥C.农药D.淡水北京的王女士登录总部位于上海的M公司(服装公司)网站,订购了两件衬衣,两天后在家收到货。
下图示意M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
据此完成3—5题。
3.王女士此次购买的衬衣,由M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是A设计 B提供面料 C加工 D.送货上门4.M公司的产品销售依靠A大型服装超市 B服装专卖店 C.代理销售商 D信息交流平台5.在M公司的组织、经营网络中,区位选择最灵活的是A配送仓库 B面料厂 C制衣厂 D仓储中心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
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9(晴)18时。
监测结果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6-8题。
6.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A.4℃ B.12 C. 16℃ D. 18℃7.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8.下午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 C. 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假设从空中R点看到地表的纬线m和晨昏线n如图所示。
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为S.据此完成9~11题。
9.S地的纬度A.与M地相同 B. 介于M、N两地之间 C.高于N地 D. 低于M地10.如果在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这一时期A.S地的白昼比N地长 B.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火险等级高C.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 D. 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11.若R点沿直线RSA.上升,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B.下降,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C.上升,看到m、n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D.上升或下降,看到m、n的形状保持不变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卷)(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卷)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28~30题.1.(4分)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2.(4分)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3.(4分)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如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4~5题.4.(4分)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A.2019年,2066年B.2066年,2019年C.2001年,2019年D.2001年,2066年5.(4分)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A.数量B.职业构成C.性别构成D.年龄构成下表是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完成6~8题.6.(4分)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A.开拓国际市场B.建立品牌形象C.吸引国外资金D.降低生产成本7.(4分)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A.降低劳动成本B.增强集聚效应C.便于产品销售D.便于原料运输8.(4分)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A.市场B.资金C.原料D.技术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9~11题.9.(4分)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A.50 mm B.150 mm C.200 mm D.250 mm10.(4分)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4分)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0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1~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2题,共46分)12.(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13.(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二)选考题请考生在第14、15、16、17四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
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北京卷)详解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详解高清重绘地图【全卷分析】本试卷中的地理试题设计总体难度不大,注重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同时也继承了前几年新课改的精神,继续强化能力培养,凸显了高考文科综合考试所考查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项综合能力。
纵观全卷,自然地理考查比例较大,选择题部分突出考查了山脊与山谷的判读、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经纬网知识与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的结合、锋面气旋、水循环、城市化等知识点,综合题则主要强调了区域特征分析、读图能力培养、洋流、气候变化分析等综合技能;人文地理方面则重点考查了人口与城市化、区位因素分析、城市规划、澳大利亚大堡礁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分析等。
同时,试卷也不回避热点事件与热点区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现实,涉及到如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澳大利亚东岸污染扩散的特点及成因、低碳经济、救灾储备库的科学选址等。
【试卷亮点】紧密结合当前地理热点,在第39题中设计了一些主要国家的碳排放特点分析,以及应对当前自然灾害频繁的情况下,如何正确选取救灾储备库的位置等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内容,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图1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
读图,回答第1、2题。
1.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⑤1、【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基本地形的认识与判读。
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山脊和山谷:如图所示,山谷和山脊几乎具有同样的等高线形态,因而要从等高线的高程来区分,表示山脊的等高线是凸向山脊的低处,如图中A 处.表示山谷的等高线则凸向谷底的高处,如图中B处。
因此,由题图,可以判断出①是鞍部、②是山坡、③是山脊、④是山脊、⑤是山谷,选项D正确。
【地理】2010年高考试题——文综文地理部分(重庆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解密时间:2010年6月8日11:30 [考试时间:6月8日 9:00--11:30]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1至8页,第二部分(综合题)9至12页,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综合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本部分共35题,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
读图1,回答1-2题。
1.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素质低B.人口老龄化C. 就业压力大D.人口增长快2.与俄罗斯相比,熟语图示人口在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A.大气污染B.能源短缺C.水土流失D.淡水匮乏【答案】1.B 2.B【解析】1.考查读图判断分析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较大,存在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选B。
2.考查区域地理概况。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该地区属于发达国家,在亚洲的发达国家是日本。
日本严重缺乏能源。
选B。
图2是30°N地区几种朝向的窗户每天可能受到太阳直接照射的时间曲线图。
读图2,回答3--4题。
3.该地区住宅窗户的下列朝阳能使室内冬暖夏凉的是A.南B.东南C.北D.东北4.如果该地区住宅窗户朝向西北,室内受到太阳直接照射时间最短的季节,游客可在A.新疆摘葡萄B.浙江采梅子C.江西观桃花D.重庆赏腊梅【答案】3.A 4.D【解析】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北纬30度一年以内正午太阳都位于该地南边,所以能使室内冬暖夏凉的只能是南。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卷)(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卷)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28~30题.1.(4分)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2.(4分)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3.(4分)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如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4~5题.4.(4分)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A.2019年,2066年B.2066年,2019年C.2001年,2019年D.2001年,2066年5.(4分)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A.数量B.职业构成C.性别构成D.年龄构成下表是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完成6~8题.发展阶段时间方式①产品“走出去”1991~1997年接收订单,代工生产②销售“走出去”1998~2001年在俄罗斯、阿联酋、尼日利亚、美国、巴拿马建立贸易分公司③品牌“走出去”2001~2003年收购意大利某知名鞋业公司④资本“走出去”2003年~至今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在意大利的时尚之都米兰设研发中心6.(4分)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A.开拓国际市场B.建立品牌形象C.吸引国外资金D.降低生产成本7.(4分)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A.降低劳动成本B.增强集聚效应C.便于产品销售D.便于原料运输8.(4分)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A.市场B.资金C.原料D.技术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9~11题.9.(4分)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A.50 mm B.150 mm C.200 mm D.250 mm 10.(4分)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4分)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0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1~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2题,共46分)12.(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13.(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二)选考题请考生在第14、15、16、17四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010年高考试题——地理(新课标全国卷)解析版
2010年新课标文综卷地理试题特点及对教学的启示吉林省通化市教育学院赵丽欣邮编:1340012010年新课标文综卷地理试题(以下简称试卷)总的来看自然地理(52分)与人文地理(58分)大致相当,在题型上有所变化:增加了选作题、出现了开放性试题;与往年相比,特别是地理试题选择题部分,难度要明显高于2009年的全国2卷与宁夏卷,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总体上,今年的地理高考试题有如下特点:特点一:高考试题不在乎覆盖面,而是要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法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启示一:教学中要梳理学科探究思路,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选择题9-11题中死海再一次出现,以及地理学科非常经典的地球运动部分没有题,这都再一次印证了高考试题不在乎覆盖面,区域地理也绝不是轮流坐庄,传统的考题一般比较直接地考查教材知识点,而今年的地理试题则运用多种设问的形式和角度,紧紧围绕考纲中提出的四项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设问,尤其是对学生从试题提供的图文资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要求提高了,如选择题的4题,学生要仅靠学习的教材中的知识是无法作答的,必须从试题提供的图文资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2000年起开始控制人口增长”,才能推论2000年以前出生的人口最多,这些人口要18年后才能全部成为劳动力所以2019年人口负担最轻,同理这些人要65年后全部成为老年人,所以2066年人口负担最重,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既是高考的要求,同时这四项能力体现了地理学科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四项能力结合起来既是学生答卷过程,实质上也反映了地理学科的探究过程。
如第36题,第⑴问“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考察虽然是“地形分布”但绝不是简单的“是什么”的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需要学生首先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MN一线的等雪期线的分布状况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东北地区的地形区分布,进而“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分析地形与等雪期线分布之间的关系,最后“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把二者的关系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安徽卷)地理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安徽卷)地理3•“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A. 水平错断B.褶皱凹陷 C断裂陷落4.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被破坏 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0分)《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年平均气温(X :)17.016.5 IfiJJ温变化。
完成(1 )〜(2)题。
15,515*0 14*5 14.01962 19671972 11977 】9紐 I9H71 対21 W72()O32(Mt7 年份 1.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 CD.波动上升2.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 )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D •天然湿地面积扩大【小题11 D 【小题2】C 【解析1第(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题,气温升高,气温、降水变率加大,极端天气事件随之增1962〜2007年安徽省的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第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安市在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
如图示意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
完成(1 )〜(2)题。
( ) D.水平张裂 )(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答案17.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甲楼阴影可遮挡乙楼( )【小题11 B 【小题21 D 【解析1【解析1第(1 )题,渭河平原位于地壳断层陷落处,后来在流水堆积作用下形成。
第(2)题,古长安位于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秦岭北坡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能力 下降,水资源减少,湖泊、沼泽因缺少补充水源而逐渐消失。
2010年高考真题——文综地理(新课标卷)
2010年高考真题——文综地理(新课标卷)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
据此完成l~3题。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3.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答案解析】1.C 2.D 3.C解析:此题设计巧妙,要求学生有缜密的心思和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
首先根据图中的经纬度,确定该区域为新疆(备考中要求学生记忆乌鲁木齐的经纬度88°E,44°N,很有必要),这是考生必须能够做到的。
定位后,就可确定第1题,北疆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第2题的迷惑性非常大,不仔细审题很多学生都会选择B,但那样出题就过于直白了。
一定要注意时间段,材料中说的是“2010年5月初,该区域气温骤升”,试题问的是“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正是因为之前的气温偏低,积雪没有完全融化,等到5月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予以应证。
第3题的关键依然在材料中给了提示“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必须选择能够使天气晴朗的天气系统。
图2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
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
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4~5题。
4.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A.2019年,2066年B.2066年,2019年C.2001年,2019年D.2001年,2066年5.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A.数量B.职业构成C.性别构成D.年龄构成【答案解析】4.A 5.B解析:4.关键要注意劳动力人口的年龄为18~65周岁,且该国是从2001年开始控制新生人口,所以2000年以前出生的人口较多,要过18年后才全部成长为劳动力人口,所以要到2000+18即2019年该国的人口负担最轻,同样道理这批人65年后全部成为老年人,这时,也就是2000+65即2066年人口负担最重。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卷Ⅱ)一、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如图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由浅到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完成1~3题.1.(3分)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A.副极地低压带B.西风带C.副热带高压带D.东北信风带2.(3分)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A.反气旋、冷锋B.反气旋、暖锋C.气旋、冷锋D.气旋、暖锋3.(3分)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A.中心区,沙尘扬升B.边缘区,沙尘扩散C.中心区,沙尘沉降D.边缘区,沙尘沉降如图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读图,完成4~5题.4.(3分)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5.(3分)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D.水资源总量呈波动式下降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州.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完成6~8题.6.(3分)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A.原料地B.消费市场C.劳动力价格D.交通运输7.(3分)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A.接近原料产地B.接近消费市场C.利用廉价劳动D.方便产品运输8.(3分)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A.原料生产环节B.加工环节C.运输环节D.销售环节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员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完成9~11题.9.(3分)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到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A.10时B.13时C.16时D.19时10.(3分)当日,日落于黄河站的()A.东方B.西方C.南方D.北方11.(3分)据此推算,黄河站此次极夜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的()A.9月21~30日B.10月1~10日C.10月11~20日D.10月21~30日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1分)12.(31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如图中的三幅图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1)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2)指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突出变化,并说明其对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13.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 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苏联的解体和中亚五国的独立,凸显了中亚地区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材料1: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至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苏联国防委员会和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疏散工作.1942年前8个月的统计表明,上述地区的工业产品总值已经达到344亿卢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亿卢布.1942年12月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出,在国家东部地区的辽阔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业是机械制造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地理分布方面的巨大飞跃.﹣﹣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材料2: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的国家,工农业较发达,主要有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工业.2007年以来,哈萨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和输出国.2009年12月14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见下图)通气仪式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举行.该天然气管道开通前,中国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主要依靠海运;管道开通后,不仅缩短了天然气的运输距离,而且安全系数大大提高.中亚各国在能源战略上,希望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同时,中亚各国能源企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引进国际资本和技术.材料3:冷战后,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加强睦邻互信与友好合作关系,就边界地区互相信任和边界地区互相裁减军事力量问题举行谈判,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上海五国”机制.2001年6月,上述五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在“上海五国”的基础上,为加强政治、安全、外交、经贸、人文等方面的合作,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为加强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合作奠定了基础.(1)根据材料1、2,分析哈萨克斯坦工业分布的主要特点及成因.(2)图中所示天然气管道长度约为.(提示:sin45°≈A.1 300km;B.1 800km;C.1 000km;D.2 100km.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卷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如图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由浅到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完成1~3题.1.(3分)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A.副极地低压带B.西风带C.副热带高压带D.东北信风带【考点】25: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分析】本题考查了读图能力.根据图中云层的运动方向,可以确定大气的运动方向,进而判断其所处的风带.【解答】解:读图分析,图中白色代表的是云层,其运动方向大致是自西南向东北,而且成逆时针方向运动,所以是北半球的气旋,又由于该天气系统位于我国,沙尘暴多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所以位于西风带。
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文综地理福建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福建卷)试题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144分)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示意为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
完成1~2题。
1.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 )A.① B.② C.③ D.④2.④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 )A.石油开采 B.核电站建设C.海岛旅游开发 D.港口建设1.B 2。
D 第1题,石化基地①石油资源丰富,但没有市场优势;石化基地②位于环渤海地区,石油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石化基地③④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但石油资源贫乏。
第2题,④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该区域的港口建设,因为大中型石化产业落户该区域,需要从境外大量进口石油。
如图示意为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
完成3~4题。
3.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 )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4.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 B.降水C.热量 D.坡向3.D 4.B 第3题,从左图中可读出,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自东向西增高。
从下图中可读出,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自南向北增高。
因此,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第4题,该地区东南雪线高度低,主要原因是东南部降水量大。
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如图示意为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
完成5~6题。
5.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A.①⑤ B.②④C.③④ D.①③6.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③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A.产品需求量大 B.交通便利C.劳动力充足 D.土地租金低5.A 6.D 第5题,在城市群中,中心城市市场广,技术力量强,其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价值量高的两端。
2010年高考真题——文综地理(全国卷2)
2010年高考真题——文综地理(全国卷2)图1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
图中色调由浅入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
读图1,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A.副极地低压带B西风带C.副热带高压带D.东北信风带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A.反气旋、冷锋B.反气旋、暖锋C.气旋、冷锋D.气旋、暖锋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A.中心区,沙尘扬升B.边缘区,沙尘扩散C.中心区,沙尘沉降D.边缘区,沙尘沉降【答案解析】B C A解析:1.通过题干可以分析出我国沙尘暴发生地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它们的纬度范围是30°N~60°N之间,这个纬度范围分布的气压带和风带为西风带。
2.根据图中的影像可以看出来,是一个逆时针旋转有上升影像,可以判断是气旋活动,加上沙尘暴是冷锋活动的结果,故而选C。
3.仔细观察图1会发现沙尘位于一个涡旋中,应该位于气旋之中,所以沙尘扬升,并且位于中心区。
总结:本大题考查学生对产生沙尘暴的天气系统的理解。
图2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
读图2,完成4~5题。
4.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5.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D.水资源总量呈波动式下降【答案解析】C B解析:4.此题应该用排除法来解决;A:通过观察图2发现输沙量和径流量并不是同步的,在1958年输沙量高而径流量低;B:85年之后它们两者的变化趋势并不是完全相反的,在97年左右就是一致的;C:变化率是是看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差值,从这点来看输沙量变化率是高于径流量的;D:选取1950~1960这一时间段便可发现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出量年份并不是一一对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清平乐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
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2010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分析——以四川卷为例成都经开区实验中学钟荣彬一、考点分布注:a: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b: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c: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d: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表1二、试卷内容分析表21、突出主干通过表1的比较,不难发现,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地理部分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中的地球、气候、水文等;人文地理中的区位仍然是重点,如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旅游区位等。
几乎涵盖了教材所有的主干知识,体现了“依据大纲,回归教材计如表2。
表3《考试大纲》中所设定的内容,是高考的命题范围,但是学科中的主干知识则是考查的重点,基本上年年必考、卷卷必出。
高考并不回避已出现的知识,有些考点重复出现率极高,和历年一样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而不过分强调知识的覆盖面,即“知识抽样、突出主干”。
主干知识是教材骨架、精华所在,是学生必须掌握、高考必备的知识。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和再认,必须将储备的知识与相关材料结合起来,针对具体问题重新整合,综合分析。
2、凸显能力本套文综地理试题,在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同时,继续强化能力的培养,延续了历年高考的宗旨:依托教材、立足基础、凸显能力,体现了教材的改革方向——追求“能力立意”。
文综地理试题均与地理图像信息、文字材料信息、数据表格统计信息等的处理密切相关。
题面信息量大,注重题面信息与设问之间的关系,关注考生的思维过程与质量。
在试题中问题设置形式采用“判断”、“计算”、“说明”、“指出”、“简述”、“说出”、“描述”、“推测”、“推断”、“评价”、“解释”、“画上”、“提出”等形式,彰显了文科综合考试所考查的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注重过程与方法。
如文综卷36(5)题,要求学生画图表示大气与地面之间水分交换并标注水循环环节名称,对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提出要求。
综合题部分强调对图、文材料的综合分析,正确提取信息,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进行表述,对学生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体现特色从表1、2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今年四川文综地理试题注重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融合(总体而言更加偏重自然地理知识),以区域为载体,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融合,充分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地域性。
当然,地理图像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学科的考查肯定离不开地图。
从地理图表中多层次地获取与分析信息,并归纳与评价。
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统计图表能力是中学地理的一个重点,也是历届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一个最大特色,2010年高考也不例外。
表4对本套文综地理试题中出现的图表进行了统计。
表4从数量看,绝大部分题目都提供了图表材料,充分体现了图像语言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对考生运用图表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的重点。
从图表类型看,试题信息材料的地理图表有经纬网图、等值线图、统计图、专题地图、区域地图、遥感图、示意图以及数据表格等。
作为地理试题内容载体,信息材料的图表形式灵活多样,内容科学严谨,承载了丰富的地理信息,体现了鲜明的学科特色——综合性、区域性,包含地理事象的分布规律和地理变化过程等内容。
不同类型的地理图像,因其对考生读图、析图思维水平要求高,使之成为地理命题重点关注的对象。
这也正体现出高考重在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达到通过高考来选拨人才的目的。
4、联系生活本套文综试题地理部分另一个突出特点是联系生活实际。
在立足基础知识、呈现事实素材、突出地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考查的同时,命题强调多种知识结合,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考生生活体验,结合中学地理课程知识,紧扣时代脉博,将学科热点与社会热点有机结合。
反映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地理为生活”、“体现地理学的应用价值”等课程发展理念,充分说明了地理学科的应用性。
试题涉及的重点内容及主干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在于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鼓励考生合理想象、创新思维,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体现了较强的人文精神。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学以致用,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如今年四川卷联系各省区能源生产结构,考查能源特征、分布。
由此可见,高考文地理试题情境设置贴近现实,试题内容的设计及提供的背景资料联系生活,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命运,学以致用。
三、相关内容出题角度分析1、命题立意新文综试题地理部分仅少部分考查纯识记性知识,命题更多采用了考查能力的立意,考查对学生有用的知识、有用的能力。
近些年我国乃至世界,气象灾害、地质灾害频繁,提高国民的救灾意识非常重要,高中学生当然更不例外。
高考地理试题命题体现考查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倡导学以致用,学习对社会生活生产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如:39(1)城市区位的优势考查,要求学生具备分析城市区位基本知识,调动知识进行实际运用。
2、情景创设新文综试题地理部分的情境设置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考生。
每一道题依据新材料、新情境命制,通过给出一定量的材料,结合设问,构成新的问题情境。
同时问题设置规范具体,指向清晰,对学生而言不存在问题设置模糊而出现的审题障碍,有利于考生对答题内容作正确的选择与判断。
文综试题情境创设新,反映了现代地理科学与现实生活中的新事物,使考生感觉亲切、自然、熟悉。
3、呈现形式新试题材料、内容、顺序呈现方式多样,往往取材于现实生活,或具学科专业背景,有适应的梯度和难度。
四、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文综地理试题结果分析,反映考生地理学习中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审题不明从近几年文综地理综合试题来看,地理综合试题通常以一定的图表、文字材料作为背景,要想顺利地分析、判断、答题,必须对所给信息进行有效提取和整合,一般不是通过识记就能直接得出结论。
提高解题正确性的前提是仔细审题,要对信息有效提取和筛选,这也是分析问题的前提和核心。
在具体解题的过程中,不能答非所问,首先明确题中问什么,再在材料中寻找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并对各种信息进行提取、加工,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分析与综合、推理与判断,这是进一步解答的重要环节。
今年文综地理综合试题,学生在答题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审题不清。
2、定位不准地理试题通常以地图为信息载体,尤其是文综地理的综合题以区域图呈现的形式为主。
如果空间定位不准确思维就难以展开,解题也就难以深入,因此准确的空间定位是解题关键。
许多学生空间定位能力差,导致大量失分。
准确的地理定位,需要平时严格训练,养成良好读图习惯(先读图名,再读图例,然后提取图中信息);加强重要经纬线的识记,重要区域轮廊识记;将重要地理事物落实到一定的地域空间(自己多画图或填空白图)。
有了空间概念的基础,这样在解题时能迅速做出判断,准确提取有用信息,根据题目要求做出正确解答。
3、思路不清高考文综地理试题通常是以简答题的形式呈现,要求学生描述地理现象、分析地理事物、解决地理问题等。
试题背景材料来源广泛,图表可能来自近几年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也可能来自国家的统计年鉴。
试题往往提供新概念、新观点、新理论、新原理等,借以考查学生临场应用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要求学生思路清晰,熟练掌握地理知识,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具体问题。
由此可见,清晰的思路是取胜必备。
为提高思维能力,地理学习要常思常悟。
高考题肯定没有见过,但考查的知识点一定是学过的,解题的方法思路一定是用过的。
审题时要看懂出题人的意图:考查哪些知识点,需用哪些原理方法解题。
做题时一定要联系教材、联系生活、联系材料,用全面的观点、辩证的方法、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同时要注重突出重点、语言表述规范、突出地理性。
4、表述不精“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是地理学科的一项重要能力。
文综地理试题通常以简答题形式出现,要求学生语言功底扎实,用简洁语言清晰准确表述,强调地理性、层次性、逻辑性。
而在实际高考中,发现学生答题不尽人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表述不清或不准,语言功底差,地理性不强。
要想走出误区,功夫下在平时——“磨刀不误砍柴工”,要重视语言功底的锤炼、文字的打磨。
在平时的训练中,尽可能用简练的文字来表述习题和试题的答案,做到“字迹清晰、要点分明、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表述准确、阐述完整”。
还特别要在练后与考后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反复推敲,多琢磨、多比较、多纠偏、不断感悟、总结。
通过这种方式和进行针对性训练,才能突破语言表达的瓶颈,在考试中减少不必要的失分,提升地理成绩。
五、教学备考建议(一)重视对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学习研究,准确把握高考动向试题制作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富含大量的思维成果。
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
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
高考试题是《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具体化表现。
我们要认真研究高考试题的思路、结构、题型、取村方法等等,认真进行试卷的比较研究,从其“连续变化”的轨迹中悟出规律性的东西,用来指导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二)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1、从考点分布的整体上看,2010年的高考试题,几乎没有出现超出考纲的偏题和怪题,考查的绝大多数都是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天气系统;区域可持续发展、世界气候、中国气候、流域开发及其治理。
当然,由于受考试时间与试卷容量限制,考查的知识点不可能覆盖到考纲中所列出的全部考试内容,但仍是有所选择地体现重点知识的考查。
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备考时,一定要善于归类、比较、整合,找出地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分解细化复杂的知识点,构建出知识网络,打好章节过关的基础;要很好地把握主干知识,把重点讲透,难点讲清,使学生更集中时间和精力,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
2、从统计看,高考不回避已经考过的知识点,某些考点的重复率极高,但呈现形式却年年不同,年年出新题,即知识重组线索新,情境设置创意新,设问角度思路新。
以新的情境设计,新的知识组合给人以新的印象。
说明今后教学和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和训练根据资料、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思维能力;教师要跳出教材,广泛联系,教师“举一”,学生“反三”,让学生能触类旁通,解决问题。
(三)重视地理图表的教学,培养地理基本思维方法从统计看出,高考地理题不离图,今年图表的类型多了、比重上升了、考查方式多样化了、学生动手绘制能力更加关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