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护理

(一)离退休综合征

1.评估①离退休前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②离退休前后生活境遇反差过大,如社会角色、生活内容、家庭关系等的变化;③适应能力差或个性缺陷;④社会支持缺乏;⑤失去价值感。

2.表现离退休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异常反应,主要体现在情结和行为方面,具体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或无所适从,有时还会出现强迫性定向行走;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常出错;性格变化明显,容易急躁和发脾气,多疑,对现实不满,经常怀旧,并存有偏见。大多数有失眠、多梦、心悸、阵发性全身燥热等症状。心理障碍的特征可出现无力感、无用感、无助感和无望感。

3.预防与护理

(1)帮助老年人正确看待离退休:退休是一个自然的、正常的、不可避免的过程。

(2)做好离退休心理行为准备:快到离退休年龄时,老年人可适当地减少工作量,多与已离退休人员交流,主动及早地寻找精神依托;退休前积极做好各种准备。

(3)避免因退休而产生的消极不良情绪:刚刚退休下来,不妨多与亲朋好友来往,将自己心中的郁闷、苦恼通过交谈等方式进行宣泄,及时消除和转化不良情绪,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和舒畅。

(4)营造良好环境:尽量多陪伴老年人,从而减少心理问题。

(5)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并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让老年人感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二)空巢综合征

1.评估①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感到冷清、寂寞,对离退休后的生活变化不适应;②对子女情感依赖性强,有“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及至老年正需要儿女做依靠的时候,儿女却不在身边,不由得心头涌起孤苦伶仃、自卑、自怜等消极情感;③自身性格方面的缺陷,对生活兴趣索然,缺乏独立自主、重新规划晚年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2.空巢综合征的主要表现

(1)精神空虚,无所事事:子女离家后,父母原来多年形成的紧张有规律的生活被打破,转入松散的、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他们无法很快适应,进而出现情绪不稳、烦躁不安、消沉抑郁等。

(2)孤独、悲观、社会交往少:长期的孤独使空巢老人情感和心理上失去支柱,对自己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陷入无趣、无欲、无望、无助状态,甚至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3)躯体化症状:受“空巢”应激影响产生的不良情绪可导致一系列的躯体症状和疾病,如失眠、早醒、睡眠质量差、头痛、食欲不振、心慌气短、消化不良、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等。

3.预防与护理

(1)改变认知观念:使之能接受社区和社会所提供的养老机构,如敬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满足老年人养护的需要。

(2)建立新的生活规律,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使之能为社会多做点事,充实老年人的生活。

(3)自我调适,克服空巢心理:关心社会,发挥余热,老有所为,体会到老年生活的乐趣。

(4)较严重的“空巢综合征”会存在严重的心境低落、失眠,有多种躯体化症状。有自杀念头和行为者,应及时寻求心理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接受规范的心理或药物治疗。

(5)子女关心,精神赡养。

(三)孤独

1.评估导致老年人孤独的可能原因为:①离退休后远离社会生活;②无子女或因子女独立成家后成为空巢家庭;③体弱多病,行动不便,降低了与亲朋来往的频率;④性格孤僻;⑤丧偶。

2.表现孤独寂寞、社会活动减少会使老年人产生伤感、抑郁情绪,精神萎靡不振,经常偷偷哭泣,顾影自怜。当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时,以上消极感会明显加重,久之,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导致躯体疾病。孤独也会使老年人选择更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不爱活动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有的会因孤独而转化为抑郁症,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3.预防与护理

(1)社会予以关注和支持:对离开工作岗位而尚有工作能力和学习要求的老年人,为他们创造工作和学习的机会。鼓励老年人积极

参加文体活动。

(2)子女注重精神赡养:子女须从内心深处诚恳地关心父母,要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尽量常回家看望老人,或经常通过电话等与父母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丧偶的老年人独自生活,易感到寂寞,如果有合适的对象,子女应该支持老年人的再婚需求。

(3)老年人再社会化: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积极而适量地参加各种力所能及、有益于社会和家人的活动,也可以通过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以消除孤独感,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挖掘潜力,增强幸福感和生存的价值。

(四)自卑

1.评估①老化引起的生活能力下降;②疾病引起的部分或全部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的丧失;③离退休后,角色转换障碍;

④家庭矛盾。

2.表现一个人形成自卑心理后,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而怯于与人交往到孤独地自我封闭。本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也会因自认“我不行”而放弃追求,他们看不到人生的光华和希望,领略不到生活的乐趣,也不敢去憧憬美好的明天。

3.预防与护理应为老年人创造良好、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敬老尊老;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挖掘潜能,得到一些自我实现,增加生活的价值感和自尊;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应注意保护,在不影响健康的前提下,尊重他们原来的生活习惯,使老年人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

(五)焦虑

1.评估①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力不从心;②疑病性神经症;③各种应激事件,如离退休、丧偶、丧子、经济窘迫、家庭关系不和、搬迁、社会治安及日常生活常规被打乱等;④某些疾病如抑郁症、老年失智症、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直立性低血压等,以及某些药物副作用,如抗胆碱能药物、咖啡因、麻黄碱等均可引起焦虑反应。

2.表现焦虑分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类。急性焦虑主要表现为惊恐发作。老年人发作时突然感到不明原因的惊慌、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坐卧不安、失眠,或激动、哭泣,常伴有潮热、大汗、口渴、心悸、气促、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尿频尿急等躯体症状。严重时,可以出现阵发性气喘、胸闷,甚至有濒死感,并产生妄想和幻觉。急性焦虑发作一般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之后症状缓解或消失。慢性焦虑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

慢性焦虑老年人表现为经常提心吊胆,有不安的预感,平时比较敏感,处于高度的警觉状态,容易激怒,生活中稍有不如意就心烦意乱,易与他人发生冲突,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

持久过度的焦虑可严重损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加速衰老,增加失控感,损害自信心,并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急性焦虑发作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青光眼高压性头痛失明,以及跌伤等意外发生。

3.预防与护理必须积极防治护理老年人的过度焦虑。

(1)评估焦虑程度;可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和汉密顿焦虑量表对老人的焦虑程度进行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