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 常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含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含解析)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云南省昆明市2018-2019学年期期末)美国宇航局NASA发布警告,2019 年上半年厄尔尼诺概率达到80%,受其影响,印度洋至孟加拉湾水汽输送变弱,且冷空气影响小。

进入5月,云南出现大范围高温干旱天气。

下图为地表系统各圈层关系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各圈层关系描述正确的是()①圈层之间独立存在,互不干扰②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③此次事件中,大气圈的影响居主导地位④此次事件中,水圈的影响居主导地位⑤此次事件中,生物圈的影响居主导地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⑤2.今年5月以来云南持续高温的主要原因是()A.冷空气影响弱,降水少 B.海拔较高,空气稀薄C.东北季风影响时间较长 D.云南森林覆盖率较高【答案】1.C 2.A【解析】1.该题主要考查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故①错②对;根据材料可知,此次事件中涉及到的主要是厄尔尼洛现象造成地区间的大气环流异常从而导致的气候异常,故起主导影响的是大气圈,③对,④、⑤错,正确项目为②③,答案选C。

2.根据材料可知,云南持续高温的原因是由于冷空气影响弱,暖湿气流不易凝结导致降水减少,A 对;材料中未体现云南省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且降水与海拔没有必然联系,B排除;材料中未体现东北季风对云南省的影响,C排除;材料中未体现云南森林覆盖率较高,且一般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由于蒸腾作用较强,空气中的水汽较多,降水也较多,D排除;正确答案为A。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期末)南美洲的“瓶子树”,因其独特的体型而闻名。

多雨时期,它利用发达的根系,最大限度地吸收并贮存水分;干旱季节,则通过落叶或开花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和损失。

下图分别为“瓶子树”景观图和南美洲地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瓶子树”主要分布在A.甲地B.乙地 C.丙地 D.丁地4.“瓶子树”储水的时期为A.4月-9月B.6月-9月C.7月-8月 D.10月——次年3月5.影响“瓶子树”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洋流D.海陆位置【答案】3.B 4.D 5.B【解析】3.分析材料可知:“瓶子树”分布区降水季节差异显著,干湿分明,应为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大气、水、生物、岩石、地形、土壤。

2.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3.意义:各要素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4.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

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概念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各自然地理环境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氧气的平衡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特别提醒](1)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2)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产生了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1.水循环是自然地理各要素相互联系的纽带之一。

(√) 2.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中,气候是最活跃的要素。

(×) 3.湿润地区往往植被茂密,因此土壤肥沃。

(×) 4.大肆砍伐热带雨林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

(√)二、人地协调观——读图填空读植被破坏对自然环境影响关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常考点一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常考点一

常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构造运动可以使河流发生迁移和变形。

汾河位于山西省的中南部,下图为“紫金山隆起与汾河改道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汾河在改道前的流向是()A.向东B.向南C.向西D.向北2.紫金山隆起的原因是()A.褶皱上升B.板块挤压C.断块上升D.火山活动3.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看,汾河改道后可能导致()A.河流径流量明显增大B.两岸植被类型大量增加C.河中鱼类种类大量增加D.河流侵蚀作用增强答案 1.B 2.C 3.D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指向标及古河道的位置可知,紫金山北侧有河流流经,说明汾河改道前是由北向南流的,紫金山隆起使汾河被迫改道向西流。

B项正确。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紫金山岩层发生断裂,并且出现明显位移,位于断层构造处,是断层相对上升一侧隆起形成的断块山。

C项正确。

第3题,汾河位于山西省,其主要补给类型为降水补给,径流量不会因河道改向而明显增大,A 错误;植被类型主要受气候影响,河流两岸植被类型不会因河流改道而发生大的变化,B错误;河中鱼类种类也不会因河流改道而大量增加,C错误;汾河改道后,河流弯曲程度改变,且其流经的地势发生了变化,河流侵蚀作用可能增强,D正确。

关键原理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2018·广西部分重点中学联考)矮曲林是指山地森林上限附近由矮化、扭曲及变形的树木组成的林地或丛林,矮曲林树木甚至匍匐地面、然后倾斜向上生长.中国矮曲林总体可分为寒温性矮曲林和常绿苔藓矮曲林两类。

下图示意中国矮曲林分布及分布区气候状况.据此完成1~3题。

1.结合材料可推测,中国矮曲林()A.分布范围北方比南方宽B.分布地区年降水量稀少C.全部由常绿阔叶林长期演化形成D.长白山寒温性矮曲林树种组成比较单一2.矮曲林的形成是由于所在地()A.全年寒冷、干燥B.持续大风,土层瘠薄C.多云雾,冬季气温低D.太阳辐射强,土层肥厚3.矮曲林一般分布在()A.山顶或山脊B.山谷或山顶C.山脊或山麓D.山麓或山谷答案1。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专题训练附解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专题训练附解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专题预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滩涂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属于土地,又是海域的组成部分。

滩涂是中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具有面积大、分布集中、区位条件好、农牧渔业综合开发潜力大等特点。

右图示意江苏沿海局部海岸滩涂面积的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滩涂面积不断增大的原因,主要是()A.气候变暖,地壳抬升B.泥沙沉积,海水顶托C.河流改道,洋流侵蚀D.围海垦殖,地壳下沉2.滩涂改造成的耕地,土地质量一般不高,主要原因是()A.使用频率较高B.海水污染严重C.有机质含量低D.盐碱化程度高3.围垦滩涂对当地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是()A.生物多样性增加B.淡水供应增多C.河口泄洪不畅D.海岸防潮能力增强【答案】1.B 2.D 3.C【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滩涂面积在8年间发生了较大变化,时间较短,与气候变暖及地壳抬升关系不大;江苏沿海为淤泥质海岸,主要是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海水的顶托作用下沉积形成的;洋流侵蚀作用及地壳下沉作用会使滩涂面积缩小。

选B。

第2题,滩涂改造成的耕地,形成耕地的时间较短,使用频率不高;有可能存在海水污染,但并非主因;土地本身有机质含量低;临海,地势低,土地盐碱化严重。

选D。

第3题,围垦滩涂在获得耕地的同时,致使湿地减少,造成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海岸防潮能力降低,A、D 错;围垦滩涂需消耗大量淡水进行洗盐,同时新增耕地扩大后,也需大量淡水灌溉,致使淡水资源供应不足,B错;围垦滩涂,会改变地表径流方向,造成河口泄洪不畅,C对。

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干旱指数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A.西部B.东部C.南部D.北部5.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A.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B.森林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C.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答案】4.C 5.A【解析】第4题,图示地区南部干旱指数最小,说明水分条件最好,植被覆盖率最高。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频考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频考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 4 大应用 (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 系。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 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 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 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 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 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 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 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学霸支招】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 (1)判断地理环境的主导性要素。主要从分析地理位 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 环境要素中的主导性要素。 (2)“一果多因”的推理。“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 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往往是 “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推理 “因”。例如,大陆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西海岸的沙漠成 因,除大气环流的影响外,还有洋流的影响。
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 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解析:山脉隆起导致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的 变化对里海的影响要分别从山脉对地貌、气候及水文的变 化进行分析。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使得里海与地中
海分离,成为湖泊。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但是 由于大高加索等山脉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 流,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 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从水文看,山脉隆起使得注入湖 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变小。
时期是在三至四月份,而非一至二月份。一至二月份,降 雪较多,气温较低,但是雪对土壤起了保温作用,使得冻 土层的深度不如初春时期大,初春降雪相对较少,但是土 壤无积雪覆盖,气温较低,因此三到四月冻土层最厚。A 错误。冻土大致在十月形成,在七月份融化,因此时间为 300 天,B 错误。冻结深度的增长为先慢再快再慢。尤其 是在四月份以后冻土的深度基本不发生变化。C 错误。气 温高,冻土融化速度较快,人们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时会对 土地进行开垦,也会影响冻土的融化速度。选 D。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后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后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后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纳马夸兰沙漠是地球上独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地域,大局部时间枯燥、荒芜。

雨季来临,这里突然变成花的陆地,以种类单一的肉植物而知名。

多肉植物常生活在气温偏高,降水少且有清楚干湿季交替的地域,有大批雾气和露水也可满足其生活需求。

据此完成以下效果。

(1)我国游客到纳夸兰沙漠欣赏各种野花和多肉植物,最适宜在〔〕A、2-3月B、5-6月C、8-9月D、11-12月〔(2)〕以下说法与纳马夸兰沙漠多肉植物广布有关的是〔〕①夏雨清楚,降水时节差异大②夏季受暖流影响,干旱、多雾③阴天多,露水多④气候恶劣,受人类活动影响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2021年7月某日19:00〔北京时间〕在纳马夸兰可欣赏到的景观能够是〔〕A、晨曦初露B、旭日西下C、繁星点点D、火伞高张2、以下图为地上生物量与降水量、年均气温的关系图,说法正确的( )A.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水分条件呈正相关 B.地上生物量与年均气温呈正相关C.假定该区域气候变暖,地上生物量将增多 D.地上生物量与降水量呈负相关3、斑点湖〔49.1°N ,119.5°W〕位于美加接壤处左近的山间盆地,每年6月至9月,湖面构成诸多白色镶边颜色多样的浅池,这些小水坑出现出深浅不同的白、绿、蓝等颜色,斑点湖由此得名。

湖水中富含硫酸镁、钙、钠硫酸盐等不同矿物。

右图为斑点湖的景观表示图,据此回答该题。

斑点湖的小水坑出现出白色镶边颜色多样的主要缘由是〔〕A. 湖底微生物种类多样,叶绿素含量不同B. 湖底上下坎坷,水面子积温度不同C. 湖水对太阳光的散射、反射和吸收D. 湖水矿物质种类多,含量不同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 )A.生物是土壤构成中最生动的因子B.生物是土壤无机质主要来源C.春季,微生物分解作用十分迅速D.生物风化使无机残体出借多5、牛肝地是发育在红层软岩〔红层软岩是以白色为主颜色的碎屑堆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为主的区域,以密集腐蚀沟和风化壳暴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

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题号考点难度1 整体性的表现★2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3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4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5 土壤的特点★★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7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8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9 自然环境的变化★★★10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3 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的关系★★14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功能★★1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2017北京东城期末)黄土高原自然景观的形成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层次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开放性答案 B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黄土高原自然景观的形成,受该地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下图中,左图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相互关系,右图为我国内陆某地自然景观。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2.(2015北京海淀查漏补缺练)左图中若a处形成化石,b处形成右图所示地理景观,则( )A.甲表示大气圈,乙表示生物圈B.乙表示生物圈,丙表示大气圈C.甲表示大气圈,乙表示岩石圈D.乙表示岩石圈,丙表示生物圈答案 B 化石为生物死亡后在沉积岩中存在的遗体或遗迹,说明甲、乙两者中一为岩石圈、一为生物圈。

右图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的结果,说明甲、丙两者中一是大气圈、一是岩石圈。

综合判断可知,甲、乙、丙分别为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3.(2015北京海淀查漏补缺练)右图景观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有( )①气候大陆性强,干旱、降水少②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③风力侵蚀显著,流水侵蚀微弱④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C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干旱为右图景观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据此可以推测该区域气候、土壤和河流的基本特征。

下图为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

回答下面两题。

4.(2018北京临川学校月考)漫画中的植物揭示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A.地势平坦B.生物丰富C.气候干旱D.地下水丰富答案 C 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该植物尽量使地上部分长得矮小,同时将庞大的根系深深扎入地下。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五含解析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五含解析

专题强化练(五)一、单项选择题(2020·海南三模)雪兔是寒带、亚寒带的代表动物之一。

为了适应冬季严寒的雪地生活环境,雪兔冬季毛色变白,直到毛的根部;夏季毛色变深,多呈赤褐色。

雪兔是中国唯一冬季毛色变白的野兔,在历史上的冰河时代曾广泛分布于欧洲,之后随着冰河的后退而迁移。

据此完成1~2题。

1.雪兔毛色的季节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多样性D.区域性2.冰河时代以后雪兔的迁移方向最可能是()A.向东B.向南C.向西D.向北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相关知识。

根据材料,可知雪兔为了适应冬季严寒的雪地生活环境,将毛色由赤褐色变为白色,便于与雪地融为一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此现象未体现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区域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第2题,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相关知识。

根据材料可知,雪兔是寒带、亚寒带的动物,喜欢生活在寒冷的雪地。

冰河时代以后,冰河向北后退,使得雪兔也随之向北迁移。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答案:1。

A2。

D(2020·清远质检)优势种是指生物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类型,它包括在群落每层中数量上最多、体积上最大、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祁连山北坡各自然带生物群落优势种数量较少,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祁连山北坡主要优势种分布高度呈上升趋势.下表为祁连山北坡垂直自然带主要优势种统计表。

据此完成3~5题。

3.祁连山北坡主要优势种数量随海拔升高的变化规律是()A.逐渐增加B.逐渐减少C.先增加,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加4.祁连山北坡主要优势种数量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B.光照C.降水D.土壤5.近年来,祁连山北坡主要优势种分布高度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地壳抬升B.气温升高C.坡度增大D.降水增多解析:第3题,由表可知,祁连山北坡山地森林草原带的优势种数量最大,由此向下和向上各自然带优势种的数量减少.故选项C正确。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2021年整理)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2021年整理)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一、选择题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

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由局部变成了森林。

据此完成1~3题。

1.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C.冰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答案A解析北极地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占据了优势,该地为典型的苔原气候,因此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苔原带。

2.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 )A.收集大气降水 B.获取更多光照C.抵抗冬季寒冷 D.吸收地下水分答案B解析高纬地区,气候严寒,夏季热量不足,但光照时间长,大型的花可以接收更多的光照,以获取热量.3.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A.人工播种 B.降水减少C.气候变暖 D.冻土增厚答案C解析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由局部变成了森林,其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所致,这跟人工播种无关.全球气候变暖,使得高纬地区降水会有所增加;气温升高,冻土层会变薄。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典例引领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 )A.地形生物大气水文土壤B.土壤生物大气水文地形C.土壤地形水文大气生物D.生物地形大气水文土壤2.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②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河流水位降低④土壤肥力下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1.A 2.D [第1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根据图示判断即可。

第2题,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将减弱,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丰水期水位升高,枯水期水位下降,因此③错误。

]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中心事象(甲)是指( )A.森林破坏B.气候变化C.人口数量增多 D.冰雪覆盖增大4.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综合性 B.区域性C.整体性 D.差异性3.A 4.C [第3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调节地表径流等作用,森林的破坏会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第4题,自然环境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据此完成5~6题。

5.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 )A.气候干旱,降水较少B.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剧烈C.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D.植被稀少,土壤瘠薄6.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植被破坏,环境恶化,反映了( )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③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将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5.C 6.C [第5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风化、风蚀作用强烈,植被稀疏,土壤贫瘠。

2020届(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有)答案

2020届(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有)答案

2020届(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有)答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选择题驼梁位于冀晋两省交界处,主峰海拔2 281米,系河北省五大高峰之一。

以山脊线为界,北坡森林郁郁葱葱,南坡草地幽幽如茵(如图所示)。

据此回答题。

1、北坡植被明显好于南坡,其优势条件是()A.气温较高B.水分条件好C.坡度和缓D.土壤肥沃2、南坡M地为带状分布的森林,该地最有可能是()A.山脊B.山谷C.鞍部D.台地【答案】B B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

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

完成题。

3、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A.气温、降水、蒸发B.降水、蒸发、气温C.降水、气温、蒸发D.气温、蒸发、降水4、风化壳厚度()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答案】B C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全球能量平衡、气候、水文及生态影响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

下表是我国新疆北部地表覆盖对积雪变量的影响统计情况,据此完成题。

续5天以上日积雪深度大于5 cm为标准;积雪结束时间以连续5天日积雪深度小于5 cm确定。

5.上表中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A.稀疏灌木B.草地C.农田D.建设用地6.造成积雪结束时间不同的原因是()A.稀疏灌木接受太阳辐射较强,消融速度较快B.草地植被萎缩,积雪紧实度小,消融速度较快C.农田地表裸露,反射率大,消融速度慢D.建设用地有高大建筑物,加快雪的消融7.积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积雪的保温效应,改变了土壤温度B.积雪反射率高,使大气温度增高C.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D.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答案】C .B .A拉斯曼丘陵位于南极大陆边缘(69°S,76°E附近),主要由五大半岛和128个岛屿组成,面积近40平方千米,是南极大陆为数不多的绿洲之一。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讲)(含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讲)(含解析)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问题,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异常变化,珠峰测量、南极科学考察等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厄尔尼诺、青藏高原隆起等背景材料切入,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

3.以区域图、模式图切入,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

4.利用区域气候、区域地形图考查自然带的类型、分布及成因。

【网络构建】知识点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2.自然地理环境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

(如下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下图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

知识点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1.地域分异规律(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规律分布及说明①大陆的低纬地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②大陆的高纬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带⇒极地苔原带⇒极地冰原带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2)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山麓到山顶水分和热量状况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山麓到山顶水热的变化与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类似,但并不完全一致。

垂直地域分异与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似性:2.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呈现出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但陆地自然条件复杂多变,受地形、洋流及海陆分布等因素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在个别地区呈现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例证及原因分析见下表:实际分布的自然带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南美大陆东端形成的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位于西风带控制下的安第斯山的背风坡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景观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具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热带雨林带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热带草原带南半球缺少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相应纬度是海洋,缺少陆地分布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温带荒漠带知识点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方法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②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甚至无;③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精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精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精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选择题下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土壤贫瘠,水源充足 D.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2.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B.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区干燥度的变化。

下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从水循环的过程看,青藏高原隆起影响西北地区同期风尘沉积通量变化的主要环节是A. 地面蒸发 B. 水汽输送C. 大气降水D. 地面径流4.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判断,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①气候的大陆性变强②植被覆盖率增大③河湖及其水量增加④太阳辐射更强A. ①④B. ②③C. ①②D. ③④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图中A. ①开采的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B. 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C. 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D. 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6.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A.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B.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C. 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D. 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 大气环流B. 太阳辐射C. 地理位置D. 下垫面状况8.近年来该地频繁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是下列何种因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A. 气候 B. 地形 C. 植被 D. 河流丽水市位于浙江省的西南部,森林覆盖率高达79.1%,每年都会出现森林火灾损失严重的情况。

2020年领军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含解析

2020年领军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含解析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选择题海山通常指海洋中位于海平面以下,突出于海底1000m以上的部分。

海山因其独特的分布、地形和环境等特征,对生物分布、海水流动、海洋渔业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基于山顶到海平面的距离,可将海山分为浅海山、中等深度海山和深海山(如下表)。

据此完成1-3题。

1.各类海山中,山体最高的是()A.浅海山B.中等深度海山C.深海山D.难以确定2.部分海山具有较高的生物独有性,原因最可能是这些海山()A.受人类干扰小B.光热条件比周边好C.周围养分充足D.存在相对孤立的栖息地3.大规模海山的存在可能会使洋流()①加速流动②形成上升流③形成绕山环流④被阻断并逆向流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1.A 2.D 3.A【解析】1.根据海山通常指海洋中位于海平面以下的山体进行判断,海平面海拔为0m,山顶距海平面较近,山体较高。

综合分析选项,浅海山距离海平面最近,故其海拔最高,故选A。

2.生特独有性主要与孤立的生存环境、缺少天敌等因素有关,分析选项,D答案符合材料的要求,而受人类干扰小、光热条件比周边好、周围养分充足不是主要因素,ABC错误,故选D。

3.海山阻挡了洋流,使洋流绕山流动,海山之间存在狭管效应,流速加快,同时在抬升作用下出现上升流。

①②③正确,故选A。

干旱荒漠地区退耕地的植被演替日益为科学研究所重视。

地理科考队调查腾格里沙漠西南边缘(甘肃省民勤)某退耕地时发现,在退耕初期,由于原来耕作措施的影响,退耕地的土壤条件较好,该地以一年生、多年生草本和灌木混合群落为主,之后退耕地的植物多样性发生了复杂变化(见图1),最终演替为以灌木为主的群落结构退耕地植被自然演替和土壤水分条件变化相辅相成。

不同植被的根系深度影响土壤水分的吸收。

不同退耕年限退耕地土壤含水量如图2所示。

读图回答4-5题。

4.假定该地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读图,推测退耕6-8年地表主要的植被群落类型()A.以多年生草本和灌木混合群落为主B.以一年生草本植物群落为主C.以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为主D.以灌木为主的群落为主5.退耕14年以后的统计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14年土壤中有机质增多,适宜生存的物种数量增多B.第14年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增多是土壤水分条件改善的结果C.植物多样性导致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退耕地水分含量稳升D.植物多样性指数与不同深度土壤的含水量之间呈正相关【答案】4.B 5.A【解析】4.读图可知,退耕6~8年地表植被多样性开始增加,主要的植被群落类型以一年生草本植物群落为主,B正确;之后才依次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灌木类型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构造运动可以使河流发生迁移和变形。

汾河位于山西省的中南部,下图为“紫金山隆起与汾河改道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汾河在改道前的流向是( )A.向东 B.向南 C.向西 D.向北2.紫金山隆起的原因是( )A.褶皱上升B.板块挤压C.断块上升D.火山活动3.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看,汾河改道后可能导致( )A.河流径流量明显增大B.两岸植被类型大量增加C.河中鱼类种类大量增加D.河流侵蚀作用增强答案 1.B 2.C 3.D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指向标及古河道的位置可知,紫金山北侧有河流流经,说明汾河改道前是由北向南流的,紫金山隆起使汾河被迫改道向西流。

B项正确。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紫金山岩层发生断裂,并且出现明显位移,位于断层构造处,是断层相对上升一侧隆起形成的断块山。

C项正确。

第3题,汾河位于山西省,其主要补给类型为降水补给,径流量不会因河道改向而明显增大,A错误;植被类型主要受气候影响,河流两岸植被类型不会因河流改道而发生大的变化,B错误;河中鱼类种类也不会因河流改道而大量增加,C错误;汾河改道后,河流弯曲程度改变,且其流经的地势发生了变化,河流侵蚀作用可能增强,D正确。

关键原理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2018·广西部分重点中学联考)矮曲林是指山地森林上限附近由矮化、扭曲及变形的树木组成的林地或丛林,矮曲林树木甚至匍匐地面、然后倾斜向上生长。

中国矮曲林总体可分为寒温性矮曲林和常绿苔藓矮曲林两类。

下图示意中国矮曲林分布及分布区气候状况。

据此完成1~3题。

1.结合材料可推测,中国矮曲林( )A.分布范围北方比南方宽B.分布地区年降水量稀少C.全部由常绿阔叶林长期演化形成D.长白山寒温性矮曲林树种组成比较单一2.矮曲林的形成是由于所在地( )A.全年寒冷、干燥B.持续大风,土层瘠薄C.多云雾,冬季气温低D.太阳辐射强,土层肥厚3.矮曲林一般分布在( )A.山顶或山脊B.山谷或山顶C.山脊或山麓D.山麓或山谷答案 1.D 2.B 3.A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常绿苔藓矮曲林广泛分布于秦岭—大巴山以南的众多山地,寒温性矮曲林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区,分布范围北方比南方窄;常绿苔藓矮曲林分布区年降水量为600~2 000mm,年降水量较丰富;常绿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寒温性矮曲林是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在山顶环境长期演化形成的一种特殊植被类型;中国矮曲林所在地生存环境恶劣,层次结构和树种组成比较单一。

故D正确。

第2题,矮曲林树木变形、弯曲或矮化,甚至匍匐地面、然后倾斜向上生长,应该是受强烈而持续的大风、贫瘠的土壤、昼夜温差大、坡陡及冬春积雪较多等因素影响才形成的。

故B正确。

第3题,由上题可知,矮曲林多分布在高山、亚高山的山顶或山脊;山麓或山谷地带地势较低,热量条件较好,风力较小,土壤较肥沃,一般不会形成矮曲林。

故A项正确。

千脚落地房是云南怒江、贡山等地的传统民居。

当地地质不稳,森林丰富,通常在斜坡或靠山处竖立几十根木桩,这些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因此得名千脚落地。

房头板原料为红杉木,纹理美观、耐腐,房顶上覆盖茅草,冬暖夏凉,但不立窗户。

有的木材本身有凹形槽,雨水可以顺流而下,具有瓦片功能。

如今,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保护意识的淡薄,这种独特的房屋愈来愈少,而砖瓦房却增多。

下图示意千脚落地房景观。

据此完成4~6题。

4.与现代砖瓦房相比,当地千脚落地房的优点是( )①地震损害小②耐腐蚀、防御蛇虫野兽袭击③便于搬迁兴建④向阳采光通风效果好⑤冬暖夏凉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5.千脚落地房成为当地主要民居的理由是该地区( )A.喀斯特地貌广布B.气候湿热,岩石裸露C.气候干旱适合修建D.地势崎岖且林木资源丰富6.目前千脚落地房在当地越来越少,带来的影响是( )A.利于房屋造型的多样化发展B.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C.利于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D.不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答案 4.C 5.D 6.B琼州海峡是全国三大海峡之一,位于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长80千米,宽20至40千米,下图为“琼州海峡海底等深线简图”。

据此完成7~8题。

7.关于图中海峡洋流流向和甲、乙两处水流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自东向西,甲<乙B.冬季:自东向西,甲<乙C.夏季:自西向东,甲>乙D.冬季:自西向东,甲>乙8.关于琼州海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壳断裂下陷海水入侵形成B.背斜顶部张裂外力侵蚀形成C.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D.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答案7.C 8.A解析第7题,该地区冬季风为东北风,夏季风为西南风,受到季风影响,琼州海峡的洋流流动方向为夏季自西向东流,冬季自东向西流。

甲处水面窄,乙处水面宽,水流速度甲大于乙。

故选C。

第8题,琼州海峡位于亚欧板块内部,是海南岛和雷州半岛断陷的中部,由于地壳断裂导致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之间地块断裂下沉,形成地堑式凹陷,后海平面上升海水淹没了凹陷,最终形成琼州海峡。

故选A。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垫状点地梅是一种先锋植物(群落演替中最先出现的植物,能够在严重缺乏土壤和水分的地区生长),是我国特有物种。

其根长出短枝紧密地挤在一起,形成厚实而有弹性的垫子,贴伏于地面,具有很强的喜光性。

下左图示意垫状点地梅覆盖度与气温降水的关系(图中深色圆面积代表垫状点地梅覆盖度大小),下右图是垫状点地梅的景观图。

(1)推测垫状点地梅在我国的分布特征。

(2)分析垫状点地梅植物体平均温度明显高于当地平均气温的原因。

(3)分析垫状点地梅作为先锋植物对当地自然环境的有利影响。

答案(1)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山地、高原地区;随海拔上升其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迎风坡数量多于背风坡;阳坡数量多于阴坡。

(2)垫状点地梅生存的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白天太阳辐射强,垫状点地梅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多,温度高;贴伏于地表的垫状结构保温作用强,而且有利于抵御寒风,减少热量交换;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等的含量少,吸收地面辐射少,当地气温低;晚上保温作用弱,热量容易丧失,当地气温降低得更多。

(3)加快岩石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留住水分和热量,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提高当地生物多样性。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地处东非高原,湖面海拔1 134米,是因地壳运动、凹陷形成的较浅积水盆地,该湖唯一的出口是从北岸流出的维多利亚尼罗河。

水葫芦原产于南美洲,喜热,不耐低温,多浮生于浅水水域,根系能直接从水中吸收有机养分。

水温适宜,水源稳定,营养充足时,水葫芦繁殖速度极快,人工清理后不足一周,便能重新覆盖原有水面。

20世纪80年代,维多利亚湖周边国家为了美化该湖环境引种了水葫芦,导致水葫芦的泛滥,并带来一系列问题。

下图为维多利亚湖水系及湖内水葫芦景观图片。

(1)结合水循环知识,分析维多利亚湖年内水位变化较小的自然原因。

(2)分析水葫芦在维多利亚湖引种后能迅速繁殖的原因。

(3)说明水葫芦泛滥可能对湖泊周边地区的生产生活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答案(1)该湖面积大,水体总量大;赤道横贯维多利亚湖北部,湖水以雨水补给为主,雨量较充沛,来水季节分配较均匀,且蒸发量大,季节变化较小;该湖通过河流外泄量较小,各季节降水量、蒸发量和外流量基本达到平衡。

(2)地处赤道附近,湖水水温较高;维多利亚湖水位变化小,为水葫芦的生长提供了稳定的水源;湖泊水深较浅,根系能直接从水中吸收有机养分;周围生产生活污水大量排入该湖,使得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葫芦易大量繁殖。

(3)水葫芦大量繁殖,导致水体含氧量下降,影响渔业生产;水葫芦植物体大量漂浮水面,阻碍船舶航行;水葫芦残体腐败后,严重污染水体,影响到居民生活饮用水的安全;水葫芦在水中密集缠绕影响水力发电设备的正常运转。

11.(2018·河北邯郸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基伍湖位于卢旺达和刚果(金)两国交界处,湖区周边生活着约200万人口。

该湖湖床坐落在东非大裂谷带内,周围群山环抱。

基伍湖从下而上分成明显而稳定不变的层次,越是往下,湖水密度越大,水深250m以下的湖水完全处于静止状态,湖底聚集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

目前,卢旺达与邻国刚果(金)合作开发湖中的甲烷气体。

下图为基伍湖位置图。

(1)简述基伍湖的形成过程。

(2)与世界其他深湖相比,基伍湖深水区被称为“生物荒漠”,试分析其原因。

(3)科学家认为基伍湖看似平静,却杀机重重,如同一个可怕的恶魔,给在周边生活的数百万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试说明原因。

答案(1)地处东非大裂谷带内,板块张裂运动强烈;岩层断裂下陷形成谷地,地势低洼,积水成湖。

(2)基伍湖湖水密度上小下大,阻碍表层水体与底层水体之间的交换,底层水体相对静止,不利于湖水的更新;水体流动性差,水体含氧少,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和盐类物质集聚在湖底,破坏湖底生物生存环境,导致水生生物无法生存。

(3)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气体聚集在湖底;湖区附近火山活动频繁,喷发的熔岩流可能造成湖底甲烷燃烧爆炸,导致湖水水位猛涨,淹没湖区周围的低地和城市;甲烷爆炸的同时将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和硫化氢,对湖泊周边居民造成生命威胁(缺氧窒息或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