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转型期乡村空心化阵痛及其缓解途径
农村“空心化”问题与对策
农村“空心化”问题与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涌向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这不仅导致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同时也造成了农村“空心化”问题。
农村“空心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
这个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导致农业生产力下降、城乡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
如何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保证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应该有一定的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农村地区的发展,吸引年轻人回归农村,从而阻止农村“空心化”的发生。
政府可以通过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吸引企业在农村地区投资,建设工厂、机器厂等企业,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从而留住农民。
其次,应该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建道路、建设通讯网络、完善医疗服务等。
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更可以吸引年轻人回归农村。
再次,应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
现代农业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值,更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扶持农业发展,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引导农民转型升级。
最后,应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培养农村的文化氛围。
政府可以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建设农村文化设施,繁荣农村文化,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增加他们的文化自信。
总之,农村“空心化”问题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从而吸引年轻人回归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空心化”问题与对策
农村“空心化”问题与对策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地区存在着大量的“空心化”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出,农村社会经济的单一化和萎缩化,以及农村基础设施的匮乏和落后等问题。
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就农村“空心化”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空心化的原因1、人口流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很多农民选择离开农村到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机会,导致了农村人口的大量外流。
2、自然环境:农村自然环境的限制,如自然灾害、贫瘠的土地和气候不适等问题,使得农民收入难以提高,对农民的吸引力降低。
3、经济结构单一:由于农村从事的主要产业为农业,市场竞争性差,产业结构单一,无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收入。
4、基础设施不足: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道路、桥梁、水利设施、信息网络等,使得农村生活不便,也影响了农民的创业热情。
二、应对措施1、加大政策优惠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通过制定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的政策,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在财政上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
政府应该加大投资,加强对农村水、电、路、桥等设施的改善,同时扶持建立农村信息网络,提升农民生产生活的便利程度。
3、拓宽农业产业渠道:针对农村地区种植业单一的现状,应该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村地区发展多元化农业产业,增加农村收入,如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等。
4、加强教育培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针对农村人口的特点开展相关教育培训。
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技术传授和就业创业指导等措施,提高农村人口的就业能力,增强农民的创业意识。
结论:农村“空心化”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通过制定有力的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支持,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拓宽农业产业渠道,鼓励农民在农村就业创业。
对农村空心化问题影响及对策建议
对农村空心化问题影响及对策建议农村空心化是指农村地区人口流失,农村社会功能衰退,导致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的现象。
这一问题的出现对农村地区以及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这个问题。
农村空心化给农村地区带来的影响包括:1. 劳动力短缺: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导致劳动力不足,农田和农村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2. 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匮乏:因为人口减少,农村地区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导致农民子女接受教育和农村居民获得医疗服务的难度增加。
3. 农村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衰退:农村地区因人口减少而导致很多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不再使用,或者无法维持正常的运营,造成农村基础设施衰退和社会功能下降。
为了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包括道路、水电、通讯等方面,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2. 发展农村产业: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吸引农民就业和留在乡村。
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农村发展新的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3. 改善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水平,吸引农民留在乡村。
4. 强化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加强农村社会组织的建设,增加社区活动和农村文化活动,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归属感,增强农民愿意留在乡村的意愿。
5.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减少城乡差距,把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发展纳入统一规划,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总之,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采取综合性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
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交通不便、供水不足、电力供应不稳定等问题不断存在,这直接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农村空心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农村空心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挑战与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农村空心化不仅影响着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力和社会稳定,也对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着潜在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村空心化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
首先,农村空心化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直接的挑战。
农村空心化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外流、资源荒地增加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缺乏,进而妨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提高。
同时,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土地流转,推动农村资源利用的有效合理化,将闲置的土地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其次,农村空心化对社会稳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导致了农村老人和儿童的留守问题,加大了农村社会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鼓励农村劳动力回流、发展农村社区养老等措施来改善留守人口的生活状况。
另外,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再次,农村空心化对城市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城市的经济增长和繁荣需要农村作为城市的后花园,提供稳定的农产品供应和劳动力。
农村空心化导致了农产品供应的不稳定,进而影响了城市经济的正常运转。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加强城乡经济联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可通过建立城乡产业合作机制,引导农村闲置劳动力和资源参与城市产业链,促进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互补发展。
最后,农村空心化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合作。
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农村居民等各方应加强合作,形成农村发展的良好合力。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政策扶持,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社会组织和企业应积极参与农村发展,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为农村经济增添动力。
农村居民也应主动适应和参与农村产业发展,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积极融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农村“空心化”问题与对策
农村“空心化”问题与对策农村空心化问题指的是农村人口外流,农村经济衰退,农村社会功能减弱等一系列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给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从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应对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
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导致农村人口外流。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外流成为一种趋势。
农村劳动力外流造成了农村的人口减少,使得农村内部的经济活动减少,农村的社会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农村空心化问题。
农村经济结构单一,缺乏发展动力。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农村经济结构单一,缺乏发展动力。
农村的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缺乏吸引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导致农村发展陷入困境。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方面的建设严重不足,这给农村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出现,给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农村空心化加剧了农村社会资源的浪费。
大量的农田荒芜,农民的劳动力无法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农村空心化使得农村社会功能下降。
农村的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低下,农村社会功能减弱,给农民生活带来了不便。
农村空心化加大了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使得农村社会的稳定程度下降,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恶化,给农村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应对农村空心化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培育农产品加工业,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加强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村社会服务水平,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促进农村社会功能的提升。
农村空心化问题如何有效解决
农村空心化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近年来,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所谓农村空心化,是指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导致农村人口减少、土地闲置、村庄衰败等现象。
这不仅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那么,如何有效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呢?造成农村空心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
城市中相对较高的工资待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文化生活,使得农村年轻人更愿意前往城市谋求发展。
其次,农村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就业机会有限,无法满足农民的增收需求。
再者,农村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也促使人们向城市聚集。
要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一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良好的基础设施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吸引企业投资和人才回流。
比如,修建宽阔平坦的乡村道路,不仅方便农产品的运输,也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等产业。
完善农村的水电供应和通信网络,让农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生活便利。
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是核心举措。
要结合农村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等。
特色农业可以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农产品加工业能够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的收入。
乡村旅游业则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资源,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消费。
例如,一些农村地区通过发展有机农业、举办农家乐等,实现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至关重要。
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投入,改善农村的教育和医疗条件,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建设高质量的学校,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让农村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农村“空心化”问题与对策
农村“空心化”问题与对策【摘要】农村“空心化”问题指的是农村地区人口外流、经济凋敝、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原因、现状及对策。
在原因分析中,主要包括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等因素。
对于现状描述,侧重于人口外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结论部分指出了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重要性及未来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更好地认识和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空心化”问题,影响,原因,现状,对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解决重要性,展望,总结。
1. 引言1.1 农村“空心化”问题与对策的背景农村“空心化”问题指的是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导致农村地区出现人口减少、经济衰退、社会服务陷入困境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影响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也对农村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产生了负面影响。
农村劳动力外流加剧。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或务农外出,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农村地区劳动力“空心化”。
农村基础设施滞后。
由于历史原因和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条件,也加剧了农村“空心化”问题。
城市吸引力增强。
随着城市化发展和城市经济的不断壮大,城市对人才、资金和资源的吸引力明显增强,许多农村人口纷纷向城市转移,加剧了农村“空心化”现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成为当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只有找准问题症结,制定有效对策,才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实现农村振兴的目标。
1.2 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影响农村“空心化”导致农村人口流失加剧,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增多,家庭结构失衡,农村基本生活保障面临较大压力。
对农村空心化问题影响及对策建议
对农村空心化问题影响及对策建议问题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往城市工作和生活,导致农村人口流出,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
农村空心化主要表现为村庄人口减少,经济活动减弱,社会服务设施不足等。
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发生,给乡村经济和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需要充分认识农村空心化问题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问题影响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农村空心化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因为较多年轻人流出到城市,导致劳动力减少,使得农村生产能力受到了影响。
农村企业和农村工业化发展存在困难,难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变化,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构成了影响。
对农村社会的影响农村空心化现象使得农村社交活动减少,增加了农村生活不便。
因为较多年轻人流出到城市,农村智力资源和劳动力减少,导致社区规模缩小,增加了村庄单一性。
人口的贫富差距加剧,社会稳定性降低。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农村空心化问题,很多村庄形成瘆长的半空城市化,导致某些地方环境脆弱,生态巧妙地善待不足,农村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损害。
对策建议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增加是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催生农村社会福利体系和农村饭馆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路、电力、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通信和交通便利性,降低村民外流率。
同时,通过提供公共设施和服务,提升农村整体环境,增强村民的居住环境和吸引力。
吸引企业和投资政府应该给予更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完善农村产业发展,加强农村投资,改善农村就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这不仅能够填补人口流失空缺,而且能够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多元化建设农村经济必须从单一经济结构转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式。
政府应该提供支持,鼓励农村的土地流转和合作经济结构建立,逐步发展多元化经济,培育中间环节加工业,成为基于农村就业增长的生产基地。
通过加强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建设,能够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三农问题-农村空心化的现象问题及改进措施
农村空心化一、表现(一)人口空心化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农村,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农村,大量人口涌入城镇,这其中不仅仅只有在外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其中还会有青壮年在城镇拥有住房后带去的父母子女,这种现象导致农村常住人口减少过多形成空心化现象。
1.使农村经济失去了活力和生机,也失去了以往鸡犬相闻的生机,农村现在给人一种没有烟火气的感觉;2.农村的生产情况和农业模式发展现状令人担忧。
留村农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除了种地几乎没有其它收入,很多农村的经济形态其实和2000年前一样,都是单纯的农业经济,只是使用了机械、化肥、农药等古代农业不曾有的技术手段。
(二)基础设施空心化农村实际居住人口迅速下降,甚至有些村子已经出现了十室九空的现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土地荒弃,这就会带来农村基础设施空心化。
(三)文化空心化1.农村的教育现状令人担忧。
师资力量相对较差,配备不完善,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造成文化水平的空心化;2.大量精英人才在走出农村后留在了城镇,这对农村文化的影响也很严重,也会带来文化能力的空心化;3.农村年轻人大多离开家里进城镇工作,很多传统工艺和民间艺术,失去了受众和生存的土壤,不能有新鲜血液进行传承,面临失传的困境,造成传统文化传承空心化。
二、原因(一)大量人口向城镇转移1.城乡二元体制对农村发展的制约。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让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流动过于频繁,特别是农村劳动力,他们到城市后虽然能取得较高的收入,但是这些青壮年的父母和子女还留在农村,他们不得不时不时回到农村。
而且,这些青壮年无法享受到城镇的福利和各种保障制度,因而他们不能放弃农村的医疗等福利。
城乡之间壁垒分明,阻隔了其他资源的流通,却又吸引了大量的农村人口,这自然会带来不可协调的矛盾,从而产生农业空心化现象。
另一方面,城乡土地二元制度也有很大影响,城镇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使用权,农村土地却不可以。
2.农业生产缺乏吸引力。
农村空心化问题及新农村建设对策研究
农村空心化问题及新农村建设对策研究一、现代化进程下的农村空心化问题中国农村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后,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农村空心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向城市,导致农村的人口大量减少,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出现了明显的空心化现象。
二、农村空心化问题带来的影响1. 经济发展滞后:农村空心化导致农村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人口减少,劳动力供给不足,造成农田撂荒、农业生产无法有效进行等问题。
2.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人口减少,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成本增加,城乡差距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薄弱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
3. 农村社会矛盾加剧:农村空心化会导致农村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农民失去土地、失去收入来源,加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不足,加剧了社会不公平。
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随着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日益凸显,新农村建设被提出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对策之一。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通过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吸引农民留在农村,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生产力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提供良好的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农村生产力,吸引农民留在农村,促进农业现代化。
五、增加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吸引力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是改善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关键。
通过增加农村学校、医疗机构的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可以吸引更多城市人口返乡创业,同时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权益。
六、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培育农产品品牌,可以为农村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也可以为农民带来更高的收入,增强他们留在农村的愿望。
七、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保障农民权益土地问题一直是农村发展的难题,必须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收益权。
对农村空心化问题影响及对策建议
对农村空心化问题影响及对策建议农村空心化问题指的是农村地区人口外流导致的人口减少和资源抛荒等问题。
这一问题的出现将对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
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地区的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了农村地区的落后和不便。
因此,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修建更多的公路、桥梁和电力站等设施,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吸引更多的人留在农村地区发展。
其次,要加强农村产业支持。
当前,农村地区的传统农业产业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低效益、劳动力匮乏等。
因此,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地区实现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新产业,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吸引农村人口留在农村地区。
再次,要加强教育和医疗事业。
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严重不足,这是导致农村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应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医疗事业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学校和医疗机构,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水平,为农村人口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吸引他们留在农村地区。
最后,要加强农村社会建设。
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文化娱乐和社区建设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也是导致农村人口流失的原因之一。
因此,应加大对农村社会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丰富农村文化娱乐活动,改善农村社区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吸引他们留在农村地区。
综上所述,农村空心化问题对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产业支持、加强教育和医疗事业、加强农村社会建设等一系列对策措施的支持和实施。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空心化问题是我国农村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短期内,农村空心化对当地经济会带来严重的冲击,甚至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
在长期内,农村空心化还会导致社会结构紊乱,失去活力的农村将无法为城市提供核心劳动力和供给养老金等问题日益凸显。
对农村空心化问题影响及对策建议
对农村空心化问题影响及对策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尤其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外流”,农村常住人口逐年下降,留守老人、妇女、儿童成为农村主要群体,产业开发、经济发展面临人力短缺问题,农村空心化问题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普遍性制约难题,亟待加以解决。
一、空心村问题影响一是农村经济发展受限。
大批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尤其是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和转移到非农产业,致使当前在家务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农村发展后继乏人,农业经营主体缺失。
乡村中的留守人员多是老幼妇孺,消费主要集中在满足生活需求方面,相对来说消费能力不高,且乡村消费市场并不完善,外出务工农民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更偏重投资于建房等活动,生产性投资不足,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
二是土地资源造成浪费。
大量青壮年外流造成农村劳动力短缺,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未成年孩子劳动能力有限,农忙时节,其体力远远不足以应付抢种抢收等一系列情况,久而久之造成农田直接摞荒或一年只种植一季农作物,剩余时间摞荒,部分农民可能一直种植,但也是粗放型的土地管理。
部分务工农民在外购置住房,村内住宅一年只住一次或多年只住一次,个别房屋年久失修,住不能住、拆不愿拆,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是基层治理面临挑战。
部分外出务工农民以及外流农村人口长时间不回村庄,不关心关注村内事务,导致村民选举参与率大大降低、村级组织后备人才空缺、村两委成员选择面窄,从留守人员中选出的村两委成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有限,政策理解困难,带富致富的能力不强。
部分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和妇女缺乏应有的照料、关爱、陪伴及精神安慰,导致她们在心理、教育、安全、思想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
四是传统文化逐步衰落。
大量外出务工青壮年受到现代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熏陶,逐渐脱离原有乡土文化,并在网络信息技术冲击下,城市文化逐渐向乡村渗透和强化,传统农村文化中的重情义、重家庭和重乡土归属的优秀品质逐渐淡化,延续几千年的农村文化正面临逐渐消失的危险,留守老人养老、留守儿童照看、贫困群众“等靠要”等问题不断凸显,尊老爱幼、自力更生等优秀传统文化逐步衰落。
农村空心化挑战及其化解之道
做好 乡村发 展规 划是破 解农村 土地 空
培 养新 型农 民是 化解 农村 人 口空心 化 心 化 的有 效 途 径。充 分 利 用好 农 村 土地 , 的 必然 出路 。农村 空 心化 的源头 在 于农村 规划是前提 ,是 “ 龙头” ,是至关重要 的第
劳 动 力 的 大 量 流 失 , 农 村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缺
观 点 ・ 其他
范 东君
化 解 农 村 空 心 化 是 一 项 长 期 艰 难 的 挑 取 政 府 出 资 、社 会 志 愿 以 及 邻 里 互 助 等 方
战 ,只有 强 化城 乡统 筹 ,做 好乡 村发 展 规 式 ,建 立面 向农村 老人和 儿 童服务 的社 会
划 ,创 新 农 村 土 地 流 转 制 度 ,有 效 推 进 土 工 作 者 队 伍 或 者 服 务 站 点 , 向 农 村 留 守 老 地流转 , 培养新型农 民, 提升农村 公共服务 , 人 、儿 童 提 供 生 活 照 料 、情 感 慰 藉 、心 理 形 成 文 化 传 承 的 内外 合 力 ,才 能 够 有 效 解 辅 导 等 服 务 。
加 大 教 育 投 入 ,加 强 农 村 寄 宿 制 学 校 建 设 , 同和 接 受 。
为 留守 儿童 提供 住宿 便利 。同 时 ,可 以采
( 摘自 《 光明日报 》2 0 1 5年 6月 3日 )
一
步 。 要 从 优 化 土 地 利 用 规 划 人 手 ,依 据
党
政 视 野
乏 必 要 的 劳 动 力 , 因 此 , 引 进 和 造 就 各 种 不 同 类 型 的 空 心 村 ,综 合 考 虑 经 济 、社 会 专 门 人 才 , 吸 引返 乡 农 民 工 就 业 创 业 , 培 与 生 态 效 益 ,做 好 村 庄 空 间布 局 和 产 业 发 育 有 能 力 、有 意 愿 立 足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的 下 展 ,采 用 合 并 、迁 移 或 是 转 型 治 理 的模 式 ,
浅谈农村“空心化”的现状、成因及应对措施
增加,使农村住宅结构形态发生了新的变 移。目前,齐市农民跨省务工 72.2 万人, 务管理,外出务工有文化、有能力的农民
化,造成大量农房闲置。齐市常年转移农 占转移总数的 57.2%。
不愿回来,多数村屯干部都是在留守人员
村劳动力 78.55 万人,举家转移到城镇
2.3 城乡收入差距加速农民向城镇转 中选出的,管理能力、文化水平有限,很难
齐哈尔市转移到市外省外国外的农村劳 收入后,还带动父母、妻儿等家属和亲戚 以上的占 47%,40 岁以下的仅占 19%,文
动力 81.73 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朋友举家流转到城镇,离土又离乡,在城 化水平初中及以下的达到 81.46%。农村
40.6%,其中 50 岁以下的青壮年劳动力流 市落地扎根,不想再回农村。这是造成农 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
出占转移总数的 72.4%。在农村留守的劳 村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
缺乏,农村发展后继乏人,农业经营主体
动力 71.3 万人,18 到 45 岁青壮年劳动力
2.2 工业化导致农民跨区域流动
缺失,今后“地谁来种,生产怎么发展”已
不足 23%,农村人力资源处于中老年化状
我国工业化发展区域之间不平衡,东 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程度的提升,改善了农村公共服务的条 36396 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13432 元, 地党组织,无法参加支部活动、参与村民
件,提高了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达 2.71;齐市城乡 议事,组织生活空白;党员的管理制度难
但由于农村人口的流动,人才和需求等资 居 民 人 均 收 入 分 别 为 26304 元 、13965 以落到流动党员身上,致使对流动党员疏
Nongyejingji
对农村空心化问题影响及对策建议
对农村空心化问题影响及对策建议农村空心化是指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这一问题对农村地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首先,农村空心化问题导致了农村人口流失严重。
年轻人纷纷离开农村,流向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导致农村老龄化问题加剧,劳动力短缺,农田荒芜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吸引力,以留住年轻人在农村发展。
同时,也可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吸引人才回流。
其次,农村空心化问题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由于农村人口减少,农田荒芜,农产品销售困难等原因,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农业产业化的方式,推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可以开展农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帮助农民改善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另外,农村空心化问题也导致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
由于农村人口减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交通、通信、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同时,可以鼓励更多的农村人口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他们对农村建设的主人翁意识。
总的来说,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推动农村全面发展。
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影响及对策建议(续)农村空心化问题是当代农村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对农村地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需要采取更具体、针对性强的对策来解决。
首先,农村空心化问题导致了农村人口流失严重。
年轻人纷纷离开农村,流向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导致农村老龄化问题加剧,劳动力短缺,农田荒芜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吸引力,以留住年轻人在农村发展。
农村“空心化”问题与对策
农村“空心化”问题与对策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地区面临着“空心化”问题。
所谓“空心化”,是指农村地区人口外流、资源减少、社会基础设施缺乏、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逐渐凸显,导致农村地区发展逐渐失血,成为一片“空心”的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着农村地区的发展,也制约着整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农村“空心化”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农村“空心化”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人口的外流。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选择外出打工或者留在城市定居,导致农村地区的人口数量不断减少,甚至出现了村庄无人居住的情况。
这样一来,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力也会大大降低,农村的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
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村居民留在农村发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增加他们的收入来源,以增加他们留在农村的愿望。
可以通过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增加农村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和归属感,以增强他们留在农村的信心。
还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为农村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他们留在农村。
农村“空心化”问题也体现在农村地区的资源减少。
随着农村人口的外流,农村的土地资源被大量闲置,农田荒芜,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也受到了严重破坏,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都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农村地区进行土地整治和资源综合利用,增加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可以通过加强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农村的自然资源,有效防止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以保障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空心化”问题还体现在农村地区的社会基础设施缺乏。
由于农村人口的外流,农村地区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的设施严重不足,给农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对农村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的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对农村空心化问题影响及对策建议
对农村空心化问题影响及对策建议农村空心化问题是指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导致农村人口稀少,村庄失去活力,农业生产能力下降,农村经济发展滞缓的现象。
农村空心化问题对农村产生了严重影响,并对农村经济、农业生产、社会稳定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策略。
首先,农村空心化对农村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由于人口外流,农村工商业发展受限,农村经济活力不足,很多村庄沦为“空壳村”,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农村兴办特色产业,鼓励农民创业创新,引导城市企业到农村“下乡”投资。
可以通过提供优惠税收政策、金融支持、技术培训等方式,吸引企业到农村投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农村空心化对农业生产带来影响。
农村空心化使得农村人口匮乏,导致农田荒芜、农业生产力下降。
农村的空心化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重视,需要采取措施鼓励农民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
一方面,可以提供农民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和水平,增强他们的创业农业意识。
另一方面,可以制定各种扶持政策,如提供优惠土地租赁政策、农业生产贷款、农业设施建设支持等,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增加收入。
农村空心化还对社会稳定产生了不良影响。
由于人口外流,农村的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导致村庄环境脏乱差,人们生活条件恶化,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和各种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保障。
比如,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修建道路、桥梁,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服务,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此外,政府还可以采取政策措施鼓励农民返乡创业。
通过制定土地政策,鼓励农民购买或流转土地,发展特色农业、农村旅游等产业,吸引农民回乡创业。
同时,加大对农村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提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和就业机会,减少农民外出打工的需求。
农村空心化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农村“空心化”问题与对策
农村“空心化”问题与对策【摘要】农村“空心化”问题是当前农村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定义、特点以及引起问题的原因分析。
分析政府、社会和经济领域的不同措施来应对这一问题。
政府应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社会应该关注农村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经济方面应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吸引农民就地创业就业。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农村“空心化”问题及对策,并提出未来应对该问题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希望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空心化问题、对策、定义、特点、原因分析、政府措施、社会措施、经济措施、总结、建议、农村发展、展望。
1. 引言1.1 农村“空心化”问题与对策的重要性农村“空心化”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对于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地区人口日益减少、农村产业逐渐衰退、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逐渐加剧。
农村“空心化”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也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既是当前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任务。
研究农村“空心化”问题与对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深入分析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成因和特点,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1.2 研究农村“空心化”问题的背景农村“空心化”问题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严重挑战,它指的是农村地区人口减少、经济减速、社会资源流失、基础设施恶化等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地区的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
在这种情况下,了解和研究农村“空心化”问题的背景显得尤为重要。
20世纪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迅速的变化,城市化带来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巨大发展差距。
关于破解空心化难题在乡村振兴中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破解“空心化”难题在乡村振兴中的探索与思考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
当前,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家庭离散化态势显现,村庄缺人气、缺活力、缺生机等现象普遍存在,“空心化”问题成为了横亘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条短期难以逾越的“鸿沟”。
如何破解这一卡脖子的制约性难题,在整体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一、问题现状及影响受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系影响,我国城乡发展差异较大,农村发展较为落后,农村“空心化”成为了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不可避免的时代产物。
XX县的“空心化”现象在XX各个县区当中是发生最早,也是程度最为严重的,全县空心化率为XX%,XX个行政村空心化率XX%以上的达XX个村,尤其是距离县城最远的XX 乡、XX镇、XX镇空心化率已分别高达XX%、XX%、XX%,诸如XX乡的XX村、XX镇的XX村、XX村、XX村房屋空置率达到了XX%以上,而且空心化从自然村向行政村“空心村”加速蔓延。
目前,在“空心化”比较严重的村社,大量土地摞荒、房屋闲置、农业发展停滞,大面积的公共资源浪费和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化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呈现总体性衰败现象。
从而滋生出农村基础设施老化、创收方式落后、老人无人赡养、子女无人监管、家属精神消极等一系列问题,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发展丧失活力,并开始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新农村建设疲软,乡村振兴进展缓慢,农村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
长远来看,这种现象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居生存环境的全方位发展带来很大阻力。
二、原因分析1农村低收入是根本。
农村以家庭为单元的单一种养产业结构和分散经营模式,注定了农业生产的低利化,受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城乡收入的巨大差距,促使偏低的农业比较效益和过快增长的经济需求之间矛盾突出。
2.政策落实不够,产业发展欠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前村落的空心化问题,其本质就是产业发展问题。
这一方面归因于很多村落对本村的产业优势与特色了解不够,一方面也是因为现阶段政府政策落实不够,很多村民由于知识理论的限制等原因无法接触到国家政府推行的一些新理论政策,对其了解不够,因此即使当他们有了创业理念的萌芽时,也时常会因为资金不足等问题而选择放弃,然而产业发展欠佳,从事农业生产收入不够,就促使村民外出打工,导致人口空心化、文化空心化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正 确 选 择 》 , 《 中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研 究 》 2 0 1 0年 第 5期 ; 杨永芳 、 刘玉振 、 艾少伟 : 《 “ 空心村” 问 题 成 因 分析 及 解决 对 策 》 , 《 安 徽 农 业
科学 ) ) 2 0 0 7年 第 2 6期 。
6
个 社 会也 建立 在一 种分 散 的个体 生产 者 的基 础 上, 缺乏 发达 的社 会 组 织 。 中 国古代 农 业 文 明
化 。如 此 , 治理 乡村 社会 空 心 化 的 具 体 措 施 才能 发 挥 作 用 。
关键词 : 社会 转型 ; 城 乡关 系; 资源流失 : 乡村 空 心 化 ; 中 农群 体 中图分类号 : D6 1 6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0 6 9 5 ( 2 0 1 5 ) 0 3 — 0 0 0 6 — 0 5
在 中国传 统 社 会 , 比如 明 清 时期 , 乡 村 汇
聚 了丰 富 的经 济 与 文 化 资 源 , 是 社 会 重 心 。 相
但 很少 在 中 国近代社 会 转型 的历 史背 景下 进行 探讨 。 ②笔者 试 图 以中 国近 代社 会 转 型 为 视 角
对 乡村 而言 , 城市 是政 治重 心 , 但在 数量 与规 模
是一个持续转型与建构的过程 。
② 当 前 学 界 对 乡 村 空 心 化 研 究 的 代 表 性 成 果 有 : 周祝平 : 《 中 国农 村 人 口空 心 化 及 其挑 战 》 , 《 人 口研 究 ) ) 2 O 0 8年第 2期 ; 刘 鸿 渊: 《 贫 困 地 区农 村 “ 空心化” 背景下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 《 求实) ) 2 0 1 1年 第 3期 ; 林孟清 : 《 推 动 乡 村建 设 运 动 : 治 理 农 村 空 心 化
( 一) 中 国 社 会 从 传 统 向 近 代 转 型
首先 , 传统 中 国是 一个 以农 立 国 的 乡 村 社
会 。在整个 社 会 中 , 小农 经 济 占主导 地位 , 农 民 生产 自己所需 要 的大 部 分 生活 用 品 , 即使 在 明 清时 期 , 江南 地 区的社 会分 工更 加 细致 , 市场 交
、
中 国近 代社 会 转 型 与
乡 村 空 心 化 阵 痛
公 民社 会 转 型 ; 从 儒 家思 想 占统 治地 位 变 为 理
性 思 想 占主 导 地 位 。 在 近 代 社 会 转 型 中 , 城 乡
关 系也 发 生 了巨 大转 变 : 城 市 逐 渐 成 为社 会 重 心, 日趋 繁华 ; 而 乡村 则不 断 空心化 , 渐 趋破 败 。
心, 城 市并 不 发 达 , 但 在近代转型过程 中, 资 源 不 断 从 乡村 流 向城 市 : 城市呈现繁 荣, 成 为 社 会 中心 ; 乡村 日益 衰 败 , 表 现 为 空 心化 。 当前 乡村 空 心 化 就 是 这 一 历 史转 型 的症 状 , 而 治理 失 范 又使 更 多资 源 溢 出 乡 村, 加剧 空心化。因此 , 缓 解 当前 乡村 空 心化 在 于 从 义 务 本 位 到 权 利 本 位 的社 会 转 型及 乡村 治 理 的 规 范
的藩篱 o f 2 l _ 7 农 民的 生存 状 态 呈 现 出个 体 化 , 整
*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3 3 0
作者简介 : 王聪聪 , 男, 宜 春 学 院 政 法 学 院讲 师 , 法 学博 士 , 主 要从 事 明 清 法 律 与社 会 研 究 。 ① 本文所说的“ 中国传统社会” 是 指 从秦 代 帝 制 确 立 到 清代 帝 制 崩溃 这 一 历 史 时期 , “ 近代社 会” 从鸦 片战争一直 延续至今 ,
某 一 历史 事 件 与 时刻 来 划 分 中 国近 代 史 、 现 代 史 与 当代 史 。 [ 1
一
活方 式 都 发 生 了 巨大 变 化 , 开始 从 传 统 社会 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近代 社会 转 型 ① : 从 皇 权 政 体 向 共 和 政 体 演
进; 从 农 业社 会 向工业 社会 转变 ; 从 等 级 社 会 向
从 内涵来 看 , 近代 社 会转 型是 全方 位 的 , 不 可能
一
蹴 而就 , 因此 这 一 历 史 转 型将 持 续 相 当长 一
型过程 中 。
段 时 间 。可 以说 , 当前 中国社 会 还 处 于这 一 转 学术 界关 于 乡村 空 心化 的研 究 成 果 颇 多 ,
易 比较 活跃 , 但 整 体 社 会 仍没 有 突 破 小农 经 济
上 并 不发 达 , 虽 然 明清 时期 的江 南 市镇 有 了长 足 进步 , 但 仍 然没 有 动摇 乡 村 的 主 导 地 位 。 自 欧风美 雨来 袭 后 , 中 国社 会 制度 、 社会 结构 与生
来 审 视 当前 乡村 空 心 化 现象 , 为理 解 与 缓 解 当
前 乡 村空 心化 提供 一种 思路 。这 一视 角是 从 更 长 的 时 间跨 度来 认 识 近代 社 会 , 并不 拘 泥 于 用
第3 2卷 第 3期
Z 01 5年 5月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 社 会科学版)
1 o u r n a  ̄ o f S u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o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Vo 1 . 3 2 NO . 3
M ay 2 O15
论 转 型 期 乡 村 空 心 化 阵痛 及 其 缓 解 途 径
王 聪 聪
( 宜春学院 政法学 院, 江西 宜春 3 3 6 0 0 0 )
摘
要 : 城 市化 是 中 国从 传 统 社 会 向 近 代 社 会 转 型 的 重要 方 面 。 在 中 国传 统 社 会 , 乡村 是 社 会 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