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八》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练习八(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

练习八(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

教案:练习八(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能够熟练地进行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4.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数的读写。

2.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3. 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

4.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5.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计算。

2. 教学难点: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挂图、磁性板、计数器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100以内数的读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列规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3. 练习:设计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4. 应用: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练习八2. 内容:100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排列规律、加减法计算3. 举例:略4. 结论:略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八的相关题目,巩固基础知识。

2. 提高题: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拓展题: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 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是否存在普遍性问题。

4. 作业布置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八-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八-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八-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根据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进行除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练习八第1~4题。

2. 教材第82页思考题。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根据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3~5分钟时间,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并提问检查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法则的掌握情况。

2. 基本训练(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八第1题,教师巡视指导,并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2)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八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并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八第3题,教师巡视指导,并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4)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八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并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 综合训练(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2页思考题,教师巡视指导,并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 课堂小结利用5分钟时间,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问检查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法则的掌握情况。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练习八第1~4题的剩余部分。

2.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82页思考题的剩余部分。

七、板书设计1.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法则2. 练习八第1~4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3. 教材第82页思考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法则的掌握情况如何?2.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否根据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进行解答?3. 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除法估算意识和能力?4. 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九、备注本教案适用于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教学时间为1课时。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练习八》精品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练习八》精品教案

《练习八》精品教案教学内容练习八教材第62~6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巩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深入理解其算理。

2.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1.巩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2.合理、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口算卡。

教学过程基本练习1.教材第62页“练习八”第1题。

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读题说得数。

2.教材第62页“练习八”第2题。

注意有余数的除法及验算。

课堂作业新设计1.说一说,如何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2.教材第62页“练习八”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教材第62页“练习八”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教材第62页“练习八”第5题。

充分运用乘法与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5.教材第63页“练习八”第6题。

分组比赛的形式来完成。

6.教材第63页“练习八”第7题。

7.教材第63页“练习八”第8题。

8.教材第63页“练习八”第9题。

9.教材第63页第10题。

思维训练教材第63页思考题。

参考答案基本练习1. 20 13 22 22 41 21 23 34 112. 72÷4=1876÷3=25......1 90÷5=1885÷4=21 (1)585÷5=117658÷4=164......2 306÷9=34473÷7=67 (4)课堂作业新设计1.略2.被除数:6 7 6 3 商:28 11 余数:0 23. 845÷5=169(千克)4. 216÷9=24(个) 24×4=96(台)5. (1)12 17 12 16 32 24(2)36 18 45 15 75 156. 16 18 15 14 13 19 14 137. 72 18 90 15 16 48 12 608.商是三位数155 商是两位数93 商是三位数133 商是两位数76 商是三位数141 商是两位数949. (1)335+250=585(米) 585÷9=65(米) (2)65×7=455(米)思维训练546÷3×2÷4=91(克)。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练习八-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练习八-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练习八-苏教版教学目标1.能够灵活应用四则运算加减法和乘除法进行计算。

2.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涉及到乘除法的问题。

3.能够理解乘除法的定义,掌握乘除法口诀和特殊数的乘积。

教学重难点1.掌握乘法口诀和计算规律。

2.理解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转换,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能够运用乘除法和加减法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小学数学口算技巧30 分钟乘法口诀和计算规律30 分钟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转换20 分钟应用题演练40 分钟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和板书讲解,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和计算规律,理解乘除法的定义。

2.实践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练习来让学生掌握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转换和运用。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辨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学习更加有兴趣。

教材分析此练习出自苏教版数学,是四年级上册的乘除法练习之一。

内容涵盖了乘法口诀和计算规律、分数和小数的转换、实际应用题等,循序渐进,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

教学步骤第一步:口算技巧在教学开始前,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计算准确率。

第二步:乘法口诀和计算规律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和计算规律。

在讲解过程中,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实例,方便他们理解。

第三步: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转换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转换方法。

让学生自己进行转换练习,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成果。

第四步:应用题演练通过乘除法和加减法进行计算,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本质,并运用乘除法和加减法进行计算。

总结此教学设计主要以教师讲解、实践操作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八》教案精品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八》教案精品

练习八。

(教材第51、第52页的内容)1. 巩固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进一步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

2. 进一步巩固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促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正确列式计算。

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课件、小棒。

师:同学们,最近在分一分的游戏活动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我知道了只要每份的数目相同,就是“平均分”。

·我知道了“平均分”的时候可以说“平均分成几份”或“每份是多少”。

·我还会读写除法算式。

·我知道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同学们在玩中学会的知识还真不少呢!你究竟掌握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你有信心吗?【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既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师:请同学们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第1题。

学生动手摆小棒,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生1:把10根小棒,每5根一份的分一分,结果被分成了两份。

所以算式是10÷5=2。

生2: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的时候,可以1根1根地分,可以先分两次2根的,再分一次1根的……不管怎么分结果都是每份5根。

所以算式是10÷2=5。

师:讲得非常棒!你能看下面的图列出两道算式吗?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第4题。

学生观察图画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我觉得图画的意思是把10条金鱼平均放在2个鱼缸里面,每个鱼缸里有几条金鱼?就是把10平均分成2份,所以是10÷2=5。

生2:我觉得图画的意思是有10条金鱼,每5条金鱼放在一个鱼缸里面,需要几个鱼缸?就是把10条鱼,每5条一份,可以分成几份,所以是10÷5=2。

只要学生看懂题意,说清想法并且正确列式计算就要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及时地梳理所学知识,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呢?记录下来,下一节课我们继续交流,好吗?练习八平均分被除数÷除数=商A类(1)每人分2朵小红花,可以分给几个人?(2)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考查知识点:除法;能力要求:能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B类看图列算式。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八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八

(3)小强身高145厘米,他到一个 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池塘里游泳,还是 会有危险。
合理
6.四年级二班4个小组同学的植树情 况如下图:
(1)植树最多的是哪个小组,最少的呢? 最多的是第二小组 最少的是第一小组
(2)你能估计平均每个小组植树多少棵吗? 6+10+9+7=32(棵) 32÷4=8(棵)
7.一箱橘子共50个,任意取出5个分 别秤一秤,结果如下表:
(1)取出的这5个橘子,平均每个重多少克? 80+77+86+74+83=400(克) 400÷5=80(克)
答:取出的这5个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平均每个重80克。
(2)这箱橘子大约一共重多少克? 是多少千克?
80×50=4000(克) 4000克=4千克
答:这箱橘子大约一共重4000克, 是4千克。
8.三名篮球运动员在6场比赛中的得分 情况如下表:(“——”表没有上场比赛)
谁平均每场得分最高?
甲:7+13+12+12+11=55(分) 55÷5=11(分)
乙:9+11+13+7+10=50(分) 50÷5=10(分)
丙:11+12+13+16=52(分) 52÷4=13(分)
学习重点
加深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解决简 单的平均数实际问题。
1.小丽有3条丝带(如下图),它们 的平均长度是多少厘米?
14+24+16=54(cm) 54÷3=18(cm) 答:它们的平均长度是18厘米。
2.刘小华的遥控飞机在一次航模比赛 中飞行的时间如下表:
求4次飞行时间的平均数。
58+56+63+67=244(秒) 244÷4=61(秒) 答:4次飞行时间的平均时间是61秒。
3.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 厘米。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整数加减法、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3)掌握常见的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征,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

(4)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5)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探究、发现、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二、教学内容1. 数与代数(1)整数加减法、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和应用。

(2)小数的认识、读、写法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3)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表示和计算。

2. 图形与几何(1)线段、射线、直线的关系和性质。

(2)长方形、正方形的性质和特征,以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3)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性质和特征,以及面积的计算。

(4)三角形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5)对称轴和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3. 测量(1)常用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

(2)单位之间的换算。

4. 统计与概率(1)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

(2)简单的数据分析和概率。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采用直观教学,通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采用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采用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练习八(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

练习八(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

练习八(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看图选合适的词、写出带有指定偏旁的汉字、读词语描红、写出意思相反的词、写字、读背气象谚语和成语、口语交际。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小黑板、挂图。

主要板书:练习八作业安排和设计:选合适的拼音、描红、写出带有指定偏旁的字、填写反义词、读读背背、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1.审题。

2.指导。

(1)出示彩色图画,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图上有哪些小动物。

学生说的时候要随机进行说话训练,抓住动物特点,表达清楚。

(2)学生轻声读拼音。

3.练习。

(1)指导学生在四线格里填写。

(2)进行矫正。

二.教学第二题1.审题。

2.指导。

(1)指导学生依次说出六个偏旁。

(2)说说这些偏旁通常出现在字的什么部位。

(3)请四人小组讨论,一小组说三个,看哪一小组讨论得好,说的字多,小组长汇报。

(4)全班讨论交流并补充。

3.练习。

(1)指导学生书写。

(2)教师巡视。

4.反馈。

请学生上台书写。

三.教学第三题1.审题。

2.指导。

(1)学生读一读,读后说说哪个词语意思不理解。

(2)指导学生互帮互助。

着重理解“开发区”。

(3)指导学生再读。

(4)说说书写注意点。

3.学生练习描红。

(1)表扬写的好、姿势正的同学。

(2)展示写的好的字。

第二课时一.教学第四题1.审题。

2.指导。

(1)指导读“早”并说一句话,理解“早”的意思,然后再说说与“早”相反的词。

(2)指导小组讨论,找出与“多、里、先”意思相反的词。

(3)指导书写。

(4)教师指导用同样的方法读词找出意思相反的词,自学第二行4个字。

3.练习。

(1)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2)教师巡视。

4.反馈。

(1)请学生上台书写,师生评议。

(2)朗读这8对反义词。

二.教学第五题1.审题。

(1)放录音,听范读句子,要求听清每一句的语气有什么不同?(2)指导学生看看后面的标点符号。

(3)分别指导学生说出标点符号的名称。

(4)告诉学生,在不同语气的句子里,因为表达的意思不同,所以标点符号也会有所不同。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练习八-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练习八-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练习八-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

3. 练习八的相关题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通过例题,讲解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明确计算规则。

(2)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

3. 练习八相关题目讲解讲解练习八的相关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练习八中的难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八的相关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了计算能力。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选择合适运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2. 解决实际问题3. 练习八相关题目七、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八的相关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家长签字。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九、教学资源1. 练习八教材2. 教学PPT3. 教学视频十、教学建议1.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八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八教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判断和修改游戏的公平规则。
教学准备
小黑板等
教学环节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反思
基本练习
让学生自己收集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并完成统计图,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统计的结果和对数据的简单分析;
一、组织回忆:
师:本单元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二、进行练习:
个别说。
独立做。
在教学中还是有少数学生在画条形统计图时出现了细节上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练习
引导学生与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学会简要地说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在活动交流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使学生的知识整理,巩固,提高、延伸。
进一步提高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理、内化知识。
形成技能。
计结果的看法。
2、完成书本P82第二题
(1)让学生先仔细看图,说说图中一格表示几吨的用水量,统计图反映的是学校哪天的用水情况。
(2)逐步让学生根据每个游戏规则讨论游戏的公平性;
(3)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4)引导学生说说怎样更改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公平;
(三)、拓展性练习:
完成书本P83的思考题
(1)让学生读题,初步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来找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3)先让学生用列举的方法找一找一共会出现几种情况;
(2)让学生分别回答题中的问题。
(3)让学生再提出些其他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二)、综合性练习
1、完成完成书本P83第三题
(1)让学生独立分类整理,分别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画垂线》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画垂线》苏教版
举例:讲解垂线的定义时,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教具,让学生直观感受垂线与直线的垂直关系;在教授画垂线的方法时,通过演示和练习,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使用直尺和圆规的基本技巧。
2.教学难点
-空间观念的培养: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点与线之间的垂直关系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力。
-画垂线的方法:如何正确使用直尺和圆规进行作图,特别是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内一点画垂线的过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垂线的定义和画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如何使用直尺和圆规画垂线,我会通过举例和逐步演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垂线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平面图上找到垂线。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使用直尺和圆规来画垂线,演示垂线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画垂线》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找到直线的垂直线段的情况?”比如,我们在画窗户框架时,需要保证窗框垂直于地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垂线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垂线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垂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性质的理解与应用:理解垂线与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一性质,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复杂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6课《平均数练习(练习八)》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6课《平均数练习(练习八)》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6课《平均数练习(练习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平均数练习(练习八)》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6课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练习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含义,能够熟练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数的定义和求法,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平均数问题。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特别是对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能够熟练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含义,能够熟练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对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均数的含义和应用。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运用。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点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平均数。

例如,某班级有男生20人,女生15人,求该班级的平均人数。

让学生尝试解答,并说明解题思路。

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的平均数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问题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题目,如平均分、平均增长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共同解答一些关于平均数的问题。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 整理与练习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 整理与练习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八整理与练习一、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卫生习惯。

2.让学生了解整理和练习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整理课桌、书包等物品。

2.整理和练习学过的数学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卫生习惯。

2.提高学生整理和练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讲解法: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向学生说明整理和练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和重要性。

2.演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和练习数学知识的活动,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3.实践法:让学生实践整理和练习数学知识的方法,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白板图片等方式,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要整理和练习数学知识?第二步:讲解1.整理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整洁和规范的环境对学习的帮助。

2.练习的重要性:通过练习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方法。

第三步:演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桌、书包等物品的整理,和完成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题目。

第四步:实践让学生自行完成物品整理和数学知识的复习。

第五步: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整理和练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和重要性。

六、课堂作业1.整理好课桌、书包等物品。

2.完成课堂作业的练习。

3.自行制定一个整理和练习的计划,通过实践,培养自行整理和练习的习惯。

七、教学反思整理和练习数学知识,在课堂中虽然是相对简单的内容,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课堂卫生和复习数学知识的方法,更能够养成自主学习和思考的好习惯。

至此,本课结束。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练习八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练习八

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综合练习。

第1题要紧是进一步把握分段整理数据进行统计的方法。

第2题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第3题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结合练习,进一步巩固它们的编制方法。

第4题安排了游戏公平性的练习,加深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明白得。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把握统计图和统计表的有关知识,能分析图和表。

一、复习统计整理数据的方法及步骤 下面是西村小学四年级三班男生跳远成绩记录(单位:厘米) 305 370 285 310 325 292 360 348 340 332 302 250 275 326 350 280 1、看到这些数据,你第一想到的是什么?2、要整理这些数据,我们能够先把这些数据如何样? (分段,整理成统计表)3、假如是你,你预备如何分段? 345—375厘米成绩为优秀,300——344厘米成绩为良好,275——299成绩为及格,275厘米以下为不及格 请学生赶忙统计出各个成绩段的人数依照统计表还能够绘制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回忆一下条形图的编制方法。

二、想想做做1 1、 指名学生读题,明白得题意。

提问:这题我们在统计之前必须按照如何样的依据将数据分段? 2、指名学生说出要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段。

3、独立完成进行数据分析。

4、完成统计表的填写。

三、想想做做2借助一道题目关心学生进一步加深统计的分段整理的过程与方法 着重交流整理数据的方法,并依照数据说明该班体育达标的情形 让学生分别说出每天用水情形,再讨论统计图下面的问题。

先让学生注意食品分成几类,再自己整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能够比较分析统计表,统计图的联系,以及各自的特点1、明白得题意。

2、观看统计图,回答书上提出的问题,并依次说出周日到周六千天的用水量。

3、指名学生说出使用统计图的好处,以及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4、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统计图能够说出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并将统计图整理成统计表。

四、想想做做31、指名学生读题,并将食品分类。

2、比较和书上的分类是否相同。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八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八

嵩县第三实验小学导学案科目: 数学年级: 四年级主备人: 周全伟授课人: 第9周课题:练习八学习内容:课本51-53页内容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形式、方法及教学思路(英语、数学课)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复习导入:怎么求出平均数(先求和,再求平均数)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学生自学1、明确学习内容师:今天的练习课的内容是51-53页的练习八,通过练习题,我们将更进一步熟练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学会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自学方法指导师:今天我们首先独立完成几个较简单的题目,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读题,在充分理解题目要求的前提下,再动笔。

3、学生独立完成1-3题,5-6题,8题。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主完成,指定学生展示答案。

四、展示提升,老师点拨1、师:以上几个题目相对简单,同学们都能独立完成,非常棒!下面几道题可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同学们认真动脑筋想一想了。

2、安排学生先自己看9题,不理解的地方和同桌小伙伴讨论一下。

3、小组分享学习收获,解决自学、互学过程中的疑问。

4、全班展示交流第9题师:哪一小组愿意上来分享一下你们的做题思路。

(1)小组派代表分析题目意思,理解题目要求。

(2)生生互动:生:本题第一问很简单,我们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就能得到答案。

第二问却跟我们前面见到的平均数问题不太一样,谁知道哪不一样?(学生争相抢答: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3)教师点拨:那我们计算平均数的时候,只用算几个数的和?(生答:5个)师:再除以几呢?大家都会做了吗?动手试一试吧。

苏教版第四册《练习8》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四册《练习8》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四册《练习8》教学设计苏教版第四册《练习8》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查字典的方法,知道“中”字有两个读音,能看懂漫画明白道理,并能说说写写自己的感想。

2.采纳应用自学自悟、小组合作、集体相互沟通等方法学习。

3.能主动主动地参预活动,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激发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已经把握的查字典的方法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用几句话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

难点:引导同学看懂漫画悟出道理。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使同学的生活中不单单只有学习,还要使学习富有成就,就要给同学自由的时间。

”课程标准也认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育同学的语文实践力量。

而培育这种力量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所以,组织教学时老师应当留下充裕的时间给同学,鼓舞他们仔细地去想、去做、去说、去写。

让他们自主学习,凭自己的学问积累、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去探究问题,并有所发觉。

在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往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教学过程设计理念一、嬉戏导入,激发兴趣1.小伴侣,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好玩的听声音嬉戏.(一人学动物的叫声,其他同学猜猜是什么动物的叫声。

)2.(同学说到青蛙的叫声,师适时引入。

)小伴侣对青蛙的叫声这么熟识,那对青蛙又了解多少呢?3.同学自由争论相互沟通。

二、阅读短文,渗透学法1.青蛙的确是特别好的益虫。

假如用一个词来形容青蛙,老师想用上这个词“庄稼的爱护神”。

(师板书。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关于青蛙的资料,认为正确而不怀疑你肯定会对它们有更深的了解。

(课件上同时消失《庄稼的爱护神》。

要求:自己读读,假如有生字,先把圈出来,再查查字典。

2.大堂相互沟通。

(随着同学的相互沟通在课件中注上音。

)3.同学在小组内互读,在同学之间相互听好,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

4.小组推举一名同学大声地读给大家听,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评议、正音。

四年级上数学说课稿-练习八-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说课稿-练习八-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说课稿-练习八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1.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了解并掌握简单除法的计算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 2.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竖式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教师出示一个有两位数和个位数的乘法题,在黑板上画出竖式,让学生观察认真,并用自己的方式思考,然后询问同学们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2.继续出几道题让学生们尝试着自己计算,然后在出题后,让一些学生将计算的过程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3.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计算方式,并与他人进行对比、交流,让他们理解验证正确的竖式应该是怎样的。

2. 主要教学过程1.教师给出除法的概念,例如20除以5的概念,并出示相应的计算过程,然后让学生试着解决一些简单的除法题目,并在灵活运用题目中积累经验。

2.教师再次出示一道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题目,并让学生们熟练掌握其中的计算规律和方法。

3.教师出示一些样题,例如:(1)371 ÷ 7 = ?(2)72 ÷ 9 = ?(3)560 ÷ 2 = ?4.在完成以上示例问题后,让学生们自己找出一些类似的实际题目解决,并与自己的小组成员分享。

3. 练习环节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些较为复杂的乘法问题,例如293乘以22,并让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2.教师再次出示一些除法问题,并要求学生们回答其中一些更为复杂的问题。

3.让学生们完成一份简短的练习卷,其中包括5道乘法题和5道除法题。

4.让学生们交换并检查答案,然后在黑板上展示答案。

四、教学效果评估1. 学生自我评估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评估自己在本节课程中的学习情况,并开展小组讨论。

2. 教师评估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评价的方式来衡量学生在本课程中的表现情况,并在之后的教学中作为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八》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
练习八
教材第51~5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平均数的知识灵活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将收集、整理的数据用统计表表示出来,并回答问题。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利用平均数的知识灵活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完成填写统计表和进行简单分析的全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还记得怎样求平均数吗?
学生回答。

师:如果已经知道了平均数,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他想得不对。

因为牌子上写的110厘米是平均水深,说明有的地方可能比110厘米深,有的地方可能比110厘米浅。

他身高是145厘米,是有危险的。

教学实施
1.基础练习。

出示练习八第1题,算一算,比一比。

方法一:14+24+16=14+(24+16)=54(厘米) 54÷3=18(厘米)
方法二:(14+24+16)÷3=18(厘米)
出示练习八第2题,对比第一题,我们可以发现,求平均数之前需要先求出总数,而总数往往是由几个相近的自然数组成的。

因此,在求几个自然数的总和时,可以用凑整法进行简算。

58+56+63+67=58+56+(63+67)=244(秒) 244÷4=61(秒)
出示练习八第3题,比较平均数和每组数据的大小,我们知道,平均数比这组数据中的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

已知平均身高是160厘米,那么最大数一定大于160厘米,而最小数一定小于160厘米。

因此,篮球队队员的身高,既有高于160厘米的,也有低于160厘米的。

出示练习八第4题,读题目,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1)求平均每天卖出苹果和橘子各多少箱。

先求出每种水果五天共卖了多少箱,再用总数除以天数即可。

苹果:6+7+9+7+11=40(箱),40÷5=8(箱);
橘子:4+8+6+7+10=35(箱),35÷5=7(箱)。

(2)已经求出苹果和橘子平均每天各卖多少箱,用各自的平均数跟每种水果每天所卖的箱数进行比较大小,即可得出答案。

(3)引导学生讨论,指名学生交流。

出示练习八第7题,运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抽查某物体的平均质量,在生活中常用于检查物体是否合格等问题。

(1)从装有50个橘子的箱子里任意取出5个橘子,分别称出这5个橘子的质量,大概能测出这一箱橘子中每个橘子的平均质量。

(2)已知平均质量,求总质量,用每箱所装的个数乘平均质量即可。

2.练习小结。

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同学要深刻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并熟练掌握运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课后练习。

将练习八的其他各题作为练习,留给学生在课后完成。

课堂作业新设计
小游戏:应该怎样拿呢?
(1)每人手中都有1、2、3……9九张卡片。

两人一组,每人各拿出一张,使所出示的数的平均数是2。

(2)两人一组,每人任意拿出若干张卡片,使这些数的平均数是5。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如图。

甲 1 2 3
乙 3 2 1
(2)(答案不唯一)可以拿出2张,如1、9,2、8等
拿出3张,可以是1、9、5,2、8、5等
拿出4张,可以是1、2、8、9,2、3、7、8等
拿出5张,可以是2、3、5、7、8,3、4、5、6、7等
教材习题
练习八
1. (14+24+16)÷3=18(厘米)
2. (58+56+63+67)÷4=61(秒)
3. (1)可能(2)可能
4.(1)苹果:(6+7+9+7+11)÷5=8(箱) 橘子:(4+8+6+7+10)÷5=7(箱)
(2)星期三、星期五。

星期二、最期五。

(3)(答案不唯一)哪天卖出的苹果最少?
5.(1)不合理。

平均每人的体重是60千克,8个人中每个人的体重有可能是60千克,也有可能低于或高于60千克。

(2)不合理。

张华的工资可能是2900元,也可能低于或高于2900元。

(3)合理。

小强有可能有危险,游泳池有的地方水深有可能超过145厘米。

6.(1)第二小组植树最多,第一小组最少。

(2)8棵
7.(1)(80+77+86+74+83)÷5=80(克) (2)80×50=4000(克) 4000克=4千克
8.甲:(7+13+12+12+11)÷5=11(分) 乙:(9+11+13+7+10)÷5=10(分)
丙:(11+12+13+16)÷4=13(分) 所以丙平均每场的得分最高。

9.(1)最高是96分,最低是68分。

(2)(90+89+92+88+86)÷5=89(分)
10.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