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考行测常识考点预测之宏观经济

合集下载

公务员中的经济常识备考重点分析

公务员中的经济常识备考重点分析

公务员中的经济常识备考重点分析一、经济基本概念与宏观经济分析作为公务员备考的经济常识重点之一,需要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宏观经济分析的方法。

这些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1 经济学基本概念:供给与需求、边际效用、机会成本等;1.2 宏观经济分析:国内生产总值(GDP)、物价水平、失业率、经济增长等指标的计算和解释;1.3 经济周期:经济发展的波动过程及其特征,如景气、萧条、复苏和扩张等;1.4 经济政策:宏观调控手段和政策工具,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二、市场经济和市场结构在备考公务员考试中,理解市场经济和市场结构的基本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相关知识点:2.1 市场经济原理:市场的功能和作用,市场自由竞争和资源配置效率;2.2 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等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和影响;2.3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与调节。

三、财政与税收政策备考公务员考试对财政与税收政策的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重点内容:3.1 财政基本原理:财政收入与支出平衡、财政自给自足和财政公平等原则;3.2 财政收入:税收、非税收入等财政收入的来源和分配方式;3.3 税收政策:税收制度和税种,如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3.4 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分类和用途,如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

四、货币银行与货币政策理解货币银行以及货币政策对备考公务员考试也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相关的知识点:4.1 货币银行体系: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和作用;4.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和实施方式等相关知识;4.3 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狭义货币供应量的计算和解释,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和弹性。

五、国际经济与贸易在备考公务员考试过程中,了解国际经济和贸易的基本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相关知识点:5.1 国际贸易基本原则: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区别和影响;5.2 贸易壁垒: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等贸易壁垒的类型和影响;5.3 国际收支平衡: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平衡与失衡、外汇市场的基本原理。

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

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

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政治常识:
1.国家的系统。

2.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能。

3.国家行政区划。

4.国际政治组织。

5.民主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常识:
1.宏观经济政策。

2.GDP的计算和意义。

3.我国的发展阶段和战略。

4.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

5.经济全球化。

法律常识:
1.法律的层级与法律体系。

2.法律的基本原则。

3.基本的民事法律关系。

4.基本的刑事法律关系。

5.基本的行政法律关系。

科学常识:
1.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基本概念。

2.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3.研究方法和科学史。

4.疾病预防与健康。

5.国家科技政策和科技管理。

文化常识:
1.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内容。

2.文化遗产保护。

3.世界文化遗产。

4.中国的少数民族和民俗文化。

5.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意义。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知识点,实际考察的内容广泛而且多样化。

在备考过程中,应该从各个角度进行深入学习和总结,掌握基本概念、原则和相关政策,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等。

同时,也要关注时事热点和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加强对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新动态的了解。

多进行模拟考试和题目演练,加强实践操作,提高答题能力和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在国考行测中的得分。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命题 十大热点预测漫谈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命题 十大热点预测漫谈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命题十大热点预测漫谈首先先明确两点:一是我们国考资料分析题的材料是源自于实际的经济数据;二是考核资料分析的原因是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是一名公务员必须要具备的素质,因此统计局等网站的数据分析就是我们的训练方向。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在做预测题的时候必须要从实际数据出发。

因此,我们先通过一段选自国家统计局网站的材料来看看,资料分析可能考什么。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2017年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2017年11月14日):“第一,生产需求总体保持比较稳定,大部分的生产需求指标月度之间波动比较小,增长水平大都好于上年同期。

从生产方面看,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比去年同月加快0.1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当月同比增长8.0%,比上年同月加快0.2个百分点。

……从就业总量来看,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0月份完成了1191万人,已经超额完成了年初的预定目标1100万人。

……1-10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3.4%,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7个百分点,在所有行业里面处于较快增速。

现代服务业增速更快,发展势头更加良好。

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7.5%。

……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使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得到很大提升。

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是51.6%,已经连续15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也就是处于扩张区间。

……宏观上来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续提升,自2012年超过第二产业,到2015年比重超过50%,占据半壁江山……”从这两段文字可以看出,其实资料分析的核心一直以来都是: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增长率。

比如:“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这句话,是把今年10月的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加值同去年10月做对比,得到了其增长率为6.2%。

那么今年10月的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加值就是现期量,去年10月的增加值是基期量。

2018年宏观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2018年宏观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2018年宏观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2019 年1月)目录一、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2)(一)国内生产总值 (2)(二)三次产业及行业运行状况 (3)(三)固定资产投资 (6)(四)消费 (8)(五)进出口 (9)(六)物价 (12)(七)汇率 (14)二、宏观经济政策 (16)(一)财政政策 (16)(二)信贷与货币政策 (20)(三)金融政策 (27)三、宏观经济展望 (29)(一)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29)(二)2019年宏观政策建议 (33)一、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一)国内生产总值1.宏观经济景气度下行,经济增速逐季放缓。

2018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持续小幅回落,基本处于景气周期的下行阶段,与全球经济运行态势基本一致。

据初步核算,201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累计90.0万亿元,名义GDP同比增长9.7%,比2017年回落0.7个百分点;实际GDP同比增长6.6%,实际增速较2017年和前三季度分别下滑0.21和0.1个百分点,且逐季下滑。

其中,四季度当季GDP同比实际增速2降至6.4%(图1-1),与2009年一季度持平,且为有数据记录(1992年)以来最低。

需要说明的是,2018年经济增长仍处平稳区间,既未脱离年初制定的“6.5%左右”的目标范围,也未给就业带来明显压力。

图1-1 GDP累计同比实际增速及“三驾马车”拉动率 %1经最终核实核算,2017年,GDP现价总量为820754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了636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17年增长6.8%,比初步核算数下降0.1个百分点。

2以下如无特殊说明,GDP增速及相关数据均指实际增速。

2.消费基础性作用增强,投资同比转弱,净出口对经济增长重返负向拉动。

三驾马车方面,2018年消费拉动GDP增长5.0个百分点,较2017年提高0.9个百分点,在年内社零增速持续下滑背景下,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带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

宏观经济环境简要分析

宏观经济环境简要分析

宏观经济环境简要分析宏观经济环境是指国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情况,包括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水平、就业状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国际贸易政策、税收政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对于市场经济体系而言,宏观经济环境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和市场流通状况的关键性因素。

因此,如何评估和分析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趋势,对于企业、个人和整个国家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几年的宏观经济环境中,我国经济表现出了一些特点。

首先,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持续保持在较快的水平,但增速逐渐放缓。

2018年我国GDP增长率为6.6%,比上年下降了0.2个百分点,这体现出了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趋缓的态势。

同时,我国经济增长依然保持了高质量、高水平的特点,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都有了较多的进展。

其次,我国通货膨胀率整体保持较低水平。

2018年我国CPI涨幅为2.1%,与去年基本持平。

但是在食品、交通等领域仍有一定的涨幅。

此外,随着我国货币政策收紧和金融监管加强,企业融资成本逐渐提高,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小规模的信贷紧缩现象,但整体来说对经济的影响并不大。

再次,我国就业形势总体较好。

2018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再创历史新高,超过了1300万人。

但是,尽管就业机会多,技能人才、高素质人才的缺口仍然比较大,这给企业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上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此外,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加强对民营企业以及小微企业的支持。

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通过多次降息、降准等措施稳定市场,保持货币供应量的合理增长。

此外,我国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减税降费的政策,以减轻企业负担。

总的来说,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总体状况依然是积极向好的。

尽管在国际贸易、全球经济放缓等方面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素,但政府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

而企业应该密切关注经济发展趋势和政策变化,灵活调整市场策略和经营模式,以更好地适应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发展。

公务员行测必备经济学常考常识

公务员行测必备经济学常考常识

公务员行测必备经济学常考常识一、供需关系与市场价格供求关系是经济学核心概念之一,理解供求关系对于解读市场价格变动至关重要。

供应量与需求量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价格的走势。

在市场经济中,供需关系是由市场参与者决定的。

如果供应量大于需求量,价格就会下跌,而如果需求量超过供应量,价格就会上涨。

市场经济的作用就是通过供需关系的调节来实现价格的合理变动。

二、生产要素与生产成本生产要素是指参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所必须的资源。

主要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能力。

这些要素的合理配置对于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生产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资源投入造成的费用。

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个方面。

固定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数量无关的费用,如租金、折旧等。

变动成本则随着生产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如原材料采购、人工工资等。

三、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市场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由于外部性、公共产品、垄断等原因引起。

而政府干预是为了修正市场失灵的现象。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价格管制等手段进行干预。

政府的干预旨在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市场效率,同时保护消费者权益。

四、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对整个经济体系进行调控的政策。

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

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体的流动性和利率,从而对经济活动产生调控作用。

财政政策则通过调整政府的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

产业政策则是通过支持和引导特定产业的发展来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长期以来呈现的波动变化。

经济周期一般分为繁荣期、衰退期、萎缩期和复苏期,这些周期性变动与宏观经济政策密切相关。

五、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国际贸易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国际贸易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优势,同时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全球化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高频考点之经济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高频考点之经济

常识判断高频考点之经济一、经济常识命题趋势分析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常识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和国际经济的相关知识,具体内容主要涉及:需求理论、利率理论、产业经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国际经济组织、汇率和外汇储备等等。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中公教育总结出经济常识命题具有以下趋势:1.命题方式以对经济理论的记忆和运用为主,但逐渐倾向考查运用的能力2011年只考查了一道关于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影响的题目;2010年,既有对国际组织和国家经济总量指标的记忆性题目,也有对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的运用型题目。

例题1:(2011年)汇率变动会对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假如某国货币升值,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不利于出口贸易B。

有利于公民出境旅游C。

会导致热钱流入D。

有利于消除贸易逆差【答案】D.解析:货币升值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现实的问题,是一把双刃剑。

针对某国而言,货币升值的有利影响有:(1)有利于继续推进汇率制度乃至金融体系的改革;(2)有利于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增加进口贸易;(3)有利于降低本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成本,促使更多的国民走出国门;(4)有利于促使国内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5)有利于减少国外资金对国内的购房需求,减少房地产泡沫。

可知,B、C项正确.货币升值的不利影响有:(1)将在一定时期内降低企业的盈利空间,使竞争力和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下降,导致出口贸易减少;(2)将加剧某些国内领域的竞争,可能造成某些领域的生产相对过剩;(3)将加剧就业压力,特别是会导致许多农民工失去工作。

可知A项正确。

贸易逆差,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

货币升值有利于本国的进口贸易,而不利于出口贸易,所以本国货币升值是加大了贸易逆差,故D项错误。

【分析】此题属于国际经济的重要知识点:汇率问题。

但既没有考查汇率的定义,也没有考查汇率的分类,而是要分析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这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运用的能力。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之经济学名词.doc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之经济学名词.doc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之经济学名词随着2018年国考的脚步一步步逼近,很多考生开始关注2018年国考行测常识到底会出现哪些热点,在此,图图带领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在2018年国考行测常识年可能会出现在经济学这一部分当中的一个热点,即我们常见的经济学名词。

1.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

2.国民生产总值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驻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

3.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简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当CPI>3%时称通货膨胀;而当CPI 的>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4.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岀,用来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这个指数在o和1 Z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5.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居民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的重要经济指标。

6.替代品指能带给消费者近似满足度的儿种商品间具有能够相互替代的性质,如果X和Y是替代品,X的需求量就与Y的价格成正向变化。

7.互补品是指两种商品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要,即两种商品Z间存在着某种消费依存关系。

如果X和Y是互补品,X的需求量就与Y的价格成反向变化。

&边际成本增加一单位的产量随即而产生的成本增加量即称为边际成本。

国考经济常识梳理

国考经济常识梳理

国考经济常识梳理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常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了解和掌握这些经济常识,对于考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以及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经济相关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对一些常见的国考经济常识进行梳理。

首先,我们来谈谈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

宏观经济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重要指标。

经济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来衡量。

GD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理解 GDP 的计算方法和其增长的影响因素是很关键的。

通货膨胀则是指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现象。

它会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运行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衡量通货膨胀的常用指标有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

失业率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状况。

了解失业的类型,如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以及政府为降低失业率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是宏观经济中的重要内容。

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水平来影响经济。

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旨在刺激经济增长;紧缩性财政政策则相反,通过增税和减少支出来抑制经济过热。

国债也是财政政策的工具之一,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来筹集资金用于公共项目建设等。

货币政策则由中央银行来制定和执行。

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调整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

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可以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通货膨胀。

接下来,我们看看微观经济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市场机制是微观经济的核心,包括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等。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移动会影响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

消费者行为理论关注消费者如何在有限的收入下做出最优的消费决策。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解释了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满足程度的变化。

生产者行为理论则研究企业如何决定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行测经济常识

行测经济常识

行测经济常识行测经济常识是指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所涉及的与经济相关的知识和理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行测经济常识:1. 宏观经济指标:了解国民经济的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例如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居民收入等。

理解这些指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货币和金融政策:了解货币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央行的货币政策和调控手段。

掌握利率、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工具等相关概念。

3. 经济体制:了解不同经济体制的特点和运行机制,例如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等。

理解市场机制、资源配置和产权制度等基本概念。

4. 国际贸易和投资: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贸易壁垒和关税等概念。

理解外汇市场、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等相关知识。

5. 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了解产业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掌握不同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了解产业政策和支持措施,如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

6. 财政政策和税收:了解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来源和用途,掌握税收制度和税种的分类。

了解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调控作用。

7. 劳动经济学:了解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就业问题,掌握劳动力资源的流动和配置。

理解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保障制度。

8. 价格和通货膨胀:了解价格形成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理解通货膨胀的定义和影响。

了解物价调控和反通胀政策。

9. 经济增长和发展:了解经济增长的含义和影响因素,掌握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模式。

理解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概念。

10. 社会保障和福利:了解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政策,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

掌握相关的政策和运行机制。

这些是行测中常见的经济常识,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你在考试中更好地理解和解答与经济相关的问题。

建议通过阅读经济学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以及关注经济新闻和热点问题,不断加强对经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公务员行测考试宏观经济概念

公务员行测考试宏观经济概念

公务员行测考试宏观经济概念国家公务员考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挑选应聘国家公务员的应征者,所进行的一年一度考试,简称“国考”。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宏观经济概念,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考试宏观经济概念(一)宏观调控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中最核心的一个指标,即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国内所生产的全部终究产品及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总供给与总需求(1)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所提供的终究产品和劳务的总量,指一个国家全部企业愿意而且能够提供总产出的量。

总供给由消费、储蓄、政府收入、进口四部分组成。

(2)总需求,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对终究产品和劳务愿意购买并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量。

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出口需求四部分组成。

只有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安稳,才能保持国民经济总量安稳,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3.宏观调控的目标宏观调控的目标包括:(1)经济增长;(2)充分就业;(3)价格稳固;(4)国际收支安稳。

(二)财政收支与财政政策1.财政收支财政收入作为财政分配的一个方面,它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情势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

从我国获得财政收入的情势来看,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如国家发行的国库券收入、经济建设债券收入等)和其他收入(如各种管理费收入等),可以概括为税、利、债、费四种情势。

财政支出作为财政分配的另一个方面,它是指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全部进程。

政府财政支出包括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支出是政府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2.税收与税率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利,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配,强制、无偿地获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情势。

税率则是指由国家设置的、税务机关向企业和个人按不同税别征税的比例。

税收所具有的基本特点是:(1)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

公务员常见经济知识整理

公务员常见经济知识整理

公务员常见经济知识整理经济知识在当前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公务员,了解常见的经济知识是必要的。

本文将对公务员常见经济知识进行整理,以便公务员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经济问题。

一、宏观经济知识宏观经济是指整体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状况。

公务员需要了解以下宏观经济知识:1. 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公务员需要了解如何计算GDP以及GDP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公务员需要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通胀的政策措施。

3.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调控经济的政策,公务员需要了解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以及货币政策的执行机制。

4.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和利用财政手段来影响经济发展的政策,公务员需要了解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5.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波动的规律,公务员需要了解经济周期的特点以及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政策措施。

二、市场经济知识市场经济是一种基于市场供求关系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公务员需要了解以下市场经济知识:1. 市场供求关系:市场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公务员需要了解市场供求关系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以及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

2.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实现资源配置的情况,公务员需要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种类,以及应对市场失灵的政策措施。

3. 垄断和竞争: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供应者,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多个供应者,公务员需要了解垄断和竞争对市场效率和公平的影响。

4. 政府干预:政府干预是指政府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对市场进行调控,公务员需要了解政府干预的目的和方式,以及政府干预对市场的影响。

三、金融知识金融是指货币和资金在经济中的流通和利用。

公务员需要了解以下金融知识:1. 银行和金融机构:公务员需要了解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功能和作用,以及银行业的监管和监督机制。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必知经济常识考点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必知经济常识考点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必知经济常识考点一、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的概念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即通过市场中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

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2.经济体制(1)经济体制概述经济体制是一种社会经济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区分不同经济体制的根本标志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劳动者掌握生产资料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反之,则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2)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①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是通过政府行政手段,即命令、指令和法令而实现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计划经济也被称为“命令经济”。

主要优点: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集中稀缺资源服务于一些明确的国家目标,满足国家紧急的和压倒一切的需要,如国家的工业化、战后经济的重建以及战时经济等,使整个国家资源配置符合特定的国家目标。

②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是依靠市场手段对资源进行配置的经济体制。

主要优点:为人们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促进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③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基于以上两种体制的优劣,在资源配置上,我国既非采取单纯的市场经济机制,也非采取单纯的计划经济机制,而是两者兼而有之。

这种机制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概念和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显然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

但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同一般市场经济体制相比,它又有其特殊性:(2)收入分配①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它体现着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中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关系。

2018年吉林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公共基础宏观经济部分复习重点2

2018年吉林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公共基础宏观经济部分复习重点2

2018年吉林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公共基础宏观经济部分复习重点2【导读】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经济知识《公共基础宏观经济部分复习重点2》,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公基考试当中,经济部分主要分为市场经济、微观经济、宏观经济以及国际经济等四大部分。

前面就宏观经济的主要内容——宏观调控部分内容加以阐述,接下来继续宏观调控部分重点内容的点拨。

(一)宏观调控政策运用宏观调控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一种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

目标是为了“两增一稳保平衡”(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三大手段中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手段是经济手段,经济手段中常用的是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二)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大项。

其中,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税利债费四项。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债,即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者公众对政府的债权,主要用来弥补财政赤字(财政赤字,即支出大于收入),故当政府要扩大财政预算时,可以发行债券,以弥补不足。

政府债券分为中央政府债券即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而中央政府债券即国债因为是以国家信用为后盾,属于信用最高的债券,所以也被称为“金边债券”。

货币政策主要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和控制货币量以此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一种政策。

主要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率)、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时的预付利率)和公开市场业务(有价证券的买入和卖出),还包括其他工具如基准利率的调整等。

(三)经济政策的运用(四)宏观调控手段练习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2017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 )A.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C.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D.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答案】A。

2018国考行测备考:常识判断之经济

2018国考行测备考:常识判断之经济

各位备考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童鞋们,图图这里有很多备考资料哟,各种模拟题、真题、知识点串讲、行测、申论等,很多童鞋们都想要,那图图就免费共享下吧,现将2018国考行测备考:常识判断之经济详情公布如下,以下信息仅为参考,希望可以助备考2018国考的考生一臂之力。

2018国考行测备考:常识判断之经济
专题一经济学名词
专题二经济热点
一、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
我国经济运行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产能相对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即优质供给不足。

二、经济工作的“四大坚持”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坚持五大政策组合: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
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通过创新提高生产率。

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主攻方向(重点):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

四、经济新常态
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新常态是新的探索,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以改革开路,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更好地改善民生。

”。

公务员行测考试宏观调控解读(精选3篇)

公务员行测考试宏观调控解读(精选3篇)

公务员行测考试宏观调控解读(精选3篇)公务员行测考试宏观调控解读(精选篇1)准确率低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做题的方式,相信很多同学有过这样的经历:拿到一道新题目,简单浏览过后便开始尝试选项带入的合理性。

如果遇到熟悉的词语,瞬间觉得世界的合理性都在于此,越读越顺口,大笔一挥,答案形成。

信心满满觉得必然正确的时候却被真正的答案打击。

这便是很多同学都存在的问题:受选项影响。

如果想从本质上提升准确率,则要求我们从改变做题习惯开始。

我们所说的习惯,其实是要求大家以分析文段为依托,结合选项进行综合选择。

详细说来,是先通过文段内容判断出设空处所填词语的意思,结合意思去排除的选项。

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避免受到选项影响的语感问题,进而减少自己先入为主锁定错误选项的可能性。

让我们用一道题目来感受一下。

【例题】在人工智能研究热潮中,国内外已形成________的局面,但总体上人工智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人们对于智能的本质和机理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全面,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

如果没有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的支撑,应用层面上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都将是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千帆竞发无源之水B.百家争鸣昙花一现C.龙争虎斗空中楼阁D.星火燎原纸上谈兵我们暂且不去看选项,先分析第一空,前文的“热潮”体现出当今的大环境对人工智能应该是很重视的,那么第一空所填写的词语也应当符合整体“热”的趋势,表示比较受欢迎。

带着这样的分析,我们来看一下四个选项,A选项“千帆竞发”意思是数不尽的船只竞相出发,形容事物蓬勃向上,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

能够体现出人工智能受欢迎的意思,可以保留;B选项“百家争鸣”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

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

文段讨论的话题为人工智能,并非学术,所以适用范围不符,可以排除;C选项“龙争虎斗”意思是比喻当权者之间的争斗,文段中并无“竞争”之意,可以排除;D选项“星火燎原”比喻新生事物开始时力量虽然很小,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前途无限。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关于经济学的重难点预测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关于经济学的重难点预测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关于经济学的重难点预测国考的一个趋势就是可预测性的固定考察的东西日益减少,而经济学的考试即使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仍然占据着每年至少一道题的地位。

而与其他的部分相比,经济学考试的一个特点,就是重者恒重,也就是说复习的性价比是最高的。

从我们历年的经济部分的考试来分析,有一些知识点是经常可以考到的,比如说宏观经济学的知识还有一些重要的经济学术语。

而对于今年的考试,我们也是可以从今年的一些重要的会议中去探寻经济学在今年的重点。

而今年最重要的会议恰恰就是与经济学密切相关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经济体制的改革,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而会议上提出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潜在考点。

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考点都是我们在复习时候所不能够忽视的。

首先,我们知道两只手都是什么,那就是所谓的“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这两者指的就是我们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而市场的主体地位是我们应该理解和掌握的。

而两种观点的提出者,亚当斯密以及凯恩斯也是需要我们隐身了解的两位重要的经济学家。

再由此引出的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也是非常重要的著作。

甚至再从凯恩斯联想到美国的计划经济或者美国政府对于国家经济的干预,比辽宁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政法干警 | 公安招警 | 村官三支一扶 | 党政公选 |如罗斯福新政。

所有这些内容都是我们之前的国考或者联考的考试中曾经简单涉及到的知识点,而同学们也需要能够有这样从一个知识点串到其他知识点的学习能力。

经济学术语是我们预测的有一个重点考点,在实际上的学习过程中会发现,经济学的知识相对于宏观经济学更加简单,基本不需要理解,但是在记忆的过程中却容易弄混。

比如我们的GDP和GNP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被同学们弄混。

再就是对于PPI和CPI这对概念,甚至是恩格尔系数和基尼系数都是考试时候曾经出现过的概念。

公务员分析历年经济学常识题目了解命题重点

公务员分析历年经济学常识题目了解命题重点

公务员分析历年经济学常识题目了解命题重点经济学作为公务员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常会涉及到各种常识题。

掌握历年经济学常识题目的命题重点,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提高应试能力。

本文将分析历年经济学常识题目,并总结出命题重点,为广大考生提供参考。

一、宏观经济学知识点1.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在历年经济学常识题目中,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常被考察。

考生需要熟悉宏观经济学的定义、范围以及相关术语,如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

2.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与发展是宏观经济学中的核心内容,常常成为考题的重点。

考生需要了解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计量方法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等。

3. 价格与通货膨胀价格与通货膨胀在宏观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常见的考点。

考生需要掌握通货膨胀的定义、产生原因以及对经济的影响,如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等。

4. 政府宏观调控政府在宏观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宏观调控也是考察的重点之一。

考生需了解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和政策,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二、微观经济学知识点1.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也是考题的常见方向。

考生需要了解市场经济的特点、优势与劣势,以及计划经济的含义和发展状况等。

2. 供给与需求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考试中常见的命题内容。

考生需了解供给与需求的定义、相互作用关系,以及价格对供需的影响等。

3. 市场结构与垄断市场结构与垄断在微观经济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考题的关注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如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等。

4. 成本与收益成本与收益是企业经营中必须考虑的经济因素,也是微观经济学考题的关键内容。

考生需了解成本与收益的定义、分类以及对企业决策的影响等。

三、国际经济学知识点1. 贸易理论与政策贸易理论与政策是国际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在考题中也常被考察。

考生需了解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等贸易理论,以及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政策等。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考点预测之宏观经济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考点预测之宏观经济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考点预测之宏观经济大多数考生对于的把握很多都是靠平时积累,“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不过,在公考大军中,每一分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每一分都很可能决定我们的命运,所以对于常识,我们不要轻易的放弃。

纵观历年常识考题,我们也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考试规律,今天就中公教育专家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经济部分考察的相关规律,为大家进行简单总结。

1.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49351元(折合7924美元)。

2.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农业稳定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

3.居民消费率不断提高,城乡区域差距趋于缩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1%。

4.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对于宏观政策的考察,一般是给定一个情景或者条件,问大家该如何去选择我们的宏观调控方案,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

比如:当下我国经济下行,内需不足,国家应该采取下面哪种宏观调控方式( )A.政府实行赤字财政B.提高存款准备金C.提供再贴现率D.提高个人所得税中公解析: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经济下行,内需不足,要扩大内需,就需要政府加大支出,增加政府投资和政府购买,故A正确;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会减少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从而减少个人和企业可以持有的货币量,较少内需。

提高个税,会导致个人能够持有的货币量减少,从而减少需求。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大家要重点把握的有:内需不足,通货紧缩,经济下行的时候需要政府采取以下措施:政府加大支出、减少税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降低利率。

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时采取相反的措施即可。

2018年公务员行测考点详解之经济考点剖析

2018年公务员行测考点详解之经济考点剖析

2018年公务员行测考点详解之经济考点剖析考点一:影响需求的因素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互补品、替代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第一、关于商品的自身价格。

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

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商品自身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主要因素。

第二、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对于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

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

第三、关于相关商品的价格。

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相关商品一般指该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

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之间能够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如洗衣粉和肥皂。

互补品指两种商品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要,如汽车和汽油。

替代品的价格提高,则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反之亦然;互补品的价格提高,则对该商品的需求减少,反之亦然。

第四、关于消费者的偏好。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第五、关于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

考点二:需求定理需求定理研究的是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需求数量的关系。

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与价格的变化成反比关系。

价格高则需求量少,价格低则需求量大。

考点三:供给和供给定理(1)供给的含义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生产的商品数量。

(2)供给定理供给定理研究的是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供给数量的关系。

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的波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多数考生对于常识的把握很多都是靠平时积累,“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不过,在公考大军中,每一分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每一分都很可能决定我们的命运,所以对于常识,我们不要轻易的放弃。

纵观历年常识考题,我们也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考试规律,今天就华图教育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经济部分考察的相关规律,为大家进行简单总结。

一、十二五期间的经济成就
1.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49351元(折合7924美元)。

2.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农业稳定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

3.居民消费率不断提高,城乡区域差距趋于缩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1%。

4.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二、宏观政策的运用
对于宏观政策的考察,一般是给定一个情景或者条件,问大家该如何去选择我们的宏观调控方案,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

比如:
当下我国经济下行,内需不足,国家应该采取下面哪种宏观调控方式( )
A.政府实行赤字财政
B.提高存款准备金
C.提供再贴现率
D.提高个人所得税
解析: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经济下行,内需不足,要扩大内需,就需要政府加大支出,增加政府投资和政府购买,故A正确;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会减少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从而减少个人和企业可以持有的货币量,较少内需。

提高个税,会导致个人能够持有的货币量减少,从而减少需求。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大家要重点把握的有:内需不足,通货紧缩,经济下行的时候需要政府采取以下措施:政府加大支出、减少税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降低利率。

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时采取相反的措施即可。

三、经济学术语
1.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12年提出,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它是一个比值,数值在0和1之间。

基尼指数的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

2.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
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3.全要素生产率
又称为“索罗余值”,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提出,是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

即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

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

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TFP,也称总和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4.SDR
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亦称"纸黄金"(Paper Gold),最早发行于1969年,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认缴的份额分配的,可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弥补会员国政府之间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账面资产。

其价值目前由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组成的一篮子储备货币决定。

会员国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的贷款,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

因为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有的普通提款权以外的一种补充,所以称为特别提款权。

最初发行时每一单位等于0.888克黄金,与当时的美元等值。

发行特别提款权旨在补充黄金及可自由兑换货币以保持外汇市场的稳定。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人民币2016年10月1日加入SDR(特别提款权)。

2016年10月1日,特别提款权的价值由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这五种货币所构成的一篮子货币的当期汇率确定,所占权重分别为41.73%、30.93%、10.92%、8.33%和8.09%。

以上是华图教育根据往年考情对2018省考常识经济部分的基本总结和预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一举成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