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考行测备考技巧:通过选项对比确定答案

合集下载

2018国考行测技巧:快速“找茬”的高效方法

2018国考行测技巧:快速“找茬”的高效方法

2018国考行测技巧:快速“找茬”的高效方法细节判断题是笔试中的高频考题。

这种题型本身的难度并不大,通过“定位相关信息,对比一致与否”就能求得正确答案。

但是,这个过程耗费的时间会比较久,如何分秒必争,快速锁定答案,就成为了关键。

中公教育专家对真题进行研究发现,细节判断题的选项往往有类型化的设错标志,我们对这些设错标志熟记于心,就能按图索骥,快速锁定答案。

具体来说,常见的设错标志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混淆时态。

当选项出现时态词,如“已经、了、过、正在、将要”等,则此选项可能存在时态表述错误。

二、绝对化。

当选项出现绝对化词,如“必、都、一定、绝、仅”等,则此选项可能存在绝对化表述错误。

三、混淆条件。

当选项出现条件词,如“如果……那么、只要……就、只有……才”等,则此选项可能存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混淆。

四、无中生有。

当选项陈述的信息在材料没有出现,则此选项为无中生有选项。

五、偷换概念。

当选项陈述的信息概念和材料由本质差异的时候,此选项为偷换概念选项。

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例题来看看如何通过识别标志来寻找答案。

【例1】宋、明、清三代,非进士出身者,基本上无法成为宰相,而许多炙手可热的官职,也规定不是进士出身者不许担任。

能考上一个进士,已经殊为不易,更何况作为进士中第一名的状元了!状元一旦出笼,便立刻进入国家的储才机构——翰林院,被作为未来的宰相加以重点培养,各种别人削尖了脑袋也谋不到的美差也会扑面而来,挡都挡不住。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考取状元是成为宰相的必经之路B.重要官职都由进士出身者担任C.状元在仕途上有更好的发展机会D.只有状元才能进入翰林院中公解析:C。

A 项有标志“必经之路”,表述过于绝对,容易设错,对比材料,文段说的是“非进士出身者,基本上无法成为宰相”,并非状元,确定为错误选项,排除。

B 项“都”过于绝对,文段说的是“许多炙手可热的官职”,而非“所有重要官职”,排除。

D 项无中生有,文段并没有说只有状元才能进入翰林院。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类比推理题解题技巧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类比推理题解题技巧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类比推理题解题技巧在本文中我们要学习下一个论证方式——类比推理。

首先要熟悉什么叫做类比推理,顾名思义,类比就是有比较和对比,推理就是有推导,类比推理就是有比较的推导。

题干中通常出现有两个人或两个事物间的比较,专家通过对比发现二者有很多相同或相似属性,已知事物A还具有另一种属性,可以推知事物B也具有该属性。

这就是的过程。

我们来看一道例题:张三和李四两个人,都是男性,18岁,身高188cm,都留个小平头,已知张三考上了北大,所以可以推知,李四也能考上北大。

题干中出现了张三和李四两人的四个共同点,即性别、身高、年龄、发型,通过他们的相似度很高,得出结论,李四和张三一样,都能考上北大。

这就是典型的类比推理的论证方式。

对于该类题型我们该如何加强或削弱呢?很简单,从两者的相似度入手,如果有一个选项告诉我们,张三一天吃10个鸡蛋,李四一天只吃1个鸡蛋,能不能削弱?我们思考一下,虽然说吃几个鸡蛋和结论中的能否考上北大并无直接关系,但起码这是两者的一个不同点,只要是不同点,就能证明他俩没有那么像,也就对相似度进行了削弱,既然题干是通过相似度来论证的,那么削弱了相似度也就降低了结论成立的可能性,所以类比推理的削弱方式就是,找两者的相同点,当然,如果有一个选项说,张三是学霸,而李四是学渣,明显就比刚才吃几个鸡蛋的选项削弱力度要大,因为学霸和学渣是对于学习能力的一种评价,而结论考不考得上北大正是由学习能力决定的,所以,两者与本质相关的不同点是最强的削弱方式,同理,加强的方式与之相对,就是找两者的相同点,其中与本质相关的相同点加强力度最大。

掌握了类比推理论证方式的削弱和加强方式之后,我们来具体应用两道题目。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考场猜答案有哪些“窍门”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考场猜答案有哪些“窍门”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考场猜答案有哪些“窍门”行测考试中的数学部分一直是广大考生的拦路虎,题型多样,难度不一,也是绝大多数学员失分模块,宁可放弃也不会花过多时间进行备考。

大家都想通过一些解题技巧甚至猜题的手段力求找到成功的便捷之路。

今天就一起为大家分享下在行测考场中猜答案有哪些“窍门”,来帮助解题。

其中常见的题干见和差,选项选和差的方法是猜答案的一大窍门。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通过观察几个例子,一起体会下这一方法:例1.已知甲、乙两种商品原价之和为100元,因市场变化,甲商品8折促销,乙商品提价10%,调价后,甲、乙两种商品的标价之和比原单价和提高了4%,求甲、乙两种商品的原单价各是多少?A.20B.40C.80D.93【中公解析】根据甲乙两种商品的原价之和为100元,答案大胆的A、C中选。

结合题意,发现,甲产品打折多,已产品提价少,结果甲乙两商品总价提高,所以,可以判断乙比甲大,故正确答案C。

例2.某地劳动部门租用甲、乙两个教室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两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

两教室当月共举办该培训27次,每次培训均座无虚席,当月培训1290人次。

问甲教室当月共举办了多少次这项培训?A.8B.10C.12D.15【中公解析】根据两教室当月共举办培训27次,可判断答案应该在C、D中选择,猜想甲教室每次培训容纳的人数多,甲教室举办的次数多一些,故大胆选择D。

例3.有货物270件,用乙型车若干,可刚好装完,用甲型车,可比用乙车少出车1辆,且尚可再装30件,已知甲型车每辆比乙型车多装15件,甲型车每辆可装货多少件?A.40B.45C.50D.60【中公解析】根据甲型车每辆比乙型车多装15件,选项中只有60-45=15,故大胆选择D。

例4. 20人做一项工作15天可以完成,现在工作3天之后,有5人调走植树,剩下继续干剩下的工作,做完这项工作总共需要多少天?A.16B.17C.18D.19【中公解析】解析要求总的工作天数那么至少要加上原来的3天,发现选项A+3=19天,故大胆猜D这个选项,故正确答案D。

2018年省考行测答题技巧:言语理解秒杀技巧

2018年省考行测答题技巧:言语理解秒杀技巧

2018年省考行测答题技巧:言语理解秒杀技巧对考霸来说,言语理解简直是送分的题!分分钟搞定!但对于考渣、考困生来说,言语理解那就是睡觉的题!看见就打瞌睡,有木有!但是,宝宝们,言语理解是必考题型呀!分数占比还不少!掌握技巧,秒杀如此简单!1.关联词秒杀法关联词往往表示着材料中的逻辑关系,而有些题目一旦明白逻辑关系,很快就可以知道选项中应该填入什么样的词语,这种通过关联词定位逻辑关系解题的方法就叫做关联词秒杀法。

例题外交调研是一门特殊的学问,既要善于( ),又不能听风便是雨。

在空格处选填最恰当的字是( )。

A . 见微知著B . 当机立断C . 反躬自省D . 触类旁通【秒杀解法】这个题目如果不分析关联词代表的逻辑关系,不仅在解题速度上会慢上许多,而且还会觉得几个答案都可以,但如果能够分析出材料中关联词的具体逻辑关系,题目就可以很快得到正确答案。

在此题中出现了一个“既要……又不能……”的表示反向并列的结构,反向并列的前后意思相反相对,后文说的是“听风就是雨”刚听到一点儿风声,就当要下雨了,形容听到一点风声就竭力附和渲染,常常用来比喻那些听到小事情就丧失个人主见,人云亦云的人,贬义。

因此之前就要选一个与其意思大致相反的词。

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的情况了。

都是由小事看出的结果,一个褒义一个贬义,所以是相反相对关系。

故答案应选A。

“反躬自省”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当机立断”比喻事情到了紧要关头,就毫不犹豫地做出决断。

“触类旁通”比喻掌握了解某一事物的变化、趋势及规律,从而类推了解同类的其他事物的变化、趋势及规律。

这几个词都不适合和“听风便是雨”构成反义关系。

2.词性差异秒杀法词性差异秒杀法是根据词汇之间词性的不同快速确定答案。

解题时你只要明确了填入词语的词性,也就是它到底需要填入的是名词、动词还是副词,那么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

例题别看王老师日常穿着不修边幅,他其实是很有_______的人,而且在授课时语言_______,不带冗余,是一位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2018国考行测指导:让你可以一眼看出答案的小技巧二

2018国考行测指导:让你可以一眼看出答案的小技巧二

2018国考行测指导:让你可以一眼看出答案的小技巧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对于奋斗在公考道路上的各位考生而言,多学习、多借鉴是最高效的备考方法,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跟大家分享,供大家参考。

在我们面临一道道数量关系题目是,大家都很苦恼,数量那么难,怎么可以在那么短的时间快速的选出正确的答案?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教会大家一种快速解题的方法,帮助大家成功上岸——这种方法我们称为整除法。

三、什么情况下应用整除同学们往往都会存在一种困惑:为什么我在做模块习题的时候,可以很好知道用什么方法,但是一系统做题就不会了呐?这种情况往往是大家对每一种方法的应用环境不熟悉,因为在考试的时候,从来没有人在题目后面给大家标注该题用什么方法。

那这个时候我们就来看一下,当题目出现什么样特征的时候,相当于告诉你该题应用整除法求解哪?1.文字描述整除当题目中出现每、平均、倍数、整除等词汇的时候,我们要去考虑一下这道题目能不能应用整除。

例如我们之前分大米的那道题。

2、数据体现整除当题目中出现分数、比例、百分数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应用整除求解。

例如:村民张三为专心养鸡,将自己养的猪交于李四合养,已知张三、李四共养猪260头,其中张三养的猪有13%是黑毛猪,李四养的猪有12.5%是黑毛猪,问李四养了多少非黑毛猪?A.125B.130C.140D.150【中公解析】答案选C,题目出现百分数,考虑应用整除,李四的猪1/8是黑毛猪,也就是7/8是非黑毛猪,把李四家的猪分为8份,7份是非黑毛,所以非黑的猪可以被7整除,结合选项,快速选出140。

3、计算应用整除当题目中的数据非常难算,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看一下最终结果具备什么样的整除特性。

四、例题两个派出所某月内共受理案件160起,其中甲派出所受理的案件中有17%是刑事案件,乙派出所受理的案件中有20%是刑事案件,问乙派出所在这个月中共受理多少起非刑事案件?A.48B.60C.72D.96【中公解析】答案选A,题目出现百分数,考虑应用整除。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2018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一种职业能力测试。

用来测试应试者与拟任职位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考查应试者从事公务员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般潜能。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2018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欢迎大家练习!
一、定位原文,概括句义
有的题目读完整个文段就能根据前后文概括出所要填词语的意思,这时候只需要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选择符合文段意思的选项即可。

【例1】特立独行的人生,无法被标签定格,作家张贤亮即如是。

2014 年9 月27 日下午,张贤亮猝然病逝,“灵与肉”已经安息,可
是在要“”的时刻,却似乎没有哪个标签能准确无虞地概括其一生:“新中国首个突破‘性禁区’的作家”“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中国先锋文学第一把火的点燃者”“一个成功出卖荒凉的人”。

似乎只有个把这些都合起来,才能拼凑出其遍是棱角的人生切面。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曲终人散
B.水落石出
C.尘埃落定
D.结案陈词
【解析】D。

根据后文“却似乎没有哪个标签能准确无虞地概括其一生”可知,题干意思是在作家张贤亮病逝后,要对其一生进行总结概括,需填入一个表达此意思的词语。

“曲终人散”指乐曲终了,听众散去; 比喻事情结束,人们各自离去。

“水落石出”指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

“结案陈词”表示对某一件事情进行总结,多指对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最后做出定论,文段用“结案陈词”恰当,故本题答案为D。

二、分析句义,推断意图。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巧用逻辑“反向代入法”速解行测言语理解题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巧用逻辑“反向代入法”速解行测言语理解题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巧用逻辑“反向代入法”速解行测言语理解题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资讯,了解到行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公共科目之一,从2015年开始,行测实行分级分类考试,分为省级以上和副省及以下两套试卷,跟申论同步。

均为客观性真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从近两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考试内容来看,“省级以上”总题量为135道,“副省及以下”总题量130道。

主要差别在数量关系题和资料分析题。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这种考查形式已经基本稳固下来,处于有章可循的状态。

下面,宁夏中公教育整理了公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在行测试卷当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所占比重很大,国考130题(或135题)中有40个言语题,对于考神而言,这个部分并不难,但往往遭遇“题目都会做,一做就做错”的尴尬,所以言语理解的正确率在行测考试中显得极为重要。

中公教育专家在此告诉大家如何提升这类题目的正确率。

据了解,考生在做言语理解板块时,最大的困扰无非在于可以根据题干顺利地排除两个选项,但是剩下两个选项总会“成功”地避开正确选项,最终误选。

如此一来,言语理解部分成了众多考生的“行测之痛”。

为了能够帮助考生在言语理解部分不在纠结选项,从而取得该板块的突破,考生们可使用反向代入法。

所谓反向代入法,它类似于逻辑部分的“代入法”,是指通过对选项的对比,找到选项的差异,并根据差异代入题干,判断哪个选项题干并未涉及或者哪个选项与题干内容更为切合,以此确定最终答案。

为什么要用反向代入法?因为很多考生在从题干到选项的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一种定向思维,在排除选项之后,如果继续在题干中分析周旋,也无法突破原来的思维。

众所周知,我们的思维是无限的,但是选项是有限的,所以,从选项出发等于说转换了思考角度,再次对题目进行比对分析,以有限的选项对题干进行预设,从而有效地解题。

反向代入法如何在言语理解部分运用?根据言语理解题型,具体如下:(一)“反向代入”逻辑填空逻辑填空,即大家熟知的选词填空。

2018国考行测猜答案妙招集锦

2018国考行测猜答案妙招集锦

2018国考行测猜答案妙招集锦距离国考所剩时间不多了,已经报好岗位的小伙伴们显得着实焦急,除了稳下心神扎实的学习之外一些好用的技巧就显得格外重要。

话说技巧一定是通过大量的做题后总结的经验之谈,今天大家可能并没有做非常多的题目但是中公教育会把这积累后的经验分享给大家,让大家在原有基础上轻松多拿5分不成问题。

各位考生总结下来的猜答案的方法无非是三短三长一短就选短,三短一长就选长。

两长两短就选B,参差不齐C无敌。

这显然只是没有任何根据的顺口溜,现在出题者在编制选项时不会再在长度上有太大的区分,更不可能通过长度给我们某种提示,所以上述表述千万不能作为我们判定选项的依据,否则就适得其反了。

示例:梅兰竹菊是张老汉的四个女儿。

有一次,某客人问起四姐妹的年龄,得到不同的回答。

梅说:“兰比竹小。

”兰说:“我比梅小。

”竹说:“兰不是三姐。

”菊说:“我是大姐。

”憨厚的张老汉在旁补充到:“大女儿和三女儿撒谎呢,二女儿和小女儿说得对。

” 据此,按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可以判断四姐妹的依次为:A.梅兰竹菊B.梅兰菊竹C.兰菊梅竹D.菊兰梅竹“猜”及推测、推想,即根据已知事实按一定规则得出答案的思维过程,也就是它和“蒙答案”完全不是一回事,我们的“猜”是有依据的,这就需要我们的题干分析能力和选项观察能力。

以上题为例,分析题干发现可以将张老汉的话作为做题的突破口,由此可知菊说的一定为假话,因为大女儿说的是假话所以不可能说自己是大姐,即菊说假话且不是大姐,所以说假话的只能是老三,符合这一情况的只有B,所以B一定为正确答案。

通过上面题目我们能看出来猜答案是有依据的猜,要求大家在做题中多总结题目特征,方能百猜百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国考行测备考技巧:通过选项对比确定答案定义判断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判断推理部分的一种常见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并要求在短时间内把握其本质。

而这部分题目又与逻辑不同,技巧不多,有的题目难度又比较大,这就造成了很多考生对于这部分题目完全不抱有希望的态度。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这部分题目的正确率就真的很难得到一个有效的提高呢?当然不是!你只要记住:方法总比困难多!
即使题干的定义非常抽象,根本看不明白,也不要紧,我们可以通过对选项的比较来确定想要选择的答案。

因为不管是要我们找“属于”的,还是“不属于”的,我们选择的那个正确选项一定是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所以只要我们能看得出来哪个选项与别的选项不同,就可以了。

例:视网膜效应,是指当一个人拥有一件物品或一项特征时,他就比平常人更会注意到其他人是否跟他一样具备这种物品或特征。

以下不属于视网膜效应的一项是( )
A.部门主管老宋心胸开阔而乐观,总能发现员工的优点并发挥他们的潜能
B.老王藏有一件明代瓷器,他热衷于结识同样收藏明代瓷器的爱好者
C.小李常抱怨别人对他说话时比较急躁,而事实上他自己的脾气也很不好
D.小刘看见有两个人穿的和她一样,她感慨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买相同的衣服
解析:题干的定义虽然不是很难,但是选项看起来会让人觉得每一个都符合定义,那么这里我们就可以通过对照四个选项,选择出不一样的那个了。

定义的要点是:发现自己有的别人也有。

A项老宋“心胸开阔而乐观”,别人有“优点”。

B项老王有“明代瓷器”,别人“明代瓷器”。

C项小李“脾气不好”,别人“说话急躁”。

D项小刘某样“衣服”,别人一样“衣服”。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A项的老宋,他“发现自己有的”和“别人有的”不是一样的,所以此题选择A。

例: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成社会有点的行为,其特征表此案为高社会赞许性、自利性、利他性和互惠性。

亲社会行为不仅使个体能够获得来自社会的、他人的和自我的奖励,而且能够避免来自社会的他人的和自我的惩罚。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不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A.小王为了得到朋友称赞,总是积极参加慈善团体的志愿者服务
B.大雪之后,小张只扫除了自己家门外的车道和人行道上的积雪
C.小张被老板克扣工资,同事小胡答应帮他拿公司的刚才去卖了弥补
D.小李非常节俭,总是把废品分类,并把能够卖掉的拿去卖钱
解析:本题实际并不难,不过在具体操作的时候还是有不少同学出差,易选择B项,实际上我们来分析一下选项,大家会发现A、B、D三个选项都是一种比较普通正常的社会行为,而C则中小胡明显是违法犯罪,所以C项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那么再结合定义的一个重要要点“符合社会期望”,那么直接就选出了C。

通过以上两个题目我们不难发现,或许定义有些抽象不易懂,但是只要我们完全可以“曲线救国”从选项出发,对比选项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就可以让我们做题的正确率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