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准入与共同体精神”阅读理解答案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测评(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测评(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社会公害”,同时作为丰富的再生资源,又可谓“摆错位置的财富”。

为了使城市垃圾资源化,在处理前首先需要实施分类收集。

垃圾分类收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合力才能完成。

公众既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污染的受害者,公众参与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有重要意义。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是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和关键性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导型”环保工作模式使居民认为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在政府。

科学工作者和政府官员对环境问题关注较多,一般居民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强,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薄。

长期以来,公众养成了“简单方便”的垃圾混装习惯,虽然不乏一些对环保抱有热情的人,但也往往因在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时要付出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而不愿执行。

随着宣传教育的深入,很多市民逐渐对垃圾分类投放有了较高的积极性,但对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不清楚或掌握不够准确,从而影响了垃圾分类收集的效果,久而久之,参与的热情也会逐渐削弱。

民间环保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协助政府推动实施垃圾分类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大部分公益性环保组织仅限于做一些宣传教育的工作,缺乏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及管理的途径,环境保护志愿者发挥作用的渠道也不畅通。

垃圾分类收集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

当公众对环境政策由消极观望转为积极配合时,政府和企业也会积极响应,尽快创造更好的条件,形成覆盖广泛的绿色环保网络。

(取材于姜朝阳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word完整版)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阅读,文档

(word完整版)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阅读,文档

2021 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 6 题;共 54 分〕1.〔2021?卷Ⅰ〕阅读下文,答复以下问题诸子之学,流行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饶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景。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那么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张开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到此刻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德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立性和打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德。

这能够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若是从历史角度对过去经典作详尽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件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过去思想的回忆、反思,既应掌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质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拥有创立性和生命力的内容,进而为今天的思虑供应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张开与诸子之学的关系看,“接着讲〞凑近于诸子之学所拥有的思想打破性的内在品德,它意味着连续诸子重视思想创立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张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类交融详尽张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张开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张开,那么以两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相关于传统的诸子之学,“〞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张开过程中创立性的思想系统。

新子学无疑获取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两者无法分别,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够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责备。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过去的思想发展过程,翻开先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供应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语文(一)-2024年1月新“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 (原卷+解析)解析版(1)

语文(一)-2024年1月新“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 (原卷+解析)解析版(1)

新九省联考模拟仿真卷(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实施,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校内外教育相衔接的创新教育形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研学旅行在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方面有明显价值。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中小学积极开展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成为研究热点。

研学旅行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明确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

但由于认识不到位,有些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只游不学,未达到教育目的。

部分领导和教师认为研学旅行花费时间,打乱了正常的教学计划,且容易使学生分心。

还有教师认为开展研学旅行,只是为了应付相关教育部门的检查。

另有教师认为研学旅行类似于以往学校开展的春游、秋游活动,用于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

对研学旅行课程的性质、意义与价值认识不到位,影响了研学旅行的有效实施。

研学旅行虽已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但目前尚无教材,缺少连贯、系统的课程规划,研学旅行有一定随意性。

笔者对某市小学高段以及初、高中共31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认为研学旅行存在如表1所示问题。

表1研学旅行存在问题调查存在问题人数百分比研学课程内容不够丰富193 63.90%游与学时间分配不合理125 41.40%研学课程实施方式单一55 18.20%研学课程内容缺少吸引力42 13.90%从目前来看,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仍然以讲授为主,学生多处于被动的听讲状态,其自主性与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研学旅行课程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

调查显示,当前中小学的研学指导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能满足开展研学旅行的需求。

研学基地的教师以当地的导游为主,对学生的指导停留在表层,教育性不够。

在评价方法方面,较多采用质性评价的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看重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态度、情感和体验,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

2024届高三新高考语文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新高考语文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新高考语文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2023.1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关于“共同体”的相关理论。

“共同体”的词源:社会学领域公认的“共同体”的概念由德国社会学者滕尼斯提出,他认为,人类始终处在相互作用的各种关系之中,共同体就是“组成一定关系的人们”,并将共同体分为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三类。

“共同体”的形成:“共同体”的形成依赖族群成员的交互联系及共同信仰和共同价值观的形成。

其中,“族群”“类”的概念与“共同体”的意义相似,它可以是一个家庭社区、国家、民族,也可以包括广泛意义上的全人类。

“共同体”的价值:共同体是人类社会有机团结的基础,也是应对复杂外部环境的前提。

简而言之,其价值和意义在于强化成员归属感、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问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阐释。

新世界主义: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述有别于以往西方学者的“世界主义”主张,不以个别国家为中心,不追求凌驾于他国之上的特殊利益,是对民族中心主义、国家中心主义、西方中心主义的超越,因而有别于以往世界主义的新世界主义,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

交往理性;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交往及沟通的双方应是互为主体而存在的,国家间的交往应远离主客关系、远离对他者的污名化,是以人类侏戚与共的共同利益为支撑的交往规则,强调的是人类“既要手拉手又要心连心”的彼此关联,因而也契合了人类交往所追求的“主体间性”和“交往性”的原则。

中国方案: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网于既往包罗万象的全球化理论,也非推崇个别国家霸主地位的旧有思维,而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改革升放经验,在对全球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趋势进行洞察的基础上的总结,因而也是中国面向世界提供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本题共3小题,9分)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二,制度弹性。

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论述类文本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述类文本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

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

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

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

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

天津一中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天津一中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天津一中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新型社区治理体系中,社区党组织不仅应该发挥而且必须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正确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要积极探索党组织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社区决策的有效途径。

其中,如何科学把握和协调党建与社区治理之间的关系是问题的关键。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把社区治理这辆火车开得又快又稳,首先应该在基层党建这个车头上想办法、下功夫,精准发力。

同时,作为火车头,党组织既不能把资源和职责独揽一身,拖着火车跑,也不能把职权和责任卸给车身,由着火车跑,更不能与车身脱钩,与火车分开跑。

基层党组织应该树立“动力分散”的理念,既保持车头的牵引力,又将部分动力分散到每节车厢,促进火车高速行驶。

这就是,统领而不代领,总揽而不包办,放权而不放手,使社区党建与社区治理形成和谐互动的关系。

我们认为,“党建+”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值得我们大胆尝试和深入探索,在积累经验后逐步铺开。

“党建+”的核心在于确立党建工作在各项工作中的主导引领地位,关键在于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互融合,目的在于推动党建工作效能最大化、实现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事业相互促进。

推进“党建+”实践,对于构建党组织与社区的和谐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张艳国、李非《“党建+”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独特功能和实现形式》)材料二:在西方国家,社区一直是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的重要领域,而社区中心和社区组织构成最基本的社区平台。

从社会学意义上,社区中心可被归为美国社会学家 Ray Oldenburg 所称的“第三空间”(指咖啡厅、酒吧、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这些非正式的公共空间不同于人们的家庭(第一空间)和工作场所(第二空间),对公民社会、民主、公共参与和社区归属发挥着重要功能。

2022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单元检测:第三单元 (含解析)

2022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单元检测:第三单元 (含解析)

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材料一:西方文明起源时,农村与城市之间都是各自独立而分离的。

而在中国古代,原始氏族社会的血缘管理在文明社会里依然延续下来了。

虽然也出现了城市,但城内的氏族贵族阶层与城外农村里的氏族平民,属于同宗同族同血缘,因此城市与农村是不可分离的,统一在血缘管理共同体之中。

西方文明起源后,原始氏族社会的公共土地被分成小块归个体家庭所有,手工业、商贸业也都从农业中独立出来。

土地以及土地上生产的农产品与手工业产品,都作为商品可以自由交换买卖。

而中华文明起源后,土地仍然公有,手工业、畜牧业仍然附属于农业,所有的产品在同一血缘的氏族部落酋长贵族阶层领导下,按等级分配。

西方文明起源后,青铜器被用于生产工具,以促进生产力发展;文字则服务于商贸产品交流记账及私产记录。

而中华文明起源后,因农耕生产需要而祭祀天地神灵,因血缘管理需要而祭祀祖先神灵,原始巫术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发展升格为原始宗教,神灵观念进一步强化,通神手段集中到氏族贵族手中。

因宗教祭祀的需要,中国古代的玉器、青铜器、文字均没有被制作成生产工具或服务于产品交流,而是成为巫术通神的法器媒介,是神权、族权、军权的象征,是宗教、政治、伦理的三合一,具有神圣性。

以上三方面说明,随着农耕生产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中华文明起源了,但原始氏族社会的诸多因素并没有因文明的出现而瓦解,反而延续下来,并获得更具体更系统的发展。

因此,张光直先生称中华文明起源表现为“连续性”型态,而与西方文明起源的“破裂性”型态相区别。

侯外庐先生则称中华文明起源走的是“维新”路径,与西方的“革新”路径相区别。

大量考古材料及相关研究表明,中华文明在5 000多年前即已开始出现。

而这种中华文明起源过程持续了1 000多年,相当于司马迁《史记》所记载的五帝时代。

2021年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基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生态问题的治理,形成全社会协同效应,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逐步实现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得生态治理被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度。

生态治理不仅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内在认同与积极参与。

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和实践者,其环保认知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生态治理能否顺利推进。

不可否认,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尤其对于环境污染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现实中人们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

生态文明价值观整体呈积极良好态势,但多数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国家、社会和他人一般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对于一些“环境不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早已习以为常,这些都是当前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保认知不可回避的问题。

人民群众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环保事业。

但调查中发现,人们在一些行为习惯性方面,仍然表现为生态行为能力较弱的状况,个体生态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多与自我需求相关,虽认知面广但参与程度较低,行为跟进的广度不够,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环境监督的意愿不强,环保自觉性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强化人民群众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需要注意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的奖惩机制,通过各种积极的政策鼓励并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努力提高个体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

生态环境治理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社会合力作用。

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是发挥人们合力的必要保证。

这就需要积极畅通群众的参与渠道,不断健全举报、听证、舆论监督等制度,引导环保领域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提供更多的组织依托,提高人们参与的组织化、规范化水平。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目前,我国的城市文化竞争力日趋增强。

然而,通过对其发展趋势的研判,特别是基于城市文化竞争力核心要素及其指数表现的分析,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依然面临着诸多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和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完善.这是长期困扰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一大难题.伴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突飞猛进,大量新兴文化业态不断涌现,大多数城市的文化基础设施及其服务机制却还停留在传统的单向供给模式。

既不能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又无法有效承载新兴业态的发展需求。

以文化竞争力综合指数得分最高的北京为例,其文化设施要素得分仍旧偏低,恰好说明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与庞大且还在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相比仍显不足。

没有资源,就没有发展,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城市既有的文化资源,才能让城市文化生生不息。

然而目前我国城市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普遍存在观念雷同、模式粗放、效率低下等问题。

首先,越来越多的城市注重“文化兴城”,大打“文化牌”,但也出现“千城一面”和将文化泛化的现象。

“建筑文化”“名人文化”“服饰文化”“山水文化”等口号式、标语化的城市文化定位比比皆是。

其次,文化发展战略相互模仿和跟风抄袭的情况也非常突出。

第三,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存在“重建设轻人文"的弊病,盲目上马重大项目,过分依赖硬件升级,而忽视城市精神遗产的传承和整体文化氛围的营造。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大多数城市对待文化资源的开发局限于浅层次的旅游开发,缺乏对城市历史文化和现代精神的提炼,缺乏内容创意和技术创新,无法形成具有鲜明个性和比较优势的城市文化品牌.近几年,我国城市居民文化消费规模逐年扩大,文化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但无论市对比国际通行规律还是国内人均收入水平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投入,我国城市文化消费总量仍然存在较大缺口。

以北京为例,城市文化竞争力排名全国首位,但是文化消费要素得分仍然偏低,这说明普通市民文化消费的潜力还需要地一步挖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试题(含解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试题(含解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尚,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美学。

当代建筑美学的走势在一个否定中超越回归中重构的过程中清楚表明,它是与当代美学本身的转型相一致的。

当代生态建筑所展现出来的全新的并处于发展过程中的美学新模式正孕育其中.生态建筑美学从其哲学本质上讲,已经在否定二元论的基础上超越了多元论,进而追求一种彻底的非二元论。

在美国著名生海后现代思想家查伦·斯普瑞特奈克看来,非二元论的最低要求是承认这样一个观点:人与其他实在物在本质上讲是自主的实钵,他们以某种与其他物相互依赖的关系存在。

彻底的非二元论则认为:存在是统一的整体.在生态建筑美学的形成过程中,对彻底的非二元化的追求及审美意义多元化的趋向并没有消解,相反,它正是生态意识和多元信念得以强化的表现。

它是将传统的多元取向朝生态的多元取向演化的必要途径,理解和解释彻底的非二元化美学观念的过程,本身就体现丁一种生态智慧。

在这个意义上,生态建筑美学已经由“思维地说"转向对“诗意地说”的不尽探求中,其美学观念的转型实质上就是“思"的重建,在当代的生态建筑设计当中,整体性设计愈发重要,其特点在于全面协调与建筑相关的各个元素。

其中,既有“生态圈"中的各种外部环境因素,也包含建筑本身形式定位的外部维护结构等;既考虑作为建筑使用者——人的使用与感受,也对人的外延——生态系统存在进行整体的关怀。

只有综合研究了这些元素,才能在一种整体思考的基础之上,充分体现生态建筑所蕴含的巨大的美学价值.整体性关注的焦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功能与形式,而是建筑作为一种存在实体在环境当整体中的适当地位.通过这种追求,建筑不是强加于自然,而是融合于其中;取代“空间序列"的将是“生态序列”,取代“有意味的形式"的应该是“共生形态”;取代“永恒”的将是“超越".生态建筑美学的整体性追求当中,最主要的是要求我们能够跳出线性思维,进入整体思考。

2020-2021学年苏州市南环中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苏州市南环中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苏州市南环中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4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以下简称《重点任务》)。

该文件明确,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根据这份文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城市政府要探索采取差别化精准化落户政策,积极推进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落户。

允许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在这一重要节点上,进一步放开放宽落户限制,体现了全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加快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统筹推进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市民化,可以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此时不断放开放宽落户限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能够让城市充分发挥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

《重点任务》指出,要深化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在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时更多考虑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2019年继续安排中央财政奖励资金支持落户较多地区;全面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

(摘编自《大城市放开落户限制,影响几何》)材料二:都市圈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纵观世界发达国家,都市圈承载着一国的经济、文化、信息、科技、知识、人才等核心力量。

都市圈首先需要经济、文化、科技等高度发达的核心城市,其次需要圈内基础设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全面一体化,从而使得不同区域发挥各自比较优势。

浙江省丽水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丽水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丽水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儒家学说的重点。

在儒家看来,人与人的关系应当是亲善而仁爱的。

儒家的核心观念是“仁”。

何谓“仁”?樊迟问仁,孔子曰:“爱人。

”“爱人”就是真诚无私地关心和爱护他人。

人之所以为人,不在于人有身体、有生命,而在于人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在于人应当自觉遵守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就是所谓的“礼”。

儒家并不认为一个人天生就是人,只有当一个人知道什么该做,并且切实做到为其所当为、行其所当行的时候,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儒家把这一过程称为“成人”。

道家也讲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与儒家强调人应当做什么不同,道家强调人不该做什么。

不做什么,即“无为”。

但道家所讲的“无为”,并不是简单地不做事,而是不做不该做的事。

所以,严格意义上讲,“无为”不是两个字,而是三个字,是“为无为”。

老子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又说:“为无为,则无不治。

”“为无为,事无事”的意思,不是没有作为,也不是没有做事,而是做了一个“无为”,做了一个“无事”。

“无为”也是一种“为”。

所以,“无为”不是消极意义上的不做事,而是积极意义上的不做事,是不做不该做的事。

不做不该做的事,甚至比做该做的事更为艰难。

道家甚至不反对“为”,道家反对的是“争”。

道家崇尚的最高的人格境界是“为而不争”。

老子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为而不争”与“利而不害”是连成一片的。

“利而不害”是处理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原则。

“为而不争”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原则,而这两个基本原则,都源自老子对于水的感悟。

山东省烟台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国城市的起源距今有3000 多年了,很早就将水利工程的环境美学引入宫城建设。

一个环境优美、市政功能完备的城市,往往有规划合理、管理得当的城市水利工程体系。

例如,北京自金代至明代终于演化出流动的湖泊水体与规则宫城和市坊街道整合的城市格局,既体现了帝国都城的威严,又以湖光山色赋予城市以灵气和美感。

其实,水资源条件作为重要自然因素在城市出现的初期已被重视,古代典籍中早已提出关于城镇规划的水利原则。

《管子》蕴涵着丰富的水利规划内容,既从纲领上明确了城池建设是国之要务,又从细节上强调城址高程选择需取水之利、避水之害,城址位置选择应水源丰沛,引蓄得宜,城市整体规划宜遵循排水综合功能具备的制度等。

这些理论体现了因地制宜、顺势利导的主要原则,成为至今所知最早的自然城市理论。

水利工程的兴建给一些都城留下了宛若银链的城市水道和碧波莹莹的园林陂池。

这些水道和陂池互相贯通,可调节供排水量,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

如今,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对传统城市水利问题提出新的要求,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之后,城市市民的愿望就是有整洁优美的市容、良好的秩序,能够享受蓝天、碧水、绿树、花丛,看到更多的能代表城市精神和文化品位的东西。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功能至上的城市规划观念进行了反思,重新研究旧城市,研究古代“自然城市”的风味,逐步建立和完善起以“创造优美城市环境”为宗旨的城市规划理论。

对城市范围的河道整治除满足防洪、排涝、供水等目标外,将河道、水域看成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美化城市的重要载体,将河道建成城市特有的风景带和休闲旅游场所,改善生态环境,并形成城市新的经济开发带。

当前城市水利建设的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支持。

城市水利学是对城市的安全、经济、环境与水的关系进行综合研究并运用这些研究指导城市水利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这一理论要求既要研究城市水利的规律,又要根据城市水利的规律指导城市水利实践。

2022年辽宁中考统一出题大连

2022年辽宁中考统一出题大连

2022年辽宁中考统一出题大连语文: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0分)一、(6小题20分)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难堪/劫难蹒跚/姗姗来迟B、怂恿/踊跃挑逗/挑拨离间C、拘泥/淤泥烘托/哄堂大笑D、修葺/作揖累赘/伤痕累累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贸然春寒料峭雾霭雕梁画栋B、困厄神采奕奕推崇和颜悦色C、褴褛饥肠辘辘斡旋自圆其说D、告罄摧枯拉朽藻饰人情世故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开学在即,各种校外培训机构又在广州大大小小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门前上演“招生秀”,这些培训机构(),而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与广大学子的切身利益(),所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已经()了。

A、鱼龙混杂息息相关刻不容缓B、鱼目混珠息息相关众望所归C、鱼龙混杂休戚与共众望所归D、鱼目混珠休戚与共刻不容缓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C、十三行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D、广州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5、下列选项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要有追赶思维,更要有探索精神赶别人定下的目标,努力向前,但是,以往我们强调追赶思维,为了因为你会对前方的路一无所知。

而探索精神可以让我们看清前方的路,找到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实现突围。

A、如果没有追赶思维,就有可能落后B、如果只有追赶思维,就不可能领先C、只要拥有追赶思维,就不可能落后D、只要没有追赶思维,就有可能领先6、右图是文学名著《水浒传》连环画中的一幅,请仔细观察,并按要求作答。

(5分)(1)《水浒传》中鲁达的绰号是________,与右图内容相关的情节是()。

【初三语文】浙江省杭州绍兴宁波七地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初三语文】浙江省杭州绍兴宁波七地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温馨提醒:1.本卷满分120分,含书写4分。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3.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薪火传承】(22分)榕树文学社将要设计以“薪火传承”为主题的“亚运”专题期刊封面,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准备·薪火素材】同学们决定选取亚运火炬为封面主体图案。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1)绵(yán)_________(2)享(yù)_________(3)(wèi)_________然(4)(róng)_________入【创作·为形赋意】2.亚运火炬,是体育之火,也是民族之火,它还是文明之火、希望之火……请以“薪火”为题,续写一节诗歌(3-5行),作为封面的配文。

薪火这团火,_________________这团火,在杭州亚运赛场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聚成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这团火,引领我们走向世界的前沿这团火,是我们民族不屈的信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悟·精神传承】3.同学们欲选用《艾青诗选》中的句子“火把愈来愈多了”作为封面的标语,你认为是否合适?请结合《艾青诗选》中的相关诗篇和封面主题,说明理由。

【答案】1.①.延②.誉③.蔚④.融2.示例:这团火,在天安门广场的十月燃烧成“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宣言这团火,引领我们走过三千年的风云变幻这团火,是泱泱华夏的薪火相传3.示例一:合适。

在《火把》(或《向太阳》《黎明的通知》……)中,作者借助“火把”这一意象,表达了艾青对光明的渴望。

符合海报亚运会主题中积极进取、拼搏奋斗的“薪火”的精神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准入与共同体精神”阅读理解答案
城市准入与共同体精神
①21世纪中国几大城市都在讨论准入制度,以便把“低素质”的人排除在城市之外,维持基本的社会秩序。

准入制度的提出是有其现实背景的。

这个背景就是城市治安的恶化。

有人认为城市的外来闲杂人员是造成人们缺乏基本安全感的罪魁祸首,必须限制。

可是这种变相的户籍制度和市场经济有着根本的冲突。

经济学家们早就发现,在一场经济博弈中,当那些追求最大利益的博弈者们知道这场博弈是不断重复的交易或游戏时,当他们对其他博弈者过去的表现都相当了解时,当博弈人数有限时,他们之间就更喜欢合作。

②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过去说农民老实厚道,特别是那些越住在偏远地区的农民就越老实厚道。

如今突然把这些农民称为“低素质”的闲杂人员,说他们是犯罪的根源,原因之一,是他们离开了过去那个面对面的生活圈子,来到了谁也不认识的大城市。

来无踪去无影,老实厚道已经不符合他们生存的利益。

大家要做的都是一锤子买卖,一锤子买卖当然就没有必要信守不断重复的交易或游戏规则,偷偷抢抢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③由此可以看出,一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就需要社会成员都意识到彼此打交道不是一锤子买卖,意识到他们之间的交易或者游戏要不断重复,彼此要不断增进了解,共处于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圈子”之中。

这样,大家即使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必须时时顾及对他人的责任。

再简单地说,构成社会基础的是一个共同体或者社区。

④现代国家成了维护陌生人之间游戏规则并确保这种游戏不断重复的权威。

比如,当你到美国的一个大都市,可以把自己的信用卡交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用不着担心自己受欺诈。

现代国家的管理已经如此周密,保证了这种不相干的人之间的交易也是要重复的。

不过,所有这些都不能取代基层的制度建设;在人们从村庄一样的面对面社区走进现代大都市所代表的陌生人社会时,怎么在最大限度上维护传统的共同体纽带?城市化进程恰恰是这方面的一块试金石。

⑤在城市化中吸收外来人员方面最成功的,还是战后的日本。

一位日本官员在10年前说了一句话:日本是一个村庄!高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也没有打破村庄里那种面对面的社会人际纽带。

战后日本给农民的福利非常丰厚,农村的基础教育是世界一流的。

在工业化进程中,东京的一个大公司跑到一个村子,一下子把村子里一年毕业的学生全雇下来。

这样,村子里一代人集体进城,到了一个公司,有了终身的工作和优厚的福利。

他们自然以公司为家,在大都市还和在村子里一样,维持着对小共同体的忠诚。

⑥从世界工业化的大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准入制度不仅无助于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治安问题,从长期看,可能会把治安搞得更坏。

城市治安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外来“闲杂人员”失去了传统的共同体和面对的人际网络,同时又不能进入新的共同体,并建立新的人际网络。

这样的环境自然促使他们在和周围的人打交道时进行一次性的交易。

上述各国国情虽然不同,但解决城市化过程中治安问题的根本都是城市的社区接纳外来人员,使他们把城市看做是自己的家园,建立新的共同体的归依感和责任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本文取材于薛涌《不要把穷人拒于城市之外》)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提供的信息的两项是(5分)()
A.由于城市治安的恶化,21世纪中国几大城市都制定了准入制度,把“低素质”的人排除在城市之外,以维持城市基本的社会秩序。

B.城市的外来闲杂人员是造成人们缺乏基本安全感的罪魁祸首,必须限制。

C.越住在偏远地区的农民就越老实厚道,是因为他们处在一个小的共同体中。

D.在人们从村庄一样的面对面社区走进现代大都市所代表的陌生人社会时,城市化进程是衡量传统的共同体纽带维护好坏的标准。

E.战后的日本在城市化中吸收外来人员方面最成功的原因是日本是一个以农民为主要社会成员的村庄。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解决城市化过程中治安问题的根本方法是(3分)()
A.城市的社区接纳外来人员,使他们把城市看做是自己的家园
B.给农民以丰厚的福利,大力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
C.建立新的共同体的归依感和责任感
D.让外来人员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共同体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4分)
4.作者认为现代城市怎样才能实现长治久安?(4分)
答案:
1.CD
2.B
3.社会成员都意识到彼此打交道要不断重复,彼此要不断增进了解,共处于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人际网络之中。

(2分)大家必须时时顾及对他人的责任。

(2分)
4.①社会成员形成共同体意识(或摘抄第三段内容也可)
②国家应具有维持陌生人之间游戏规则并确保这种游戏不断重复的权威。

③最大限度地维护传统的共同体纽带。

④城市接纳外来者为城市共同体中体面的一分子(城市的社区接纳外来人员,使他们把城市看做是自己的家园,建立新的共同体的归依感和责任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或,让外来“闲杂人员”能进入新的共同体,建立新的人际网络。

)(每点1分,共4分)答案解析:1.试题分析:A“没有制定”,只是“讨论”,“以便”把“低素质的人”排除在城市之外,而没有真的那么去做;B是“有人认为”;E“日本”“是一个以农民为主要社会成员的村庄”错了,成功的原因应是“高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也没有打破村庄里那种面对面的社会人际纽带。


2.试题分析:B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3.试题分析:这篇文章由城市准入制度谈到共同体精神,文章从第三自然段开始谈及共同体精神。

对此,可先找出相关的句子,特别是作者议论性的语句。

从文章的结构来看,第三段是重点阐释共同体精神的,以下两段加以例说,最后一段得出结论。

因此,抓住第三段内容,对此进行取舍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4.试题分析:从文章的内容来看,本题的解答也因抓住文章的第三段及以下各段,根据各段中的一些标志性的词语,从而抓住一些关键语句,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

比如:再简单地说,构成社会基础的是一个共同体或者社区;现代国家成了维护陌生人之间游戏规则并确保这种游戏不断重复的权威;但解决城市化过程中治安问题的根本都是城市的社区接纳外来人员,使他们把城市看做是自己的家园,建立新的共同体的归依感和责任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考点: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