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第4节 光的折射(含教学反思)[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四节光的折射 包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四节光的折射含答案一、基础题知识点1光的折射规律1.某小组选用了图甲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1)图甲中,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O点,则入射角是∠_______,折射角是∠_______(2)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_______(3)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O点,不断改变入射角,读出刻度盘上对应的折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图丙中,其中1和1、2和2…4和4分别表示各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的位置.由此可见,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_,且折射角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入射角为_______度,折射角等于_______度(4)该小组一位同学让光沿FO射向水面时,看到折射光线沿OE射出,这说明______________同时说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2.光从空气倾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60°,折射角可能为()A.0°B.40°C.60°D.90°3.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和法线,画出对应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知识点2生活中的折射现象4.下列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舞台激光束B.错位的铅笔C.反光镜中的像D.水中的“倒影”5.小明在岸上看见鱼在水中游玩,看到的鱼”是()A.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B.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D.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6.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______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______(填“甲”或“乙”)的位置7.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现象.“鱼在云上游”是鱼通过水面的______形成的虚像和云在水面的______形成的虚像同时出现的现象二、中档题8.(双选)如图是一根直树枝斜插在湖水中的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OB是树枝反射形成的像B.OB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C.OC是树枝在水中的部分D.OC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9.如图所示,人眼在A点看见河里B点有条小鱼,若从A点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能照射到小鱼,该激光应射向()A.B点B.B点上方C.B点下方D.B点左方或右方10.能正确反映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的光路是()11.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处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C人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 D.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12.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变了一个小魔术:起初茶碗看起来是空的,但是慢慢往碗内倒水时,会发现碗中原来还藏着枚硬币,这种现象是由于______造成的,人眼看到的硬币比真的硬币位置_____(填“高”或“低”)13.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玻璃并穿过三棱镜,请画出这束光进入三棱镜和离开三棱镜后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14.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研究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所发生的光现象(1)使入射角i在一定范围内由小变大,会发现折射角γ______(填写变化规律),且折射角总是大于相应的入射角(2)当入射角i增大到某一值时,折射角y会达到最大值,该最大值是______(3)若继续增大入射角i,将会发现不再有______光线,而只存在______光线三、拓展题15.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激光笔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能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16.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玻璃砖相互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一束单色光从左侧水平射入左侧玻璃砖后,从右侧玻璃砖射出,则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填“垂直”“平行”或“相交”);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EOC FOD 同一平面内增大小于0 0 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2.B3.略4.B5.D6.折射乙7.折射反射8.AD9.A10.C11.D12.光的折射高13.略14.由小变大90°折射反射15.B16.平行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的人射角等于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的折射角。
第4节 光的折射 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做一做
1. 请你准备: 陶瓷碗,硬币一枚,适量水。 2. 请你跟着做: ③保持坐姿不变,向碗中缓 慢 倒满水,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新知探究
一、光的折射现象
一、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这种 现象叫作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现象
二、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折射角 r 与入射角 i 的大小关系 ①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
分析与归纳:
入射角 i/度 10 20 30 40 50 60
①光从空
气 斜射入玻璃
折射角 r/度 7 15 20 25 30 35 或水 中时,折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射角小 于入射 角。
入射角 i/度 10 20 30 40 50 60
②折射角
折射角 r/度 8 15 21 29 33 40 会 随入射角的 变化 “同增共
40
50
对比、分析、推
理,得出结论: 60
③折射现象中
35
, 光路可逆。
④光从玻璃(或
水)斜射入空气时,
35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60
课堂练习
学以致用
1. 碗底硬币“重现”之谜。
A′
A
学以致用
一只“坐井观天”的小青蛙,在井中充满水后,视 野将发生怎样的神奇变化?
学以致用
2. 请选出一张光路图,解释:当井中充满雨水后, “青蛙”视野变开阔的原因。
减”。
三、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在折射现象中,是否也存在光路可逆的规律?
三、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在折射现象中,是否也存在光路可逆的规律?
入射角 i
入射光
玻璃 空气
三、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光现象
上完课后,静心回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和得与失。
这节复习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突出知识重点兼顾全面复习巩固,以生活情景展开课堂讨论,重视课堂反馈,强化基本知识、能力的训练,以达到提高复习教学的效果。
1、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建立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注意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
光的反射与折射贯穿全章,是重中之重的知识点,它是一根主线,把各部分的知识紧紧联系在一起,平面镜成像也是本章复习的重点知识。
在复习教学中,在突出重点的同时,注重前后知识间的有机渗透,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
2、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注重学习方法的及时总结。
光现象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及自然现象的联系极为密切,在复习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规律解释现象,说明道理,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说理、探究题的训练。
3、本节课也存在不少不足。
教学中忽视了实验教学。
关于光现象的知识,很多可通过实验观察来探究学习,虽然很多实验用专用仪器操作,但许多实验可取材于瓶瓶罐罐,并且拼拼揍揍即可完成操作、得出有关结论或验证有关知识。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第4节 光的折射
知知识识点点11 光的折射
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从一种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光
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入
点 击
射 角
法 线
空气
图
片水Leabharlann 播折放射
视 频
角
探究实验: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
点
虚像 C.“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基础巩固题
6.如图所示,将一枚硬币放在碗底,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沿 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在A处又能看到“硬币”,这是因为( ) A.D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发生反射形成的实像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 C.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实像 D.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
连接中考
例 空杯底部有一枚硬币A。由于杯壁 的遮挡,眼睛在B处看不到硬币,逐渐往 杯中加水至如图所示位置时,眼睛在B 处恰好能够看到硬币,请画出人眼看到 硬币的光路图。 (画出1条入射光线及其折射光线即可)
基础巩固题
1. 如图所示,清澈平整水面下的“射灯”射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
水与空气的界面时将发生反射和折射,若入射光线与界面成53°角,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为什么池水看起来比较浅?
思考:“池水映明月,潭清疑 水浅”分别说的是什么现象?
A′ A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水中的鱼看到空中的大雁 比实际位置是 高 了一些。 (填“高”或“低”)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地球周围的大气层密度是不均匀的,越到高空越稀薄,太阳升起时太阳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2.基本概念:讲解折射、入射角、折射角、临界角等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3.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介质时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折射定律。
4.理论推导:运用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推导出折射定律,加深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3.教学策略:
-采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解决问题。
-利用问题链的教学方法,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实施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和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4.教学评价:
5.创意设计作业:
-设计一个利用光的折射原理的小发明或小游戏,如制作一个简易的光的迷宫,要求能清晰地展示光的折射现象。
作业布置时,我会强调以下几点:
-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
-完成作业时,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遇到问题时,可以与小组成员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法,培养团队合作精。
1.激发兴趣:利用生活实例和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知识衔接:通过复习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梯度教学: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和实验,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定律。
4.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物理推导,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光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4节光的折射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通过PPT展示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包括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等。
2.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示,解释光的折射定律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光在介质中传播时速度的变化规律。
3.教师进行现场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注意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变化。
3.教学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展示光的折射现象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原理,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4.问题导向与反思评价: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背后的原理,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及时发现并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过程。
5.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在掌握光的折射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光的折射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2.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光在介质中传播时速度的变化规律,了解光在空气与水、玻璃等介质之间折射的现象。
2.使学生掌握折射定律,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光学设备的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光现象》第4节《光的折射》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光的折射科目物理年级八年级主备人课题第四节光的折射上课人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重点 1.光的折射规律 2.光的折射的应用教学难点 1.光的折射规律 2. 解释有关光的折射现象。
问题探讨补充折射光路图的基本步骤和技巧要点记忆光的折射规律(分为3种情况)教具、学具准备盛水烧杯、筷子、碗、硬币、厚玻璃砖、钢笔、激光手电筒、铅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引入:1.学生实验:“折射断筷”。
2.小游戏:碗中放入一枚硬币,调整眼睛到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另一同学向碗中缓慢倒入水,当水升到一定高度时,观察现象?(激发学生兴趣)3.提问:上述现象是怎样引起的?能否用以前学的知识解释?新课教学:一、光的折射现象1.猜想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光的折射?2.自选器材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提供激光手电筒、方形玻璃砖、火柴、盛水烧杯、纸盖)3.交流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
4.学生归纳“什么叫光的折射”。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探究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1.学生猜想,并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猜想的折射光线的位置。
2.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确定可行方案。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要求画图记录下观察到的光进入水(玻璃)中的传播途径)4.交流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结论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后叙述自己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学生猜想,并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猜想的传播路径。
设计实验所需器材和方案。
分组实验,收集证据。
交流实验结果。
学生回忆光的反射规律,并讨论光的折射需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4.4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4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第四章《光现象》的第四节教学内容,它在初中的光学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光的折射的知识基础是光的直线传播;总结光的折射规律时,知识迁移的基础是光的反射定律。
在新课标下,本节内容的知识点不多,难度不大。
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观察讨论、合作探究和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上。
因此,要想方设法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多分析、多总结、多应用、多拓展。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3.使学生会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教具准备】学生用器材:小激光器、光的折射实验器(若干套)。
教师用器材:激光器、光的折射演示器、玻璃水槽、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情景构建引入课题探究1:什么是光的折射?魔术表演:碗中窥币引导学生思考:你看到的硬币是真实的吗?碗里真的有硬币吗?为什么会出现神奇的现象?(猜想)引入:要解释这一现象,我们一起来学习光的折射。
展示教学目标。
引导:我们说光沿直线传播,是指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情形。
如果让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例如从空气进入水中,或者光从玻璃进入空气,其传播方向又将会怎样呢?演示:让一束光从空气以不同角度射入水中,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径迹。
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大致的折射光线和法线,并标出入射角和折射角。
引领学生根据现象总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结合图示介绍:通过魔术神奇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
畅所欲言,积极猜想。
学生进行猜想,可能的情况有:(1)继续沿直线传播;(2)可能弯曲了。
(3)……观察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的传播路径。
建立光的折射光路图模型。
光的折射说课稿10篇
光的折射说课稿10篇光的折射说课稿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光的折射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光的折射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光的反射》是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内容,它与日常生活.生产.军事.航天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理解的知识。
本章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本节说课我们只谈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是初中光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引申,通过这接课的学习,可以为学习《平面镜成像》这一节铺平道路,同时也为学习光的折射奠定了基础,还可为高中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这节学习,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知道光的反射现象②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③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④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学习、研究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②密切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并且能够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2)难点: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二、教法与学法本节采用实验探究、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反射规律,应用反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的引入教师提问:光源发出的光进入了人眼,人便看见了光源,那么人为什么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从而引出课题二、新课的教学(一)光的反射现象演示:光射到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概括: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的现叫光的反射(二)有关的几个物理名称教师边演示边画图,并强调平面镜的光学符号的画法一“点”:入射点O入射光线AO(强调:字母顺序,画实线,箭头及方向)三“线”反射光线OB(同上)法线ON过入射点与镜面垂直的直线(画虚线)两“角”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三)光的反射定律1、教师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①当E、F屏在同一平面上时,可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不在同一平面时,不能同时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引导学生此现象说明:“三线共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各小节-第4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过程与方法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重点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光速。
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现象。
多媒体资料1.美丽的城市夜景光碟。
2.八年级物理配套光碟(上)。
实验器材大烧杯、蚊香、火柴、玻璃水槽(装水)、玻璃砖、激光小电筒若干套、三棱镜、小平面镜。
学习资料测光速的方法的资料文章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活动放一段美丽的城市夜景画图。
感受美丽的光,陶冶情操。
创设情境。
体会光速很大。
可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理顺思路,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体会光知识的重要,拓展视野,感知宇宙之大。
课后作业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
2.光传播的特点:⑴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⑵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
(学生总结后填上)第2节光的反射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的体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第四章光现象(一) 复习-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一)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学会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复习关于光现象的基础知识。
2、理解物理上光学基本原理。
3、了解红外线与紫外线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知识梳理](一)、光的直线传播1、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_______在中间时可形成日食,当_______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
(二)、光的反射1、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了解) <应用及现象>:①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②利用反射定律作图2、平面镜成像特点:正立、等大、虚像,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应用及现象>:①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②生活中现象举例: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潜望镜等(三)、光的折射1、折射定律: (了解) <应用及现象>:折射现象举例:池水变浅、海市蜃楼等2、透镜成像规律:(知道、了解) u﹥2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2f﹥u﹥f 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 U﹤f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3、眼睛与眼镜:(了解)近视眼成因------应配戴凹透镜远视眼成因------应配戴凸透镜 <应用及现象>:①利用透镜特点作图②生活中现象举例:显微镜、幻灯机等(四)、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 紫外线 <应用及现象>:生活中现象举例:红外线夜视仪等[例题分析]1、生活、生产中常用到光学知识:在开凿大山隧道中,用激光引导掘进机掘进方向,是利用了光沿______________;有时人们把电视机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墙壁发射,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____现象;2、在历代诗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写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教案第四节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学情分析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小学科学中已经有一定的认识,本节内容的难点是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反射定律,以及应用光的折射规律来解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作光路图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
学生经过了《声现象》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探究试验的能力,而且学生有学习了光的反射现象,有了一定的作图能力,所以达到这个目标,是比较容易的。
教学策略: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
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
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
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掌握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现象。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试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由折射引起的视觉错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4《光的折射》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共47张PPT).ppt
折射是在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的分界面处发生 的.因为光是在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所以传播的速度各不相同.
教学难点
1.总结归纳光的折射规律. 2.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五、说教学策略
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 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 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 ,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 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 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演示2:把白色屏F分别向前、向后折(使E、F不在同一平面上),让 光以某一角度射向水面. 大家能否看到水中的光线? 生:看不见.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
演示3:让光垂直射向水面. 大家观察一下进入水中的光线沿什么方向前进? 生:光沿直线传播,传播方向不变.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入射角和折射角各是多少度?
《光的折射》说课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 级上册《光现象》单元中的课文《光的折射》,下面我 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 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 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山西省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4节光的折射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A. 路口反光镜 B. 铅笔“折”了
C. 墙上手影
D. 水中倒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忻州期末]如图所示,东南亚地区生活着一种射水鱼,它 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能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 昆虫击落水中,实现捕食。下列光路图能表示射水鱼观察 水面上小昆虫的是( D )
角。因此,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大小还 与 介质 有关,并且和水相比玻璃对光的折射本领 较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现在要探究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具体的操作 是 让入射光逆着光路2射入 ,如果看到 折射光逆着
光路1射出 ,就可证明光的折射现象中 光路是可逆
第四章 光现象 第4节 光的折射
目 录
CONTENTS
01 1星题 基础练 02 2星题 中档练 03 3星题 提升练
光的折射 1. 为了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各种介质时折射角大小与哪些因
素有关,小华同学利用激光笔、玻璃、水、光具盘等进行 实验探究。他先让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如图a所示,分 别测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 大小,记录在表一中。然 后他又让光从空气斜射入 水中,如图b所示,重复上 述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近 (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运城期中]如图所示,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 质,MN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其中一种介质是空气, 则折射角是 60 度,MN的 右 (填“左”或“右”) 侧是空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 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 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 折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光的世界光的折射
第4节光的折射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学习光折射的规律,了解光折射的应用。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是光的折射,先从现象入手,研究光的折射规律,再用知识去研究生活中的规律。
这节内容承上启下,上要对光的反射做一个总结,下要利用光折射的规律,来解释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光的折射是生活中常见的光学现象,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对光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学中,学生可以较好地理解光折射时的相关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的教学要以物理实验为基础,让学生在观察现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开展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折射光线、折射角的含义,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3.了解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核心素养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首先让学生观看海市蜃楼的图片(教材第77页图4-4-1),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观察教材中图4-4-2的实验现象引入课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观看图片。
通过有关图片,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思考。
环节二:光的折射规律一、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师演示教材第77页图4-4-2(可往水中加点墨水或牛奶,增强可视性)。
让学生总结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的折射规律:(1)三线关系: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
(2)二角关系: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往往不相等)。
(3)因果关系:折射角随入射角同方向变化。
有许多学生认为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不会同时发生,但事实上反射和折射常常同时发生。
光的折射教学反思(15篇)
光的折射教学反思(15篇)光的折射教学反思1这次我们参与全县特岗物理教师优质课的竞赛,本次参赛的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光的折射》的教学内容,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根底,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很多光现象的根底。
可以说,这节课的设计参考了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渗透了我们新课程标准下提倡的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理念。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奇怪、好动和对形象直观的东西承受力量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段很好玩的视频海市蜃楼和硬币重新(同时适当地参加文字和声音),在学生刚进入兴趣的时候接着就展现了一组真是而又罕见的的图片三日同辉,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创设一个疑问情景,这时再启发学生:这些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今日的教学光的折射,紧接着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筷子变弯让学生得出当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会偏折?经过这样奇妙、合理的设置情景,又用符合学生熟悉水平的问题,有层次、有梯度的把学生引向要探究的学问,以实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力量。
光的折射教学反思2十月份,为迎接株洲市青年物理教师教学大赛,我校八年级停下其次“光现象”的教学,改为学习第五“电流和电路”,现已完毕。
从本周开头,又回过头学习其次,星期一到星期二的教学任务是第四节“光的折射”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进展了二次备,但还是有很多不到的状况。
考虑到学生的详细状况,我们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第一步,引导学生复习“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设计了几道题。
其次步,引入新,概念教学,引导学生对比光的反射,明确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一般会发生折射,并要求学生弄清“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等概念。
第三步,学生自主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一、三个探究试验。
(1)探究光从空气中斜射到水中的状况。
(2)探究光从空气中斜射玻璃中的状况。
(3)探究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的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用具
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碗、筷子、茶杯、硬币、适量的水。
教学用具
玻璃砖、激光笔、水槽、水、圆表盘、碗两只、硬币、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空盆现硬币”视频(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硬币,加上水后又会看得见),引导学生思考:
思考问题:我们如何看到物体?光的传播路线是否改变?
演示:取一根筷子,让学生看是直的。
将筷子斜放入水中,再让学生观察筷子有什么变化。
问题:筷子为何折断了?
提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两种介质),光的传播路径改变,引出折射的概念。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光的折射
问题引入:问题一:展示视频“海市蜃楼”,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问题二:放大镜为什么能起放大作用?
问题三:前面学了平面镜成像的例子,如水中倒影,是由于光从空气射向水面,又反射回到空气中,进入人眼形成的像。
但水中倒影比物体本身更暗淡,为什么呢?
1.教师演示下图(可往水中加点墨水或牛奶,增强可视性),要求学生填空。
出示小黑板内容(亦可以课件呈现)。
现象:①光的传播方向在水面发生突变。
②同时出现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
③入射光线分解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进入人眼的是反射光线,弱于入射光线,故看起来偏暗)。
2.相关名称
①一点:点O 为入射点(又为反射点、折射点)。
② ⎭
⎬⎫二辅助线:法线NN ′分界面(水面)MM ′相互垂直 ③三光线⎩⎨⎧ AO 叫入射光线
OB 叫 光线OC 叫 光线
④三角⎩⎪⎨⎪⎧ ⎭⎬⎫入射角为 与法线NN ′的夹角反射角为 与法线NN ′的夹角二角关系为:相等折射角为 与法线NN ′的夹角
探究点二 光的折射规律
以下方案任选一个:
方案一:用玻璃砖探究光的折射特点。
(1)器材:激光光源、玻璃砖、量角器、直尺。
(2)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去观察:
①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吗(若不改变,光路应为什么方向)?
②与入射光线相比,折射光线是偏离还是靠近法线?
③使入射角增大,则折射角如何变化?入射角减小呢?
④发散、深化提问:上面讲的是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是斜射。
若直射(垂直入射)呢?
即时练习画光路图:
由教师引导学生仿照光的反射定律,总结出光的折射定律。
(1)三线关系: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
(2)两角关系: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因果关系: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
(折射角随入射角同方向变化。
)
通过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认识光路的可逆性在折射现象中的存在。
出示装有一条小鱼的大烧杯,让学生进行观察与操作。
从侧面和上面观察鱼,对比鱼的大小的不同。
结论:从侧面看,鱼更大(原因以后再讲)。
让学生用铅笔模仿猫去“刺”鱼。
结论:鱼看起来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更浅,是虚像(可讨论问题:“眼见”一定“为实”吗)。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
讨论交流: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讨论导引:
导引一:人透过空气看树木,是树木反射的光从树木沿直线进入人眼。
导引二:人通过水面看岸边树木,光从树木到水面发生反射,进入人眼。
但人还是习惯地以为光是从水中树木的倒影处沿直线进入人眼的。
即:我们总是依照光射来的直线方向去判断光源的位置。
眼看鱼,光从鱼处反射进入人眼,即光从水到空气中发生折射(与实验探究的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的情况相反)。
出示小黑板:对比
应用:用光路的可逆性解释为什么水中的筷子会变弯。
在空气中A看水中物B,好像在B′,变浅了;在水中B看岸上物A,好像在A′处,变高了。
探究点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利用多媒体,作图解释“叉鱼”的折射原理。
1.解释池水“变浅”,告诫学生千万不要贸然下水;
2.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课前提出的“空盆现硬币”问题;
3.简单提出生活中另外一些折射现象,如彩虹、海市蜃楼等。
扩展:海市蜃楼——在海面、沙漠上方不均匀的空气中,由于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幻景像呈现在高空(古人误以为是蜃、大蛤蚧吐气而成,故又叫蜃景)。
其形成原理可参考从水中看岸上物体的光路图。
三、板书设计
第4节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二、光折射的规律:
①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玻璃)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水(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③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④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池底变浅,海市蜃楼
四、教学反思
本课难在“探究”,因为学生初学物理,他们的物理思维还没有形成,更不用说实验探究能力的具备了,所以本课的探究不能放的太宽泛了,在探究前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细的思考,考虑学生可能出现哪些问题,然后考虑如何正确的引导。
因为有“光的反射”一课做铺垫,所以本课学生动手操作降低了一定的难度。
在探究三线共面的时候,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表达能力有差异,可以考虑师生共同完成。
不要花太多的时间,为在后面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和课堂练习挤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