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农民战争.

合集下载

明朝末年农民战争

明朝末年农民战争

浅谈明末农民战争摘要:在社会矛盾激化的明朝末年,出现了波澜壮阔的农民反封建的阶级斗争和激烈的民族斗争,和历史上许多次农民起义一样,这次农民战争也以失败而结束。

但是它覆灭了腐朽的明王朝,改变了阶级关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在这次农民战争的基础上,清统治者入关后才能发展和进一步巩固这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统一局面。

关键词:农民军李自成清军一、战争前的社会状况从嘉靖到万历初期,封建统治阶级企图通过整顿吏治,推行一条鞭法等来稳定当时的封建秩序,但到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其所倡导的改革也因之受挫,政治的腐败与“党争”的激烈,使国家政治机制陷入僵化与紊乱之中。

明朝专制统治的空前加强导致大权旁落,宦官、内阁权势渐重。

明后期的政治极度腐败,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阉党和东林党的激烈党争。

农民和贵族地主阶级的阶级斗争,市民反封建官府和税使的斗争,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也风起云涌,此起彼伏地进行着。

同时,民间秘密结社活动再度活跃,各地农民纷纷利用白莲教组织进行反抗活动。

这些斗争为明末农民战争作了长期的酝酿和准备。

此时社会的矛盾空前加剧,预示着明王朝的统治已岌岌可危了。

二、反明斗争与抗清斗争明末农民起义的烈火首先在陕北点燃。

这里地瘠民贫、赋役苛重,有兼连年灾害,饥荒严重,而国家的赋役征发却有增无减,再加上官僚腐败的盛行,最终导致民不聊生。

天君七年,白水县农民王二率领澄城饥民群起响应,很快形成如火如荼之势。

崇祯十一年,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陷入了明军的重重包围之中,损伤惨重,李自成率刘宗敏、田见秀等十八骑突围,隐伏山中。

与此同时,另一支起义军首领张献忠面临明军的围堵,不得不在湖北谷城接受明廷招安。

农民军的斗争形势随之转入低潮。

崇祯十二年五月,张献忠在历经一段时间的休养后,力量有所恢复又借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灾害频繁,饥民遍野之机,再度起义,粉碎了明军的围剿计划,使起义形势开始由低谷走向高潮。

崇祯十七年二月,李自成率领百万大军攻占太原后,直捣北京,三月十九日,农民军攻克北京,崇祯皇帝在万寿山自缢身亡。

明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明末农民战争

明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明末农民战争

明后期社会矛盾激化和农民战争
2.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矛盾的激化 原因:(1)地主阶级土地兼并日益激烈和对农民、手工业者剥 削的加强。 (2)明后期国家的赋役十分沉重,尤其是对农民的赋税 不断实行加派。 三饷 (3)明后期佃农、奴仆所受的剥削更加苛重。
3.城镇工商业者与政府之间矛盾的激化
政府派税使征税,税使乘机大肆勒索 4.明政府与满族贵族矛盾的激化
明后期社会矛盾激化和农民战争
3.明末农民战争失败原因与历史意义 失败原因: (1)清军入关,满汉地主阶级勾结起来,整个国内形势发 生了不利于农民军的变化。 (2)农民军特别是张献忠率领的农民军流寇主义泛滥, 不重视政权和根据地建设。 (3)农民军烦了胜利时骄傲自满的错误,特别是李自成 进京后未及时扩大战果,失去了良好的战机,给敌 人以喘息的机会,以至于由胜转败。
建州女真
明后期社会矛盾激化和农民战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二、明末农民战争
1.陕北首义的原因 (1)陕北本来就地瘠民贫,而明末政府加派赋税却规定, 无论地方土地贫瘠,地方粮食丰歉,一概按亩加派。再加上 其它的苛捐杂税,相对其它地区的农民而言,陕北农民所受 封建剥削格外沉重。 (2)陕北士兵无饷,驿卒失业,他们无以为生。 (3)陕北连年遭灾。 2.起义概况 “闯王”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北京) 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成都)
明后期社会矛盾激化和农民战争
历史意义:
这场战争历时18年,规模大,势力波及全国16省,参加 人员广泛,以农民为主体,包括各个社会阶层。并提出了 “均田免粮”、“平买平卖”的口号,反映了农民平等平均 的思想。它推翻了腐朽的明朝,使生产关系得以调整,社会 矛盾得以缓和,有历史借鉴意义。
明后期社会矛盾激化和农民战争

第20课 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军入关

第20课 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军入关

第20课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军入关一、基础知识目标明朝后期宦官专权、土地的高度集中与田赋剥削的苛重;陕北起义;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口号与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推翻明朝;清军入关与农民军的失败。

二、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启发学生回答“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为什么会受到城乡人民拥护”,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 明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它推翻了腐朽的明朝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2. 清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注意选拔人才,改革机构,军事上能不断取胜,不仅入关,且统一了南北。

四、重点:闯王进京埋葬明王朝。

难点:如何理解清朝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五、教学过程1. 复习提问①明朝是由何人在何时建立的?②明朝末年东北的形势怎样?③我们以前学过的农民战争有哪几次?各发生在哪个朝代?2. 导入新课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总结:明朝建立初期,国力强盛。

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经济上,由于明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促使经济迅速恢复发展起来,商品经济空前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开始出现。

在这个基础上,明朝进入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活跃时期,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交往。

同时,边疆各族进一步得到发展。

这是我们前几节课学习过的内容。

但是,在明初发展的同时,由于封建制度在中国社会已渐趋衰落。

所以在明朝后期出现了封建统治的危机。

当时,在辽东有新崛起的满洲建立的清朝的威胁;在明朝封建统治内部,出现了政治和经济危机。

这些危机导致了什么?明末农民起义同以往的一些农民起义有何不同?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3. 讲授新课(板书)第20课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军入关(板书)一闯王进京埋葬明王朝(板书)1.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明朝后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仅太湖流域就有9/10的人家失去土地。

其次,明统治者无休止地对人民横征暴敛,再加上天灾频繁,使广大劳动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明末的“农民军”为什么特别能战斗彰考局

明末的“农民军”为什么特别能战斗彰考局

明末的“农民军”为什么特别能战斗彰考局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夜,崇祯皇帝自尽于煤山。

第二天,整队进入北京的,是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

后世史籍,常以此判断“明亡于流寇”。

这段历史,学界通常称之为明末农民战争时期。

明末农民战争的首义者,是天启七年抗粮杀官的澄城农民,短短几年间,各路义军便蜂起于陕西各地,势如星火燎原。

崇祯二年,陕西巡抚胡廷宴称:“洛川、淳化、三水、略阳、清水、成县、韩城、宜君、中部、石泉、宜川、绥德、葭州、耀、静宁、潼关、阳平关、金锁关等处,流贼恣掠。

”①各路农民军如何能迅速组织起来并且行军作战?为何能长期坚持,转战大半个中国,并且在明军围追堵截之下不断发展?这么能战斗,因为军中有高手。

这是“彰考局”为你推送的第 35篇文章接下来你将看到▼● 叛卒、逃卒、饥军,都是明军● 为什么会站在明廷的对立面原标题:明末农民军里的兵撰文▼陈雪(“彰考局”专栏作者)叛卒、逃卒、饥军,都是明军高手就是明廷自己的兵。

据史料记载,起义初期,陕北各支义军中,逃兵很可能为数不少。

计六奇在《明季北略》中叙述“流贼初起”时,曾有这样一段表述:流贼所由起,大约有六:叛卒、逃卒、驿卒、饥民、响马、难民是也。

天下形势,莫强于秦,秦地山高土厚,其民多膂力,好勇敢斗,故六者之乱,亦始于此,而卒以亡天下。

②这六种来源中,逃卒、叛卒都是逃兵,他们多来自明廷在陕北设置的防御蒙古入侵的边防卫所,受过训练,稍通武艺。

而所谓“响马”,也是啸聚山林的强人。

明末士人吴伟业也注意及此,认为“秦宼,延绥以北为逃兵,以南为土宼、饥民”③。

▲后人所绘李自成进北京。

按其所言,陕北各支义军中,逃兵出身的,以神木的王嘉胤、清涧的“神一元”为首,继而发展到绥德的“不沾泥”、庆阳的“可天飞”、延安的“郝临庵”、镇原的“红军友”。

他们主要活跃在延绥以北地区。

由此可见,崇祯初年,在有一定影响力、活跃于陕西沿边地带的农民军中,脱伍的边兵很可能是骨干。

有限的史料记载显示,一些重要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多有与行伍相关的出身传说。

高考明朝历史知识点:明末农民战争

高考明朝历史知识点:明末农民战争

高考明朝历史知识点:明末农民战争 1. 起义爆发与早期斗争王二起义:天启七年(1627年),陕西发生灾荒,遍地都是饥民,澄城知县张平耀不顾人民死活,还严催赋税,于是王二团结几百个饥民,冲进县城,杀死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此后响应者四起,主嘉允、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均先后加入农民军。

农民军最初只在陕西、山西一带分散活动,逐粮就食。

从崇祯六年(1 633年)起,农民军活动的区域扩大,转战于河南、湖广(今湖南、湖北)、南直隶(今安徽、江苏)、四川、陕西诸省,农民起义开始形成全国性的规模。

荥阳大会:这时农民军中以闯王高迎祥一支最强,在群雄中最具有号召力。

从崇祯七年(1634年)起,明政府连续组织大规模的围剿,以期消灭农民军。

这年洪承畴受命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等处军务,调兵七万人向农民军展开进攻。

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主要的农民军首领高迎祥、罗汝才、张献忠、李自成等都聚集在河南,共有十三家七十二营。

为粉碎明军的进攻,首领们在荥阳举行大会,商讨作战方略。

会上,李自成提出“分兵定所向”的主张,就是联合作战,分兵出击,得到大家的赞同。

会后,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等即率军离开荥阳东进。

正月十五日,一举攻克凤阳,焚毁明朝皇陵。

凤阳是明朝的中都,又是南北大运河的重镇。

起义军袭破凤阳,明廷大为震动。

不久,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等又都转进入陕西。

洪承畴的围攻计划全盘破产。

2. 张献忠农民军的战斗 转战湖广、江西崇祯九年(1636年)秋,闯王高迎祥被俘牺牲,李自成由闯将被推为闯王,但这时他的势力还小,起义军中以张献忠的势力最强,实际成为支撑局面的主力。

崇祯十一、二年间,在明军的围攻下,很多起义军先后投降了明朝,张献忠也在湖广谷城伪降熊文灿;李自成在四川北部梓潼打了败仗,退入陕南商洛山中,因而一时出现了起义军斗争的沉寂局面。

崇祯十二年五月,张献忠于谷城重举义旗,李自成也出山战斗,起义军又活跃起来。

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军入关

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军入关

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军入关引言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军入关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标志着明朝的结束和清朝的开始。

这一时期的事件对于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个事件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一、明末农民战争的起因明朝后期,国家政治腐败、贪污盗窃现象严重,加之自然灾害频发,使得人民生活困苦。

此外,长期以来统治阶级对农民进行剥削和压迫,使得农民生活更加艰辛。

这些问题加剧了社会矛盾和民众的不满情绪。

农民战争的起初可以追溯到1630年代的湖广剧变,当时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农民开始组织起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

这一事件的影响迅速扩散到其他地区,于是农民纷纷起义,形成了一股农民起义的浪潮。

二、明末农民战争的经过随着农民战争的蔓延,不断有领袖崭露头角。

最著名的领袖之一就是李自成,他在北方组织起义军并建立了大顺政权。

此外,还有张献忠、张翼德等人也在不同地区带领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的规模不断扩大,他们攻克城市,推翻明朝政府。

然而,由于内部分裂和军事战略不足,农民起义军在长期的战斗中逐渐削弱。

最终,清军乘虚而入,于1644年攻破北京,开始了明朝的覆灭。

三、清军入关的原因明末农民战争对于清军入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农民起义军对明朝政府的军力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明朝政府逐渐失去了控制力。

在这个时候,清朝发动了入侵战争,并逐渐占领了中国的主要领土。

此外,明朝内部的腐败和张献忠、李自成等领袖的失败也使得清军入侵变得更加容易。

清朝利用内讧,以及他们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优势,成功地推翻了明朝政权,并建立了清朝。

四、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军入关的影响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军入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两个事件标志着明朝的结束和清朝的开始。

清朝建立后,实行了严格的统治制度,限制了民众的自由和权利。

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

其次,这两个事件导致了大量人口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农民起义和清朝入侵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第20课 明末农民战争

第20课 明末农民战争

2 山海关大战和清军入关
3 明末农民战争失败 三 南明和人民的抗清斗争
一选择题:
1.明末陕北地区发生农民起义的直接 原因是 A.宦官魏忠贤专权 B.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
C.明朝政府不断增加田赋征收
D.陕北地区发生大旱
பைடு நூலகம்.明末农民战争首先爆发于
A四川 B山东 C陕西 D 河南
3.1644年,李自成建立政权的地 点是 A.西安 C.荥阳 B.北京 D.襄阳
6.明末农民战争中,李自成建立的政权名 称是
A.大齐政权 C.大顺政权 B.大西政权 D.大楚政权
7.农民军进入北京后,原驻守在山海关投 降清朝的明朝将领是 A.尚可喜
C.耿仲明
B.吴三桂
D.耿精忠
8.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明末农 民战争中的大事件①大顺政权建 立②李自成攻占北京③“均田免 粮”口号提出④山海关之战 A.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B.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中国农民起义简表(秦元)
第20课 明末农民战争 和清军入关
一 闯王进京埋葬明王朝 1 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2 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1627年) 3 李自成农民军提出“均田免粮”的口 号 4 大顺政权的建立(1644年 西安)
5 闯王进京埋葬明王朝(1644年3月)
6 大顺政权的革命措施
二 清朝的建立和入关 1 清政权的建立(1636年 皇太极 盛京)
9.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有①政治黑暗 ②土地高度集中③赋税十分沉④山东、 河南天灾最重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B①③④ D①②③
10.腐朽的明王朝被农民军推翻,是在 A.1628年 B.1643年 C.1644年 D.1662年

填空题: 1. 1644 年 3 月,李自成农民军攻占北京, 明 崇祯 帝自杀,明朝统治被推翻,

八年级上册农民战争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农民战争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农民战争知识点在八年级上学期的历史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

本文将介绍农民战争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内容。

一、农民战争的定义和特点农民战争,是指中国历史上以农民为主体的一系列反抗统治者的战争。

其主要特点包括:1. 农民起义的规模庞大,动员了大量的农民群众参与战争。

2. 农民起义的领袖多为地方人士,也有一些既有文化知识又能组织游击战争的领袖。

3. 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矛盾激化,农民受到压迫和剥削,且统治阶级的腐败和无能,社会秩序混乱,许多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二、明末农民战争明朝晚期,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由农民发起的革命斗争,其中最著名的是李自成领导的大西农民起义。

该起义后成员庞大,又名“大西军”。

三、清朝农民战争清朝时期,农民战争多发生在南方,其主要原因是税收负担重,土地占有不公,外族入侵等导致农民疾苦。

其中最著名的是太平天国起义,由洪秀全领导。

太平天国后曾经占领南京,成为清朝内外夹攻的重要反抗力量。

四、民国时期农民战争民国时期,农民战争多发生在北方,这一时期农民起义的特点是军队规模庞大,之后多策略退却,利用山林自卫并发展到新的地区。

其主要原因一是“三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的压迫和剥削,二是政治制度腐败,军阀和官僚当道。

五、总结农民战争虽然历时漫长,但其存在确证了中华民族的韧性和民族气质。

虽然战争造成了许多破坏和牺牲,但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上升,并为后来的封建社会革命奠定了基础。

我们应该从中总结历史经验,时刻关注对社会和谐发展的不断探索。

明末农民战争史

明末农民战争史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自古饥年,止闻道殣相望与易子而食、析骸而爨耳。今屠割活人以供朝夕,父子不问矣,夫妇不问矣,兄弟 不问矣。剖腹剜心,支解作脍,且以人心味为美,小儿味尤为美。甚有鬻人肉于市,每斤价钱六文者;有腌人肉 于家,以备不时之需者;有割人头用火烧熟而吮其脑者;有饿方倒而众刀攒割立尽者;亦有割肉将尽而眼瞪瞪视 人者。间有为人所诃禁,辄应曰:“我不食人,人将食我。”愚民恬不为怪,有司法无所施。枭獍在途,天地昼 晦。
但万历十年,张居正病死,朱翊钧一亲政,立即改弦易辙,使这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半途而废。从此明王 朝的政治又沿着腐败的道路继续滑下去。
万历时期政治的败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事不理,二是贪财好货。
贼来兵去,兵去贼来。贼掠于前,兵掠于后。贼掠如梳,兵掠如剃。总督之令不能行于将帅,将帅之令不能 行于士卒。今日之事,其何以济!
第二节李自成等部连 遭挫折
第三节张献忠、罗汝 才部的“受抚”
第四节谷城、房县 “受抚”的透视
第一节剿饷延期和加 派练饷
第二节张献忠、罗汝 才等部再次起义
第三节杨嗣昌奉命督 师
第四节玛瑙山之役
第五节张献忠、 罗汝才部转战 四川
第六节张献忠、 罗汝才部出川 和攻克襄阳
第一节李自成起义军 挺进河南
第二节李自成起义军 攻克洛阳
崩溃
第六节李自成 的牺牲和大顺 政权的失败
第一节大西军入川
第二节张献忠在四川 建国
第三节官绅地主的叛 乱和大西政权的加紧 镇压
第四节张献忠牺牲及 大西政权失败的原因
第一节弘光朝 廷“借虏平寇”
政策的破产
第二节南方农 民反对封建统 治的斗争的特 点
第三节南方的 佃变
第四节南方的 奴变

明末农民起义史料pdf

明末农民起义史料pdf

明末农民起义史料
明末农民起义是明朝末年的一场大型农民起义,起始于1627年(天启七年),持续至1644年(崇祯十七年)。

这场起义的背景是明朝末年的政治腐败、土地兼并、天灾频发以及赋税沉重。

起义军主要在陕北地区活动,最终推翻了明朝统治。

以下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部分史料:
1.《明史》:详细记载了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
方面的情况,其中也包括明末农民起义的史料。

2.《绥寇纪略》:记载了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的情况,特别是
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的事迹。

3.《明实录》:详细记录了明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
状况,其中也包括明末农民起义的史料。

4.《国榷》:以编年体的形式记录了明朝的历史,其中包括
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史料。

5.《石匮书后集》:记载了明朝末年的历史,特别是农民起
义和南明史实。

这些史料提供了明末农民起义的详细情况,包括起义的原因、发展过程、各地起义军的活动和最终的结果。

这些史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明朝末年的社会状况,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和王朝更替的规律和特点。

明末农民起义

明末农民起义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
农民起义与明朝的灭亡
大 顺 通 宝 、 永 昌 通 宝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
1627年(天启七年),陕西灾荒严重,澄县知县张斗耀苛征暴敛,勒逼租税,农民无法 负担,数百饥民在澄城起义,杀死知县,揭开了明末大起义的序幕。1628年,府谷王嘉胤、 宜川王左桂、安塞高迎祥、汉南王大梁等相继起事,农民起义在陕西大部分地区迅速展开。 参加者有驿卒、逃兵和大量饥民。李自成、张献忠分别于1629、1630年参加起义。 李自成(1606~1644),原名鸿基,陕西米脂人。务农为业,家境贫寒,从21岁开始充 当驿卒。崇祯二年,明廷下令裁减驿站经费。作为驿站马夫的李自成被迫离开驿站,又因岁 饥欠官钱无法偿还而被带枷示众。走投无路之下,他带领一批群众参加义军,号称“闯将”。 张献忠(1606~1646),字秉吾,号敬轩,延安柳树涧(今陕西定边东)人。1630年, 他发动米脂十八寨农民起义响应王嘉胤,自号“八大王”。 起义军初期数量虽多,但各自为战,分合无定,无统一领导。计有36营,20余万众,活 动于陕西、山西、河北等省。由于力量分散,常被明军击败, 1631年(崇祯四年),明以洪承畴为三边总督,调集军队20多万,大规模围剿起义军, 义军首领王嘉胤被叛徒所害,高迎祥率军突围,转战于豫西、湖广、四川等地, 队伍发展到 120营,约50万人。1634年后,为粉碎明军进剿,农民军由陕西进入河南,向东南发展。其中 一部由河南入安徽,占领明中都凤阳,毁掉了明朝皇帝的祖坟,使明廷大为震惊。
李 自 成 军 使 用 过 的 马 刀
李 自 成 使 用 过 的 马 镫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
1639年五月,经过一年休整,张献忠于谷城再 度起兵,明朝招抚政策宣告失败。1641年二月,张 献忠陷襄阳,杀襄王朱翊铭,发库银十五万两赈济 饥民,迫使杨嗣昌自杀, 把起义从低潮推向新的高 潮。 1640年冬,李自成进入河南。时河南连年旱、 蝗、瘟疫,赤地千里,各地民变纷起。李自成进入 河南,明确提出了“均田免粮”的斗争口号,受到 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到处传唱着“吃他娘,着他 娘,吃着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和“杀牛 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的歌谣。 1641年(崇祯十四年)正月,李自成起义军攻 破洛阳,杀福王朱常洵,发藩邸及大家巨室粮数万 石、金钱数十万赈济饥民。这时,河南各地的起义 军都先后接受了李自成的领导。群雄归附,势力日 强。经过三围开封以及项城、襄城、朱仙镇、汝宁 等几次大战役后,明军主力大部分被歼。而起义军 却越来越强大,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中国历史-明末农民战争

中国历史-明末农民战争

中国历史:明末农民战争中国古代农民军事武装斗争的顶峰明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农民起义军与明清军队进行的一场战争,近200万农民革命大军在黄河南北、长江上下十几个省的辽阔地区,与明清地主阶级军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这次战争从明天启七年(1627年)陕西王二起义开始,经过渑池之战、洛阳之战、襄阳之战、成都之战和山海关之战,至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失败,起义军与明军战斗17年,与清军战斗14年,是中国历史故事上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发展和总结。

明朝末年,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突出表现在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

在腐朽的封建地主阶级压榨下,全国各地反抗斗争层出不穷,陕西地区成为农民起义的中心地。

陕西长期以来是全国社会矛盾的焦点,明朝藩王对农民横征暴敛,农民生活比其他地区更为困苦,阶级矛盾尖锐。

这一地区又是蒙、汉、回民杂居地区,是激烈的民族斗争场所,各族人民与明朝统治者矛盾很深。

因此,陕西地区成为最早酝酿和爆发农民战争的地区。

在这种社会条件下,以陕西为中心,全国各地农民起义,士兵兵变,手工业者罢矿不断发生,为明末农民战争准备了必要条件。

天启七年(1627淮弑聘?br> 税,敲骨吸髓地榨取农民。

白水饥民王二聚集了数百个无法活命的农民进行斗争,他高声问大家:“谁敢杀死知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敢杀。

”于是王二率饥民冲进县城,杀死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王二首义点燃了农民战争的星星之火,各地纷纷响应。

天启八年(1628年),陕西府谷王嘉胤、汉南王大梁、安塞高迎祥等领导饥民起义,张献忠也在延安米脂起义,李自成后来投入高迎祥军中。

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是王嘉胤义军,他们曾经一度占领府谷,称王设官,建立了临时性革命政权。

但是,农民起义军没有统一指挥,各自为战,而且成份复杂,缺乏推翻明朝政权的明确目标,就全国范围来看还处于战略防御态势。

陕北起义震惊了明朝统治者,崇祯皇帝准备利用剿抚兼施的策略尽快平息农民起义,三边总督杨鹤执行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政策,企图瓦解农民革命。

人教新课标历史初中年级《明末农民战争》教学设计之二

人教新课标历史初中年级《明末农民战争》教学设计之二

明末农民战争·教案示例之二教案示例之二教材分析明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封建社会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它具有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典型性。

从原因上看,明王朝政治上的腐败黑暗统治,经济上的土地高度集中和苛捐杂税的繁重,是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从经过上看,农民起义军从陕北一隅,发展到横扫半个中国,从百十家“杆子”,发展到几十万人联合作战,农民军还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建立大顺政权,规模水平是空前的。

从结果上看,它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推动了历史发展,又坚持抗清斗争,符合当时广大汉族人民的愿望,因此意义很重要。

应重视的是,李自成是这次农民起义的领袖,虽然,他的思想也不能脱离农民的阶级局限性,但他以过人的胆略,坚强的意志,朴素的品格而名垂青史,为后人敬仰。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宦官专权,东林党,明后期的土地集中和田赋,陕北起义,“均田免粮”口号,大顺政权的建立,农民起义推翻明王朝,清军入关,农民军失败。

2.思想教育:①通过农民起义军推翻明王朝的统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力。

②通过讲述东林党人的气节,李自成的品质,史可法英勇不屈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能力培养:①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历次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②通过对“均田免粮”的口号能不能实现?崇祯帝勤于政事,为什么也成为亡国之君?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建立大顺政权、推翻明王朝。

难点:怎样理解清军入关和人民的抗清斗争的性质?教学方法讲述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国历史的第1课《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有这样一幅画:李自成立于后人之前,劳动人民颂扬他,进步史学家称赞他,地主阶级污蔑他。

为什么对一个农民领袖的褒贬反差这样大?我们应持什么态度?这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课标题)一、宦官专权和东林党(板书)明朝后期,皇帝很少过问政事,大权由宦官掌握。

6-2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课用)

6-2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课用)
第二节 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
一,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 1,政治腐败 ①皇帝昏庸 ②奸臣当道 ③宦官专权 2,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土地兼并严重, 3,田赋加重,加派"三响" 田赋加重,加派"三响" 4,天灾不断
二,明末农民战争 一揭开序幕:1627年,王二在陕北起义 揭开序幕:1627年 经过: 二经过: ⒈李自成(闯王)起义 李自成(闯王) ⑴1640年,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口号 1640年 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 1644年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年在西安建立大顺 ⑵1644年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⑶1644年,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1644年 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2,张献忠起义: 张献忠起义: 建立大西政权, 建立大西政权,在成都称帝 大西政权
宦官专权
表现:明朝中期以来,先后出现了王振(英宗 时),刘瑾(武宗时)和魏忠贤(熹宗时)等 大宦官. 原因:明朝后期,皇帝很少过问政事 根源: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伴生物. 影响:排挤打击正直官员, 明朝政治更加混乱腐败. 东林党人的反宦官斗争
资料3 资料3:"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 自从来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自从来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 买田地,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 买田地,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 背花鼓走四方" 背花鼓走四方" 凤阳花鼓词》 《凤阳花鼓词》 资料4 明朝中后期,一名四川官员上奏说: 资料4:明朝中后期,一名四川官员上奏说: "蜀昔有沃野之说,……近为王府有者什七, 蜀昔有沃野之说, 近为王府有者什七, 近为王府有者什七 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 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 ——《明神宗实录》 《明神宗实录》

【历史课件】明末农民战争

【历史课件】明末农民战争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第25课 明末农民战争
思考题
回顾所学历史,在哪些朝代出现过宦官专权的局面? 东汉末年 唐朝后期
思考题二:
为什么李自成进军河南后,受到人民 的热烈拥护?
1、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均田是什么意思?免粮是什么意思?
均田就是分给农民土地,免粮就是减免赋税。
这一口号提出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明末农民战争的

明末农民战争的
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 1.皇帝昏庸腐朽
2.奸臣把持朝政
3.宦官专权黑暗
4.土地兼并严重
宦官专权
1、表现:明朝中期以来,先后出现了王振、 刘瑾和明熹宗时期的魏忠贤等大宦官。 2、原因
Hale Waihona Puke 排挤打击正直官员, 明朝政治更加混乱腐败。 4、东林党人的反宦官斗争 3、影响
问题一:明朝出现宦官专权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与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又有何关系呢?
4、直接原因:陕北地区天灾不断
“均田免粮”口号
背景:河南土地兼并很严重, 而且河南连年遭 受天灾。说明“均田免粮”口号把矛头指向了明末 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
问题一:均田免粮的口号在明末农民战争中起了 什么作用?这个口号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均田免粮”口号反映了广大农民希望得到土地 和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因此大大激发了农民的 革命积极性。
二、明末农民战争
1、陕北起义
(1)原因 (2)起义 王二、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
2、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
(1)“均田免粮”口号的提出及其意义
(2)大顺政权的建立和明朝的灭亡
3、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明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1、主要原因:明朝政治的腐败,统治黑暗
2、土地兼并严重(经济) 3、明朝中后期不断加派三饷(赋税)
1644年 张献忠称帝
1、大一统王朝屡屡被农民起义推翻,一再印证了 “舟水之喻”。秦末和明末农民起义的共同点是() C A以民间宗教为组织形式 B带有反对民族压迫的特色 C为反对苛政而举兵 D以平等的口号相号召 2、佃农出身的朱元璋领导了农民起义,最终确立 了地主阶级的统治,根本原因是 () D A朱元璋的根本目的是想当皇帝 B许多封建知识分子参加起义 C为奖赏推翻元朝战争中功臣 D小生产者地位的必然结果

明末农民战争史

明末农民战争史

《明末农民战争史》书评纵观大明王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似乎也正是印证了历史循环论,又一次的走上了被灭亡的道路。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后,陕西“闯将”李自成部发展迅速,随着人民群众的不断加入,终于使得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王朝的政权。

按照以往历史的演变,推翻一个政权后,必定要对新政权加以巩固,才是最正确的。

但李自成部因为种种原因,在推翻大明王朝之后,统治集团内部形势直转而下,不仅逐渐失去了人民支持,而且最终导致了农民军的失败,就好比近代中国历史上的辛亥革命,都能够称之为一种成功的失败。

而在顾诚先生的《明末农民战争史》一书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的和研究。

作者介绍顾诚,(1934—2003)。

江西南昌人,是一位有着国际声誉的当代明清史专家,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主要作品有《明末农民战争史》,《南明史》,《李岩质疑》等历史专著。

顾诚先生生性耿直,视学术为生命,是当代考实之学的杰出代表,在明帝国疆域管理体制(卫所制度),人口,耕地以及明清易代史事(南明史)等领域均有精深的研究,其学术成果和历史结论在明清史学界,具有开创的奠基意义。

有关作者的生平经历,颇为曲折,才反映出作者在治学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

1957年,作者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但在第二年,也就是是1958年,国内便掀起了“大跃进”运动,作者在自序中也提到,“在这一期间,劳动多,政治活动也多,上课徒形势。

”在第二年的暑假(1959年),作者承担了故宫博物馆明清档案部(现第一档案馆),整理清代乾隆朝一部分档案的任务。

借此机会,作者与同学在合作的情况下完成了一本七万字的《乾嘉年间苗民起义史稿》,这可以作为作者的治学之始,作者从一开始,便反映出了其严谨的治学风格。

在短短的时间内,作者向明清档案部借阅全部苗民起义的档案,在参考《苗防备览》和相关地方志。

从两个方面上可以看出作者治学严谨,第一,作者借阅了原始的,当时无人阅读的第一手材料,第二,查阅了相当多的地方志,用来进行排比,求证。

明末农民起义的结果是什么

明末农民起义的结果是什么

明末农民起义的结果是什么明末农民起义是爆发于明末的一场农民战争,那么你了解明末农民起义是怎么回事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明末农民起义的结果,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明末农民起义的结果开始于明末天启年间的明末农民起义又被称为明末民变,晚明民变,是农民为反抗当时朝廷的苛政而发起的一次起义。

农民起义自古以来只有两个结果,要么被镇压,要么暂时取得胜利,之后很快走向灭亡。

而明末农民起义的结果则出乎人的意料,令人嗟叹之余又不禁引人深思。

明朝末年,陕西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民不聊生,饥荒也在一步步蔓延开来。

不管农民死活的朝廷,非但没有体恤民情反而加重了赋税和徭役的力度。

在这种情况下,陕西的王二率先举旗反抗朝廷。

起义军一路北上,从陕西到山海关,经历了洛阳之战、襄阳之战、成都之战等战役,队伍也在一点点壮大。

最初只是单纯地为了抗议朝廷的苛政,农民起义军个个满腔热血将愤慨转化为激情和动力。

如此一来,明末农民起义的结果可见一斑,如洪水之势的起义军定能战胜明军。

但就在这时,清军的入侵使得明末农民起义的结果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单纯地反抗朝廷的苛政到为了民族大义而对抗外敌的入侵。

在清军的入侵面前,起义军和明军结成同盟共同抵抗外敌,这就是所谓的“联明抗清”政策。

但是和明军已经抗战十七年的起义军,在同清军抗战的第十四年里终于疲惫不堪,无法迎敌。

虽然明末农民起义的结果是,起义军被清朝的军队所镇压,但是起义军在某种程度上也打击了清军嚣张的气焰。

明末农民起义的背景明末农民起义是发生在明朝末期天启和崇祯年间的一场农民起义。

通常来说,农民起义之所以爆发都跟当时的社会状态有关,只有在民不聊生,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农民才会奋起反抗朝廷的统治,明末农民起义也不例外。

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有社会的普遍性,同时还有其独特性。

说到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最先想到的无疑是当时所处的时期。

明末天启和崇祯年间,朝廷陷入内乱外患的两难境地。

先是面临着边疆外敌的入侵威胁,祸不单行,国内陕西地区又恰巧正逢干旱,一场饥荒不可避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末农民战争
思考题Βιβλιοθήκη 回顾所学历史,在哪些朝代出现过宦官专权的局面?
东汉末年
唐朝后期
思考题二:
为什么李自成进军河南后,受到人民 的热烈拥护?
1、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均田是什么意思?免粮是什么意思?
均田就是分给农民土地,免粮就是减免赋税。
这一口号提出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和减免赋税的迫 切愿望,符合广大贫苦农民的要求。 2、处死福王朱常洵。 、处死福王朱常洵。
原 因
宦官专权 土地高度集中 加派田赋 天灾连年 1628 高 田 地

权 年

1644

练习题: 练习题: 一、列举明末战争中,下列地点发生的重大事件。 1、陕北 农民战争爆发 2、河南 提出“均田免粮” 3、西安 建立大顺政权 4、北京 推翻明朝
5、山海关 山海关大战 6、湖北九宫山 李自成牺牲 二、列举李自成提出的政策和口号。 1、政策 三年免征、一民不杀、平买平卖 2、口号 均田免粮 思考题: 思考题 想一想,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为什么会受到城乡人民 的拥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