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中稻避灾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农民种植面积较大的作物之一。
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对于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合理选择水稻品种水稻品种的选择对于高产栽培至关重要。
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适合种植的水稻品种各有特点。
种植水稻时应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和水源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
同时还要考虑到抗逆性强、产量高、病虫害抗性好等因素,选择高产稳产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
二、科学施肥科学的施肥技术是实现水稻高产的重要保障。
一般来说,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的养分也不同,对于水稻的施肥技术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整。
一般在水稻移栽后,要适当施入磷、钾肥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在水稻抽穗期要适当施入氮肥和钾肥,促进水稻的抽穗分蘖,增加穗数;在水稻灌浆期要适当施入磷肥和钾肥,增加水稻的籽粒充实度。
需要注意合理的用肥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土壤污染和资源浪费。
三、合理管理水田灌溉水田灌溉是关系到干旱地区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水田灌溉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
在干旱地区,可以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灌溉管理,如水稻萌芽前需要充分灌水以提供水分,水稻成苗活跃期适当控制水分以促进根系生长等。
同时要注意排灌排水,避免因为排水不畅造成水稻受涝。
四、科学防治病虫害病虫害是水稻高产栽培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为了保证水稻高产栽培的成功,必须科学防治病虫害。
一般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选育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合理轮作、混播不同品种、定期消毒田间、使用生物防治等方法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从而减少病虫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五、合理密植管理密植是指在相同土地种植面积上适当增加植株的数量。
通过合理的密植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
密植时要注意合理的株距和行距,保证植株之间不互相遮阻光线,保证充分的光照和通风。
同时在密植过程中要注意及时疏花疏穗,保证水稻的通风透光和养分分配的平衡。
中稻高产栽培技术
中稻高产栽培技术一、技术路线和主攻方向(一)技术路线以优质高产大穗型品种为主,培育壮秧,适当密植,增加单位面积总颍花数,提高结实率。
通过平衡施肥,合理增加穗粒肥比重,追施微肥,科学管水,干湿交替,好气灌溉的综合技术措施,达到丰产目标。
(二)主攻方向1、提高秧苗素质。
采用旱育保姆、种衣剂等物化产品培育多蘖壮秧,增加秧龄弹性。
2、增加实粒数。
合理密植保足穗,适时控晒促分蘖,增加群体库容;科学运筹水肥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总颍花数;注重后期管理,提高结实率。
3、直播、抛栽田构建合理高产群体,注重后期防倒。
二、关键技术措施1、优选良种,适时播种。
选择扬两优6号、丰两优1号等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品质优的杂交稻组合,尤其超级稻品种。
在保证安全齐穗的情况下,适时播种,避开高温期间抽穗扬花。
2、培育壮秧,合理密植。
采用“旱育保姆”、种衣剂等物化产品,根据大田需量,适时稀播,培育多蘖壮秧,秧龄控制在35天左右,移栽田亩栽1.7—1.8万蔸,亩抛1.8万蔸以上。
3、前控后促,平衡施肥。
移栽前施好送嫁肥,移栽时亩施30公斤复合肥或50公斤碳铵,40公斤磷肥,10公斤钾肥做底肥。
抛栽田亩施30公斤复合肥作底肥;移栽后一周左右,亩施3—5公斤尿素促分蘖;对底肥不足,叶片脱氮现黄较早的田块,在抽穗前亩追施尿素3—4公斤促进颍花分化;对生长正常的田块,亩施钾肥5公斤或复合肥5—10公斤作保花肥,提高结实率;在水稻始穗期、齐穗期各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防早衰,提高千粒重。
4、科学管水,适时晒田。
除返青期、孕穗期、抽穗扬花期田间持一定水层外,其它阶段均以间歇灌溉,湿润为主,水稻收获前7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
亩苗数达到18—20万时、主茎12叶以内,及时排水晒田,最高苗控制在25万以内,成穗数达到18万左右。
5、综合防治病虫害。
秧田期重点防治稻蓟马,拔秧前3—5天喷施一次长效农药,插秧时带药下田;大田重点防治二化螟、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根据病、虫发生情况,掌握防治指标,确定防治田块和防治适期,可以利用诱虫灯综合捕杀害虫。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是指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农艺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下面是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详细介绍。
一、良种选择选择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水稻良种是水稻高产栽培的基础。
目前,有许多水稻新品种,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水稻品种。
二、合理施肥1.基础施肥:在田间整地前,给土地施足足量的基础肥料。
2.追肥:生长期内,根据水稻的需要,及时追施适量的氮、磷、钾等肥料。
3.有机肥的应用:水稻适宜使用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结构和保持水分。
三、科学浇水水稻的高产与浇水的合理性息息相关。
一般采用插秧后的第5-10天,稻苗生长旺盛时浇水,可稍早1-2天,可提前一天,起到机制性的浇水。
浇水时要求水分均匀,不要过多或过少。
同时要了解土壤的含水量和水分条件,科学调整浇水的时间和量。
四、适时病虫害防治水稻在生长期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大。
农民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药剂和防治措施,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五、合理密植水稻的适宜种植密度对提高水稻产量起着重要作用。
一般情况下,夏季水稻的适宜种植密度为亩产米量(150-300公斤)÷(每穗平均粒数×每亩密穗数)约为3-4万株/亩。
六、合理插秧插秧是水稻生长的重要环节,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
插秧时要选择好秧苗,保证秧苗的健壮和生长旺盛。
插秧要勤、整齐,插秧的间距要均匀,不要过密或过稀。
七、控制分蘖水稻的分蘖对产量的影响较大。
一般情况下,要控制水稻的分蘖,以保证稻株的养分供给和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可以采用切穗、追施磷肥等措施来控制分蘖。
八、及时除草水稻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除草工作,以减少杂草对水稻的阳光、水分和养分的竞争。
可以通过人工除草、化学除草等方式来进行除草工作。
九、合理收割水稻收割的时机对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也有很大影响。
西南稻区一季中籼稻中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西南稻区一季中籼稻中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西南一季中籼稻区地域跨度大,气象条件差异显著。
目前,除四川盆地尚有部分稻田因旱等雨迟栽外,稻区内大部分田块已先后进入本田管理阶段。
本阶段既是促进分蘖获取足够有效穗的关键时间,也是为后期的壮秆大穗夺高产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只要技术措施对路,完全可以弥补前期不利影响。
因此,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因时看苗,分类指导,切实加强中期管理。
一、加强正季移栽稻田管理当前,除及时完成正常的田间管理作业(如查苗补缺、浅水灌溉、早施分蘖肥、化学除草)外,还应根据今年的特殊情况,重点加强病虫草害的防除和晒田控苗两大技术:一是病虫害防治。
受暖冬和持续干旱高温天气影响,螟虫越冬基数大,发生面积广;叶瘟开始较大面积出现。
因此,预计今年属病虫害偏重发生年份。
各地植保部门应加强调查和测报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相关媒体,把病虫情报、药剂选择、施药时期、剂量、方法等传播到千家万户,对症适时用药,减少病虫灾害损失。
二是晒田控苗。
在四川盆地,遭受持续干旱的农民具有强烈的“惜水”思想,只要有水则必然把田块灌足;在云南,由于连续低温阴雨,前期的秧苗素质较弱,栽入本田后分蘖发生缓慢。
各地应在当地农技部门的指导下,将晒田的时间选准,程度到位,既实现节水,更夺取水稻高产。
二、四川盆地干旱区的当务之急是作好“保苗”工作在等雨迟栽的地区和栽后就缺水的田块,只有保住了苗,才能保住希望。
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扩源。
依靠人工降水、开采地下水等各种手段,尽全力保住秧田的秧苗。
对于已经移栽的田块,尽一切努力补一次水,防止干旱死苗,同时可以采取覆盖保墒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田面蒸发。
二是防止苗床老秧。
在苗床大力推广“烯效唑浸种+多效唑”喷苗的技术,实现化控防老苗;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在水育秧的秧田采用抽苗移栽等办法,可以降低单位面积的苗床载苗量。
三是推广节水栽培技术,确保早栽满栽。
相对早栽,既是减灾措施、更是增产措施。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措施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在水稻高产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措施:1. 良种选择: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高产优质稻种,如杂交稻、优质稻等,以确保高产的基础。
2. 土壤改良:进行土壤调查,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和酸碱度,根据土壤状况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水分。
3. 合理密植:根据稻种的生长特性和实际情况,合理控制水田的密度和株行距,避免过密或过疏,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和养分利用率。
4. 精细施肥:根据不同生育期的水稻需求,科学合理地施肥。
早期施氮肥,促进水稻生长;中期适量追肥,提高水稻抗性和产量;晚期控制施肥量,避免秧苗倒伏。
5. 精细管理:包括及时除草、病虫害防治、科学灌溉等。
除草要在浇水后进行,保持水田整洁;病虫害防治要及时发现和处理,选择合适的农药减少农药残留;科学灌溉,根据生育期和土壤湿度合理浇水。
6. 适时田间管理:包括调整秧苗数量和间距,及时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适时整地裂地,增加土壤肥力;及时追苗,保证水田秧苗数量充足。
7. 秧苗浸种:将稻种放入盛水器中浸泡,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成活率,以增加水稻产量。
8. 丰田杂交稻种植技术:根据丰田杂交稻种植技术,种植高产、抗病虫害、优质稻种,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9. 录入示范田水稻生长过程:根据示范田水稻生长的实际情况,详细记录每个生育期的生长情况,包括生长状态、虫害病害发生情况、管理措施等,为下一年的种植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
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也有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农业发展。
一季中稻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粮 食 是 关 系 国计 民 生 的 特殊 商 品 , 水稻 是 我 国最 主要 的粮 食 作物 之 一 。 年 来 , 省 为 了发 展 水 稻 生 产 , 一步 近 我 进
透 气 的 菜 园地 或 旱 地 。 床 面 积 与 大 田比 为 13 - 0 苗 床 苗 :0 4 。
培 肥 应 在 上 年 1 - 1月份 进 行 , 用 干耕 整 干 施 肥 全 层 施 01 采 肥 法 。 般施 腐 熟 土杂 肥 22 0 3O 0 gh 、 畜 粪 1 0 - 一 5 - 0 k / m2人 0 5
“ 、 、 、 、 、 ” 在 苗 床 制 作 时 , 操 作 行 内未 施 过 肥 软 松 细 净 平 。 将
季 中稻 1,th 以 上产 量 结 构 为 : 效 穗 达 到 2 0 05/ m 有 7
万穗 / m2 h 以上 , 穗 粒 数 2 5 2 0粒 , 实 率 8 %以 上 , 每 2 ̄5 结 0 每 穗实 粒数 1 0 2 0粒 , 8 ̄ 0 干粒 重 2 g左 右 。 8
1 产 量 结 构
一
苗 床 一般 做成 畦宽 1 - .m, 宽 4 c 沟深 3 c 外 . 14 沟 2 0m, 0 m, 围沟深 5 c , 到沟 系配 套 , 水 排渍 能 力 强 。 面 精 翻细 0m 做 排 畦 耖 , 平 土碎 , 时 要 清 除 杂 草 、 畦 同 杂物 等 , 争 使 苗 床 达 到 力
床 浇透 水一 播 种一 盖 种 ( 以不 露籽 为 宜 ) 洒 水 ( 一 少量 ) 喷 一 除草剂一 盖地膜和 稻草 。 喷除草 剂用 4 %保利发 1 0 mLh 2 0 /m2 5 对水 7 0 g细 水 喷雾 , 隔 3 -O n后再盖 地膜 。 5k 须 ( 4 mi b 35 苗床 管理 . () 种 至 出 苗 前 , 1播 以保 温 保湿 为 主 , 出苗 达 8%以上 0
一季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一季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水稻在播种前一般需要经过晒种、选种、浸种和催芽四项处理,在水稻播种前选择晴天上午10点到下午3点这段时间把种子放在阳光下摊薄连续晾晒2-3天即可。
选种时要选择丰产和籽粒饱满的健康种子并剔除瘪瘦秕和空种。
水稻浸种可以放在常温清水中或1%的石灰水溶液或咪鲜胺溶液中浸种数天,在这期间每天都要搅拌和换水,种子吸水量达到种子重量的30-40%时有利于发芽。
种子催芽操作步骤是将浸种后的稻种先用50度左右的温水提高温度,捞出后包裹好再用秸秆稻草、麻袋或者棉被等覆盖好然后放在30-32度的环境中进行保温保湿催芽。
期间喷淋清水保湿和翻堆防高温,当种子的芽长和根长达到0.2-0.3公分左右时把种子放在室内阴凉处凉芽6个小时左右即可播种使用。
水稻种植地应当提前进行15-25公分的深翻细耙,整地要求以耕层深厚、土壤松软通透和田面细碎平整为原则,以此为水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根际环境。
然后是施底肥可以按照全年施肥量的60-70百分使用,每亩可施1500公斤腐熟有机肥加上2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加上10公斤氮肥和10公斤钾肥。
当日均气温持续稳定在15度以上即可进行移栽插秧,旱育中苗以3-3.5叶为宜(适合机器插秧使用)、大苗以4-4.5叶为佳(适合手工插秧使用),或者在秧苗8公分左右高时进行移栽并且还要注意种植密度。
插秧前应当提前把田间水层调整在1公分左右,在插秧时要注意适时早插、插秧正直、插秧深浅均匀和插秧整齐一致尤其要注意插秧的深度,一般人工插秧以1.5公分为佳而机器插秧以2公分为宜,苗小应当适度浅插而苗大应当适度深插。
在完成插秧后要及时对田间进行补水护苗、促进返青,上水深度掌握在3-5公分左右并且以水位到苗高三分之二和不淹心叶为宜。
水稻后期管理主要分为水肥管理、田间除草和防病虫害等,禾苗后期追肥可为分三次追,第一次追壮苗发棵肥每亩使用15千克尿素和15千克氯化钾复合肥,先灌水再施肥也可以投腐熟农家肥。
一季中稻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一季中稻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摘要根据和县2006年和2007年连续2年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项目中,开展一季中稻10.5t/hm2以上超高产“攻关田”栽培技术研究,总结出一季中稻10.5t/hm2以上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即选用良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加强田管、病虫害综合防治、适期收获等。
关键词一季中稻;超高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3+2.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3-0215-02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我省为了发展水稻生产,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在全省开展实施了水稻产业提升行动项目。
和县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县,水稻生产以一季中稻种植为主,一季中稻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90%以上。
2006年和2007年我县在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项目中,开展了以建立一季中稻万亩高产示范片为重点,辐射带动全县水稻生产。
同时在万亩高产示范片内建立10.5t/hm2以上超高产“攻关田”栽培技术研究示范,不断总结、完善一季中稻10.5t/hm2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1产量结构一季中稻10.5t/hm2以上产量结构为:有效穗达到270万穗/hm2以上,每穗粒数225~250粒,结实率80%以上,每穗实粒数180~200粒,千粒重28g左右。
2选用良种因地制宜选用增产潜力大,穗大粒多的高产、优质、耐肥、抗倒伏、抗病虫、大穗型品种是获取超高产的最基本条件。
通过近2年我县引进水稻新品种示范,宜选用丰两优6号、新两优6号、丫两优1号、新两优香4、皖稻119、国稻6号等高产新品种。
3培育壮秧培育壮秧有利于高产群体的建立和大穗的形成,抽穗整齐,成熟一致,是取得高产的基础。
壮秧的标准为:秧龄30~35d,叶片6~7片,单株平均带蘖2~3个,根系发达,根量大,白根多,茎基部宽偏,绿叶数多。
为了能够培育达到上述标准多蘖壮秧,应采用肥床旱育技术培育壮秧。
水稻气象灾害防御与栽培技术
水稻气象灾害防御与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许多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然而,水稻生长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气象灾害的威胁,如干旱、洪涝、低温、高温等,这些灾害会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保障水稻的正常生长和高产稳产,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御措施和栽培技术。
首先,针对水稻干旱灾害,可以通过合理的灌溉制度来提高水稻抗旱能力。
在旱季来临之前,要做好充分蓄水,旱季期间要实行适时灌水、排渍,保持土壤湿润度以满足水稻对水分的需求。
在施肥方面,要注意提高水稻的氮肥和磷肥的使用效率,合理追施钾肥,以减少肥料的浪费,增强水稻抗旱能力。
此外,选择抗旱性好的水稻品种,也是防御干旱灾害的重要环节。
其次,水稻洪涝灾害的防御也十分重要。
在水稻的栽培中,要选择适合水稻生长的土壤类型,避免种植在易积水的湿地上。
在灌溉方面,要控制好灌溉水量和频次,避免灌溉过多导致积水。
同时,要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提高土壤的排水能力。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要注意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引发病虫害的情况,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此外,低温和高温也是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防御的气象灾害。
对于低温灾害,可以采取覆盖保温的方法,如覆盖农膜或稻草,提供额外的保温层,防止低温对水稻的伤害。
而高温灾害主要发生在水稻抽穗期和灌浆期,此时需要加强水稻的浇水,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此外,科学的栽培技术也可以帮助水稻抵御气象灾害。
首先,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根据自身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来选择具有抗病虫害能力并适应当地生长条件的品种。
其次,要合理进行苗期管理,保证水稻苗期生长健壮。
还要注意合理施肥,避免过量使用化肥导致病虫害的滋生。
此外,要加强除草工作,避免杂草对水稻生长的竞争,保证水稻充分吸收阳光和养分。
综上所述,水稻气象灾害防御与栽培技术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防御措施,可以帮助水稻应对各种气象灾害,并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农民要时刻关注气象变化,灵活调整种植策略和栽培技术,以应对不同的气象灾害。
水稻的避灾减灾生产
涝灾是指水 稻生长期 间 ,由于本地 降水过多 ,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 除 ,农 田积水超过作物耐淹能力 ,造 成水 稻减 产 的灾害。其主要防灾和减灾技术措施
如下。
一
温光资源夺取多季高产 。 二、水稻涝灾后的管理
1 . 水 稻 秧 田 涝 渍 后 的 管理 技 术 。 ①
5 :2 。
溉 。到有效分蘖终止期 ,断然停灌 ,适
当控制生 长 ;一次 性降雨 量达 2 0毫米 时 ,要减少一次灌水 ,孕穗期要及时灌
3 . 改进 栽 培 技 术 ,提 高 结 实率 。早 稻 在 抽 穗 扬 花 期 往 往 因遇 到 连 阴雨 而 影
水 。③及时 中耕除草 。干旱季节 ,如土
排水 露苗 。受 淹秧苗 要及 时排 水露 苗,
避 免涝 害 措 施 排 水 后 用 清 水 喷 雾 清 洗 茎 叶 上 泥 沙 ,只
、
1 . 抓 好 农 田基 本 建设 工 作 。引 发 涝
要根 未 全黑 ,心 叶未死 ,即可 露苗 促
发 。②湿管促根。受淹秧苗排水后要坚
持 湿 润 管 理 ,厢 面 和 田沟 中 尽 量 不存 明
发黄 ,有早 衰迹象 的中稻 ,排水后应分
次 轻 量 追 肥 ,防 止 脱 肥 早 衰 。后 期 普 遍
用 叶面肥 喷施 l ~2次 ,起 到 保 根 养 叶 、延缓 衰老 、增粒增重作用 。④适 时
4 . 加 强 秧 苗 肥 水 管 理 。用 水 原 则 是
涝灾害发 生阶段进入灌浆后期 ,即使是 受涝 ,仍有一定 的产量 。而 中、迟熟 品
种正处在抽穗扬花期 ,遇灾则 降低结 实
率和千粒重 ,甚至无 收。因此 ,调整早
一季中稻高温热害的防御及补救关键技术
随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利用以及工业的不断发展,全球气温呈逐年上升趋势,恶劣性、灾害性天气频频发生。
笔者所在的安徽省巢湖市几乎每年都会出现持续高温天气,给一季中稻的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
据调查,2020-2022年,巢湖市银屏镇一季中稻因高温热害导致不同程度大面积减产,部分田块甚至绝收,给当地水稻生产带来较大的影响。
为避免一季中稻生产受到高温热害影响,现结合大面积生产实践,将近几年一季中稻高温热害防御及补救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一、高温热害主要危害高温对一季中稻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造成的危害,称为高温热害。
一般是指在水稻孕穗期、抽穗开花期或灌浆结实期内,气温超过水稻生长、生育温度上限,影响花粉正常发育、开花结实及灌浆成熟,造成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空秕粒率上升,导致后期产量下降和品质变差的一种农业气象自然灾害。
二、高温热害形成条件一季中稻孕穗至开花期和灌浆期高温热害的形成条件均为:日平均温度超过33℃或日最高温度超过38℃,连续3天以上,且每天高温持续时间超过5小时。
三、高温热害产生原因水稻在含苞、抽穗期对温度极为敏感(即抽穗前后各10天),最适温度为25~30℃,日平均温度在30℃以上就会产生不利影响。
孕穗期如遇35℃以上的持续高温,水稻花器发育不全,花粉发育不良,活力下降,畸形率上升,水稻秕谷率和空粒增加。
四、高温热害的防御措施1.调整播期避开高温抽穗开花。
高温热害最严重时段集中在7月底至8月初,要将一季中稻的最佳抽穗扬花期安排在8月中下旬,以此为依据,再根据品种的生育期安排最佳播种期,以有效地避开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高温期。
即将目前的4月上旬播种推迟到4月25至5月5日播种。
推迟播种后要从肥水管理措施上加以配套。
2.选用耐热性强的品种。
由于不同的水稻品种的耐热性有着一定的差异,在高温干旱或者温度多变的气候异常年份,要选择中熟或中晚熟、抗高温能力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比较强的一季中稻品种进行种植,这样,就使幼穗发育和抽穗期避开高温干旱的炎热时段,从而能够减少高温热害对水稻造成的损失。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则是保障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有了很大的突破和进步,为水稻的高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一、良种选育在水稻高产栽培中,良种选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优良的水稻品种能够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具有较高的产量、抗逆性强、抗病虫害等优点。
在选育上,要积极推广优质、高产、抗逆的水稻品种,尤其是杂交水稻品种,以提高水稻的总体产量。
二、合理施肥水稻的合理施肥是实现高产的重要前提。
在水稻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需求不同的养分。
通常而言,水稻的生长周期可以分为萌芽期、分蘖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
针对不同的生长阶段,应进行相应的施肥措施,以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
三、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水稻高产栽培中的关键措施之一。
包括土壤管理、水管理、杂草管理等方面。
首先是土壤管理,要根据土壤的特性进行施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土壤结构。
其次是水管理,保证水稻的适度灌溉,避免逢旱逢涝,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还要进行科学的杂草管理,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以减轻杂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四、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水稻高产栽培中的常见问题。
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保障水稻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病害防治上,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和病害的防治措施。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选择适宜的农药进行喷洒,也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如引入天敌等。
适宜的轮作种植也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五、科学栽培科学栽培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关键所在。
它包括合理的密植、适宜的配种、及时的田间管理等方面。
在种植密度上,应根据土壤的肥力和水稻品种的特性进行调整,以提高水稻的单株产量。
在配种上,应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和种子质量好的种子。
要加强田间管理,包括及时的施肥、灌溉、杂草管理等。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是实现水稻高产的重要保障。
只有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是指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下面是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一些内容,具体如下:一、选择适宜的品种:根据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应的水稻品种。
一般来说,早熟稻能适应短时间内较高的温度、湿度的条件,而中晚稻适应比较凉爽干燥的条件。
也要根据土壤的肥力和水分状况,选择相应的耐旱、抗病、抗虫害的品种。
二、科学施肥:合理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
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元素,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量和作物吸收能力,分别施入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也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水稻生长的需要,进行有机肥、矿质肥、微量元素等的合理补充。
三、合理水田管理:保持适宜的水分供应对水稻生长至关重要。
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适时灌溉和排水。
一般来说,水稻在出苗到分蘖期需要保持一定的湿润度,花穗分蘖之后要干湿交替,分蘖至成熟期又需要保持一定的湿润度。
还要注意控制田间水层深度,避免出现过深或过浅的现象。
四、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是保持水稻高产的关键。
除草能有效减少杂草对水稻养分、光线和水分的竞争,同时也有利于杀灭病虫害的孳生源。
在除草的还要注意及时处理水稻的病虫害,并进行防治措施,以避免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五、合理密植:水稻的适宜密度有助于提高产量。
适当增加植株的密度,能够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增加籽粒的产量。
密植也会增加植株间的竞争,导致个体植株的生长不良,因此要根据地区的土壤肥力、气候和品种等因素,确定适宜的密度。
六、科学收割:水稻成熟后的收割时间也是影响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在水稻颖果的绿黄期和黄熟期,进行成熟播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质量。
要注意采用合适的收割工具和方式,避免损伤植株和籽粒。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环境条件,结合科学的种植管理,进行综合施策。
只有全面落实上述技术措施,才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实现水稻的高产栽培。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农民种植面积最广泛的农作物。
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粮食产量的提高和农民的经济收入。
本文将围绕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对水稻的育种、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对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一、育种技术水稻的育种工作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育种工作中,选取适应本地气候、土壤条件、生产要求的抗逆性强、产量稳定、品质优良的水稻品种是关键所在。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第一步就是做好育种工作。
1. 遵循生态原则:选育适应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水稻品种,提高其适应性和抗逆性。
2. 选优结合:充分利用现有水稻资源进行杂交育种,发挥各自优势,选育出产量高、抗病性好、品质优良的水稻品种。
3. 重视优势基因: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选育具有高产性状、抗逆性强的水稻新品种,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
二、种植管理技术水稻的种植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稻的生长潜力,提高产量。
1. 土壤肥力管理:选择疏松肥沃的土壤进行水稻种植,进行土壤肥力测试,科学施肥,根据水稻吸肥特点进行追肥和调节施肥量,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
2. 水田水利工程建设:合理规划水田水利工程,进行田间排水和灌溉,保证水稻生长需要的水分供应。
3. 种植技术:选用优质水稻种子,进行浸种处理,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势。
控制播种深度,合理间距,保证水稻植株的茁壮生长。
4. 田间管理:进行适时的中耕、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工作,保证水稻植株的生长环境良好。
5. 生态修复:利用生态工程手段对水田进行生态修复,保护水稻生长环境,营造良好的生长条件。
三、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生长期间,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做好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障水稻产量的重要环节。
1. 防治病害:根据水稻生长期和生长环境,采取适时的药剂喷洒,防治水稻的稻瘟病、纹枯病、锈病等病害,选择抗性好的品种进行种植。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高产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的防治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水稻高产栽培技术:1. 合理选种:选择水稻品种要适应当地环境,抗逆性强,产量高,且抗病虫害的品种优先考虑。
2. 种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
早稻要提早选种,确保在温度适宜的时候种植。
晚稻要适当推迟选种,避免遭受天气寒冷的影响。
3. 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及时浇水,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适时除草,杂草控制在农作物生长初期。
及时排水,预防积渍。
4. 调整密植度:密植可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但过于密植会导致给养和光合作用不充分,适宜密度应根据不同品种和种植区域确定。
二、水稻病虫害防治:1. 病害防治:(1)纹枯病:选择抗纹枯病的品种,适时播种,给予足够的养分和水分,保持适宜的湿度,加强田间管理,合理使用农药。
(2)白叶枯病:定期巡田,发现病株及时挖掉,增加通风透光,合理施肥,除草,防治稻田间的杂草,减少病害传播。
(3)纹枯霉病:合理选择种子,做好种子的消毒处理,选择抗病种植。
(4)稻瘟病:选择抗病品种,避免种植连作地,预防稻瘟病的扩散。
2. 虫害防治:(1)稻飞虱:采取轮作措施,及时清除田间剩余的稻秧,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2)稻瘿蚊:定期巡田,发现田间种植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如捆绑稻秧等。
(3)稻纵卷叶螟:合理选择种子,定期巡田,发现虫害及时采取措施,如设置灯罩等装置进行诱杀。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是提高水稻产量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策略。
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和管理,可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农民朋友也需不断学习水稻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知识,加强田间管理,做好农田环境的保护,为水稻高产提供更好的条件。
一季中稻避灾高产栽培技术(一)
一季中稻避灾高产栽培技术(一)摘要针对南部县灾害性气候对水稻生产的不利影响,提出了水稻避灾减灾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苗床管理、适时移栽、肥水管理、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避灾;栽培技术南部县河坝镇位于四川东北部丘陵区,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
春季气温回升早,低温寒潮和阴雨天气频率高;夏季高温高湿,常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出现2个降雨高峰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伏旱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危害重;初秋多低温绵雨天气。
水稻是南部县的主食作物,常因异常气候造成秧田死苗、生长期病害较重、扬花期高温降低结实率和收获期绵雨穗萌,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为实现水稻安全生产,笔者历经5年的试验示范,形成了以下避灾减灾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1播前准备选用Ⅱ优602、Ⅱ优498、川江优527、宜香3724等分蘖力强、抗病性强、耐肥力高、生长旺盛、中型穗、中迟熟的高产杂交中稻。
间栽糯稻种用株高比杂交稻高15~20cm,生育期短7~10d的地方高秆品种;播前晾晒2~3d备用。
选背风向阳、土质疏松肥沃、灌排条件较好的旱地或菜园地,按长12~15m、宽1.3m、高5~10cm建地上式苗床。
播种前20~30d,苗床施沤制腐熟的有机肥5~10kg/m2、优质粪肥1.5~3.0kg/m2、尿素40g/m2、过磷酸钙100~200g/m2、氯化钾40g/m2和壮秧剂50~75g/m2,均匀翻耕混入10~15cm土层内培肥床土。
2播种播种可比当地水育秧提早7~10d,一般移栽冬(屯)水田的在3月5—10日育秧,移栽溪河两岸两季田的在3月20—25日前育秧。
播前先用清水浸种8~10h,捞出沥水后用旱育保姆350g拌种1kg;播前一天和播种当日各对床土浇1次透水,并用细泥土填充床土空隙;随后稻种按小苗秧60g/m2、中苗秧30g/m2、大苗秧15g/m2、长龄秧10g/m2立即均匀撒播,在稻种上薄盖0.5~1.0cm的菜园细土,然后用清水喷湿床面,同时喷施旱秧专用除草剂,再用超微膜平盖保湿,用地膜拱盖保温1]。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水稻高产栽培的一些关键技术措施。
选择适宜的品种是水稻高产栽培的基础。
根据地理条件、生态环境和栽培管理水平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较强、高产稳产的水稻品种。
合理施肥是水稻高产的关键。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生育期需求,在种植前、中、后期分别施入适量的有机肥和化肥。
一般来说,秋冬季节可以施入一定量的有机肥,春季播种前可施入基肥,水稻长势旺盛时可适量追肥,以保证水稻需求养分的供应。
合理的灌水管理也是水稻高产的关键。
根据不同水稻品种的耐水性和水稻生长阶段的需水量,及时、准确地进行调整灌水量,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在水稻的关节期、孕穗期等重要生长阶段,要注意增加水量,保证水稻的灌浆和籽粒充实。
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是保障水稻高产的重要环节。
通过监测和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也可以通过合理的品种选择、合理的施肥和灌水管理等技术手段来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
合理的密植是水稻高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适当增加水稻的种植密度,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
但要注意,过高的密度会导致水稻间竞争激烈,影响稻株的养分供应和气候条件的利用,密植的同时也需要注意适当的间隔和通风。
科学的田间管理也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
精确掌握播种期、抽穗期和收获期等关键时期,进行适时的田间管理措施。
包括及时疏茬、整茬、中耕、杂草清除等,以保证水稻生长环境的良好和稳定。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选择和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水稻品种和栽培管理水平等多个因素。
通过合理的施肥、灌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密植和田间管理等措施,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
水稻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水稻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是保障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关于水稻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内容。
1.适宜的播种时间: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
一般来说,早稻适宜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中稻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种,晚稻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
2.合理的密植管理:水稻的密植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产量。
在选种时选择具有较强穗型、株高适中、耐密植的品种;在栽植时保持适当的行距和株距,一般早稻为20-22厘米×15-18厘米,中晚稻为23-24厘米×13-15厘米;及时进行间宽控制和越冬修剪,保持适当的株型。
3.科学施肥:合理施肥是水稻高产的关键。
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的需要进行科学施肥。
一般早稻第一次施肥需要以氮肥为主,适量施磷、钾肥;中晚稻须根据生长期的需要施肥,旺苗期和分蘖期以氮肥为主,抽穗期以磷、钾肥为主。
4.合理灌溉管理:水稻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合理的灌溉管理对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在旱季节,要及时补充水分,保持土壤湿润;在雨季节,要及时排水,避免积水导致水稻倒伏或病害的产生。
5.病虫害防治:及早发现病虫害,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合理选择防治药剂,进行药剂的轮换使用,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合理疏花、疏穗等措施也有助于病虫害的防治。
二、病虫害防治1.水稻稻瘟病防治:及时选用抗稻瘟病品种,同时在苗期和抽穗期采取药剂喷雾、灌溉等方式进行防治,每次喷雾间隔7-10天。
2.水稻纹枯病防治:适时施用农药,每次间隔10-15天,同时保持田间通风良好,减少病菌传播。
3.水稻稻飞虱防治:根据田间虫口数量和种植面积,合理喷洒杀虫剂,喷施时要注意药液均匀喷洒,一般每隔7-10天喷施1次。
4.水稻稻飞虱防治:及时清理秧田周边的杂草,防止虫源的增多;在苗期进行预防性喷药,每隔7-10天喷1次。
总结:水稻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是保障水稻产量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季中稻避灾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针对南部县灾害性气候对水稻生产的不利影响,提出了水稻避灾减灾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苗床管理、适时移栽、肥水管理、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避灾;栽培技术
南部县河坝镇位于四川东北部丘陵区,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
春季气温回升早,低温寒潮和阴雨天气频率高;夏季高温高湿,常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出现2个降雨高峰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伏旱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危害重;初秋多低温绵雨天气。
水稻是南部县的主食作物,常因异常气候造成秧田死苗、生长期病害较重、扬花期高温降低结实率和收获期绵雨穗萌,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为实现水稻安全生产,笔者历经5年的试验示范,形成了以下避灾减灾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1播前准备
选用Ⅱ优602、Ⅱ优498、川江优527、宜香3724等分蘖力强、抗病性强、耐肥力高、生长旺盛、中型穗、中迟熟的高产杂交中稻。
间栽糯稻种用株高比杂交稻高15~20 cm,生育期短7~10 d的地方高秆品种;播前晾晒2~3 d备用。
选背风向阳、土质疏松肥沃、灌排条件较好的旱地或菜园地,按长12~15 m、宽1.3 m、高5~10 cm建地上式苗床。
播种前20~30 d,苗床施沤制腐熟的有机肥5~10 kg/m2、优质粪肥1.5~3.0 kg/m2、尿素40 g/m2、过磷酸钙100~200 g/m2、氯化钾40 g/m2和壮秧剂50~75 g/m2,均匀翻耕混入10~15 cm土层内培肥床土。
2播种
播种可比当地水育秧提早7~10 d,一般移栽冬(屯)水田的在3月5—10日育秧,移栽溪河两岸两季田的在3月20—25日前育秧。
播前先用清水浸种8~10 h,捞出沥水后用旱育保姆350 g拌种1 kg;播前一天和播种当日各对床土浇1次透水,并用细泥土填充床土空隙;随后稻种按小苗秧60 g/m2、中苗秧30 g/m2、大苗秧15 g/m2、长龄秧10 g/m2立即均匀撒播,在稻种上薄盖0.5~1.0 cm的菜园细土,然后用清水喷湿床面,同时喷施旱秧专用除草剂,再用超微膜平盖保湿,用地膜拱盖保温[1]。
糯稻于3月15—20日采用地膜湿润育秧。
3苗床管理
出苗后将超微膜揭去,当秧苗出现卷叶或早晨叶片无露水时要适量补水,移栽前一天浇透淡粪水。
出苗前膜内温度保持30~35 ℃,一至三叶期膜内温度保持20 ℃左右,高于以上温度要及时揭开薄膜两头透气降温;三叶期后,外界气温不低
于12 ℃,可先打开薄膜两头炼苗,后日揭夜盖,最后全部揭膜炼苗。
在三叶期,苗床可用尿素15~20 g/m2、氯化钾10 g/m2对水叶面喷施;三叶期后,每长1叶追施1次叶面肥。
未施壮秧剂的苗床,在秧苗一叶一心期,可用多效唑叶面喷施,以控制秧苗徒长。
4适时移栽
日均气温稳定在15 ℃时,即可开始插秧。
一般冬(屯)水田和闲置田移栽2~3叶龄秧苗,两季田移栽2~5叶龄秧苗。
按照肥力越低密度越大、秧龄越大密度越大的原则合理稀植。
一般冬(屯)水田和闲置田移栽平均叶龄3.5叶(秧龄30 d)的小苗秧,植22.5万~24.0万窝/hm2;油菜茬口田移栽平均叶龄5叶(秧龄40 d)的中苗秧,植25.5万~27.0万窝/hm2;小麦茬口田移栽平均叶龄6.5叶(秧龄50 d)的大苗秧,植28.5万~30.0万窝/hm2;无水源保障的等雨栽秧田移栽叶龄8叶以上(秧龄60 d 以上)的长龄秧,植31.5万~33.0万窝/hm2。
三围单本稀植强化栽培,以高肥力田(35~50) cm×(35~50) cm、中等肥力田30 cm×30 cm、低肥力田(25~30) cm×(25~30) cm的移栽密度,每窝3个单株株距10 cm呈三角形栽插。
杂交稻移栽时,每间隔6个宽行、在第7个宽行中加栽2行高秆早熟糯谷,同时田边四周也加栽糯稻,每窝3~5株,窝距25 cm,按丁字型“假二行”栽插,栽糯稻1.5万~1.8万窝/hm2。
5肥水管理
按照前促、中控、保后的原则,采用底肥多用有机肥;氮肥中、小苗秧按底肥、分蘖肥、穗肥用量比为6∶2∶2施用,大苗秧按7.0∶1.5∶1.5施用,磷肥全部作底肥;钾肥按底肥、穗肥用量比为8∶2施用[2]。
一般全生育期总施纯氮180~240 kg/hm2,氮、磷、钾按2∶1∶2配置。
底肥(占总氮量的70%),翻耕前施农家肥30 t/hm2,水耙前施氮肥(尿素37.5~75.0 kg/hm2);分蘖肥(占总氮量的30%),移栽5~7 d 后施氮肥(尿素37.5~75.0 kg/hm2+碳铵112.5 kg/hm2);穗肥,一般在抽穗后10~15 d,对土壤肥力低、长势不均、缺肥发黄的田块,用尿素45~75 kg/hm2。
磷、钾肥全作底肥施用。
插秧至分蘖阶段浅水灌溉(不超过3 cm);分蘖盛期浅、湿灌溉;分蘖末期适当晾田;孕穗至出穗开花阶段,保持3~5 cm的水层;灌浆后期采取浅、湿、干间歇灌溉[3];收获前7~10 d断水。
6化学调控
杂交稻栽后7~10 d,对返青慢、不分蘖、白根少、叶边缘发红的稻田,用98%磷酸二氢钾1.5 kg/hm2+生根壮苗剂750 mL/hm2或喷长精450 g/hm2对水防治;对植株枯萎、叶片及茎基部出现锈斑的稻田,用铁锌肥22.5~30.0 kg/hm2作追肥,并用98%磷酸二氢钾1.5 kg/hm2+生根壮苗剂750 mL/hm2或喷长精450 g/hm2对水防治。
促进秧苗早生快发,预防坐蔸[4]。
7病虫害防治
在水稻移栽前3~4 d,用75%三环唑1.5 kg/hm2+90%杀虫单450 g/hm2对秧田稻瘟病和螟虫进行全面普防普治,搞好带药移栽。
以稻瘟病、纹枯病、螟虫、稻
飞虱为防治重点。
稻瘟病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用30%稻瘟灵2.25 L/hm2或40%富士一号1.5 L/hm2对水675 kg;于7月上中旬用20%三环唑1.5 kg/hm2,或75%丰登300~450 g/hm2,或40%富士一号1.5 L/hm2+75%丰登300 g对水675 kg喷雾防治。
纹枯病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用20%井冈霉素精粉375~450 g/hm2对水675 kg喷雾;于7月上中旬再喷1次防治。
螟虫于5月中下旬用3.6%杀虫双大粒剂18.75~22.50 kg/hm2均匀拌土撒施(水层3~5 cm保持5 d以上),或18%杀虫双水剂3.75~45.0 L/hm2对水675 kg喷雾;7月上中旬用18%杀虫双水剂1.50~2.25 L/hm2,或90%杀虫单525~600 g/hm2对水675 kg手动喷雾挑治。
对稻飞虱虫量达1 500头/百丛以上的稻田,用10%吡虫啉450 g/hm2,或80%敌敌畏乳油1.50~2.25 L/hm2对水675 kg手动喷雾挑治。
8适时收获
水稻收获过早,青米多,籽粒不饱满,产量低,也影响米的品质;收获过迟,容易脱落损失或穗上发芽易产生穗萌。
以9成熟收获为宜。
9参考文献
[1] 潘宗东,顾亚佟,李星,等.优质高产杂稻新组合中优60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种子,2009(12):104-105.
[2] 郑建初,夏根和,周慧丽,等.杂交稻中浙优86选育及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9(12):149-150.
[3] 黄品仁.中、晚杂交稻组合早季栽培的高产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06(1):6-7.
[4] 孙明法,姚立生,唐红生,等.中粳稻新品种盐稻8号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6(1):13-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