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第三节黄土高原(第一课时)讲义
第三节黄土高原(第一课时)主备:耿桂英审核:徐际振签字:耿桂英课型:新授: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及证据。
3.能够动手设计实验验证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后果。
【自主学习】一、全球最大的黄土区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
东起,西至,南连,北抵,属于第级阶梯,(季风区/非季风区),主要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地区。
2、黄土高原跨过个省级行政区,(是/否)包括内蒙古自治区。
3、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米,黄土地形景观主要有:,你认为黄土高原上的耕作和居住主要在哪种景观上。
【合作探究】二、合作探究1---黄土高原的形成1、黄土高原风成学说的主要内容及证据:(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__(是,不是)从上空吹来的,____(是,不是)流水冲来的。
(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___向___。
(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
”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___、___一带而来。
(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 __(是,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___(是,不是)外来的。
三、合作探究验证2------严重的水土流失:1、找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复习检测】6一、填图题1.连线题①山西省②陕西省③甘肃④宁夏⑤内蒙古⑥河南⑦河北⑧青海2.在图上方框中标出黄土高原的界线3.图中A代表的河流是 B代表的河流是C代表的河流是二、选择题1、关于黄土高原地面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表千沟万壑、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 B.平地大,沟谷多,地面沟壑纵横C.高原坦荡,沟谷两侧常出现直立的陡崖 D.高原波状起伏,平地少,斜坡多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有()A.降水集中,且多为暴雨B.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C.黄土中许多物质易溶于水D.滥砍滥伐,过度开垦和放牧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时间是()A.春季B.夏季C. 秋季D. 冬季4、按“风成说”的原理,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是什么风带来的?()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课件(RJ)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一课时
黄帝陵
拓展延伸
黄土高原的名胜古迹 麦积山石窟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 塑艺术陈列馆。 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 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体现了千余年来 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泥 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丰富了中国 古代文化史,为后世研究我国佛教文 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
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富有特色的黄土文 明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黄土高原上深厚的黄土的成因,现在最认同的是 “风成说”。
作业布置
说一说富有特色的 黄土文化与当地的 自然环境有什么样 的关系?
试着说一说黄 土的成因。
板书设计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1课时)
(一)文明的摇篮
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具 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 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窑洞与黄土特有的属性及当地的气候有密切关系
新课学习
信天游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 的陕北民歌,其歌腔高亢而悠长, 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 的艺术感染力,深受人们喜爱。
与高原环境及地形特点密切相关
课堂练习
1.下列不属于“黄土风情”的是(B ) A.安塞腰鼓 B.傣族竹楼 C.平遥古城 D.窑洞 2.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B ) A.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 B.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C.地形平坦,一望无际 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课堂练习
3.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在( D ) A.塬 B.梁 C.峁 D.川 4.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冲积物构成 B.北抵阴山与内蒙古高原相邻 C.位于太兴安岭-太行山脉一线以西地区 D.位于秦岭以北
6.3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
【课程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2.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3.进行野外考察或运用相关资料,说明自然环境与地方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了解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认识富有特色的黄土高原文化。
3.结合地图分析认识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理解“风成说”的证据。
4.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能辨认塬、梁、峁、川等黄土地貌。
5.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2.难点:感受独特的“黄土风情”,分析民风民俗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法;直观演示法。
【课时设计】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信天游》。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低头向山沟,追逐流逝的岁月,风沙茫茫满山谷,不见我的童年。
我抬头向青天,搜寻远去的从前,白云悠悠尽情地游,什么都没改变,大雁听过我的歌,小河亲过我的脸,山丹丹花开花又落,一遍又一遍……”提问:歌曲听完了,大家能不能知道这首歌描写的是我们国家哪一个地形区?学生回答:黄土高原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过渡:我们严重的黄土高原是苍凉的,是“风沙茫茫满山谷”,是“一道道山梁一道道沟”,可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也有厚重的文化,你知道哪些黄土高原产生的文化。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情况补充。
过渡:黄土高原的历史黄土高原是中国大陆最早形成的地区之一。
在距今7000年前左右,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
地理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黄土高原【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 .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的评价。
2 .能够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形成,并能够通过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分析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
3. 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文原因,并能够提出治理与保护的措施。
【重难点】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合作探究、读图法【教学过程】导入:播放《黄土高原》的一组图片教师:从图片的画面中同学们是否能够判断出录像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形区?学生:黄土高原。
教师:对,同学们能够认识这是我国的黄土高原,看来同学们对黄土高原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
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黄土高原有多大?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怎么形成了今天这种独特的外貌?现在我们就来对黄土高原进行一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请同学们重新看录像。
录像:《黄土高原》: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的范围。
新课:教师:从录像中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板书: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教师:有人曾经形容如果将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做成1米宽和1米厚的黄土墙,则能从地球到月球一个来回。
下面哪个小组能够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具体分布范围?学生(某个小组):指图8.1,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包括:陕西省、山西省、甘肃省东部和宁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
教师:问:如果我们从北京出发,往什么方向走可以到达黄土高原?需要穿过哪座山脉?首先进入哪个省?学生:从北京向西穿过太行山脉可以到达黄土高原,首先进入的是山西省。
教师:哪个小组的同学到过山西和陕西?能否根据所见、资料和图8.2描述黄土高原的景观特征。
学生(某个小组):学生1:介绍“黄土塬”:黄土覆盖得较厚的平地,又称“黄土平台”。
6.3《黄土高原》精品课件(第1课时)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新知1
全球最大的黄土区
黄土梁是指沟谷之间的长条 形高地。长度大小不等,最长达
几十公里,宽几十米到几百米。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新知1
全球最大的黄土区
黄土峁是圆形、近圆形的 黄土丘。峁坡呈凸形坡,坡度 20°左右。
C)
2.在图示地区极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①崩塌②涝灾③洪灾④滑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
D.①④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位置范围 全球最大的黄土区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成因 水土流失严重
黄 土 高 原 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生机焕发的黄土地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黄土的流质(风或流水)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第三条“黄土矿物成分与基岩成分不一样”,说明黄土 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达成学习目标2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回答问题。
1.图示地貌名称为(
A.黄பைடு நூலகம்塬 B.黄土岇 C.黄土梁 D.黄土坡
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了解黄土高原主要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对本区经济发
学习目标 4
展的促进作用。 了解黄土高原地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区域环境保护与资 源开发的成功经验。
学习目标 5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信天游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全球最大的黄土区 水土流失严重
6.3黄土高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学生应认识到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增强环保意识和地理责任感。
2.当堂检测:
-选择题:判断题和单选题,考查学生对黄土高原的基本概念、地理位置、地形特点、黄土形成、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等知识的掌握。
b.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是: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表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2.讲解黄土的形成、分布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a.黄土是由风力搬运、沉积形成的,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地。
b.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黄土质地疏松,植被破坏后易发生水土流失。
第四环节:案例分析(15分钟)
1.出示案例:黄土高原某地的生态环境治理。
-讲授:用于介绍黄土高原的基本概念、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讨论:围绕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思考。
-案例研究:分析具体治理案例,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并掌握治理策略。
2.教学活动设计:组织实验、游戏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和互动性。
-实验:开展模拟黄土形成的实验,帮助学生直观了解黄土的形成过程。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组织方面: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对问题不感兴趣或对知识点掌握不足。
2.教学方法方面:讲授过程中,可能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改进措施
1.针对教学组织方面的问题,今后将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同时,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帮助他们弥补知识漏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认识到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增强了环保意识和地理责任感。
黄土高原第1课时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
黄土高原第1课时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一黄土高原(2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属区域篇中的内容,区域地理的学习是建立在祖国篇学习的基础上,由于在祖国篇中许多基本内容都已学过,为了避免教学中的重复,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与兴趣,区域篇主要是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学习与运用。
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因此,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有其必要性,同时,又可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来引导认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本节教材主要从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严重的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四方面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教学方法本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材中的图文资料及活动,采用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活动法、激励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完成黄土高原的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北方地区》,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已有所了解,但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问题的衔接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学习时结合各种地图、景观图等学习资料自主学习。
通过自学、观察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学法建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资料、自问自答等方式相互竞赛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构建自己的学习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知道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初步掌握运用实验验证假设的方法。
2.通过对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的分析,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对黄土高原过去至现在发展变化的过程分析,初步掌握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形成和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3.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脆弱的生态环境区域;知道黄土高原进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以综合分析的方法分析区域发展问题。
4.通过对黄土高原自然灾害形成原因的分析,初步掌握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整体环境,而具有独特的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以及人地关系的矛盾与协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风成说
——风力把黄土搬运到黄土高原上
◎水成说
——流水把黄土搬运到黄土高原
◎风化残积学说
——认为黄土的“老家”就在当地,是风化作用将原来 的岩石、砂砾“粉碎”之后,残留原地演化成黄土的
◎风水雨相说
——认为典型黄土是经过风、水双重选择的沉积物。
◎灾变水成学说
——(我国科学家李明光)他用大量证据证实:黄土高 原是喜马拉雅运动带来洪水泛滥,黄土沉积和新构造运动 抬升形成的。
黄土峁(măo)
返 回
黄土高原的地貌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不同的类型显示了黄土地区被 侵蚀的不同程度
黄河中游河 段经过黄土高原, 每年携走的泥沙 多达16亿吨,如 果把这些泥土做 成1米见方的土墩, 然后把土墩沿赤 壶口瀑布 道码放,能绕地 球20多圈。
黄土高原的地貌
黄土塬(yuá n)
黄土梁
黄土峁(măo)
说明的问题
黄土运动的方向是自 西北向东南 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 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 化形成,是外来的 黄土不是本地的,可 能来自中亚、蒙古
黄土塬:由厚层黄土组成、面积 较大,顶部平坦,侵蚀作用微弱, 是良好的耕作区。
黄土塬(yuá n)
返 回
的 黄黄 土土 地梁 貌: 类条 型状 延 伸
返 回
馒 头黄 状土 的峁 黄: 土呈 丘穹 陵状 。或
黄土塬 黄土高原上的城市和人口分布在哪 种地貌上?
黄土高原各种地貌中水土流失最 严重的是哪种地貌 ? 黄土峁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过 度 放 牧
过 度 垦 殖
过度樵采
于 是 造 成 :
植 被 破 坏
植被破坏
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黄土高原(第1课时)
英华中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初二地理导学案编制:李琳审核:李琳审批: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重点难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3.黄土高原人地关系的矛盾和协调【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学习目标,结合导学案的引导,认真阅读教材并用红色笔进行勾画(包括文字与任何图片),完成课本相关活动,并独立完成导学案。
2.将预习时有疑问的或不能解决的用红色笔标记并随时记录在导学案【我的疑问】区,准备课上讨论质疑;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并按要求积极互动,积极思考,展示规范,点评到位,大胆质疑。
一、预习案(独立完成)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黄土高原东起_________、西至________、南至_______、北抵____________。
属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______地区。
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就是世界最大的____________。
2.典型的黄土地形景观黄土高原的地貌表现为__________,黄土高原景观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类型。
3.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来源—“风成说”证据:(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__(是,不是)从上空吹来的,___(是,不是)流水冲来的。
(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___向___。
(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
”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_________、_________和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一带而来。
时间:班级:姓名:小组:评价:我的疑问———二、探究案(团队合作)1.阅读课本P24和P25的图6.26—6.28,讨论分析黄土高原为何能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节黄土高原地理教案范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节黄土高原地理教案范文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节黄土高原地理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节黄土高原地理教案1黄土高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
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
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
2.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
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
下面我们看一段电视片断(播放黄土高原的电视片)看一看这是什么地形区,主要地貌有哪些?(黄土高原地貌有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引出新课。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讲授新课]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
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黄土高原》教案1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资料搜集和阅读水平。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黄土的形成原因,初步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及成因,培养学生探究和综合分析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图文资料,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征及成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特征教学难点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成因和黄土层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以阿宝的家乡黄土高原导入本节课。
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三、前置学习:请同学们欣赏图片,然后谈谈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媒体出示图片)四、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1、找出黄土高原的四至点;2、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3、找出黄土高原附近的主要地形区。
合作探究二黄土高原有哪些特征呢?合作探究三黄土高原有哪些地貌景观?这些地貌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借助图片讲解四种地貌的成因合作探究四这么多的黄土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⑴让学生读课本P26阅读材料“风成说”的内容。
⑵教师借助黄土形成示意图讲解黄土高原黄土层的形成过程。
⑶出示“风成说”的证据,让学生讨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地理知识?学生回答后,教师多媒体出示板书设计并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革命圣地;理解了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明白了黄土高原的特征及地貌景观和成因;理解了黄土高原黄土层的形成过程。
板书设计:华夏文明的摇篮位置、范围地貌类型及成因黄土的形成过程六、当堂检测:1 . 黄土高原东起______西至_______ 南至_____北至_______,跨越了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 等省级行政区。
《黄土高原》PPT教学课件(第1课时)
ppt模板: . /moban/
ppt素材: . /sucai/
ppt背景: . /beijing/
ppt图表: . /tubiao/
ppt下载: . /xiazai/
ppt教程: . /powerpoint/
资料下载: . /ziliao/
范文下载: . /fanwen/
试卷下载: . /shiti/
活动2 识地貌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黄土川
新知学习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黄土川
新知学习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黄土川
新知学习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黄土川
农业发达, 人口集中
新知学习
活动3 赏文明
新知学习
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具有直立 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 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教案下载: . /jiaoan/
ppt论坛: . .cn
ppt课件: . /kejian/
语文课件: . /kejian/yuwen/ 数学课件: . /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 . /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 . /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 . /kejian/kexue/ 物理课件: . /kejian/wuli/
带走了大量肥沃的表层土,使土层 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 农作物产量降低。
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黄河泥沙含 量剧增,并在下游淤积,抬升河床, 形成“地上悬河”。
课堂检测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的土地总 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其流失面积大约43万平方千米,其中严重 流失区约有25万平方千米。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八年级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授课教师齐贺娟总课时2课时授课时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土高原的位置以及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2、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并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动手操作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及地貌特征。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的成因。
教法学法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合作交流设计理念
一、导入
二、探究新知
一、黄土高原的位置
二、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一、导入
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
(播放黄土高原景观图片)
师:请问这组图片描绘的是我国哪个
地形区的地貌?
生:黄土高原
师:谁能描述一下该地区的地貌特
征?
生: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师: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沟
壑纵横的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
区-------黄土高原。
(板书课题)
二、新课
1、学生自主阅读图 6.25及文字部
分,明确:
(1)、黄土高原的位置
(2)、黄土高原所跨省级行政区。
出示黄土高原地形图,填写地理事物
名称。
1、学生自主阅读,回答问题。
(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
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
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
(2)、黄土高原主要跨甘肃、宁夏
回族自治区、陕西、山西四个省级
欣赏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总结能力。
三、黄土高原的成因
四、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过渡: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
厚度一般超过100米,据说,如果我
们用黄土高原的黄土砌成一米高一米
宽的墙的话,可以从这儿到月球一个
来回,那么这么多的黄土都从哪儿来
的呢?怎么形成的呢?为什么别的地
方没有呢?
2、黄土高原的成因
师:对于黄土高原的成因,科学家们
曾提出过很多的假设,其中“风成说”
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也就是说这些黄
土是风吹来的。
(1)、阅读教材26页阅读材料。
(2)、寻找“风成说”证据,27页活
动题。
师:种种证据都表明黄土高原是风吹
来的高原。
实际上,关于黄土
高原的形成,还有着,“水成说”
“风水两相说”等等,如果大
家感兴趣,可以在课后了解这
些相关内容,说不准你也能形
成自己的学术观点。
过渡:因为黄土是外来的,所以土质
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流水的
侵蚀使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形成了不同的黄土地貌景观,现在咱
们来了解一下不同地貌特征都有哪些
特点。
3、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
出示不同地貌景观图,了解不同地貌
的特点。
过渡:沟谷进一步发育成另一种地貌
景观,川,川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
行政区。
学生动手填写黄土高原四至点
及拖动省级区域到相应位置。
2、小组合作探讨,“风成说”的证
据。
(1)、像积雪:说明黄土是从上空
吹来的,而不是水冲来的。
(2)、颗粒越来越细:说明黄土流
动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3)、与基岩成分不同:说明黄土
不是本地产生的。
3、学生欣赏图片,对比不同地貌
景观的特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印象。
通过合作探讨锻炼学生合作学
习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四、达标检测五、黄土风情
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
出示黄土高原的川的图片。
4、黄土风情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黄土高原上有哪些
独特的风土人情。
阅读25页图6.26、6.27及6.28了解
黄土高原独特的民风民俗。
5、总结知识点。
师:本节课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6、出示练习题。
4、学生畅所欲言,描述自己所知道
的黄土高原的人文特点。
5、学生总结所学知识。
6、做能力培养的相关练习题
板书设计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1、位置:东:太行山脉
2、所跨省区:甘肃
3、成因:风成说
4、地貌类型:黄土塬
5、黄土风情
西:乌鞘岭宁夏黄土梁
南:秦岭山西黄土峁
北:长城陕西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