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宅、于式玉先生编年事辑
昌都试验小学:西藏第一所现代学校——昌都地区原政协主席布土丁访谈录
布 土 丁 主 席 介 绍 说 ,昌都 实验 小
学 是 中央 政 府 在 西 藏 办 的 第一 所 学 校 。
那 时 候 叫 冬 学 。 由随 十 八 军 进 藏 的 是
两位 教授—— 语 言学教授 李 安宅 ( 留
美学生 ) 、于 式 玉 教 授 ( 日学 生 , 的 , 整 个 西藏 都 — 在
I J
.. .. .......................... .............. .................................. 一
2 2 1 中国西 冀 2 00
昌都 小 学 是 当地 上 层 爱 国 人 士 集 资 就 是 这样 一点 一 点 建 设起 来 的 。 办 学 的 , 中 十八 军 出 了 一 些 资金 , 授 其 教
1 5 年 2 底 正 式开 学 , 91 月
对 汉 语 和 数 学 等 一 窍 不 通 , 是 会 一 点 只
昌都 小 学 最 初 的 学 生 , 是 经 过 反 藏 文 。汉语 老 师 讲课 还 得 带 藏 语 翻译 , 都 因 复 动 员 才 来 上 学 的 。 一 批 学 生 中 有 一 此 学 校 领 导便 要 求 所 有 汉 族 老 师 和 学 生 第 部 分 是 上 层 人 士 的 子 女 , 有 一 部 分 是 都 必 须 学 习藏 文 。经 过 一 段 时 间 的 学 习 , 还
手 工 业 者 等 中 间 阶 层 的 子 女 , 时 还 有 当时 的汉 族 老 师 和 我 们 可 以 进 行 简 单 的 同 城 市 贫 民 的 子 女 们 。学 生 的 一 切 开 支 学 对 话 , 少 数 老 师 完 全 可 以 用 藏 语 给 我 有
宣侠父帮助组建“藏民文化促进会”
宣侠父帮助组建“藏民文化促进会”1926年,我党民族和统战工作的开拓人之一——优秀共产党员宣侠父在甘肃期间,与中共甘肃特支的其他成员,为拉卜楞藏区主持正义,为藏族追求民族平等和社会进步奔走呼吁,经过斗智斗勇,解决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拉卜楞案件”。
同时为提高藏族人民的政治觉悟和现代文化教育在兰州建立了“藏民文化促进会”。
在这之前拉卜楞藏区只有佛教寺院教育,宣侠父通过举办藏民文化促进会等形式,促进藏区文化教育的发展,从而拉开了拉卜楞藏区现代文化教育的序藏民文化促进会组织概况表幕。
1926年春,拉卜楞寺教区赴兰控告马麒军阀代表团的黄正清等人,在甘肃省督办刘郁芬公署交际处处长延国符的办公室,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甘肃特支成员宣侠父。
宣侠父聆听了黄正清等人诉说马麒军阀蹂躏拉卜楞寺教区的滔天罪行后,万分激愤,深表同情,愿为藏族人民的正义斗争作出努力。
之后宣侠父亲临藏族代表团驻地,详细了解拉卜楞藏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并对他们指出:“你们的案件,不是某甲与某乙的什么纠葛,乃是一个弱小民族受地方军阀欺压的问题,是不能完全依赖官厅解决的,你们自己应该来寻求生存的办法,不然天下不止一个马麒,你们的官司会永远打不完的。
”同时明确指出:一个弱小民族要觉悟,首先是文化和思想的觉悟。
宣侠父以通俗易懂的谈话形式,启发和教导在兰藏民代表团成员,使他们充分认识现代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与代表团成员一起切磋如何才能为藏民办些实事,他建议在兰州成立一个“藏民文化促进会”,作为各民族文化交流及青年活动的场所,他的意见立即得到了在兰藏族代表团成员的一致同意。
1926年5月2日,藏民文化促进会在兰州教育会馆正式挂牌成立,黄正清任会长,邵光宇、杨真如、罗占彪、黄祥等十位藏族代表任委员。
宣侠父为藏民文化促进会起草了《组织大纲》、《宣言》和《章程》等,明确提出了本会的宗旨是:“在于提高藏民文化,使得与国内各民族有平等之地位;更进而与国内民族共同奋斗,要求中国民族国际地位上之平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研究编年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9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科研热词 金圣叹 辑览 莫友芝 研究方法 研究史 研究 梁启超 方法论 文学评点 文学史观 文学史研究 年谱 史实考证 古诗十九首 创作年代 五言诗 事迹编年 中国文学史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科研热词 陆机 诗歌研究 诗文 编年 篇目名称 篇名 研究编年 杜诗学 文献 敦煌学 敦煌吐鲁番 巴蜀 唐宋 作者 作品系年 《三国志》古写本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2014年 科研热词 殷礼解读 年代新考 孔子文化地图 传道 传经 传事 《语类》 《论语》编纂 《朱子书信编年考证》 《文集》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2011年 科研热词 话语 视点 《新编五代史平话》 推荐指数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科研热词 编年 高句丽壁画墓 辑考 轺车图像 谱系 诗歌编年 苏幕 编年史 籍贯 生成数量 生成密度 现实意义 汉文史料 曹豳 施枢 文学生态 文化交流 学科价值 唐宋八大家选本群 吴梦窗 吴中复 吐谷浑 吐蕃 历史分期 仕履 中外文学关系 世系
科研热词 考古学观察 王城遗址 渤海国 非传实史 错误 金石文字 辽代 范辂 编年史 编年体例 编年事辑 编年 纪时法 生平与学术 热门选题 李安宅 杂文 数字化 拨乱反正 戴叔伦 常州 左传 四部分类法 唐代 古籍 古代图书出版 反封建 于式玉 事迹 1979年
西餐第一所小学——昌都小学建设发展始末
•中国两藏纪念昌都解卑周年西藏第一所小学、]完成解放全国的历史使命,丿、|1950年1月,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解放西藏,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叽固西南国防。
在进藏之初,中央和西南军区从北大、清华、川大、西陲文化学院以及原国民党蒙藏委员会散居在成渝两地的人员中,调请专家、教授10余人随军进藏。
贺龙向张国华、谭冠三推荐了两位知名学者——华西大学教授李安宅、于式玉夫妇,他们渊博的学识和为民族文化教育事业'藏学硏究实践所作出的贡献得到大家的一致公认。
李安宅、于式玉夫妇二人入伍后被分配到18军政策硏究室任硏究员,两人非常兴奋,认为自己多年来的研究方向和学识专长,对国家、对兄弟民族的作用,比在拉卜楞寺时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这对胸怀报国之志的夫妇二人来说,比什么都高兴。
1950年初,研究室全体人员经过短期训练后就踏上了进藏之路。
1950年10月24日,昌都战役结束后,李安宅、于式玉即随军进抵昌都。
12月27日,昌都地区各族代表会议形成决议:“为发展藏族地区人民文化科学教育事业,应普遍建立小学。
”1951年1月2日,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以下简称解委会)正式成立,立即委托文教组负责人李安宅、于式玉会同昌都各阶层人士共同协商办学事宜。
1月12曰召开了昌都办学董事会,会上推选昌都寺二活佛谢瓦拉•察雅为董事长,解委会副主任德格•格桑旺堆、摄金次嶋、甲本慈诚、李安宅、于式玉和魏克为董事=董事会商定先办冬学,招收学生不受性别、年龄、民族、贫富、信仰的限制,上层贵族和各族贫苦百姓均可入学,以学藏文为主,选修汉文。
校址设在昌都西北角一座破旧的城隍庙里。
解委会和驻军五十二师给予了大力支持,要钱给钱,要物给物,要人就抽调藏汉族优秀干部。
五十二师还派文工队员去学校帮助教汉语文、数学,教唱歌、跳舞。
1951年1月中旬,冬学开学了,40岁的格桑旺堆副主任和她的女儿拉觉旺姆、儿子强巴格桑及佣人的子女阿宝,都是学汉语文的学生,同时也是教藏语文的老师。
浅谈民国时期入西康考察之国人的类型及其原因-论文
浅谈民国时期入西康考察之国人的类型及其原因- 论文关键字:国人调查西藏研究法师民国四川考察年月考察团曹春梅(作者简介:曹春梅(1980—),女,四川省南溪县人,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旅游学院研究生。
)在古代、近代社会,中国地方辽阔,兼之交通工具极不发达,所以对于边疆情形就隔阂甚深,甚至有些时候声气不通,消息全断。
到了民国肇兴时,又是军阀割据,各霸一方,都只顾一己之私利,致使外蒙被人强食,新疆、西藏成分割之局,西康、青海几乎成为无主之地。
这样的边患危机,必定会唤起一些国人的觉醒,引起他们对边疆的注意。
而本文主要将对民国时期进入西康考察的国人作一简略分析。
一西康地处西南交通要道,进可为西藏后援,退可为四川屏障,左右则能与青、滇策应。
早在明、清时期,该地就已经是中央政府控制藏、彝等少数民族的军事战略要地。
无论是清末时期的筹设川滇边区,还是北京临时执政府1925年2月设立的西康特别行政区以及后来国民政府1939年1月的西康建省都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对西康的重视。
当然,它也受到外来势力的关注。
特别是民国时期,随着国内外局势的变化,西康更成为了全国的焦点,各界人士纷纷涌入西康,去了解这一神秘地带。
如果对民国时期的入康国人作一分类的话,大致有四类:其一,政府官员的取道西康或者奉命入康处理政务。
如赵一清,刘曼卿,唐柯三,黄慕松,马鹤天。
赵一清于1914-1915年任康定县长兼镇守使署秘书,著有《西康日记》,这是其任期内的日记,共七百余日,二十万字。
刘曼卿生于拉萨,通晓藏文。
1929年及1932年她两度奉命入藏,以为国民政府与达赖喇嘛之间的联络人,致力于汉藏修好,民族团结之事业。
在1929年7月,刘曼卿持古应芬给达赖喇嘛的信件和应带的礼物,取道康地入藏。
终于在1930年2月上旬到达拉萨。
其间由于一些原因,她在西康停留数月,对康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后著有《康藏轺征》,此书是藏人记藏事,自然真切,对藏地风俗琐闻之记述,极具有趣味性。
李安宅边疆社会工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j:#M i^:SOCIAL CONSTRUCTION第5卷第2期2018年3月Vol.5N o.2MAR.2018□专题研究:民族社会工作李安宅边疆社会工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郭占锋许静摘要:20世纪30-40年代,李安宅在边疆工作的过程中,将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出用社会工作的方法来预防和应对边疆问题。
籍此,本文主要阐述了李安宅边疆社会工作思想及对今天发展边疆地区社会工作的启示。
李安 宅先生强调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提倡以人为本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主张将“研究、服务、训练”三者合而为一,并重 视对边疆工作者的培养。
这些思想与理念对于当下边疆社会工作的建构与推进具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李安宅;边疆社会工作;助人自助_、引言李安宅,字仁斋,笔名任责,1924年人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服务研究班学习,1929年获得学士学位 及相当于硕士的社会服务职业证书。
①后来留校,主要从事社会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的研究。
20世纪30~40 年代,国民政府西迁,全国的经济、文化也随之西迁。
因此,许多学者将注意力集中在边疆工作上,李安 宅作为边疆问题专家也加入了服务边疆的队伍中。
1938年,李安宅、于式玉夫妇到甘肃拉卜愣进行藏区社 会调查,一直待到1941年,创下中国人类学家在一地进行调查时间最长的记录。
®1941年,李安宅受聘担 任华西协合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兼主任,次年开始筹建华西边疆研究所。
®当时,华西边疆研究所与华西边疆 研究会、中国边疆学会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独立地开展调查研究、实地考察、主办公开演讲、举办文物展览、出版刊物等,表现出边疆研究的繁荣景象。
®当时的边疆实地研究促进了李安宅对边疆及边疆工作的思考。
我们现在所说的边疆主要是指邻近祖国疆土边界的区域,如远离腹心的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的多 民族地区。
⑤李安宅认为“边疆乃对内地而言。
边疆所以不与内地相同的缘故,就自然条件而论,不在方位,而在地形;就人为条件而论,不在部族,而在文化。
民国时期甘南的藏族文化发展活动——以拉卜楞藏民文化促进会为中心的考察
2015年第5期第26卷总第130期民族教育研究Journal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 for Ethnic MinoritiesNo.5,2015Vol.26General No.130[收稿日期]2015-03-08[作者简介]蒋超(1982-),男,甘肃临泽人,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中国史专业2014级博士研究生,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讲师。
夏泉(1966-),男,湖南临澧人,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①涉及拉卜楞藏民文化促进会的相关研究可参见仁庆扎西、陈庆英论文:《大革命时期拉卜楞藏族地区的革命斗争》(《中央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4期);朱解琳论文:《五世嘉木样丹白坚参与拉卜楞文化教育》(《西北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1987年第4期);孟庆华论文:《中共甘肃特支支持甘边藏族人民反对封建军阀斗争始末》(《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1期);李静、戴宁宁论文:《五世嘉木样丹贝坚活佛教育思想及实践评述》(《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陈改玲论文:《民族精英与近代甘南藏区教育变革》(《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储竞争论文:《民族国家建设下的边疆教育及其困境———以国民政府时期夏河县教育为例》(《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等。
·民族教育史研究·民国时期甘南的藏族文化发展活动———以拉卜楞藏民文化促进会为中心的考察蒋超夏泉(暨南大学文学院,广州510632)[摘要]民国时期,随着宁海镇守马麒等军阀势力在甘南的崛起,甘南地区本已十分复杂的民族矛盾更加尖锐。
为谋求生存、争取权利,五世嘉木样及其兄洛桑泽旺在国民军第七方面军总指挥部政治处党务特派员、共产党员宣侠父及社会进步人士的支持下,成立了藏民文化促进会,以促进会为中心开展有利于本民族生存发展的活动,创办学校、设置图书馆、刊发杂志、推行教育等,客观上促进了藏族文化的发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生平与学术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4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科研热词 考述 研究资料 生平 王徵 点校 李梦阳研究 杂剧创作 明代诗文研究 文化繁荣 戏曲家 戏曲创作 张炳璿 定量分析 学者 墓志铭 乾嘉时期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科研热词 贺复征 西方 研究综述 生平事迹 施伯雨 新出土墓志 当代 唐代 哈代 刘长卿 《水浒传自序》 《文章辨体汇选》 《四库全书总目》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科研热词 非个人化交换 陆游 道医 辑览 莫友芝 研究 心智构念 开放进入的社会秩序 年谱 制度变迁 制度 刘完素 伪作 中医哲学 《老学庵续笔记》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科研热词 逻辑主义 诗话 诗文评 礼实理虚 目录学 概念和对象 新逻辑主义 思想 弗雷格 学礼复性 四库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名著 古代诗文 反心理主义 制礼节性 函数和概念 以礼代理 书目答问 sinn和bedeu-tung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西藏现代教育发展的历程及其主要经验教训
的 李 安 宅 于 式 玉 教 授 等 负 责筹 备
195 1
年
3
,
月 中
国人 民解 放 军 昌都 地 区 教 育 委 员会 在 昌都 人 民 的支
新 中国 西 藏 教 育 发 展 经 历 了五 个 主 要 阶段
1
,
持和 上 层 爱 国 人士 的 帮助 下 在 昌 都正 式 建 立 了 昌 都 小 学 并 成 立 了学 校 董 事 会
: 、 、
,
。
“
议 共 同 纲领 》 中 就 明 确 规 定 人 民 政 府 应 该帮 助 各 少 数 民族 的 人 民 大 众发 展 其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教育 的 建 设事业
19 沁
,
代 民族 教 育 的 第 一 颗 明 珠 成功
,
”
① 由 于 昌都 小 学 办学 的
19 5 1
年
8
月 昌都 地 区 第 二 届 人 民 代 表 大 会
6 360
民 政 府 教 育 部 又 在 北 京 召开 了 第一 次全 国 民 族 教 育 工 作 会 议 讨 论 制 订 了 发 展 民族 教 育 的 有 关 方 针 和
, 。 , ,
政 府 签 订 的 《关 于 和平 解 放 西 藏 办 法 的 协 议 》 第九 条
又 进 一 步 明确 规 定
、
:
“
依 据 西 藏 实际 情 况 逐 步 发 展 西
”
。
藏 民 族 的 语言 文 字 和 学 校 教 育
,
同年
9
月 中央 人
,
教育有 了 较快的发 展
,
到 1 9 5 7 年 6 月 全 区公 办 小
1 l
俞正燮《癸巳类稿·易安居士事辑》译文
俞正燮《癸巳类稿·易安居士事辑》译文俞正燮的《癸巳类稿·易安居士事辑》是一篇关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易安居士)的研究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对李清照的生平事迹进行了梳理和考证。
由于篇幅较长,无法在此提供完整的译文。
以下是文章的部分内容摘录:
原文:易安居士,宋李清照也。
字易安,号玉楼山人。
济南章丘人。
父祖皆有文名,家世贵显。
自幼聪颖,善诗文,尤工长短句。
及长,适赵明诚,亦喜藏书,与易安志同道合。
夫妇共研金石,校雠古籍,时有题跋,见者叹服。
译文:易安居士,即宋代的李清照。
她的字是易安,号为玉楼山人,出生于济南章丘。
她的父亲和祖父都有文学声誉,家族地位显赫。
她自幼聪明过人,擅长写诗作文,尤其精通长短句。
长大后,她嫁给了赵明诚,他也喜欢收藏书籍,与易安志趣相投。
夫妻俩共同研究金石篆刻,校对古籍,并时常在书后留下题跋,看到的人都为之赞叹不已。
这篇文章对李清照的生平、家庭背景、文学成就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评价,是研究李清照的重要资料之一。
李安宅的学术成长与政治纠结——两个版本自传比较阅读札记
李安宅的学术成长与政治纠结——两个版本自传比较阅读札记作者:汪洪亮来源:《民族学刊》 2016年第1期DOI:10-3969/j-issn-1674-9391-2016-01-002[摘要]文章对李安宅写于1951年和1961年的两个版本自传进行比较阅读,揭示其内容差异与思想微妙变化之处,并藉此分析李安宅的早年生活对其后来人生的持续影响、李安宅的学术选择及政治纠结。
走动在政学之间,贯穿了李安宅的大半生,也为其人生的跌宕提供了注脚。
[关键词]李安宅;传记;学术;政治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91(2016)01-0008-12基金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2014年度重点项目《抗战时期华西坝教会五大学的边疆民族研究》(项目编号:SC14A021);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2012年度重点项目《变动时代的人生与学术:李安宅的生平与思想研究》(项目编号:SXJZX2012-003)。
作者简介:汪洪亮(1976-),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央民族大学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中心博士后,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和边疆学术史。
四川成都610068所谓知人论世,对学人及学人所处之时代和同时代人的研究,是今日学术史研究的重要进路。
过去的学术史与思想史纠结而混同,多是学者著述和思想的摘录汇编。
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是一部较有影响的没有“学术”的思想史,关注一般人的一般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过去思想史著述中,专注于大人物而忽视更大人群的疏漏。
钱穆曾说,“历史讲人事,人事该以人为主,事为副”,尤其“思想要有事实表现,事背后要有人主持。
如果没有了人,制度、思想、理论都是空的”。
①在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界,王建民和胡鸿保对学科发展的宏观情形有很多精彩论述,但对民国很多著名学者的学术成长与选择所述较略②。
除了吴文藻、费孝通、林耀华等少数学者,大多在民国时期声名显赫的人类学者在今日人类学界的学术表述中已悄然无声,这个名单可以拉得很长:凌纯声、柯象峰、徐益棠、芮逸夫、卫惠林、吴泽霖、梁瓯第、马长寿、江应樑、李有义、吴定良、岑家梧、胡耐安、胡鉴民、庄学本、蒋旨昂……他们中的大多数,至今仍消隐在那些泛黄发脆的纸页中。
记中国藏学先辈——李安宅、于式玉教授在拉卜楞的岁月
作者: 张庆有
出版物刊名: 西藏研究
页码: 140-143页
主题词: 李安宅;拉卜楞寺;中国藏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调查研究;藏学研究;西北;母系社会;
教授
摘要: <正> 我国著名社会学、藏学专家李安宅、于式玉教授虽已过早的离开了我们,但他俩四十年代在西北边陲拉卜楞寺从事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研究时,所撰写的藏学论著,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文化财富,而他俩深入藏区,脚踏实地进行藏学研究的风尚,为今天我们致力于藏学研究的每个同志,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昌都试验小学西藏第一所现代学校
昌都试验小学西藏第一所现代学校坐落在昌都城关镇卧龙街的昌都地区实验小学是国家在西藏创办的第一所现代学校,学校的创建标志着西藏现代教育的起步。
昌都实验小学创办初期仅有3个教学班,70多位师生。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4241平方米,建筑面积9621平方米,有两幢教学楼、两幢综合楼、一幢办公楼。
建有语音室、微机室、音乐教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等功能性教室。
每一个班级均布有信息网点、配备有电视机,实现了“班班通”。
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级,在校生1478名。
学校现有教职工114人,专任教师106人,60年来,学校共输送了55届一万多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
为什么要叫冬学呢?2010年7月本刊记者采访了原昌都地区政协主席布土丁,请他谈谈有关昌都小学的发展历史,布土丁主席当年是昌都小学的学生,后来又在学校当过教师,先后担任过教委主任,地委宣传部长,前两年任昌都地区政协主席。
布土丁主席介绍说,昌都实验小学是中央政府在西藏办的第一所学校。
那时候叫冬学。
是由随十八军进藏的两位教授――语言学教授李安宅(留美学生)、于式玉教授(留日学生,孪教授之妻)――创办的,在整个西藏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布土丁主席说,当时要办一个正规的学校不太可能,而且群众的觉悟也有限。
后来考虑到成立冬学可以使生源增多,群众可以选择不太繁忙的冬季送孩子上学。
后来逐渐有了很多学生。
学校的老师除了李教授两口子以外,还有十八军的战士,此外还有昌都著名的喇嘛和有文化的贵族兼任一些课程。
办了一段时间后学校更名为昌都小学,接着又改为昌都实验小学。
昌都小学是当地上层爱国人士集资办学的,其中十八军出了一些资金,教授两口子也拿出了一些钱,还有德格?格桑旺堆和昌都寺活佛谢瓦拉?昂旺青饶提供了资金,共筹集了两千块大洋,还成立萤事会。
1951年1月12日召开了第一次学校董事会,推选谢瓦拉?昂旺青饶为董事长,聘请德格?格桑旺堆为名誉校长。
1951年2月底正式开学,昌都小学最初的学生,都是经过反复动员才来上学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词 ]李安宅 ;于式玉 ;编年事辑 ;生平与学术
中 图分 类 号 :C 9 5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4— 9 3 9 1( 2 0 1 3 )0 6— 0 0 6 3— 1 5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民 国 时 期 边 疆 政 治 与边 政 学》 ( 项 目编 号 :
假 回 国。
1 9 2 6年 ( 民国十五年 。丙 寅 )
李安 宅在离 家 l 2里 以外 的南 园பைடு நூலகம் 上高小 。
1 9 1 7年 ( 民国六年 ,丁 巳 )
李安 宅高 小毕业 ,奉 父母命 娶 妻张瑞 芝 。 因三叔调 至遵 化县 ,到遵 化 县省 立 五 中上
初 中。 1 9 1 9年 ( 民国八年 ,己未 )
世 。李安宅 是 中 国边疆 研 究 代 表人 物 和 华 西学 派人 类学 核心 人 物 ,在 近 代 学术 史 上 有 着 重要
地位 。于 式玉 极 富 语 言 天 赋 ,擅 长 文 献 目录 ,
又肯 实 地 调 研 ,为 其 藏 学 研 究 奠 定 了 坚 实 基 础 ,也 为 李 安 宅 藏 区 实 地 研 究 提 供 了 重 要 支 持 。二 人 学 术 生 命 互 相 交 融 ,堪 称 藏 学 界 之 “ 天涯 同命 鸟 ” 。这 对学 术伉 俪 的一 生 ,让 我 们
2 0 1 3 / 0 6 总第 2 0期
D O I :1 0 .3 9 6 9 / j .i s s n .1 6 7 4— 9 3 9 1 .2 0 1 3 .0 6 .0 0 9
李安 宅 、于 式 玉先生编 年事 辑
汪 洪 亮
[ 摘 要 ] 文章通 过爬 梳各 类 文献和 档案 资料 ,对 著名 藏 学家李 安宅 与于 式玉先 生 生平 事迹 及 学术 成就进 行 了逐年 排 比 ,为 学界进 一 步深入 相 关 学术 史研 究提 供 了基 本 史料 。
1 9 0 5年 ( 光绪 三十 一年 ,乙巳 )
李 安宅 入私 塾读 书 ,同年转 入村 中初 小 。
1 9 1 2年 ( 民国一年 ,壬子 )
李 安 宅初小 毕业 。
J O U R N AL O F ET HNO L OG Y
2 0 1 3 / 0 6 总第 2 0期
0 9 C Z S 0 2 0 ) ,四川省思想家研究中心重点项 目 《 变动时代 的人生与学术 :李安宅生平与思
想研 究》 ( 项 目编 号 :s x J z x 2 o l 2— 0 0 3 ) 。 作者 简介 :汪 洪亮 ( 1 9 7 6一) ,男 , 四川 师 范大 学 历 史 文化 与旅 游 学 院 副教 授 ,历 史
燕 大共产 党支部 书记 戎 之 桐 ,因参 加 “ 三
一
八 ” 运 动 受 伤 住 院 ,李 安 宅 曾去 看 望 。秋 ,
4月 1 5日,于式 玉 的三妹于若 木 出生 。 于式玉小 学毕 业 ,并进 入 山东 省立 第 一 女 师。
1 9 2 1 年 ( 民国十年 ,辛 酉 ) 李安 宅 中学毕 业 ,因三叔 调 到 天 津 ,就读
于式 玉在 山东省 立第 一女师 附小 读书 。
1 9 1 4年 ( 民国三年 ,甲寅 )
学学 生刘 德元 、董 绍 明呼 吁 召开 全 校 大会 ,宣 告成 立 “ 沪案后援会” ,李 安 宅 参 加 了 6月 4 日北 京大 中学校 的罢课 游行 。 这年 ,驻 日本 的 山东 省 留学 监 督 撤销 ,于 父 回 国任 山东省 第 六 中学 校 长 。于式 玉 是 年暑
暑假李安宅在燕大社会学系毕业取得理学学士及相当于硕士的社会服务职业证书毕业论文是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对两书中涉及物质生活饮食起居礼仪规章宗教信仰与祭祀丧葬仪节法律伦理哲学思想家庭婚姻及生育等诸多方面作了社会学的分类评从这年开始到1931年间李安宅任燕大国学研究所编译员陈垣任所长随黄子通进修康德哲学
李 安宅 由戎之 桐介 绍 加入 中 国共 产 党 ,根 据组 织 安排 加入 国 民党 。 1 0月 ,于式 玉父亲 托人 将她 介绍 到 日本 奈 良女子 高等 师范学 校就读 。 秋 末冬初 ,戎 之桐 带 李 安 宅 见李 大 钊 ,经 其 引见 ,任 张家 口苏联领 事馆英 文秘 书 。 这 年 ,李安 宅从燕 京大 学 “ 社 会 服 务研 究 班 ”毕 业 ,以职业 证 书资格 留校 任社 会 学 系助 教 ,同时继 续在 社会 学 系就 读 ,并 将 妻 子张 瑞
第
四
学博 士 ,研 究方 向:中国近代 史 和边疆 学 术史 。 四川 成 都
6 1 0 0 6 8
卷
在 中国 民族学 史 上 ,李 安宅 和 于 式 玉是 一 对 重 要 的 生 活 伴 侣 和 学 术 伉 俪 ,尤 以 藏 学 名
于河 北省 迁安 县 ( 现迁 西县 )洒 河桥 镇 白塔 寨 村。 是年 ,祖 父去 世 。 李安 宅 的祖父 母 共有 三子 一 女 :老 大 曾在 私塾 教 书 ,后 任 县劝 学 员 、县 师 范校 长 、县 教 育科 长 ;老二 李 之华 ,即李 安 宅 之父 ,小 时在 药铺 当学 徒 ,曾 任 邮务 生 ,后 开 中 药 铺 行 医 ; 老 三继 大伯教 私 塾 ,后 当 邮局 长 。一 女 早 年孀
1 9 0 0年 ( 光绪 二十 六年 ,庚子 )
3月 3 1日 ( 阴历 3月 1日) ,李 安 宅 出生
1 O月 2 9日 ( 阴历 9月 2 1日) ,于式玉 出生
于山东临 淄县 葛 家庄 。其 父 为 举 人 ,后 被 清 政 府送 到 日本 留学 ,回国后在 济南开办新学堂 。
认 识 到 时代对 他们 人 生 的 彰显 和 遮蔽 及 其 学 术
居 ,后 与众兄 弟居 住 。
1 9 0 1年 ( 光 绪二 十七 年 。辛 丑 ) 李 安宅 出生 后 ,因伯 父无 子 ,被 过 继 给 大 伯。
1 9 0 4年 ( 光绪三 十年 ,甲辰 )
的造就和毁灭。相对于他们 的学术地位和社会 影 响 ,既有 的学术 研 究 难 餍人 望 。各 类 学 科 史 回顾 的论 著 中 ,李 安 宅 夫 妇 总是 榜 上 有 名 ,但 都失 之 简略 。虽 有零 星 论 著论 及 ,亦 多为 介 绍 性 文章 ,或 为书 评 。他们 的生 平 与思 想 至 今 无 人做 系 统研究 。本 人 通 过爬 梳 各 类 文献 和档 案 资料 ,对李安 宅 与 于式 玉 先生 的生平 事迹 及 学 术成 就 进行 了逐 年 排 比,为学 界 进 一 步深 入 相 关 学术 史研究 提 供 了基本 史 料 。疏 误 之 处 ,祈 请读 者 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