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人口_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_刘瑜

合集下载

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三把钥匙

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三把钥匙
物物种的多样性 。但 是 , 由于近年来 自然和人 为
面的 遗传变异的 多样性。 一个物种遗传变异越丰
富, 他对环境适应的能力就越强。生物多样性具
占草场面积的5%,全州水草滩面积由 18 0 92年 有经济价值 、 生态价值 、 旅游价值和科研价值等 的 10万亩缩小到 3 万亩,大部分水草滩成了 2 O
展和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 付出了惊 人的代价。 有关资料显示, 中国经济G P D 增长中, 至少有 1 是依靠资 8 % 源和生态环境的“ 透支” 获
取的。而西部民族地区正是 “ 透支” 的源泉所在, 由此引发了种种不利于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
展的问题 。
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

土地荒漠化扩大。进入 2 0世纪以来我国
60 2 万个羊单位,而实际载畜量为 90 1 万个羊单 位, 超载4%左右。 7 特别是位于 “ 天下第一曲” 的 玛曲县,90 15 年代各类牲畜为2 万头,到 19 4 98 年发展到 7. 万头,超载4 多万个羊单位, 03 5 0 超 载率为 10 2 %。甘南州的草地中度以上退化面积
10 有的地方甚至高达 30 超载放牧使草原 2%, 0%, 大面积退化、 沙化。内蒙古草原牧草平均高度由
上世纪 7 年代的 7 厘米下降到现在的 2 厘 0 0 5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一直是世界上经济增长
米, 昔日“ 风吹草低见牛羊” 地方变成了 “ 的 老鼠
。 最快的国家之一, 30多个 。 0
予的关注, 包括相关的生态立法、 执法, 资源的补
偿, 公共政策的支持等, 将会危及我国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因此, 必须正视这一事实, 并寻找积极
根据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的数据统计表明:

人口地理考试题

人口地理考试题

人口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A卷4分填空,B卷4分填空)1、人口地理学是介于地理学和人口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2、人口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3、人口地理学的学科属性有边缘性、多学科的交叉性、宏观性和区域性4、人口自身而言,人口由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四个方面构成,其中数量和规模是一切人口现象和人口过程存在的基础。

5、拉采尔于1882年出版的名著《人类地理学》第一次提出生存空间概念,并提出了自然环境决定论,白兰士则提出了人地相关论的思想,其学生白吕纳指出人口分布、劳动地理是人文地理应予研究的重要的研究内容。

6、人口地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19世纪以前,19世纪到一战,一战到1953年,1953年(人口地理学蓬勃发展的标志,召开了了美国地理学会年会)到现今,特里瓦萨提出把人口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7、我国胡焕庸的《中国人口之分布》提出的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龙江黑河—云南滕冲第二章(A卷一道论述15分,判断1分;B卷论述一道15分,判断1分)1、两种生产所指的是什么?理解并论证两种生产的辩证统一关系。

答:(1)两种生产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人口再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创造财富的生产活动,它通过劳动加工使自然界原有的物品适于人类需求;人类自身生产是人类为了世代延续即为了自身的增殖或种族的繁衍所进行的生产,是原有人口生命的生产和新一代人口生命生产的统一。

(2)两种生产的在社会生产中的辩证统一关系:①两种生产相互依赖,两者不能孤立的存在和发展;它们互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自身生产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物质资料生产依赖于人类自身的生产。

②两种生产相互渗透,物质资料生产中有人的因素,人类自身生产中有物质的因素,人类自身的生产渗透到物质资料生产中,物质资料生产也渗透到人类自身的发展中。

③两种生产相互制约,两者相互作用于对方,制约着对方的发展;物资资料生产作用于人类自身的生产,制约着人类自身生产的发展,人类自身的发展也反作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发展。

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

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

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摘要:2005 年3 月12 日举行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而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纲要》中则进一步明确提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中西部、可持续、发展2005 年3 月12 日举行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而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纲要》中则进一步明确提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由此可见,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对我国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薄弱地区,同时也是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

同时,该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与进程,不仅关系到本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而且与各民族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以及国家“和谐社会”目标建设及长治久安关系重大。

如何在中西部地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尽量减小环境压力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中西部地区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何为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021届寻乌县澄江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寻乌县澄江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寻乌县澄江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吟诵,惜之念之的文化遗产吟诵是学习中国古典诗歌非常重要的入门途径。

许多学者的经验表明,高声朗读和吟诵是学习诗歌和古文的一种方式;不出声音地读,就不能真正对作品的内容、情意有深入的体会和了解。

吟诵是一种既遵循语言特点,又根据个人理解,依循作品的平仄音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通过自己抑扬抗坠的声调表现出来的方式。

它比普通朗诵对作品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

吟诵之目的不是为了吟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之心灵,藉着吟诵的声音达到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

因此,吟诵之前有两点基础必不可省:一是对于作者与诗歌情意的了解;二是读诵的节奏平仄。

没有这两点基础的自由吟是不能通达的。

全世界只有中国有吟诵,其他国家的文学没有。

中国的语言跟世界上其他语言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其他国族的语言是拼音语言。

世界的几大古文明都中断过,只有我们中国的古文明几千年来一直延续。

为什么?因为当时代不同、地点不同,语音一改变,拼音文字及其蕴含的东西就容易丢失。

中文不是拼音文字,而是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的每一个形体就是一个音节,单音独体。

单音独体的语言,其节奏基础是两个字一个音节,中国吟诵也是这样。

所以最早的《诗经》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可如果总是两个字两个字的,太单调,所以从两个字一停顿的四言诗发展成为五言诗,之后,又从五言发展出七言诗。

诗之为用,是要使读诗的人有一种生生不已、富于兴发感动的不死的心灵。

为什么诗歌的吟诵重要?因为诗歌有一种声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它的抑扬起伏有一种节奏,有一种顿挫。

吟诵不但是读诗、欣赏诗、理解诗的重要法门,而且是写诗重要的入门途径。

诗要自己“跑”出来。

诗怎么自己“跑”出来?你要对诗歌中文字的音声、节奏、韵律非常熟悉。

你熟于吟诵,于是你的诗是随着声音跑出来的。

西部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析

西部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析

西部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析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既包含着古代文明的哲理精华,又富蕴着现代人类活动的实践总结,它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这种思想的完成,却源于人类在20世纪的100年中,对自身前途、未来命运与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最深刻的一次警醒,是对传统经济理论和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思。

它的发展与形成是人类认识史上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只有当人类向自然的索取,能够同人类向自然的回馈相平衡时,只有当人类当代的努力,能够同人类为后代的努力相平衡时,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因此,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关键词: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一、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西部生态环境的现状西部是我国生态环境类型复杂、特色十分鲜明的区域,既有山地型(西南喀斯特地貌)、高原型(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带型(北方农牧交错带)、内陆干旱型(内蒙西部、陇中南及河西走廊、宁夏的西海固地区和贺兰山区、新疆等)生态脆弱经济贫困地区,又有生态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的平原地区。

虽然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在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低的条件下,人为了生存采取的直接手段就是向自然单向索取,最为典型的是毁林开荒、毁草种粮等掠夺性开发。

西部地区的工业是以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为主,大都是耗能耗水大户,污染密集型产业,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2、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资源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如石油、天然气、水能、稀土、煤炭、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以及由社会民族风情、自然地理风貌、人文历史遗迹等构成的独特旅游资源和独特植被和气候条件带来的特色农林牧产品等。

西部地区在全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重视。

首先,西部地区是黄河、长江重大江河的发源地,上游的生态恶化直接危及下游的生态安全。

实施可持续发展不仅为西部大开发打下坚实基础,对黄河、长江流域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2024年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存在的问题与提升路径》范文

《2024年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存在的问题与提升路径》范文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存在的问题与提升路径》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社会进步和民生福祉的重要指标。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战略区域,其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不仅关系到当地各族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石。

然而,当前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在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探讨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的有效路径。

二、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存在的问题1. 基础设施薄弱: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如交通不便、通信不畅、医疗教育资源匮乏等,导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2. 资金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有限,难以满足当地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3. 人才短缺: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高素质人才难以聚集,导致公共服务领域人才短缺,服务质量受到限制。

4. 政策执行不力:部分地区在执行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政策时存在偏差,导致政策效果不佳,群众获得感不强。

三、提升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的路径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优先改善交通、通信、医疗、教育等领域的设施条件,为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提供物质保障。

2. 增加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应将更多财政资源投向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3. 人才培养与引进:通过优化人才政策、提高待遇水平等措施,吸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投身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事业。

同时,加强与内陆地区的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

4. 政策执行与监督:加强政策执行力度,确保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在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落地生根。

同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确保政策效果最大化。

漫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都市化给教师带来的思考

漫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都市化给教师带来的思考

漫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都市化给教师带来的思考黄德献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社会结构也稍然变化,这一变化主要表现在于农村的生活方式、生产格局等模式的改变。

他们已经改变了长期以来仅靠农业收入的单一经济来源,更多带来了工商业、信息业方面的收入。

随着收入的增多,消费结构和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和优化,其中吃、穿、住、用更为突出,根据专家预测,在未来的10年到20年间,将有两亿左右的“乡下人”变成“都市人”,中国的城市也从目前的600多座发展到900多座。

必然,所有这些变化都将影响到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内容、模式等的形成,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教育工作者如何站在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农村人口都市化深层问题的适应、认同、关注、支持和配合,是决定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由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带来文化环境的不断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同胞们的旧传统的文化心理结构也在不断的更新,农村教育工作者必须以社会为依托,以学生家庭、学生个体、学校课堂三结合的教育形式是较好的方法之一。

“课堂小天地,社会大课堂”,首先、积极深入农村,调查每个学生家庭的现状。

学生家庭的生活环境,在不断变化,学生的生活环境也不例外,应顺着每个孩子不同的生活环境,与社会多渠道接触并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切墨守成规、生搬硬套只能使教育走向死胡同。

我们辖区的一位语文教师由于没有了解民族地区农村生活现状,把学生在作文中描述的家庭生活的上网冲浪的内容视为抄袭之作,除了对这位学生严厉批评以外,还在全年级把其作为典型警告全体学生。

结果呢,那位同学哭着跑回家……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现在西部民族地区的广大农村,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走向小康生活已不足为奇,家庭电脑在前几年对他们来说是稀罕物,可如今已变成不可或缺的家用电器。

作为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多深入农户,任何质变都是量变的结果,你对一个学生的各种情况感到不理解,你到他家中一看,一切都明白了。

西部地区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西部地区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 % , 西 部 地 区人 均 G P平 均 年 的合 法权益 ,促进 国民素质 的全面发 控制人 口、 约资源 、 44 7 但 D 节 保护环 境放在重
增长速度依然低 于东部地 区 ,并且也 展 和提 高 。 低于 全国平均 水平 。西部地 区 19 - 99
要 的战略位置 。惟其如此 , 我们才能实
西 部 开 发 战 略 ,就 西 部 地 区 而 言 现可持续发展 。2 0世纪 , 界经 济 、 世 科
着相互联 系、 相互制约 的辩 证关系 , 研 位优势都是 如此 ; 另外 , 动态 比较优势 协调对策与措 施。
20 0 6年第 0 5期 I 总第 1 7期 8
维普资讯




责 任编辑・ 丽梅・- a:nn96@1 .m 闰 E miq t906 6 t l ii 3o
维普资讯
责任编辑・ 梅・— a:nn 06 611 闫丽 Emiqt9
人 口问题 , 既是 一 个 社 会 问题 , 也 是 一 个 经 济 问题 。我 国西 部 地 区 面 积 约 50万 平 方 公 里 , 占全 国总 面 积 的 4
人 1 资源 、 3、 环境 与
l塑 垦 墅 坌 墅 堑
和 发 展 自己 的 比较 优 势 。 比较 优 势 有 2 纪 9 代 , 系 列 污 染 物 排 动 态 比较 优 势 和 静 态 比 较 优 势 之 分 , 展经济的源泉。人类 的经济活动 , 方 0世 o年 一 一
增长而递减 。 部 的动 态 比 较 优 势 不 是 绝 对 优 势 , 它 协调 。但 由于不 同地 区的情况各 有差
人 口、 源 、 资 环境 与经 济发展 四者 是 与 西 部 其 他 地 区 相 比 , 或 与 东 部 地 异 ,各地区要根据具 体情况选 择不 同

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现如今人类文明变革进入了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时代,社会生产力在高新科技的不断催化下迎来了新的历史革命,逐步改变了以往依靠人力等在内传统生产劳作方式,工作效率和成果逐步提升。

但是随之而来的高能耗、环境差、空间小等不利因素逐渐扩大化,影响着社会安全稳定建设,所体现出的矛盾冲突伴随着时间向前推移进一步加深[1]。

改变并缓解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压力冲突促进科学化建设进程刻不容缓。

成为了未来我国推进社会进步增强综合国力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当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发展现状(一)目前我国人口资源发展现状1.人口资源总量方面。

从人口总数来看,我国人口基数仍然很大,在近期乃至未来几年时间段内将依然是人口大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一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我国现有人口分布总人数约为13亿人左右,其中按照不同生活区域来划分包含了城市生活人口与农村生活人口,各占据人口比例的四成和六成。

而对于人口生活聚集区来讲,东部沿海地区比西北部高海拔地区人口稠密,并且受思想观念意识以及生活环境改变等多方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人口增速处在平稳的发展阶段。

特别是在国家实施二胎政策以来,人口增长率出现小幅度攀升,会使我国人口总数发生重要变化。

2.人口素养水平结构。

从人口素质方面来看,具有良好职业技能、高层次知识等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人才总量依然还处在稳步增强阶段。

而具有中等层次知识水准的人才总数依然占据主要份额。

一方面,在我国范围内广泛推广进行了新课标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从思想、目标以及思路等内容上进行了革新,从而适应当下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然而受经济、地域文化、人口分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促使在区域范围内教育的重视及投入力度不尽相同,致使教育教学质量层次不齐。

另一方面,高尖端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投入资金成本。

而高昂的教育投入为中等及贫困人群的日常消费带来了巨大压力,处于对稳定就业、获取生活资源的需求,则降低对高层次技能的培养热衷程度。

(二)当下我国环境建设的发展现状1.自然环境建设。

西部民族地区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西部民族地区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0 0 0年 1月 ,国务 院 成立 西 部地 区开 发领 导 小 组 。经过 全 国人 民代 表 大会 审 议 通 过 之 后 , 国务 院西 部 开 发 办 于 2 0 0 0年 3月 正式 开始 运 作 。2 0 0 0年 1 0月 ,中共 十五 届 五 中全 会 通 过 的 《 中共 中央 关 于 制 定 国 民经 济 和 社会 发展 第 十 个 五 年计 划 的建 强调 : “ 实 施 西 部 大 开 发 战
略、加快 中西部地 区发展 , 关 系经济发展 、民族团结 、社会稳定 ,关系地 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 现共 同富裕 ,是实现第三步战略 目标的重大举措 。 ”2 0 0 1 年3 月 ,九届全 国人大 四次会议 通过 《 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再次进行 了具体部署。2 0 0 6 年1 2 月 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审议并原则通过 《 西部大开发 “ 十一五”规 戈 。截至 2 0 0 9 年 ,国家累计新开工西部开发重点工程 7 0 项 ,投资总规模约 1 万亿元 ,中央累 计投入财政性建设资金 5 5 0 0 亿元 、财政转移支付 7 5 0 0 亿元 、长期建设国债资金 3 1 0 0 亿元 。国 家投入带 动社会投人 ,促进 了西部地 区经济快速发展 ,l 0 个少数民族省 区生产总值达到 3 4 6 1 9
题 的处理 成 为其在 追赶 经 济的过程 中不可 忽视 的一环 。 [ 关键词]西部 大开发 ;民族 地 区 ;可持 续发展
[ 中图分类号]D 6 1 6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0 0 9 — 6 5 6 6 ( 2 0 1 3 ) O l 一 0 0 9 8 — 0 4
法 的社 会 基础 相 对薄 弱 _ 3 ] 。而且 西 部 民族 地 区 的教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探析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探析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探析作者:王永莉来源:《民族学刊》2017年第01期[摘要]生态文明是更高级社会文明的生态化表现。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在维护西部民族地区和我国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西部民族地区积极参加全国重点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和旅游资源等;其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虽不断提高,但整体还比较低,各省区生态资源优势和生态文明水平差异也较大。

为此,需健全促进其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制度体系,大力发展林业和相关优势生态产业,继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并充分发挥各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等的作用。

[关键词]生态文明;西部民族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林业;制度保障中图分类号:F06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91(2017)01-0022-10作者简介:王永莉(1968-),女,四川蒲江人,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地区经济等。

四川成都610041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一个战略目标,而生态文明水平比较落后的西部民族地区,如何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来实现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的多赢,则成为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实问题。

一、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一)生态文明建设概述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早已成为协调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和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等问题的宏伟战略目标。

1.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

国外生态文明的概念是从生态民主、生态伦理等环境正义角度提出的(Roy Morrison,1995)[1],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引起我国学者的研究(刘思华,2008)[2](P.18-30)。

2007年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列入党的政治报告。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

2015年4月25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2024四川西部计划考试通用题库及答案

2024四川西部计划考试通用题库及答案

2024四川西部计划考试通用题库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2题)1.贵阳市解放的时间是()A.1949年9月30日B.1949年10月1日C.1949年11月15日D.1950年1月1日2.“一五”计划时期,贵州的建设主要以()为重点。

A.工业B.农业C.商业D.服务业3.全国第一条志愿服务热线诞生于哪个城市A.广州B.上海C.深圳D.北京4.志愿服务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这体现了什么精神()A.奉献B.友爱C.互助D.进步5.贵州具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最高,劳动就业岗位最多特点的产业是()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二和第三产业6.志愿组织是志愿者通过登记注册或者自发成立的什么组织开展服务活动参与社会发展事务协助志愿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志愿者与其他人群关系A.合作社团B.盈利社团C.服务社团D.奉献社团7.()年是国际志愿者年A.1999年B.2000年C.2001年D.2002年8.西部计划的实施旨在解决西部地区的()问题。

A.经济滞后B.人口过剩C.自然灾害D.政治不稳定9.在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的酒和茶分别是()A.青溪酒和湄潭绿茶B.茅台酒和都匀毛尖C.湄窖酒和凤岗青茶D.董酒和余庆苦丁茶10.我国的社区志愿服务首创于()A.北京B.天津C.上海D.广东11.中国志愿者协会成立于A.1994年12月5日B.1995年11月5日C.2000年12月5日D.2003年11月5日12.我们所熟知的学习雷锋日是哪天A.3月2日B.3月4日C.3月5日D.3月6日13.1999年8月以什么通过国内第一部青年志愿者服务条例开始青年志愿者服务的立法工作开始一步步取得成绩A.广东人大B.天津人大C.上海人大D.北京人大14.志愿者服务价值的体现。

下列哪一因素占主导作用。

2024年四川西部计划备考题库及答案

2024年四川西部计划备考题库及答案

2024年四川西部计划备考题库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2题)1.贵阳市解放的时间是()A.1949年9月30日B.1949年10月1日C.1949年11月15日D.1950年1月1日2.贵州土家族主要分布在()A.安顺B.铜仁C.六盘水D.黔东南3.中国北方的农机跨区作业屈千哪方面的例子()A.农业社会化服务B.土地规模经营C.生态保护D.文化振兴4.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水能总蕴藏量居全国()A.第二位B.第五位C.第六位D.第八位5.西部计划是哪一年开始的()A.2003B.2004C.2000D.20056.什么就是不求回报乐于奉献的精神具有传统慈善精神和现代公益精神的基础又加入快乐服务自豪服务的因素A.志愿精神B.奉献精神C.牺牲精神D.大爱精神7.志愿者的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其中能指的是A.工作积极B.工作能力的发挥和提高8.共青团的组织原则是()A.少数服从多数B.下级服从上级C.民主集中制9.1922年1月15日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北京创刊机关刊物是A.先驱B.中国青年C.列宁青年D.东光10.从工业革命到现在欧美及各国的志愿服务从零星向普及,从种特殊向普遍转变形成了什么的格局A.一三二B.二三一C.三二一D.一二三11.参加西部计划几年算工龄A.1年B.2年C.2年半D.3年12.贵阳邮政总局成立的时间是:()A.1901年B.1905年C.1910年D.1920年13.志愿行为与志愿服务的本质区别是A.个人行为与组织化的区别B.有利他人与不利他人的区别C.合法与不合法的区别D.一样的,只是字面表述不同14.春秋时期星期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A.广西B.云南C.四川D.贵州15.志愿者是指那些具有()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的人或者说是不为报酬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人A.奉献精神B.志愿精神C.牺牲精神D.大爱精神16.我国的社区志愿服务首创于()A.北京B.天津C.上海D.广东17.贵州是中国荞麦的主要产区之一,其生产地主要集中在()A.黔东南的河谷地带B.黔西南的峡谷地区C.黔西北的高寒山区D.黔东北的温湿地带18.为保护蓝天,我们在出门时,应该()。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
郭毳
【期刊名称】《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03(000)005
【摘要】沉重的人口压力。

首先,人口总量基数大。

据专家预测,我国人口大约到2040年后达15亿~16亿。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在人口控制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近30年的计划生育工作,至少减轻了3亿人口的压力。

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由20世纪70年代初的2.5%下降到目前的1%左
【总页数】2页(P19-20)
【作者】郭毳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1.3
【相关文献】
1.研究西部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力作——读《西部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J], 刘成玉
2.积极探索人口、就业与经济资源环境发展的有效路径——"东亚人口、就业与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 [J], 李卫星;许传华
3.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实施好可持续发展战略——叶连松同志在全省人口资源环境 [J], 叶连松
4.努力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确保我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徐有芳同
志在全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J],
5.试论宁南山区环境、资源、人口协调发展的扶贫开发政策选择 [J], 束锡红;何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部少数民族省区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初探

西部少数民族省区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初探

西部少数民族省区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初探
桂拉旦
【期刊名称】《开发研究》
【年(卷),期】2003(000)002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西部少数民族省区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现状,在探讨人口因素与可持续发展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着重围绕可持续发展讨论少数民族地区在当前
形势下如何缓解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少数民族省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页数】3页(P29-31)
【作者】桂拉旦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8
【相关文献】
1.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城市化变动分析--基于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J], 王晓君
2.研究西部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力作——读《西部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J], 刘成玉
3.我国西部地区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提高体育人口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 [J], 房嘉怡
4.我国西部地区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提高体育人口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
的研究 [J], 房嘉怡
5.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科学研讨会会暨西北五省区第六次人口科学讨论会在兰召开[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在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可持续进步是西部贫困地区跨世纪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在中央政府致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宏观背景下,分析研究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对于促进西部贫困地区的资源开发与转换过程、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乃至跨世纪稳定脱贫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贫困与可持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贫困问题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贫困状况的发生和贫困程度的大小与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贫困与生态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是造成贫困落后地区经济社会非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P?托达罗(MichealP.To-daro)在《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中曾经提出地域差异理论来解释贫穷国家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他指出:“从整体来看,当今第三世界国家所拥有的资源要少于目前发达国家开始他们增长时所拥有的资源。

除了少数几个第三世界国家拥有世界需求日益扩大的大量石油、其它矿产品和原材料资源外,大多数欠发达国家,如几乎占世界人口1/3的亚洲国家,自然资源都很贫乏”。

同时,恶劣的气候条件也是直接影响生产条件的一个明显的因素,大多数贫穷国家气候的极度炎热和潮湿会毁坏土质,使许多自然产品迅速地贬值。

最重要的一点是,极度的炎热和潮湿不仅使劳动者感到不舒服,而且使他们的健康状况下降,减低他们从事紧张的体力劳动的欲望,从而普遍降低他们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和生产效率。

”国外大量研究表明,最贫困的人口生活在世界上恢复能力最低、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由于穷人比富人更加依赖于自然资源,如果他们没有可能得到其他资源的话,他们或许会更快地消耗自然资源。

且975年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Rehert.McNamara)在向该行董事会所作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绝对贫困指一种生活条件,它受到文盲、营养不良、疾病、婴儿死亡率和预期寿命的严重限制,而使受害者出生时带来的基因的潜力不能得到发挥。

水是西部发展的生命线--西部水资源配置的若干政策建议

水是西部发展的生命线--西部水资源配置的若干政策建议

水是西部发展的生命线--西部水资源配置的若干政策建议陈海秋
【期刊名称】《城市》
【年(卷),期】2001(000)001
【摘要】@@ 人类对付稀缺,考虑最多的是资源配置:如何在不同人之间配置有限的资源,以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水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限资源,而是一种有限的稀缺资源.因此,不少学者断言,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更是西部发展的生命线.这一命题具有深刻的历史哲理性.我国是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据权威部门调查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297.9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0%,局部地区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拥有水资源总量处于世界中等偏下水平,列世界第88位.
【总页数】4页(P14-17)
【作者】陈海秋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
【相关文献】
1.中西部中心城市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建议 [J],
2.我国西部地区再生水资源合理配置与可持续发展 [J], 汪国雅;邵亮全
3.水是西部发展的生命线--西部水资源配置的若干政策建议 [J], 陈海秋
4.以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流向西部——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若干政策建议 [J], 李少宇
5.完善资源配置机制加快西部城市发展——简评《西部城市化资源配置机制研究》[J], 马晓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四川省西部计划考试通用题库及答案

2024四川省西部计划考试通用题库及答案

2024年度四川省西部计划考试通用题库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考号:一、单选题(25题)1.志愿者的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其中能指的是A.工作积极B工作能力的发挥和提高2 .在贵州省总面枳中耕地面积占()A.43.55%B,9.38%C.26.68%D.3.6%3 .贵州农业和农业经济结构明显变化,2002年与1978年相比,农.林. 牧.渔业总产值的比有变化是:OA.农业下降,林牧洵业上升B.农牧业上升,林渔业下降C.农洵业下降,林牧业上升D.林业上升,农牧渔业下降4.1922年1月15日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北京创刊机关刊物是A.先驱B.中国青年C列宁青年D.东光5 .黄金救命时间的时间为多少分钟A.6B.4C.3D.26 .贵州历史上就要里程碑式在O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7 .现代志愿服务是诞生于19世纪初什么国家逐渐传播到全世界各国A∙非洲B.亚洲C.欧美C南半球8 .当今国际经济活动中,我国企业不但要苦练内功,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且要勇于和善于运用WTo的规则保护自己的权益。

主要体现在()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B.内因和外因相互关系的原理C量变与质变辨证关系的原理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9 .欧美及各国志愿服务最初的主要力量来自于A.政府B.民间C.个人D.企业10 .哪个特性不属于志愿服务().A.自愿性B.非报酬性C业余性D.利他性11 .哪个特性不属于志愿服务OA.白愿性B.非报酬性C业余性D.组织性12 .我国的社区志愿服务首创于哪个市()A.广州B.北京C天津D.上海13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上层建筑赖以建立的基础。

A.文化B.经济C.法律D.哲学14 .中国红十字会使用的标志是A.白底红十字B.红底白十字15 .()是近年越来越流行的词语,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志愿精神广泛普及参与志愿服务的公民普遍化社会形成友爱互助和谐共处的氛围A.志愿社会B.友爱社会C.和谐社会D.互助社会16 .下列哪项不是西部计划的体检项目?A.骨密度B.胸部X光片C.心电图检查D.眼科检查17 .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成立于A.1971B.1974C.1973D.197018 .贵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OA.阳明书院B.沿河鸾塘书院C贵阳师范学院D.经世学堂19 .为保护蓝天,我们在出门时,应该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总第79期)西部民族地区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刘瑜(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南京210023)[摘要]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它的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2000年开始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整个西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迅速发展,生产总值在全国经济的占比越来越重。

经济的发展带来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在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历史原因,环境问题的处理成为其在追赶经济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566(2013)01-0098-04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由于受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以及历史条件的限制,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认识到西部地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后,国家开始加快针对西部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西部大开发取得成绩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

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之后,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于2000年3月正式开始运作。

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再次进行了具体部署。

2006年1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

截至2009年,国家累计新开工西部开发重点工程70项,投资总规模约1万亿元,中央累计投入财政性建设资金5500亿元、财政转移支付75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资金3100亿元。

国家投入带动社会投入,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10个少数民族省区生产总值达到34619亿元,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14元,占全国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70元、农民人均纯收人3931元,分别比2005年提高5328元和1654元,越来越多的民族聚居地区和边境地区走上繁荣之路,各族人民不断得到实惠,收获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发展带来的矛盾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造成对生态环境的忽视,快速增长的人口成为垃圾的主要“制造者”,显著的资源依赖型产业导向与发展模式导致本已脆弱的民族地区生态进一步恶化,外部的过度开发带来“人与自然”的尖锐矛盾。

(一)人口因素[收稿日期]2012-10-09[作者简介]刘瑜(1991—),女,江苏南京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1.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向城市聚集。

2004年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有2个自治州城市化水平达到6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76%),达到高度城市化阶段;有3个自治州城市化水平达到37%以上,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其他25个自治州的城市化水平普遍较低,最低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城市化水平为9.3%[1]。

虽然各民族地区城市化发展不平衡,水平也比较低,但总体进程加速,城市化比重不断上升,尤其是小城市发展最为迅速。

民族地区小城市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54个百分点,27个西部少数民族自治州都座落在边疆和山区,近一半的州府所在地为小城镇[2]。

虽然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但城市化带来的人口转移不可避免。

加之各民族地区由于地处边陲,受全球化影响,与外部经济贸易来往日益增多,且初步开发,市场潜力巨大,除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之外,外来人口也不断增多,对城市的基础设施与生活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民族地区起步较晚,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城市化进程,有些地区的人口增幅已经超出城市承载能力,城市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2.人口的行业分布不合理,追赶式发展留下隐患。

从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看,少数民族人口的行业分布在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高达78.69%,第二、三产业分别占7.5%、13.81%。

到2009年,民族地区三大产业的比重调整为15∶46∶39,工业所占比重显著上升,意味着这一阶段民族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发达地区的带动下,资本投入猛增,不断有重点项目上马,形成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重大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农业、畜牧业占比的下降使得乱恳滥伐的现象有所减少,但荒山野地增多,草场、林木资源的修复任务艰巨。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飞快发展加速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大量基础设施的修建占用大片土地,工业垃圾充斥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3.人口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环境意识薄弱。

由于历史、地域、人文状况等因素的作用,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体的法律观念、法律认同和法律行为受着家族宗法和民族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束缚着人们的思想,阻碍着法律的实施,环境道德意识和环境守法的社会基础相对薄弱[3]。

而且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近年来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

据2007年数据显示,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人数占全国在校学生人数的比重仅为6%。

其次,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态势的影响,西部民族地区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外地人才不愿去、本地人才留不住”的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阻碍了整个西部民族地区环保意识的提高。

(二)资源因素1.农业现代化水平不足。

西部民族地区以传统农业为主导,农业经济基础薄弱,长期以来盲目开垦土地,造成大量土地被损毁废弃。

基本生产条件差,技术水平落后,劳动生产率低,农民的收入得不到保障,在贫穷和盲垦之间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与其他地区相比没有任何竞争优势。

市场导向不足,农业更多是一种自主性产业,摸不清市场需求,就无法打开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受限的局面,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农业经济的落后现象将持续发生。

民族地区具有生态多样化特征,农、林、牧、渔等种植业和养殖业都有其发展的空间,如何利用好它们之间的发展关系,成为探索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之路的一个关键问题。

2.原材料加工工业占主导。

原材料加工工业一直以来在西部民族地区占主导地位,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固化,2008年民族地区成品糖的产值占全国比重高达79.08%,这样的发展模式主要依赖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加工,技术含量低,技术开发成果应用率低,是典型的“高消耗、低效益”产业。

而且民族地区工业发展起步较晚,虽能够吸收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但工业产业技术关联度不高,产业链单一的劣势依旧存在。

工业的持续发展并不能带来产值的大幅增长,长期着重于此类竞争力低下的产品的生产,不仅使得民族地区经济疲软,也会因为这种非保护开发的形式对环境造成难以挽救的破坏。

3.文化、旅游等资源开发过度。

民族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全国共5处世界自然遗产有4处都在西部民族地区,有117个国家4A级旅游区,5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3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10个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这些都是丰富的旅游资源。

近几年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也是利用了其自身得天独厚的条件,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现实优势,既有利于经济建设,也保护了民族生态和文化。

但同时,旅游风景区和文化古迹也有开发过度的迹象,反而破坏了原貌生态。

而且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旅游区的配套服务还需要改善,加强其承载能力,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保护好资源,使其成为能带动其他行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

(三)环境因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温室效应,给世界各地的气候带来消极影响。

西部民族地区多为高山深谷,天然植被丰富,近年来也开始出现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现象比较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尤其是近几年,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贵州山体滑坡、云南持续干旱等大的自然灾害,都发生在民族地区,民族地区本身防御能力有限,且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不仅深重,而且将是持续性的。

西部地区居于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的上游,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淡水面积达407万公顷,其生态系统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大江大河及其中下游地区的安全。

三、针对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日趋完善(一)区域统筹发展制度化新近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在“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的战略指导下,提出按照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划,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产业有序转移,在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比较落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力弱,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方面都需要依靠国家和发达地区的帮助,建立稳定而持续的东西部利益共享和责任分担机制将大大有利于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并能够在发展中降低甚至消除不可持续因素。

(二)资源产权管理制度化西部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没有明确的产权界定,草场山地等都为公共所有,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公共地悲剧”。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依靠畜牧业和采伐业为生,资源产权不清造成无法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公有资源遭到过度使用甚至滥用,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2012年2月,国务院批复第三个西部大开发五年规划———《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其中强调:“十二五”时期,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条例》,努力实现生态补偿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这样做既可以保护尚未开发的自然资源,又可以约束开发商对已经开发的自然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利用,并利用资金对发生退化的自然资源进行修复改造。

(三)环境整治重点制度化《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有关负责人指出,“西部生态建设重点明确”,在草场林木方面,“要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加快编制退化草地治理等重点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规划,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和防护林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生态移民,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在水污染方面,“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提高饮用水水质达标率,确保饮用水安全,建立健全工业污染防控体系,推进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及污染防治,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节能减排方面,“要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格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4]。

(四)健全环保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中国政府于1994年3月编制的《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各地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提出,“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立法将是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定型化、法制化的途径,与可持续发展有关法律的实施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付诸实现的重要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