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提高学生预习能力》

合集下载

论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论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论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语文课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语言文字基本知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习惯和写作技能。

要想在语文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光依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课前预习则成为了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重点。

语文课本内容广泛,知识点繁多,而在课堂上时间有限,老师往往只能介绍一部分重点内容。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预习,做到融会贯通。

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率,为课堂上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学习中,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品质,而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寻求问题,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更加主动参与,提出问题,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

预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阅读相关课文和课外阅读材料,这种阅读锻炼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预习还需要学生进行习作,这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将得到全面提高。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学生需要通过课外时间进行预习,这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预习需要学生自主安排时间,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这样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和家长应该重视起来,从课前预习的机制和方法上加以规范,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能够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于课前预习,获得更好的语文学习成绩。

教给预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论文

教给预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论文

教给预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内容摘要】预习是一种自学活动,预习能培养自学能力,教师要重视课前预习,根据学情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结合教材,教给学生各种预习的方法,有效地指导预习过程。

认认真真地教会孩子预习,扎扎实实地提高他们的阅读学习能力。

【关键词】重视预习教给方法提高能力新课标提出“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强调小学的语文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因为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靠自己在阅读中边读边想,开启心智。

老师在其中只能起到进行指导、引导、辅导、诱导的作用。

阅读教学中可分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即课前预习、课中指导、课后拓展。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练习阅读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

所以,教师要重视预习,加强预习的指导对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来说不失为一个良策。

课前的预习,亦即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地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了解新课内容、通过查阅资料和思考后理解课文,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的过程。

作为教师应根据各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紧扣课文主题,简要地提出几道思考题,这不但能减少学生预习的盲目性,提高阅读效率,而且便于检查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不同的对象预习的要求应不同不同年级阅读要求逐步提高,因此预习的要求也要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

如:字词要求不同。

第一学段(1——2年级)1.通读课文1-2遍,在生字、生词下面标上记号,用波浪线划出好词好句。

2.把难写的生字在书上描红,在稿纸上也写几遍。

然后选几个字扩词。

3.再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新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再查查字典,把新词的意思写下来。

哪些词你以前就会?用两三个新词造句。

第三学段(5——6年段)1.生字中,哪个字最难写?划出课文的新词。

浅析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效果的策略

浅析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效果的策略

浅析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效果的策略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个有效的预习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教师和家长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课前预习的效果。

本文将从提高学生的预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及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三个方面,浅析一些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效果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预习积极性学生的预习积极性是影响预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如果学生对预习缺乏积极性,那么即使有再好的预习策略也难以发挥作用。

教师和家长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学生的预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宣传预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预习。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预习的好处、分享一些成功的预习经验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预习的奖励机制,比如对于完成预习的学生进行表扬、给予一些小礼物等,来激励学生积极预习。

家长也可以在家里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心和支持,鼓励孩子在家完成预习。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孩子在预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预习的积极性。

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效果的另一个策略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只有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提高学习的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预习指导,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

在课前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或提示,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

这样学生在预习时就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对预习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有些学生在预习时可能会遇到一些不懂的地方,如果在课堂上得不到解答,就会对学习产生挫折感。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留出一些时间,对预习内容进行讲解,回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效果的策略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提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指导的策略探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指导的策略探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指导的策略探究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

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学生能够提前了解本课的内容,增加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够提前解决遇到的疑惑和问题,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提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有限,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课前预习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调整课程安排和时间安排,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来预习。

家长也应该重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完成预习任务。

提供明确而简洁的预习指导。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水平有限,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较低。

在课前预习指导中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避免使用生僻词汇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可以通过图示、例句和练习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进行预习。

提供多样化的预习材料和任务。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各异,为了提高预习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可以设置丰富多样的预习任务和材料。

可以设置故事阅读和讨论任务,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和交流讨论,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预习。

还可以设置歌曲、诗歌和儿童文学作品等音乐和文学作品的预习任务,培养学生对音乐和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第四,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小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缺乏自我认知能力,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及时反馈和指导。

在课前预习中,可以设置小测验和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完成和提交,教师可以及时批改和反馈,指导学生查漏补缺,加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分享。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培养,为此,在课前预习中要鼓励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展示等方式,主动参与和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和体会。

通过互动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启发,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内化。

提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策略。

学校、家长和教师要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资源,提供明确而简洁的预习指导,提供多样化的预习任务和材料,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分享。

培养学生语文课前预习良好习惯论文

培养学生语文课前预习良好习惯论文

培养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摘要】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中高段学生必须掌握的良好的学习方法。

但如何使学生们养成这种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应当引起我们小学教师的特别关注,并采取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以达到在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文化知识水平,打下夯实的文化知识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前预习良好习惯【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9(b)-0137-01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甚至根本就听不懂,究其原因就是由于他们课前没有进行预习。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善于动脑、独立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同时,坚持预习不仅为课堂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而且还能使学生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往往被忽略。

其实,预习指导是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

学生掌握了预习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掌握了一种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

对于小学语文而言,如何教会学生预习,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尤为重要。

1 多管齐下,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学习重要环节的预习,它的动力源泉也必然是兴趣。

不管教师怎么向学生灌输预习有多么的重要的观念,如果学生对预习根本没有兴趣,一切都将成为一纸空谈。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个性特征,着重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情绪,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首先,利用学生的比较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对预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适当地让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在举行班上的讨论活动的时候,谈自己的感受,并给予一定的表扬。

小学生喜欢跟周围的同学进行比较,会自发地想,为什么别人能获得老师的表扬与同学的羡慕,而自己却没有呢?这样其就会重视预习环节,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发现预习的重要性和优势,不知不觉的,对预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一、引言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环节。

在课堂上,老师通常会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许多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会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导致效果不佳。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预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课前预习的重要性1.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前预习,学生需要自主思考、独立分析和总结,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学生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1. 缺乏有效的指导许多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缺乏有效的指导,不知道如何进行预习,导致盲目预习,效果不理想。

2. 难以理解课文内容许多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难以理解课文内容,因为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较多,导致理解困难。

1. 提供有效的预习指导学校和老师可以提供学生有效的预习指导,包括预习内容、预习方法和预习要求,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预习。

2. 简化课文内容老师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简化和提炼,降低难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

3. 引导学生进行课前思考在课前预习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前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 提供学习资源支持学校和老师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支持,如课外阅读、视频资料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预习。

5.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活动,激发学生对课前预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到乐在其中。

提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指导的策略探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指导的策略探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指导的策略探究一、引言语文课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差异较大。

为了更好地指导小学生的课前预习,提高预习的有效性,本文将探讨提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1.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繁杂,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可能无法完全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而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2.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课文内容,主动学习。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熟悉课文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成为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制定明确的预习目标在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教师应该向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

明确的预习目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预习内容,提高预习效果。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时重点关注课文中的主题内容、重要人物及其形象、重点段落等。

2.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在进行课前预习时,学生应该进行有效的阅读,以提高预习的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阅读策略的指导,如扫读、精读、归纳总结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

3.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在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预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进行预习。

4. 开展课前预习讨论在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预习讨论,相互交流、分享各自的预习体会和发现。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丰富自己的认识,提高预习效果。

小学语文老师教研小论文 如何指导小学生预习

小学语文老师教研小论文  如何指导小学生预习

小学语文老师教研小论文如何指导小学生预习
预习是阅读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首先,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改变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给“干粮”,不给“猎枪”的不协调现状。

其次,预习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领,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第三,预习强化阅读动机,增强课堂听课目的,为听课做好准备。

提出问题,课堂带着期望而来,“有疑则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教给预习方法
预习一般是在课外进行,但不少学生,特别是中年级小学生,开始不会预习。

因此,教师有必要把预习拿到课堂上,上几次预习指导课。

教师可用一篇课文作例子,选取一个知识点或一个专题做例
预习,
对此,,预习
读技能,。

小学语文有效预习的论文

小学语文有效预习的论文

小学语文有效预习的论文一、引言在当今教育环境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备受关注。

预习作为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预习的有效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预习策略1.明确预习目标教师应在教学前为学生设定明确的预习目标,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预习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课文背景及作者信息。

(2)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及重点句型。

(3)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文章大意。

(4)提出自己的疑问,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设计预习任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设计难易程度适中、富有启发性的预习任务。

预习任务可包括:(1)查找资料: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络等途径,获取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

(2)阅读课文: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勾画生字、新词,标注不懂的地方。

(3)完成预习作业:结合预习目标,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思考能力。

三、预习评价预习评价是提高预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新词的掌握、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等。

2.评价方式:可采用课堂提问、检查预习作业、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评价。

3.评价反馈: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肯定其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结论(本文仅为五分之一内容)四、预习指导策略的实践应用为了确保预习策略的有效实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1. 分层次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预习习惯,教师应实施分层次指导。

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布置拓展性较强的预习任务,鼓励他们深入思考;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应着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确保他们在预习过程中能够掌握必要的知识点。

2. 个性化关注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发现他们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小学语文有效预习论文(2)

小学语文有效预习论文(2)

小学语文有效预习论文(2)小学语文有效预习论文篇三在小学语文课程中,预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通过预习,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去感知新课文,去开展观察、识记、联想、想象、辨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较好提高了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形成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又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同时也加快了教学进度,减低了教学难度,为顺利实施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纵观语文课堂,很多“预习”只是流于形式。

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被动预习,久而久之,使得预习的有效性大打了折扣。

本人想就如何加强小学语文预习的有效性谈一点自己的粗浅认识。

1.重视预习,树立良好意识想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预习,持之以恒抓好预习关,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预习意识。

让学生明确课前预习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一个必备环节,要深刻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通过预习,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融入了自己的学习体验,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学得轻松、听得明白,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教给方法,进行有效预习思路决定出路,有了良好的方法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学生开始不会预习,有赖于教师的指导,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因此教师可以把具有示范性的语文预习课带到课堂上来,上几次预习指导示范课。

在预习课上,教师可以就一篇要学的课文为例带着学生一起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明确预习中要完成的几个任务,等到学生基本掌握预习的方法之后,也就可以布置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己去预习新课文了。

在预习中,老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预习方法: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

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摘要:预习是学好新知、掌握新内容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利路径。

小学阶段是课前预习如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将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学习与成长。

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强化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不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此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文将谈谈课前预习的价值,并提几点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策略,以供同仁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预习能力,培养随新课改的深入,课前预习已变得越来越重要,教育者更应提起重视。

以往大致浏览的预习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下的教学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更应积极调整课前预习方式,提高预习的效率。

结合课本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预习方案,并及时关注学生预习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认真、精细,以此不断提高课前预习的综合效果,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一、课前预习的价值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影响着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但当下的一些学生面对一些问题无法独立解决,进而影响到课堂学习的进程。

为此,为早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科学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探究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课前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基础,学生假如没有对课本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则无法很好的理解教师所教授的新知。

而课前预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学生了解教材知识点,形成自己初步的理解,从而逐步向自学过渡。

最后,课前预习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精讲,突出重难点,学生也可紧跟教学节奏,以此保证课堂学习的质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策略(一)结合学生实际,设计预习内容要想提高预习的效果,教师就应立足学生的学情,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预习内容。

教师应明确预习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预习并不可全面代替课堂教学,而是在课前对教材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因此教师设计的预习内容不宜繁杂,以免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论文范文(2)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论文范文(2)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论文范文(2)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论文篇三一、了解课前预习的意义对于学生而言,预习不是一种虚设的强制性完成作业的活动,是学生们认识新课程、了解新课程、对新课程进行地相关补充和延伸的活动;是让学生对即将要学的内容作好思想、情感、态度、知识上的准备,是学生自我完成知识和能力的构建与提高。

对于教师而言也不是指为实施某次课堂教学所作的相应的备课准备,而应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为了满足学生自由探索的需求;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活动。

二、正确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1.掌握好学生课前预习的时间安排一般而言,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安排学生预习都会安排在本节课快结束时或放学后。

这在意识上就缺乏前瞻性。

预习根据时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即效性老师要有时间观念上的提醒指示,督促学生及时预习。

比如老师可以安排自己的课程代表在上课前在黑板上写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者出“请预习课本内容”等文字提示,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自学老师要讲授的新课。

(2)阶段性合理安排自己的授课时间,在当堂课上留时间让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或相关段落,并作出阅读提示。

比如我在讲解《桂林山水》一课时,就留了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预习下一段落的内容,并且要求他们写下阅读笔记,领会文章的意境。

学生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

(3)学期性这主要针对假期而言。

既在假期安排学生自行学习新学期要讲的内容,并作出相关提示。

例如在暑假期间我要求学生对下一学期的新课《草原》进行预习。

学生们非常踊跃,有的同学还在父母的带领下亲身到草原之上体验了一把,把作者的感受与自己的亲身感受写成了一篇作文,词语真切、感人。

三、引导学生掌握课前预习方法1.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标出自己不懂的语句段落;划分段落,概括段落的中心思想;指出文章的重难点;对文章思路的分析;摸清文章的脉络结构;2.搜集整理相关课文的资料。

比如说文章的作者、出处、简介等。

如何指导小学生语文课前有效预习(论文)

如何指导小学生语文课前有效预习(论文)

如何指导小学生语文课前有效预习溪口中心小学吴黎兰大部分小学生不像初高中学生那样,能树立自己的理想,有相对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已经逐渐成为他们的一种内部需求。

大多数小学生还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

如何促进小学生自觉学习的行为呢?指导小学生课前有效预习就是一个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重要途径。

指导小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认知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课前进行有效预习呢?下面我就来谈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一、低年级重视激发预习兴趣课前预习指导起步要早,要从低年级抓起。

低年级的孩子犹如一张刚刚铺展开的画纸,洁白无瑕,正是对他们塑造好品格,培养好习惯的最佳时机。

低年级课文识字量大,学生已有知识积累少,读书能力不强,仅凭上课时间读书是远远不够的,难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但教低年级时我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老师上新课时,有些孩子读着课文会像遇见老朋友一样快乐,一会告诉老师,这课他会读了,一会告诉同学,这些字他都认识了,见别的同学不会自己会,他显得特别兴奋。

我明知道这是他课前有预读的结果,但我没有打击他的兴致,而是小心翼翼地呵护他的这份热情,抓住时机表扬他课前先读书的好态度,并夸张地给他一个拥抱,或者把小红花贴在他身上最醒目的部位,大张旗鼓地褒奖他。

这样,孩子无比开心,以后预习就更主动了,更可喜的是,其他孩子因为羡慕他,也会纷纷效仿。

这样,呵护一份热情,就能使大部分学生对预习产生兴趣。

有了兴趣,教师还应当趁热打铁,持续激励一段时间,再适时提出简单明确的预习目标,鼓励使用不同的标记符号,使学生逐步养成读书,划重点、写简单习得的习惯。

有了兴趣,有了方向,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在课前进行学习和探索,久而久之就能培养了他们预习的习惯和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论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论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论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它不仅是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指标,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渠道。

而语文课前的预习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语文基础知识的阶段,学习语文的基础和打好语文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适时、全面的进行语文课前预习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习效率语文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提前预习,学生可以对新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知晓老师在课堂上将要讲解的内容,这样学生在上课时才能更加专注、有针对性地听讲。

与此预习还可以缩小师生之间的知识差距,提高了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习兴趣预习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让他们提前了解课堂内容,引起他们的兴趣,增加学习动力。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通过自主阅读,查找相关资料,积极主动地了解课堂内容,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对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更加主动地学习,更加愿意去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而当学生学习的效果提高了,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深入,会增强学生对语文的自信心,更愿意去学习和探索语文知识。

三、增强语文综合素质预习不仅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堂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资料查找、笔记整理、课文背诵等活动,这些都是对语文综合素质的锻炼。

预习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全面发展。

四、帮助课堂教学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体现,它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学习规划和学习行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查找资料,自主学习,自主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新的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教学论文: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语文教学论文: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一、倡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的意义语文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必备的能力,学习语文的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

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

”这是对预习重要性的精辟阐述。

从实践来看,语文课前预习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1、从形式上看,预习是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形式。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没有教师具体指导下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预习时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学生是预习活动的独立主体。

2、从功能上看,预习是学生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

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内容生动形象、语言丰富、情感性强的特点。

预习时学生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教材、理解教材,感悟作品的思想的情感,能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能力都强,学习也更主动、学习效果也更好,这就是证明。

3、从程序上来看,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

预习过的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

课堂上,这类学生注意力集中,能主动地参与到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当中来,认真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同时又可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使预习者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杨再隋教授说过:在学习新知识前,让学生利用一些学习资源进行适当的预习,以建立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是必要的。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

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指导

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指导

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指导摘要:语文是我国教育系统中最基础、最关键的学科。

学好语文知识,才能够读懂、理解其他学科知识的文字要求,并用创造性的能力输出知识,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

为学好语文,预习十分关键。

有了预习的步骤,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跟上教师节奏、进度。

并在轻松的对答中,形成学习成就感、自信心。

所以本文将以小学语文为例,分析课前预习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教学方法前言: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育是教育行为与学习行为两部分构成的,对此教师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教学方法如何设计,也要考虑如何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体现出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为达成这样的目的,课前预习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预习意识所谓的预习就是在课前由学生自己学习。

学生在独立学习中自己摸索、动脑与理解知识,体现的是自学素质。

课前预习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这是语文教育的基本追求与任务[1]。

教师需要将目光放在学生预习意识的培养,做好充分准备,提高学生能力。

二、合理选择与把握预习时间为了获得理想的预习效果,教师就需要做好课堂预习时间的有效把握,做好时间安排,这样才能够获得良好质量、良好效果。

为了让学生获得最佳预习效果,新知学习的前一天学生就需要预习,这样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建立更深刻的预习印象。

假设所学内容存在较大难度,比如是文言文,则需要先行确定难重点。

比如简单的部分是翻译字词,难的是理解作者所传达的精神[2]。

如果自学难度过大,需要学生选择小组合作形式,或是自行标记无法理解的知识,通过上网查资料、查阅工具书学习。

三、帮助学生掌握预习手段(一)明确预习任务和目标课前预习前,教师需要做好组织,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预习任务。

绝不能随便预习,一股脑扎入文本中[3].错误的方法不仅无法帮助学生学习,反而会让学生陷入学习困境。

语文知识的预习可以从这样几个点切入。

首先是生字词预习,了解如何写字,字音、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提高学生预习能力
-----小学中年级语文导学案预习导学研究初探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

那么怎样把这一新理念与教学实践衔接起来呢?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去读书、作文,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语文教师,一路伴随孩子们成长的我,一直关注和思考着这个问题,正好学校导学案的开展和使用,为我的思考提供了一个机会:经过这一年半的不断实践和探究,我发现一个善于课前预习的孩子思维总是很敏捷,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成绩容易走在其他孩子的前列。

因而,我关注学生的课前预习导学情况,并对几种有效的预习导学方法做了探究和尝试,致力于提高中年级小学生课前预习能力。

本文将对小学生语文中年级课前预习导学导学的内涵、意义、几种有效的预习导学方法以及思考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预习导学的概念
预习导学是一种铺垫。

其实质在于把学生提高他们学习课文的起点,从而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为高质量的教和学打好基础。

预习导学是一种预测。

对于教师来说,预习导学上学生的反馈
作业具有侦察作用,它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环,也应看作备课过程中不可残缺的一部分。

因此,教师根据预习导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恰当调整教学方案,取得较好效果。

预习导学是一种自练。

这种自练,从近期目的看,是为学习具体课文作铺垫;从长远目的看,它是在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撷取、驾驶知识等能力——因为这种自练本身是在“尝试了解”课文,只要没有忘记启迪心智方面的训练要求,是很有利于培养“会”的能力的。

二、预习导学的意义。

翻读一下科学文化界的名人传略,大家就会明白,他们所建造的科学文化大厦的根基都无一例外地坐落在小学时养成
的自学能力上,而课前预习导学就是自学之树的萌芽。

会预习导学,可使学生终生受益。

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1、强化动机,积极性提高了。

在预习导学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文字,一种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们认真读书,积极思维;在听课的时候,自己解答得到底是否正确,教师和同学将对自己的解答如何评价,一股强烈的好胜心又促使他们认真听课。

2、自我探索,求知欲增强了。

学生通过预习导学,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

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

这样,在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

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

3、掌握信息,教学有的放矢。

学生在进行预习导学时,教师巡视了解;预习导学结束后,教师进行检查。

在这期间,教师还可以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中测知学生的知识基础。

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学,效果也就会更好了。

4、机会众等,素质大大提高。

不安排学生预习导学,直接进行讲解分析,课堂上往往只须几个优等生得到练习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是“陪客”。

中下生还未思考成熟,优等生早已举手发言,把正确的答案告诉了大家;还有一些懒惰的学生根本不愿动脑,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

三、预习导学的方法和步骤。

那么,“预习导学”有哪些常规性预习的内容和步骤呢?
1、默看
自渎课文,整体感知,完成“入门”题,拿到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初读课文时,可以采用默读了解的方法。

初次默读的要求只有一个,就是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

例如:(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语,读准字音,并且把词语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查问
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

以三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完璧归赵》为例:(1)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
完璧归赵(从文中找出能解释课题的句
子)
理直气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信以为真信:①确实②信用③相信④信息
(2)理直气壮直:①挺直②公正的;正义的③爽直④一直
(3)奇珍异宝异:①又分别;不相同②奇异;特别③惊奇;奇怪
(4)随便()随意()随从()随风转舵()
随:①跟②顺从③任凭④顺便
当然查问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设计编排预习导学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要求进行设计。

3、朗读
生字认识了,就可以放声诵读了。

“眼过三遍。

不如嘴过一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

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

读过几遍课文,其印象肯定会比“一默看”时深刻。

例如在四年级语文《音乐之都》维也纳中的预习导学设计了按课文内容填空: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是因为: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也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
来)的城市;在那里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人们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因为学生的概括能力有限,这样填空式的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了一个载体。

4、摘抄
预习导学中根据不同课文的需要设计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

“嘴过三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摘录,使眼、手、脑并用,效果比读更好。

5、思考
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还应该静静思考一下,这篇课文在文字上、语句上、内容上、知识上、思想意义上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或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

对这些问题,有的可以直接在在导学案上写下来。

预习导学的最后一题: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
哪些地方看不懂(包括词语、句子、文章的思想等)记录下来。

6、收集
有时候还可以让学生查找一下和课文相关的资料。

比如学习名家名篇的时候可以设计收集一下这个作家的生平以及代表作等等,学习游记类的文章可以设计让学生找一下这个地方相关的资料,预习导学收集资料可以根据不同课文的需要来设计。

综上所述,“默看——查问——朗读——摘抄——思考——收集”,便是预习导学的常规性步骤。

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进行有所侧重地设计编排。

四、问题与思考。

1、掌握好学生课前预习的度。

预习过细、课堂学习就会觉得没啥可学了;预习过深,使学生望而生畏,但也不能太粗,达不到预习的效果。

掌握好预习的度。

精选题目,不要过多过滥。

2、预习导学要设计得有层次性具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做到既设计出适合每位学生的课前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练习,让学生机械做题;既让学生留有学习发展的空间,而又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既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挖掘出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力?这些都将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