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学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观潮》
八年级语文教案《观潮》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掌握《观潮》一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描写景物的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对课文描写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课文描写方法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观潮》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出示课题《观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对课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合作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尝试自己描写一种自然景物。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对描写景物的方法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多地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描写景物方法的运用能力。
六、课堂练习(10分钟)练习内容:(1)钱塘江大潮被称为“_______”,是因为它_______。
(2)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景象。
2. 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潮水涌来时的声音和样子。
七、拓展阅读(10分钟)分发拓展阅读材料,内容为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如《岳阳楼记》、《望洞庭》等。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观潮》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读准生字字音,掌握\'方\'\'城\'\'倏尔\'\'文\'\'溢目\'\'江干\'等常用词的意思,疏通文意。
2.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3、学习本文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4.学习结构得当,语言精练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1、学习本文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2、学习结构得当,语言精练的特点。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资料助学:1、简介南宋观潮盛事。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
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2、简介作者。
作者周密,字公谨,号草窗。
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
南宋文学家。
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之后不再做官。
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
《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写。
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闷.(mèn )雷薄.(bó)雾风号.(háo )浪吼.(hǒu )涨.(zhǎng )起颤.(chàn )动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2.解释词语伟观自既望方仅尽际天沃是也岁艨艟骑弄标舞履倏尔略舸为逝善泅者文以溢目3、朗读并逐段翻译课文。
穹僦赁虽容于3、翻译句子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3、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初二上册语文《观潮》教案(通用17篇)
初二上册语文《观潮》教案(通用17篇)初二上册语文《观潮》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掌握文章中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自然美与风俗民情美相融合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文词语,在诵读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感受浙江之潮的壮观气势,享受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导入。
古往今来,被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潮,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来观赏。
有一天,它迎来了宋朝的文学家周密,周密眼中的钱塘江潮有着怎样一番景象呢?二、美读。
1、范读,注意读音、节奏、情感。
2、要求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3、齐读课文,读出气势。
三、美解。
1、比一比,看谁读得准。
2、相信你一定能翻译。
3、合作交流,翻译全文。
四、美赏。
1、目睹了钱塘江海潮的风采,你想到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钱塘江海潮?(如: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呑天沃日、势极雄豪)从哪些角度写的?(色、形、声、势)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让句子形象生动呢?(比喻、夸张、引用)还有什么可让我们琢磨的?(正面描写)海潮如此雄伟壮观,慕名而至的人多吗,多到什么程度?(观潮之盛,侧面烘托。
)2、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还从哪些方面写“观潮”?(作者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了潮来之状、演习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为我们组成了一幅幅连轴画卷,四幅图画各具情态。
描写演习场景,注意动静相衬的写法。
还有表现弄潮儿高超技艺的一连串动词等。
)五、美悟。
写潮的诗句: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2、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4、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潘阆5、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天堑无涯。
——柳永结合海潮的图片,结合写潮的诗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试描写一段关于海潮的文字。
六、结束语。
在中国文学宝库中,还有许许多多描绘祖国宏伟壮观的山水风景佳篇,让我们开启阅读的航船,向那一座座宝库进发。
八年级语文教案《观潮》(精选10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观潮》(精选10篇)(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教案大全、计划总结、说课评课、观察记录、特殊课程、毕业课件、班务材料、主题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plan summaries, lesson commentary, observation records, special courses, graduation coursewares, class management materials, theme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语文教案《观潮》(精选10篇)八年级语文教案《观潮》(精选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观潮》学案
《观潮》学案《观潮》学案引言:《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我们为大家分享了《观潮》学案,希望帮助到大家学习!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难点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
(图文并茂、声乐结合)第一课时直奔“潮”,整体感知1、释题知“观潮”。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
“观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2、人文理“观潮”。
a、导人。
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b.读文。
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
(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品味“奇”,感觉奇观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1、边默读课文边用“ ”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
读一读,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汇报)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
八年级语文教案《观潮》
八年级语文教案《观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观潮》。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描述潮水变化的顺序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3)学会通过朗读和默读的方式,感受课文中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观潮》。
2.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掌握课文中描述潮水变化的顺序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用的一些特殊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描述潮水变化过程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潮水变化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3. 通过朗读和默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体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观潮》课文内容。
(2)提问学生对潮水变化的顺序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观潮》。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3. 讲解课文:(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感受。
4.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如:潮水变化的顺序和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探究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课文中所用的一些特殊词语的运用。
(2)学生分享探究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布置作业:(1)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观潮》。
(2)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内容,并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八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五篇】
看,今日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唐朝大诗人刘禹锡也以前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评析古诗的引入,能够让学生认识先人赞叹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大潮这天下奇景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歌颂,同时,为学生创建出了一种浓烈的学习语文的气氛,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2 课件出示指引学生领会观潮和天下奇景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评析让学生领会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是不同样的,从而感觉到中国语言文字的广博精湛,同时,也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二自主读文,研究识字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纳自己喜爱的方法自学生字。
2同学之间相互沟通自学生字的状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正确。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4全班共同沟通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简单读错的字音。
教师重点重申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
5朗诵全文,力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畅。
评析要充足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舞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指引和沟通,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三指名读自己感觉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
四默读课文,在念书的过程中碰到不懂的问题,请你用铅笔做个标志。
评析学贵有疑,在阅读教课中必定要给学生创建怀疑问难的时机,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读中生疑,并最后达到在读中释疑。
五变换身份,释疑解惑1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采集了相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此刻就请大家来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探家,联合你自己采集到的资料和老师下发的资料见附文,看看方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你能解决哪一个,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何被称作天下奇景 ?2学生联合资料,认真研读,充足沟通。
评析变换身份学习,让学生感觉到了一种乐趣和奇特,同时也有效地调换起了学生学习的踊跃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是主动的,充满了研究,利用资料来解决课文中间的问题,也会让学生感觉到适合地采集一些课外资料关于认识课文的内容的重要作用,进而激发他们主动采集资料的兴趣。
八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
1.疏通文意,掌握本课重点的文言词句。
2.感受钱塘江潮宏伟壮观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3.体会本文精炼生动的语言,感受文章多描写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4.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
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理思路一、新课导入南宋的国都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今天,我们和周密一道去体味一下南宋都城的生活风俗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霆(tíng) 斋(zhāi) 艨艟(méng chōng) 履(lǚ) 倏(shū)舸(gě) 泅(qiú) 僦赁 (jiù lìn) 仞(rèn) 绮(qǐ)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方:①方其远出海门:当……时;②方出神:正;方③七百里:面积。
观:①观潮:观看(动词);②天下之伟观也:景象(名词)。
仅:①仅有“敌船”为火所焚:仅仅;②仅如银线:几乎,将近。
为:①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②海涌银为郭:成为;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算是。
以:①以此夸能:凭借;②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和时间词等连用,表示时间(助词)。
势:①势极雄豪:气势;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阵势。
能:①以此夸能:本领;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能够。
(2)词类活用①天下之伟观也。
(观:动词作名词,景观,景象。
)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尽:形容词作动词,穷尽。
)③皆披发文身。
(文,通“纹”,原指花纹,名词作动词,画着纹身;刺着花纹。
)④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标:名词作动词,树立,举。
)⑤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穹:形容词作动词,高过。
)(3)古今异义①方其远出海门(方:古义:当……时;今义:方形等。
观潮学案
《观潮》学案第一课时一、展示目标:1、读难生字字音,掌握常用词的意思,疏通文意。
2.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二、自学指导。
1、导入新课。
2、学生简介作者。
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学生理解难句,积累词语。
(1)读准字音:雷霆()杨诚斋()艨艟()如履平地()倏尔()一舸无迹()善泅()僦赁()罗绮()鲸波()(2)辨明词义:既望()方其远出海门()则玉城雪岭()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皆披发文身()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3、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教师可酌情给予指导。
4、选四位同学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订正,熟悉文意。
提示:文言文翻译应遵守“信”“达”“雅”三字原则。
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一定要一一对应,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适当润色,争取用现代汉语表现出弄潮儿的风采。
四、理清文章思路,研读文章内容。
学生齐读课文,探究:1、《观潮》第一句就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伟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也就是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你想用哪些词语分别这些方面的特点?3、课文共四段,请概括每段的段意。
五、达标训练。
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艨艟(méng chōng)行阵(háng)B.倏尔(shū)战舸(kě)C.泅水(qiú)溯迎(sù)D.倍穹(qióng)僦赁(jiù lìn)2.下列加粗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既望(农历八月十五日)方其远出海门(刚好) B.际天而来(连接着天)吞天沃日(肥沃) C.势极雄豪(雄伟豪壮)江干(江岸、江边)D.倍穹常时(高出一倍)僦赁(僦:没有意义。
赁:租用的意思)3.《观潮》选自________,作者__ __,这是一篇以________著称的佳作,写的是回忆南宋时期于京都__________(今杭州)外观看________大潮的盛况。
八年级上《观潮》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28、《观潮》学案教师寄语: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主备人:审阅:班级___姓名___课前热身:(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学们,加油!相信你们是最棒的!)1、走进作者:(提示:对人物的认识,主要从名、时、地、评、就等方面入手)周密(1232一约1298),南宋词人,字公谨,号草窗、苹洲、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市)人。
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
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
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
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
此篇选自《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2、相关背景(请将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勾画出来)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
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3.学法指导一、读读即诵读。
所谓诵读,就是有表情地以记诵为目标的朗读。
诵读是学生对文章进行整理古籍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使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消除时代隔膜,领会其思想感情,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在诵读时,我们还得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写作背景;(2)扫除文字障碍;(3)理解思想感情。
二、译译即试译。
试译即在对文章进行诵读的基础上,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对文章进行翻译的过程。
翻译时应遵循的原则:“忠实原文,不违原意;弄清语序,辨析词义;前后联系,理清难句;固有名词,不必翻译。
”三、化化即理清古人的思想感情,明确作品的思想内涵,化古为今,化人为我,古为今用,古为我用。
四、练练.就是课本上习题要题题落实。
八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观潮》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赞美之情。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分析课文的结构特点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大潮的壮观景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感受到了什么?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
提问: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认为精彩的语句,并说明原因。
3.课堂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提问:课文中的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了大潮的壮观?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大潮的赞美之情的?4.生字词教学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正确读写。
提问: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认为难写的字,并说明原因。
5.修辞手法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提问:请大家找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6.仿写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仿写一段描写大自然的文字。
提问:请大家展示你们的仿写作品,并相互评价。
提问:请大家谈谈对本节课的收获。
8.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再次阅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生字词教学、修辞手法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观潮》的内容。
在仿写练习环节,学生运用了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了写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改进。
八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五篇】.篇二(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评析:课件中播放潮来时的声音,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 2.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的内容: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重点体会:人声鼎沸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 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象开了锅的水一样。
(评析: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进入情境,入情入境地去读书,这样,课文中的一些词语的意思就自然地理解了。
)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激动,读出这种感受,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吃惊、惊喜体会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评析: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的对话。
八年级语文上册《观潮》优秀教学案例
案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课文内涵。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中深入理解课文,提升语文素养。
3.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提高。这种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还能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提升语文素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观潮》的意境,我将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配合背景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观潮现场。通过视觉、听觉的双重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课文学习中。
此外,我还将设计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情景活动,如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亲身体验观潮的激动心情。通过情景创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性别等因素,合理分组,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针对课文内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小组任务,如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篇观潮作文等。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语文素养。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2.对课文进行逐段分析,讲解生词、成语、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指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动词、形容词的运用,让学生学会如何生动形象地描绘自然景观。
中学生课文《观潮》教案范文
中学生课文《观潮》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观潮》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描绘潮汐现象表达的自然景观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观潮》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探讨课文中所体现的自然景观之美。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课文《观潮》的主要内容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和描绘的潮汐现象。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表达手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写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图片、视频等手段,生动展示潮汐现象和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
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一步了解潮汐现象和相关知识。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时间安排一、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潮汐现象,引发学生对课文《观潮》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内容分析:讲解课文内容,阐述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表达手法。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6. 总结反思: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所体现的自然景观之美和环保意识。
二、时间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阅读理解:10分钟3. 内容分析:15分钟4. 讨论交流:10分钟5. 写作练习:10分钟6. 总结反思: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一、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观潮》语文教案设计
《观潮》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观潮》这篇课文。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如何欣赏和评价一篇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观潮》这篇课文。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主题。
(2)欣赏和评价一篇文学作品。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观潮》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观潮》。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简介作者苏轼及其写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生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观潮》。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描绘的景象。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八年级语文教案《观潮》
八年级语文教案《观潮》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本文中的重点字词。
理解并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描绘画面来感受和表达文章中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学会从自然景观中领悟人生道理。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本文中的重点字词。
2. 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描绘画面来感受和表达文章中的意境。
2. 从自然景观中领悟人生道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讲解所需的多媒体教具。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的印象和感受。
2. 引入课文《观潮》,告诉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他们将能够欣赏到一场壮观的自然景观。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记不理解的字词。
2. 学生自主查阅字典,解决不理解的字词。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 教师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描绘的景象给他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五、描绘画面(10分钟)1.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课文中的景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并能够通过描绘画面来感受和表达文章中的意境。
学生也应该能够从自然景观中领悟到人生道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六、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七、欣赏与感悟(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曾经亲眼见过的美丽景色,可以是自然景观,也可以是人文景观。
2. 学生谈谈自己从这些景色中得到的感悟。
八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课文《观潮》的基本内容,了解其文学背景和创作特点,如作者如何运用古典诗词的写作手法,以及其独特的描写视角。
2.学会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观潮》进行深入解读,如从字词、句子、段落等不同层面进行分析,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意图。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理解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设计以下话题:
1.课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2.你是如何理解作者通过观潮所表达的哲理?
3.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有哪些?它们在表现主题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对不理解的词句进行查阅和讨论。
2.逐段分析课文,重点讲解生僻词汇、句式结构、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古文的表达方式。
3.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作者如何运用生动的描绘和独特的视角表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使学生领会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深层含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运用问题驱动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大潮的壮观景象。然后,我会提出以下问题:“你们听说过钱塘江大潮吗?它为什么能吸引古往今来无数游客和文人墨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观潮》又是如何描绘这一自然奇观的呢?”
-通过角色扮演或朗诵,让学生亲身体验文言文的韵律美,提高他们对古文的兴趣。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分析课文的一部分,然后进行汇报交流,共享学习成果。
初中语文《观潮》学案
初中语文《观潮》学案初中语文《观潮》学案《观潮》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提供了《观潮》导学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学习目标:1.读懂读通文章,记住一些文言词句。
2.整体把握文章,知道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一、基础知识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雷霆()艨艟数百()如履平地()罗绮()僦赁看幕()万仞()2、《观潮》选自《》,作者,代湖州人。
3、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二、理解探究4、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5、文章第一、二段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三、合作释疑6、作者写“观潮”,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7、这段写观潮人众之多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四、课内精读(一)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8、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9、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10、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11、第二段文字主要写这一场面,其描写扣人心弦,那么你认为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12、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的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二)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潮》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读准生字字音,掌握\'方\'\'城\'\'倏尔\'\'文\'\'溢目\'\'江干\'等常用词的意思,疏通文意。
2.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3、学习本文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4.学习结构得当,语言精练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2、学习结构得当,语言精练的特点。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
资料助学:
1、简介南宋观潮盛事。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
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2、简介作者。
作者周密,字公谨,号草窗。
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
南宋文学家。
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之后不再做官。
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
《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写。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ân )雷薄.(bó)雾风号.(háo )浪吼.(hǒu )
涨.(zhǎng )起颤.(chàn )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2.解释词语
伟观自既望方仅尽
际天沃是也岁艨艟
骑弄标舞履
倏尔略舸为逝
善泅者文以溢目
穹僦赁虽容于
3、翻译句子
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3、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4、珠翠罗绮溢目,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2、写出各段的段意。
3、朗读并逐段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二、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段是怎样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的?
明确:先用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观也”总结全文,点示题旨,接着交待海潮最盛的时间。
然后对潮水作正面描绘,最后用杨诚斋的诗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
(总—分—总)
2、《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描写的顺序怎样?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正面描写)总—分—总
仅如银线(形,色)玉城雪岭(形,色)声如雷霆(声)吞天沃日(势)比喻、夸张
雄伟壮观
3、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演习船只众多(艨艟数百,分列两岸)阵势变化多样(奔腾分合五阵之势)作战技艺娴熟(乘骑弄旗标枪舞刀)战斗激烈(黄烟四起,水爆轰震声势浩大(声如崩山)撤退迅速(烟消波静,一舸无迹)
动静相衬
4、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彼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这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5、第三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壮士形象?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逆潮游泳的高超本领?
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腾身百变略不沾湿
6、为什么要描写水兵操练和吴儿争渡的场面?
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
也就是正衬。
7、第四段写多哪些方面写观潮盛况?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
珠翠罗绮溢目(人多)(借代)车马塞途(车马多)倍穹常时(价钱贵)席地不容闲(座位抢手)
侧面烘托潮水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三、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
前三画分别描写了钱塘江潮的气势、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的突出表现,这些都是正面描写,最后一幅画则是从侧面描写观潮的人多,这样更能表现钱塘江潮气势的壮观、吴中健儿的本领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
这样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现力。
四.作业。
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如学校一角)。
钱江涌潮成因
雄伟壮观的钱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
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象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
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
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磨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
浪淘沙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潮
唐·白居易
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
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
观潮毛泽东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