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民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K12学习】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开国大典教材分析:“开国大典”包括“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和“欢庆祖国的生日”两个主题活动。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基础,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史实,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教科书呈现了开国大典上,中央领导检阅人民解放军,天安门广场上伴随着燎亮的国歌声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以及人民群众兴高采烈欢庆新中国诞生的历史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安排这些资料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宏大历史场面,体会新中国诞生的意义。
“我的理解”在于让学生体验当时全国人民激动的心情及思考人们这样激动的原因。
让学生谈谈个人的理解,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新中国成立意义的认识。
教科书还介绍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胜利召开的情况,以及会议作出的重要决定。
“我的认识”活动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探究,认识新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她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教学目标:1.感受新中国成立时举国上下欢庆的气氛,体会全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激动心情。
2、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及新中国成立的社会性质。
3、了解有关国旗、国歌、国徽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知识。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史实,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教学难点: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师生准备:多媒体、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活动一、激情导入新课教师简介新中国成立的背景资料: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的生活。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祖国走向富强》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祖国走向富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祖国走向富强》是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通过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富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材内容丰富,案例真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概念理解尚浅,需要通过本课教学加以引导和深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认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意义,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运用典型的事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在各领域取得的成就。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环节,准备好教案。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回顾我国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呈现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伟大成就,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国家的繁荣富强。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表格式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表格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德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提高社会素养。
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为“我们爱你,中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本单元共包含5课,分别是《美丽的祖国》、《可爱的家乡》、《我们尊敬的人》、《我们喜欢的节日》和《弘扬民族精神》。
内容涵盖了中国的自然风光、家乡的特色、尊敬的人物、传统节日以及民族精神等,旨在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对祖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一些历史事件、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道德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精神,将热爱祖国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体验祖国的美好。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实践教学法: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搜集与课程相关的资料。
山东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品社教案(精品范文).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学期六年级社会教学计划教材分析小学品社教材从第本册开始,侧重对祖国历史的学习和了解。
本册指导学生开始认识和学习祖国的百年屈辱和抗争的有关内容,认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艰难历程,了解和认识我国在建设赋予强大的民主国家的历程中进行的探索和发展,了解我国在改革开放近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了解和感受我国在走向富强国家的步伐和历史任务。
本册的第一单元是“屈辱与抗争”,共三课。
着重介绍百年屈辱和先辈对救国之路的艰难探求。
让学生学习和了解祖国近代史的初步知识,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责任感。
第二单元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在了解百年耻辱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和探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起一个独立自主的民主国家的历程。
第三单元是”建设民主富强国家”。
共2课分别是人民当家作主人\祖国走向富强.教学目标1、研究学习近代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历史,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2、继续学习和探究中国人民建立人民共和国的艰难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优秀领导,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3、感受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感受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祖国走向富强的有力步伐。
教学重、难点在世界历史环境中,理解中国近代衰败的史实,深入探讨和理解造成中国百年屈辱史的深刻的原因。
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感受带领人民球解放和求富裕强大的历史功绩。
学会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基本权利和义务,感受民主国家的管理方式和祖国走向富强的前进步伐。
学会胸怀历史,感受和增强初步的历史责任感。
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单元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帮助学生形成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激发其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2、激发学生对投降卖国行为的憎恨和对帝国主义侵略行径的仇恨,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体会“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3、培养学生爱戴革命先辈的情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与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精神。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开国大典》是九年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个主题活动。
本主题活动由“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欢庆祖国的生日”两个主题活动内容组成。
主要讲述了新中国建立的来之不易,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由于本次主题活动涉及到建国初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离学生生活较远,所以课上借助影像资料,图片,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大场面,了解国旗,国徽的象征意义;通过资料搜集,图片展示,明白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真正内涵,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本次主题活动的设置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升华爱党、爱国的感情,尝试着实现课程是为了生活,通过生活感受生活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祖国,真是祖国的历史,热爱中国共产党2.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能力:1.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2.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三、课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大场面,了解国旗、国徽、国歌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四、活动准备1.课件2.搜集有关《开国大典》、国旗、国徽、国歌的资料3.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五、活动过程活动一:了解《开国大典》,激发爱国情感师: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在那一天我们国家举行了盛大而又隆重的庆典《开国大典》师:你们想不想跟老师去领略一下1949年的开国大典?(播放多媒体课件:《开国大典》视频)学生谈感受活动二:回顾历史,感悟庄严1.刚才看了开国大典盛况,同学们的心情一定都很激动吧,这些画面中,令你最难忘的是哪一个场景?(生:欢腾、升旗、毛主席宣读)2.面同学们拿出课下所搜集资料,小组内思考讨论,“广场上的人们为什么如此欢呼沸腾?从中你感受到些什么?生:(1)民族屈辱史通过多媒体显示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丧权辱国的割地赔款条款以及屈辱历史的见证“圆明园的毁灭”,激发学生对列强的愤恨之情。
山东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计划一、学期目标为了更好地做好本学期的工作,对教学做了一定安排。
在本学期,通过本科目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实施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
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
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开国大典》是一篇描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诗性文献。
本课内容通过详细描绘当时的历史场景,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课教材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对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开国大典》的具体内容,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感受当时的激动人心的场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开国大典》,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激动人心的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3.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手段,再现《开国大典》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3.教学设施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简单介绍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册)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我们生活的社会1.1 学习目标:了解我们生活的社会的基本情况,认识社会中的各种组织,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1.2.1 社会的基本情况:人口、地理、文化等。
1.2.2 社会中的组织:家庭、学校、政府、企业等。
1.2.3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个人对社会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1.3.1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社会的基本情况。
1.3.2 分组讨论,了解社会中的各种组织及其作用。
1.3.3 小组分享,探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4 教学评价:以小组讨论和分享的表现作为评价标准。
第二章:我们生活中的规则2.1 学习目标:了解我们生活中的规则,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学会遵守规则。
2.2 教学内容:2.2.1 生活中的规则:交通规则、学校规则、家庭规则等。
2.2.2 规则的重要性:规则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
2.2.3 遵守规则:如何自觉遵守规则,遵守规则的好处。
2.3.1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生活中的规则。
2.3.2 分组讨论,了解规则的重要性。
2.3.3 角色扮演,学会遵守规则。
2.4 教学评价:以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表现作为评价标准。
第三章:我们身边的资源3.1 学习目标:了解我们身边的资源,学会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
3.2 教学内容:3.2.1 身边的资源:水、土地、能源等。
3.2.2 合理利用资源:如何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2.3 保护资源:如何保护资源,防止资源浪费和污染。
3.3 教学活动:3.3.1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身边的资源。
3.3.2 分组讨论,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方法。
3.3.3 小组分享,交流保护资源的实际行动。
3.4 教学评价:以小组讨论和分享的表现作为评价标准。
第四章:我们的权利与义务4.1 学习目标:了解我们的权利与义务,学会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4.2.1 我们的权利:人身权利、言论权利、受教育权利等。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废墟上崛起汽车城活动目标1、了解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立和发展。
2、了解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
3、能采用多种形式探究新中国的辉煌成就。
4、感受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活动准备学生准备:搜集国产汽车的图片的文字资料以及新中国建设成就的其他资料。
教师准备:搜集关于新中国伟大成就的各种资料,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教程第一课时一、汽车博览会1、导入:如今,马路上的汽车是越来越多,越来越漂亮了,有的同学家里也有了汽车。
今天,咱们就来开一个汽车博览会。
2、学生展示介绍(先在小组内介绍,再推选介绍优秀的在全班介绍)。
3、我最喜欢的汽4、我与汽车的故事。
5、国产汽车的品牌大家谈。
6、师展示搜集的汽车图片。
7、观后感大家谈(学生谈观看后的感受、体会。
)二、我们来探寻导入:看到这些形形色色的汽车在马路上奔驰,大家都感到很振奋。
可是,你知道新中国的汽车工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吗?1、聪明屋。
比一比,看谁知道多:交流搜集的新中国汽车发展史的资料(文字、图片)。
2、我们来探究:(1)阅读课本资料,合作探究(2)教师适当补充有关材料(3)交流整理,探寻原因3、快乐大比拼。
国产汽车知多少竞赛(了解国产汽车的品牌、生产厂家、厂家所在地等,全面了解我国目前的汽车生产和发展情况。
)三、小记者在行动导入:新中国成立后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你想通过哪些资料,怎样来了解这些变化?1、各抒己见,发表见解。
2、示范引导,提供帮助3、自由组合,制定方案4、交流发现,修改完善四、课外作业实践调查,落实方案。
第二课时一、调查成果展示会1、交流调查的方法、方式。
2、调查成果展示评选最佳小记者团。
通过展示,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调查、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学会利用资料解决问题,同时还要使学生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后祖国面貌的巨大变化以及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二、小小故事会导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过程中,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山东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山东版第一章:我们的地球家园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培养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1.2 教学内容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的形状、地球的结构、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
地球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沙漠化等。
1.3 教学活动观看地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特征。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地球资源的了解。
案例分析,讨论地球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地球的基本特征。
学生能列举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学生能认识到地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第二章:我们的国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国家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2.2 教学内容国家基本国情:地理位置、人口状况、自然资源等。
国家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等。
国家象征:国旗、国歌、国徽等。
2.3 教学活动观看地图,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地理位置。
讲述国家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感受国家的变化。
讨论国家象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国家的基本国情。
学生能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
学生能认识到国家象征的重要性。
第三章:我们的社会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基本构成,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3.2 教学内容社会的基本构成:家庭、学校、社区等。
社会生活:人际交往、公共秩序、社会规范等。
社会道德: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公平正义等。
3.3 教学活动讨论社会的基本构成,让学生了解各种社会关系。
角色扮演,模拟社会生活中的场景,培养学生的社会素养。
讲述社会道德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社会的基本构成。
学生能了解社会生活的一些基本规则。
学生能体现出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第四章:我们的价值观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
山东人民版六年级(上册)《思品与社会》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难忘的昨天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难忘的昨天”。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让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知道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在这个单元中,共安排了四个主题活动:“屈辱的历史”,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落后就要挨打”的百年屈辱史,牢记国家和民族所蒙受的耻辱、人民经历的苦难;“不屈不挠的抗争”,让学生了解在近代中国,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顽强斗争,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国壮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领导中国人民经历艰苦卓绝的斗争,迎来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永久的缅怀”是要让学生懂得从小树立报效国家的理想,学习仁人志士,将来长大了成为社会的栋梁。
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让学生了解近代史上的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3.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到解放战争胜利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
4.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他们他们爱戴革命先烈、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教学设计“屈辱的历史”使学生感受到近代史上国家和人民经历的屈辱。
“饱受屈辱的国家”从一些历史史实,让学生了解国家饱受的列强欺凌的种种情况。
“苦难的同胞”通过见证历史照片和文字描述,让学生了解“落后就要挨打”,教育他们铭记历史。
“不屈不挠的抗争”这一主题有两个板块。
“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通过一系列史实,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抗争意识。
“民族的脊梁”通过对民族英雄、革命先驱的事迹介绍,引发学生对革命者的崇敬之情。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主题,通过“党的诞生”、“领导人民闹革命”两个板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
“永久的缅怀”这一主题,通过“爱国的仁人志士”激发学生学习爱国的仁人志士奋发图强的斗志,勤奋读书,报效祖国。
山东人民出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案
山东人民出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案教案设计设计人:使用人:人民站起来了单元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
2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能力:1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认识、分析事物,尝试合理的、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问题。
2.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1了解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
2.初步了解影响发展的重大事件。
3.了解成立以来祖国建设的巨大成就。
1 来到嘉兴南湖活动目标:1.通过收集资料,让学生知道共产党成立的背景,认识共产党成立的过程。
2.了解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
3.了解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李大钊等党的老一辈领袖,为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二、分组调查、交流汇报:师:共产党的诞生不是一个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
为什么这么说呢?学生调查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建议分组形式之一:1.文字资料组调查搜集关于共产党诞生条件的历史资料,可以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也可以是对关键历史人物生平的介绍。
2.图片资料组调查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珍贵图片和现有影视资料,讲述画面展示的故事。
建议分组形势之二:1. 历史事件组通过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实际意义的调查,描述他们育共产党诞生的必然联系。
2. 历史人物组历史上每一件重大事件的发生,都离不开人的因素,调查共产党诞生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的资料,评价他们的功过。
(学生交流汇报,师评价引导)三探讨根据同学们的充分交流,请思考“为什么说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希望”这一问题,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论据要充分。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资料,学生交流资料。
师:在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美好的家园,在我们周围就有许多先进的人物事迹和事例,是否可以将调查的视角在放宽一些,范围更广一些?(学生可以着手制定更详尽的调查方案和计划。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
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 料。
“头等全权大臣”赴
2.学生观看签订
日议和。今天让我们 《马关条约》的视频
一起重新回顾那段耻 资料。
辱的历史吧。
3.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马关
4.教师小结。
条约》的内容
活动二:《马关
1.教师提问:为什 条约》的内容
么这样说《马关条约》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
是继《南京条约》签 到的《马关条约》的
事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2.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
无能以及甲午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与危害
教学目标
3.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激发
学生对卖国行为的憎恨,培养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4.通过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激发
学生强烈的民族主义,从小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抱
军港出口,躲在港内 么?
的北冰洋舰队腹背受
4.学生交流
敌。在极其小利的处
5.教师小结
境下,北洋洋舰队的 第二课时
爱 国 兵 虽 然 奋 勇 抵 活动一:《马关条约》
抗.但已无力扭转战 的签订
局,日军占领了威海
1.学生小组
卫军港。北冰洋航队 交流收集到的《马关
全军覆没。1895年, 条约》签汀方面的资
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 同学去过刘公岛,你 下的滔天罪行,引导学
的民族,同时又曾是 都看到了什么.了解 生深层次地思考中国
个灾难深得的民族。 了什么呢?
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
在近代史的耻辱柱
2.学生交流自已 原因,激发学生对卖国
上,铭刻着多少炎黄 的观察或课前查阅的 行为的憎恨,从小树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山东人民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学期六年级社会教学计划教材分析小学品社教材从第本册开始,侧重对祖国历史的学习和了解。
本册指导学生开始认识和学习祖国的百年屈辱和抗争的有关内容,认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艰难历程,了解和认识我国在建设赋予强大的民主国家的历程中进行的探索和发展,了解我国在改革开放近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了解和感受我国在走向富强国家的步伐和历史任务。
本册的第一单元是“屈辱与抗争”,共三课。
着重介绍百年屈辱和先辈对救国之路的艰难探求。
让学生学习和了解祖国近代史的初步知识,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责任感。
第二单元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在了解百年耻辱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和探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起一个独立自主的民主国家的历程。
第三单元是”建设民主富强国家”。
共2课分别是人民当家作主人\祖国走向富强.教学内容本学期共教学三个单元,八课。
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第二单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三单元建设民主富强国家教学目标1、研究学习近代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历史,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2、继续学习和探究中国人民建立人民共和国的艰难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优秀领导,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3、感受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感受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祖国走向富强的有力步伐。
教学重、难点在世界历史环境中,理解中国近代衰败的史实,深入探讨和理解造成中国百年屈辱史的深刻的原因。
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感受带领人民球解放和求富裕强大的历史功绩。
学会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基本权利和义务,感受民主国家的管理方式和祖国走向富强的前进步伐。
学会胸怀历史,感受和增强初步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进度本学期上课20周,实际授课18周,每周上课2课时,共计36课时,3课时为机动。
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进度表教学措施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教材的知识结构注意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重视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从学生年龄出发,教学力求生动活泼,趣味性强。
注意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加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多种知识的能力。
经常与班主任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以便采取相应教学手段,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单元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帮助学生形成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激发其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2、激发学生对投降卖国行为的憎恨和对帝国主义侵略行径的仇恨,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体会“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3、培养学生爱戴革命先辈的情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与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精神。
能力1、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变化,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中国近代历史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能够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
2、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历史问题。
知识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一些光辉史实。
了解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
初步了解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
发解近代史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史实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1、血泪国耻主题目标:1、引导学生搜集鸦片战争的资料,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鸦片的危害、清政府禁烟的原因及林则徐的禁烟运动2.知道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危害等。
3.了解英法联军、人闲联军侵略中国的史实,深层次地认识中国蒙受这些取辱的原囚4、引导学生分析《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通过了解中国人民抗英等斗争,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材简析:“血泪国耻”设“屈辱的开端”和“火烧圆明园”两个主题活动。
“屈辱的开端”主题活动利用学生熟知的“虎门硝烟”为切人点,引领学生探究。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等。
在探究过程中了解鸦片的危害及中国人民深受其害的社会现状;了解民族英雄林则徐禁烟的壮举;清楚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对敌人的屈l服、妥协退让是造成我国屈辱历史开端的主要原因。
教科书利用师生对话情境提出研究问题: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输人鸦片?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这是众多研究问题中的两个点,对学生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便于激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引发探究的欲望教科书利用小博士的话及大量真实的数据资料、珍贵的万史图片、资料一阐明了当时鸦片在中国的横行及人染.毒瘾后的巨大危害。
但鸦片给我们带来的危寿远不止这此,教学时,教师可在课前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报刊、历史书籍等途径.搜集更多的资料进行交流,进一步揭露英法等帝国仁义的罪恶。
面对帝国仁义的罪行,有志气的中国人不堪屈辱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教材选取了历史上有名的林则徐禁烟及三元里抗英斗争等素材。
教学时,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片,以讲故事的形工进行,也可以采用观看影片的形式进行,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及浩然民族正气。
教材通过小博士的话让学生了解了鸦片战争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并提供了〈南京条约〉的部分内容。
教学时可让学生提前搜集相关的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学生播放〈鸦片战争〉这部影片,然后配合着〈南京条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认识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
既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间,又使学生的情感在探讨中升华,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自立、自强的爱国热情。
屈辱的开端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史实。
2、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3、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伙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2、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3、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光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师生准备:教师和学生收集相关图片及多种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火烧圆明园教学目标: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经过、结果等2 、了解〈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能力目标:1.通过探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来培养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其领会史学对历史学习重要性,强调论从史出,史沦结合3.进行学科之间的交又、渗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使学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下仅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而且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4.了解哲学原理:根本与直接原因、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等,提高辩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5.通过引导学生从西方列强侵华策略和清朝内部政局的变化两个方面,思考中外反动势力‘合作”新格局出现的原因,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落后挨打”的沉重教训。
2.通过感悟与体验,学会鉴别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
3.认识西方资本主义的虚伪、贪婪和唯利是图本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大洗劫,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4.培养学生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师生准备:教师学生收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收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视频资料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2、悲壮的抗争主题目标:1、通过了解邓世吕等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斗争事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2.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洁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甲午争给中国人民带未的屈辱与危害3.通过引导学生思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激发学生以卖国行为的憎恨,培养爱增分明的思想感情。
4.通过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义,从小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抱负教材简析:“悲壮的抗争”由“寻访刘公岛”“刘公岛上的深思”两个活动主题构成。
教科书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以寻访家乡的刘公岛为契机,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学重点通过“甲午海战”了解到更多悠壮的抗争故事,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养来灾难.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
“寻访刘公岛”主题活动设计,意在引领学生查询资料、实地参观、观看影视资料等形式,了解到刘公岛的地理位段、历史遗迹等,进而知道威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由于一个天然的优良军港。
当年清政府的北洋海军基地就设在这里,北洋海军提督衙门就建在刘公岛上。
在查询收集北冰洋海军基地及甲午战争博物馆馆藏资料的过程中,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等“甲午战争”是日本帝国仁义对中国发功的侵略战争这。
这次战争包括平壤战役、黄海战役、威海卫战役和旅顺战役。
黄海战役是最激烈的一次海上战役,在世界海战史上也是空前的。
因此教科书选取这次战役。
.把战役的经过以及英雄人物的资料作为重点详加叙述,目的是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是不可侮辱的,黄海大战失败了,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洁政府的腐败无能“寻访刘公岛”的后半部分主要讲述的是黄海战役后,清政府采取的妥协退让政策,使驻守在威海卫军港释的中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战败后,清政府吏是投降卖国,被迫签订厂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教材通过对〈马关条约〉内容的一项项列举,让学生清醒地i人识到清政的软弱无能和日本侵略者的狼本性。
这此历史事件都再一次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活动时间:3课时寻访刘公岛教学目标:1.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2.了解邓世昌等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爱国事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3.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甲午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与危害。
4.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1.通过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思考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激发学生对卖国行为的憎恨,从小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2.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师生准备教师、学生收集与甲午战争相关的图片及多媒体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