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练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三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练习题及答案

生物必修三选择题高二(13)班杨铭1、下图表示反射弧中一个神经元的局部模式图。

当人体内兴奋经过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局部电流方向是:()A.都是由左向右 B.都是由右向左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2、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 ()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激素调节D. 内分泌调节3、如果某患者支配右手的传出神经受损,其他部分完整,则:()A.针刺左手不会发生缩手反射 B.针刺右手会发生缩手反射C.针刺左手不会感觉疼痛 D.针刺右手会感觉疼痛4、小明的手指不小心被刀割伤时,由于疼痛而咬紧牙关。

这个过程中,他的神经兴奋传递途径是:()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手部感受器;④脊髓;⑤牵动上下颌的肌肉;⑥脑A.③①⑥②④⑤ B.③①⑥④②⑤ C.③①④⑥②⑤ D.③⑥④①②⑤5、19世纪,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试图通过研碎胰腺的方法来获得其中的胰岛素,但都没有获得成功,后来有科学家通过结扎胰管让胰腺退化然后单独研碎胰岛的方法成功获得了其中的胰岛素。

下列关于分析失败的原因中,最可能的是:()A.当时研磨技术比较落后,研磨不充分B.研磨时选取的胰腺部分正好不含有胰岛C.研磨过程中,胰腺中的消化酶把胰岛素分解了D.胰岛素和胰腺内的其他物质紧密结合,不容易分离6、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A.大于7.35~7.45B.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D.稳定在3~48、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9、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10、盛花期的连续暴雨影响植物的正常受粉,为防止减产,采用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

最新整理: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填空(含答案)

最新整理: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填空(含答案)

最新整理: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填空(含答案)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外部环境中,多细胞生物的体细胞则直接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2.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细胞浆和存在于细胞外的细胞外液组成。

3.(1)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箭头连接表示。

4.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水溶液。

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是渗透压、离子强度和pH值。

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蛋白质和离子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离子和小分子物质。

8.正常人的血浆呈弱碱性,pH为7.35-7.45.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等离子有关。

9.血液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11.目前普遍认为,神经内分泌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强大的。

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

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紊乱。

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神经元。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系统、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14、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1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沿着轴突单向传播,方向是从细胞体向轴突末梢;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是通过突触传递,方向是从前一个神经元到后一个神经元;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双向的。

16、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平衡状态。

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电位表现为短暂的去极化和复极化。

17、神经纤维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刺激部位流向轴突末梢;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轴突末梢流向刺激部位。

2012生物高考真题汇编7(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

2012生物高考真题汇编7(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

专题21 种群、群落1.(2012 重庆)题4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解析】从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看,O点到b点所对应的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型,a点的数量大约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时蝗虫种群有最快的增长速率,故防治时间应在a点之前,A对;“S”型增长的种群增长率一直是下降的,故与逐渐上升以至稳定的种群密度变化不呈正相关,B错;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后,蝗虫种群内的雌雄比例失调,导致种群内出生率下降,可防止种群增长至c点,C对;把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能使被啃食的植物等生产者较少,使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组成和数目受影响较小,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对。

【答案】B2.(2012 上海)下图代表一定区域中不同物种的分布状况,其中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A.AB.BC.CD.D【答案】D【解析】A和B中皆有3个物种,C和D中都是4个物种,D中4个物种分布较均匀,种数一定的总体,个体中间数量分布越均匀物种多样性越高,所以D中的物种多样性最高。

3.(2012 上海)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

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l,则A基因的频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A.30%,2l%B.30%,42%C.70%,2l%D.70%,42%【答案】D【解析】亲本中AA占55%,aa占15%,所以Aa占30%,自由交配,用哈温定律算,得到A基因频率70%,a基因频率30%,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42%,选D。

4.(2012 全国新课标)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

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选择题1. 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生态系统是( )A.捕食者和寄生生物较少的生态系统B.生产者和消费者数量相等的生态系统C.分解者种类和数量较少的生态系统D.生物种类较多的生态系统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也就越强。

因此本题答案是D。

答案:D2.下图中,A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B为城市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生态倒金字塔,以下解释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图中A显示:能量流动的途径是绿色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B.图中B显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C.图中A显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为10%~20%D.图中B显示:人类活动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解析: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需要从外界环境中大量输入,不能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自给自足。

答案:B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一般都具有稳定性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味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相对稳定C.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的表现,并不是任何一个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任何一个发展阶段都具有的。

答案:A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甲、乙两个动物种群的数量进行研究后,得到如下图的数据。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是竞争B.3、4月份甲种群数量下降是由于乙的数量减少C.甲、乙两种群的变化周期是12个月D.人为消灭乙种群,则甲种群数量将不断增加解析:A项,甲、乙两曲线是捕食关系。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专题8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专题8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444314专题8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生产者:通过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中组成成分消费者:加快物质循环、植物的传粉、种子的传播结构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营养结构(、)生态系统进行、的渠道功能:【真题演练】1、“葛(葛藤)之覃兮,施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节选自《诗经·葛覃》)。

诗句中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A.黄鸟种群 B.生物群落C.自然生态系统 D.农业生态系统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3、辽宁省盘锦市的蛤蜊岗是由河流入海冲积而成的具有潮间带特征的水下钱滩,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滩涂贝类的重要产地之一,其中的底栖动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科研人员利用样方法对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底栖动物主要包括滤食性的双壳类、碎屑食性的多毛类和肉食性的虾蟹类等。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次调查的采样地点应选择底栖动物集中分布的区域B.底栖动物中既有消费者,又有分解者C.蛤蜊岗所有的底栖动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D.蛤蜊岗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基石)二、能量流动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和的过程2、过程3、特点①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在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

②易错点1、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在一段较长时期内没有能量(太阳能或化学能)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23.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练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23.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练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23.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练习题一、单选题1.如图甲乙丙分别代表某生态系统中三种生物部分,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

那么该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是()A. 甲B. 乙C. 丙D. 乙和丙2.蘑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A. 消费者B. 分解者C. 生产者D. 制造者3.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不会引起()A. 甲的数量不变,丙的数量下降,丁的数量增加B. 甲的数量下降,丙的数量不变,丁的数量不变C. 甲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D. 甲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丁的数量增加4.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作用的微生物是()A. 腐生性微生物B. 寄生性微生物C. 微生物中的生产者D. 固氮菌5.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某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相对含量,分析合理的是()A. 乙表示生产者B. 丙处于第二营养级C. 若甲的数量突然增多,一段时间内丁会减少D. 丙→甲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6.下列属于分解者的一组生物是()A. 水藻和细菌B. 细菌和真菌C. 鱼和蛇D. 苔藓和大豆7.下列四项中,正确表示了一条食物链的是()A. 阳光→草→牛→虎B. 草→兔→鹰C. 鹰→草→兔→蛇D. 阳光→玉米→鼠8.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哪项作用( )A. 维持生态平衡B. 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C. 帮助植物传粉D. 帮助植物传播种子9.如果人们大量捕杀青蛙,其直接后果是()A. 植被被破坏B. 食物链被破坏C. 环境被破坏D. 昆虫蜜度增加10.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A. 阳光﹣→草﹣→牛﹣→虎B. 草﹣→兔﹣→鹰C. 蛇﹣→青蛙﹣→昆虫﹣→草D. 鼠﹣→蛇﹣→鹰11.如果在一片草场上喷洒了某种有毒物质,且这种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和排出,那么在食物链“草→昆虫→青蛙→蛇”中,体内该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A. 草B. 昆虫C. 青蛙D. 蛇12.关于“小麦→蝗虫→大山雀”这条食物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只有大山雀是消费者B. 只有蝗虫是消费者C. 只有小麦是生产者D. 3种生物都是消费者13.下列能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A. 蝗虫→吃草籽鸟→黄鼬B. 猫头鹰→老鼠→细菌C. 植物遗体→真菌→植物D. 草类→羊→狼14.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A. 草→蚱蜢→食虫鸟→蛇→鹰B. 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C. 狐→鹰→食虫鸟→蚱蜢→草D. 草←蚱蜢←食虫鸟←鹰←蛇15.(2017•新疆)如图所示,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之间形成了食物链,此时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定时间内会引起的数量变化是()A. 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B. 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C. 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D. 丙和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二、填空题16.配对绿色植物________ ①非生物成分阳光________ ②生物成分(生产者)水分________ ③生物成分(消费者)动物________ ④生物成分(分解者)微生物________17.假若在一个与外界隔绝、没有食物的荒岛上,给你一只活鸡和几斤玉米,理论上分析,如何利用它们使你在此荒岛上生存的时间最长.最合理的方法是先吃掉,理由是________ .18.各种食物链一般都具有如下特点:①通常由________ 开始。

人教版必修3 第5章 生态系统及稳定性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3 第5章 生态系统及稳定性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第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3一、单选题下列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是)(1..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A.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B.增加适宜的物种数目C.限制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D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情况示意图,各代表一定能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④⑤⑥2.)(.从能量关系看=+⑤A①②.都属于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⑥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C.代表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②/D③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3..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A.乙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的能量就越少B21.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C.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D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4.(.向一个湖泊引入水葫芦A.封山育林,减少人为干扰B.捕捉农田里的蛇C.为了杀灭害虫,大量喷施农药D.如图为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标号为)5.(.②③⑥A.④B.⑧C.①⑤⑦D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6..蝙蝠的回声定位”“A.萤火虫发光B.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C.雄鸟的求偶炫耀”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发生在)(7..细胞与细胞之间A.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B.种群与种群之间C.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D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的示意图,要使最高营养级生物的产量最高,把能量集中引向最高营8.养级的食物链和生物和之间的关系分别是)CE(.,捕食和竞争A→B→C→E A.,竞争和捕食A→B→E B.,竞争A→DC.,捕食和竞争A→E→CD下面的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图曲线29.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个不同种群的生长和繁衍情况,且已知种群为自养生物,三个种群间存在捕Ⅰ3食关系。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在生态系统中,图中种群、、依次属于图中甲、乙、丙表示的生态系统成分 1 Ⅲ2AⅡⅠ.大气中的只有通过图中的光合作用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光合作用才能进入生物群XCOB1 2落.图中与丙中图示生物类群都是异养需氧型的,图中的三个种群都是需氧型的2C Y1.图中三个种群的增长方式都是型,至年间的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Ⅱ“S”2D5 7分析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此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A.图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网B.此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C.图中的鸟和虫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D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11..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A.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是行为信息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种群繁衍同信息传递无关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下列属于群落层次的是)(12..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A.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B..水池中大鲈鱼和小鲈鱼的分布C.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如图是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13..随着外界干扰增强,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大A.随着外界干扰增强,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增大B.流入兔体内的能量至少占绿色植物总能量的10%C.流入兔体内的能量包括兔自身呼吸散失的能量D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14.蜀岗西峰的所有蒲公英茱萸湾的全部生物瘦西湖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凤凰岛的④①③②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达标练习(含答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达标练习(含答案)

2.4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选择题1.在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自然环境是()A.热带湖泊B.珊瑚礁C.热带雨林D.以上三者都是2.如图,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的X量分布模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 B.B C.C D.D3.捕蝇草的两片叶子呈蚌壳形张开,当小虫进入触动腺毛,两片叶子合拢,将虫体消化,吸收营养。

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是()A.竞争B.捕食C.寄生D.共生4.如图一表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全过程,图二表示某海岛生态系统食物网,图三表示某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的直方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图一中,甲乙丙丁里代表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的是甲B.图二所示的食物网中,海藻中的能量通过3条食物链传递给大黄鱼C.图三中A,B,C构成了图二中含海龟的一条食物链,其中C代表海龟D.图二中的动物生殖方式是体内受精,胚胎发育方式为卵生5.在温室中混合播种不同比例的大麦和燕麦,结果如右表。

如果在温室中,混合播种50%的大麦和50%的燕麦,其他条件适宜,任其发展,若干年后温室中的植株数()A.大麦远远多于燕麦B.燕麦远远多于大麦C.大麦和燕麦各占一半D.大麦和燕麦均减少6.下列分析正确的()A.图甲表示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里被消化的过程B.若图乙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上各种生物有机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则四种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向为甲→乙→丙→丁C.图丙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若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经过心脏的途径是IV→II→I→ⅢD.图丁显示温室栽培该种蔬菜时温度控制在25~30C︒最有利于提高产量,当温度在5C︒以下时该蔬菜光合作用停止7.有一种郁金香的花,到傍晚便把花闭合起来。

造成这一植物的节律性变化的环境因素是()A.季节的变化B.昼夜的变化C.温度的变化D.空气湿度的变化8.小明发现学校农场里有青菜、菜青虫、食虫鸟、细菌等生物。

其中属于分解者的是()A.细菌B.菜青虫C.食虫鸟D.青菜9.在丝瓜地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而且只形成一条食物链。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考核试卷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考核试卷
B.恢复力稳定性
C.生产力稳定性
D.结构稳定性
9.以下哪些情况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演替?()
A.火灾
B.气候变化
C.生物入侵
D.人类活动
10.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哪些功能至关重要?()
A.提高生产力
B.增强稳定性
C.促进物质循环
D.提供娱乐价值
11.下列哪些措施可以用来保护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是指生物体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
4.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另一个营养级的效率通常在__________左右。
5.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生物负责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释放到环境中。
6.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分解有机物
D.合成有机物
11.下列哪个因素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A.生物入侵
B.气候变化
C.污染
D.所有以上选项
12.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A.品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品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位多样性
C.品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D.品种多样性、生态位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B.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生物信息
C.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生态信息
D.生物信息、化学信息和生态信息
20.下列哪个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产力?()
A.荒漠
B.河流
C.森林
D.冻土层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包括以下哪些组成部分?()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4·四川南江中学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B.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只存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D.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2024·济南历城第二中学高三检测)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能破坏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需要利用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技术。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恢复生态学主要是利用了生物群落演替理论,强调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C.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生态系统恢复稳定后,群落的物种组成保持动态平衡3.(2024·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高三模拟)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最普遍的调节机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干旱时,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增加,导致叶片气孔大量关闭,不属于反馈调节B.“先增先减者为被捕食者”这一种群数量动态变化与两种群间的反馈调节有关C.“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系统,与反馈调节无关D.反馈调节可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4.研究者设计了一个养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具体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氧化塘中的植物、动物、细菌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B.氧化塘后部种植挺水植物,通过竞争有机物从而抑制藻类生长C.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废水流入厌氧池前,加水稀释处理可以防止微生物过度失水而死亡5.(2024·武汉高三模拟)如图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

2021-2022高二生物中图版必修三课后作业:2.3.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高二生物中图版必修三课后作业:2.3.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Word版含解析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非标准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负反馈调整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力量的基础B.自我调整力量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制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解析:生态系统的抵制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负相关,负反馈调整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力量的基础,自我调整力量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抵制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弱,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适当增加物种的种类和数目。

答案:A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整力量,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解析: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养分结构越简单,自我调整力量越大,抵制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答案:D3.实行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抵制力稳定性?()A.削减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一样C.增加适宜的物种种类D.限制某一个演替过程解析:生态系统的抵制力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而该力量与其养分结构简单程度相关,适当增加物种的种类可以使其养分结构变得简单,所以抵制力稳定性也得到提高。

答案:C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右图调整机制的是()A.代谢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酶促反应相关酶的活性B.血糖浓度上升后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C.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随之增加D.膀胱逼尿肌收缩会刺激其进一步收缩,使尿排空解析:图示为负反馈调整机制,其结果是维持系统的稳态。

A、B项分别为细胞水平和个体水平的负反馈调整。

C项为生态系统水平的负反馈调整,当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随之增加,结果会导致害虫数量削减。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 响;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竞争 增强 (填“增强”“不变”
或“减弱”)。 (3)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 分解者 (填“生产
者”“消费者”或“分解者”)。其体内储存的能量 不能 (填
解析: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其代谢产物并 非都可作为生产者的肥料,故 A 错误;生产者的代谢产物并非都 可作为人的食物,如人吃蔬菜、水果时并不是把所有的都吃了, 故 B 错误;人的有机排出物可作为分解者的原料,分解者及其代 谢产物有的可以作为消费者的饲料,故 C 正确、D 错误。
8.下列关于各生物成分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C ) 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可以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 所以可以没有分解者 D.从理论上讲,可以没有消费者,但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一 般都含有消费者
“能”或“不能”)传递给植物。
解析:(1)图中涉及鹰的食物链有 4 条:植物→兔→鹰、植物 →兔→鼬→鹰、植物→鼠→鹰、植物→鼠→鼬→鹰,鹰占第三和第 四营养级;兔和人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同时还有竞争关系(它们 都以植物为食);鼠疫杆菌寄生在人身上,因此为寄生关系。(2)寄 生在鼠身上的跳蚤一般不会导致鼠的死亡,而鼬捕食会直接影响鼠 的数量,因此鼬的影响更大;大量捕杀鼬使鼬的数量大量减少,从 而使鼠没有天敌而大量繁殖,故种内斗争增强。(3)蘑菇分解植物 的残体,因此属于分解者;分解者体内的能量不能传递给植物,植 物利用的是光能。
解析: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以及动物的排遗物会 堆积如山,生态系统会崩溃。
9.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D )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 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021-2022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习题: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21-2022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习题: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和缘由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或_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______。

2.缘由:生态系统具有肯定的____________。

3.调整基础:________调整。

4.实例。

(1)河流:稍微污染⎩⎪⎨⎪⎧⎭⎪⎬⎪⎫沉降化学分解 的分解消退污染—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2)森林:鸟类数量增加害虫数量 鸟类数量削减害虫数量5.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是________,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________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会快速丢失,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答案:1.保持 恢复 力量 2.自我调整力量 3.负反馈4.(1)物理 微生物 (2)增加 削减 5.有限的 肯定限度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及其提高措施 1.类型。

项目抵制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________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______________的力量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______后____________的力量特点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______,自我调整力量就______,抵制力稳定性就越高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少,食物网越简洁,恢复力稳定性______项目抵制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实例热带雨林中假如某种植食性动物大量削减,将由这个养分级的多种生物来代替,使整个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河流与土壤若被有毒物质稍微污染,通过自身的________,可以很快恢复;若被重度污染,河流和土壤的________稳定性就遭到破坏了2.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把握对生态系统__________,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当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___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__________的协调。

答案:1.抵制 保持原状 破坏 恢复原状 简单 越强 越高 净化作用 恢复力2.(1)干扰的程度 自我调整力量 (2)物质、能量 结构与功能三、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看其稳定性1.目的要求:设计并观看人工生态系统的________。

考点66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考生物考点练习解析

考点66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考生物考点练习解析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

4.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5.两种类型的比较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区别实质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影响因素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二者联系①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弱,反之亦然;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如图所示:6(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考向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基础的分析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污染的湖泊,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节是负反馈调节C.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高【参考答案】C解题技巧生态系统调节中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比较比较项目正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调节方式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结果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实例分析2.如图所示为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变化下,甲和乙两个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反应。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于乙生物群落的B.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生物种类完全不同C.不同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甲所在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则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答案】C考向二运用曲线模型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3.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图解,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A.一般情况下,b可代表恢复力稳定性B.一般情况下,自我调节能力与a曲线相似C.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正相关D.所有生态系统都符合这一数学模型【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选项A,一般情况下,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弱;选项B,一般情况下,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与a曲线相似;选项C,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大,二者呈正相关;选项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也弱,不符合这一模型。

必修3第四章第2节(二)知能演练强化闯关

必修3第四章第2节(二)知能演练强化闯关

1.(2012·镇江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B.动物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D.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解析:选B。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包括了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动物可以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和异种生物间进行传递信息。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的传递是单向的。

生态系统中植物不但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而且也有行为信息,例如棉花遭受棉铃虫侵害时,会产生某些挥发性信息化合物,虽然放出的信息是以化合物为载体的,但植株平时体内并不含有这种物质,只有遭受棉铃虫侵害时才会释放,所以这种自我保护的机制也是一种行为,可以称为行为信息。

2.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这个实验说明()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解析:选A。

尽管实际时间为白天,但反复提供一个倒置的物理信息,引起蟑螂的活动时间发生改变,说明蝉螂感受到了白天、黑夜这种物理信息。

3.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C.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D.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以维持其稳定性解析:选B。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应属于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4.如果将一处原始森林开辟成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为了继续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需要采取的措施有()A.在森林里引入一些珍贵的野生动物,以增加食物网的复杂性B.在森林里引种一些珍贵的野生植物,以提高生产者的复杂性C.定期清理森林里的枯枝落叶,以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D.对森林进行简单的隔离,以避免人类过多的干扰答案:D5.华南虎(又称中国虎)是我国特有的亚种,全球只剩下不到100只,在野外生存的华南虎可能只有10到30只。

_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三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_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三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三)一、选择题1.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答案] A[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B、D仅仅指生态系统的成分,选项C为生态系统的功能。

2.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②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 D[解析] 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能够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一部分用于满足自身的生长和代谢的需要,另一部分维持着生态系统内除生产者以外的全部有机体的生命活动。

3.下列最可能用于描述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A.一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B.二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C.分解者,腐生生物D.生产者,异养生物[答案] C[解析] 一级消费者是草食性动物,为第二营养级;二级消费者是肉食性动物,是异养型生物;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

分解者都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

4.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捕食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内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答案]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食物链营养级的确定方法。

解答流程如下:综上分析可知,D项正确。

5.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 )A.绿藻上升B.白鲢下降C.水溞下降D.乌鱼上升[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食物网中的种间关系。

生物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34生态系统的结构练习含解析

生物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34生态系统的结构练习含解析

考点34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基础小题1.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①、②、③分别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C.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包括其结构①和功能,其结构又包括②生态系统的成分和③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而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正确。

2.(2019·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仿真信息卷)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B.生活在深海地壳热裂口的生物的能源可来自地热和硫化氢的氧化C.生物圈的物质和能量都需要从外界源源不断地获得D.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具有统一性答案C解析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A正确;深海地壳热裂口的生物的能源来自于地热和硫化氢氧化释放的化学能,B正确;生物圈的能量需要从外界源源不断地输入,生物圈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C错误;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具有统一性,其组成物质都有糖类、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D正确。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及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B.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只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成分D.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答案C解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可能是生产者,如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A错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B错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C正确;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D错误。

4.(2019·四川成都理综高考模拟试卷)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甲、乙和丙、丁、戊所对应方框各代表一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戊不一定是微生物C.图中存在竞争关系的只有乙2和丙2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和丙是消费者,戊是分解者,丁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022版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本章达标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022版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本章达标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本章达标检测(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阳光、热能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C.生产者和分解者缺一不可,都是生态系统的基石D.消费者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3.如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灰喜鹊同时占据了两个营养级B.生态系统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相对稳定状态C.调查狐狸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式是标记重捕法D.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4.茶树菇味道鲜美,常生长在油茶树枯朽的树桩上。

某林场尝试在树下套种茶树菇,并用桐树、柳树、杨树脱落的枝叶制作培养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油茶树枯朽树桩中的能量不属于油茶树的同化量B.生长在油茶树树桩上的茶树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套种措施可以提高树木和茶树菇对阳光等资源的利用率D.该林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5.研究者以25个不同大小的湖泊为调查对象,统计生态系统最大营养级位置(食物网中食物链长度的平均值)及生态系统单位体积的生产力(同化有机物量),结果如图所示。

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湖泊体积越大,单位体积生产力越高B.食物链的长短与生态系统的大小无关C.较高单位体积生产力支持更多营养级D.最大营养级位置主要取决于湖泊体积6.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分析,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定量研究的开创性工作。

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训练案及答案(上课用)

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训练案及答案(上课用)

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高效课堂高二生物必修3训练案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训练案一、(A层)基础知识巩固: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 )A.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平衡C.生态系统黄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长时间保持不变D.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和数量保持不变2.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这两个方面B.并不是所有生态系统都具有恢复力稳定性C.外界干扰刚产生时,主要是抵抗力稳定性起作用D.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其稳定性大小3.采取下列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是(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适当增加物种数目D.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4.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大和最小的依次是( )①温带草原②热带雨林③北方针叶林④北极冻原A. 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5.下列有关负反馈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B.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存在于生物群落中D.不存在于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6.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A.松毛虫繁殖力强B.马尾松抗虫害能力强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D.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7.假定在一个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被杀绝,鹿群个体数量的变化情况应是( )A.迅速持续上升B.缓慢持续上升C.相对稳定D.先上升后下降8.在制作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下列哪项做法将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为防止病原体对动植物的侵害,用蒸馏水代替自来水B.给予生态瓶一定的光照C.向生态瓶中添加一些分D.向生态瓶中通入一定量的空气9.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温带阔叶林B.热带雨林C.寒带针叶林D.温带草原10.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越大的原因不包括( )A.处在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 B.能量可以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顶级C.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其他营养级生物代替D.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11.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A.开垦草原,改牧场为农田B.禁止狩猎,引入食草动物C.保护植被,实行适度放牧D.提倡狩错,扩大放牧数量12.人们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把一片草地用网罩起来,结果却使食草昆虫大量繁殖,草叶几乎被吃光,这是破坏了( )A.生态系统 B.生存环境 C.生态平衡 D.食物链13.下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A.呼伦贝尔大草原B.人工蔬菜大棚C.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D. 青海湖14.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15.下列食物网中,其营养结构最不易被破坏的是( )16.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2.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②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部来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3.在某一生态系统中,螟虫、螳螂(以螟虫为食)的种群数目变化如图所示,结合图中所给的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螟虫、螳螂有关的食物链中,螳螂为第二营养级B.长期喷洒DDT,螳螂体内DDT浓度往往高于螟虫C.在AB段,螟虫的数量有时少于螳螂D.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B.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D.若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开始5.下图曲线X、Y表示10年内两个不同生态系统中两种不同植物的种群密度变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X可能是外来入侵物种B.X所处生态系统可能发生的是初生演替C.X和Y的种间关系是竞争D.Y的密度变化可能导致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降低6.在碳循环中,连通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的生物类群和生理作用分别是()①生产者②消费者③分解者④光合作用⑤呼吸作用⑥蒸腾作用⑦化能合成作用A.①②;④⑤⑥B.①③;④⑤⑦C.②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⑥⑦7.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甲、乙和丙、丁、戊所对应方框各代表一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乙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戊不一定是微生物C.图中存在竞争关系的只有乙2和丙2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8.地球上的三个碳库为大气圈库、水圈库和生物库,碳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迅速交换。

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B.①②③表示CO2经甲、乙、丙的呼吸作用进入大气C.④过程表示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D.碳元素以无机物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动9.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总能量越少。

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数量少需要能量少1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能量的来源和去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B.b是生产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c是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若d为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则d的量是c的10%-20%11.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12.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

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A.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利用而进行的B.图中甲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C.该图不够完善,缺少甲中因呼吸以热能散失的能量D.乙比甲的能量少的原因是甲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而未传递下去13.(2012·湖北重点中学期中)下面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量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良性循环B.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C.当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三营养级流入了第四营养级D.每一环节都获得产品,循环利用了农业有机废弃物,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14.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通过测定得到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和M4。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M1一定不是a种群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若M1<5M2,则生态系统稳态可能遭到破坏C.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应比c个体的小D.若M2大量增加,一般会导致M1减少M3增加15.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16.下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

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过程①表示,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图甲②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______ 。

(3)乙图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________ 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 能力。

(4)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 6.8×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 1.3×108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________ kJ。

(5)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 1 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_______ 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答案(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只答光合作用也可)D、B(2)含碳有机物CO2(3)负反馈(反馈)自我调节(4)2.46×108(5)217.下图1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据图1回答问题。

(1)从营养功能的角度来填写成分:B.________ 、C.________ 。

(2)B主要是指________ 。

(3)________ 和________ 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填字母)。

(4)最主要成分和最活跃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据图2回答问题。

(5)该生态系统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6)鹰占有________个营养级,请写出鹰为最高营养级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____ 。

(8)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若蛇绝种,鹰的数量可能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哪种生物数量将锐减?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3)D B(4)D A(5)8(6)4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7)捕食和竞争(8)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9)增多食物链变短,鹰获得的能量增多(10)食虫昆虫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18.养鸡场排出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粪便等有机物,如果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会引起水体恶化。

下图所示为某养鸡场对废水处理的过程。

养殖塘中有大量以藻类、细菌为食的浮游动物,养殖的鱼类可以以藻类、浮游动物为食,池塘内还种植了一些莲藕等植物。

结合所学知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流入养殖塘的能量有________ 。

浮游动物和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 _。

(2)厌氧池和曝气池中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 (成分)。

(3)该处理过程中必须控制废水的排出速率,不能过快过多,否则会使养殖塘水体恶化,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养殖鱼类、种植莲藕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没有将曝气池中处理后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而是引入养殖塘,这样做的好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光能和化学能捕食和竞争(2)分解者(3)降低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4)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其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5)去除(净化)水体中的微生物及残余有机物,尽量去除水体中的无机盐(答出去除微生物、残余有机物、无机盐三方面中的两个方面即可)19.草原生态系统进行着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请回答:(1)对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一个由草、田鼠和黄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cal·hm-2·a-1)。

由上表可知第________,该数据不在正常能量传递效率范围内,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来看,草地在水土的保持、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_ __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