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与运算1 沪教五年级数学下册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数学PPT-总复习:数的运算▏沪教版(32张)-精品课件

五年级下册数学PPT-总复习:数的运算▏沪教版(32张)-精品课件

五年级下册数学PPT-总复习:数的运 算▏沪 教版(32 张)-pp t精品 课件(实 用版)
4、一个数的4倍减去5个3.2的和,差 是14,求这个数。
5、55.8与4.8的差除以0.51的商比 162少多少? 6、一个数的4倍比0.4除15.6的商少7, 求这个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PPT-总复习:数的运 算▏沪 教版(32 张)-pp t精品 课件(实 用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PPT-总复习:数的运 算▏沪 教版(32 张)-pp t精品 课件(实 用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PPT-总复习:数的运 算▏沪 教版(32 张)-pp t精品 课件(实 用版)
解答文字题的规律:
规律1:如果问题中有“和是多少?”、“差是多 少?”、“积是多少?”或“商是多少?”,那么题 目里一定有“加”、“减”、“乘”、“除以”、 规“律除2”:等题相目对里应有的“词和语”。、“差”、“积”、“商”的, 要先算出来。
163216(32) 9 55 9 55 37÷0.25÷4=37÷(0.25×4)
a+b=b+a (a+b)+c=a+(b+c)
a×b=b×a
(a×b) ×c=a× (b×c)
(a+b) ×c=a×c+b×c a - b - c=a - (b+c) a÷b÷c=a÷ (b×c)
这些运算定律对于整数、小数、分数都适用。
规律3:题目要求“求这个数”或“这个数是多少?” 的文字题,一般要用方程解答比较简便。
规律4:注意“……比……多(少)”这样的关键字,这 样的问题涉及较大量、较小量和相差量。
规律5:括号是为了改变运算顺序,必要时才能使用, 规律是先用小括号,再用中括号。

五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 第1讲 小数的运算与方程 沪教版(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 第1讲 小数的运算与方程 沪教版(含答案)

第1讲小数的运算与方程学员姓名:学科教师:年级:辅导科目:授课日期时间主题第1讲小数的运算与方程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2.能正确解出简单的方程教学内容(以提问的形式回顾)1. 口算(抢答的形式,可以对于回答正确多的同学给与积分奖励)0.2+2.6 3.2-2.2 0.7×20.6÷2 4.6-3 2.1×325+15×2 64÷8×8 (10-2)÷(20-12) 答案:2.8;1;1.4;0.3;1.6;6.3;55;64;12. 判断下面各式哪些是方程?(可以按顺序轮流回答,最后总结一下什么方程)a+24=73 4x=36+17 23÷a>43x+84 3x+4y=8 48÷a=93. 找朋友,把左边的方程和右边方程的解连在一起8+x=16 x=3x-6=17 x=9.6x+2.1=5.1 x=8x-3.2=6.4 x=23【知识梳理1】小数的运算0.00000260.0000015620510⋅⋅⋅⋅⋅⋅⨯⋅⋅⋅⋅⋅⋅=个个 11300.0000039⋅⋅⋅⋅⋅⋅个0.00000130.00000248380390⋅⋅⋅⋅⋅⋅+⋅⋅⋅⋅⋅⋅=个个答案:3800.000001548⋅⋅⋅⋅⋅⋅个 0.00000130.00000248380390⋅⋅⋅⋅⋅⋅-⋅⋅⋅⋅⋅⋅=个个答案:3800.000001052⋅⋅⋅⋅⋅⋅个5. 57÷商是一个循环小数,求这个循环小数的小数点后面第答案:0.2(2)某数的一半比它的2倍少15,求某数。

答案:103.甲乙两车从相距272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还相隔17千米。

甲每小时行4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答案:40千米4. 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所得的数比原数小11.88,则原数是多少?答案:121. 竖式计算780÷60 7.2÷0.18答案:83分6. 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变成了3,被改的数原来是多少?答案:1一、填空:1. m×7×n用简便写法写成(),5×a×a可写成(),a+a可写成()。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课件)-五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课件)-五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教学内容:数学书P2/3+练习册P2/3
教学内容:
数学书P2/3+练习册P2/3
《1.1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引入: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算本领?
我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
我们还学习了求积、商的近似值,以及循环小数;
我会用递等式计算小数乘除法,以及简单便运算。
复习一:观察下面两组计算题,你发现了什么?
先算括号里的,
向右移动几位.
再算括号外的.
拓展练习:
小亚在计算4×(1.6+□)+5.2×0.5时,由于粗心,将括号丢掉了,
这样计算出的结果比正确的结果小2.7,方框里的数是多少?
4×(1.6+□)+5.2×0.5
有括号:
无括号:
4×1.6 + 4×□
4×1.6 + □
□=2.7÷3=0.9
30.1÷[(6.07+2.53)×0.7]
=30.1÷[8.6×0.7]
= 30.1÷6.02
=5
课堂小结:
计算法则:
运算顺序:
①小数乘法:
①同级:
先按整数乘法计算,然后根据因
从左往右;
数中的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
②两级:
②小数除法:
先乘除后加减;
使除数变成整数,除数小数点向
③有括号的:
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
×
两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
练习一:直接写出得数(课本P2-1)
0.125×0.8 − 0.1
8.4÷(0.2×0.5)
=0.1−0.1
=8.4÷0.1
=0
=84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优秀教学案例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优秀教学案例
5.教学内容的丰富与拓展
本案例在教学内容上既有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基础知识的讲解,又有实际问题的应用,还涉及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在其他学科领域的拓展。这种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加减运算的基本原理,能够准确进行分数的加减计算。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中的通分方法,能够熟练地将不同分母的分数转换为相同分母,并进行加减运算。
3.学会约分,简化分数表达,提高解题效率。
4.能够将带分数转换为假分数,进行加减运算,并能够将结果转换回带分数。
5.应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分配物品等。
3.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本案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补和互助,使他们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解题技巧。
4.反思与评价的重视
本案例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提高自我认知。教师及时、具体的评价和反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整教学策略。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为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宝贵意见。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帮助他们总结学习经验,提高自我认知。具体措施如下:
1.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反思学习方法和策略。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及时、具体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最新版本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05简便运算与应用题复习 沪教版(不含答案)

最新版本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05简便运算与应用题复习 沪教版(不含答案)

简便运算与应用题复习知识结构一、运算律与运算性质1、加法{交换律:a +b =b +a 结合律:(a +b )+c =a +(b +c)2、减法减法运算性质:a −(b +c )=a −b −c ,a −(b −c )=a −b +c3、乘法 { 交换律:a ×b =b ×a结合律:(a ×b )×c =a ×(b ×c )分配律:(a +b )×c =a ×c +b ×c 积不变性质:a ×b =(a ×c )×(b ÷c )=(a ÷c )×(b ×c)4、除法除法运算性质:a ÷(b ×c )=a ÷b ÷c ,a ÷(b ÷c )=a ÷b ×c二、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性质1、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其商不变2、在连除时,可以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即a ÷b ÷c =a ÷c ÷b3、在乘、除混合运算中,被乘数、乘数或除数可以连同运算符号一起交换位置(或称“带着符号搬家”)a ×b ÷c =a ÷c ×b =b ÷c ×a4、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去或添括号的规则:去或添括号时,括号前是“×”时,“×”“÷”不变号;括号前是“÷”时,去或添括号后,括号中“×”变为“÷”,“÷” 变为“×”5、两个数之积除以两个数之积,可以分别相除后再相乘.(a ×b )÷(c ×d )=(a ÷c )×(b ÷d )=(a ÷d )×(b ÷c)三、速算巧算的核心思想和本质:凑整1、分组凑整法.2、拆补凑整法.有些算式中直接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或“拆数”凑整.3、数值原理法.先把加在一起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相加,然后再与其它的数相加.4、“基准数”法.当几个比较接近于某一整数的数相加时,选这个整数为“基准数”(要注意把多加的数减去,把少加的数加上)模块一:简便运算 知识精讲例题解析【例1】直接写出得数0.2+2.6= 3.2-2.2 = 0.7×2=0.6÷2= 4.6-3= 2.1×3=25+15×2= 64÷8×8 = (10-2)÷(20-12=)【例2】递等式计算,能简便计算就简便计算(1) 23.4-0.8-13.4-7.2(2) 12.78-(4.97+2.78) (3) 12.5×0.4×2.5×8(4) 63.4÷2.5÷0.4(5) 35÷(0.35×2)(6) 9+99+999+9999+99999【例3】计算,并将得数用“四舍五入”法凑整到百分位(1)6.8×0.79 (2)4.04×0.52(3)3.14÷0.3 (4)7.356÷2.5【例4】递等式计算(能用简便方法的用简便方法计算)(1)7.8÷2.5×4 (2)(0.8+4)×12.5×2.5(3)146.5-(23+46.5) (4)6.73×4.8+5.2×6.73 (5)1.4×3.8+6.2×(4.2-2.8) (6)[5.6-(1.6+1.6÷4)]÷0.12【例5】列式计算(1)一个数的5倍加上3.2,和是38.2,求这个数。

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二、比一比
.
.
80.08 0.8 80.8 0.8
0.88>(0.8)>0 .
1>(0.8)>0.88 ..
80<( 80.08 )<80.08 80.08<(80.8. )<81
三、一起来挑战
30.1÷[(6.07+2.53)×0.7]
=30.1÷[8.6×0.7] =30.1÷6.02 =5
10g
2g
10克=樱桃的质量+2g
10= x +2
用 y 表示樱桃的质量,用石子表示天平中
的等量关系 。
每盒种子的质量×4=2000g
4 y =2000
用 z 表示樱桃的质量,用石子表示天平中
的等量关系 。
2000毫升=每个热水瓶盛水量×2+200毫升
2000= 2z +200
这些等式有什么特点?与同伴进行交流。
10= x+2
4 y =2000 2000= 2z +200
含有字母的等式叫方程。
数学吧 数学吧
1.先说一说各图中的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 ⑴
x +20=70
1.先说一说各图中的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 ⑵
解答这道题 的世界纪录 是七秒。
一、口算大热身
⑴ 2.1×3= ⑵ 3.4×2= ⑶ 1.1×5=
2.1×30= 3.4×20= 1.1×50=
二、小试牛刀
0.125×0.8-0.1 =0.1-0.1 =0 8.4÷(0.2×0.5) =8.4÷0.1 =84
2.4÷3+6.4÷1.6
=0.8+4 =4.8
超过半个格子算一格,不到半个 格子不计算
方法二:将其近似看作三角形估测它的面积

6.3《方程与代数》(教学课件)五年级 数学下册 沪教版

6.3《方程与代数》(教学课件)五年级 数学下册 沪教版
解此方程: x+3+x+3+x+3=27
3x=27-9 x=18÷3 x=6
探索新知
2 已知x=1.2是方程7x+6a=26.4的解,求a的值
把x=1.2代入方程 列出方程:7×1.2+6a=26.4
8.4+6a=26.4 6a=26.4-8.4 6a= 18 a=18÷6 a=3
知识总结
总结列方程解题的过程
解:设底边为x米。 0.5 × 30x = 780 30x = 780 ÷ 0.5 x = 1560 ÷ 30 x = 52
答:底边长为52米。
达标练习
8.售出“螃蟹冲刺”、“水母跳床”的个数 共84个,“水母跳床”的个数是“螃蟹冲刺” 的3倍。两种模型各出售多少个?
“螃蟹冲刺”的个数+“水母跳床”的个数=84(个)
解:设“螃蟹冲刺”x个,则“水母跳床”为3x个。
x+3x=84
(3+1)x=84
4x=84
x=84÷4
x=21
x=21
3x=63
3x=63
答:售出“螃蟹冲刺”21个,“水母跳床”63个。
课后作业
2.两位邮递员分别骑摩托车和自行车,同时从相距30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 (1)摩托车的速度是800米/分,自行车的速度是200米/分。两个邮递员经过几分 (2)他们3分钟后相遇。摩托车的速度是800米/分,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总复习,这节课我们 一起来学习方程与代数的有关知识
探索新知
1.用字母表示数 在数学中,我们常用 a,b,c,x等字母表示数.
含有宇母的式子表示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加法交换律:a+b=b+a.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数与运算》评课稿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数与运算》评课稿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数与运算》评课稿一、引言《数与运算》是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材,本文是对该教材的评课稿。

本教材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运算能力,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探索数与运算的规律和应用。

二、教材概述《数与运算》是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教材之一,共分为7个单元。

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包括自然数的乘除法和应用、小数的认识和计算、分数的认识和计算、有理数的认识和比较、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运用等内容。

教材内容注重数学概念的引入和拓展,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材亮点1.知识渗透:教材通过生活实际和数学题目的结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学知识,掌握基本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2.知识拓展:教材在引入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逐步拓展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与运算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3.知识应用:教材注重将数与运算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4.多样教学: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四、教材内容分析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包括人民币数额、时、容量、长度等),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数与实际生活的关系。

2.第二单元:自然数的乘法与除法(包括数的排列、组合与分配律等),通过多样的题目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3.第三单元:小数的认识与计算(包括小数的读写、比较和加减乘除等),通过具体的实例和计算题目,让学生掌握小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4.第四单元:分数的认识和计算(包括分数的读写、比较和加减乘除等),通过日常生活和几何图形等多种情境,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本质和运算规则。

5.第五单元:有理数的认识和比较(包括正数、负数和零的性质和运算规则),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温度、海拔高度等实例,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应用。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混合运算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混合运算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混合运算在五年级数学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而在数学下册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分数的混合运算,即将分数与整数进行运算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分数混合运算的内容和方法。

一、加法的混合运算在分数的加法混合运算中,我们需要将分数和整数进行相加。

下面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例1:计算 3/4 + 2解析:我们可以将整数 2 转化为分数,即 2/1。

然后将两个分数进行相加:3/4 + 2/1 = 3/4 + 8/4 = 11/4答案:11/4例2:计算 1/3 + 4/5解析:由于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我们首先要找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 和 5 的最小公倍数为 15,所以需要将两个分数的分母都变为 15,然后再进行相加:1/3 + 4/5 = 5/15 + 12/15 = 17/15答案:17/15二、减法的混合运算在分数的减法混合运算中,我们需要将分数和整数进行相减。

下面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例1:计算 5 - 3/4解析:我们可以将整数 5 转化为分数,即 20/4。

然后将两个分数进行相减:20/4 - 3/4 = 17/4答案:17/4例2:计算 4 - 2/3解析:由于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我们首先要找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4 和 3 的最小公倍数为 12,所以需要将两个分数的分母都变为 12,然后再进行相减:4 - 2/3 = 12/3 - 2/3 = 10/3答案:10/3三、乘法的混合运算在分数的乘法混合运算中,我们需要将分数和整数进行相乘。

下面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例1:计算 2/5 × 3解析:我们可以将整数 3 转化为分数,即 3/1。

然后将两个分数进行相乘:2/5 × 3/1 = 6/5答案:6/5例2:计算 1/2 × 4/3解析:直接将两个分数相乘:1/2 × 4/3 = 4/6答案:4/6四、除法的混合运算在分数的除法混合运算中,我们需要将分数和整数进行相除。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5 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5  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数四则混合运算5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中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单元,着重于小数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课程将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其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正确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例题的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小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地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教科书、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小数加减法和整数乘除法,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运算规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通过PPT课件和黑板演示,讲解小数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板书设计1. 小数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例题及其解题方法。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准备一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小数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小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理解上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

同时,对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还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代数与方程的复习有答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代数与方程的复习有答案

代数与方程的复习课时目标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熟练掌握含有字母的乘式及乘方的简便写法,会代入求值。

3、理解、掌握并会区别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三个概念。

4、熟练掌握解方程与列方程解文字题的格式,方法,步骤。

知识精要1.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包括: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

要注意的是: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之间可以省略乘号;数字与字母相乘时,要把数字放在字母前面;当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

用字母表示数不仅把数量关系简明地表达出来,也把运算的结果表示出来。

2.列代数式①代数式: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以及后面的乘方、开方)把数及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②列代数式的关键:正确理解数量关系,弄清运算顺序和括号的使用。

③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的结果,就叫代数式的值。

(注:代数式的值是个具体的量,这个量随字母的取值不同按给定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出不同的数量。

求代数式的值时,要注意代数式里的字母所取值不能使代数式或代数式所表示的实际数量关系无意义。

)3.等式的概念:表示等号两边相等量的式子。

等式的性质: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等号不变;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同时乘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号不变。

4.方程的概念:含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动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叫做方程的解。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先移项,后合并,再求解。

5.列方程解应用题:①读题,理解题意,找出等量关系;②设未知量,根据所找的等量关系列方程;③检验。

④写答句。

热身练习一、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1、比x的四分之一少3的数是x÷4-3 。

2、M与3的和的五倍减去6是5(M+3)-6 。

3、学校去年植树a棵,今年植树的棵数比去年的2倍还多6棵,今年植树(2a+6)棵。

沪教版数学目录

沪教版数学目录

沪版数学目录一年级上学期:一、10以内的数说一说分一分数一数几个与第几个比一比数射线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分与合加法讲讲算算(一)减法讲讲算算(二)加与减看数射线做加、减法10的游戏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三、20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11—20的数十几就是十和几20以内数的排列加减法(一)加减法(二)讲讲算算(三)加进来,减出去数字的墙四、识别图形物体的形状五、整体与提高分彩色图形片推算比较加倍与一半大家来做加法大家来做减法组算式数学游乐场一年级下学期:一、复习与提高游数城玩数图比一比二、位置左与右在街上上、中、下,左、中、右路(前后,左右)三、100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十个十个地数百数图数的表示数射线上的数百数表数龙——百的数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一)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笔算加法(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笔算减法(退位)郊外活动连加、连减、混合加减四、应用长度比较度量线段长度计算人民币统计时间五、整理与提高两位数加法两位数减法交换滑雪天气统计各人眼中的20数学广场——掷数点块数学广场——七巧板我们的郊游二年级上学期:一、复习与提高游海岛——谁先上岸估算加与减“吃掉”的是几二、乘法、除法(一)乘法引入看图编乘法题游乐场统计图倍10的乘法5的乘法2的乘法4的乘法8的乘法2、4、8的乘法之间的关系分一分与除法用乘法口诀求商几倍盒子是空的——被除数为0三、乘法、除法(二)7的乘、除法3的乘、除法6的乘、除法9的乘、除法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快乐的节日分拆为乘与加乘一乘,填一填“九九”——乘法口诀表有余数的除法做有余数的除法掷骰子,做除法几张长椅四、几何小实践角与直角正方体、长方体长方形、正方形五、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点图与数乘法表乘法大游戏5个3加3个3等于8个35个3减3个3等于2个3乘与除数学广场——幻方数学广场——视图数学广场——折纸二年级下学期:一、复习与提高登险峰植树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正方体的展开图连乘、连除相差多少二、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小探究数射线(千)位值图上的游戏三、三位数的加减法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三位数加减一位数三位数加法三位数减法估算与精确计算应用题四、应用轻与重直接比较间接比较称和它的使用方法克、千克与计算时间(时、分、秒)五、几何小实践东西南北轴对称角三角形与四边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整理与提高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大数的读与写游国家森林公园巧算数学广场——给小兔涂色数学广场——加或减三年级上学期:一、复习与提高登月减法塔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多连块二、乘与除乘整十数、整百数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大卖场中的乘法用一位数乘用一位数除三、应用元、角、分——用小数表示千克、克——用小数表示千米、米——用小数表示米、厘米——用小数表示长度单位年、月、日四、几何小实践三角形面积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平方米五、整理与提高乘乘除除灯市我们来认识图形它们有多大?数学广场——数苹果数学广场——放苹果数学广场——分段问题解决——喜迎新年三年级下学期:一、复习与提高乘除法计算括号先算树叶的面积面积单位面积计算二、乘与除谁跑得快用两位数乘用两位数除运动会上的小统计三、分数的初步认识整体与部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四、计算器从算筹到计算器算盘计算器使用计算器计算五、几何小实践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六、整理与提高乘与除分数应用周长与面积数学广场——谁围出的面积最大数学广场——搭配四年级上学期:一、复习与提高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用计算器计算节约用水分数二、数与量大数的认识四舍五入法平方千米从平方厘米到平方千米从克到吨从毫升到升三、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比一比分数的加减计算小探究——“分数墙”四、整数的四则运算工作效率树状算图与算法流程三步计算式题正推逆推文字计算题运算定律应用五、几何小实践圆的初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角角的度量角的计算六、整理与提高大数与凑整分数几何小练习数学广场——相等的角数学广场——通过网格来计算四年级下学期:一、复习与提高四则运算整数的运算性质看谁算的巧愉快的寒假二、小数的认识与加减法生活中的小数小数的意义你知道吗?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性质小练习综合练习小数点移动小数加减法三、统计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四、几何小实践垂直平行小练习你知道吗?五、整理与提高问题的解决小数加减法的应用小数与测量凑整垂直与平行数学广场——用多功能三角尺画垂线与平行线数学广场——五舍六入数学广场——计算比赛场次数学广场——位置的表示方法五年级上学期:一、复习与提高符号表示数小数二、小数乘除法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连乘、乘加、乘减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循环小数用计算器计算积、商的凑整三、统计平均数平均数的计算平均数的应用四、简易方程用字母表示数化简与求值方程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五、几何小实践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梯形的面积六、整理与提高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水、电、天然气的费用——小数应用问题解决图形的面积数学广场——时间的计算数学广场——编码五年级下学期:一、复习与提高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方程面积的估测自然数二、正数和负数的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数轴三、简易方程(二)列方程解应用题小总结四、几何小实践体积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组合体的体积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小练习体积与容积五、问题解决行程表面积的变化体积与重量可能性可能情况的个数可能性的大小六、总复习数与运算练习一方程与代数练习二图形与几何练习三统计初步练习四六年级第一册第一章数的整除第1节整数和整除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1.2 因数和倍数1.3 能被2,5整除的数第2节分解素因数1.4 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1.5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1.6 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拓展求三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第二章分数第1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1 分数与除法2.2 分数的基本性质2.3 分数的大小比较第2节分数的运算2.4 分数的加减法2.5 分数的乘法2.6 分数的除法2.7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拓展无限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2.8 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2.9 分数运算的应用第三章比和比例第1节比和比例3.1 比的意义3.2 比的基本性质3.3 比例第2节百分比3.1 百分比的意义3.2 百分比的应用3.3 等可能事件第四章圆和扇形第1节圆的周长和弧长4.1 圆的周长4.2 弧长第2节圆和扇形的面积4.3 圆的面积4.4 扇形的面积六年级第二册第五章有理数第1节有理数5.1 有理数的意义5.2 数轴5.3 绝对值第2节有理数的运算5.4 有理数的加法5.5 有理数的减法5.6 有理数的乘法5.7 有理数的除法5.8 有理数的乘方5.9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5.10 科学记数法第六章一次方程(组)和一次不等式(组)第1节方程与方程的解6.1 列方程6.2 方程的解第2节一元一次方程6.3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6.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3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6.5 不等式及其性质6.6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6.7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4节一次方程组6.8 二元一次方程6.9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6.10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6.11 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七章线段与角的画法第1节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7.1 线段的大小比较7.2 画线段的和、差、倍第2节角7.3 角的概念与表示7.4 角的大小比较、画相等的角7.5 画角的和、差、倍7.6 余角、补角第八章长方体的再认识第1节长方体的元素第2节长方体直观图的画法第3节长方体的棱与棱位置关系的认识第4节长方体中棱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认识第5节长方体中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认识七年级第一册第九章整式第1节整式的概念9.1 字母表示数9.2 代数式9.3 代数式的值9.4 整式第2节整式的加减9.5 合并同类项9.6 整式的加减第3节整式的乘法9.7 同底数幂的乘法9.8 幂的乘方9.9 积的乘方9.10 整式的乘法第4节乘法公式9.11 平方差公式9.12 完全平方公式第5节因式分解9.13 提取公因式发9.14 公式法9.15 十字相乘法9.16 分组分解法第6节整式的除法9.17 同底数幂的除法9.18 单项式处以单项式9.19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第十章分式第1节分式10.1 分式的意义10.2 分式的基本性质第2节分式的运算10.3 分式的乘除10.4 分式的加减10.5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10.6 整数指数幂及其运算第十一章图形的运动第1节图形的运动11.1 图形的平移第2节图形的旋转11.2 旋转11.3 旋转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11.4 中心对称第3节图形的翻折11.5 翻折与轴对称图形11.6 轴对称七年级第二册第十二章实数第1节实数的概念12.1 实数的概念第2节数的开方12.2 平方根和开平方12.3 立方根和开立方12.4 n次方根第3节实数的运算12.5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12.6 实数的运算第4节分数指数幂12.7 分数指数幂第十三章相交线平行线第1节相交线13.1 邻补角、对顶角13.2 垂线13.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第2节平行线13.4 平行线的判定13.5 平行线的性质第十四章三角形第1节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与性质14.1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14.2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2节全等三角形14.3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14.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3节等腰三角形14.5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4.6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4.7 等边三角形第十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1节平面直角坐标系15.1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2节直角坐标平面内点的运动15.2 直角坐标平面内点的运动八年级第一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第1节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16.1 二次根式16.2 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第2节二次根式的运算16.3 二次根式的运算第十七章一元二次方程第1节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7.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第2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第3节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7.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十八章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第1节正比例函数18.1 函数的概念18.2 正比例函数第2节反比例函数18.3 反比例函数第3节函数的表示法18.4 函数的表示法第十九章几何证明第1节几何证明19.1 命题和证明19.2 证明举例第2节线段的垂直平分与角的平分线19.3 逆命题和逆定理19.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9.5 角的平分线19.6 轨迹第3节直角三角形19.7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9.8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9.9 勾股定理19.10 两点的距离公式八年级第二册第二十章一次函数第1节一次函数的概念20.1 一次函数的概念第2节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0.2 一次函数的图像20.3 一次函数的性质第3节一次函数的应用20.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二十一章代数方程第1节整式方程21.1 一元整式方程21.2 特殊的高次方程的解法第2节分式方程21.3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第3节无理方程21.4 无理方程第4节二元二次方程组21.5 二元二次方程和方程组21.6 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第5节列方程(组)解应用题21.7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第二十二章四边形第1节多边形22.1 多边形第2节平行四边形22.2 平行四边形22.3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第3节梯形22.4 梯形22.5 等腰梯形22.6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第4节平面向量及其加减运算22.7 平面向量22.8 平面向量的加法22.9 平面向量的减法第二十三章概率初步第1节事件及其发生的肯能性23.1 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23.2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第2节事件的概率23.3 事件的概率23.4 概率计算举例九年级第一册第二十四章相似三角形第1节相似形24.1 放缩与相似形第2节比例线段24.2 比例线段24.3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第3节相似三角形24.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4节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4.6 实数与向量相乘24.7 向量的线性运算第二十五章锐角的三角比第1节锐角的三角比25.1 锐角的三角比的意义25.2 求锐角的三角比的值第2节解直角三角形25.3 解直角三角形25.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第1节二次函数的概念26.1 二次函数的概念第2节二次函数的图像26.2 特殊二次函数的图像26.3 二次函数kmxay++=2)(的图像九年级第二册第二十七章圆与多边形第1节圆的基本性质27.1 圆的确定27.2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27.3 垂径定理第2节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7.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7.5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第3节正多边形与圆27.6 正多边形与圆第二十八章统计初步第1节统计的意义28.1 数据整理与表示28.2 统计的意义第2节基本的统计量28.3 表示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量28.4 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28.5 表示一组数据分布的量28.6 统计实习九年级拓展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第1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1.1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第2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1.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1.3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第二章直线与圆第1节圆的切线2.1 圆的切线第2节与圆有关的角及线段2.2 与圆有关的角2.3 与圆有关的线段第3节圆内接四边形2.4 圆内接四边形高一上第一章集合与命题一集合1.1集合及其表示法1.2集合之间的关系1.3集合的运算二四种命题的形式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5充分条件、必要条件1.6子集与推出关系第二章不等式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2.3其他不等式的解法2.4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2.5不等式的证明第三章函数的基本性质3.1函数的概念3.2函数关系的建立3.3函数的运算3.4函数的基本性质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上)一幂函数4.1幂函数的性质与图像二指数函数4.2指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4.3借助计算器观察函数递增的快慢高一下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三对数4.4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四反函数4.5反函数的概念五对数函数4.6对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六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4.7简单的指数方程4.8简单的对数方程第五章三角比一任意角的三角比5.1任意角及其度量5.2任意角的三角比二三角恒等式5.3同角三角比的关系和诱导公式5.4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5.5二倍角与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三解斜三角形5.6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解斜三角形第六章三角函数一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6.1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6.2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6.3函数()siny A xωφ=+的图像与性质二反三角函数与最简三角方程6.4反三角函数6.5最简三角方程高二上第七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一数列7.1数列7.2等差数列7.3等比数列二数学归纳法7.4数学归纳法7.5数学归纳法的应用7.6归纳—猜想—证明三数列的极限7.7数列的极限7.8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第八章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8.1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运算8.2向量的数量积8.3平面向量的分解定理8.4向量的应用第九章矩阵和行列式初步一矩阵9.1矩阵的概念9.2矩阵的运算二行列式9.3二阶行列式9.4三阶行列式第十章算法初步10.1算法的概念10.2程序框图*10.3计算机语句和算法程序高二下第十一章坐标平面上的直线11.1直线的方程11.2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1.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1.4点到直线的距离第十二章圆锥曲线12.1曲线和方程12.2圆的方程12.3椭圆的标准方程12.4椭圆的性质12.5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2.6双曲线的性质12.7抛物线的标准方程12.8抛物线的性质第十三章复数13.1复试的概念13.2复数的坐标表示13.3复数的加法和减法13.4复数的乘法和除法13.5复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13.6实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高三上第十四章空间直线与平面14.1平面及其基本性质14.2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4.3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4.4空间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十五章简单集合体一多面体15.1多面体的概念15.2多面体的直观图二旋转体15.3旋转体的概念三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和球面距离15.4几何体的表面积15.5几何体的体积15.6球面距离第十六章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16.1计数原理Ⅰ——乘法原理16.2排列16.3计数原理Ⅱ——加法原理16.4组合16.5二项式定理高三下第十七章概率论初步17.1古典概型17.2频率与概率第十八章基本统计方法18.1总体和样本18.2抽样技术18.3统计估计18.4实例分析*18.5概率统计实验。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正数与负数》教学反思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正数与负数》教学反思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正数与负数》教学反思前言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正数与负数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初学阶段的学生。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及运算方法,教师们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主要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对本课程进行反思与总结。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本堂课主要使用了讲授法、练习法和情境法。

教师通过讲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规律及运算方法,帮助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通过不断的练习与巩固,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通过情境法,把学生带入不同的生活场景和实际问题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数与负数的应用场景。

然而,在教学方法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在本堂课中,部分练习题目的难度较大,导致部分学生理解有难度,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巩固。

因此,需要更多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应对学生在学习上的不同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内容。

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本课程主要包括正数与负数的概念、规律及运算方法,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这些内容,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通过例题帮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在应用场景方面,教师通过情境法,将学生引入到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帮助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及重要性。

但是,在教学内容方面还需要更多的创新。

对于一些抽象概念,例如“温度”的概念,可能需要更多的实际场景的引入,通过实验等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大于”、“小于”符号也需给学生进行较多的实际操练及和其他知识的联系等,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效果在教学效果方面,本堂课的效果总体比较良好。

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案例、题目,能够帮助学生触类旁通、善于发散思维。

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热爱学习。

而在课后学习方面,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和思考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是,还有一些学生对于正数与负数的概念理解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更多的巩固和训练。

五年级下册数学 总复习 数的运算沪教版 5

五年级下册数学 总复习 数的运算沪教版 5

13 ×10.2
=13×(10+0.2) = 13×10+13 ×0.2
=130+2.6
五年级下册数学 总复习 数的运算沪教版 5
=132.6
乘法分配律
五年级下册数学 总复习 数的运算沪教版 5
(3.98+5.7)+6.0 =(3.98+6.02)+5.7 = 10+5.7 = 15.7
加法结合律
五年级下册数学 总复习 数的运算沪教版 5
五年级下册数学 总复习 数的运算沪教版 5
请你做法官:
1、35×1.6 = 35 ×2 ×0.8
()
2、326-7.2 +2.8 = 326-(7.2 +2.8) () 3、88 ×99 +88 = 88 ×100 ( )
4、73 × 37-73 × 37 = 0 ( )
五年级下册数学 总复习 数的运算沪教版 5
方法二: ( 26+74)×4 =100×4 =400(元)
答:共需400元。
五年级下册数学 总复习 数的运算沪教版 5
五年级下册数学 总复习 数的运算沪教版 5
加法交换律:a+b = b+a 加法结合律:a+b+c = a+(b+c ) 乘法交换律:a×b = b×a 乘法结合律:a×b× c = a×(b×c ) 乘法分配律:a×(b+c ) = a×b+a×c 减法性质:a-b-c = a-(b+c ) 除法性质:a÷b÷c = a÷(b×c )
五年级下册数学 总复习 数的运算沪教版 5
五年级下册数学 总复习 数的运算沪教版 5
1.加法、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0.7+3.9 +4.3+6.1 8 ×4 ×12.5 ×0.25 2.减法性质的应用。 12.7 – 4.8 – 5.2 3.除法性质的应用。 4700 ÷ 25 ÷ 4 4.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8×(125 + 7) 1/4 ×101 - 1/4 5.特殊数的拆分。 75×102 12.5×3.2×25

五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 数与运算 沪教版(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 数与运算 沪教版(含答案)
(7) (8.4+8.4+8.4+8.4)×2.5—0.1 (8) 14.2×6.3+27×1.42+0.142÷0.01
4.列综合算式
(1) 3个12.5的和乘2与0.4的差,积是多少?(2) 7.2与1.8的差除以3个1.8的和,商是多少?
(3) 3个1.2相乘的积减去3.6除1.08的商,差是多少?
=________ =________2.5+3.3+7.5=
3.递等式计算:
(1) 9×(7000÷56)(2) 4.87—0.74+0.13—0.26 (3) 3.9×2.5
(4) 4800÷24÷5(5) (1.25×0.8÷1.25×0.8)÷20 (6) 0.1×[1÷(2.7-2.66)+0.5]
(4)写出下面数轴上各点分别表示的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判断题:
(5)比1小的整数有无数个。…………………………………………()
(6)在数轴上,原点右边的点对应的都是正数。……………………()
(7)两个自然数的积一定大于这两个自然数的和。……………………()
A. 6.3×0.99B. 1040×0.216C. 6.3×0.99×0.9 D. 6.3÷0.99÷0.9
(2)下面四个数中,最小的是(),最大的是()
A.5.28C.5.528C.5.288D.
2.直接写出得数
8.6-6=7.9-1.3+3.7=11×1.6-1.6=
301.5÷2.9 ≈0.82÷0.3=0.52×0.36≈
答案:(1)8×125÷(50×10)=2;(2)(5.5+4.5)÷(5.5-4.5)=10;(3) 3×0.6-0.5÷0.8

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测攻略认识正负数与正负数的运算

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测攻略认识正负数与正负数的运算

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测攻略认识正负数与正负数的运算认识正负数与正负数的运算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严谨性的学科,其中正负数的概念与运算更是五年级下册期末测的重点。

正负数是数轴上的一种表示方法,它在我们的生活和实际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如何认识正负数以及正负数的运算规则,帮助同学们在期末测中取得好成绩。

一、认识正负数1. 正负数的概念在数轴上,数轴原点 O 是 0,右边的点表示正数,左边的点表示负数,如果点 A 在点 B 的右边,那么 A 比 B 大,反之亦然。

数轴的左边称为负半轴,右边称为正半轴。

示意图:-∞ → ... → B → O → A → ... → +∞负无穷大负数区间 0 正数区间正无穷大2. 正数与负数正数是大于0的数,用 "+" 表示,如 +2,+3。

负数是小于0的数,用 "-" 表示,如 -2,-3。

正数和负数构成了数轴上的全体数。

二、正负数的运算1. 正数的加减法正数相加,结果仍然为正数,例如 +2 + 3 = +5。

正数相减,结果可能为正数或0,例如 +5 - 3 = +2,+3 - 3 = 0。

示例:计算:+2 + 3 = ?解答:+2 + 3 = +52. 负数的加减法负数相加,结果可能为负数、正数或0。

两个负数相加,值的绝对值会变大,例如 -2 + (-3) = -5。

负数相减,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来处理,例如 -2 - (-3) 可以转化为 -2 + 3。

示例:计算:-2 - (-3) = ?解答:-2 - (-3) = -2 + 3 = +13. 正数与负数的加减法正数与负数相加,结果的符号取决于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例如+2 + (-3) = -1,负数与正数相加的结果也是一样。

正数与负数相减的规则与负数相加类似。

示例:计算:+2 + (-3) = ?解答:+2 + (-3) = -14. 正负数的乘法两个正数相乘,结果仍为正数,例如+2 ×+3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