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地月系知识点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地月系》知识点回顾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地月系》知识点回顾、二节地球的运动昼夜与四季一、“地心说”和“日心说”1、地心说:希腊天文学家拖勒玫地球是世界万物的中心,天上的日月星辰都在围绕地球旋转2、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天体运行论》3、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观测天空,为“日心说”提供有力的观测依据二、太阳高度角与竿影的变化(一)太阳高度角1、定义:太阳光与地面之间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2、太阳高度角与竿影长短的关系:太阳高度角越大,竿影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竿影越长;当竿影为0时,出现太阳直射的现象。
3、太阳高度角与季节的关系(1)春、秋两季:太阳高度角适中(2)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竿影较短;其中夏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大,竿影最短。
(3)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竿影较长;其中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小,竿影最长。
买楼时应以冬至日的楼影长度来计算两幢楼房间的距离。
(二)竿影的变化1、方向变化(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上午太阳位于东南,竿影位于西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竿影位于正北;下午太阳位于西南,竿影位于东北。
2、长度变化:上午逐渐变短,正午最短,下午逐渐变长。
三、地球的运动(一)自转1、自转周期:大约是24小时,即1日1日=24小时=1440分=86400秒2、特点:倾斜,自转几乎是均匀的3、围绕的中心:地轴4、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5、为何感受不到地球在自转:(1)地球非常巨大,旋转时非常平稳(2)我们以同样的速度跟着地球一起转动6、如何证明地球在自转: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7、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昼夜交替现象(2)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一天中竿影长度的变化)(二)公转1、周期:365.25日把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间隔称为地球公转周期2、围绕的中心:太阳3、方向:自西向东4、公转轨道:接近于圆形的椭圆5、公历:(1)定义:以地球公转运动为依据编制的历法(2)1年=365日1闰年=366日每隔4年为一闰年闰年多出一日为2月29日逢世纪年需被400整除才算闰年6、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1)形成四季的变化(2)造成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3)造成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一年中竿影长度变化)(三)古代的计时仪器:日晷、日圭、沙漏、漏刻(四)古代天著名的文学家:张衡(地动仪、浑天仪)、祖冲之、一行、郭守敬四、昼夜现象1、成因(1)内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近乎圆球的球体(2)外因: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2、昼半球和夜半球(1)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叫做昼半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叫做夜半球。
七年级地月系知识点
七年级地月系知识点地月系是指地球和月球这两颗天体所组成的一个小系统,在天文学中也被称为“地月亚系”。
在七年级的学生中,地月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因此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地月系的基础知识。
一、地球和月球的简介地球是太阳系中最生命气息浓厚的一颗行星,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
地球的半径约为6371公里,体积约为108.32亿立方公里。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公转周期为365.24天。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自然卫星,是太阳系中第五大卫星。
月球直径约为384400公里,体积约为 2.20亿立方公里。
月球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等,为27.32天。
通过肉眼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月球表面的山脉、坑洞和平原等。
二、地球和月球的相互作用地球和月球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相互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1.引力作用:地球和月球之间的万有引力是相互吸引的,而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则取决于这个引力。
2.潮汐作用:月球的引力还会对地球上海平面的高低产生影响,形成潮汐现象,分为高潮和低潮。
3.日食和月食: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相对的位置会导致日食和月食现象的出现。
当月球挡住太阳时,就会出现日食;当地球挡住太阳和月球之间的光芒时,就会出现月食。
三、地月系的其他知识点除了上述基础知识,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其他的地月系知识点:1.重力加速度: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9.8m/s²,这也是月球的重力加速度。
2.月相变化: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位置不同,月球的表面会呈现不同的光亮,这就形成了月相变化的现象。
3.月球表面特征:月球表面分为高地区和低地区,其中高地区的表面积约占月球表面总面积的40%以上。
月球表面有许多山峰、陨石坑和平原。
总之,地球和月球组成的地月系是天文学中一个重要的小系统,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这些基础知识非常重要。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了解地月系,更好的了解我们身处的宇宙世界。
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月相
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月相姓名:【重点知识复习】月相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2、月相变化的原因:(1)月球本身不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
(2)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远动。
3、月相与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和农历的对应:(1)三者成一直线时:地球——月球——太阳(新月农历初一朔)月球——地球——太阳(满月十五十六望)(2)三者成垂直时:月球地球——太阳(上弦月初七初八)(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地球——太阳月球4、①月相变化的规律: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
月相的形成变化图(重点,必须会画)(P105页图):上半月为正“D”形,下半月为反“D”形。
②月相变化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上弦月出现在上半个月的上半夜,在西边天空,月面西边半个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个月的下半夜,在东边天空,月面东边半个亮。
③月相变化的周期新月→满月→新月为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④农历节日表: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清明节:农历四月初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除夕:农历腊月三十⑤古诗中的月相A、杨柳岸晓风残月(残月)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满月)C、月黑雁飞高,单于夜循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新月)D、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峨眉月)E、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上弦月)F、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满月)G、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下弦月)H、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钢。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残月)5、潮起潮落是由于月球与地球的相互作用,大潮一般发生在农历初一和农历十五日食和月食1、日食: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地球与宇宙是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在七年级的科学课程中,第四章主要涉及到地球与宇宙的一些知识点。
下面将从地球的构成、地球的运动、地球及宇宙的起源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地球的构成是地球与宇宙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大陆地壳由岩石和矿物组成,而海洋地壳主要由海水。
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由固态岩石组成。
它的温度高,含有许多熔融的岩石,形成了地球上的岩石圈。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熔融的金属铁和镍组成。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态的,而内核则是固态的。
其次,地球的运动也是地球与宇宙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地球绕着自身的轴线旋转,一个自转周期为24小时,导致地球的昼夜交替。
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个公转周期为365.25天,形成了四季变化。
地球的倾斜轴使得不同地区的太阳直射点不同,形成了纬度和季节的变化。
夏至时,北半球的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南半球的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冬至时,则相反。
再次,地球及宇宙的起源也是七年级科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现有的科学资料,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过程中。
地球是通过空间中旋转的气体和尘埃云的重力作用形成的,称为星云假说。
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其周围的行星、卫星、小行星等天体组成的。
目前太阳系中已发现的行星有8颗,它们从太阳向外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
宇宙是指包括地球在内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体,是广阔无边的空间。
宇宙的起源仍然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有很多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如宇宙大爆炸理论等。
总之,在七年级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构成、地球的运动以及地球及宇宙的起源等知识点。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增加我们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能够对相关科学问题产生思考,并引导我们更加关注和保护地球和宇宙。
七年级下册科学月相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科学月相知识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气球、游泳圈等物品上有着“Waxing Crescent”、“Full Moon”、“Waning Gibbous”等词汇,这些词汇指的是月相。
那么,月相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月相?本文将会一一解答你的问题。
一、什么是月相?月相是指月亮在绕地球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同的太阳光照射而呈现出的不同形态。
简单来说,就是月亮的形状。
二、月相的分类常见的月相有八个,分别是新月、峨眉、上弦、盈凸、满月、亏凸、下弦和残月。
其中新月指的是月亮被完全遮盖,看不到月亮的形状;满月则是指月亮完全散发出光芒,呈现出圆形。
三、月相的形成原因月亮本身不会发光,但是它会反射太阳光,我们看到的月亮也是因为它反射了太阳的光芒。
因此,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亮和太阳的相对位置不同造成的。
四、月相的周期月相的周期是29.5天(也叫做朔望月),因为地球绕太阳一周需要365.24天,而月亮绕地球一周需要27.3天,所以要29.5天才能看到相同的月相。
五、月相的影响月相虽然看上去并没有什么作用,但是它对自然界却有着很大的影响。
比如说,满月时潮汐最高,而新月时则潮汐最低。
此外,农历也是以月相来计算的。
六、月相的文化意义月相在许多文化中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被赋予了多种寓意,如孝顺和团圆等。
而在古代欧洲的文化中,则把满月看作是祭祀的时间、预测天气的指示器、狩猎的好时机等等。
七、总结月相是月球在地球绕太阳旋转过程中呈现出的不同形态。
我们平时说的“新月”、“满月”等等都是指不同的月相。
月相的形成原因是由于月亮和太阳的相对位置不同造成的,它对潮汐、农历等都有着影响和重要意义。
月相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们认识宇宙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华师大版七上科学第七章 地月系
两极为点;
3.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 4.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与经线的比较
纬线
经线
形状特征
圆
半圆
长度
赤道最长
相等
指示的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度数范围 0°——90°
0°——180°
0°的确定
赤道
本初子午线
度数的变化 从赤道向南北递增 0°向西向东各
规律
增大到180°
1、为什么会有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现 象? 2、为什么长江北岸会比南岸淤积严重?
时候夜长于昼?哪一天昼最长?哪一 天昼最短?什么时候昼夜平分?南半
球和赤道上昼夜长短变化又怎样?
(1)春分日至秋分日
(2)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3)夏至日
(4)冬至日
(5)春分日和秋分日
(6)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春分
昼 短 于 夜
昼 渐 长
冬至
昼最短
昼渐长,昼 >夜 昼最长 夏至
北半球为例 昼渐短,昼<夜
24时/0时
24时/0 时
6时 12时
12
18时
时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为例)
1.季节变化(最值)
夏至日,冬至日
夏半年(春分日---秋分日): 太阳直射北
半球,北半球各纬度: 昼长>夜长
太阳直射点在哪
冬半年(秋分日---次年春分日):太阳直 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 夜长> 昼长
半球,哪半球的 昼长就大于 夜长。
1.同纬度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相同 2.球面上南北度数相等的点昼长 夜长互为相等
昼弧 昼弧
春秋分日:
S
初一地理第一次月考知识点
初一地理第一次月考知识点一、自然地理1. 地理学科的定义:研究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现象的学科。
2. 地球的形状:地球近似于一个椭球体,略扁。
3.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呈现昼夜交替,公转使得地球绕太阳转动。
4. 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5. 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表面被分为几块大板块,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构成了板块构造。
6. 地球的气候:地球上的气候受到纬度、海洋、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7.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海洋水、淡水和冰川等。
8. 地球的生态系统: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网络。
二、人文地理1. 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数量、分布、迁移和结构等问题。
2. 交通地理学:研究交通运输对地理空间的影响和交通网络的布局。
3. 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结构和功能等问题。
4. 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的发展和农业区域的分布。
5. 工业地理学:研究工业的发展和工业区域的分布。
6. 商业地理学:研究商业的发展和商业区域的分布。
7. 文化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和地理环境中的文化现象。
8. 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活动的地理特征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地理技术1. 地图的制作和使用: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可以用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信息。
2. 遥感技术:利用航空器和卫星等遥感装置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和数据。
3. 地理信息系统(GIS):将地理数据和地图信息进行数字化整理和分析的技术系统。
4. 全球定位系统(GPS):利用卫星系统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一点的位置坐标。
5. 测量和测绘技术:利用测量仪器和方法对地球表面进行测量和绘制。
四、区域地理1. 亚洲地理: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包括许多国家和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文化。
2. 欧洲地理:欧洲是世界上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洲,具有多样的地理环境和文化。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地月系知识小结 (1)
科学七(上)地月系知识小结姓名()一、地球的运动、自转与昼夜交替1.公元2世纪,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为代表的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固定在世界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着地球旋转。
2.16世纪初,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为代表的创立“日心说”,证明了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自转,同时还沿着以太阳为中心的轨道不停的公转。
3.地球的自转:地球不停的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
北极上空看下来,地球沿逆时针方向自转;南极上空看下来,地球沿顺时针方向自转。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变化。
3.地球上出现昼夜现象的原因: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4.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5.地球自转一周定义为1日=24小时。
地球自转一周,昼夜交替一次。
6.我国古代的计时仪器有日晷、日圭、沙漏、漏刻等。
7.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东汉时代的张衡发明了浑天仪。
8.会区分晨线和昏线,由于地球自转,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
*9.地球自转一周转过360度,自转时每小时转过15度,每转过一度需要4分钟。
二、地球的运动、公转与四季更替1.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又称太阳高度。
2.引起地面上竿影长短变化原因是太阳高度变化。
一天中竿影长短变化由长变短,再变长。
一年中同一时刻竿影长短变化规律:春→夏→秋→冬:适中→短→适中→长。
引起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一天中:地球自转引起太阳高度变化;一年中同一时刻:地球公转引起太阳高度变化。
3.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绕转中心太阳;轨道接近圆形的椭圆;周期1年365.25日。
4.公历:以地球公转运动为依据编制的日历。
公历中,一平年为365日,一闰年为366日,每隔4年有一次闰年。
掌握闰年的确定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数(世纪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就是平年。
5.四季形成的原因:因为地球不停的绕太阳公转,而且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之间有66.5°的夹角。
七年级月相知识点
七年级月相知识点月相是指月球不断绕地球旋转,从地球上看,月球呈现出不同形状的现象。
月相的变化不仅与月球自身的运动有关,也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有关。
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月相知识,本文将介绍七年级月相知识点。
一、月亮的绕地运动月亮以地球为中心,绕地球旋转,完成一周需要29.5天。
这个周期被称为月相周期。
在这个周期中,地球和月球的相对位置会出现不同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月相。
二、月相的分类月相根据月亮的形状,可分为四个基本类型: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
1. 新月:月亮的左侧或右侧都没有明显的圆形轮廓,称为新月。
新月在夜晚不易观察到。
2. 上弦月:月亮的右半侧呈现出明显的圆形轮廓,左半侧则呈现出弧形,这种月亮的状态被称为上弦月。
3. 满月:月亮的整个圆盘呈现出明显的圆形轮廓,这种状态被称为满月。
4. 下弦月:月亮的左半侧呈现出明显的圆形轮廓,右半侧则呈现出弧形,这种状态被称为下弦月。
三、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相的变化是由月球绕地球公转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相互作用的结果。
由于地球和月球同时绕着太阳公转,因此,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椭圆形的轨道。
当地球、太阳和月球三者处于同一条直线时,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最近,月球所受到的地球引力最强,此时的月相是满月。
当月球经过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所受到太阳引力最强,此时的月相是新月。
四、月相的应用月相对农业生产、狩猎和渔业等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月相与植物的生长节律有关,月相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植物的生长时间。
同时,日出日落时间和潮汐的变化也与月相相关。
结语七年级月相知识点是初中自然科学的重要内容,需要学生们认真学习和掌握。
本文介绍了月亮的绕地运动、月相的分类、月相变化的原因和月相的应用,希望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月相知识总结
初中地理月相知识总结初中地理月相知识总结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2、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球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由于日、地、月的相对运动而造成三者位置的变化3、月相变化的规律:新月(初一)上弦月(初七、初八)周期(29.53)天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满月(十五、十六)新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月居中上弦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月相变化时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满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地居中下弦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月相与农历:春节、端午、重阳和中秋等节日(1)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即右)半边明亮。
(2)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即左)半边明亮。
可以简记为:“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4.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
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
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5.月球影响地球的表现——潮汐在向着月球的地方和背月的地方,形成高潮,两者之间即为低潮。
6.写出与下列诗句相应的月相(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上弦月)(2)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
(满月)(3)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鹘。
(新月)(4)采莲去,月没春江曙。
(满月)(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满月)(6)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满月)(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满月)7. 一嫌疑犯,被证人指证在农历初八晚上12点在草垛东侧往西看,清清楚楚看见疑犯的脸。
你如何推测?答:上弦月晚12点,月已落山,或正悬于西方近地平线,由东往西看正是对光,而犯人背光,不可能看清。
8.月相变化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月在日地间。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朝西面。
满月出在十五六,通宵达旦都可见。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七年级下地理月相知识点
七年级下地理月相知识点地球是我们所在的星球,而其自转和公转会使得月相产生。
月相,是指从地球上看月球光亮部分的变化。
在七年级下的地理教育中,月相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月相的定义、产生原因、月相的分类、月相周期与季节变化的关系以及月食和日食现象。
一、月相的定义月相,是指月球在其公转过程中,从地球上看其亮度变化的现象。
让我们看一下,当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运行时,我们们能看到的只有月球的背面。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称月亮为新月。
而当月球和地球之间夹着太阳时,我们将能够看到全部照亮的月球,称它为满月。
这就是月相的变化过程。
二、产生原因月相的产生是由于月球和地球以及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引起的。
在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上,月球的阳光照射角度在不断变化,而月球本身的绕行速度和地球自转速度不同,也会产生月相。
在月球公转一周内,出现一次新月和一次满月的次数相等,共有八个月相。
三、月相的分类月相可以分为八个种类,分别是:新月、娘娘庙月、上弦月、盈凸月、满月、亏凸月、下弦月和残月。
其中“凸月”指月球亮部分存在的弯曲向外突出的部分,而“残月”则表示月球亮部分的一部分被阴影遮挡。
四、月相周期与季节变化的关系月分周期是指月球从一次新月到下一次新月之间的时间,也就是29.5天。
月分周期对于季节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在地球上与太阳关系最接近时,地球表面所接收的太阳光射线较多,温度较高,季节为夏季;而太阳距地球较远时,地球表面所接收的太阳光射线较少,温度相对较低,季节为冬季。
五、月食和日食现象月食与日食是月相的衍生现象。
月食是指在月全食时,地球处于月球与太阳之间,以致于太阳光不能照射到月球的正面,导致月球被地球的影子遮挡。
日食是指在日全食时,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太阳被月球遮挡,导致地球某些地区无法见到太阳。
总的来说,月相是地理学与天文学相互关联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月相的知识,人类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与宇宙的关系,丰富我们珍惜和保护地球的意识。
第7章地月系知识点及部分练习
第七章地月系知识点概括班级学号姓名昼夜的成因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自西向东旋转。
从北极上看:逆时针,南极上看:顺时针(北逆南顺)2.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发光,地球不透明,太阳照射3.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自转4.地球自转周期:约1日(24小时)5.晨昏线:白天与黑夜的交界线,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6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由于地球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运动,所以地球上看太阳东升西落。
昼夜交替现象:原因地球在自转,且本身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一天中杆影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北半球早上杆影西北边,中午正北,下午东北。
正午杆影最短,正北方向。
7张衡:浑天仪,地动仪四季与节气1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一天中杆影最短的时间是正午,此时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最大,称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角大,竿影短,热(夏天、中午);太阳高度角小,竿影长,冷(冬天、早晚)。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中高纬度地区,夏季太阳高度较大,夏至日最大,冬季太阳高度较小,冬至日最小。
3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周期365.25天。
地球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66.5度的夹角。
公转周期,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在公历中每隔4年设置一次闰年,闰年中多出的一天日期是2月29日。
4地球的公转产生的效应: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四季更替5在同一天里,正午太阳高度角从直射点向两边递减。
6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7重要的节气。
春分(3月20或21日),秋分(9月23日或24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等长,夏至(6月21或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内为极昼,冬至(12月21或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为极夜。
8相邻两个节气之间间隔15天9我国常用的的日历是公历,它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基础编制的立法,常用单位年10太阳光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南回归线:南纬23.5度。
地月系知识点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不停的旋转。
自转方向为;从北极上看:,从南极上看:;地球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
产生昼夜的原因:昼夜交替的原因:日是以为基准的时间计量单位;1日= 小时= 分钟= 秒。
2. 北半球早上杆影边,中午,下午。
3. 提出了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
4.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叫,简称。
一天中杆影最短的时间是,此时是一天中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最,称正午太阳高度。
一年中杆影最短的是,杆影最长的是。
太阳高度角大,竿影,热(夏天、中午);太阳高度角小,竿影,冷(冬天、早晚)。
5.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公转,公转周期天。
公转过程中,地轴总是呈状态,且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附近。
地球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的夹角。
公转周期,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在公历中每隔4年设置一次闰年,闰年中多出的一天日期是月日。
6. 地球的公转产生:,,7. 把和时序相结合的记时方法叫做。
一年有个节气,相邻两个节气之间间隔天。
8.我国常用的的日历是公历,它是以为基础编制的立法,常用单位9.太阳光直射点在之间来回移动,南回归线:南纬度。
北回归线:北纬度。
赤道上一年有次阳光直射的机会。
南北回归线只有次阳光直射的机会。
10.下面两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1)请在图中标出地球处于A、B、C、D四位置时北京的节气;(2)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3)在图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4)下左图中地球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白昼变,黑夜变;白昼比黑夜。
11.比较以下四个季节(节气)的差异季节(节气)春分夏季夏至秋分冬季冬至日期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昼夜长短12.判断下面各图各是北半球的哪个节气;南极圈出现极夜的是。
A B C D E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 ,月球相貌的变化叫做 ,月球表面布满的大大小小的圆环形的坑,为 。
最大的是 。
2月球表面没有 和 ,也没有任何 ,是一个荒凉寂静的世界。
3月球的运动形式有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 ;它的自转周期与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恰好相等,都是 日,导致的现象是 。
初中地球科学天文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球科学天文知识点汇总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包括地质学、地理学、气象学等多个学科。
天文学则是研究宇宙及其天体现象的科学。
在初中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并学习一些地球科学和天文学的基础知识。
下面将对初中地球科学和天文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描述。
1. 地球的结构和组成:地球的结构可分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层,分为地壳板块。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厚达2900公里的岩石层。
外核是由液态金属铁和镍组成,内核则是固态金属铁和镍组成。
2. 地球的运动和变化: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了昼夜变化,公转则使得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一年为一个周期。
地球的倾斜轴使得地球上的季节发生变化,四季交替。
3. 地震和地震带:地震是地壳发生的震动,通常由地壳板块相互碰撞引起。
地震带是分布在地球上某些特定区域的地震频繁发生的带状地区,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地震带。
4. 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由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电离层等组成。
对流层是大气层最底层,其中发生大部分天气变化。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上方,其中逐渐变冷,没有云层和天气。
臭氧层则对地球上的生物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5. 大气气候与气象现象:大气气候是指长期统计得出的某地区的气候情况,气象现象是指大气层中的短期变化,如天气情况、风、雨、云和闪电等。
气温、降雨量、风向和风力是气候和天气的主要要素。
6. 地表水循环:地表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不同地方和形式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流向海洋的过程。
蒸发是指水从液体状态转变成气体状态,凝结则是相反的过程。
7. 火山和地质灾害:火山是地球上喷发岩浆、气体和固体火山碎屑物的地点。
火山喷发会造成火山灰、火山熔岩和火山烟尘等物质的释放。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对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重大损害。
8. 太阳系和宇宙:太阳系是地球所属的星系系统,包括太阳和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七年级地理月考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月考知识点一、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地球仪。
- 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是人们假想的轴)。
-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是北极,另一点是南极。
- 纬线和经线。
-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 经度和纬度。
- 纬度: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是北纬(N),赤道以南是南纬(S),纬度的最大值是90°。
-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界,向东是东经(E),向西是西经(W),经度的最大值是180°。
3. 地球的运动。
- 地球自转。
-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
- 周期:约24小时(一天)。
- 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东边时间早于西边)。
- 地球公转。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一年。
- 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秋分9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五带划分(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终年炎热;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温带四季分明;北寒带:北极圈以北;南寒带:南极圈以南,寒带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
4. 地图。
- 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 方向:一般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七年级月考地理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月考地理知识点归纳地理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文科学学科,它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及人文环境,包括自然地理(地貌、气候、水文、生态等)和人文地理(人口、都市、经济等)方面,因此地理学知识的掌握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十分有帮助。
以下是七年级地理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
一、地球与地球运动1.地球的构造组成地球分为三个部分:地核、地幔、地壳。
2.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圈一天,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3.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一年,形成了季节的变化。
4. 地球的倾斜和赤道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为23.5度,形成了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差异以及四季交替。
二、自然环境1.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及其局部地形单元,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海洋等。
2.水文环境水文环境主要指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包括江河、湖泊、河口和海洋等。
3.气候环境气候环境是指自然环境中具有周期性、规律性和持续性变化的天气现象,包括气压、温度、湿度、降水等。
4.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主要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三、人文环境1.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类在地球上分布的规律和不均衡现象,影响因素包括经济、文化、历史和地理等。
2.城市与乡村城市与乡村是人类不同居住环境的表现形式,主要影响旅游业和人口流动。
3.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影响,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
4.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指具有旅游价值和吸引力的自然和人文景点,对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产生巨大影响。
以上是七年级地理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了解自然和人文环境、认识世界和发展旅游等都非常有益。
我们要通过学习和了解地理知识,掌握地球环境的各种变化和规律,为我们的生活及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地理月考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月考知识点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和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与生命的学科。
地理学知识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七年级地理月
考中,我们将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一、自然地理
1. 地球的结构和特征: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等基本特
征和地球由内到外的组成结构。
2. 大气圈和气候:了解大气圈的组成和特征,掌握气候的概念、类型和影响因素。
3. 水资源:包括水的循环、分布、消耗和保护等方面。
4. 地球运动:掌握地球自转、公转和倾斜对地球的影响。
二、人文地理
1. 人口与城市化:理解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背景、趋势和影响。
2. 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方面,了解它们的发
展现状、重要性和影响。
3. 文化和社会现象: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和社
会现象,掌握文化多样性的概念。
4. 城市规划:理解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三、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
1. 地图符号和比例尺:了解地图符号和比例尺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2. 地图制图:了解地图测量和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地理信息系统: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应用和发展趋势。
四、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1. 环境问题: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影响,了解环保方法及其重要性。
2. 可持续发展: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方式,掌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结语
以上是七年级地理月考的主要知识点,同学们应该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复习来巩固这些知识。
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在地理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
七年级地理月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月考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对七年级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地球的构造、大陆和海洋、气候环境、资源分布等方面。
本文的目的是帮助七年级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一、地球的构造
地球是由内向外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层构成的。
地核包括内核和外核,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元素组成,外核由液态熔融的铁和镍等金属元素组成。
地幔是由硅、镁、铁、氧等元素组成的,厚度约2900 公里。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结构层,厚度约50 公里。
二、大陆和海洋
大陆指陆地,也称为陆地板块,主要由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等构成。
海洋是大陆以外的水体,相关的海洋地形包括海底平原、海山、海沟、海岛等。
三、气候环境
气候环境是指一定地区在长期的时间尺度上所表现出来的气候
条件和自然资源、生态系统、文化特色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稳定复合体。
气候环境的影响因素包括纬度、海拔、地形、海洋等。
四、资源分布
资源分布是指地球上各种自然资源在地球表面分布情况的体现。
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农业资源等。
矿产
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地质构造和地貌等影响,而水资源、森林资源
以及农业资源的分布则主要受气候和地形等影响。
总之,在学习地理学科时需要注重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以
达到对整个学科的掌握和应用。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对广大七
年级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有所帮助。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7章地月系3《月球与月相》
46 1
2
5
7
3
新月(xīnyuè)(朔)上弦月
满月(mǎn yuè)(望)
下弦月
第十三页,共二十五页。
东西
东西
新月
(xīnyuè)
上 上 上 西 西
上弦月
上弦月 上半月 上半夜 西边的天空 西边亮
满月
下弦月
(mǎn yuè)
下弦月
下
下
下半月
下
下半夜
东
东边的天空
东
东边亮
第十四页,共二十五页。
月相名称 新月(朔)
形成的。
月球的半径为1738KM,它的体积只占地球 (dìqiú)的2%,它的质量比地球小得多。
第三页,共二十五页。
月球表面没有 大气和水,向 阳的地方温度
(wēndù)高达127摄 氏度,背阳的 地方温度可降 到零下183摄
氏度
第四页,共二十五页。
地月之间的平均(píngjūn)距离为384401km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五页。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五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月球与月相。绝大多数的环行山是由于陨星的撞击而形成的。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和 水,向阳的地方温度高达127摄氏度,背阳的地方温度可降到零下183摄氏度。质量:地
No 球质量是月球的81倍。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等,会产生什么结果。月球总是只有一面
满月
日全食、日偏食、 日环食
月全食、月偏食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五页。
走向 太空 (zǒuxiàng)
第一颗人造卫星: 1957 苏联 中国(zhōnɡ ɡuó)第一颗人造卫东星方:红一号 第一次绕月飞行:1959 苏联 月球 一 (yuèqiú) 第一次载人飞船:1号961苏联 东方一号 加加林 中国第一次载人飞船: 2003 神舟五号 杨利伟 第一次登月:1969美国阿波罗11号 阿姆斯特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科学地月系知识点
科学地月系知识点
地球所处的太阳系共有八大行星,其中的第三颗就是我们的地球。
在这个太阳系中,有一颗大小适中的卫星——月球。
月球是
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卫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介绍一些关于月球和地月系的知识点。
一、月球的形成
在形成月球的学说中,天文学家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原因:撞击
学说和捕获学说。
撞击学说指的是一个小行星或外星物体和地球
发生了严重碰撞,碎片飞溅出去,其中一部分最终聚集成了月球。
捕获学说则认为,在太阳系中存在很多游离的天体,月球可能就
是在途中被地球的引力吸附而成。
目前来看,较为合理的是撞击学说。
根据撞击学说,月球是在
大约45亿年前,一颗直径约为火星大小的天体与地球相撞时,产
生的大量碎片聚集而成的。
这一事件还解释了为什么月球和地球
的成分非常相似,因为它们都来自于同一颗行星的物质。
二、月球的特征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我们平时都可以用肉眼观察到它。
一些列如“月相”、“月海”等名称也是出于对月球表面特征的观察而得出的。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月球特征:
1. 月相
月相指的是月球不同阶段的外观。
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迹是椭圆,因此在不同位置看到的月球形状也不同。
月相通常被分为“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四个阶段。
2. 月海
月海是指月球表面较暗的区域,它们的名称来自于早期天文学家对这些区域的误解。
实际上它们不是真正的海洋,而是一些巨大的彩虹状撞击坑。
3. 陨石坑
陨石坑是月球上最常见的特征之一。
它们是一些彩虹状的圆形坑,是由恐怖的陨石撞击引起的。
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和水等活动的因素,这些陨石坑的形态状况一直保持不变,使得它们成为了天文学家研究月球历史的重要参考。
三、地月系的关系
地月系是指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关系。
地球和月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都是一年,但月球绕地球的周期只有29.5天。
因此,地球和月球的关系非常紧密。
月球的运动对地球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引起潮汐现象。
潮汐是海洋受月球引力影响形成的海水周期性上升和下降现象。
同时,月球的引力还会对地球轨道产生一些影响,比如引起地球公转轨道的微弱变化。
四、未来的探索与发展
近年来,人们对月球开展的空间探索越来越多。
最早的人类月
球探索活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
目前,一些国家和企业正
在计划建造永久性的月球基地,并加速研究利用月球资源的可能性,如水、氧化物等。
除了对月球的探索,科学家们还通过对月球采样和探测等手段,研究了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因此,未来的月球探索将有可
能对人们认识宇宙和发展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贡献。
总之,月球作为地球熟悉的卫星,是人们了解宇宙和探索太空
的重要目标。
随着人类太空技术和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对
月球和地球太空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入,形成更加丰富和准确的
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