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6篇)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沁园春-长沙》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沁园春-长沙》的作者背景、创作年代及诗词的历史地位。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学会从诗词中汲取灵感,进行创意写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介绍《沁园春-长沙》的诗词背景,分析诗词的结构、韵律和语言特点。
解读诗词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等。
2.2 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兴趣特点,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诗词朗诵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简要介绍作者毛泽东及其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沁园春-长沙》,理解诗词大意。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探讨。
3.3 课堂讲解:分析诗词的结构、韵律和语言特点,讲解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结合历史背景和时代精神,解读诗词的主题思想。
3.4 互动环节: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从诗词中汲取灵感,进行创意写作。
各小组分享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表现。
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给予积极的反馈。
4.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和创意写作能力。
在作业批改中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如《毛泽东诗词鉴赏》、《沁园春-长沙》注释版等。
沁园春长沙教案8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一):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能掌握诗中陌生的字词,同时能熟练地背诵整首诗。
②.潜力目标:体会雄浑阔大的秋的意境,能够运用一些意象来摹写现代诗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提高形象思维潜力。
③.情感目标:能够把握作者寓秋于景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毛泽东为了国家统一和名族团结的远大抱负和理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①.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透过阅读,能够体会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诗句。
②.教学难点:抓住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把握作者是怎样运用比较的手法来体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和革命情怀的。
三、教学方法①.朗诵法②.合作探究法③.提问法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①.导入新课一提到深秋,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秋天的萧瑟。
如战国楚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如被尊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但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
唐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作者另辟蹊径,一反文人悲秋的伤感情调,赞秋气、吟秋色,唤起人们冲破云霄凌空直上的勇气;更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用心向上的精神。
多少年后,有位诗人在长沙奏出了同样的一首秋之壮歌。
这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内部世界,领悟他对秋的所思、所想,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②.介绍作者生平及其著作和写作此诗的社会背景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8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8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请一位同学上台讲故事。
一个女生上台讲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苏氏在学校园散步,发现了一个小女孩摘了花房里的一朵玫瑰。
如果被一个教师发现,可能会大声斥责:你是哪个班的,为什么要做小偷。
但是苏氏并没有这样做,他轻轻地问女孩子,你摘这朵玫瑰花送给谁。
小女孩说奶奶病得很重,她想摘花给奶奶看,告诉奶奶她没有说谎,学校里有很大的玫瑰花。
苏氏在花房里摘了两朵花,一朵送给小女孩,奖励她懂事,一朵让小女孩送给她的妈妈,奖励她培养了一个好孩子。
这可能就是李老师说的“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李老师简单地讲了一下苏氏和他的学校。
苏氏在学校门口的校训是“要爱你的妈妈”。
希望我的同学向李老师一样,也会尊敬苏氏。
她曾经给女儿写了一组信,我们以后要读的。
二、解决遗留问题。
先拿出一张纸,默写《沁园春长沙》,写上姓名,一会儿要交上来。
(学生默写)凡是我看不清楚的字,就算你写错了,所以要注意书写。
把名字写上,后面要登记成绩。
某某同学,李老师不点名了,不要再交头接耳了。
你知道李老师在说你。
写上名字撕下来。
现在一定要一切行动听指挥,听李老师的安排。
临近的两个同学互相交换。
好了,我现在宣布扣分标准。
写错写掉一个字扣一分。
不算标点。
有学生交换错了,(批评,你们这一块纪律不好,李老师提出批评)一会儿我根据多数同学的进度就要收上来了。
(看一个同学在批分数,一百分啊,了不起。
要把批改人的姓名写上)要写:阅卷人:某某某。
而且,要把分数标上。
(有学生在下面议论)有问题跟我说。
还没有批改完的同学举手。
(一部分同学举手)看自己的,不要看别人的。
我马上就要收了。
现在,个别同学没改完的,继续改。
叫两个同学收两边。
其他同学听李老师讲。
(下面有议论声,李老师在等)抓紧时间。
还有个别同学没交上来,一会儿给我。
在阅卷中批一百分的举手。
(举手的寥寥无几)同学们能不能就李老师的突然袭击谈一谈感受。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沁园春长沙教案1.这首词描绘了几幅画面可以根据内容给画面各加上小标题吗四幅画面;独立寒秋、湘江秋景、峥嵘岁月、中流击水(小标题概括准确即可)2.全词中有几个字可以把这几幅画面串联起来,你认为是哪几个字,并简要口述理由.答:“立”——“看”——“怅”——“问”——“忆”——“记”前人为何悲秋毛泽东为何颂秋悲秋:科举秋闱、乡土情结、人生迟暮颂秋:少年伟人气象、革命形势3.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内在联系答: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面对充满生机之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侧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肩荷着历史的重任,主宰着民族的命运,指点着祖国的江山,豪情满怀,壮志凌云。
同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
上阕写景是下阕抒情的基础,下阕抒情则是上阕含蓄情感的直接再现、升华。
全词借景抒情,由实到虚,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逐层推进,步步深入。
第二课时知识链接关于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1.“意象”,所谓“意象”是指在诗歌中,融人了词人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它“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枯藤、老树”等11个意象,“藤、树、鸦”在现实中分属植物和动物,本身并没有什么感情色彩,但是它们在作品上被诗人的情感“剪辑”在一起时,就表现出衰败、凄凉、孤寂的氛围。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读一首诗:《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你知道本是谁所作吗?毛泽东。
看看毛泽东的情怀,想想我们现在考进华理大附中(许多人一副落丧的样子)的心态吧,我们不一定都具备毛泽东那样的领袖气质,但至少要自信啊!顺便再看一首毛泽东的诗:《立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引入到《沁园春·长沙》。
二、齐读全词。
正音。
三、了解大致背景。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诵读欣赏①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听朗读录音。
②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表明地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独”“立”“洲”。
关键词句:上片“看”字、下片“忆”字。
“万类霜天竞自由”。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
有表现力的词句:上片“万”“遍”“漫”“争”“击”“翔”。
下片“挥斥”“指点”“激扬”“粪土”等。
2、整体感知思考:本词描述了几幅画面?试根据内容给各幅画拟出小标题。
讨论、明确: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160;湘江霜天图峥嵘岁月图#160;中流击水图五、再诵诗歌,品味鉴赏1、写壮景,抒豪情①独立寒秋图:注意“独”字。
②湘江秋景图:抓住“看”字。
注意视角、用词、手法。
品味明确:远眺:万山红遍#160;#160;#160;层林尽染#160;#160;(静)近观:漫江碧透#160;#160;#160;百舸争流#160;#160;(静、动)仰视:鹰击长空#160;#160;(动)俯瞰:鱼翔浅底#160;#160;(动)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 长沙》教案优秀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如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给大家分享的6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的相关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导入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壮志)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老而弥坚)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橘舸遒遏三、研习全文1、前三句的正常语序?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
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奔击行啸翔游鸣走排藏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较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
四、结合《沁园春·雪》,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词知识。
与学生同背《沁园春·雪》,并出示此词全文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篇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篇一第1课时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
教学重难点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酝酿情感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就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能欣赏诗的人,他决不会感到人生是干枯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板书课题:沁园春长沙]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1、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2、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情境播放朗读录音或教师泛读。
出示毛泽东该词手迹,欣赏。
(设计依据:范读用以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及情感把握的分寸;手迹用以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
4、鉴赏,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并写在笔记本上,然后请两名同学读自己的鉴赏记录。
5、评价,同学们互相评价,互相补充完善,教师引导、点拨。
6、老师总结陈述(作为一种意见供学生参考):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远望层层叠叠的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火红;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竞相行驶。
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
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令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同许多同学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那时,正值青春年少,风采迸发,才华横溢,意气奔放,遒劲有力,同学们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
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7、再读,把握词的脉络。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4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4篇】引言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描绘了他对湖南长沙的那份深情厚意。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借助这首诗歌,组织一些教学案例,以增强学生对长沙的了解,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情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本文将介绍四个优秀的沁园春长沙教案,用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
教案一:用沁园春·长沙引发学生对长沙的好奇心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了解长沙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培养学生对长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教学内容1.学习沁园春·长沙的背景知识2.分析诗歌内容,并讨论学生对长沙的看法3.进行小组讨论,探究长沙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熟读沁园春·长沙2.分析诗歌的内容,讨论学生对长沙的感受和想法3.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对长沙的认知和了解4.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收集关于长沙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资料5.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分享教学评价•学生对沁园春·长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是否提高•学生对长沙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教案二:以沁园春·长沙为主题,开展写作活动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长沙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文笔和写作技巧教学内容1.学习沁园春·长沙的诗句和意象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3.开展写作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一篇以沁园春·长沙为主题的文章教学步骤1.学习沁园春·长沙的诗句和意象,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2.引导学生观察长沙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3.学生进行写作活动,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一篇以沁园春·长沙为主题的文章4.学生相互交流、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文章5.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评选和评析教学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否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是否增强•学生的文章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教案三:以沁园春·长沙为素材,进行美术创作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长沙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教学内容1.学习沁园春·长沙的诗句和意象2.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3.进行美术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创作一幅以沁园春·长沙为素材的画作教学步骤1.学习沁园春·长沙的诗句和意象,分析诗歌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2.引导学生观察长沙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3.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创作一幅以沁园春·长沙为素材的画作4.学生相互欣赏、讨论和评价作品5.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表彰教学评价•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想象力是否提高•学生对长沙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是否准确表达在作品中•学生的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和艺术感染力教案四:沁园春·长沙的演唱和舞蹈创作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舞蹈创作能力•增强学生对长沙的情感和归属感•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教学内容1.学习沁园春·长沙的歌曲版本和舞蹈2.分析歌曲的表演要求和情感表达3.进行演唱和舞蹈的排练,创作一套适合沁园春·长沙的舞蹈动作和编排教学步骤1.学习沁园春·长沙的歌曲版本和舞蹈,分析歌曲中的表演要求和情感表达2.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和对长沙的归属感3.进行演唱和舞蹈的排练,学生分工合作,创作一套适合沁园春·长沙的舞蹈动作和编排4.进行排练和彩排,提高演唱和舞蹈的质量和效果5.进行演出和展示,邀请其他班级和老师观赏教学评价•学生的演唱和舞蹈能力是否提高•学生对长沙的情感和归属感是否准确表达在演唱和舞蹈中•演出和展示的质量和效果如何结论以上是四个优秀的沁园春长沙教案的简介,通过这些教案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对长沙的了解和感受,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情感。
人教版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范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长沙》。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独立查找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运用诗歌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毛泽东伟大的革命情怀,理解其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解放事业的献身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背诵。
2. 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典故的理解。
2. 诗歌意象和表达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节奏。
(2)学生独立查找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教师给予解答。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词含义和典故。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如意象、表达手法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分享各自的感悟。
5.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模仿诗歌的语言风格,创作一首以自然景物为主题的短诗。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结构分析。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沁园春·长沙》。
2. 完成写作任务,提交短诗作品。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包括短诗作品和预习笔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诗歌鉴赏能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以及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毛泽东及其主要作品;2.学习并理解《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感情表达;3.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4.通过对《沁园春·长沙》的学习,引发学生对珍爱家乡、关注社会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1.理解《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毛泽东的简介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向学生们展示《沁园春·长沙》的诗词,并带领学生们朗读。
2.鼓励学生们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和感受。
二、学习与理解(15分钟)1.简要介绍作者毛泽东及其主要作品,向学生们交代《沁园春·长沙》所要表达的主题。
2.指导学生们分析诗歌的意境,从描绘长沙的美景和自然景色入手,引导学生们感受诗歌中传递出的情感和情绪。
三、欣赏诗歌(20分钟)1.播放《沁园春·长沙》的音频,让学生们静心聆听。
2.让学生们自由欣赏,并记录下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情绪,鼓励学生们表达。
四、诗歌讨论(25分钟)1.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们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2.鼓励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诗歌中透露出的情感和主题,如家乡之美、对社会的关注等。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向学生们展示与《沁园春·长沙》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长沙的美景和人文风情。
2.组织学生们自由发挥,创作一篇以家乡为主题的短诗,并鼓励他们在诗歌中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关注。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重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对下一首诗歌有所期待。
【板书设计】《沁园春·长沙》教案【课后作业】请学生们阅读《沁园春·长沙》相关的资料,并写下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统编版《沁园春长沙》教案
统编版《沁园春长沙》教案统编版《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教学目标1、品读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品味用词的精当、巧妙和形象。
说明:对于生活在今天的中国青年学子,要真切感受到一个屹立于天地之间对革命理想执著追求的伟岸青年主席形象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立足于文本辅以一定的背景介绍,在反复诵读中、在对关键语句的反复咀嚼中,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来体验分析,应该是可行的。
本文语言精当、巧妙和形象的特点很明显,老师可以有意识的范读、点拨,然后学生在老师引领下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势必逐渐加深对情感的理解和对文章语言特点的感悟。
教学重点与难点1、从词中对湘江秋景的描写和少年同学的描写,感悟本词中阔大的意境。
2、以分析结尾的两大问题为抓手,领悟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说明:词的上阕侧重于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
正是壮观的景象,阔大的意境激起了诗人的满怀豪情,于是历史、现实、未来情不自禁的变成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
词的下阕运用联想,引发了对往事的回忆,其中主要是对于少年同学的描写,这些人青春年少、热情奔放、干劲十足、豪迈自信,心胸阔大。
也艺术的回答了上阕提出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分析,本词的解读基本是流畅、清晰的。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老师引入: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
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
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
从已知出发来带动未知的求索,为新课学习做好情感体验方面的铺垫。
研读文本整体把握:1、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听朗读录音。
2、老师范读。
3、学生结合解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6篇)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6篇)《沁园春长沙》的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第三,了解词语结构及相关知识,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教学时间:1课时。
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毛泽东,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二十世纪的中国又出现了一位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词人——毛泽东。
他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现在,就让咱们充满激情地追寻着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板书课题)2、简介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二、诵读鉴赏1、诵读欣赏①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听朗读录音。
②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
"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
"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分析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3、德育目标: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感受毛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教学重难点: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扫除文字障碍,理解诗歌的大致含义。
2、研读法、点拨法。
师生共同探究、品味字、词、短语的妙用。
3、赏读法。
进一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感悟作者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从而找到自己最佳的赏析点,从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毛来。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卡片:词的体裁方面的知识(幻灯片)(1)释义: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2)名称:初起时称“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如《东坡乐府》)“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诗余”(如南宋何士信编的《草堂诗余》)等。
(3)特点: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如《满江红》、《沁园春》等,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词牌原是曲谱的名称,乐曲失传后,就成了词的形式格律的标志。
词牌和词的内容并无必然联系。
有的词在词牌的下面另立标题和小序,表明作品的主题或作者写作的缘由,如毛的《卜算子》下有标题“咏梅”,又有“小序”,“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用来进一步说明写作意图。
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
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阙(曲)或一片。
一首由两片构成的词,其下片的起句,具有承上启下及过渡转折连结两片的作用,称为“过片”或“过变”(4)分类:词从字数上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词从片数上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词从风格上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柳永、秦关、周邦彥、晏殊、李清照、姜夔,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高一语文教案 沁园春长沙学案9篇
高一语文教案沁园春长沙学案9篇沁园春长沙学案 1【学习目的】1、感受*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2、对比诵读,了解词的格律特点,加深对情感内涵的把握和理解。
3、品味词的语言和意境,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4、背诵全词,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诗词朗读,赏析诗词的语言表现力,感受作者的情怀。
【建议课时】1.5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板块学习方法介绍(结合人文主题)1、说说: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自由表达。
(引入写作与阅读的结合)2、读读:初读、对比读,感知诗词的形式特点──音韵、节奏与格律。
范读后整体感知本文的思想情感与风格。
3、议议: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技巧,深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品语言、知诗艺、思想)4、写写:拓展鉴赏。
二、品读课文1、说说:⑴同学们,踏入高中也就踏入青春的门槛,今天老师想问问大家,你的青春理想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你的理想?(学生自由表达)⑵交流后,教师点评后引导:刚才同学们都畅谈了自己的理想,非常简洁的一句话或几句话。
但老师想问问你们中有谁能诗意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形象地表达自己的理想?⑶导入课文:今天我们来学习词《沁园春•长沙》,看看作者青春时代的理想是什么?又是如何形象地表达自己的理想,如何诗意地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伟人的伟大,并从中学到一些诗词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2、读读:⑴我们先来读读读这一首词。
读了之后,我想和大家一起来交流同学们读了之后的初步感受。
提醒注意:把握情感,注意语气,划分节奏,读出重音。
(交流初读的感受,请学生推荐学生来范读,探讨该词的朗读处理。
)⑵将《沁园春•雪》与课文对比读(投影呈现《沁园春•雪》)。
⑶总结: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读来发现同一词牌具有许多相同的特点。
(交流后再明确:词牌,题目,一般分为上片或称上阕和下片或称为下阕相同词牌的词有相同的体例,古人称作词为“填词”。
)⑷“诗言志”,读了本词,你能略微知道它的思想情感吗?你能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吗?集体朗读。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全诗;(2)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3)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毛泽东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2)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背诵;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分析;3. 毛泽东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情感把握;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3. 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沁园春长沙》;2. 参考资料:关于毛泽东的生平介绍、诗歌鉴赏方法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沁园春长沙》的朗诵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2)简介毛泽东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沁园春长沙》,理解诗歌大意;(2)鼓励学生借助参考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2)解读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情感。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背诵诗歌,体会毛泽东的爱国主义情怀;(2)讨论诗歌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情感体验。
7. 作业布置(1)背诵《沁园春长沙》;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活跃度以及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毛泽东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全文;(2)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对仗等;(4)能够赏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革命豪情和对家乡的热爱;(2)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树立远大理想;(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句意理解;2. 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3. 诗中的意象和意境赏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把握;2. 诗中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3. 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沁园春·长沙》;2. 参考资料:关于毛泽东的生平介绍、诗歌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配乐诗朗诵《沁园春·长沙》,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解决字词释义和句意理解的问题。
3. 讲解诗文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艺术特色。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分享自己的感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写一篇关于诗歌意境赏析的短文。
7. 课后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背诵情况;2. 学生对诗歌意境的赏析水平;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4. 学生对诗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掌握。
七、教学拓展1. 推荐毛泽东的其他诗歌作品,如《长征》、《浪淘沙·北戴河》等,供学生自主阅读;2.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3. 开展诗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
沁园春长沙 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一、教学目标
哎呀呀,咱这堂课的目标呢,就是要让同学们好好感受一下《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魅力呀,理解它的意思,体会作者那豪迈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呢,当然是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啦,难点嘛,就是要让同学们能像作者那样有气势地去感受和领悟哟。
三、教学方法
咱就用轻松愉快的讲解法吧,再加上点讨论啥的,让同学们都参与进来。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同学们呀,今天咱要来认识一首超厉害的词哦!就像打开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看看那个时候的风景和情怀。
2. 作者介绍
这词的作者可是个大名人呀,毛泽东!那可是超级厉害的人物哟。
3. 朗读欣赏
咱先来一起大声朗读一遍,感受感受那气势,“独立寒秋,湘江北去……”哇,是不是感觉很带劲呀。
4. 词句解析
咱一句句来分析哈,看看那些美妙的词句背后都藏着啥意思。
“独立寒秋”,哎呀,一个人站在那冷冷的秋天里,多有感觉呀。
然后“看万山红遍”,哇,那满山的红色,多壮观呀!
5. 意象与情感
这里面有好多漂亮的意象呢,山呀、水呀、船呀,都带着作者的情感呢,那叫一个豪迈呀。
6. 讨论与体会
同学们来讨论讨论,你们从词里都感受到了啥呀,是不是也被那种豪迈感染啦。
7. 总结
哎呀呀,这堂课下来,大家对《沁园春·长沙》是不是有更深的理解啦,要记住这种豪迈的感觉哦。
五、教学延伸
课后呀,大家可以再去多读几遍这首词,感受感受那种大气魄。
好啦,这就是咱这堂有趣的《沁园春·长沙》教案啦,希望同学们都能喜欢上这首词,就像喜欢吃好吃的一样哟!嘿嘿。
《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全文;(2)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3)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毛泽东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2)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分析;(3)毛泽东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教学难点:(1)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2)如何欣赏和鉴赏古典诗歌;(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毛泽东的生平和文学成就;(2)阐述《沁园春长沙》的历史背景;(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字词含义;(2)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思维品质;(2)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背诵、习题解答等;(2)评估学生在作业中展现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3)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3. 单元测试:(1)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2)评估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3)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和创作意境,掌握诗词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 词语解释:重点解释诗中的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
2. 诗句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使学生掌握诗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词意境的理解: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 诗词创作手法:讲解诗中的创作手法,如平仄、韵律、对仗等,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3. 分析法:教师对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五、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毛泽东和《沁园春长沙》的背景,使学生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
2. 诗句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等。
3. 词语解释:解释诗中的生僻词语,如“舸”、“碧”等。
4. 诗词意境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所表现的自然美景。
5. 诗词创作实践: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词,培养其创作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激发学生对《沁园春长沙》的兴趣。
2. 朗读诗词:全班同学一起朗读《沁园春长沙》,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词,注意生僻词语和难以理解的诗句。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合作精神。
5.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
6. 案例分析:分析其他类似诗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沁园春长沙》。
7. 创作实践:布置作业,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词。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案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案《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分析、比较,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毛泽东的豪情壮志和博大胸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领会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词的表现手法,如情景交融、对比等。
2、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所抒发的革命豪情。
(2)体会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词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词的意境和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有关秋天的视频或展示一些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秋天的景色,营造秋天的氛围。
(2)提问学生:在古代诗词中,描写秋天的名句有哪些?让学生回忆并背诵相关诗句,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看看他笔下的秋天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毛泽东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让学生了解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2)介绍《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明白这首词是毛泽东在 1925 年秋离开韶山去广州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教案(6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
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一、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二、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三、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壮志)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老而弥坚)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橘舸遒遏三、研习全文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
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奔击行啸翔游鸣走排藏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
四、结合《沁园春·雪》,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词知识。
与学生同背《沁园春·雪》,并出示此词全文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问题:仔细分析这两首词,谈一谈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明确:字数相同,相应位置的结构相似,韵脚相同。
双调,一百十四字。
前段十三句,后段十二句。
一般呈现出雅驯典重、旷达疏放、豪迈悲壮的风格。
练习二:根据有关词的知识,从选项中选出恰当的一项:沁园春苏轼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晨霜耿耿;云山离锦,朝露溥溥;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呤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A、月华收练;此事何难B、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C、渐月华收练;此事何难D、渐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五、引导学生了解作者1、展示作者像2、初步了解作者作品特点:气冲斗牛,胸容天下。
练习三:阅读以下两首诗,请说一说哪一首是毛泽东作品。
咏蛙果然生就大肚样,会有人来下池塘。
人静夜寂叫荷叶,“不是胆小是谦让。
”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咏蛙蛤蟆本是地中王,独卧地上似虎形。
春来我不先张嘴,哪个鱼鳖敢吭声?”六、小结、作业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在座的各位若能从本首词中悟得一些,并能给你们的生活一点帮助,中那将是一大幸事。
请仔细诵读本词,并能熟练背诵。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奔击行啸翔游鸣走排藏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练习二:根据有关词的知识,从选项中选出恰当的一项:沁园春苏轼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晨霜耿耿;云山离锦,朝露溥溥;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呤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A、月华收练;此事何难B、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C、渐月华收练;此事何难D、渐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练习三:阅读以下两首诗,请说一说哪一首是毛泽东作品。
咏蛙果然生就大肚样,会有人来下池塘。
人静夜寂叫荷叶,“不是胆小是谦让。
”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咏蛙蛤蟆本是地中王,独卧地上似虎形。
春来我不先张嘴,哪个鱼鳖敢吭声?”《沁园春·长沙》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确立《沁园春·长沙》是《成人中等学校高中课本·语文》(上册,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的第六单元第一课。
这一单元教学要求为两大点:一是了解诗词的一般知识,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二是学习诗词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围绕这两点,我定下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
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其中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重、难点;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为重点;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为难点。
二、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分析学习诗词,首要在于营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氛围,以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诗词形成一种感性认识。
为此,在导入这一环节中,我有意引入较多的有关秋景的诗句,与学生一起诵读、品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分析、鉴赏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读懂诗词的基础之上。
由此,我采用诵读方式,帮学生疏通字词,解决词意,让学生对本词先有一个整体的感觉。
再次,在诗词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即景是情的肌肤,是可感,可亲的;情是景的灵魂,是轻灵,飘渺的。
因此,解读诗词的捷径就是从赏景入手,进而把握诗情画意,进而了解作者。
基于这一认识,在教学中,我着重落实了对于本词的秋景赏析但又不局限于对景的分析,更在于引导学生体察词情、词境。
另外,在诗词赏析之中,必须重视诗词遣词造句的特点,因而,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训练,以让学生对此有所感悟。
在达到这些目标之后,再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笔下的文章特点,进而完成“由物及人”的目的。
第四,在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对词的结构及特点在初中的水平上有所提高。
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沁园春·雪》,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试着归纳出词的一些特点,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关知识,并通过训练加以强化。
第五,有这么句古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又有这么一句话“好读书,不求甚解”,都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
因而,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加强诵,力求达到当堂背诵本词的目的。
三、简要说明教学方法基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动手、脑及发展学生能力的目标,本课中,我基本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开拓学生思路,放手让学生动手的师生互动教学方法。
在此,必须说明一点:师生互动是这节课教学方法的精髓,是一个互辅互促的动态过程。
四、教学反馈(课后补充说明)兔边分玉树,龙底耀铜仪。
会当同鼓吹,不复问官私。
沁园春·长沙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雪一九三六年二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1]沁园春·长沙教学小结篇二作为公开课,该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比较新颖,但也应该考虑学生是不是真有收获。
1、从老师让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的这一块看,感觉不太现实,疑是作秀,与日常的教学课相距太遥远。
2、在老师设置的“答辩”这一环节中,过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有越俎代庖之感。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且不说学生的提问质量高低与否,学生能主动提问,觉得老师还是很成功的。
这是当时写的主要几点,现在回过头来看,又有了不同的意见。
曾经研读过王荣生老师的《从语文教学内容角度出发的评课标准》,很受启发,但具体操作起来感觉有难度,有一位老师说这是专业性的评课标准。
也许,对我们一线老师来说,下面的评课思路我们更容易掌握。
②“一般来说,公开课应遵循这么四个层面,依次展开。
第一个层面:这堂课是一个什么设计思路;第二个层面:这种教学设计思路运用得成功与否;第三个层面:这种教学设计思路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教学理念;第四个层面:这种教学理念是不是一种正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
”因此,公开课必须具有鲜明的理论追求。
对于自己上次关于《沁园春长沙》的评课内容,现在最想推翻的就是第二点。
因为当时的出发点是单纯从教学角度来看的,而实际上它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活动,是教学评论的一种特殊形式。
通俗点说,上公开课有点类似于t型台上的模特儿,窈窕淑女们身上的翩翩霓裳不是拿给台下的百姓穿的,是给台下的观众看的,它们展示的是服装界的一种流行趋势,体现的是服装设计师的一种设计理念。
因此我把第二点改为:整堂课能体现我们现在提倡的新课改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
有时对于学生的潜力,我们老师可能难以相信。
但事实上,在更多情况下,是我们老师不愿放手,老是想把学生保护在自己宽大的羽翼下。
课例中,这位老师让学生课外去查找课文的相关资料,如果任务清晰、如果时间充裕,即使最后找出来的内容不是很完整、很准确,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