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血缘观念

合集下载

中国人的基因血缘

中国人的基因血缘

这在汉族南迁的历史也是类似的,迁往南方的汉族主要是由于服兵役、逃避战乱、因罪流放等因素,这些人基本都是男性,带家属的情况不多,所以他们肯定是娶了当地的女性,就造成了南方汉族有着和北方汉族相同的父系祖先,却有不同的母系祖先。(其实总体来看,在南方,来自北方汉族母系的mtDNA还是占多数,也就是一半以上的南方汉族其母系祖先也是来自中原地区的,但个别地区这个比例很少,而南方当地女性的mtDNA部分地区却可以达到85%,如广东的一些地区)。
推测的他们迁徙的路线(图)
回过头来再说最早的一支。
海洋居民,C—M130走的路线大概就是沿着海岸出发,从阿拉伯半岛—伊朗—印度—中南半岛,此后,这批M130的子孙分为两支系,NO.1支系向北进入西伯利亚,并最终进入了北美地区;NO.2支系向南进入澳大利亚,并扩散到整个太平洋诸岛。虽然我们的基因树上C—M130画的比较简单,但实际上C—M130并不单一,他们类型众多。
D—YAP又被称为小黑矮人基因,是一支非常古老的基因,它和C—M130几乎同时走出非洲。现在D—YAP类型主要分布在印度安答曼群岛的安达曼人(100%)、藏族(58%)、彝族、瑶族中的勉人、日本(34.7%)、朝鲜人。在汉族人中,D—YAP出现的频率小于1%。
推测的他们迁徙的路线(图)
Y染色体变异数量多少并不能用人口数量来衡量,很多人口众多的大民族都是由一个小人群由于某种原因迅速壮大而来的,如历史上曾建立了强大帝国(典型的是汉人、阿拉伯人),近代的高技术革命和殖民(如英格兰人、西班牙人),这些人群的同源性强,Y染色体的变异类型并不特别丰富,相反,一些非常古老的小民族,其Y染色体变异类型却十分丰富。
亚欧大陆上主要民族(图中的chinese主要指汉族,外国人对中国的民族状态不太了解,和一般人的观念不同,汉族的基因构成恰恰是一个非常单一纯粹的民族,足以证明原来的汉族融合而成的理论是错误的)

进化心理学 探究血缘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进化心理学 探究血缘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探究血缘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摘要】血缘关系是由婚姻或生育而产生的人际关系。

不仅仅增加了个体之间资源的共享,加强了个体与个体的关联血缘关系保证了各个个体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近代的民族企业的发展。

对于中国的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更是有功不可没的作用。

【关键词】血缘发展资源家族企业探究血缘关系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父子关系的不确定性人类繁衍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在实现这个目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行为,尤其是求偶行为以及对于子女的养育问题。

为了自己的基因可以更好的更加准确地传递下去,就会付出一定的资源。

父母双方都会为了后代的发展,也就是为了基因的传递都会付出一定的资源。

来保证属于自己的基因可以更好的传递下去。

而拥有相同基因的或者是相似基因又可以称为他们之间是有血缘关系。

血缘关系是由婚姻或生育而产生的人际关系。

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以及由此而派生的其他亲属关系。

它是人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关系,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初就已存在,是最早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而这种特有的社会关系在社会的发展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现在我们就血缘关系在社会发展中所占的地位进行探究。

一.血缘关系增加了个体之间资源的共享人类历史上,比较重要的血缘关系有:家庭关系、家族关系、宗族关系、氏族关系、种族关系。

在原始社会中,血缘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是社会组织的基础,对社会生产及人们的生活起着决定性作用。

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血缘关系的地位和作用有下降趋势,不断让位于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由于传统和文化的差异,血缘关系在不同国家的地位、作用也不一致。

在中国,传统上一向重视血缘关系,目前中国的血缘关系主要是家庭,在社会上仍然发挥着重要功能。

主要表现在封建时期,最主要的表现是爵位以及皇位的世袭制度,并且在较为有社会地位的府中和皇家更是如此。

为了保证血缘纯正,更是应用了很多方法。

其中起居注等则是大家较为熟悉的办法。

中国人的血缘情结

中国人的血缘情结

中国人的血缘情结作者:来源:《新传奇》2017年第16期为什么国外的很多大企业公司的高层都少有自己的孩子亲属安插其中参与公司的决策,而中国内地、香港、台湾不少都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的家族企業?为什么中国人更看重血缘情结?中国有句古话叫“血浓于水”,几千年以来它一直深深地印在中国人的脑中。

这个“血”一方面指人体的命脉——血液;一方面则是指血缘关系。

从“血浓于水”这句话中就可看出中国人对于血缘关系的重视。

血缘情结是国人过不去的坎中国人血缘关系的具体表现就是亲情,化作具体称呼就是亲人,亲戚。

所谓亲人,亲戚指的就是有直接或间接血缘关系的人或由血缘关系延伸出来的关系的人。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血缘关系的人总亲于没血缘关系的人。

对于亲人,亲戚,他们可以为之倾家荡产,甚至不惜性命;但对于一个陌生人,他们则可能会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

在中国,春节流行着探亲的习俗,探亲很大程度上也是血缘关系的表现。

两个有血缘关系的人,无论平时感情如何,是否有来往,一到春节他们一般会互相探望。

有人说这是为了联络感情,当然我们不排除这种情况。

但有很多人的互相探望并非为了联络感情,而是在内心深处无意识地被一种东西操纵着,那就是血缘。

在家庭继承人方面,中国人更是注重血缘关系。

于是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新闻:本来是很和谐的一家,一个偶然的机会,父母发现当年在医院意外抱错孩子,养了多年的孩子不是亲生的,态度大变,感觉自己都在帮别人抚养孩子,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懊恼怨恨甚至不惜一切拆散家庭。

现在的亲子认证更成了热门的服务,每个家庭的悲欢离合似乎都跟血亲有着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故事。

一个朋友已经四十出头了,十年来不停地求医问药拜神仙菩萨,做着各种试验,一次次接近自己所能承受的极限仍然义无反顾。

在终于被告知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不适合受孕时,开始顽强地寻找代孕机构,只是为了给婆家一个亲生的交待。

演员陈冲当年结婚多年不育,从国内领养了孩子,后来却意外怀孕,于是,又把之前领养的孩子退了回去。

中国传统政治中的“血缘文化”及其现代影响

中国传统政治中的“血缘文化”及其现代影响
已经演变为个人利益之永无止境的法律诉求——“ l 7世纪在 上存在主导市场的少数族群的许多社会里 , 市场和民主并非 美洲的马萨诸塞殖民地首先把选举权局限在完全具有教会成 相得益彰。 ” 相对于欧美国家, 中国移民融合实际上已经经
员资格的人中间, 后来扩大到具有一定财产资格的人身上。 历了更为漫长的历史。李济先生早就指出: 早在公元前一千
如今那种没有任何道德资格和财产资格限制的普选制, 正在 多年, 中国人已经处在一个“ 熔炉” 之中;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大
使欧洲和北美选举越来越多地那些从来不纳税 , 依赖国家 迁徙, 即公元前 1 2世纪的商周时期 , 公元前 5世纪的战国时
福利生存的懒惰、 诡诈的人影响和操纵 , 西方文明的衰落就在 期, 公元4 世纪的永 嘉迁移和公元1 2 世纪的靖 康迁移。“ 每一 于违背圣经和圣约的所谓的自由化和多元化。 ” 因而, 号称 次 迁徙都导致了不同氏族、 部落和民族之间杂交进程的加 具有“ 普世价值” 的自由主义理念在当今欧美诸国, 对 内能否 剧。 ” 因此 , 相对于欧美国家以“ 自由主义” 理念消解族群矛 克服其“ 潮涨潮落” 的区域分离主义运动( 如英国的“ 苏格兰独 盾的政治文化 , 中国传统政治中一直以“ 血缘文化” 及衍生的 立运动” , 加拿大的“ 魁北克独立运动” ) , 对外能否融汇多元化 “ 泛血缘文化” 为纽带 , 融汇不同族群, 并在促进“ 大华夏民族” 的、 甚至价值观截然对立的移民文化, 都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 形成的进程中取得 了相当的成功。当然, 此种政治文化能否
化”, 依 然会是 中国塑造“ 民族 国家” 的文化基础 。
关 键 词 : 血缘文化 ; 国 家认 同 ; 宗法 政 治 ; 族 群政 治 ; 民族 国 家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摘要】中国古代社会是一种宗法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宗法结构不仅是历代帝制王朝正统法律理论的学说,也是帝制王朝法律运行的实践。

宗法制度与观念同样渗透在全部社会结构中,是社会结构的主导精神。

了解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是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了解中华文化传统的一把钥匙。

许多我们一直感到难以说清的重大思想认识问题,往往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关键词】宗法制度特征影响一、宗法制度的含义所谓宗法制度,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

①中国的宗法家族制度是由父系氏族社会的家长制演变而来的。

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私有财产已经产生,父家长支配着家庭成员。

父家长去世后,其权力和财产需有人继承,这就要求有一个继承程序。

于是,宗法家族制度应运而生。

此时,部落联盟首领的职位一般由各部落首领协商推选产生,历史上称为“禅让”,如传说中的尧传舜,舜传禹。

禅让制是原始的民主制形式。

但到了夏禹死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

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从此把禅让的官天下变成了传子的家天下,建立起了中国古代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从政治制度和文化精神而言,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

此后,王位世袭成为制度,或弟继兄位,或子继父位,达4000年之久,在世界各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宗法家族制度也因此更加根深蒂固。

二、宗法制度的特征宗法制度的影响长期笼罩着中国传统社会, 它不仅体现在政治体制上的皇位世袭制, 形成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之家国一体的“家天下”局面, 而且作为一种制度乃至观念渗透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 形成颇具东方特色的以家族为中心、以明等级为目的的伦理文化观念。

(一) 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 这是宗法社会最鲜明的结构特征。

②由家而家族, 由家族而宗族, 宗族有宗法。

五、“血缘寻根和文化寻根”的认知

五、“血缘寻根和文化寻根”的认知

五、“血缘寻根和文化寻根”的认知五、“血缘寻根和文化寻根”的认知古老的中国,数千年来“姓氏”的发展在历史长河中延续、演变、消失,她的演绎非一文概括,每个姓氏都有它自身的渊源故事、独特的文化特征和演变过程,2010年我国出版了一部有关中国人古今姓氏的大辞典,书名为《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属于中国疆域内的全部汉字姓氏。

共收录了23813个姓氏。

笔面最少的姓为1笔,笔画最多的姓为30笔。

除汉族以外,当今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中均存在使用汉字姓的情况。

同时也发现全中国目前在使用的姓氏只剩下了7000余种,其中属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大约各占一半。

寻根意识是当今世界的主要思潮之一,每当我们谈到中华民族的祖先,总是第一时间想到炎黄两帝,不论是中国还是海外华人,均自称为“炎黄子孙”。

其实,同时期还有蚩尤,是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以及长江流域的南方“九黎”民族。

这还不算最早的,比炎黄两帝和蚩尤更早的,那就是被誉为“人文始祖”的伏羲氏,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传说伏羲氏时代以龙命官,以龙为尊,所以,全世界华夏民族都自诩为“龙的传人”。

姓氏寻根,引申到远古的传说人物,应该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引申到上古与本姓相同的传说人物,又无证可考,上述两种情况我们都称为文化寻根。

文化寻根不同于血缘寻根,其世系是概念性的,掺合了各种传说的成分。

在我们的各姓氏宗族的修谱中,开基祖以前的历史,很多是断代的,不能与本姓氏历史完整的与开基祖联系起来,可以说基本上都属于文化寻根的性质,这是中国姓氏文化的一大特点。

姓氏寻根,就是中国人的血脉寻根,是一种根源意义上的文化认同,是人性寻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

文字记载了历史,文化则方便了传承,所以,没有相关历史文献佐证或民俗史料可考,只能叫“文化传说世系”。

时下有许多姓氏,把上古时期“文化传说世系”与“溯源”或“谱系”混淆了,其实,正确的“溯源”或“谱系”,是有历史脉络和相关联的文献资料,是不能“断代”的,上古时期的“文化传说世系”是“朝代继承世系”而非“溯源”或“谱系”,是一种文化符号,因此,上古姓氏的传说,莫与今朝划等号。

中国人亲戚关系的称谓图

中国人亲戚关系的称谓图

中国人亲戚关系的称谓图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亲戚中如何称呼可能都不太清楚了,实际上我国的亲戚关系是条理分明/尊卑有序的。

一般来说,与自己同族同宗但血缘关系已经相隔两代以上的亲戚关系都以“堂”字相称。

例如:叔叔的孩子或伯伯的孩子与自己就该互称堂姐、堂妹、堂兄、堂弟等等,上一辈人里有堂叔、堂伯、堂婶、堂姑(指与自己的父亲不是亲姐妹亲兄弟的长辈),对下一辈人称呼堂侄(指其父与自己不是亲兄弟的孩子)。

由姻亲关系产生的亲戚一般以“表”字相称:外嫁的本宗姓女性的夫家亲戚、嫁入本宗族女性的娘家亲戚关系都在此列。

例如:姑姑的孩子、舅舅的孩子、姨的孩子一般都称为表兄、表弟、表姐、表妹。

与“堂”字一样,“表”字也广泛应用于姻亲关系产生的亲戚中的其他辈分的人:表叔、表婶、表舅、表姨、表姑、表侄等等。

严格地来说,表X是亲戚,而堂X实际上是亲属关系。

上传一图加以说明。

家庭关系称呼总汇爷爷:爸爸的爸爸。

奶奶:爸爸的妈妈。

姥爷:妈妈的爸爸。

(有的地方称:外公)姥姥:妈妈的妈妈。

(有的地方称:外婆)太太:爷爷的妈妈,奶奶的妈妈。

太爷:爷爷的爸爸,奶奶的爸爸。

太姥姥:姥姥的妈妈,姥爷的妈妈。

太姥爷:姥姥的爸爸,姥爷的爸爸。

姑奶奶:爷爷的姐妹。

姑爷:姑奶奶的丈夫。

(“爷”字重读,与表示女婿的“姑爷”不同。

)爷爷的兄弟分别根据他的排名称呼,比如:大爷(“爷”字重读,与表示伯伯的“大爷”不同。

)三爷。

他们的妻子称呼为:大奶奶、三奶奶等。

姨奶奶:奶奶的姐妹。

姨爷:奶奶的姐妹的丈夫。

舅爷:奶奶的兄弟。

舅奶奶:奶奶的兄弟的妻子。

姑姥姥:姥爷的姐妹。

姑姥爷:姥爷的姐妹的丈夫。

姨姥姥:姥姥的姐妹。

姨姥爷:姥姥的姐妹的丈夫。

舅姥爷:姥姥的兄弟。

舅姥姥:姥姥的兄弟的妻子。

姥爷的兄弟分别根据他的排名称呼,比如:大姥爷,二姥爷。

他们的妻子称呼为:大姥姥、二姥姥等。

伯伯(有地方称呼为“大爷”):爸爸的哥哥。

伯母:爸爸的哥哥的妻子。

叔叔:爸爸的弟弟。

婶婶:爸爸的弟弟的妻子。

中国人对先人、族人、亲友的称谓【典藏】

中国人对先人、族人、亲友的称谓【典藏】

中国⼈对先⼈、族⼈、亲友的称谓【典藏】中国⼈祖宗⼗⼋代的次序称谓所谓祖宗⼗⼋代是指⾃⼰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按次序称谓:⽣⼰者为⽗母,⽗之⽗为祖,祖⽗之⽗为曾祖,曾祖之⽗为⾼祖,⾼祖之⽗为天祖,天祖之⽗为烈祖,烈祖之⽗为太祖,太祖之⽗为远祖,远祖之⽗为⿐祖。

即:⽗、祖、曾、⾼、天、烈、太、远、⿐。

书中说:因⼈怀胎,⿐先受形,故⿐祖为始祖。

下按次序称谓:⽗之⼦为⼦,⼦之⼦为孙,孙之⼦为曾孙,曾孙之⼦为⽞孙,⽞孙之⼦为来孙,来孙之⼦为晜(读kūn)孙,晜孙之⼦为仍孙,仍孙之⼦为云孙,云孙之⼦为⽿孙。

即:⼦、孙、曾、⽞、来、晜、仍、云、⽿。

书中说:⽿孙者,谓祖甚远,仅⽿⽬闻之也。

直系:⾎统关系称谓俗称当⾯称呼⾃称 ⽣⽗⽗亲爸爸、爹、爹爹阿爹⼉、⼥ ⽣母母亲妈妈、娘妈妈、姆嬷⼉、⼥ 后⽗继⽗晚爹阿伯、阿爹⼉、⼥ 后母继母晚娘嗯娘、姆妈⼉、⼥ ⽗之⽗⽗之母祖⽗祖母公公婆婆爷爷、阿爷娘娘、阿娘孙、孙⼥ ⽗之祖⽗⽗之祖母曾祖⽗曾祖母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公、太太太娘娘、太婆、阿太曾孙、曾孙⼥ 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哥、弟姐、妹长者称哥、姐、⼩者⼀般直呼其名弟、哥、妹、姐 夫丈夫⽼倌某⼈(⼥⼉名)爹、唉、⽼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妻 妻夫⼈⽼⼈(读如宁)某⼈(⼥⼉名)娘、唉、⽼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夫 夫之⽗公阿公旧时随⼦⼥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媳妇 夫之母婆阿婆旁系:⾎统关系称谓俗称当⾯称呼⾃称 ⽗之兄⽗之弟伯⽗叔⽗叔伯⼤伯、⼤爹、伯伯、⼆爹、三爹、⼩叔、⼩爹、叔叔侄、侄⼥ 伯⽗之妻叔⽗之妻伯母叔母⼤妈婶娘⼤姆妈、⼤嬷、婶娘、婶婶、现呼⼆妈、三妈等侄、侄⼥ 伯⽗之⼦⼥叔⽗之⼦⼥堂兄弟堂姐妹称呼与⾃⼰兄弟姐妹相同,对⼈介绍冠“堂”字弟、哥、妹、姐 ⽗之姐⽗之妹姑母姑娘姑妈、⼤妈、嗯娘、阿伯、阿姑、现呼⼤阿妈、⼆阿妈、阿伯等侄、侄⼥ 兄之妻弟之妻嫂弟媳嫂嫂、阿嫂、⼤姐、⼆姐等,今直呼其名旧称叔伯、今称弟、兄 夫之兄弟伯叔叔伯旧时随⼦⼥称⼤伯、阿叔、今⽇随夫称哥,对弟或直呼其名弟媳、嫂 夫之兄弟配偶妯娌旧时随⼦⼥称,现以姐妹相称,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妹、姐 婿、媳之⽗母亲家亲家公(姆)以兄弟、嫂相称,今呼婿、媳之爹、娘(××之⽗母)弟媳、嫂、妹、姐 姑之丈夫姑⽗姑丈姑夫旧呼⼤爹、⼆爹、⼤伯,现呼⼤爸爸、⼆爸爸内侄、内侄⼥ 姑之⼦⼥姑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冠“表”字表弟、哥、妹、姐母系:⾎统关系称谓俗称当⾯称呼⾃称 母之⽗母外祖⽗外祖母外公外婆外公、外婆外孙、外孙⼥ 母之兄弟及其配偶舅⽗舅母娘舅舅姆舅⽗、舅舅、舅姆、舅妈今呼阿舅、舅姆妈外甥、外甥⼥ 舅⽗之⼦⼥舅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 母之姐妹及其配偶姨⽗姨母姨丈姨娘旧呼⼤爹、⼤妈、⼤伯、阿伯,现呼⼤爸爸、⼤妈妈、阿姨外甥、外甥⼥ 姨之⼦⼥姨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 妻系妻之⽗母岳⽗岳母丈⼈丈母⾯称随妻阿爹、姆妈⼥婿 妻之兄弟及其配偶内兄弟内兄嫂内弟媳阿舅舅嫂⾯称随妻阿哥、⼤姐或呼其名姐夫、妹夫 妻之姐妹内姐内妹姨娘⾯称随妻姐、妹 妻之姐妹的丈夫连襟连襟以哥、弟相称或呼其名哥、弟直系: ⽗系 曾曾祖⽗--曾祖⽗--祖⽗--⽗亲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亲 母系 曾曾外祖⽗--曾外祖⽗--外祖⽗--母亲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夫妻间男性的第⼀⼦代。

中西家庭文化的比较

中西家庭文化的比较

中西家庭文化的比较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强,血缘关系,亲情伦理,在脑中根深蒂固,父母,子女始终是一家人,哪怕成家立业,自立门户,和父母仍不分彼此,把赡养父母,侍奉父母,看作自己应尽的责任。

而美国人则不同,子女一到成年,父母不再抚养他们,而子女一旦独立,对父母家的事,便不再理会,更休想赡养父母或是几代同堂了。

例如:中国人如果一大家子购物,父母为小孩买东西天经地义,已成年子女为父母付钱也理所当然。

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形,已成年子女抢着为年迈的父母付钱,双方抢来抢去,争个半天。

老外却不同。

曾有一位客人,住在高级白人区,每次都买上千块的东西。

有一次陪纽约来的母亲买东西。

老板见是大客人,不敢怠慢,亲自接待,带他们上楼看贵重物品,好半天才下来,老板忍不住发话了,“老太太真挑剔,什么都看不上。

”在楼下,老太太挑中三个总价值为50美元的景泰蓝小盒子以及一个等价的粉红水晶小象,她拿在手心把玩着,爱不释手,一会说要买象,一会又说买盒子,再三考虑着。

这时,站在她旁边的儿子不耐烦了,对母亲说:“你只有50多块,只能买一样,能你回纽约,汇钱过来,老板会帮你寄去。

”难怪美国人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没有中国人这么高。

这个挥金如土的医生,宁愿看母亲失望而归,也不愿为母亲尽点孝心,付一点小钱。

这就是现实的美国,儿子可以是百万富翁,父母却照旧穷困潦倒,和中国人的“母以子贵”“一人得道,合家升天”的中国传统天差地别。

在中国人眼中,美国人的做法是十分不孝的,而在美国人看来,自己的做法十分平常,没有什么不妥,他们也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为父母付钱,甚至还要赡养父母。

造成这种互相不理解的原因有许多,价值观,思维方式等都会引起文化上的冲突。

本案例中,中国人与美国人对家庭的观念截然不同,就是文化上的冲突。

中西启蒙教育认知不同。

中国人受传承千年的儒家文化影响,崇尚统一,强调伦理之上,群体至上,尊老尚古,尤其强调尊老爱幼以及恪守孝道,这些都被视为中华传统美德。

血缘有那么重要吗

血缘有那么重要吗

血缘有那么重要吗
血缘有那么重要吗?血缘很重要。

血缘关系是由婚姻或生育而产生的人际关系。

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以及由此而派生的其他亲属关系。

它是人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关系,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初就已存在,是最早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马克思说“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


在法律上养父母和养子女之间的关系可以断绝,但是血亲关系却是无法断绝的。

你可以不承认自己的父母,但是你心里很清楚。

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他们就是你的父母。

这是一种情感的约束。

面对父母,儿女心存感激,面对儿女,父母满心疼爱。

绝大多数情况下,父母是可以不顾一切帮助儿女的人。

因为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

父母和儿女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很僵,甚至会出现十分极端的状况。

但是亲情在生命诞生的那一刻,已经把父母和儿女牢牢的缠在一起。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根源与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根源与背景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根源与背景任何文化的产生都有一定的背景。

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是民族所处的地理境、所从事的物质生存方式、所建立的社会组织形态的多样性造成的。

地理环境对人类早期文化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不同的自然条件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类型的文化;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的组织制度状况制约着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直接造成一个民族在宗教、道德、法律、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差异。

就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看,地理环境是一个极有回旋余地的半封闭的暖温带大陆型国家;经济基础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组织是血缘宗法制。

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根基,决定了中国文化的类型,使中国文化独具特色。

一、中国文化形成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能给人类文化的创造提供物质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文化的发展趋向和类型。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是一块半封闭的大陆。

亚洲大陆以帕米尔高原为界,东部为我国的新疆和河西走廊地区,尽管汉代已经形成丝绸之路沟通西域,但中国和西亚的联系仍受到沙漠戈壁和山路的制约;西部是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之间的交往受到横断山脉的大江大河与热带丛林的阻碍;北部地区从黑龙江沿海到东南沿海的海岸线长达两万余公里。

中国尽管从唐宋以后形成了比较发达的海上交通,但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并没有因此使中华民族向海洋纵深发展。

总之,中国这种三面环陆、一面临海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中华民族与外部世界的相对隔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首先,半封闭的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延续很重要。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也是从这里开始的,因此,中国很早就产生了农业文明,并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人文哲学思想。

由于相对封闭,再加上这块土地的富饶,使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中国人很少为了生存而走上海外殖民掠夺的道路,因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相对温和的性格和缺少竞争的性格。

正如梁启超所说:“以地理不便,故无交通,无交通故无竞争,无竞争故无进步。

乡土中国血缘和地缘读书笔记

乡土中国血缘和地缘读书笔记

乡土中国血缘和地缘读书笔记读的时候,就像在和一位睿智的老者聊天,他把中国乡土社会那些隐秘又深刻的事儿,一股脑儿地讲给我听。

其中关于血缘和地缘这部分,可太有意思了,我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血缘这东西啊,就好比是一棵大树的根,深深扎在乡土社会的泥土里。

咱们中国人,对血缘关系可重视了。

在村子里,一个大家族就像一个紧密的小团体。

比如说我老家那个村子,姓张的是个大家族。

村里有个张爷爷,他辈分高,那在家族里可就像是“定海神针”一样的存在。

家族里不管谁有个大事小情,都会去找张爷爷商量。

哪家孩子结婚了,张爷爷就坐在主位,像个老族长似的,大家都听他的安排。

这就是血缘的力量,它把一群人紧紧地拴在一起,这种关系是天生的,打从娘胎里就带着的。

可地缘呢?这就有点像住在同一栋楼里的邻居。

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大家住得近,慢慢也会产生联系。

就像我在城里住的小区,隔壁住着一对老夫妻。

刚搬进去的时候,我们互不相识。

可有一次我出门忘带钥匙了,在门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时候,老夫妻刚好回来,看到我的窘态,就热情地让我先到他们家坐坐,等开锁师傅来。

这就是地缘带来的一种联系,虽然比不上血缘那么根深蒂固,但也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

在乡土社会里,血缘和地缘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很多时候,地缘关系是从血缘关系延伸出来的。

就像一棵大树,它的根是血缘,那伸出去的枝丫就像是地缘。

比如,一个家族里的人太多了,村里住不下了,有些人就会搬到邻村去。

虽然到了新的村子,可他们还是会和原来村子里的家族有联系,这种联系就把两个村子通过血缘和地缘连接起来了。

再看看现在的社会,虽然城市化进程很快,但是血缘和地缘的影响还是无处不在。

就拿找工作来说吧。

有时候,一个公司里会有很多亲戚朋友介绍来的人,这就是血缘关系在起作用。

而有些人呢,是因为住在同一个地方,互相认识,然后互相推荐进了同一家公司,这就是地缘关系的影响。

这就好比一张大网,血缘和地缘就是网上的线,把人们交织在一起。

中华文化中的血统观念

中华文化中的血统观念

中华文化中的血统观念黄雨912113100137骆家辉——美国首位华裔驻华大使,林书豪——“亚洲之光”,李安——“华人之光”……有些中国人会自动把他们纳入“自己人”的范畴,只因为这些“自己人”流着中国人的血液(外在表现为黄种人的面孔和“华裔”、“华人”的头衔),尽管他们可能并不了解这些“自己人”;而国内,只要有条件,人们也乐于认古代某某人为祖先,复旦大学认定了曹操后人,连孙悟空也有人自称为其后代。

似乎,只要能有血缘的联系便能分享其荣光。

基于此现象,简要分析一下中华文化中的血统观念。

中国人自称“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根据上古传说,中国有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三个部落,逐步以黄帝族为主,相互融合,黄帝就成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共同祖先。

后来,各族都认为是黄帝的后代,称为“炎黄子孙”。

在商朝末期,周人联合流亡的夏人、炎帝系统的姜姓诸族,以及迁徙到南方的楚人等起兵。

进而推翻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周人自称为“有夏”,也称是黄帝的后裔,所以也自称“华”“夏”,后又将周王朝分封出去的诸侯国称作“诸夏”或“诸华”,并以原商朝统治中心地区称为东夏。

此后,“华”和“夏”被当作正统的标志,为历代执政者所宣传。

例如,诞生于陕西直接被定义为戎的秦,在统一的进程中,却称秦人为“夏子”,地位比臣邦之民高,凡臣邦之民,只要跟秦人通婚,其子便可以有资格成为“夏子”。

接受了华夏文化的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等等)也声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中国人的血统观念除了华夏认同,还有更为激烈的“华夷之辨”。

这个概念认为,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因此逐渐产生了以华夏礼义为标准进行族群分辨的观念,区分人群以礼仪,合于华夏礼俗者并与诸夏亲昵者为华夏、中国人,不合者为蛮夷、化外之民。

四夷包括东夷、南蛮、西戎及北狄,历史上的主要例子有鲜卑、沙陀、女真、契丹、蒙古等。

与四夷往来翻译的机构称为四夷馆。

满清入主中原以后,因华夏礼仪丧失殆尽而被其他汉字文化圈国家称为华夷变态。

乡土中国的血缘社会的概念

乡土中国的血缘社会的概念

乡土中国的血缘社会的概念
乡土中国的血缘社会是指在中国传统农村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社会结构和组织形式。

在这种社会中,人们认为血缘关系是最为重要的社会联系,家庭和家族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血缘关系决定了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家族成员之间相互帮助、支持、信任和依赖。

在乡土中国的血缘社会中,人们通常遵从家长和长辈的意见和指示,尊重祖先和家族的传统和规矩。

这种社会结构和组织形式在中国农村社会中长期存在,并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重视血缘和亲情

中国人重视血缘和亲情

中国人重视血缘和亲情
中国人重视血缘和亲情
重视血缘和亲情的关系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由于人际关系中最稳定的因素就是血缘关系,所以我国人民信奉“血浓于水”的传统观念。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特别强,传统的家庭观念崇尚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满足于“人丁兴旺、儿孙满堂”。

巴金老家成都老宅就有“长宜子孙”的扁额,说的也是代代相传问题。

在传统的大家庭里,家长具有绝对的权威,并维系家庭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尊老敬老、“父母在、不远游”等传统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宗族观念。

另外,“故土难离”、“落叶归根”等思想,也是这种思想观念的反映。

电视连续剧《抢摊大上海》中的女主人公与生父有血缘关系,与养父有亲情关系,这一人物很有代表性。

中国传统宗法血缘观念的定义

中国传统宗法血缘观念的定义

中国传统宗法血缘观念的定义
中国传统宗法血缘观念是指,在传统中国社会中,人们认为家族和社会秩序都是基于血缘关系建立的,即人们的身份、地位与家族和亲属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对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种观念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应该以家族和家族的利益为出发点,从而形成了一种以血缘为基础的等级体系和社会秩序。

这种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和社会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夕习俗中的血缘意识

除夕习俗中的血缘意识

除夕习俗中的血缘意识除夕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血缘意识则是这些习俗中重要的文化内涵之一。

在观察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除夕习俗时,我们会发现这些习俗与血缘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从祭祖、守岁、团年饭等习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人们对于血缘关系的重视和尊重。

除夕这一天,全家人会聚到一起团聚,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其中,祭祖是很重要的仪式之一。

所谓祭祖,就是向已故的祖先表达崇敬之情,向他们祈求新年的平安和幸福。

祭祖仪式多以家族为单位进行,各个家族会聚在一起,共同祭奠祖先。

这一仪式不仅是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体现血缘关系意识的重要仪式。

通过祭祖,人们意识到自己与祖先的血缘联系,确立了血缘上的亲密关系。

此外,在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会参加守岁活动。

守岁是指等待新年的到来,并在午夜烧炉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

这一活动代表着转年之时,对过去时光的告别和对未来一年的期许。

在守岁的过程中,亲人和朋友会聚在一起,一同度过漫长的夜晚,通过互送祝福、互相交流家族中的喜怒哀乐,增进家人间的感情,表达对亲人的关心与祝福。

此外,团年饭也是除夕习俗中非常重要的传统之一。

团年饭通常是全家人欢聚一堂,共同享用一顿丰盛的晚餐。

这一场面不仅体现了家庭成员间的团结和亲密关系,也在无形中加深了血缘关系的认同。

团年饭是一种家族内亲情与血脉相连的象征,通过共进晚餐,家庭成员能够更好地交流感情,增强家族凝聚力。

除夕习俗中的血缘意识不仅是对家族成员之间的尊重,也是对过去和未来的传承。

通过祭祖、守岁和团年饭等习俗活动,人们不仅感受到了血缘亲情的深厚,也明确了自己在家族中的位置和责任。

这种血缘意识的传承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将一代代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当代社会中,尽管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国人对于血缘意识的重视仍未改变。

无论是人们远离故乡的漂泊生活,还是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除夕习俗中的血缘意识依然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牵挂和依托。

对比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

对比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

对比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姓名:xxx 学号:123456‎789 班级:xx 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家庭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家庭的存在产‎生家庭观念,家庭观念是家‎庭变化的先导‎。

家庭观念包括‎婚姻观、道德观以及法‎律观念。

在任何国家,家庭都是重要‎的社会单位,家庭对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

东西方民族由‎于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的不‎同,在家庭观念上‎呈现出诸多差‎异。

1.中西方家庭结‎构差异中国人重视血‎亲关系,因此,中国人的家庭‎结构的主要特‎点就是大家庭‎。

现代中国社会‎有两种主要的‎家庭结构:核心家庭与延‎伸家庭。

一对夫妇加上‎儿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叫核心家‎庭;三代甚至四代‎同堂的家庭是‎延伸家庭。

相比较而言,西方人对于血‎亲关系并不像‎中国人那么重‎视。

在西方国家,核心家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延伸家庭微‎乎其微,此外,还有单亲家庭‎,单身家庭,同居家庭等形‎式。

人们越来越注‎重“核心家庭”,而对三代之外‎的直系血亲关‎系和两代之外‎的旁系血亲较‎为淡漠。

2.中西方家庭观‎念差异由于中西方家‎庭结构不同,家庭观念也截‎然不同。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沉淀了很多优‎秀的文化,也流传了很多‎美好的风俗习‎惯,在这文化与习‎惯中就包含着‎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

在中国古代及‎近代社会中,家庭观念的稳‎固流传为维系‎社会的安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孕育了很多‎经典美德,例如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兄友弟恭,勤俭持家等,这些传统的家‎庭观念对中国‎社会秩序也曾‎起到了很大的‎维系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变化‎使得原始的家‎庭单位受到一‎定破坏,个人成长经历‎中传统观念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原先几世同堂‎的现象已经是‎很少存在,取而代之往往‎是下代人的自‎立门户,家庭的单位已‎不像以前可能‎直接代表一个‎家族。

中国有两种亲情:血缘、家庭之亲;义理、国家之亲,家轻国重

中国有两种亲情:血缘、家庭之亲;义理、国家之亲,家轻国重

中国有两种亲情:血缘、家庭之亲;义理、国家之亲,家轻国重刚才在看神州十三返回地面的直播,有一些细节让我很感动。

航天员出仓后,要坐在一个椅子上,然后再抬上专用的医护车,每人一台。

由于着陆场气温比较低,大约6度左右,座椅上还设置了一个类似睡袋的东西,但在航天员坐上去之前是铺在椅子上,坐上之后,再拉上拉链,形成睡袋状,以保暖。

在翟志刚出仓前,现场的医保人员小心翼翼地把睡袋展开,铺平,就像照顾家人、儿子一样谨慎、温馨。

这个镜头让我印象深刻。

同时,为航天员准备的饭餐的餐单,也很家常,有醋溜土豆丝、榨菜,尤其要提的是,还有面条。

为什么准备面条,工作人员解释说,因按中国的传统习俗来的:上车饺子、下车面。

这完全是家人迎接出门在外的亲人的做法。

其实,相关的工作人员,与三位航天员之间只不过是工作关系,甚至很多人压根没有和他们直接接触过,为什么他们都发自肺腑地象接待亲人一样去做自己的工作?这种态度是超越单纯的工作职责的。

直接原因是,三位航天员,做的是国家的事业、民族的事业,他们是中国航天事业最一线的执行者,代表和象征着整个航天事业,代表和象征着背后的国家的综合实力和世界声望。

进步一看,现在联合国有193个国家,但是,中国对国家的认知与其他192个有着本质不同,只有中文中的“国家”国中含着家。

国不仅就是一个大家,而且国也是一个高于小家的大家。

在中国文化中,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和家庭利益,如果需要应该舍弃个人和家庭利益,甚至舍弃生命,去捍卫国家利益,这种理念根深蒂固,代代相传。

再进步一看,我们中国之所以对国家赋予了如此神圣的内涵,因为中国的国家是义理型国家,国家的存在就是执行和捍卫义理、道义,在社会中实现和维护义理秩序。

《大学》说:“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就是对国家的定义,国家是“以义为利”的,是义理的,执行和捍卫义理的。

而义理是中国文化的内核,从个人理念、个人道德,到家庭和睦,最后至天下秩序,都是以义理为基石上。

这就是《大学》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有句古话叫“血浓于水”,几千年以来它一直深深地印在中国人的脑中。

这个“血”一方面指人体的命脉——血液,一方面则是指血缘关系。

从“血浓于水”这句话中就可看出中国人对于血缘关系的重视。

中国人血缘关系的具体表现就是亲情,化作具体称呼就是亲人,亲戚。

所谓亲人,亲戚指的就是有直接或间接血缘关系的人或由血缘关系延伸出来的关系的人。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血缘关系的人总亲于没血缘关系的人。

对于亲人,亲戚,他们可以为之倾家荡产,甚至不惜性命;但对于一个陌生人,他们则可能会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的漠不关心的态度。

在中国,春节流行着探亲的习俗,探亲很大程度上也是血缘关系的表现。

两个有血缘关系的人,无论平时感情如何,是否有来往,一到春节他们一般后会互相探望。

有人说这是为了联络感情,当然我们不排除这种情况。

但有很多人的互相探望并非为了联络感情,而是在内心深处无意识地被一种东西操纵着,那就是血缘。

在家庭继承人方面,中国人更是注重血缘关系。

有的人无儿无女,但他们一般都不会随便去领养别人的孩子,而是包“二奶”或抱同族的孩子,希望以此解决继承人问题。

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
领养的再好,也不是亲生的;亲生的再不好,毕竟是亲生的;宁可让财产落在一个败家仔的手上,也不让财产落在外人手中。

在他们看来,养子只能算是一个外人,而血缘永远居第一。

中国人的血缘观念真可谓根深蒂固!
虽说“血浓于水”,但中国人有时为血缘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有时甚至是无理取闹而又愚昧无知的,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
我们可以讲究血缘,但我们不能卷进血缘漩涡了不再出来。

中国人啊中国人,何时才能做到清醒地面对血缘关系呢?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